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工伤保险协议管理汇报
**市工伤保险协议管理情况汇报
**市工伤保险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工伤保险实行了市级统筹,并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关政策规定,统一业务经办流程,对工伤医疗机构、工伤康复机构、辅助器具配臵机构实行协议管理。现将服务机构协议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服务机构基本情况
1、工伤医疗机构
**市目前有定点工伤医疗医院**家,包括一级医院*家,二级医院*家,三级医院2家,并根据专业特点确立了精神病、烧伤、尘肺三家专科医定点院。由于**区域面积大,用工单位分散,特别是煤矿企业地处偏僻,对定点医疗机构合理布局,在全市五区一县均设立定点服务机构,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工伤职工的医疗服务。
2、工伤康复机构
目前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审批的市级工伤康复定点机构1家,协议承担康复工作。与两家省级工伤康复机构的服务协议正在协商中,将于近期签订服务协议。
3、辅助器具配臵机构
从200*年起,与省人社厅公布的定点配臵机构*****分公司及**省民政厅假肢厂进行协议合作。
二、服务协议管理情况
1、工伤医疗协议管理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要求分别与16家医疗机构签定了《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协议》内容共六章四十条,包含总则三条、定点医院组织管理八条、工伤医疗管理十五条、工伤医疗费结算三条、定点医疗机构责任四条、附则七条。协议主要内容包括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工伤保险医疗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工伤保险政策宣传、服务管理及处罚措施、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保证工伤职工的医疗保险待遇、医疗机构费用结算的时间、程序、违约责任等方面。
2、工伤康复协议管理
在省厅的《工伤康复协议范本》的基础上,结合《**省工伤康复结算办法》,与**市定点康复机构****医院签订了《工伤康复服务协议》。工伤康复服务协议共5章二十五条,从康复管理、档案管理、费用结算等方面对工伤康复工作进行规范。
3、辅助器具协议管理
按照省厅《**省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臵管理办法(试行)》,与辅助器具定点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协议总共23条,从辅助器具配臵机构服务制度建设,到工伤职工配臵器具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安全培训、售后服务,费用结算,违约责
任等进行约定,规范管理。
三、服务协议的监督考核
为了科学地考核定点服务机构的工服务和管理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市工伤保险协议机构工伤服务与管理质量考核办法》。
《办法》规定工伤协议服务考核实行百分制。工伤职工评分占40%,依据《工伤保险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及其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调查表主要涉及服务态度、目录外药品、医疗费用清单、医疗收费五个方面内容。
管理机构评分占60%,依据《定点机构工伤协议服务质量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内容主要为工伤医疗、康复、器具配臵组织管理工作、执行工伤保险政策情况、工伤基金费用使用三大块19小项内容。
在年度考核之前因严重违反工伤保险有关政策规定的,将被暂停或取消工伤保险协议服务机构资格的,不参加当年度的工伤保险服务质量考核,协议终止。
根据工伤医疗机构协议管理的经验,又制定了《**市工伤康复服务和管理质量考核办法》、《**市工伤康复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市工伤康复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分标准》、《**市工伤康复机构服务和管理质量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对工伤康复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通过对康复人员康复药品费用比例药品费用比例、目录外药品费
