浅谈中小企业财产险的核保控制

时间:2019-05-12 16:5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小企业财产险的核保控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小企业财产险的核保控制》。

第一篇:浅谈中小企业财产险的核保控制

浅谈中小企业财产险的核保控制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在宁波市经济发展中占有绝对优势,宁波市中小型工业企业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99%以上,同时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预计,未来中小企业业务保费增速超过整体产险市场增速,因此承保工作中如何对中小企业财产保险进行推广以及对应的风险进行防范,实现公司转型和业务发展的双赢局面,是公司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一、宁波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

宁波市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企业规模小但经济总量大。宁波市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0%以上。

二是行业分布广。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40个工业大类中,我市中小企业均已涉及。据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行业分布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7个行业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三是块状经济特征明显。我市中小工业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和传统加工优势,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区域经济。如余姚的塑料、慈溪的打火机、宁海的文具和模具制造业、象山爵溪的针织衫裤等多个专业生产群体。

二、目前中小企业参保现状及特点 从供给角度看:

一是由于历史数据判断,中小企业财产保险赔付率偏高,造成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不高,保额低、保费少,保险公司不愿将有限资源投入其中。

二是中小企业数量多,需求复杂,单份保单数额较低,但保险公司付出的人力物力却并不少,从而降低了保险公司开展业务的积极性。

三是保险公司现行产品无法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目前保险公司的产品都是通用型,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

四是保险公司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产品的价格竞争仍处在主要地位,使得中小企业保险风险和价格偏离。

从需求角度看:

一是中小企业资金实力不足,缺乏购买保险的能力;二是保险观念淡薄,对保险的功能价格完全没有了解或知之甚少;三是一些企业过分高估了自保能力,而又低估了风险的存在,认为保险可有可无;四是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营状况不稳定,使得保险公司承保所需数据不真实,造成承保及理赔工作容易产生纠纷;五是缺乏相关中小企业的诚信信息,逆向选择等行为增加了保险市场参与的道德风险。

三、中小企业财产保险的核保控制

1、以核保政策为基础,实施“差异化”核保控制。

制定差异化的企财险承保政策,坚持精耕细作,管控风险。实行从行业、地区、不同经营单位承保质量等不同角度进行承保管理。对于亏损行业、亏损保单、亏损经营单位,承保控制全面收紧,严格控制准入标准;同时,建立黑名单客户公布制度,杜绝不良业务在各经营单位各渠道的流动。如针对i09项目,仅全面开放承保质量较好的一级、二级工业以及商场、酒店等批零和商业楼宇服务业,另外对于对经常因遇暴雨即水浸的地区客户,因原本地势过低或城市排水改造滞后,极易造成内涝,采取设置不同高度的水位线如15cm_30cm硬性免赔方法,大幅提高承保费率,提高准入门槛。

2、以风险控制为基础,实施“专业化”核保控制。

从“事后损失补偿”向“事前风险管理”经营模式的转型,通过提供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服务,努力摆脱低层次的价格竞争。

(1)积极、主动的开展“事前核保”工作,为核保决策提供依据;

事前核保,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例如可以通过现场实地勘查、分析被保险人财务报表等来识别承保标的潜在的损失风险,可以通过分析承保理赔历史数据,寻找潜在风险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做出是否承保的选择。

要做好事前核保必须提高一线人员的风险查验能力。将风险查验的要点、现场验险的规范及核保规范等纳入展业培训和核保培训内容当中,统一标准,从市到各区、县逐级加强对这些环节的培训。核保时严格把关,对于缺乏风险资料的业务坚决打回。

承保前,必须收集必要的承保资料,对保险标的进行风险实地调查。通过实地风险查勘,可以深化对风险的感知程度,具体掌握企业风险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为日后核实投保申请书的内容提供重要的依据。另一方面,保险人掌握了这些资料,也有利于今后指导被保险人做好防灾防损工作,有效地控制施工风险。

(2)及时、细致的做好“事中核保”工作,为风险防范提供依据;

