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技术部三体系运行总结
工程技术部三体系运行总结
为了进一步发现部门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系列管理体系目前在我部运行存在的问题,现将我部三体系的运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我部门在接受了项目部组织关于三体系的学习后。总结近半年来在质量管理方面,生产质量各方面指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产品质量基本上满足年初制定的合格率90%;二是项目部在本年度引入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后,部门全员参与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分别了解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项目安置部的大力支持,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进行了识别判定,并制定了相关的预案或应急措施,为项目部三体系奠定良好的运行基础。通过半年多的运行控制,目前项目部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污水排放、建筑垃圾的处理、能源有效利用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二、体系运行取得的成绩
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以来,部门的体系文件和技术文件都分别进行了有效管理,均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执行。
2、根据公司制定的各方面目标进行分解,提出部门目标。根据分解目标,部门根据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特别是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因为是新引入体系工程技术部员工很多人不清楚这两个标准在公司的具体作用。对此,部门针对此方面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对公司三体系、专业技能、部门目标进行了大力宣传和讲解。使工程技术部员工不至于对三体系和部门分解目标一片茫然。使得工程技术部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体系运行目前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在生产任务比较急时忽视质量意识,不愿意以规范的、流程方式处理问题;有意回避问题,不愿落实到文字上、管理程序中,这是一个误区。
2、环境管理体系方面,虽然绝大数员工已经意识环境到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能够较好地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控制环境因素,减少和控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但也有少部分员工环境意思较为薄弱,认为环保问题由安质部负责管理,是全项目问题,是大家的事。与个人努力没有达到关系,建筑垃圾不按规定程序处理,个人习惯较差无意识更改,项目环保设施形同虚设。因此,就目前情况来看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关键在于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开展了专业技术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作业人员现场安全演练等活动,但感觉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今后的工作重点在于强化对重点岗位的培训、强调落实和监控,保证体系要求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实施,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四、体系持续改进的建议
1、希望项目对部门员工加大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参与程度。加强培训和学习,让员工深入了解控制程序要求,明白按要求工作的好处。项目部整体管理体系整体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便落到实处。
2、管理体系与日常工作的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体系的要求就是部门对日常工作的规范要求,而不是额外的负担。健全部门相关制度,加强部门员工的工作规范。
3、加强记录管理,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记录等组成了部门的经验数据,除了可追溯外,还可以为部门下一步工作的度量提供依据。一方面可快速处理出现类似的问题;另一方面,当我们再涉及类似的问题时,可以较准确的制定出计划方案,那么方案就会更有针对性。
五、总结
从管理体系实施以来,在项目的带领下,在管理者代表的全面指导下,经过部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各项管理工作都能按照三体系标准和公司制定体系文件的要求去控制。
第二篇:三体系运行情况总结
三体系运行情况总结
项目部于2006年8月20日成立,三体系在项目上运行时间较短,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项目人员的调动频繁给项目的运行带来了难度。总体来说,三体系在项目上运行还是比较顺利,根据公司的质量要求、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以及“三体系”文件的精神,现对项目三体系开展情况,作如下简述:
1.项目开工前期,制订了项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目标,有目标,把目标层层分解才能落实到实处,环绕所制订的目标,开展工作,保证其针对性,有效性、适用性。
2.建立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包括项目组织结构、质量领导小组、安全领导小组、职业健康安全领导小组。
3.制订了职能分配表,在职能分配表按项目人员和各自的岗位作了相应的分配,充分合理的分配工作。
4.项目在完善以上3个方面的同时,考虑威尼斯项目的实际情况、包括周边环保、现场环境以及施工中可遇见或不可遇见的危险因素,针对环境、危险因素编制出环境因素清单、危险源,结合“三体系”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依据体系文件的要求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方面来控制:
