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慧镇城乡一体化情况汇报(11.7)1
开慧镇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根据《中共长沙市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纲要》文件精神及县委、县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开慧镇结合自身特点,按照“一年探路子、两年打基础、三年出经验”的思路,坚持“红色开慧,绿色板仓”规划建设理念,依托红色旅游资源,以生态文化为时尚,乡村体验为亮点,积极将开慧镇打造成集红色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贸流通于一体的“经贸重镇、旅游强镇、文化名镇、生态美镇”。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板仓小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现将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绩
(一)着眼于提质改造,切实加强板仓小镇项目建设
1、骄杨路综合改造项目
(1)英伦风格外立面改造:葛家山组团骄杨路东段旧街外立面改造成英伦风格,共计74户147缝,共计9468.9m,现已全部完成。
(2)江南风格外立面改造:板仓组团从骄杨路水管站到开慧故居段沿线房屋的外立面改造,为江南中式风格,总计88户、186缝,改造面积7716平方米,现已全部完工。下街部分江南风格外立面改造,共33户,60缝,约5831.25㎡,现已部分完工。其中下街17户28.5缝的改向工作正在进行中,改向完成后再进行外立面改造。
(4)滨湖路已完工:位于葛家山村樟树组,长557米,宽9米,投资约160万,现已全部完工。
3、市民下乡集居点项目:
市民集居点位于开慧村,规划占地面积314亩,拟接纳住户94户。集中居住点基础设施建设正按规划抓紧推进,目前主干道已经全面拉通压实,已于5月底通过验收,给排水管网铺设、围墙工程已经基本完工,已有部分户头启动建房。
4、农民集居点项目
农民集居点项目规划用地约151亩,拟分三期进行。一期计划集中居住32户60缝,目前2个村民小组46户房屋将于阳历年底前全面完工。
5、汉硕管理学院项目
该项目占地面积800余亩,总投资达2.79亿元。去年9月举行了开工典礼,前期的用地勘界、土地丈量和房屋置换工作已全部完成,第一期110亩项目用地资料已通过市、县国土部门的预审。目前道路施工队伍已经进场施工。
6、集镇建设项目
(1)自启动骄杨路沿线住户庭院绿化以来,我镇共绿化了33处64户,其中重点打造了3户庭院绿化示范户,并对骄杨路沿线住户80户庭院采取了以奖带投的模式进行庭院绿化;组织对金开线、联络线、清培线、红色旅游线等道路进行了绿化,绿化总长度约为20公里,种植了樱花树、桃树、水杉树、桂花树等树木;对集镇加油站前三角坪、葛家小学前坪、滨湖路三
主要沿骄杨路铺设。污水处理厂在今年4月份已经动工开建,目前厂区、管网基本完工。
9、基础设施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要求。我镇针对薄弱环节,主要加快了以水、电、路、气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全镇修建通村通组公路17.2公里,今年还将修建12.7公里村级公路;板仓小镇项目区内新增电力箱变1个,改造电力箱变2个;完成山塘清淤392亩(224口)、标准塘治理65口、新建河坝及泵房1座、改造闸坝6处;在集镇区埋设排污管道近1500米;完成自来水管网铺设5公里,增压泵站正在建设中。我镇已与新奥燃气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将在我镇建一个压缩气站。
(二)着眼于强镇富民,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
1、依托传统产业,做实做优基础项目。一是扶持本土企业发展。鼓励金山粮油与湖南粮食集团合作上市,做大做强;鼓励金湘园壮大生产经营规模,延长产业链,实行产供销一条龙;鼓励开慧茶厂和金湘园茶厂大力发展茶叶油茶产业,实现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二是引进粮食蔬菜基地。引进了隆禹、慧泽园两个蔬菜基地,大力推进了我镇粮食蔬菜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两个蔬菜基地的引进实现了我镇蔬菜产业的零突破。三是加快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依托红色资源,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尤其是发展有较高品位的现代农庄,目前我镇有东慧农庄、板仓山庄、飘峰山庄3家
基本理念。我们一是全方位启动绿化工程。一是开展封山育林工作,上半年完成飘峰山林场35亩防护林带;在清泰桥村开展生态公益林区试点工作,确保建立良好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通过多项措施,绿化效果明显,大大提升了全镇整体形象。二是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引导生猪养殖退出,划分禁限养区域,扶持养猪大户转产,采用微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殖技术、沼气池结合四池净化、种养平衡技术等技术,科学治理畜禽养殖污染;三是开展环境整治示范村活动,我镇清泰桥村作为环境整治示范村,新建沼气池50个,净化四池237个,垃圾桶900个,零排放养殖技术治理面积达到8300平方米;四是落实全镇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措施,通过服务外包形式,将全镇环境卫生工作交给农村环保合作社来运营,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了农村垃圾有人管,管得好。
(四)着眼于民本民生,逐渐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市、县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延伸到我镇,让我镇居民在农村也能享受到与城里一样的公共服务。一是创新医疗服务。2010年8月28日我镇率先启动了农村居民“门诊免费”试点工作,截至到2011年6月底,门诊达8884人次,兑付医疗费用68.7万元;并实行乡村一体化药物零差价销售,降低了药品价格,减轻了百姓负担。二是发展文化广播事业。投资198万元建起了综合性文化站;数字电视信号送到了集镇220余户居民家中,并把管线埋到了村、组;正在构建无线网络,争取实现无线板仓;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
板仓小镇的建设可谓是从艰难中起步,在探索中前进,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是龙头、农民是主体、产业是支撑、人才是保障、公共服务延伸是基础。只有把这些做好了,“城乡一体化”才能名副其实。
二、下阶段工作计划