一是做好汛前检查工作,督促客户做好抗台抗汛工作,降低承保风险。加强与防汛、气象、水文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汛期雨情及其它灾害的时空分布情况。根据汛情、水情发展,及时通知保户,提前做好防汛防台的各项准备。

二是做好承保后的风险排查和走访,定期由业务人员对客户进行风险体检,协助客户排除风险隐患,间接的降低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额度。

(3)建立制度化、标准化的业务分析体系,做好“事后核保”工作,为进一步细化业务政策提供依据。

一是根据风险类别的需要,细化客户的行业分类,建立反映行业风险特征的分类标准。严格管控行业类别输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源头保证承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日后进一步完善差异化的承保条件,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二是建立制度化、标准化的业务分析体系。及时从自身经营情况提取数据,在进行认真分析后,根据不同行业历年的赔付情况设置差异化的免赔条件和约定,对承保风险进行过滤,“取优去劣”。如根据防灾防损和理赔工作积累的针对各承保标的风险状况、灾情资料和理赔数据,实施“黑名单”、“灰名单” 和“白名单”等预警机制,对“黑名单”中列明的承保标的要严格限制承保,对“灰名单” 中列明的承保标的要提高承保条件酌情承保,对“白名单”列明的承保标的则可以降低承保条件,采取优惠政策承保,以巩固和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

3、以风险分摊为原则,实施“总分支合作”,分散经营风险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对于某个业务人员和某个业务单位来讲,保费规模相对较小,一旦出险大案将会对业务人员和经营单位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需借助i09中小企业客户项目组,建立起中小企业业务的自留风险的分摊机制,建立总、分、支多层风险分担机制,分散风险。同时期望总公司再保部能对整体业务进行打包再保处理,保证整个公司的风险稳健经营。

4、以组合产品为目标,提高保障范围和保费规模

针对中小企业风险特点,推荐分行业、分渠道、“量身定做”的一揽子保险计划,同时打造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跨产寿的产品体系,并实现从核心产品向拓展产品销售的过渡。通过组合产品的模式,提高中小企业单一客户的保费规模和保障范围,进而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

第二篇:财产险核赔管理工作职责

1.负责全公司财产险理、核赔制度的制定和落实。

2.负责全公司财产险的理赔管理。

3.负责全公司财产险理赔的技术支持。

4.参与全公司财产险类重大赔案的直接理赔。

第三篇:浅谈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极大了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会。如何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大和经济效益的高速增长,除了选择风险小、盈利性强的投资项目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外,加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关键。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二)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的起源发展 1.内部控制的起源发展 2.内部会计控制的起源发展

二、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一)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

(二)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三)滥用会计调整造假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

(一)完善内部会计控制 1.建立严密的控制体系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3.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4.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素质 5.加强外部监督

(二)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1.提高内部审计独立地位 2.强化内部审计队伍

(三)如何预防会计造假 1.人性化的内部控制系统强调人的正义感与诚信 2.在会计工作、会计培训和会计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3.不断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4.加大对造假的惩处力度,明确职责范围