1.质量管理:针对施工工序的各个阶段,项目编制了相应的、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从方案交底、技术交底各个方面来加强保证施工,质量部门按相关规定要求,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检查,对质量严格把关,对一些整改做到跟踪检查,对一些重要部位进行“PDCA”循环跟踪检查,对特殊过程(文件要求及项目自身评定的施工工序)实现连续监控,有特殊过程预先鉴定记录、特殊过程连续监控记录。并履行“三检”及隐蔽验收记录,加强
质量关,另一方面从材料加以控制,材料人员对所供材料做好有关验收工作,挂好标识,配合相关部门送试工作,严把材料关,对不合格的材料一律清理出场,做好相关的记录,保证材料的可追溯性。
2.环境方面:建立领导小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重点对待,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每周进行噪声测试,并形成记录,现场道路每天进行清扫,灰尘大时洒水除尘;进行顾客满意度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整改和调整。
3.职业健康安全:项目在运行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安全第一”放在首位,紧紧把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对识别出来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措施,编制生产应急预案、大型设备应急措施等,做好各个工种的安全交底、工人进场的三级教育等。对特殊工种严格要求,均持证上岗,进行相应的培训,加强工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认识,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抓好安全检查例会制度及每周的项目安全检查,狠抓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好安全资料并形成记录。
每周对工人宿舍卫生、食堂的管理,食堂人员均办理健康证并上墙,专人负责卫生打扫。
三体系在项目上开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项目围绕“三体系”的运行,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中建四局六公司东方威尼斯项目部
2007年6月24
第三篇:生产技术部体系运行报告
生产技术部体系运行报告
生产技术部主要负责公司的技术开发、生产调度与指挥,以及生产加工作业活动,负责公司的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负责设备设施的维护工作,负责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和控制,绩效监视和测量工作,事故事件不符合处置,纠正预防措施的控制工作。在体系方面,承担了文件编制、记录管理、质量过程控制、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安全健康运行控制、不符合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等程序的主控部门。
体系运行中,我们进行了培训学习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了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了日常的监督检查,从采购、下料、加工、检验、包装等过程,我们实行监督管理,我们执行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绩效监视和测量管理办法、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等程序,并准备了相关材料,形成了相关的记录,对发现的不符合现象,采取了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了跟踪验证,有效确保了体系的有效运行,为公司电梯的制造及其管理活动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奠定了基础,形成了“管理有目标,过程可监控,执行有记录,结果有考核”的良性循环状态。
以下就体系运行以来所做的工作表述如下:
一、目标的分解与执行
在目标计划管理工作中,我们将公司的管理方针以不同层级的文件形式表达出来,然后依据这些目标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并将公司的方针、目标、以及实现这些方针和目标的计划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在对目标分解时,我们兼顾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生产技术部的整体目标主要有:
1)产品部件一次交验合格率≥96%; 2)产品质量合格率达100%; 3)设备设施完好率98%以上 4)有效开机率95%以上; 5)不发生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6)不发生重大机电设备事故; 7)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8)不发生重大交通责任事故; 9)轻伤负伤率≤3‰;
10)职工职业健康体检率≥95%; 11)制造作业区做到卫生、干净、整洁; 12)厂区噪声达标控制; 13)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统一处置; 14)杜绝传染病和食物中毒。
二、围绕目标实现所做的工作
自各项目标建立以来,生产技术部积极动员、全员参与,为保证所分解各项目标的实现,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充分利用早上班前会的时间,加强员工职业技能的培训,通过部门自查、值班干部巡查监督各部门、各岗位卫生保持和规范工作的执行情况。对监督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要求责任人立即整改,对违纪现象依据相关管理制度实施奖惩,以确保每一名员工的“工作过程有规范,工作流程有监督,监督工作有结果”,真正使各项质量工作的管理横到边纵到底,持续改进有成效。
2、对各类主要设施设备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设施设备台账,对登记在册的设施设备设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养护,并将日常养护形成记录。对大项维修我们及时与公司沟通,积极争取公司领导的支持。
3、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根据管理手册要求,依照《应急响应实施预案》手册举办消防、食物中毒、触电等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培训学习,在体系实施以来生产技术部未发生重大伤亡和重大火灾事故,未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员工轻伤负伤率为零,未造成任何因事故引发的经济损失。