虽然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但是离真正的“城乡一体化”还有很大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前两年,为加快推进板仓小镇基础设施建设,我镇已启动了22个项目,其中有部分项目尚未完成;同时根据整体规划,未来两年,我镇还需启动一批新项目。一是板仓小镇基础设施还需启动的项目有:智慧大道、许方公路、骄杨路提质改造、斯洛特湖景观建设、飘峰山公路及寺庙建设、农民集中居住二期、开明村土地综合整理、集镇电力系统优化、两组团杆线下地等。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有:完善水源工程建设;完成飘峰水库提引水工程和双华、开明两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续建,创造条件新建1到2座水库;大力实施山塘清淤和骨干山塘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争取完成开慧河、板仓河小流域治理;集镇4.2公里排水管网改造,板仓河源头湿地和蓄水湖泊建设;积极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完成4000亩农业产业化基地节水改造等。三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一是道路提质改造和庭院绿化。联络线及村级公路提质改造,县乡主干道绿化率达100%;主干道沿线农户采取以奖代投模式开展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庭院绿化率达100%;二是治理面源污染。重点治理畜禽养殖大户污染,突破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瓶颈,将在全镇其他5个村推广净化四池技术和养殖污染零排放技术,争取实现镇域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达100%;进一步完善板仓小镇环保合作社机构设置,强化基础设施,添置垃圾车,对垃圾中转站提质改造,提升保洁员素质,垃圾收集无死角,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垃圾减量率达80%以上;三是节能减排工作。在全镇县乡主干道两旁全面安装太阳能路灯;尝试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可再生能源,以及中水回用技术和雨水收集技术等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新技术,把农民集中居住点和市民集中居住点打造成节能减排试验区,把综合性文化站和远大住工样板房打造成两个示范点,并逐步在集镇推广。
(五)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
一是作为第一个农村社区化全覆盖试点乡镇,开慧镇将继续抓好农村社区建设,着重在整合各类社区资源、逐步推进社区服务、搞好环境卫生建设、抓好治安管理和发展社区文化等方面下功夫。二是大力提供公共服务。继续完成学龄儿童义务教育,确保无失学、辍学现象;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国家标准;继续完善农村居民门诊免费试点工作;加强对村诊所管理,推行乡村一体化药物零差价;利用新建好
把城镇产业定位放在总体区域和未来发展的全局高度来谋划,坚持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创特色镇之路,实施“一镇一策”,做强“一镇一品”,培育“一镇一特”。二是要鼓励支持发展商贸、休闲和特色旅游等服务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并把建设农业产业化同培育支柱产业结合起来,建立起城镇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增强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充足的就业空间,为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安居乐业提供基本的保障。三是要把市场机制导入城镇建设,通过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并形成城镇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效应。四是要创新城镇与农村及城市的产业联动机制、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联动机制、城镇建设与农民增产增收联动机制,保持和增强城镇发展的活力。
(三)创新管理服务体制,提升城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
1、完善财政政策,建立健全城镇公共服务体系。要突破城镇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财政瓶颈,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城镇责任承担与财政权力,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形成城镇公共财政稳定增长机制。同时,应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的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运作机制,鼓励基本公共服务的市场运作和服务外包。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公益事业建设,对民营资本投资城镇文化、卫生事业的,比照土地行政划拨价办理,同时给予一定比例的项目资金补助。
314-
第二篇:2011某某镇调研城乡一体化汇报
关于牛首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情况汇报
近年来,牛首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
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区委有关会议精神,立足“一区三园五城”(普陀堰生态旅游运动休闲度假区,牛首工业园、襄樊现代物流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张营新城、竹条新城、尚庄新城、熊集新城、牛首新城)的建设目
标,不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态势良好
