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滁州市基层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情况的汇报1
滁州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情况的汇报
滁州市卫生局(2011年4月14日)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基层医改工作在2009年11月份天长市、琅琊区试点的基础上,于2010年8月份在全市6个非试点县(市、区)全面展开。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快速度、高质量、无震荡、创经验”的总体要求,迅速贯彻全省医改会议精神,全面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积极探索了 “四定、一分、三建立”的基层医改新模式,(“四定”即定机构、定编制、定岗位、定人员,“一分”即分流安置人员,“三建立”即建立财政保障新机制、建立基本药物新机制、建立绩效考核新机制)。现将我市基层医改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挂图作战、责任到人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
一是层层成立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政府常务副市长、副县(市、区)长为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政府分管发改、卫生等部门的其他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县发改委,由发改委、卫生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发改委分管副主任负责组织开展日常工作,制定了医改办工作制度,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实行集中办公。二是层层成立工作指导组织。根据各部门分工和工作需要成立了由相关部门牵头负责的机
构编制、岗位设置、竞争上岗和人员分流、资金保障、信访稳定、政策宣传及效能督查等工作指导组。三是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包保责任制。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基层医改工作责任书,明确了改革任务和医改工作时间节点及奖惩措施等。同时,层层建立了联系、包保责任制。实行市、县领导联系基层医改工作制度,市政府三位副市长分别联系两个县(市、区);由市发改委、卫生局、财政局、人社局、编办、物价局分别负责包保一个县(市、区);县(市、区)都建立了科级干部包保责任制。四是建章立制,完善基层医改工作机制。建立了基层医改工作制度,制定了会议制度、文件制度、联络员制度、督查制度和信息工作制度。制定了医改工作流程图和序时推进表,实行挂图作战。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医改工作,市医改领导小组先后组织了八次督查,市效能办跟踪问责、全程问效,保障了基层医改工作有力、有序地向前推进。
二、坚持合理、公开、公平,做好“四定、一分”工作 一是合理布局,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省政府皖政[2010]66号文件精神,每个建制乡镇设置1所政府办乡镇卫生院,每个街道办事处设置1所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市共设置乡镇卫生院9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所。二是超前谋划,核定基层卫生机构编制。我市定编工作经历了模拟测算和快速定编两个阶段。在模拟定编阶段,借鉴天长市试点经验,市卫生局
提前半年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情况进行模拟测算。全省基层医改工作会议后的5天内,迅速开展了定编工作,我市共核定编制4545人,其中非试点县(市、区)3587人,编制核定工作做到了准确、快速。三是科学统筹,设定基层卫生机构岗位。全市设置岗位4476个,其中医技岗位3714个,占总岗位数的83%,高于省政府提出80%的要求。四是公平竞争,率先完成人员竞聘上岗工作。我市2010年9月3日前,6个非试点县(市、区)全面完成了80所乡镇卫生院院长和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公开选聘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10月20日前完成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竞聘上岗工作。各地严格按照四个责任制(谁摸底谁负责、谁公示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研究谁负责)的要求,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一位人员相关信息进行认真核实,并“三榜公示”,即乡镇卫生院初审后一榜公示,卫生、教育、人社和监察等部门联合会审后二榜公示,基层医改领导小组终审后三榜公示,确保人员信息不错、不漏、不假,形成一人一档。非试点县(市、区)基层医疗机构医改前共有3838人,其中在编2571人,非在编1267人,符合竞聘条件3610人,共有2914人通过竞聘走上工作岗位。五是以人为本,人员分流安置无震荡。2个试点县分流安置了463人,6个非试点县分流安置924人。我们坚持执行政策,无情分流不含糊;坚持实事求是,有情操作不教条;坚持以人为本,合情照顾不违规;坚持确保稳定,真情沟通不应付。人事制度改革稳定、有序推进,无上访、无震荡。
三、突出公益性,积极探索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体制新机制
一是初步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惠及城乡居民。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2个试点市、区从2010年元月1日起,6个非试点县(市、区)从2010年9月1日起,所有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都准时、规范地开展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所有库存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且不高于国家零售价和省指导价。统一提高报销比例,使用基本药物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8%。据6个非试点县(市、区)统计,基层医疗机构库存药品零差率销售前价值4562万元,药品零差率销售后价值2800万元,整体降幅达38.6%,让利群众1762万元。二是初步建立了财政保障制度,保障补助经费到位。这次医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账户全部取消,全市在县级卫生部门设立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结算中心,财政部门实施国库集中收付,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核算中心负责管事、管账,财政部门负责管钱,即负责收缴、支出经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经费、人员经费、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离退休人员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目前非试点县(市、区)医改后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1.3亿元,保障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三是初步建立了绩效考核分配制度,保证卫生服务到位。全省基层医改绩效考核工作会议以后,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拟稿提请市政府出台了《滁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实施意见》,就基层医疗机