用比例、大型检查治疗项目费用比例、年度康复自费率等指标的控制,有效地维护了基金安全。
四、工伤保险协议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
1、工伤认定前工伤医疗管理薄弱
由于工伤认定前参保单位垫付工伤医疗费用,而参保单位与定点医疗机构之间无约束机制,加之医务人员的传统工伤治疗观念,在参保单位报销垫付的费用时,在定点医院出具的费用清单和病历资料中出现很多违规情况,例如超标准收费、分解收费、搭车开药、搭车检查、挂床治疗以及工伤医疗“三个目录”以外的费用。在费用审核时按照工伤保险的规定这些费用不能支付,造成参保单位垫付的医疗费用有相当部分不能报销,甚至有个别不能支付比例高达50%。这种情况造成参保单位有很大不满,他们认为既然已经参加工伤保险,且按规定到工伤定点医院治疗,结果仍有很多医疗费用由单位承担,导致参保单位与定点医疗机构、工伤保险管理部门之间产生矛盾,影响了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
建议在协议中明确在参保单位垫付费用的工伤医疗期间,加强特殊药品、贵重材料、大型检查项目的审批监管,对事实清楚的生产性事故中的工伤职工先期实行定点医院挂账治疗,待工伤认定后进入信息系统结算,减少参保单位垫付资金。
2、工伤医疗(康复)中医患双方存在互利行为 长期以来,工伤事故的工伤职工存在优待心理,工伤职工的需求较高,总希望用最好的药,享受最好待遇,要求超标准治疗。另外医疗(康复)机构为了创收,在工伤医疗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满足工伤职工的要求,将可以在门诊治疗的,安排住院;延长工伤职工的住院时间;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作为首选;采用大型检查和多次重复检查等现象屡见不鲜,以满足各自的利益需求。
建议加强协议管理,开展对医疗(康复)机构的医疗过程的实时监控;建立巡查制度,现场核查工伤人员数量、治疗进展、服务管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止;加大宣传力度,向医务人员及工伤职工宣传工伤保险相关政策。
3、工伤保险配套政策不完善
国家尚未出台《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医疗机构在抢救治疗工伤职工过程中无法掌握尺度,而且《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医疗费用报销没有具体规定,导致管理部门审核报销时难以把握。
建议尽快完善工伤保险相关配套政策,规范工伤保险服务机构的管理。
4、辅助器具配臵项目需要优化
工伤职工因伤致残后需要配臵的辅助器具项目,目前存在两大类,长期必须使用的和康复过程中一次性使用的。对
于一次性使用的器具往往工伤职工在前期治疗过程中就要使用,由于工伤认定的滞后及申报程序的限制会影响到工伤职工对辅助器具的及时使用。
建议对配臵项目进行优化,对康复过程中使用的一次性器具作为医用耗材进行管理,将长期协助伤残职工改善功能的器具作为辅助器具管理项目。
**市工伤生育保险管理中心
二0一二年七月十七日
第二篇:工伤保险宣传汇报材料
山西大平煤业有限公司
开展工伤保险宣传活动书面报告材料
接到襄垣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5月3日转发的《关于开展工伤保险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为切实做好《社会保险法》和新修订《工伤保险条例》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我公司职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切实维护我公司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我公司于5月3日下午3点在公司办公二楼召集各科、室负责人召开了关于开展工伤保险集中宣传活动的会议,向各科室负责人传达了文件精神发放了相关资料。会议安排:
一、5月4日—5月8日,以科队为单位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二、5月9日,在《工伤保险条例》颁布九周年之际,在我公司办公楼广场由我公司人事劳资科员工对全矿职工发放《社会保险法》和新修订《工伤保险条例》有关法律法规资料。
三、5月10日—5月20日,全矿职工学习《社会保险法》和新修订《工伤保险条例》有关法律法规。
四、将《社会保险法》和新修订《工伤保险条例》有关法律法规纳入我公司新员工入司培训的内容。
五、会议决定成立活动宣传小组:
组长:杨培利(工会主席)孙文兰(人事劳资科科长)
副组长:李鹏张新
成员:各科、队队长和人事劳资科全体成员
我公司将通过此次宣传活动,让广大职工深入了解和学习《社会保险法》和新修订《工伤保险条例》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自我法律防护意识,使劳资关系更加融洽更加和谐!
