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服务的思路与对策
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服务的思路与对策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要行业企业年均营业收入1000-2500万元之间,其中规模以下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76%。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成长中面临很多制约,融资难尤其突出。企业普遍反映,融资供求缺口大、渠道窄、成本高,在贷款抵质押上面临许多法律和现实的问题难以突破。
一、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融资需求现状
(一)企业融资特点。1.企业更倾向于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2.银行借贷主要以抵押、担保方式实现。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普遍要求企业提供合格的抵质押品。3.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满足率较低。农产品加工行业,不仅面临着市场风险,自然风险也很大,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因而,正规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意向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4.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以外借款普遍存在。因为从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满足需求,就催生了企业向非正规渠道融资。2010年,52.5%的样本农产品加工企业都有从非正规金融渠道借款的经历。
(二)融资存在问题。1.银行放贷手续繁杂。为了规避风险,银行贷款审批十分审慎,办理抵押担保手续很复杂。据调查,银行办理一笔贷款,时间少则一二个月,长则三四个月。2.抵押担保难。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缺少不动产作为信贷抵押,特别地处农村企业,90%以上没有房产证、土地证,难以提供符合银行贷款要求的抵押物。3.融资成本较高。除了贷款利息外,企业在一个完整的贷款过程中一般还需要支付资产评估费、抵押物登记费、公正费、担保费等费用。4.还款周期与生产周期不匹配。企业贷款期限通常为一年,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生产周期有的则长达2-3年。
二、融资难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不足。1.企业经营水平有待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经营能力不强,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差。许多企业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难以进入发展生存稳定期,严重影响金融机构放贷信心。2.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意识较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造成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为企业融资增加了难度。3.企业难以提供银行认同的抵押物。
(二)金融供给体制问题突出。1.银企沟通失衡。一是地域不对称。多数企业地处县域农村,但商业银行网点收缩较大,机构本身布局不合理,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网点数量有限。二是信息不对称。政银企缺乏交流协调机制,小微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国家扶持政策、产业导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信息获取上受限较大,其发展及融资需求的反馈渠道也不畅通,企业与金融机构难以找到结合点。2.缺乏中小金融机构。缺乏专门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一些中小金融机构从成立开始,并未从国有企业的体制中解脱出来,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的小企业金融业务尚未实现完全独立,信贷审批程序也与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不匹配。3.金融机构风险容忍度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转型和股份制改造,使得利益取向加重。金融机构强化了对放款的风险规避,纷纷提高放款的担保要求,降低对风险的容忍度。4.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门槛过高,发债、票据、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等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三、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服务的思路与对策
(一)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运作机制。1.加强内部管理,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范经营,诚实守信,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改善经营状况、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注重协调与银行的关系,搞好项目融资和资金运作,保持良好的信誉记录,做到持续融资。2.完善企业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进一步明晰产权。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吸收社会资本,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分散化,实现产权结构合理化,实现投资主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创新金融服务。1.加强金融供给机构体系创新。一方面,引导大中型银行在已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基础上,进一步向下延展服务网点。另一方面,进一步增设服务县域经济与“三农”领域小企业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促进金融机构业务机制创新。要细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融资需求,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为企业提供快捷的审批手续,为收购原材料、购买先进设备等发放专项信贷,为亏损企业发放封闭贷款,为产品销售提供指定消费贷款等。3.在重点领域实现融资服务突破。一是金融企业应该克服“唯抵押是贷”、“抵押物崇拜”的局面。二是创新抵押担保办法,完善不动产抵押办法,探索动产浮动抵押的办法。三是开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或贴现业务。四是探索和构建农产品加工业金融租赁融资体系。