构财物收支、绩效工作内部分配比例、多渠道提高村医待遇、机构债务化解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认真总结推广天长市在绩效考核上采取“财政兜底与财政包干相结合、县级考核与卫生部门考核相结合、基层医疗机构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三结合”试点经验,实行基层医疗单位经费包干政策,“超支不补、超收不上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避免改革后出现新的“大锅饭”现象。为充分调动技术骨干的积极性,定远县实行了的“首席医师”和“服务标兵”制度,首席医师每人每月补助1000元,岗位服务标兵每人每月补助200元;对乡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一般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每月分别给予1000元、800元、600元的岗位津贴;凤阳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的奖励。其余县(市、区)也出台了多种形式、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和办法。2010年12月底前,非试点县(市、区)都顺利完成了医改后的首次绩效考核工作。
四、强化宣传,广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制定出台了《全市基层医改工作宣传总体方案》,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各种新闻媒介,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工作。滁州日报、电台、电视台开辟了“基层医改在滁州”专栏宣传,报道天长市、琅琊区试点经验,《滁州日报》以新闻形式编发《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滁州市基层医改工作指导组联系方式以及举报电话,开辟“基层医改政策解读”专栏。《皖东晨
刊》和市电台、电视台社教类栏目从基层群众的视角编发稿件,制作专题节目,宣传广大群众通过医改得到的实惠,宣传报道社会各界对基层医改的反响,让社会和群众知道、理解并支持基层医改工作。特别是各地按照市领导小组要求,建立了层层谈话制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认识误区,积极主动地支持参与医改。高度关注和密切跟踪社会舆论动向特别是网络媒体上的舆论动向,及时跟进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争取工作的主动权、舆论的引导权,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基层医改以来,我市未出现一例到市赴省的集体上访。
五、强化网底,积极探索村级卫生组织改革模式
村卫生室改革是本次改革的难点,针对村医收入大幅度下降而可能导致的不稳定和村卫生室难于管理问题,我市积极探索,建立了村卫生室“四制”管理模式。一是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各县(市、区)财政在省财政每1200个农业人口每年补助行政村卫生室8000元补助的基础上,增加了3000-6000元补助。二是养老保险机制。采取政府、集体、个人共同付费,以个人账户的模式,建立村医养老保险制度。参照行政村干部的标准,为村医办理新农村养老保险,既解决了村医老有所养的问题,又形成了乡村医生的退出机制。三是医疗风险合作共济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建立了村卫生室互助共济医疗风险基金,由卫生局专帐存储,统一管理,专门用于支付村卫生室实际发生的医疗纠纷或事故赔偿的资金。四是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 6
了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工作。村卫生室药品管理,统一由卫生院实行网上采购,严格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要建立进销存台帐;村卫生室财务的管理,设立了专门账户,要求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设置总账及收支明细账,卫生室设现金日记帐,村卫生室收入统一交专户,经济实行独核算;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下达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任务,要求村卫生室统一使用门诊日志,复式处方、门诊观察病历等各类登记表,处方必须明确划价,收费必须有票据;对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由卫生院对所属村卫生室及村医每月进行一次考核;村卫生室的考核结果,作为政府补助的依据,乡村医生的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体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
目前,我市基层医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价格总体降幅达40%左右,次均门诊费用平均下降30%左右,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下降10%左右。卫生技术人员比例由原先的72%提升到8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左右,基层群众普遍得实惠,对医改满意度大幅提高。
回顾实施基层医改以来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卫生部门要抓住机遇,超前谋划,争取主动。本次基层医改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多部门密切配合,对卫生部门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卫生部门应善于超前谋划,把上面的政策吃透,把下面的情况摸清,提出建设性的思路和可行性的操作方法,使之变成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我市定编工作之所以快,就是由于在试点期间全面推开前的半年,系统内就精心安排各非试点县(市、区)的人员摸
底工作;我市的人员竞聘上岗之所以提前完成并健康稳定,就是我们及时提出了“摸清人员的十项信息”、“三堂会审”、“三榜公示”、“一人一档”等细致的可操作的办法。
2、卫生部门要抓住重点,主动协调,争取支持。本次基层医改每项任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阶段性的重点任务不同。开局阶段,市卫生部门将一些建设性意见写到了全市的实施意见和方案中,写到了书记、市长的动员讲话中;定编定岗阶段,市卫生部门多次与编办和人社部门沟通会商,我们的意见顺利快速得到采纳;特比是财政保障长效机制的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核定成为一段时间的盲点,卫生部门要求地方财政补助多少?财政部门应该补助多少?这两方面都没有底,有的地方财政部门迟迟不敢拨付,卫生系统内的绩效考核工作受到影响,为此市卫生局及时拟草了《关于全市基层医改绩效考核几个具体问题的实施意见》,经市医改办报市政府领导同意以市政府文件下发,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来安县等地的财政和卫生部门联合招标确定中介机构,对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前三年的收支进行认真规范的审计,审计结果的运用一举解决了“两个没有底”的盲点,也有利于地方政府层面果断决策。
3、卫生部门要抓住难点,积极探索,争取创新。本次基层医改工作的每项任务都十分艰巨,一体化村卫生室的改革是巩固卫生网底的难中之难,我们做了积极的探索。来安县、定远县等地积极加大财政投入,统筹村卫生室医疗风险基金、建立村医养
老保险制度、强化绩效考核等做法得到了省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肯定和推广。
第二篇:正镶白旗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汇报材料