第三篇:工伤保险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工伤保险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工伤保险工作经验汇报材料2007-02-06 12:26:
今年以来,我局在省厅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以让更多的人享受社会保障为目标,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不断加大工伤保险的征管力度,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们抢抓机遇,加快了工伤保险在小矿山企业的推进工作。今年我市新增参保企业141家,新增参保3545人,工伤保险基金净增0万元,基本覆盖了国有集体企业、部分高危行业、小矿山企业的职工。工伤保险基金年平均征缴率达到95%以上,目前基金结余400余万元,保障了全市工伤工亡职工家属待遇的正常发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下面,将我们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强力宣传,营造声势,为推进工伤保险创造良好氛围
我市属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全市有矿山企业353个,其中铁矿254个,煤矿99个,从事矿山企业生产人员2.1万人,从事相关产业及第三产业人员1万余人。近年来,小矿山企业工伤工亡事故增多,从事矿山生产的农民工在因工致伤致残后,生活上和精神上经受了难以想像的压力。有些业主想方设法逃避赔偿责任,侵害职工正当利益的现象比较严重,工伤纠纷案件居高不下。为此,我们结合安全生产形势,从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入手,把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上升到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高度来抓,把那些最迫切需要工伤保险的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为促进这项工作,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在新闻媒体刊登工伤保险政策问答,发放宣传单、刊登工伤保险专版专刊,利用电视宣传等方式,扩大了宣传效应。另一方面,针对有些业主认为现在矿山企业
日子不好过,安全生产要求严格,每年停工停产时间长,政府又不给更多的优惠政策,错误地认为参加工伤保险会使人工成本增加,加重企业的负担,不论有无工伤、工亡事故都要交钱,不划算的思想。我们上门去做矿主的工作,从工伤无过错赔付到劳动能力鉴定,使业主真正认识到了参加工伤保险的好处,使职工充分了解了工伤保险的“保护伞”作用。同时还帮助企业算大账和长远账,用贴切典型的事例教育引导,从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看问题,算工伤保险分散风险、互利互惠的社会大账。针对有些企业已经为职工购买了商业保险,不愿意参加工伤保险,我们专门做好解释工作,使业主理解社会保险的不可替代作用,了解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界限。通过这些措施有力促进了矿山企业的参保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政府推动,部门配合,齐心协力促参保
年初,武安市政府将工伤保险扩面
列入实施“民心工程”的重要位置。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结合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把小煤、铁矿参加工伤保险列入重要日程,人劳局、安监局、冶金局、煤炭局等部门直接参与,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合力,推进工伤保险。我局建立了企业参保登记、申报、缴费和申报工伤待遇的业务流程,安全、冶金、煤炭部门对即将复工生产的小矿山企业的参保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规定小铁矿、小煤矿等高危行业在安全检查和复工生产时,必须向主管部门提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参加工伤保险”的证明。凡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小矿山企业,安全、冶金、煤炭部门不予批准复工和生产,将参加工伤保险作为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和恢复生产的必要条件。通过采取这项措施,有力促进了小矿山企业的参保。
三、依据政策,因地制宜,切实保障参保职工待遇
小矿山工伤保险在我市尚属首次运行,在全国也没有经验可循,我们坚
持边摸索边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市依据《××市小矿山企业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办法(试行)》的意见,实行了工伤保险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独列账,封闭运行。按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并根据小矿山安全风险较高的实际情况,对工伤事故发生率高低实行浮动费率。按照雇主缴纳的原则,小煤矿从业人员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缴费;小铁矿暂按每人每月80元的标准缴费;采石场暂按每人每月40元缴费。参加小矿山工伤保险的职工因工死亡后,直系亲属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照××市上职工平均工资领取6个月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按职工本人工资:配偶每月40%,其它直系亲属每人每月为30%,抚恤金总额不超过职工生前的工资。一次性工亡补助标准为48至60个月××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自愿一次性结清的,按照不同标准最高支付不超过10万元。对因工致残的可选择一次性结清待遇的,按照
一级10万元、二级9万元、三级8万元、四级7万元的标准一次性结清后终止工伤保险关系。五至十级伤残职工以及不愿一次结清待遇的一至四级伤残职工仍按《工伤保险条例》和《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规定的待遇执行,维护了高危行业职工的根本权益。
四、慎重运作,规范管理,确保基金安全运营
为了规范管理,我市实行”实名制”制度。在办理过程中,每名参保人员向经办机构提供近期照片、身份证复印件,经办机构逐人建立档案,便于查对。我们还将企业缴费高低与其工伤事故状况联系起来,加强对安全生产企业的评定工作,把缴费与安全生产联系起来,对安全生产连续无事故的企业,适当调整缴费标准;对不重视安全生产的矿山企业加大处罚力度,直至停产整顿,以工伤保险促进全市的安全生产,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降低保险费用的支出。在
事故处理方面,要求企业发生工伤工亡事故后必须在24小时内报劳动保险行政部门。接到报案后,工伤经办部门,配合保险行政部门共同做好事故调查,共同勘查现场,确认工伤。今年来,现场勘查40多次,避免了非工伤申报10多起。我们还建立了相互监督机制。工伤报案后,组织由两个部门以上的工作人员参加工伤认定,确保了工伤认定的准确性,避免了非工伤原因导致基金支出的风险。在工伤基金的管理上,我们严把基金支付关。由于工伤职工治疗是“实报实销”,有的工伤职工认为参加了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的钱不花白不花”,因而产生了小病大治,轻伤住院等现象,还有的人借工伤治疗为由,购买药品”搭车报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真审核,对每一个报销凭据,严格按工伤药品目录审核,对每起工伤事故都建立了档案,规范了工伤事故支付待遇程序。在审批工伤事故赔偿待遇方面,采取了经办人审核,保障中心主任复核,主管局长审
批等多项监督制度,确保了基金安全运营。
五、预防为主,减少事故,建立工伤保险的长效机制
