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完善农村卫生服务思路范文
【摘要】农村卫生涵盖农村医疗、防疫、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农村卫生事业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是社会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完善农村卫生服务,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卫生工作重要任务。探索完善农村卫生服务,分析农村卫生滞后原因,健全三级卫生服务网,加强政府主导,合理布局,规范
行为,发展农村卫生,进一步加强城乡卫生统筹发展,充实和优化农村卫生队伍人才结构,夯实开展“新农合”,健全农民健康保障,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促进爱国卫生工作,健全农村卫生管理与核算体系,健全农村卫生机构与人员保障体制。
农村卫生涵盖农村医疗、防疫、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农村卫生事业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是社会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完善农村卫生服务,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卫生工作重要任务。
一、探讨农村卫生服务滞后原因
(一)农村三级卫生服务被削弱
中国农村医疗“三大法宝”: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赤脚医生”、合作医疗,在计划经济年代有效地防范了农村卫生风险,保障了低收入水平的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使农村居民能够便捷地获取初级卫生服务。
改革开放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走向市场化,大部分村卫生所私有化,部分乡镇卫生院解体、出租或出售,乡镇卫生院获取财政补助逐步减少,农村医务人员也不再吃“皇粮”,收入依靠医疗收费,导致农村三级医疗网被削弱,农村卫生工作失去了依赖。
(二)卫生投入不足,卫生资源分配不均
改革后,各级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度时期农村卫生管理权限下放,乡院乡管,政府投入与部门督导相对减弱,乡镇卫生院靠自身运行,发展受限。卫生投入与卫生资源分配不均。
2003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70%的农村人口拥有政府20%的卫生投入,而80%的卫生投入与卫生资源在城市卫生,中国卫生总费用调查流量显示1999—2005年,乡镇卫生院所占卫生总费用逐年下降,从10.6%下降至6.26%,城市医院所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明显上升。
(三)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落后,农村卫生人员严重缺乏,技术水平低下,保障不力。
1、调查显示,全国乡镇卫生院约有50%的单位房屋陈旧,设备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检查设备,如x光机、显微镜等,个别乡镇卫生院仅凭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老三件开展工作,工作与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待遇差,调查表明乡镇卫生院平均工资约1000元左右。
2、乡镇卫生院多属集体所有制,自收自支,缺乏经费来源,人员编制未落实,难招人才,难留人才,生存与竞争缺乏活力。
3、农村卫生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很多人员前学历为非医学专业,如接班顶替、当兵、招工安置,普遍水平较低,获取相应职称资格难,混岗现象明显。
4、农村卫生人员社会保障不健全。
(四)农村公共卫生、健康教育落后
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人口流动大,从事农村公共卫生人员较少,待遇缺乏保障,队伍不稳定,工作效果差。
农村居民普遍文化知识较低,公共卫生观念落后,健康教育与健康宣传尚属空白。
农村卫生监督与卫生执法力度差,缺乏必备的交通工具和取证设备。
(五)农村医疗机构生存与抗风险能力脆弱
改革后,社会多元化,职业多样化,农村人口流动大,调查显示60—80%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农村卫生资源减少,农村卫生机构业务收入减少,艰难维持着医院运行和医务人员基本生活,缺乏发展和抗风险金,职业环境差,生存与抗风险能力脆弱。
二、探索完善农村卫生服务思路
(一)建立有效的三级卫生服务网
三级卫生服务网自“非典”以来,受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并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收到很好的效果。农村三级卫生网作用渐显,但网底建设效果较差,主要是人员编制、经费无保障,急需政府合理调节卫生经费,加强对乡(镇)村支持力度,促使乡(镇)村卫生人员一心一意搞好本职工作。
(二)政府主导,合理布局,规范行为,发展农村卫生
近年来,农村改革的需要,开展乡镇合并,村村合并,卫生资源发生改变,卫生机构、医疗辐射发生变化,各乡镇、卫生院规模各有千秋,因此根据乡镇政府规模,地理状况、乡镇卫生院规模,必要规划各卫生机构功能与配套,避免资金浪费与流失。可采取建立农村区
第二篇:完善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思路探索
完善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思路探索
于洋
2013-1-29 14:31:59来源:《对外经贸》2012年第3期
摘要: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立企业有效激励机制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是企业长久不衰、充满活力、走向强盛的重要因素。针对企业激励机制中存在的激励效果差、考核标准单
一、分配不合格及重物质、轻精神激励等问题,提出应建立内外部结合的薪酬激励体系,实现公平性薪酬,并要以人为本。
关键词:薪酬激励机制,激励体系
一、薪酬激励机制的相关内容
薪酬激励机制主要由基本工资水平、工资结构、加薪标准和业绩性薪酬等内容组成。薪酬不仅包括基本薪金、奖金等货币报酬,还包括企业给予员工的名誉、特权和福利保障等非货币薪酬。员工薪酬的高低与其为企业所创造的贡献价值成正比,是企业对员工综合能力的评价。薪酬不仅是员工的劳动所得,也是员工自身价值。建立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要遵循重要性原则和稀缺性原则。
二、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一)认识有误区,激励效果差
现阶段,一些企业管理者简单地理解激励就是奖励,现行企业员工的薪酬比
以前的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在企业快速发展中,并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薪酬体系。经常是哪里出现问题就补哪里,于是呈现出“打补丁”现象,大多企业尚未建立科学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因而多数企业现行的薪酬机制激励效率作用不明显,效果差,员工频繁跳槽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人力资本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展现。
(二)考核标准单一,分配不合理