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方向

()会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计控制方法要逐步更新 1.树立实时会计控制观念 2.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0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控制需求应当说是企业内在的,是“与生俱来”的。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通过内部控制,可以实现三项基本目标: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包括: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资金控制。会计内部控制是其重要的部分,能使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企业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二)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的起源与发展 1.内部控制的起源发展 内部控制起源于早期的内部牵制。十五世纪借贷记账法的出现,使以账目核对为主要内容、职责分离的内部牵制得到更为广泛应用。但真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一词,最早出现在1936年,它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标志和必然产物,属于管理范畴。按历史发展的顺序,一般看法是现代内部控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内部牵制,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等五个阶段。五阶段无不与管理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息息相关。经过近70余年的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和机构从不同学科的视角、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进一步推动了内部控制的发展。但传统的内部控制理论在对当代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的同时,由于其理论前提未能与时俱进,也起着某些阻碍作用。注意防止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事实上,会计造假的原因很多,相当复杂。不过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不息损害社会整体效益这一点是人所共认的,也是较为普遍的看法。概括地看,假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假账真算,即用以记账的依据本身是虚假的,因而不可能产生真实的会计报表数据。另一类是滥用会计调整造假,即会计用以记账的依据是真实的,但后期的加工处理却采用了弄虚作假的手法,最终导致财务报表数据失真。假账的制造者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但实质上大多与其所在单位的公司高管人员的操纵有直接关系。2.内部会计控制的起源发展 内部会计控制概念首次出现。1929――1933年美国的经济危机爆发,导致美国股票市场崩溃,政府由放松对企业的控制转为加强对企业的管制,在推动内部控制的发展中,政府成为内部控制发展的又一“催化剂”。1933年美国《证券法》规定,审计人员如被发现抽样审查并签署的财务报告中含有不实的重大事项或漏列导致误解的重大事项,必须对委托人造成的损失负责。当时,抽样审计方法的随机性与主观性的缺点也已经逐渐暴露出来,审计人员面临的审计风险难以控制。而与此同时,审计经验逐渐证明,内部控制制度与财产和会计记录错弊发生的可能性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在这样的情形下,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开始使用“内部会计控制”(Internal accounting system)的概念,作为根除“大危机”中虚假会计信息泛滥的根本措施之一。在内部会计控制概念出现之后,内部控制定义才出现。审计人员在改进审计方法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在审计业务中的重要性,首先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并将其上升为理论。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在《独立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公告中,首次提出审计师在制定审计程序时,应审查企业的内部牵制和控制并且从财务审计的角度把内部控制定义为:“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检查簿记事务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的初始定义只是作为会计资料准确性的保障措施,已远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复杂的管理的需要。从上述定义和发展来看,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监督企业的信息质量,防止会计造假,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而且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二、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内部控制是为了确保法律、法规以及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控制各种风险,促进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方法、程序和制度的总称。目前,虽然许多中小企业已经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借鉴先进经验,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内控体系,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种情况:

(一)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 有些中小企业的内控会计制度不健全。导致有关业务不能按章办理,如部分单位为激发工作积极性,允许管理人员开支一定的业务费,但费用的开支范畴无明确规定。又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导致大手大脚,挥霍浪费,单位管理费用居高不下;有的单位对财产物资管理相对薄弱,对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环节未能严格职责分离,对存货购进、发出业务处理不规范。加上不能及时盘点导致多年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等。易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1.控制活动措施不当。控制活动是管理层为了确保其指令被有效贯彻执行而制定各种措施和程序,虽然绝大部分公司都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从设计上看,绝大多数单位在设置内部控制制度时主要偏重事后控制和监督。缺乏有效的事前、事中控制机制;二是在执行过程中,有些公司有章不循,使已制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的执行:有的单位在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从一定程度了降低了它的执行效果。2.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目前我国不少单位在信息沟通过程中,普遍存在信息传递过程迟缓,信息在层层转达时发生歪曲,甚至遗失等现象;而且由于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上向沟通受阻,使上层管理者无法迅速获得第一手财务信息,加上信息的不真实、不完整在一定程度客观存在。导致对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做出处理。3.内控会计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近年来,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势必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使本就资金紧张的企业举步维艰。

(二)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有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具有内审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会计内部控制监督主要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重视,内部审计或稽核部门垂直化管理未到位在人员配备上,内审、稽核部门人员偏少,有的机构的稽核工作由本部门的会计主管或其它岗位人员兼岗,存在自己监督自己、自己核对自己的情况,根本无法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受制于企业负责人,影响了其独立性。内审、稽核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各项业务的来龙去脉缺乏全盘了解,对各项规章制度掌握不够,缺乏分析能力,仅对会计核算进行勾稽、检查,甚至只检查凭证要素、各种印章是否齐全,对应关系是否清晰等会计基础工作事项,缺少对风险性事项的监督、审计,影响了纠正工作的力度。