为确保工伤保险的健康发展,我们着手建立科学合理的预防机构,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一是设立工伤预防机构。我们在工伤保险科设立了工伤预防机构,组成人员由熟悉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安监人员、矿业专家和工伤保险业务员参加矿山企业的安全预防工作。负责对参保企业工伤预防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适时开展工伤预防安全教育,定期组织企业对从事工伤保险人员专门培训,对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有效降低了工伤事故的发生。二是制定事故预防的规章制度。要求参保的矿山企业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在工伤预防方面制定专门的措施,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执行的安全标准和具体措施,从事高危行业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和规
定,并把这些制度统一悬挂在矿山企业明显处。三是积极探索工伤保险奖励制度。探索奖励及时定额缴纳了工伤保险基金,又没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小铁矿和小煤矿。奖励对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起到预防事故、鞭策后进、鼓励先进的效果。四是积极做好工伤康复工作。成立工伤康复机构,在城区指定了4家医院作为工伤职工的定点医疗机构,并设立药品使用目录,对工伤职工康复性治疗费用支付进行详细的规定,在有效保证基金安全的同时,委托医疗机构提供康复服务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帮助工伤职工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我市的工伤保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工作做深、做细。我们将继续坚持让更多人参加社会保险,让更多的人享受社会保障这个目标
不动摇,把维护弱势群体根本利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努力探索工伤保险的长效机制。
第四篇:市建筑业工伤保险实施细则
市建筑业工伤保险实施细则
为妥善做好建筑业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根据《六安市建筑业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六人社〔2015〕23号,以下简称《办法》)要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参保缴费
(一)范围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企业,应当依照《办法》规定在所承接的工程项目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前参加工伤保险,在建项目以2015年6月1日后工程剩余总造价为基数参加工伤保险。
1、已在我市各级社会保险征缴机构(以下简称社保征缴机构)办理过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的建筑企业,向登记所在地社保征缴机构办理建筑业工伤保险参保手续。
2、未在我市各级社保征缴机构办理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的建筑企业,向工商营业执照登记所在地社保征缴机构办理建筑业工伤保险参保手续。
3、在我市既无社保登记也无工商登记的外地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地点在六安城区范围内的,向市社保征缴机构办理建筑业工伤保险参保登记,施工地点在六安城区范围以外的向项目所在地社保征缴机构办理建筑业工伤保险参保登记。
(二)参保登记
办理建筑业工伤保险参保登记需携带以下材料:
1、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原件,如复印件需加盖单位公章;
2、含有参保建设项目名称、工程总造价、工程地点、工期等内容的中标通知书等相关页码原件及复印件;在建项目申报时还需携带工程财务报表等能证明工程完成进度的材料;
3、填写《六安市建筑业工伤保险缴费申报表》及《六安市建筑业工伤保险参保人员花名册》并加盖公章。申报表及花名册可到社保征缴机构拷贝也可登陆六安市人社局网站下载;
4、其它需提供的资料。
社保征缴机构收到上述材料后,依法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完建筑业工伤保险参保登记并开具《社会保险费缴费申报表》。
(三)缴费
参保企业或项目部应持《社会保险费缴费申报表》及时前往参保地地税部门办理银行转账或刷卡缴费手续,一次性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
(四)出具参保证明
参保企业或项目部在足额缴费后,将地税部门出具的《税收缴款书》或《税收完税证明》交社保征缴机构,由社保征缴机构开具《工伤保险参保证明》,持该证明到住建部门办理建设项目开工或竣工备案手续。
(五)变更
1、参保企业或项目部用工人员发生变更的,应在变更人员上岗前及时将参保花名册等变更信息报送给社保征缴机构备案。如因特殊情况未能及时报送人员变更信息,该人员发生工伤的,应在48小时内向当地人社行政部门、住建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经调查确认后,按参保人员处理。
2、参保企业在办理《工伤保险参保证明》后,又将工程转包、分包或劳务分包的,应及时向社保征缴机构备案。
二、工伤认定
参保企业或项目部在参保项目工地职工遭受事故伤害后,应在事故发生48小时内,向参保地的人社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为受伤害职工提交工伤认定申请。
(一)需提交的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4、住建主管部门出具的关于本起事故的意见;
5、法律法规规定所需要提交的其它材料。
(二)时限
用人单位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参保地人社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所在单位不按规定时限为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作为申请人,在事故发生之日起1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承担。
(三)认定程序
1、申请。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参保地人社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所需材料,对于材料不完整的,应当及时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
2、审核。人社行政部门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尽快进行审核调查,根据需要,可以对提供的证据进行实地调查核实或公示,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
3、结论。人社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4、送达。人社行政部门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日内,参照民事法律有关规定将《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送达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三、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我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由六安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统一负责。
(一)需提交的材料
1、因工负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或确认项目申请表;
2、《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3、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等其他有效身份证明;
4、有效的诊断证明和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
5、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二)鉴定程序