(三)完善融资的政策性辅助体系和机制。1.加大财税支持。一是扩大农产品初加工企业税收优惠的范围。二是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三是对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费用允许扣除外,对于技术创新的其他费用也应当按实际发生额计入管理费用全额扣除。2.加强政策性和商业性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要加强涉农及农产品加工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性,加强担保机构投资体制创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化经营,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建立国有、集体、股份合作和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协调发展的涉农及农产品加工担保体系。3.扩大直接融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减轻对信贷投入的过度依赖。降低门槛、放宽条件,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建立相应的产权交易市场,积极发展融资租赁,鼓励内部集资和利用票据市场开展融资等。4.探索保险和出口信贷的支持政策。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探索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保证保险。5.建立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专项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对涉农及农产品加工贷款增幅较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给予相应的风险补偿。6.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农产品加工业主管部门要逐步建立工作机制,构建涉农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立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库,加强项目储备,并积极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动适合农产品加工企业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出台。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定期召开银企合作洽谈会,及时释疑政策,推介项目,降低企业融资的盲目性和银行审贷运营成本,实现融资供需方的合作共赢。
第二篇:如何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
如何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
X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总产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35%,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玉米、土豆、甜菜、动物毛皮、鲜奶等农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X县农产品的加工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也比较可观,成为当地经济税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该行业在农产品收购上点多面广、灵活多变,再加上一些企业纳税意识不强,交易的真实性难以掌握,导致增值税进项税额难以控管,行业整体税负明显偏低,成为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一大难题。为此,我局从强化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额管理入手,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全面强化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查找问题,剖析根源,积极寻找管理弱点
2010年初,我们对9户较大的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作了重点分析,由计划征收部门和税源管理部门联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销售收入、农产品收购金额、税负进行分析比对,在分析比对中寻找税收管理薄弱环节和突破口。这9户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总额为10785万元,而收购农产品原材料成本就高达11544万元,农产品进项税占企业全部进项税的91.71%,实现的税收只有88万元,税负仅为0.8%,其中有3户企业全年零负申报, 长期进项留抵。由此不难看出:该行业税负明显偏低的核心问题是进项税额较大。缘何形成这种反常现象?
为了进一步找准问题的症结,我们将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征管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并召集有关人员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作了认真的研究分析,大家认为: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对象庞杂,在收购环节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发票金额、数量和对象的真实性难以掌握。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收购发票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也就是由收购企业自行填开并进行抵扣,这样就为企业利用少进多开、低进高开、无进虚开等手段虚增进项税额提供了可能;按照规定,农产品收购发票的开具对象仅限于农业生产者销售的初级农产品,但在实际操作中,农产品销售者的身份比较复杂,既有农户,也有农产品经销单位、农产品销售中间人等,对一些不符合收购发票使用规定的对象,企业往往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使其开票行为合法化,达到多抵扣进项税额的目的。二是非正常损失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农产品在收购、储备、生产环节上因管理不善易发生霉变,极易形成非正常损失,按财务制度相关规定,企业应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但部分企业依仗农产品难以盘点的特点而对这一部分损失不按作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处理,从而多抵扣进项税额。三是物耗水平难以掌握。农产品由于产地不同,成分含量有所区别,其投入产出比也就不同,企业往往会以有效成分含量低为借口,扩大投入量,虚增原材料数量;还有部分企业以农产品中掺杂泥沙、水份等杂物影响投入产出比为借口,人为扩大投入量,虚增原材料数量。
二、健全制度,严格把关,着力破解管理难点
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弱点,为了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偷税行为,堵塞管理漏洞,我们在综合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办法,先后出台了《X县国家税务局农产品收购管理办法》、《X县国家税务局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纳税评估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收管理。