(三)滥用会计调整造假 凡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来确认收入和费用。企业通常于会计期末,计算损益之前,对那些应计的费用和已经实现的收入予以确认,而不考虑在那个时期是否支付或收到现金,因此能够正确地、均衡地计量企业业绩。否则,一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已实现的收入的金额可能被曲解,因为公司很可能早于或迟于其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现金;费用的金额也可能被曲解,因为公司可能早于或迟于发生相关费用支付现金。正是由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运用,对损益的确认有着直接的影响,才使其被公司高管作为一项政策被滥用具有普遍性: 1.当公司高管的利益,如薪酬、奖金的多少与业绩持钩时,受个人利益驱动,往往倾向于虚计收入,高估经营成果; 2.为了显示良好地业绩,获得银行贷款; 3.还有其他一些堂而皇之的理由,诸如为了维护企业的形象,防止股价下跌;避免职员失业;市场不公平等等促使企业作假,不一一而足。中小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但是这里只指出了我认为最要的三部分进行阐述,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许多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建设与现实社会经济环境相脱节。相关控制的缺失使得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造假、财务报告失真等问题十分严重,要改善这一现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加强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所以接下来,我将针对上述的三个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 在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家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数对会计不太熟悉和不太重视。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有些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存在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所以要先制定及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

(一)完善内部会计控制 1.建立严密的控制体系 为切实防范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必须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控制体系:一是建立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起监控防线。必须界定业务经办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对一般性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要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全程办理整项业务:二是建立事后监督机制,即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各项业务进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线。由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将监督结果直接向财务负责人汇报;三是以现有的稽核、内审部门为基础,成立向董事会负责的审计委员会,通过常规的内部稽核、离任审计、审查企业财务报表等手段,实施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通过对经济业务进行递进式的监督控制,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类风险。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效发

第四篇:浅谈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范文模版)

山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_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业__会计_________ 姓

名__王红__________________ 报名编号__131202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009006102146

2013年 5 月 10 日

浅谈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

摘要:本文论述了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探讨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一些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制度

我国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和地位随着国家经济战略性调整而日突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众多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遭遇了“内部管理缺陷”这一瓶颈的限制,以致缺乏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也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地实施,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维持其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修课。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想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经营目标,不仅要依靠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还须有一个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其提供可靠的经营控制信息。当企业经营活动在某一环节发生偏离或失控时,企业的管理部门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防止、纠正或减少差错、弊端与遭受损失,使得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二)、是有利于保证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的记录包括会计记录和其他业务记录,这些记录不仅反映了企业以往经营活动的状况和成果,也是企业决策者规划未来和进行决策的依据。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企业有关部门提供正确、可靠的财务信息的需求,要满足这些需要,企业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从而保证会计记录和其他业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三)、是有利于领导对企业进行有效控制。企业领导要把企业管好,不仅需要了解过去发生的情况,还需要掌握现在处境的资料,准确预测未来发生的情况。这些资料所传递的信息,使他们了解到有关部门是否严格执行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否遵守国家的法令、制度,企业财务状况是否良好,生产经营是否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等,从而使领导得以控制。

(四)、是有利于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企业资产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有些企业存在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例如,许多小企业对于常规票据及印章的分管制度,和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未建立,更有甚者企业连一个正规的财务部门都没有设立,企业的领导者认为内部控制是会计人员的事,与己无关。而且会计,出纳和财务审核都由一个人全权负责,使员工变成了“全能型人才”。另外,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本身就不合法,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簿、出具的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会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等。所有这些,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密切相关。除此之外,企业内部控制中还有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计划可能是好的,但是由于没有人去认真的考核,检查,到后来执行的效果往往很不理想,与预计的相差甚远。无论制度多么先进与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和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且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有恰当的监督在必要的时刻对其进行修正,以防止错误的发生。

(二)、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中小型企业管理者由于文化水平、眼界的限制,往往认为凭个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观察来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就可以了,不必依靠现代管理技术来监督经营的全过程。小型企业容易推行家长式管理,下属也往往按习惯办事,长期养成不讲制约、不讲监管、不讲授权的办事方式。比如有的小企业现在还在推行采购员一竿子到底的工作方式,有的小企业银行印鉴及支票还由一人掌管,认为办事方便。在这种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氛围下,推行内部控制的环境较差。此外,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势必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使本就资金紧张的企业举步维艰。