1、申请。鉴定申请人(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将需提交的材料准备完整,交劳动能力鉴定业务窗口受理。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2、医学鉴定。受理鉴定申请后,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及时组织专家对被鉴定人的伤情进行医学鉴定。进行鉴定的时间、地点以及应当携带的材料应提前3天通知被鉴定人。被鉴定人应当按照通知的时间、地点参加现场鉴定。
3、结论。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及时对医学鉴定结论进行评定,并做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伤情简单的,应在3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4、送达。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作出鉴定结论之日起20日内参照民事法律有关规定将鉴定结论分别送达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同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劳动功能障碍程度、生活自理障碍程度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
四、工伤待遇支付
(一)需提交的材料
1、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只要求支付工伤医疗费不需提交);
2、工伤医疗费发票原件,费用清单、出院小结、相关医嘱原件及复印件;
3、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个人或单位转账银行帐户、开户行及联系方式 ;
4、领取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的还需提交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
(二)领取程序
1、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将需提交的材料准备完整后,提交到参保所在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窗口受理,对于材料不完整的,应当及时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
2、待遇核定
(1)本人工资,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在核定职工工伤保险待遇时难以按本人工资作为计发基数的,可参照全市上职工平均工资计算,职工本人工资高于这一标准且在法定上限以内的,其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解决。
(2)待遇标准
1、工伤职工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级别的高低,除工伤医疗费外,还分别享受不同月数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工伤保险待遇,解除合同时还可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2、工亡职工,其近亲属享受的待遇主要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费、供养亲属抚恤金。
工伤待遇的具体项目和标准,按《工伤保险条例》和《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等规定核定。
3、待遇发放
工伤保险待遇实行社会化发放,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在受理待遇支付申请后次月通过银行将工伤保险待遇打入申请人指定账号。
本细则自2015年6月22日起执行,具体实施中的问题由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为做好建筑业企业工伤保险工作,切实维护该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权益,依据《社会保险法》、《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以及人社部、住建部、安监总局、全总《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4〕103号)和省人社厅、住建厅、安监局、总工会转发该意见的通知(皖人社发〔2015〕1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业企业。本办法所称建筑活动,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建筑业企业中已按规定缴纳养老、医疗、工伤等五项社会保险费的职工,仍按原规定办理各项社会保险。
二、参保办法
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以下简称总承包单位)所承接的工程项目在开工前,应为工程项目施工工地的所有职工优先办理工伤保险。
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时,应提交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证明,作为保证工程安全施工的具体措施之一。安全施工措施未落实的项目,各地住建部门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在建项目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各地住建部门不予办理竣工备案手续。工伤保险参保证明由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在总承包单位依本办法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后出具。
总承包单位对相对固定的职工,应按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以工资总额为基数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对不能按用人单位参保的职工特别是农民工,以建设项目为单位,在项目所在地参加工伤保险。
三、缴费费率
以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按参保人员工资总额的1%缴纳工伤保险费。
以建设项目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按照项目工程合同造价的2‰缴纳工伤保险费。本办法下发前未参保的在建项目在参保缴费时以项目剩余造价为基数核定缴费额。
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全市建筑业上工伤保险费的收支情况,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提出费率浮动意见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调整。
四、缴费主体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活动的各类工程项目总承包单位为本办法规定的职工工伤保险缴费主体。
五、缴费方式
总承包单位在签定总承包合同后,需携带组织机构代码证、加盖公章的含有建设项目名称、工程总造价、工程地点、工期等内容的合同相关页码复印件等,到所在地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处填写建筑业职工工伤保险缴费申报表,经审核后,及时到地税部门缴纳工伤保险费,并凭工伤保险缴费凭证,到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参保证明。
六、参保期限
新开工的建设项目参保期限自开工之日起至项目合同期满之日止;在建项目的参保期限自参保次日起至项目合同期满之日止。工程延期竣工的,总承包单位应在规定的合同工期满前30日到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备案并申报延长期限。
七、费用来源
建设单位要在工程概算中将hng期提交的“有保证工程安全的具体措施”材料中,应当工伤保险费单独列支,作为不可竞争费,不参与竞标,并在项目开工前由总承包单位一次性代缴本项目工伤保险费,覆盖项目使用的所有职工,包括专业承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使用的农民工。
八、参保人员管理