1.严把原材料购进关,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加强收购发票的管理是把握原材料购进是否真实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我们对纳税人开具的每一笔业务都要进行认真的审核,对单份收购发票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收购业务由税收管理员按收购发票上填开的销售人、地址、身份证号等内容进行实地核实,并作相应记录。经检查属实的,在收购发票第三联审核联上加盖“检查属实”戳记;经查不实的,加盖“核查不属实”戳记。对单份填开金额在2000元以下的收购业务实行抽查,并分别加盖“抽查属实”或“抽查不属实”戳记。在核查过程中发现有汇总填开的,重点核对该纳税人是否报主管国税部门批准,经批准的,在收购发票第三联加盖“汇总填开已批准”戳记,未经批准的,加盖“汇总填开未经批准”戳记。针对部分农产品如皮张、玉米、甜菜、玉米芯等采购季节性、集中性较强的特点,都是在特定季节集中收购。在收购收购期间,我们专门派税收管理员在收购季节驻厂办公,掌握其收购农产品的品种、出售人、收购价格、日收购数量、运输方式、入库、货款结算、收购凭证开具等12个方面的具体情况,核实其交易数量、金额和对象的真实性,并制作核查报告,报计划征收部门作为企业申报时的进项比对信息。通过对收购发票的严格审核,有效地遏制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少进多开、低进高开、无进虚开等现象的发生。
2.严把原材料损耗关,确保进项税额转出的准确性。针对农产品体积庞大,多数露天存放,极易霉变,部分企业非正常损失不作进项税额转出的问题,我们要求企业收购农产品时两库存放,设立新料存放地,尽量做到整体堆集规则存放。企业用料时从旧库出,收购的新料进新库。对新料存放地收购数量由税收管理员进行实地验证和监管,出具验证和监管报告,以上程序实施无误后由管理部门在收购发票抵扣联加盖准予抵扣章,方可抵扣进项税额。对在用料过程中发生的非正常损失,由税收管理员丈量其体积,估算其价值,督促企业作进项税额转出,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加工企业虚增原材料库存数量的问题。2010年上半年,通过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日常巡查,发现7户纳税人非正常损失未作进项转出,调减进项税额76万元。3.严把投入产出关,确保物耗水平的合理性。把好投入产出关是预防和制止农产品加工企业随意扩大投入量、虚增原材料数量的一个有效手段。为此,我们建立了预约定耗制度。即纳税人向税源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报告,报送《农产品预约定耗申报表》。税源管理部门在接到申请后,实地调查核实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工艺流程,掌握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投入产出比,采集企业三个月以上加工产品的数量与农产品原材料的投入数量,计算出企业生产单位产品正常的投入产出比,确保农产品预约定耗准确,并参照同行业国家标准和本地区同类行业近几年相关指标平均值,提出该企业农产品投入产出比或损耗率的初步意见,报县局评审,评审通过后将《农产品预约定耗申报表》送达企业。若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提出的农产品投入产出比无异议,签署反馈意见后,双方把它作为约定的农产品投入产出比。约定的农产品投入产出比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预约定耗制度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销售收入不入账和虚开收购发票等问题的发生。
三、建立模型,科学评估,紧紧抓住管理重点
纳税评估工作是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和省国税局《纳税评估工作规程》,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了税收负担率、销售额变动率、进项税额抵扣变动率等8项纳税评估指标及预警值。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按照一般程序评估的基础上,按照增值税的基本原理,特别突出“农产品进项税额”管理这一关键环节,紧紧抓住收购量这个“七寸”,经过反复研究测算,在企业的应纳税额与
收购量之间建立了科学的线性关系,为实施有效评估提供了依据。一是严格控制和科学测算投入产出比、销售单价、收购单价、法定扣除率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相关指标,即对投入产出比按照预约定耗确定,销售单价为企业一定时期内平均单价,收购单价为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平均收购单价并经税收管理员充分调查后确定;二是对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单位原材料应纳税额进行测算(计算公式为:销项税额=收购数量×投入产出比×销售单价×适用税率,进项税额=收购数量×收购单价×法定扣除率)。我们将进销项中的共同项“收购数量”提取出来,然后将投入产出比、销售单价、适用税率、收购单价、法定扣除率等指标综合为一个常数K,K即为单位原材料应纳税额。经过对我县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单位原材料应纳税额进行测算:糠醛为每吨6.84元,制糖为每吨26.16元,玉米淀粉为每吨29.93元,皮革为每平方尺0.88元,乳品为每吨37.4元。三是通过推导计算得出的应纳税额与收购数量的一个线性方程式,即应纳税额﹦收购数量×K,由税收管理员根据企业实际收购数量、单位原材料应纳税额和取得的非农产品抵扣进项票(主要是生产用电及辅料采购)数额,计算确定该企业的预警税额,并以此为依据审核评估该纳税人申报税款的真实性。今年上半年,我们通过纳税评估,发现有15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进项税额方面存在36个问题,企业主动申报补缴税款125万元;通过对2户评估异常的纳税人进行重点稽查,共查出虚增收购金额156万元,多抵扣进项税20万元,依法对其作出补税罚款共计30万元的处理。
通过近一年来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进一步规范,今年上半年,各农产品加工企业共开具收购发票7518份,比上年同期增加2867份,增长61.64%;二是税负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税负由2005年的0.8%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2.02%,提高了1.22个百分点;三是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明显提高。
总之,我们在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一定差距和不足,今后我们要虚心学习先进的经验,努力使我们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农产品加工企业汇报材料
农产品加工企业汇报材料
发挥新优势,促进农业再上新台阶
近几年,我公司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仅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与加入世贸组织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仍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目前,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企业产业化更上一个新
台阶,做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锲机,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
略性调整为工作主线,以对外开放、做大做优做强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和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为保障,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