(三)、内部控制目标过于简单并且缺乏相互之间的联系。内部控制的根本在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定位。经营者往往只从经营角度出发而很少从治理层面来考虑,因而其更多的是关注合规经营目标,而很少关注经营效率目标。从内部控制目标上看,在会计信息、资产和经营活动三方面的控制缺乏有效性1.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很大一部分企业及其领导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歪曲财务报表信息。2.资产安全完整系数低。中小型企业因内部控制制度未被引起足够重视,在资产管理上暴露出很多弊病:(1)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收回困难。(3)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许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4)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3.经营活动缺乏有效性和合法性。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虽有经营灵活多变的优势,但在贯彻国家法规制度方面,中小型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缺乏合法性。4.制定与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被明显弱化。从目前内部控制的制定与执行效果来看,大多数国有企业都会按照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甚至严格逐级逐层的制定控制环节和控制点。因此,从完备性来讲,已将内部控制从文字上和形式上做到了,但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地执行却存在明显的漏洞。如无人监督和难以落到实处,造成有章不循,有制度不依,处罚不严,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被明显弱化,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另外,内部控制没有上升到公司治理层次,这样就无法防止内部人控制对所有者利益的侵蚀。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监督机制不完善,内外部监督弱化。首先,由于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以等级制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传统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只是自上而下的,一种单向的监督机制。监督被作为上级对下级的激励约束机制。当下级遵守规定且表现良好时,将受到上级的奖励;反之,当下级违反控制的规定时,将会遭到上级的惩罚。其次,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虽然我国一直在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但是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仍未形成“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虽然原有的行政权力正逐渐减弱,企业独立的法人治理权得以落实,但离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有一定距离,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还未真正形成。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环境进行分析,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就是首要的问题。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更新控制观念。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习,树立现代管理思想,更新内部控制观念,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并自觉接受监督,通过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方式,使控制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使员工在内部控制的落实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使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优化组织结构。中小企业在设置组织机构时,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按照不同的管理幅度划分不同的管理层次,既不能面面俱到贪求职能部门齐全,也不能因陋就简使得关键部门缺失,而应充分注意部门之间职能的科学划分,做到精简、高效、协调。(3)改善人事管理。良好的人事政策,对提高员工的素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中小企业在改善人事管理时应注意根据岗位选择合适的人才,坚持任人唯贤原则,大胆启用能力突出、经验丰富、具有职业精神的外来高端人才,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员工培训体系,不断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控制系统及完善控制程序。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制和制度的缺乏问题,制定会计控制系统,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完善,可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也大有帮助。中小企业在制定会计控制系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制度建设上,各企业应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恰当的会计岗位责任制度、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核算规程、严密的凭证制度、严格的日常核对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功能;第二,在业务管理上,可采用流程图的方式将各业务循环固定下来,使每个相关人员都清楚本人在处理业务时所处的地位、与其他人的协调关系以及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另外,企业还须加强在岗人员的会计培训、考核,以提高其会计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中小企业在控制程序设计与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1)遵循针对性原则,即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岗位设置情况、财务记录的薄弱环节和企业容易出现错弊的环节来制定内容规范、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的控制程序,而不必面面俱到。(2)遵循重要性原则,即中小企业应通过构造业务循环模型和分析业务中常见弊端来寻找关键控制点,强调对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而对于次要事项,则可简化控制。(3)遵循实用性原则,即中小企业应在成本与效益原则上努力做到职务分离和兼职兼岗相平衡、相互牵制与岗位设计相适应。(4)遵循规范化原则,因为规范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所以即使是约定俗成的办事规则也要形成文字,以便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5)遵循无例外原则,即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中小企业领导人尤其是非公有企业的业主和管理者应该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维护制度的刚性。

(三)、强化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进行内部监督。没有条件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可由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互查,也可通过选举职工代表组成监审组进行不定期抽查;对于有条件设置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组织形式、经营规模、管理体系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相应的内部审计组织形式,由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一起组成评估小组,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一方面可以使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缺陷以及可能引起的后果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使控制得以完善。二是加强外部监督。首先,应由政府牵头督促有关部门配合人行在现有的信贷咨询登记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完整详实的法人征信服务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机制,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行为进行监督,从而为经济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酿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其次,财政、税收、审计、工商等部门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再次,企业自己应主动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及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借助外部的力量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加完善。