总承包单位在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时,应当按规定向社会保险征缴机构提供职工劳动合同及参保花名册,存在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的,还应提交相应合同。人员发生变化时,应当在其上岗前及时报送新增人员劳动合同及参保花名册。
因临时增加或调用工人等特殊情况未能及时报送增员职工花名册,临时增加或调用的工人发生工伤的,应在48小时内向当地人社行政部门、住建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经调查确认后,按参保人员处理。
九、工伤保险责任
职工发生工伤时,其劳动关系所在单位即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该组织或者个人雇用的劳动者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由该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依法应当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
十、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在遭受事故伤害后,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48小时内,向工程项目所在地的人社行政部门报告。
用人单位应自事故发生起30日内向当地人社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所在单位不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为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作为申请人,1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承担。
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我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由六安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统一负责。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时,需要提供工伤认定决定书、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
各级人社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工伤认定办法》等有关规定,优化流程,简化手续,缩短认定、鉴定时间。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十一、工伤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已依法办理工伤保险登记,并从参保登记次月起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登记次日起发生的工伤,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相关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对在参保项目施工期间发生工伤、项目竣工时尚未完成工伤认定或劳动能力鉴定的建筑业职工,其所在用人单位要继续保证其医疗救治和停工期间的法定待遇,待完成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后,依法享受参保职工的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其中应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待遇,工伤职工所在用人单位要按时足额支付,也可根据其意愿一次性支付。
在核定职工工伤保险待遇时难以按本人工资作为计发基数的,可参照全市上职工平均工资计算,职工本人工资高于这一标准且在法定上限以内的,其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解决。
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建设项目,职工发生工伤事故,依法由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施工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十二、宣传和培训
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人社部门统一规定的式样,制作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情况公示牌,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予以公示,并安排有关工伤预防及工伤保险政策讲解的培训课程,让广大职工知晓其依法享有的工伤保险权益及相关办事流程。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建筑施工企业等多层次的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建筑业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工伤维权意识和岗位技能水平,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安全事故。
十三、争议处理
职工与用人单位因工伤待遇发生争议的,按照国家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十四、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等应如实申报工伤认定,凡伪造工伤事故现场、提供虚假证言等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条规定由人社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用人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负责人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规定,及时、如实向安监、住建和其他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并做好工伤保险相关工作。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要及时补报。对谎报、瞒报事故和迟报、漏报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要严格依法查处。
十五、管理和监督
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通过建设项目工会、托管工会、联合工会等多种形式,努力将建筑施工一线职工纳入工会组织,为其提供维权依托。提升基层工会组织在职工工伤维权方面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具备条件的企业工会要设立工伤保障专员,学习掌握工伤保险政策,介入工伤事故处理的全过程,了解工伤职工需求,跟踪工伤待遇支付进程,监督工伤职工各项权益落实情况。
各地人社、住建、安监和工会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能,对违法施工、非法转包、违法用工、不参加工伤保险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障建筑业职工工伤保险权益。要定期组织开展建筑业职工工伤维权工作情况的联合督查。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要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沟通项目开工、项目用工、参加工伤保险、安全生产监管等信息,实现建筑业职工参保等信息互联互通,为维护建筑业职工工伤权益提供有效保障。
交通运输、铁路、水利等相关行业职工工伤权益保障工作可参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五篇:工伤保险精细化管理
工伤保险精细化管理
一、工伤保险费征缴
工伤保险基金征缴经办科室根据用人单位当期缴费人数、缴费基数、缴费费率核定缴费金额,以及补缴金额、滞纳金,核定当期工伤保险费应缴总额。