一是科学制定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结合牛首镇实际情况,牛首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科学制定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即以牛首、竹条两集镇为中心、以张营、熊集为发展聚集区,以长寿岛、普陀堰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以刘岗、张湖两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李冲村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点,完善城镇体系与村庄布局规划,对每个村的产业发展、村庄布局、道路交通、绿化美化、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分别进行了近期和长期规划设计。各村因村制宜,完成街巷硬化绿化、村内绿化美化,对临街墙体进行粉刷。在抓好绿化、硬化、美化的同时,着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及水、电、路、气、通讯等配套公共设施,做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的制订为牛首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是创新了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在继续稳定和完善农
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牛首镇积极筹建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主动抓好了试点工作推进。以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各种方式规范流转土地,全年实现土地流转不低于3000亩。
三是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围绕新农村建设目
标,重点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实施基础设施优化工程。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重点做好普陀堰、黑龙堰、白龙
堰、黄龙堰等4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加大对所属
4条干渠50公里清淤整治力度,完成受益农田1000亩的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农村交通方面,新建通村公路60公
里。改善农村公交环境,在现有3条通村公交路线的基础
上,力争再发展一条农村公交路线。加强落实农路的管护
措施,着力搞好农路绿化和路检工作,切实改善农民朋友的出行环境;二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大兴植树造林,完成低产林改造1028亩,荒山造林430亩,在张岗、新
中两村进行“绿色家园示范村”建设,全年植树30万株
以上;三是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围绕汉十复线、316
国道沿线14个村进行国道环境整治,通过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确保沿线各村环境始终达到在“五清”、“五
无”标准;四是实施农村风貌改造工程。完成36个村庄
规划编制,抓好刘古岗、张湖两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
设。切实规范农民建房的申报、审批程序,加大对无证建
房、超标建房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建房监管网络体
系,确保全镇农民建房合规、安全、美化,适宜人居;五
是实施城乡结对帮扶工程。以全区深入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为契机,全力支持和协调共建单位深入我镇各村,着力将牛首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
按照“依托区位优势,发展高效种养业,推进产业
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我镇在巩固提升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以316国道沿线13个村为
载体,大力实施“绿色蔬菜走廊计划”,建设万亩高科技
农业示范园,目前已建成大李营千亩莲藕,汉江源、巨
龙山、鑫顺天、农兴达等一大批蔬菜种植基地;以围绕
建设全市养殖大镇为契机,全力开展“畜牧养殖业规模
推进计划”,新发展养殖大户50户,规模养殖户3户,牲猪出栏5万头,家禽出栏45万只,半年创造产值达7500
万元;以“明国”、“翔毅”等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有序推进“农民合作组织提质增量计划”,全镇新注册李
珩、永久发农业专业生产合作社两家,农业生产向组织
化、品牌化发展。
今后一段时间,牛首镇将大大力实施“四大计划”,实现了农牧业向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集约化、高
效化水平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1、绿色蔬菜走廊计划。牛首镇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
范园以熊营、刘岗、庞营等13个村为载体,规划建设集
聚“农产品加工物流、高效蔬菜种植、生态养殖”三大
功能的示范园。“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将以其独
特区位优势和丰富生态资源,有效促进农民高起点的发
展各具特色的融现代农业、乡村文化、观光休闲及农事
体验于一体的“乡村生态园”项目,大力发展近郊“一
日游”,从而把园区建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2、农产品加工业崛起计划。对现有涉及东汇、妞妞
等企业集团的涉农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服务力度,2010
年落实妞妞公司隆中牌大头菜2000亩基地的规划工作。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协调引进北京龙建、上海致盛
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入驻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实行重
点跟踪、扶持,着力培育一个具有相当数量、规模和实
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群,有力促成牛首农产品加工业的崛起。
3、畜牧养殖业规模推进计划。围绕建设全市养殖大
镇,继续深入推进生猪“万头猪场”模式、肉牛“165”
养殖模式,2010年新发展养殖大户300户,规模养殖户
13户,牲猪出栏14万头,家禽出栏75万只,年创产值
1.5亿元,推进全镇规模养殖达到养殖总量的50%以上。
4、农民合作组织提质增量计划。在规范“明国”、“翔
毅”等原有合作组织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其引领辐射作
用,2010新发展涉及以养殖、蔬菜种植为主要内容的农