现行薪酬激励机制中,考核标准单一,业绩性薪酬占总薪酬比重较低,无论专业与层级如何,对员工考核均采用同一标准,造成工作岗位、工作强度、工作责任不同的员工收入相近,以致员工产生不公平感,无法实现企业高效率运转。
(三)重视物质奖励,忽视精神激励
激励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而目前企业对员工精神激励重视不够。有些企业只注重现实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缺乏与员工的情感交流,单纯地通过物质奖励激励员工,而忽视员工参与企业决策过程、实现自身价值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近年来,富士康员工的连续跳楼自杀事件就是对企业不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缺乏精神激励的警示。
三、完善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内外结合的薪酬激励体系
1.企业外部因素分析,包括行业分析和市场分析。行业分析主要关注本行业的经济利润变化情况,为测算薪酬总量提供依据;市场分析关注人才市场的供求变化,为企业决定薪酬支付标准提供依据。例如可对企业急需的高层人才,实行特岗特薪,按市场工资价位,推行协议工资制。
2.企业内部因素分析,包括企业战略、经济承受力和文化等方面其目的在于结合外部环境,选择和确定企业薪酬激励策略。薪酬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考虑企业发展变化和岗位要求的同时,企业薪酬机制也应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加以调整。
(二)实现公平性薪酬
1.企业首先要做好岗位评估工作,通过岗位评估可实现薪酬体系的公平性与激励性,帮助公司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价值体系。例如,职责多、责任重大的岗位获得较多的报酬,而职责少、责任轻的岗位应得到较少的报酬。薪酬激励要体现责任、业绩的平等。
2.企业在设岗的基础上要进行岗位分析,确定每个岗位任职资格、能力要求、工作职责和考核标准,体现不同岗位的性质及能力、技术、经验等要求,考虑到岗位内部价值分配对企业经营的贡献。企业应明确自身的价值评价标准,贯彻“以价值论薪酬”原则,即围绕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结合岗位员工具体效益程度分配薪酬。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为保证薪酬激励效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精神激励过程中切实
体现对人的理解、尊重和关怀。精神激励是以员工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满足员工情感等方面需要为目的的激励形式,这需要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和情感作为基础。
参考文献:
[1]侯亮萍.构建现代企业激励性薪酬体系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1(12).(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第三篇: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探索农村卫生管理新机制
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探索农村卫生管理新机制——查山乡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了完善我乡农村卫生服务的网络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改革,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更好地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经济、有效、连续的基层医疗服务,确保“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目标,根据卫生厅、省药检局《河南省农村牧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法》的精神要求,并听从会议安排,下面,我结合我乡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开展的实际情况作以下简要汇报:
一、现阶段工作具体做法
1、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加强领导
为了推进我乡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防保等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一体化领导小组”,设置了管理办公室,确定了组长、副组长的职责及日常管理工作,并制定了具体的一体化实施方案。
2、认真组织,广泛宣传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涉及到广大群众医疗卫生的民生工程和乡村医生的切身利益。一部分乡村医生思想上有情绪,我们通过多次召开乡村医生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村医谅解政策,并出资组织村医外出参观学习,使他们认识到乡村一体化的好处,一体化才是村医长久生存的出路;认识到卫生室实行所长聘任制的意义,并引导乡村医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的目的、意义。要求他们端正态度,增强对广大群众卫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投身村卫生室的组建工作中,为我乡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铺平了道路。
3、合理选择,并转资本,整合资源。
按照“实际需要、方便病人”的原则,选择条件好的卫生室作为一体化管理对象,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经整合资源,优化人员,全乡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部建立了标准化卫生室,向一体化目标积极迈进。除对在村卫生室行医的乡村医生进行统一调配管理外,乡卫生院还对原村卫生室的药品、器械等进行处理。对乡村医生的药品和器械及其它物品盘点清理作价、登记造册、转归集体所有,由医院统一进行管理、分配。
4、规范设置,实行“九统一”管理
1)、机构统一设置:即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按照规范化卫生室设置标准建设,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100平米,“四室”独立设置,房屋外观整洁、室内布局合理,摆设规范。
2)、人员统一选配:乡镇卫生院对村医实行全员聘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对业务工作统一安排、统一实施、统一考核,实行村医每周到卫生院工作一天和卫生院工作人员每月到村卫生室工作一周的制度,形成双向联动,强化了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指导和监督。
3)、药品统一采购。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药品使用严格按照“统一报批,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的五统一原则进行,不允许村医私自采购药品。
4)、财务统一建账:对个村卫生室实行 “以收支预算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运行质量为核心”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村卫生室所有权归卫生院,业务收支实行日登记、周缴费、月报账管理。村医补助由卫生院按绩效考核结果发放。