(四)、完善信息与沟通系统。信息的准确与沟通的及时是企业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企业要建立一个能够对信息及时予以识别、获取和加工,并采取适当的形式,在企业内部进行横向和纵向传递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应当包括的重点内容有:第一,未经授权或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第二,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第三,企业所有者或经营者滥用职权。由此可见,信息与沟通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所以,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还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等管理软件来实现对企业的科学管理。上述企业的员工应将有关公司的信息及时的反映给公司的领导,使公司的管理层及时的作出决策,以不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而且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变更的条例、企业的经营情况等都应让公司的所有员工了解,并通过一些方法、政策使员工意识到公司的各个方面都与自己密切相关,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

中小型企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生力军,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预料的发展潜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中小型企业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生命线,是确保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经济浪潮中立稳脚跟的镇海神针。希望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能够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可或缺性,不断建立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让内部控制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

[1] 杨新英.探索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现代商业,2008,(30).[2] 赵明珠.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8,(24).[3] 谢英姿.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J].现代商业,2008,(24).[4] 娄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经济论坛,2008,(17).

第五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关于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思考

作者:朱旭华 来源:互联网 文章类型:人力资源管理 加入时间:2011-1-5 16:28:0

1摘要: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它的构成可体现在个人、企业、社会等多个方面,就企业面言,涉及到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使用、保障和离职等方面的内容。对人力资源成本的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现阶段企业研究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意义重大,加强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人力资源 成本 控制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人力资源成本管理进人了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了对人力资源成本的监控,但也有不少企业仍然没有完整的人力资源成本概念,缺乏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和控制的意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本文试以针对人力资源的特点进行研究,找出影响因素,从而有效地控制人力资源成本,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实现最大的效益进行探讨。

一、人力资源成本及构成(一)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是通过计算的方法来反映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的行为所引起的经济价值。即一个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组织目标,创造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取得、开发、使用、保障必要的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离职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人力资源成本依据人力资源成本与员工的相关性来分,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使用成本、开发成本和保险成本等;间接成本则指以时间、数量和质量等形式反映出来的成本,包括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岗位空缺成本、政策失误成本和工作业绩低下成本等。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企业单位还是从事非物质资料生产的事业单位,其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都是攸关其健康发展、快速前进的不可避免的管理重点。

二、人力资源成本控制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企业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人才的竞争上,对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与控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然而,我国仍然有不少企业对成本管理的主要精力放在降低物耗成本上,相对国外先进企业,我国对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观念显得薄弱,致使人力资源成本长期居高不下,资源严重浪费: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现状

1.缺乏人力资源规划理念

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和开发缺乏系统、持续的规划,人力资源成本支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表现为对人力资源规划认识不全面;忽视人力资源规划的价值,未能预测潜在的人力资源过剩或不足;缺乏有效的晋升规划,增大替代成本;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快,规划滞后;补充规划不全面、调配规划不当、培训开发规划支持不够等,造成人力资源成本难以控制。

2.人才高消费现象

表现为片面追求高学历现象成为时尚,如一些企业不分岗位,对聘用人员的学历要求较高,如一些职高、中专水平就可以胜任的岗位非要聘用大专或本科生,造成现有和潜在的人力资源浪费。同时,高学历者必然希望高工资,导致人力资源成本的无谓增加。此外,有些企业在聘用人才上,对“人口”把握不当,用高薪聘用的人才与其创造的价值不符。

3.人才凑合使用现象

表现为需要高素质、高能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岗位,如工程、财务、人事培训等对知识、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采取凑合的办法,降低标准用有政策背景的员工或随意招聘,存在着“任人唯亲”,“忌闲妒能”现象,从而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由于人岗不匹配导致一岗多人,出现投人高而回报低的现象,没有达到人力资本投入的目的,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数量过剩,素质偏低的现象,造成人力资源成本高企。