一,加大工作力度,让农业走出国门
1.我公司努力增加出口品种和数量,农产品国际贸易量逐年增加。
从公司成立至今,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工作,稳步前进”为经营方针,以“质量第一、诚信为本”为经营理念,利用产地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先后和98个国家1926个客户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品种由单一的大蒜逐步扩展到苹果、猕猴桃、花生等..50个系列188几个品种,产品出口实现了零投诉、零索赔。......2.加强农业技术交流,达到农产品种植规范化
从2004年起,为了推动市政府关
于农业生产化、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使我公司的农业生产尽快适应加入wto后发达国家对中国农产品的技术壁垒限制。我公司分别于2005年5月、2007年3月、2008年3月和产地签订了承包合同,按照欧盟农业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进行种植。其中,大蒜、苹果、蜜柚已顺利的通过了eurepgap的验收,2008年将通过鸭梨、生姜的欧盟的eurepgap体系认证,为我公司农产品出口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
3.积极进行国际认证,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一个和谐的生产环境。
2005年12月,为确保食品的安全,提高产品的质量,规范大蒜加工程序,净化公司产品加工环境,我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0、iso—14000和haccp认证,2007年8月通过了美国的brc认证,真正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和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素质,为我县农业走出国门奠定了基础。
二、大蒜具有较强的优势
1、大蒜品质优势
我县大蒜产量高、口感好。白皮大蒜品种由俄罗斯引进经选育,亩产高达1000~1500kg,单头重100g左右,出口合格率在75%以上,外形扁园周正、不裂辨,纤维含量低,仅/100g,新疆大蒜为/100g,口感细脆。含量比其他省份的大蒜高、大蒜维生素b1的含量为/100g,高于其它产区2—4倍,挥发油的含量为%,云南大蒜为%,新疆大蒜为%,我县大蒜油含量最高。大蒜总硫含量(主要功效成份硫化物)达%,在国产大蒜中含量较高,尤其是具有防癌、抑癌作用的二稀丙基一硫化物占总硫含量的%,河北大蒜为%,甘肃大蒜为%,云南大蒜为%,同样具有防癌抑癌作用的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大蒜(占总硫含量)为%是其它产区的1一2倍,作为生物药用材料,深度开发利用价值很高。
2、具有一定的种植环境优势,大蒜受土壤土质和生长环境的影响,主要
生命矿物元素含量丰富,其中钙、镁、铁、锌、锰、磷等元素高于其它产区的大蒜。
3.我县大蒜上市比印度、埃及主要产蒜国早2—3月,具有占领国际市场的明显优势。
4、大蒜具有开发优势
大蒜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受到重视,我国将大蒜作为药用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对其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在许多古代医药论著中都有详细记载,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使大蒜的食疗和临床价值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和深化。一是大蒜具有广谱杀菌作用;二是大蒜对心血管系统有保健治疗作用;三是大蒜具有抗癌作用;四是大蒜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三,要想农业走出国门,必须努力打造对外开放的平台
一是尽快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产业。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带动作用,继续把这些具有一定基础优势的、主导和特
色产业的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和标准,进一步提高,做大、做强、做优国际进出口贸易。
二是抓紧推出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要通过各种途径、渠道、手段和方式方法,尽可能地多吸引一些中外知名度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公司来我单位投资。同时加大吸引内资力度,牢牢抓住城市、个人、社会资本流向的机遇,以建造更大更强的“航空母舰”,使农副产品跨海过洋,走向国际市场。
12全文查看
第四篇:浅议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议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作者:杨永坤 赵华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1期
摘 要: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运行态势良好,但农产品加工产业面临发展瓶颈:安全问题将长期处于高压态势、质量不能满足现代加工业的需求,加工产业链缺少系统技术支撑,加工科技投资和项目设置缺少长期战略规划,加工技术创新基础薄弱。为了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应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加工业的管理与规划。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瓶颈思路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a)-0125-0
1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包括食品加工制造业、饲料工业、纺织业、服装业、皮革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农产品化工和制药工业以及文教艺术用品工业等。农产品加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的统计标准,与农产品加工业有关的行业有: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和橡胶制品业等12项。笔者将就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瓶颈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产业的发展现状