5)、业务统一管理:建立公共卫生服务团队责任制、包片医生责任制等,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业务工作统一安排、统一实施、统一考核,各项业务有规范统一的登记表册,卫生服务质量实行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执行处方书写、合理用药、传染病报告、一次性医疗用品销毁、药品管理等业务制度。
二、存在问题
1、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后,乡村医生虽然得到了乡镇卫生院的聘用,但其收入水平、养老保险、职称晋升仍然得不到保障,再加上不能适应乡镇卫生院规章制度的约束,造成了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
2、村卫生室人员整合难度较大,由于乡医之间利益分配存在着诸多矛盾,经常发生纠纷,亲情组合的卫生室,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工作量。
3、多数乡村医生个人文化水平及素质较低。对财务报账及数据统计不明白,在统计时经常出现差错,给核算及报账工作带来很大难
度。
4、村卫生室人员缺乏、年龄老化,遇到矛盾或确因工作需要使人员调配起来很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领导。卫生院班子成员要高度重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要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并对村卫生室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政策支持。
二是加大投入。要强化农村医疗卫生项目建设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和规模建设,确保建设质量,在保证落实村卫生室建设配套资金,使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根本改善。
三是健全制度。卫生院要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与村卫生室应签订责任书,对医疗、预防保健、财务管理、医德医风等实行量化管理,严格考评,并与个人经济效益挂钩,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要探索建立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偿机制,充分调动乡村医生参与医改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卫生院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作为院长,我应对自己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使乡村一体化管理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按照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卫生医疗服务网络,认真落实市、县对乡镇卫生院人员培训、医疗设备购置等所需资金。
五是加强对村卫生室人员培训和帮扶。大力实施和落实对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选派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到县、乡级医院免费进修学习;鼓励乡卫生院医生到村卫生室志愿服务,与村卫生室结成帮扶对子,促进基层卫生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虽然我乡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但这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和群众服务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以这次现场会为契机,学习借鉴各兄弟乡镇好的经验做法,继续巩固乡村一体化服务的成果,同时加强村医的医疗技术及账目的培训,狠抓整合力度,不断延伸和深化“九统一”服务,与居民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程度,确保9月底完成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争取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服务,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
查山乡卫生院2011、8、30
第四篇:我市农村卫生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定稿]
调研报告
我市农村卫生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
亳州市卫生局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0%,农村卫生既是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也是农村小康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开展深入、认真的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把握现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是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全市三县一区有医疗卫生机构2158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7个、乡镇中心卫生院16个、乡镇卫生院91个、村卫生室2024个,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县、乡、村三级卫生技术人员9508人,其中:县级1797人、乡镇2198人、乡村医生4439人、卫生员1074人;执业医师1777人、执业助理医师531人、注册护士1167人。每千人拥有医生1.26名,每千人拥有护士0.42名。
医疗机构病床总数4202张,其中:县级医疗机构1371张、乡镇卫生院2831张。县级医疗机构病床周转次数27次、使用率66.67%,乡镇卫生院周转次数36次、使用率44.53%。每千人拥有病床0.79张。
县级医疗机构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569台,乡镇卫生院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459台。
我市人均期望寿命男70.89岁,女73.87岁。婴儿死亡率18.4‰,孕产妇死亡率46.4/10万。
二、近年来农村卫生工作的进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卫生部门始终把农村卫生作为工作重点,摆上重要位臵,做了很大努力。
一是通过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提高农村卫生工作水平,三
县一区先后基本达到了第一轮初级卫生保健合格目标。
二是加强农村卫生“三项建设”,采取上级支持、争取项目、引进境内外资金和医院自筹“四点结合”方式,共计筹资305.2万元,改建、扩建乡镇卫生院,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卫生的枢纽,使乡镇卫生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有60%的乡镇卫生院、县区防疫保健机构基本上达到“一无三配套”标准。