正镶白旗卫生局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汇报材料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0]25号)精神,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苏木乡镇卫生院由所在旗人民政府举办,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每个苏木镇原则上设立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我旗目前有10所卫生院(其中3所卫生院没有房屋、人员)、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编制为94名(自治区已核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为9名,卫生院在职人员29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人员5名。
一、机构的性质和职能
苏木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农牧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康复、健康教育服务,并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疫情的报告,负责对嘎查村卫生室进行一体化管理和乡村医生培训等任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二、改革任务
(一)实行全员聘用制
苏木镇卫生院院长,由旗卫生行政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一般为3年。实行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按照人事部门
核准的设岗方案,所有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
1.核定人员编制。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苏木乡镇卫生院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执行。核定的编制是苏木乡镇卫生院聘用人员的依据。自治区已核定我旗苏木镇卫生院编制为94名。
2.科学设置岗位。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编制占总编制数的85%以上。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等岗位为主体,并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设置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
(二)实行绩效工资制
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实行绩效工资。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任务制定内部分配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对职工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和内蒙古卫生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苏木镇卫生院嘎查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卫发【2011】18号)要求,旗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的苏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绩效考核,财政、人事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苏木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旗卫生行政等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三)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全部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自治区增补药物,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和自治区增补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和增补药物由自治区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并统一定价、统一配送。苏木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的基本药物和增补药物,一律实行零差率销售。2011年6月30日起,全部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了零差率销售。
(四)完善投入补偿机制
苏木镇卫生院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转。
苏木镇卫生院核定的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核定的经常性支出时,差额部分由当地政府在预算中予以足额安排。根据核定的收支预算额度,由旗财政采取按月预拨的方式拨付资金,并在对其任务完成情况、患者满意程度等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根据每半年一次的考核结果予以结算。
第三篇: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隰县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工 作 总 结
我县地处临汾市西北部,辖3镇5乡97个行政村,是全省35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0个。其中乡镇卫生院8个,卫生服务站5个,村卫生室97个。
自全省全面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县严格按照省委、市委文件精神,把推进医改作为一项重大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责任工程,摆在突出位置,严把时间节点,狠抓关键环节,扎实稳妥推进改革。4月1日,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8月,完成了基层卫生院负责人公开选聘和医务人员竞聘上岗;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全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顺利完成。现将我县基层医改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保障,奠定基础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及时成立了以政府县长李强为组长的医改工作领导组,并从县直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明确专人负责,为医改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医改领导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各项改革任务,及时研究解决推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重大问题,及时提请党政联席会、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分工协作、村卫生室的库存药品进行了盘点,逐一将品名、数量、规格和进价等登记、造册。全县共有库存药品近200万元(乡村两级),并在3月30日各乡(镇)卫生院同市卫生局确定的基本药物配送单位山西欣予药业有限公司签定了供货合同。