农产品加工业是制造业的组成部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贡献行业之一。根据1993-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2000年开始,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大幅度上升,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农产品加工行业中的食品工业在过去13年发展较快,在农产品加工业总值中的比重相对稳定,保持在41%左右;根据初步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4.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到2006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61%。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万多家,从业人数达178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从1995年至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总产值从15931.13亿元提高到近40000亿元,年均增长10.77%;销售收入从15076.94亿元提高到39104.63亿元,年均增长11.2%;利润从262.16亿元提高到1825.83亿元,年均增长24.1%。2006年,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2.45∶1,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已达到了1∶1;预计到2015年前,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有望突破3∶1,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有望达到
1.50∶1,届时,中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可达到发展中国家的领先水平,接近工业化国家的中下等水平。产业的发展瓶颈
(1)农产品安全问题将长期处于高压态势。我国人多地少,资源有限,城市化加快了土地流失和环境压力,保障农产品的数量供给将是一项长期任务。而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以及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管理的要求。
(2)农产品的质量不能满足现代加工业的需求。长期以来,我国由于人口压力大,土地资源少,农业生产一直强调高产稳产,对农产品的质量重视不够,特别是对食品工业用途及加工质量性状研究不够,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对质量性状的要求。
(3)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缺少系统技术支撑。我国对农产品加工业在工程技术领域的特殊性、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产业链的全过程研究不够,使整个产业的发展缺少总体战略考虑和系统技术支撑。
(4)农产品加工科技投资和项目设置缺少长期战略规划。我国对农产品加工从部门、行业、技术或眼前需求的角度考虑得多,从产业链、产业发展、高新技术需求方面系统考虑得少。
(5)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基础薄弱。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技术集成、技术消化能力不足。在国家科学研究体系中缺少专门的研究机构,缺少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工程的核心研究队伍。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调整农产品加工业产品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即在现有产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加工业的管理与规划。
(1)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支持体系。农业是弱质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离不开政府有效的支持与倾斜。建议出台有关农产品加工的税收优惠政策、贷款贴息政策、土地优惠使用等政策,开展政策落实大检查,建立一整套支持加工企业建立、生存、发展、扩张的政策体系, 从产业链、产业发展、高新技术需求方面系统考虑战略规划,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优惠政策能真正变成惠民政策。
(2)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根据各地资源优势情况,开展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规划。采用多元化投资方式,大力开发和推广加工专用品种和加工性能好的农产品品种,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基地,逐步实现农产品加工原料规格化、质量标准化、品种专业化和生产规模化。
(3)尽快推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标或企标都是20世纪80年代前制定的,与国际通用标准有较大差距。应采取法律与经济措施,推行GMP、HACCP及IS09000
族系管理规范,尽快实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来提高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竞争力。
(4)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全面部署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和技术方向,定期组织各部门、各行业专家对农产品加工业重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大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力度,加快传统企业技术改造步伐。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
(5)调整产品结构。目前,国际食品生产和消费正在向安全性、营养健康性、功能性、方便快捷性食品方向发展。打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要紧紧围绕国际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基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我国农业资源,积极发展深、精加工食品,在开发新兴工业化食品的同时,提高我国传统食品档次,优化产品结构。
(6)加强部门协调。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成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联合会,协调部门关系,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通过“超部门”的协调组织,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引导和调控,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建立一个稳定和开放的宏观经济环境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7)支持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一是完善法律法规,确实保护私营企业主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经理人人才库,完善经理人监管措施;三是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技能。从而使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自觉推行现代管理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9.[2]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6-2009.[3] 盘明英.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探索[J].江汉论坛,2006(11).[4] 赵予新.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应对加入WTO的策略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2(5).