(二)国外先进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观念

1.戴尔公司的低成本观念

基于商业模式以低成本战略著称的戴尔公司,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严格划分岗位。以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为例,他们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划分为人力资源“运营”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由人力资源“运营”部门有效地处理大量日常事务,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为事业部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制定专门的人力资源战略,从人力资源角度来帮助事业部实现企业战略。部门岗位重置后,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精简了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员。把以低成本领先为导向的人力资源战略思想转变成现实可操作的措施,是该企业始终追求的目标,也是该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2.丰田公司的人才选择观念

日本的丰田公司在人才招聘上,致力寻找经历和价值观与公司文化相吻合的应聘者。丰田美国公司的总裁说:“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自己进行思考的人,这些人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寻找的是有强壮心智的人,而不是有强壮脊梁的人。”他们认为,优秀的要求是相对的,适合的要求是绝对的,没有最优秀,只有最适合。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丰田公司努力寻找融于企业文化的人才,是他们留住人才、降低人才流失成本的最治本的方法。

三、影响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因素与对应措施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是指运用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以实际与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与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定的效果。当前,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有:

(一)取得成本因素

取得成本因素主要有招聘需求,包括招聘的人员数量和职位、对应的市场价格,以及招聘方式、流程等。其中招聘需求导致的选拔、录用、安置费及招聘过程费用属于可控成本;职位的市场价格等为不可控成本。控制取得成本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充分发掘现有人力资源,避免人才浪费。二是选择最优招聘方式,能内部竞聘解决问题的不对外招聘,实施简单辅助业务外包,以节省成本,调动现有员工的积极性。三是规范招聘流程,把所需职务、空缺职位数、拟采用招聘方式、预算费用纳入计划,选择与企业招聘成本、招聘时间,以及所招聘人员和岗位要求相匹配的招聘方式,不偏面追求低成本或一掷千金。(二)开发成本因素

开发成本因素主要是因培训耽误工作而产生的机会成本等不可控成本因素;培训需求、组织费用、培训效果为可控性成本因素,其控制重点是提高开发成本的使用效率。控制开发成本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可行的培训规划,坚持分级、分类、分层次的培训,坚持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二是坚持组织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坚持育人与用人相结合;坚持提高培训质量,讲求培训效益,严格控制培训组织费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三是促进培训效果转化,鼓励学员将所学新知识、新技能应用于实践,及时分析、调查培训效果,总结成功与不足。

(三)使用成本因素

使用成本因素包括维持成本、奖励成本、调剂成本等。维持成本中,薪酬是人力资源总成本中最大部分,薪酬刚性更是人力资源成本只升不降的重要原因。薪酬一般分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前者由岗位、年资、学历构成,属不可控成本;后者由企业经营状况、员工绩效等因素构成,属可控成本。控制使用成本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制定合理的薪酬计划,确保薪酬成本不会溢出。二是制定适合企业的薪酬战略,对核心人才采取市场领先战略,对普通管理层采取市场跟随战略,对一般性员工采取成本导向战略。三是薪酬发放要发挥激励和制约的导向作用。

(四)离职成本因素

主要指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核心员工离职产生的成本,其中一部分是因疾病、伤残、年老、工作调动等不可控因素造成,一部分是激励不够、公平感缺失、发展空间受阻等可控因素导致。控制开发成本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以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包括危机激励、考核激励和企业文化激励。二是以情感机制留住人才,给员工带来有家的感觉,使其忠诚于企业,以企业的目标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并自愿主动地把自身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三是以福利机制留住人才,根据不同层次人力资源的需求,以激起员工的最大热情为限,并做到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

四、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的对策

(一)增强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意识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人力资源成本管理重要性的科学认识,明确人力资源同样需要成本核算。其次,要对人力资源成本有正确的认识,人力资源成本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上,绝非是简单的少花钱、多办事的问题,需要用高水平的管理,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再次,要有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意识,坚持合理引进和使用人才,避免人才消费上的误区,企业要正确把握不同岗位的人才评价标准,切实把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在人才选拔上要不拘一格、任人为贤、适才使用,充分挖掘潜在的人力资源,使人力资源成本降至最低。