民专业合作社2个。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平稳
(一)资产积累状况平稳。2009年全镇村级集体总
资产9765万元,与2008年的相比增长12%,集体净资
产6530万元。
(二)集体经济收入普遍较低。2009年收入(不含
土地征用补偿、转移支付)按村组分,5万元以下的村
32个,占总村数的89%;5—10万元的村3个,占8.3%;
10—20万元以上的村1个,占2.7%;全镇当年集体经
济收入入不敷出的村有32个,占村总数的89 %。
(三)集体兴办经营实体少。目前村办集体企业
只有2个(袁营砖厂、黄庄砖厂),而且规模都比较小,经营收入不多。村经济来源渠道减少,其收入来源主要
靠砖厂经营收入。
尽管我镇在发展集体经济、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做了
大量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少,底子薄。据调查,全
镇除袁营村、黄庄村、牛首村经济收入成递增趋势,其
他各村经济发展缓慢或呈萎缩趋势,制约了新农村发展的进程。
(二)大部分村级债务沉重。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债务形成的原因主要兴办企业投
资、上交税收,形成时间多为80、90年代。
(三)农业“三缺”问题仍然存在。在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中,农民普遍存在缺信息、缺资金、缺技术的问
题。农业信息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的发展;农
业投入力度不够,农业发展缺乏资金投入;农民信贷难、融资难,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
四、社会力量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热情高涨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目前已成为牛
首镇广大干群的共识,社会力量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热
情高涨。元至八月全镇共引进内资1.9亿元,工业总产
值达到4.1亿元,增长33%。规模企业达到14家,总产
值达到2.73亿元,增长43.2%。祥镭激光、泰和集团、华泰天成等企业先后落户园区,湖北先开环保、妞妞食
品等续建项目进展顺利,新建标准厂房9.7万平米,牛
首工业园初具雏形。以襄樊普陀生态公园、黄龙堰会议
中心为代表的重点商贸项目和以长寿岛生态开发为重点的旅游经济蓬勃兴起。长寿岛旅游经济自我发展,效应
初显,近万名市民前来旅游观光,生态旅游招商规划基
本完成;普陀堰旅游休闲度假区完成9个球道土建工程,与该项目配套的9米宽的铁路涵洞已经完工,移植景观
树木共计2万余棵。以牛首美邻超市、竹条广源超市为
代表,新增商贸企业5家,新建村级商店18家。仅2010
年,牛首镇在建、扩建和向上争取的各类项目达19个,涉及工业、农业、商贸、旅游等多个领域,项目总投资
达39亿元;村镇面貌大大改观,玉皇街东路、政府街东
路两条集镇道路建设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成为牛
首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镇区经营秩序、卫生秩序,集
镇环境形象开始改善,村庄建设规划、316国道牛首段沿
线8个村庄的建设规划得到积极落实。生态建设工程深
得民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长寿岛、黄庄两村新改
造低产林面积2000亩,建沼气2000口;通过实施农村
公路“村村通”工程,建成新中、茶庵等村通村路106
公里,开通302、306、308三条通村公交路线;通过实
施“安全饮用水”工程,两大集镇初步实现自来水供应,张岗村水厂项目已经达成意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15个村卫生室
通过达标验收;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进一步加大,计生水
平明显提高;民政救助能力进一步增强,1105户3019人
享受到农村低保,524户1227人得到社会救助。通过增
添锅炉和太阳能热水器,福利院“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条
件进一步改善;加快发展文化广电事业,镇达标文化站房
建设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全镇有线电视覆盖面达到
40%以上。
第三篇:城乡一体化进展汇报
长庆桥镇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汇报
(2009年9月16日)
长庆桥镇位于庆阳市南端,董志塬南麓,泾河北岸,距宁县城西南48公里处,呈东西狭长分布。分别与陕西省长武县,甘肃省泾川县接壤,地处二省三市交界处,全镇总土地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14396.5亩,人均1.49亩。总人口12457人,驻镇人口4125人。有机关企事业单位57个。2009年,长庆桥镇被列为市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镇,根据试点镇建设要求和长庆桥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我们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就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制定发展规划
依据长庆桥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结合长庆桥实际,制定了长庆桥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总体发展规划,即利用4年时间,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具体任务是:以规划为指导,全方位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资源为依托,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以加快产业集聚为重点,合理布局镇域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持续协调发展;以农村村庄改造为重点,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质量;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形成城镇和中心村不同层次、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不断缩小城乡基础设施配套之间 的差距。到2012年,基本形成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居民点布局规范,生活环境优良,工业化基地初步形成,城镇承载功能全面综合提高,产业布局科学合理的新型城乡空间布局体系。