第五篇: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源管理缺口及对策分析
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源管理缺口及对策分析
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执行税收政策和财务制度上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抵扣凭证不规范。收购发票填开和使用不规范,存在违规扩大发票使用范围现象。如有的企业存在收购发票填开不规范,农户身份证号、联系电话项目填写不全等现象。
其二是财务管理不健全。往来账务不清晰,现金和非公司账户结算金额过大,资金缺乏监控。用产品兑换原材料不计销售、发出商品不及时入账、销售“下脚料”不计收入、原材料非正常损失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原材料账实不符、多结转销售成本、税前扣除项目调整不到位、购销资金通过个人信用卡收付等现象个别存在。
其三是内控机制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物流控制不科学,核算凭证不完善。
这些问题,反映在增值税方面,容易造成虚构经营业务、虚增进项抵扣税款、隐瞒收入少缴税款、虚开专用发票;反映在所得税方面,容易造成多列成本费用或少计经营收入而少缴税款。
出现这些问题,究其主要根源,一是风险理念不够,没有充分意识到基础产业税源管理缺口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二是责任意识不强,不经常深入企业了解情况,管理缺位现象比较突出;三是信息资源缺乏,大量现金交易或资金管理混乱,第三方信息采集不够、质量不高;四是管理难度较大,供应农产品的农业生产者数量多、地域广,调查
核实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农副产品加工行业的特点,根据现行政策,应改进管理方法,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税源监控,防范税收执法和税收流失风险:
一要加强宣传辅导,优化纳税服务。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力度。一些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的学习不够,办税能力欠缺,财务核算不健全。因此,在征管中要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对税收新政策,新规定要及时送达纳税人,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二要严格发票管理,深化以票控税。积极推行农产品收购发票网上开票,推进信息管税;督导按规定填开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和取得普通发票,做到业务真实、数据准确、项目齐全;加强抵扣凭证的审核,规范抵扣凭证的来源;加强取得专用发票的审核,发现问题要及时核查;严格通过税控系统开具发票,加强专用发票开具审查,确保票、款、物一致,防止虚开专用发票。
三要强化数据采集,推进信息管税。要加强对纳税申报的审核,确保纳税人申报数据准确合法;要求企业定期报送投入与产出的耗用比例,从源泉上控制农产品加工企业虚耗原材料的行为;应监控企业的存货,对虚高的存货金额要采取盘存查验制度;及时采集农产品的价格信息,防止纳税人虚开价格,虚报抵扣;加强收购发票相关辅助凭证的管理,特别是过磅单和入库单的管理。
四要规范财务管理,提高核算水平。督导纳税人加强财务核算,按规定设置往来明细账,通过公司账户结算收付货款,按规定严控现
金使用范围,确保资金运动和货物流转清晰。
五要健全内控机制,发挥行政效能。督导纳税人完善内控制度,把握重点部门和环节,做到从材料投入到产品出库有制度约束,有环节监控,有依据核算,有单据备查。
六要加强税企协作,促进税法遵从。推行农产品预约定耗制度:纳税人提出申请,税企双方就产成品耗用原材料比例、动力耗用比例、人力耗用比例、费用耗用比例等与经营直接相关的生产经营信息进行预先约定,用以确定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正常投入产出比和损耗率,控制企业购进原材料数量、金额及产品的生产数量、金额,并依据确定的农产品耗用率测算核准纳税人领购收购发票的版面和数量,解决企业隐瞒销售收入和虚开收购发票、非正常损失不作进项税额转出等问题。建立农产品收购备案登记制度。农产品收购企业要报送收购农产品的品种并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收购地点、年生产能力、仓储能力、运输情况说明等资料。探索收购资金“一本通”结算制度。企业收购免税农产品的资金统一通过农业生产者的“一本通”账户进行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