二是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购销行为。从4月1日起8个乡镇卫生院,5个卫生服务站,97个村卫生室全部按规定配送基本药物,开始配送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及209种省补充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为保证基本药物制度的规范实施,我局多次对各基层单位进行了督查,使存在的部分村卫生所无处方、记录不全等到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七个月来基本药物制度运行情况平稳,全县共购进基本药物和补充药物累计117.95万元。截止10月底,基本药物补偿资金省级市级到位25.86万元,县级到位11万元。我县药品价格总体下降,患者医药费用总体降低。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全面摸清底数,严格资格审查。组成专门工作小组,对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事情况进行专项调查。6月20日完成人员信息初核。7月25日前,县卫生局、人社局、编办又逐院逐人开展信息复核,将核查结果进行公示,并逐项登记造册,记录备案。二是认真核定编制,合理设置岗位。在对全县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实有人员情况全面调查摸底和反复测算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岗位特点和服务人口等实际,对乡镇卫生院编制进行逐院核定。在核定过程中,严格执行乡镇卫生院编制总量控制,并根据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和医疗服务需求统筹调剂。全县共核定编制(岗位)130个。三是坚持阳光操作,严格竞聘上岗。重点是严把“院长公开选聘关”和“工作人员竞聘关”。
标准。二是明确考核主体和程序。三是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四是科学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充分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补助经费发放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考核实行百分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次。考核合格的,政府补助经费足额发放;不合格的,按照比例核减。对考核合格且得分位列全县前三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负责人,给予通报表彰,并结合绩效考核后的资金节余情况视情予以奖励;对考核不合格、得分位列全县最后一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连续3次考核均位列全县最后一名的,免去单位负责人职务。为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积极性,明确规定,允许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数量取得的超额收入部分,用于单位自身发展、增加职工福利和对工作业绩突出的职工进行奖励。
(五)推进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建立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根据我县农村卫生工作实际,按照“进得来、留得住、能运转、保稳定”的工作方针,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和细则,科学稳妥推进。一是完善村卫生室硬件设施。结合民生工程的实施,全县85个村卫生室达到省级标准化村卫生室要求。二是合理确定工作人员数量。为确保既能满足各项工作开展需要,又能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对村卫生室工作人员按照所属行政村每千人农业户籍人口聘用1-2名的比例配备,乡镇卫生院据此确定工作人员数,报县卫生局审核。三是
革任务进展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建立新型人事制度,人员结构更加合理。通过改革,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打破了身份界限,全部实行聘用制,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质46人。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占40%以上,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二是科学建立分配制度,人员工作积极性显著增强。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向一线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原则。在职基层医务人员人均月收入比改革前提高了400元,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三是医药费用明显降低,群众切实享受改革实惠。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门诊人次上涨较快,群众医疗费用有所下降,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到加强。将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列为经费补助和绩效考核重点,充分发挥利益导向机制作用,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全县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和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功能进一步完善。
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负担较重。由于历史上财政投入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数采取负债的方式进行建设和发展,造成债务负担较重。实行医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得到
3、建立医改工作协调机制,保证医改统筹资金及时到位。
4、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全面落实绩效工资。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自全省全面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院严格按照县委、县卫生局相关文件精神,把推进医改作为一项重大的责任工程摆在突出位置,严把时间节点,狠抓关键环节,扎实稳妥推进改革。于#月底完成我院医务人员竞聘上岗工作。现将我院基层医改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保障,奠定基础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我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及时成立了以刁院长为组长的竞聘岗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为竞聘上岗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我院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组织职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各项改革任务,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吃透精神,完善方案。改革成效如何,政策把握是关键。及时组织开展多次全体职工会议,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此次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采取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全面加强对政策、精神的学习把握,吃透精神。在广泛调研、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科学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人员竞聘上岗、岗位设置、分流安置、一体化管理等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