缴费单位必须按月向工伤保险基金征缴经办科室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经工伤保险基金征缴经办科室核定后,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社会保险费。
由税务机关代征的统筹地区,工伤保险基金征缴经办科室按月将工伤保险缴费核定信息传送给税务机关,作为征收依据。税务机关收款后,每月在规定时间内向经办机构传送到账信息,转交相关收款凭证。
二、工伤待遇审核
(一)、工伤登记
1、职工发生事故伤害,用人单位可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等方式及时向工伤保险经办科室进行工伤事故备案。
2、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工伤后,用人单位应及时到工伤保险经办科室办理工伤职工登记,并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1)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认定工伤决定书;
(3)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确认通知;
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还需提供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或其他死亡证明材料。
3、工伤职工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伤残等级或护理等级后,用人单位应办理劳动能力鉴定登记,提供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
4、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核查工伤职工的参保缴费情况,审核用人单位提供的证件与资料,核对工伤认定事实与事故备案是否相符,对符合相关条件的职工确认领取工伤待遇资格,进行工伤登记。
5、职工被借调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的,或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被确诊为职业病的,由原用人单位为其办理工伤登记。
6、工伤保险经办科室审核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间,超出规定时限的,不支付此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
(二)、医疗(康复)待遇审核
1、用人单位申报医疗(康复)费,提供以下资料:(1)医疗机构出具的伤害部位和程度的诊断证明;(2)工伤职工的医疗(康复)票据、病历、清单、处方及检查报告;
居住在统筹地区以外的工伤职工在居住地就医的,还需提供《工伤职工异地居住就医申请单》。
工伤职工因旧伤复发就医的,还需提供《工伤职工伤残部位诊疗项目申请单表》。
批准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工伤职工,还需提供《工伤职工转诊转院申请单》。
2、工伤保险经办科室审核医疗(康复)费的内容包括:(1)检查治疗是否与工伤部位、职业病病情相符;(2)是否符合工伤保险“三目录”的规定;(3)是否符合工伤康复诊疗规范和工伤康复服务项目的规定;
(4)省、自治区、直辖市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需要审核的内容。
3、工伤职工住院治疗的,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根据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的伙食补助费标准及工伤职工的住院天数,核定住院伙食补助费。
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批准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根据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的交通、食宿费标准,核定交通、食宿费用。
4、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根据核定的工伤(康复)待遇,录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由《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待遇发放。
(三)、辅助器具配置费用审核
1、工伤职工配置(更换)辅助器具,用人单位申报工伤职工的辅助器具配置费用时,提供以下资料:
(1)工伤职工配置(更换)辅助器具申请单;(2)配置辅助器具确认书;(3)辅助器具配置票据;
2、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根据辅助器具配置项目、标准,核定工伤职工的辅助器具安装、配置(更换)费用,转工伤保险经办科室财务部门进行待遇发放或录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由《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待遇发放。
(四)、伤残待遇审核
1、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工伤职工本人工资或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核定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和生活护理费。
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根据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时间和伤残等级,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标准核定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伤残等级为一至四级的工伤职工退休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根据其基本养老待遇核定与伤残津贴的差额。
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根据相关材料录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由《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伤残待遇核定及发放。
(五)、工亡待遇审核
1、职工因工死亡或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根据工亡时间上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核定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丧葬补助金。
伤残等级为一至四级的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死亡的,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根据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核定丧葬补助金。
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根据相关材料录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由《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工亡待遇核定及发放。
2、申请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应提供以下资料:(1)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与工亡职工关系证明;
(3)依靠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证明;(4)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提供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5)孤儿、孤寡老人提供民政部门相关证明;(6)在校学生提供学校就读证明;
供养亲属范围和条件根据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确定。