二、确定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长庆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四年时间,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路网、人饮工程、土地整理、环境绿化等工程。一是基础路网建设:2009年完成西郭坪基础路网、长兴路、长胜大道三条主干道路及给排水工程建设任务。2012年完成贺家坪4公里柏油道路建设。二是电网建设。2009年完成西郭坪居民小区电网建设,架设高压电线2.5公里,解决西郭坪居民用电问题。2010年完成东郭坪居民小区电网建设,2012年完成贺家坪居民小区电网建设。三是人饮工程。2009年完成西郭坪居民小区自来水管道铺设3000米,2012年完成贺家坪居民小区自来水管道铺设2000米。四是土地整理。土地整理二期项目开发整理土地1904.6亩,新增耕地385.8亩,分三个片区实施,其中东郭坪片区开发整理土地面积401亩,仓贮区开发整理土地面积613.2亩,开发整理土地面积890.4亩。项目计划一次报批,分步实施,年内先期开发整理东郭坪、仓贮区两个片区,开发整理土地面积1014.2亩,新增耕地286.1亩,2012年完成贾家坪片区土地整理。五是环境绿化。2009年完成西郭坪坡面绿化,栽植塔柏5.8 万株,完成叶王后河旅游度假村绿化1800亩,栽植各类树木17万株,其中农业观光园林300亩,栽植桃树1.5万株。2012年完成居民小区和村庄绿化。
2、居民小区建设:一是西郭坪居民小区,2009-2011年三年时间建成,建宅836套,安置836户。二是东郭坪居民小区,2011年建成,建宅200套,安置200户897人。三是贺家坪居民小区,2012年建成,建宅200套,安置贺家川西平铁路征地农户200户897人。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10年:修建先锋村村级卫生所1处,长庆桥文化书屋1处。2011年:新建长庆桥泾城社区综合服务办公楼、西塬村级卫生所、长庆桥镇中心小学教学楼。2012年:新建长庆桥村级中学1所。
4、产业开发:长庆桥产业发展规划立足于长庆桥示范区总体规划,依托资源、区位和交通等优势,大力实施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五类产业:一是林果产业。2009年建成长庆桥史家山金枣基地2020亩,2010年建成西塬村苹果基地2000亩,柿子基地1000亩。二是特色产业。2011年新建贺家川村钢架大棚15座,无公害千亩蔬菜种植基地一处。三是旅游业。利用温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2010年建成叶王后河集旅游、度假、洗浴、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四是商贸服务业。随着平定、西长凤高速公路、西平铁路、宁长公路的开工建设,鼓励民营业主发展高档餐饮、服 务业,以优越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低廉的消费吸引三市和长庆油田消费市场向长庆桥倾斜。五是劳务产业。利用长庆桥重大项目建设,安置长庆桥闲散劳动力,妥善解决富余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每年为煤田、化工、基础设施建设培训技术人员1000人(次)。
三、健全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实施,镇上成立了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领导小组每周召开一次例会,研究解决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对已开工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督导、督查。
2、明确工作责任。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县总指挥,镇总负责,主抓在镇,实施在村,实惠到户”的原则,实行镇政府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制度,把各项工作任务和担子落实到相关责任领导和村上,从而保障试点工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四、重点工作进展:
1、居民小区建设
西郭坪居民小区今年共开工建设住宅167户。一期建设的81户一层农宅,已基本完工。二期建设的86户,已完成上房主体建设30户,完成基础处理56户。另外西郭坪居民社区及卫生所正在设计之中。
2、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实施了西郭坪基础路网、长兴路、长胜大道修建工程。工程自4月14日开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累计完成路基开挖183482米,雨水管道基槽开挖7207.2米,污水管道基槽开挖2101.4米,热力管道基槽开挖1355米。完成素土回填107140.6方,3:7灰土夯实16234.02方,安装预制管8430.32米,制作检查井247个。
3、绿化工作
①叶王温泉度假村绿化:从3月19日开始,4月19日结束,历时30天时间。由县林业局、水保局具体组织实施,镇政府全力配合,共投资135.26万元,对度假村周围1800亩的山体进行绿化。累计投劳2750人次,完成栽植油松910亩10万株、侧柏610亩6.7万株,绿心栽植各类风景树木150亩8550株。
②西郭坪坝面绿化:坝面绿化由西北农林大学规划设计,县林业局负责,早胜捷维绿化公司组织专业工队栽植,投资66.43万元,栽植塔柏5.8万株,目前已完成栽植任务。在坝底便道栽植中槐185棵。
4、土地开发二期项目
土地开发二期项目涉及长庆桥村,计划分三个片区实施,年内先期开发整理东郭坪、仓贮区两个片区。5月16日东郭坪片区土地整理开工,目前正在进行土方外运和回填,累计完成土方24.98万方。
第四篇:城乡客运一体化汇报材料
海运集团互助威远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汇报材料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互助县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道路状况的不断改善,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县已开通城乡公交客运班线12条,共投放城乡公交车60辆(县内城乡公交线路6条,投放公交车26辆;跨县公交线路2条,投放公交车4辆;跨州地市公交线路4条,投放公交车30辆)。截止到2010年底,全县乡(镇)通客车率达100%,255个行政村通了班车,行政村通客车率达87%。根据道路客运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和互助县委、县政府整体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我县作为全省的旅游业大县,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城乡交通环境,方便城乡居民出行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确保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顺利实施,我公司从2006年大胆尝试开通城乡公交车,努力探索适合我县农村客运业发展的新路子,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完善现有城市公交的同时,积极发展城乡公共交通,整合现有客运资源,提升客运车辆档次,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经营规范、服务优质、便民快捷、安全有序的城乡客运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