(二)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特点制定适合的人力资源规划。首先,建立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做好各个阶段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需求预测,有效控制取得成本。其次,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努力将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业文化融合与渗透,使企业与员工的发展互为依托,相互促进,有效控制替代成本。再次,完善岗位设置规划,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硬件要求和任职资格,从而做到所选人员从一开始就能适合企业内各岗位的需要,避免造成额外的费用。

(三)合理调整组织结构

目前大多数企业应改变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减少中间层,推行扁平式的组织结构,避免机构的重叠性和无效性。要明确规定每个部门的职能,规定实现这些职位必须设立的岗位,规定每个岗位应承担的工作责任;并且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必须衔接,从而形成整个组织合理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每个岗位都要有明确的岗位描述,要做到各个岗位职责清晰、权责到位、分工明确和考核有据,能够进行有效和科学的考核。同时,岗位的设置要为员工施展才干,培养人才提供足够的空间,使企业成为个人发展的平台。通过机构调整,最大限度地减少员工之间的能量的内耗,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四)加强薪酬管理

一是制定与企业战略相匹配薪酬管理制度,使其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正确处理内部公平和外部竞争的关系,实现对员工的有效管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其关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

作。二是薪酬制度要利于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在设计薪酬制度时体现企业个性化特征,并以整体战略和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在薪酬分配结构中考虑各项分配制度的独特作用和相互关系,从技术层面上有效地设计各项分配制度。三是确定合理的薪酬结构,构建规范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引入报酬风险机制,明确薪酬的激励导向功能;关注非经济性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重视物质报酬之外的精神薪资,切实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第一资源,向管理要效益。

五、结束语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革命和网络经济使市场呈现全球化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决策者们不得不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对人力资源成本及其价值的研究,人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本被提到了新的议程;人才的价值,人才的有效利用。使人才转化为先进生产力,进行人才的资本化等,已经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对人力资源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成为了培育企业文化、提高管理效能,增强竞争能力,推动企业迅猛发展的法宝。

下载浅谈中小企业财产险的核保控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小企业财产险的核保控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险核保(优秀范文五篇)

    保险核保百科名片 保险核保是指保险人对投保申请进行审核,决定是否接受承保这一风险,并在接受承保风险的情况下,确定保险费率的过程。在核保过程中,核保人员会按标的物的不同风......

    保险核保工作总结[大全五篇]

    保险核保工作总结为大家整理保险公司核保员一年的工作报告,总结核保员一年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仍然存在的问题,下面是这篇保险核保工作总结范文保险核保工作总结2010年即将过......

    车险核保工作总结

    车险核保员是车保投保过程中,负责对投保申请的审核工作,审核承担保险的风险的条件,下面是这篇车险核保工作总结范文,车险核保工作总结在这绿树成荫,蝉声阵阵的美好夏月,本人参加......

    核保理赔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1 8月7日,杨先生驾驶自家派力奥轿车时发生追尾。经认定,杨先生负全责。由于仅派力奥车轻微受损,杨小姐立即通知了当初投保的平安保险。保险公司接线员指示杨小姐......

    中国农业银行上门核保授权委托书

    中国农业银行上门核保授权委托书 委托人: 姓名: 身份证号码: 受托人: 姓名: 身份证号码: 委托人与受托人法律关系为: 我拥有在中国农业银行柳州分行石碑坪分理处开立的个人活期存折......

    2012年核保服务工作措施

    服务计划和措施(草稿) 一、2012年核保岗位服务计划 (一)投保单处理时效和处理能力: 1、经常了解新契约录入情况,及时协调柜面和录入人员对特殊和高额投保件的处理,保证投保单录入时......

    中小企业拓保承诺书

    中小企业拓保承诺书 为落实集团公司“大连接”和“四轮驱动”战略,迅速提升中小企业市场份额,移动与铁通以促进专线业务发展和培育专业化营销队伍为目的,在全省中小企业市场发......

    浅析中小企业并购中的财务核数

    浅析中小企业并购中的财务核数 [摘 要] 企业并购是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无论兼并还是收购,并购方事先都要仔细分析研究被并购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