三是不断强化农村公共卫生任务落实,计划免疫定点接种覆盖率达84.11%。四苗单苗接种率由95%提高到99%以上,乙肝疫苗接种率由85%提高到99.1%。顺利启动结核病控制-日本援助项目,有32所乡镇卫生院通过“爱婴卫生院”验收。
四是积极探索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蒙城县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涡阳县、谯城区进行困难乡镇卫生院托管试点,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五是大力开展卫生支农和卫生下乡活动,组织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利用义诊服务、健康咨询、支援药械、带教培训、派驻志愿者等形式,支援农村卫生建设。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肯定我市农村卫生工作成绩的同时,也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比较差,2001年和2002年我市人均卫生事业费分别为4.75元和5.08元,居全省末位。蒙城县和涡阳县的财政拨款分别为300.9万元和168万元,连离退休人员费用都不够。补偿机制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卫生工作开展,乡镇卫生院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预防保健工作也存在程度不同的滑坡现象。
二是农村医疗服务水平较低,不能适应农民健康需求。由于前
几年招工、顶替进入卫生院的人员过多,乡镇卫生院存在一方面人员过剩,人浮于事,另一方面技术骨干又缺乏的问题,人员素质偏低,业务水平较差。
三是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机制不活、效率不高;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广覆盖、低水平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在慢慢萎缩。制约农村医疗服务能力的主要因素,一是管理体制不顺,二是运行机制不活。20世纪90年代后,大多数农村卫生院管理权下放给乡镇政府。由于乡镇政府对卫生行业特点不熟悉,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四是农村三级卫生网络基础薄弱。乡镇卫生院经营状况良好的占1/3,勉强维持的占1/3,业务萧条经营困难或名存实亡或濒临解体的占1/3。多数村卫生室分散单干,实为个体开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是一些重点传染病防治形势严峻,严重威胁广大农民的健康和安全,在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危害依然十分严重。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90%以上在农村。
六是农民缺乏健康保障制度,难以抵御重大疾病风险。“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小病拖,大病抗,得了重病见阎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一些地方较为突出。据统计,因病致贫约占农村贫困户的50%。调查农村死亡人口中,有14.3%的死亡诊断不明,有12.4%的死亡人员生病期间没到过医院就诊,88%死在家里。说明许多农民得病后因经济困难无法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诊断,以至到死也不知道病因。
四、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机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强调要求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若干重大政策措施,为农村卫生工作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农村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城乡协调和社会公平,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加强农村卫
生工作,是繁荣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稳定的重要条件,是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农民文明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民素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这不仅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而且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应对非典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形势下,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决农村卫生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显得尤为重要和日益迫切。加强我市农村卫生工作,推进农村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保障水平,已经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成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共识。
2003年9月1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卫生工作会议,对我市农村卫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为我市农村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
五、农村卫生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我市农村卫生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优化卫生资源配臵,全面落实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逐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基本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立符合我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健康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基本设施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单位基本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第二个十年规划目标,农村卫生和农民健康的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分类指导。将全市三县一区分为两类:谯城区、蒙城县农村卫生基础较好,重点加压,争取率先突破;涡阳县和利辛县农村卫生基础较差,重点扶持,抓好基础建设。
二是抓好试点。要求谯城区重点抓初级卫生保健示范点和计划免疫定点接种扩面;蒙城县重点抓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扩面和乡村卫生院院长公开选聘试点;涡阳县重点抓乡镇卫生院解困试点;利
辛县重点抓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等。