3、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在抢险救灾中造成下落不明被认定为工亡的,工伤保险经办科室应在第4个月审核用人单位的证明和近亲属的申请资料,核定供养亲属抚恤金。
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核定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丧葬补助金。生活有困难的,经近亲属申请,可按照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先进行核定,宣告死亡后核定其剩余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丧葬补助金。
4、工伤保险经办科室审核供养亲属申请资料,根据本人工资,核定每个供养亲属享受的抚恤金金额。
核定的各供养亲属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本人工资。
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根据相关材料录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由《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核定及发放。
(六)、涉及第三人的工伤待遇审核
1、涉及第三人责任的,工伤保险经办科室审核工伤待遇时,还应审核以下民事伤害赔偿法律文书:
(1)属于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的,需提供相关的事故责任认定书、事故民事赔偿调解书;(2)属于遭受暴力伤害的,需提供公安机关出具的遭受暴力伤害证明和赔偿证明资料;
(3)经人民法院判决或调解的,需提供民事判决书或民事调解书等证明资料; 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根据民事伤害赔偿法律文书确定的医疗费与工伤待遇中的医疗费比较,不足部分予以补足,其工伤医疗待遇不得重复享受。
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根据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核定其他工伤待遇。
(七)、先行支付审核
1、按照《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人社部令15号),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用人单位申请先行支付,需提供以下资料:
(1)社会保险登记证、工伤保险实缴清单或还欠协议;(2)认定工伤决定书;(3)先行支付书面申请资料;
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工伤待遇,工伤职工或近亲属申请先行支付的,需提供以下资料:
(1)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证明;(2)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出具的用人单位拒不支付证明材料;
(3)认定工伤决定书;
(4)工伤职工或近亲属先行支付书面申请资料;
2、按照《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涉及第三人责任申请先行支付的,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工伤保险经办科室审核以下资料:(1)认定工伤决定书;
(2)工伤职工或近亲属先行支付书面申请资料;(3)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判决书等材料;
(4)对肇事逃逸、暴力伤害等无法确定第三人的,需提供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材料;
(5)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供的第三人不予支付的证明材料;
(6)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先行支付的情况材料;
3、工伤保险经办科室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定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依据《工伤保险经办规程》(人社部发〔2012〕11号)相关规定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经办科室工伤保险经办科室应建立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台账,通知稽核部门追偿。
4、职工申请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必须经过工伤认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近亲属申请进行工伤登记。
三、工伤待遇和专项费用支付
(一)工伤待遇支付
1、工伤保险经办科室应将工伤待遇核定结果通知申请工伤待遇的用人单位或工伤职工、供养亲属,履行告知义务。
2、财务科室根据工伤保险经办科室出具的《单位代发明细》、《工伤保险支付汇总表(社发)》、《企业职工工伤保险金申报表》、《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结算明细表》等支付表单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3、支付标准严格坚持三级审批制度,即经办人、科长、分管领导三级签字审批,确保工伤保险职工待遇及时支付及基金安全。
4、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每月根据工伤待遇、待遇调整、待遇重核等相关信息,建立当月工伤职工待遇支付台账,并每月与财务科室进行基金支出对账,对账有差异的,须逐笔查清原因,调整相符。
(二)劳动能力鉴定费、工伤预防费支付
1、工伤职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后,经办机构与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直接结算劳动能力鉴定费。
用人单位或工伤职工垫付劳动能力鉴定费的,可支付给用人单位或工伤职工。
2、工伤预防费用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预防的宣传、培训、职业健康体检补助等项目。
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根据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的工伤预防工作计划,按照工伤预防费使用范围、项目,在费用指标范围内编制支出预算并根据支出计划按季度(月度)提出工伤预防费支出申请,转财务部门。
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按照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预防工作有关管理办法的规定,与政府采购中标的或有资质的受委托社会组织(机构)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相关项目实施的效果和质量。
3、工伤保险经办科室根据当地人民政府或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财政机关批准的工伤预防费项目预算,按季度(月度)核定支出项目金额,生成《工伤预防费支出明细表》,转财务部门支付。
(三)工伤待遇调整
1、根据工伤待遇调整政策,工伤保险经办科室对工伤职工或供养亲属的工伤待遇进行统一调整,并建立待遇调整台账。
2、工伤保险经办科室可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经办身份认证》或民政、卫生、公安等政府部门的证明,对工伤职工或供养亲属享受待遇资格定期验证,确定其继续享受待遇资格。
3、工伤职工或供养亲属不再具备享受工伤待遇的条件,工伤职工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或拒绝治疗的,工伤保险经办科室停止支付工伤待遇。
对待遇享受资格停止后又具备享受资格的,工伤保险经办科室审核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供养亲属提供的相关资料,符合条件的恢复支付其工伤待遇。、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近亲属、工伤保险协议机构对工伤待遇核定金额有异议提出复核的,工伤保险经办科室应进行复核,确需调整的,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