(二)总体目标:依据现有省、县、乡道公路网,强化与周边公交客运之间的衔接,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一管理,集约服务,新辟与改造并举,多方式运作”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县城威远镇、五十镇、南门峡镇、加定镇、丹麻镇、高寨镇、五峰镇为客运中心,连接周 边其他乡(镇)为结点,辐射全县各个行政村为通达点的运营方式多样、车型结构适当、线路布局合理、运力投放适中的互助县城乡公共交通客运服务网。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城乡公交客运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互助县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并按照推进城镇化工作进程和公交客运所要必备的道路等基础条件分步实施。二是坚持新辟与改造并举,注重与现有客运资源有效衔接的原则。互助县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现有客运资源的分布及运力水平也参差不齐,在推进和发展城乡公交客运上要采取新开辟与改造现有客运资源并举,以改造为主的方式和方法,既能适应互助县现有实际又能保持现有客运市场的相对稳定。三是坚持集约化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城乡公交客运便民、利民、惠民的优势。城乡公交客运作为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交通服务,要在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服务方式上切实体现出便民惠民的优越性,重点是合理布局干支线路、合理设置站点班次、合理配置车型运力、合理核定票价和服务标准,使城乡公交客运即开得起来又跑得下去,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二、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基本情况:
从2006年起,我公司在省、地、县交通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继开通了威远镇至台子、边滩、林川、东沟、东和,高寨至平安、西宁,红崖子沟至平安,西山至西宁、互助至西宁(东路、西路)的城乡公交线路。通过高密度、低票价的营运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客运效率,公交客运受到了沿途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并带动了当地的劳务输出,繁荣了城乡经济,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客运服务模式改革,提升了农村客运市场的占有率。宁互公路是连接互助县和西宁市的交通大动脉,过去这条客运线路由我公司、青运集团、申青公司、联运公司四家企业共同经营。首先,在经营中企业内部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一是运输方式落后,车型结构单一,车辆技术性能老化,安全系数不高;二是运输效率低,压班、压点、相互争抢客源,围城打转,车辆实载率不高;三是营运车辆主要是单一的挂靠经营,各个单车作为核算单位的经营个体,车辆无法实现统一调配。市场秩序混乱,罢运事件经常发生,社会反响强烈。同时企业经营成本高,线路资源浪费,发展无后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体制不顺,严重束缚了客运业的发展。其次,宁互西路沿线村庄集中,人口密集,每天进西宁务工的农民工多,同时塘川工业区的企业分布在宁互路沿线,企业员工出行频率高,原有的班车运行间隔长、票价较高,无法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大量的农用车、自用车参与旅客运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广大群众急需安全、廉价、便捷的客运服务。再次,2007年10月份,宁互一级公路建成通车,为开通高速客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鉴于上述原因,开通宁互公交客运和宁互高速客运服务很有必要,也符合我县客运市场发展的迫切要求。
于是2008年初我公司根据上述情况向县交通局提交了《宁互线路客运班线改革方案》,县局对该方案通过充分的调研后,向县政府做了汇报。3月份主管县长专门做了调研,并召集相关部门进行论证,对宁互线路改革方案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并要求尽快向上级交通业务主管部门汇报。4月份我公司将宁互线路改造方案正式提交海东运管处和西宁运管处,两地运管机构通过多次沟通,认为该方案切实可行,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兼顾其他几家客运企业和现有经营者的利益,以确保线路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按照两地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我公司积极和另外三家参运企业协商,最后达成共识组建宁互线路公司,即青海瑞驰汽车运输公司。四家企业以“线路为依托,资产为纽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线路公司,实行客运线路集约化经营,四家公司联合向省运管局上报《宁互客运班线改造方案》。省局对此高度重视,组织客运处有关人员对方案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就线路改造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和企业进行了多次沟通协调。2009年11月省交通厅在互助县交通局召开了由省运管局、海东交通局、西宁市交通局、海东运管处、西宁市运管处、互助县政府、县交通局、县运管所和四家运输企业参加的宁互客运班线改革专题研讨会,会上对宁互客运班线改造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审定。