三是打好基础。通过开展创建十佳乡镇卫生院、示范乡镇卫生院及标准化村卫生室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基础建设和规范化服务水平。
四是深化改革。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合理配臵、综合利用卫生资源,在公有制为主导前提下,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办医;对少数经营困难的乡镇卫生院,在确保预防保健任务到位的前提下,允许探索公有民营、租赁托管、资产重组等运行机制改革。
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第一,积极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我市准备在利辛县先行试点,以后每年扩展1个县(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中央定额补助每人每年10元,省、市、县(区)三级按3:2:5的比例合计补助每人每年10元,农民个人每年缴费原则上不低于10元。各县区要积极宣传,进行基线调查,为开展试点做好充分准备。到2007年全市要达到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要覆盖50%以上农民的目标。
第二,推进农村卫生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和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从2004年起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经费等划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管理。一要引入竞争机制,内部搞活,提高效率。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县(区)或更大的范围内公开招聘卫生院院长,并实行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由县(区)卫生局负责聘任和管理。改革分配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清退和分流非卫生技术人员和不具备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二要分期分批改建、扩建县(区)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逐步实现房屋、设备、技术及管理“四配套”,每个县区首先要抓好20个示范乡镇卫生院和2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三是大力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协调。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六统一”——统一设臵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人员准入、统一规范服务、统一药品器械、统一考核管理。到2005年覆盖50%的乡镇,到2008年争取覆盖80%以上的乡镇。
第三,实施新一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龙头,集中了农村卫生的主要内容。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纲要》要求,启动第二周期初级卫生保健,按照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承担起农村卫生工作的全面责任。一要制定规划,健全组织,抓好示范点,谯城区要作为初保示范区率先启动,三县要重点抓2—3个示范乡镇。二要全面落实艾滋病、霍乱、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控措施,重点控制艾滋病,提高人群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加强对艾滋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管理,严格控制二代、三代传播。三要进一步强化计划免疫,坚决防止计划免疫工作滑坡。四要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服务,认真开展婚前保健和婚前医学检查,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的覆盖面。五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创建爱婴卫生院成果,突出抓好县乡两级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建设,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
第四,加大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卫生扶贫工作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卫生技术人才,要认真实施农村卫生人员定向培养制度,鼓励农村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接受医学和卫生管理的学历教育和医学继续教育。今后进入乡镇卫生院的各类卫生技术人员都必须具备医药卫生类中专以上学历并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到2005年全市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疗服务人员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到2010年全市75%的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同时要落实好稳定农村卫生队伍的配套政策,鼓励城市卫生机构的在职或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服务累计达一年。继续实施青年卫生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开展卫生对口支农活动。城市二级医疗机构每年要对口支援、扶持1家乡镇卫生院的建设。
第五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完善思路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完善思路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良好的城市管理秩序,完善的综合执法方式对深入推进城市化进程显得格外重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多样化和灵活化,逐步改变了过去城市管理秩序混乱的局面。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暴力执法等不良执法形态的存在,给政府的有效管理和社会公信力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就成为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和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有效举措。故本文认为应从现有问题出发,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和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改革执法体系、引导舆论监督等措施,来逐步探索和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政府管理活动的一次自我大胆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在运行中不断发展完善,实现了行政执法领域的自我创新。