4、在废弃物的治理方面,采取危险废弃物100%回收,一般废弃物分类处置的治理方法。对危险废弃物我们设置了废油(物)回收桶、废料回收箱。对一般废弃物的处置方面,废旧包装物、废纸则集中回收变卖到废品回收站。
三、目前部门目标的完成情况
通过前一阶段的内部审核和问题整改,生产技术部在部门内部基本完成了公司下达的目标。在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方面还需要和公司人事行政部部进行协调,继续加大员工在这方面的思想认识和高度觉悟。
四、对法律法规的贯彻情况
公司各部门一贯重视管理工作中法律法规的符合性问题,自体系在公司正式实施以来,我们积极收集了15部国家法律、25部行政法规、69部部门规章199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2项地方法规及规章。根据收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我们列出了《法律法规标准清单》,并且根据公司现状,对照51部重要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合规性评价。
五、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危险源的运行控制情况
为了在公司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中,引入了“以人为本”、“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生产技术部根据认证工作需要深入开展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危险源辨识,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危险源辨识我们分别列出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并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来有效地控制危险,防止和杜绝事故的发生。
六、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体系管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重视领导作用,强调全员参与和PDCA过程方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本部门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接口”进行流程设计,制定详细的策划方案,配合高效的考核体系,使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思想意识不足:由于公司领导、员工刚刚从质量管理体系转变为三标准体系,思想上还处于边学习边实践的阶段,难免在思想意识上有所疏漏。这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和监督,工作细化,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和一些存在的安全隐患。使三标准体系在公司内部能够更好地运行。
2、随意性强:体系有效运行最根本的要求是:“应该做到的要写到,写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记录。”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出现“只说不做”或者“只做不记”的情况,随便改变操作程序等现象。或者某些部门在执行相关程序文件时理解不够或图省事,就错误地实行等现象。应加强培训和学习,深入了解各项文件要求,以便将工作落到实处。
七、体系持续改进的建议
1、公司各部门继续加大员工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的重视和参与程度,加强培训和学习,深入了解各岗位的控制程序要求。
2、管理体系和日常工作的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体系的要求就是公司对日常工作规范的要求,而不是额外负担。健全部门相关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公司员工的工作规范。
3、工作及时进行总结,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记录等组成了企业的经验数据,除了可追溯外,还可为企业的下一步工作的度量提供依据。一方面可准确、快速的处理出现的类似问题;另一方面,当我们载涉及类似问题时,可以较准确的制定出计划方案,使方案更具有针对性。
八、总结
从管理体系正式实施以来,在公司董事总经理的带领下,管理者代表的全面指导下,经过部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各项管理工作都能按照GB/T19001-2008、GB/T24001-2004、GB/T28001-2011标准和公司制定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的要求去控制。顺利达到了公司指定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的要求。使公司各项工作文件化、程序化、规范化。事实证明GB/T19001-2008、GB/T24001-2004、GB/T28001-2011管理体系在我公司运行是有效的、适宜的、符合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加强过程控制、测量、服务和纠正预防措施等有效地持续改进工作,将公司管理体系的运行推向新的高度,取得更好的成果。
生产技术部
第四篇:2011年部门三体系运行情况总结
建筑市政事业部2011年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运行情况总结
为了进一步发现ISO9001、ISO14001、GB/T28001 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全面总结贯标工作的经验,持续改进一体化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深入探索一体化管理体系在我部门全面贯彻推行的价值、方法及推广的若干问题,现将我部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2011年1月1日,部门接受了公司组织实施的监督审核,一是在质量管理方面,生产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产品质量合格率为100%;二是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得到了较好的预防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污水排放、废液和固体废物的处理、资源能源有效利用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二、体系运行取得的成绩