根据审定的方案,四家企业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组建宁互线路公司的具体事项,按时完成了《公司章程》的制定、工商注册,投资股份的认定、入股,车辆购置、司乘人员招聘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等工作。为了稳步推进改造工作,对于原经营宁互班线的16台经营权未到期的客车进行了出资收购,从而确保了线路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线路公司按照投资比例入股(互助50%、青运35%、申青10%、联运5%、),统一购车营运。线路公司最初在宁互西路上投入16辆公交车实行公交化运作、班车化管理运营模式,日发班次48班次;在宁互一级公路投入8辆18座高速客运班车,日发32班,按照统一经营理念、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成本核算、统一排班的经营方式运营,并于2009年元月6日投入试运行,2009年2月24日举行正式通车仪式。
宁互线路公司通过统一配置原有的效率低且分散的人力、财力等生产要素,优化整合有限的资源,实现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标识、统一核算,从而达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目的。这一模式与以往实行的单车挂靠经营和承包经营模式相比,实现了两个 转变:一是由单车松散型经营向专线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转变。二是单车挂靠经营、承包经营向公司化经营转变。三是实行“五个统一”,既统一购买车辆、产权属于企业;统一调度指挥,安排司乘人员;统一收缴营收费用;统一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统一承担服务质量和安全责任。这种经营模式既体现了经营权规模化优势,又体现了经营者经营管理机制的灵活性,较好地克服了公司对驾乘人员管理失控,安全管理和服务难到位等问题。经济效益大幅提高。随着宁互客运市场的不断拓展,车辆实载率大幅度提高,运力跟不上运量的矛盾开始显现,为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公司先后3次购置车辆增加运力。目前宁互高速客运共投入高级客车18辆,日发70班,每班间隔时间为10分钟;在宁互西路、宁互东路投入环保型公交车达24辆,日发72班,每班间隔时间为10分钟;42辆车日总发142班。公司现有员工104人,其中一线司乘人员及维修人员84人,管理层20人。公司现固定资产达900万元。线路公司的运作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规范了管理和服务,而且为沿线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出行条件。
三、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的成效
1、通过在营运模式上大力推行公交化营运、班线化管理,经营方式上实行公车公营。这种经营模式既体现了经营权规模化优势,又体现了经营者经营管理机制的灵活性,有力推进了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进程。
2、在营运服务上,实现了“三个保证”,司助人员全部通过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岗前培训、持证上岗,人员素质得到了保证。制定了一整套的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在制度上得到了保证。签订了劳动合同,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客运企业对司乘人员管理失控,安全措施和服务标准难到位的问题,在人员管理和服务标准上得到了保证。
3、在安全管理上,技术台账专人管理,车辆维护专人管理;车辆定点定期维修、维护,统一结算、统一管理;司乘人员定期统一培训教育;安装GPS监控设备,设立监控中心,实时监控、专人管理,确保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4、在营运效益上,通过两年的营运,线路公司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面:2010年实现营运总收入1053万元,上缴税金33.2万元,效益和改制前相比有了大幅提高,员工工资由组建前的1200元增加到现在的2500元。在社会效益方面,宁互公交客运和宁互高速客运的开通,不但为两地直达旅客及沿线群众提供了价廉、快捷的客运服务,而且沿线群众也享受到了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交待遇,公交车辆“门对门”的服务缩短了城市与农村的距离,也彻底解决了宁互公路沿线农民工乘“农用车”去西宁打工的难题,同时为我县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积累了经验。以宁互公交班线为例,宁互公交全程票价6元,中间实行分段票价,最高4元,最低2元,全程票价比以前普客票价下调了2.7元,下调幅度达31%,中间段平均下调40%,以公交线路年收入400万元粗略计算,宁互路旅客受益额度达320万元/年,150万人次从中受益。低票价、高密度的经营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很受群众欢迎。经初步统计,实行低票价经营后全县12条公交班线2010年共向广大乘客让利730余万元,使沿线9个乡镇125个行政村22.4万农村人口受益,受益群众占全县总人口的60%。
5、节能减排上通过公车公营,实现了统一购车,选择了以天燃气为动力原料的CNG发动机公交车,达到了节能、环保、减排的目的。以宁互线路为例:车辆数由改造前的65辆,日发93班到目前42辆车日发142班,提高了车辆的利用率。在管理中,引入节约奖励、超支自补的奖罚机制,并制定了详尽的规范制度每月考核,提高了驾驶员节油(气)的 积极性。在培训中让驾驶员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节油(气)节能技术。在车辆维护中实行统一管理,定点维护,保证了车辆技术状况的完好,降低了油(气)的消耗,并运用GPS监控系统,及时纠正驾驶员的不当驾驶行为。
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取到了一定的成效,使广大城乡群众享受到了交通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1、农村客运发展不平衡
我县的农村客运由于受区域经济、地域条件、道路通行条件及人口分布等情况的制约而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今后,随着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推进,根据不同线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车辆和符合发展的经营模式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争取开得通,跑得下。