二、深化改革,纵深推进
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全面摸清底数,严格资格审查。深化我院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我院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山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文件精神,逐人开展信息复核,将核查结果进行公示,并逐项登记造册,记录备案。经审查,我院共有工作人员#名,其中符合竞聘上岗条件共#名。二是认真核定编制,合理设置岗位。结合医疗机构岗位特点和服务人口等实际,根据人事局对我院编制进行核定。我院共核定编制(岗位)#个,其中设置专业技术岗位#个。三是坚持公平操作,严把工作人员竞聘上岗。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并结合我院人员结构特点,在工作人员竞聘上岗过程中,规定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少于岗位的采取民主测评方式竞聘。共有#人报名参加竞聘,经过考核,共有#人被确定为定岗人员。经公示无异议后,与聘用定岗人员签订了聘用合同。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稳妥分流安置。按照“坚持深化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政策执行,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谐稳定”的原则,科学、稳妥推进分流安置工作。共有#人需办理提前退休和病退手续,已上报县卫生局及人事局。
三、工作进展情况
我院认真落实政策规定,严格操作程序,强化工作纪律,注-2-
重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各项改革任务进展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建立新型人事制度,人员结构更加合理。
通过竞聘上岗工作,工作人员打破了身份界限,全部实行聘用制,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更加合理,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质#人。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占#%以上,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二是科学建立分配制度,人员工作积极性显著增强。
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向一线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原则。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三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到加强。
将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列为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利益导向机制作用,充分调动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
第五篇:泾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
泾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
简报
第二十期
泾县医改办公室2010年11月17日
信访局落实两个责任,积极推进医改工作
目前,我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已进入人员分流阶段。信访局从落实两个责任着手,积极推进医改工作。一是落实维稳责任。要求全局干部在吃透县医改工作方案的同时,结合全县医改的进展情况,同步学习《泾县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等相关操作性文件,便于在接访过程中做好医改政策的宣传与解答工作,防止因医改引起的集体上访和超级上访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落实医改包保责任。深入泾川卫生院,严格按照医改领导组的统一部署,深入、扎实、细致地开展包保工作,认真指导该院的医改工作,并对阶段性工作开展了实地督查,确保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不断推进该院医改工作取得实效。
黄村镇卫生院医改工作进展顺利
为确保黄村镇卫生院医改工作严格按照省政府66号文件精神顺利进行,泾县审计局包保责任人带领工作人员先后三次深入该院进行督查。督查结果表明,该院医改工作正按省、市、县医改文件要求平稳有序展开。主要有以下具体做法:
一是,宣传发动到位。该院多次召集医务人员进行座谈宣传省、市、县关于此次医改的相关政策、规定,传达贯彻县基层医改动员会会议精神。由于前期宣传工作到位,该院职工对医改较为配合,有力推动了医改工作的落实。
二是,政策执行到位。通过检查黄村卫生院的软、硬件资料,可以看出从全县医改动员会贯彻情况、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卫生院院长选聘情况、人员清理情况、岗位设置情况、到工作人员竞聘定岗及聘用合同签订情况,都较为严格地执行了相关医改政策,医改各个环节及时间节点的工作完成较好,在执行医改政策方面没有出现偏差。
目前,该卫生院在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按医改时序进度要求,积极谋划下一步工作,重点探索以绩效工资为核心的分配方式改革,以提高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医改的各项目标
丁家桥镇卫生院医改工作进展顺利,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有效展
开,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落实,人员竞聘上岗工作平稳进行。目前,该院正在研究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坚决克服吃大锅饭思想,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核定收支,分解工作任务,强化对职工的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先进、激励后进,同时注重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蔡村中心卫生院加强医改政策宣传
蔡村中心卫生院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医改政策,取得良好效果。
自9月份全县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以来,蔡村中心卫生院通过宣传栏、展板、横幅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医改相关政策。共向当地群众发放《宣城市基层医改工作宣传册》数百份,并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情况、基本药物的质量安全等问题给予详细解答,使群众对此次医改的相关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送:省医改办、市医改办,县医改领导组成员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高捌玲,副县长汪玲
发: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各中心、乡镇卫生院
(共印6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