1、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以来,部门的体系文件和技术文件都进行了有效管理,均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执行。建立了受控文件清单、文件清单等。使用部门带班主管值班记录,方便了日常的管理工作。
2、制定了本部门的管理制度及职责说明,岗位标准操作说明。健全了部门及岗位职责权限安排,详细规定了各岗位员工的职责和权限,并且制定出部门自己的质量目标。部门的目标管理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体系方面,有人不愿意以规范的、程序方式处理问题,认为自己把问题处理掉就可以了,有意回避体现到管理程序中、落实到文字上,这是一个误区,应站在总体质量的立场上考虑,与个人利益没有关系。
2、环境管理方面,虽然绝大多数员工已经意识到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能够较好地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控制环境因素,减少和控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但也有极个别员工环境意识淡薄,认为环保问题是“社会”问题,是大家的事情,与个人努力没有多大关系,废油不按规定程序处理,环保设施形同虚设,因此,就目前情况来看提高环境管理绩效关键是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开展了专业技术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作业人员现场安全演练等活动,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强化对
重点岗位的培训、强调落实和监控,扎扎实实地把危害的控制措施落到实处,保证体系要求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实施,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四、体系持续改进的建议
1、希望公司对部门员工加大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参与程度。加强培训和学习,深入了解各项控制程序要求。公司整体管理体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便落到实处。
2、管理体系与日常工作的融和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体系的要求就是公司对日常工作的规范要求,而不是额外的负担。健全部门相关制度,加强公司员工的工作规范。
3、因为组织机构和部门人员的调整,出现业务模式和流程的改变,各项职责发生变化,管理体系运行需要适应上述变化,体系文件需要进行调整,全体员工需要学习和熟悉。这样才能利于管理体系的向前推进。
4、工作总结,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记录等组成了企业的经验数据,除了可追溯外,还可为企业下一步工作的度量提供了依据。一方面可快速、正确处理出现的类似问题;另一方面,当我们再涉及类似的问题时,可以较准确的制定出计划方案,那么方案就会更有针对性。
五、总结
从管理体系正式实施以来,在公司的带领下,在管理者代表的全面指导下,经过部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各项管理工作都能按照ISO9001、ISO14001、GB/T28001标准和公司制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的要求去控制。顺利达到了公司制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要求,使公司各项工作文件化、程序化、规范化。事实证明:ISO9001、ISO14001、GB/T28001 管理体系在我公司运行是有效的、适宜的、符合的。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如何按照ISO9001、ISO14001、GB/T28001 标准的原则积极开展过程控制、客户满意度的测量、服务、纠正预防措施等有效的持续改进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我们相信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们会克服种种困难将2011管理体系的运行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取得更好的成果。
第五篇:三体系运行工作总结
公司三体系运行情况工作总结
公司自导入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特别是《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换版以来,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运行情况,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管理》等文件的编制和修订工作,精心组织各班组加强学习三体系文件内容,要求公司全体员工以三合一体系文件为指导,深化各项管理工作。
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方面
加强原材料质量、过程质量、产品质量控制,在体系运行过程中认真执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依,注重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各岗位都按制度办事,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中注重提高职工队伍建设,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水平提高,定期组织理论培训,加大内部抽查,这样职工素质提高了,检验水平提高了,进而保证检验数据准确性,有效地指导生产。在电线电缆生产过程中,运用数理统计和质量管理方法,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二、环境方面
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环境方面的制度,对员工进行培训学习,及时督促检查,对那些没按要求做的员工纳入月底考核,实行扣分制。增强了员工的环境意识,从原来的脏乱到现在的清洁整齐,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环境,保证了公司的正常运行,从而使公司的发展稳步向前。
三、职业健康、安全方面
班前班后讲安全,日常工作抓安全,使员工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把安全知识不断的用于工作之中,在工作中杜绝一切不安全的生产操作,防止事故发生。
公司在三体系管理中针对文件要求进行学习培训,要求全体员工严格按照公司三体系要求从事生产工作,减少了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从而使人员管理走向人性化,操作手法达到标准化,质量管理趋于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