2、客运班线改造投入大,利润低、回收期长
客运班线的改造,需对原班车经营者进行妥善安置,对原车辆收购,购置新车投入营运,前期投入高,经营期限较短,3年中公司在班线改造中投入将近1400万元。目前,开通的城乡公交由于经营成本的不断增加利润较低,投资回收慢,这给企业推行城乡一体化造成很大的压力。
3、经营成本逐年上升,企业经营困难
一是在道路通行条件上,通往部分乡镇的道路坡陡,路面较窄,车辆的通行存在安全隐患,安全设施投入增加;二是在经营中,客运淡旺季分明,淡季长,旺季短,年均营运收入低;三是在运行成本上,车辆经营成本逐年上升,特别是油气价格的上调(天燃气上调0.47元),使企业的经营成本至少上涨了15%,再加上保险、税费等的增加,农村客运 经营的处境十分困难,若企业提高票价又无法体现城乡公交的服务价值。为使农村客运能开得了、跑得起、留得住,急需政府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4、部分自用车非法参运,扰乱了正常的客运秩序,增加了管理部门的管理难度,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为稳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保证合法营运车辆利益,保障广大旅客的权益,需要运政部门加大对非法参运车辆的整治力度,净化客运市场秩序。
5、城乡公交客运享受不到相关的政策和税费优惠政策
城乡公交客运是近两年内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而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客运模式,它的服务对象是农民群众,它是国家鼓励发展城乡客运,服务“三农”的最直接的体现。它的性质理应属于社会公益资源,但是得不到相关部门在政策和税费优惠上的扶持,没有享受到和城市公交的同等待遇。
五、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下一步打算
1、完善发展规划,稳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步伐。结合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落实,妥善处理好发展公交客运和整合改造班线客运之间的矛盾和关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2、采取多种筹措、协调解决普客班线公交化改造资金问题。农村客运也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农村客运发展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最直观和最具体的表现之一。因此,要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就必须加快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进公交客运等公共服务向农村的覆盖进程。但此项工作单靠企业难以推进,只有依靠政府部门对客运企业给予一定扶持(如给予税费减免、发放无息贷款、或在购置公交车辆时安标台直接给予资金补贴等),企业才能实现发展。
3、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改善服务设施和提升服务水平上下真功夫,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高效、有序、安全、便捷、价廉的交通出行条件。
4、健全监管机制,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有序发展。按照全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进出城乡客运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择优汰劣的竞争机制,制定切合我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实际的运营监督考核制度,为更好落实惠民利民和公共服务的职责,科学合理确定票价,创造条件逐步与城市公交接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客运一体化。
5、强化协调服务,努力创造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协调与各部门的关系,加强和政府各部门间的联系与合作,从客运线路布局、服务设施、设备的配置,站点场址的选择、油气供应、税费政策和财政补贴资金等方面争取政策倾斜和扶持,共同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全县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
海运集团互助威远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二月十六日
第五篇:城乡一体化汇报2017
关于“宝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校”创建活动汇报
凤翔县范家寨镇中心幼儿园
范家寨镇中心幼儿园
2017年11月
凤翔县范家寨镇中心幼儿园
关于“宝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校”创建活动汇报
一年来,范家寨镇中心幼儿园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高度重视城乡教育联盟活动,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现将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我园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并逐年落实,创建了“用爱教育,用心教育”的园训,“用心呵护幼雏”寓意的园徽,以及校歌“快乐的一天开始了”,还建立了现代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依法治园,和谐兴园,园长负责制‘决策—执行—评价—监督—反馈’”,并且渗透落实了先进科学理念,完善了各项制度。
其次,逐年配齐配足教学硬件设施及两教一保师资力量。其中,校舍建设、教学设施、生活设施、部室装备、校园绿化都达到了省双高双普标准;校园宽带接入达到了100兆,安装了班班通、人人通装备,实现了应用常态化;建成数字化校园以及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并且定期更新互动。
另外,教师队伍梯队已经形成。既有新上岗教师张珍珍、贺钰、王苗的培养梯队,还有优秀骨干教师唐媛、李永宁、赵梅、赵庆的培养梯队。尤其是骨干教师赵庆、唐媛,在宝鸡教育中心的送教下乡活动中成绩突出,并且选派赵庆老师担任南指挥镇页渠幼儿园的保教主任。后来,宝鸡教育中心的送教下乡活动多次在我园举办,带动了我园青年教师的很大进步。
当然,我园仍需努力,不但要继续创新,而且要创建特色,突出亮点。敬请各级领导多支持多指导。
范家寨镇中心幼儿园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