但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如:部门间分工不科学、不细致、职权重叠;执法不严、暴力执法、多头执法的问题出现,严重的影响了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落实。此外,城市化不断积累的“城市病”也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随着人们眼界的不断拓展和法治观念的日益增强,其对政府的城市行政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通过改革和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加快政府法治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城市管理水平。本文旨在指出我国现阶段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在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探索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
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概述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又称为相对的集中行政处罚权执行,是将原来由数个行政机关管理领域的,分散的行政处罚权统一集中起来,交由现行的某个行政机关统一集中来行使的行政执法方式。最早把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其在第16条规定,国务院及经其授权的省级政府,可以决定由一个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但对于涉及公民人身自由的,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由此可以看出,立法明确规定将分散的行政处罚权进行集中,即将行政处罚权化零为整,来实现行政权的聚集。我国目前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创新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对行政处罚权的重大变革,是我国行政执法方面的突破性的尝试,是结合我国国情、从制度和源头出发对行政处罚权的制度创新。二是执法综合性强。城市管理执法不仅涉及范围大、领域广。城管执法既不像多家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又不同于专门执法主体主要是各行政机关依法对确定的特定事项进行执法。三是集中方式下的特定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对行政处罚权的相对的、适度的集中,而不是对所有行政处罚权的绝对集中。四是具有持久性强。城管执法的执法主体资格与权责固定,执法行为活动是永久固定的,并不是为追求短期效力、采取搞突击的这种应对措施。只要充分认识城管执法的长期性特点,就能有利于推进城管执法改革,促进城市管理执法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从最初的试点到在全国实际推广这几十年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执法扰民、暴力执法等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的改善,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精兵简政。减少了执法机构,省去大部分执法人员,节约了执法资源。同时,由于城管执法局是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的,化零为整,执法力量集中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执法效率大为提高。第二,提高执法效率。资源拧成一股绳,打出强有力的拳头,行政执法效率显著提高,与群众的矛盾与摩擦能有效地避免,暴力执法现象也在不断减少,改善了执法人员在民众心中的影响,不仅提高执法人员的个人形象,而且树立了良好的国家政府机关执法形象。第三,积累丰富的执法经验。多年的城管行政执法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执法经验,为其他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和参考,从而和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宏伟目标遥相呼应。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在看到它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还应重点关注它带来的不利影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且受制于综合执法实际执行中一些因素的影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执法依据不足,法律地位不明确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应有具体明确的法律依据,但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法规。主要的法律依据是借鉴《行政处罚法》第16条的相关内容,而其他的相关法律文件由于其抽象性与理论性太强,法律效力不足导致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撑,无统一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导致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在真正执法过程中出现分散的情形,直接影响最终执法的效果。
(二)责权配套不清晰,责任追究不及时
有权力就应制定配套的责任追究机制,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人员评价体系,是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的城管执法效果考核责任制度,尚未真正的建立,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各城管执法局之间、各执法人员之间出现相互推诿、扯皮,不承认自己的违法执法行为,严重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阻碍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正当运行。
(三)对城管执法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随着依法治国不断推进,我国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律法规来约束政府的行政执法活动,如《行政监察法》、《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等,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监督与权力制约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具体针对城管执法机关的监察监督机制却尚未落实。若执法人员缺乏相关监督机制的制约,必然导致执法变异和违法执法的现象频频发生。
(四)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滞后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而实施的水平取决于执法者,对于城管执法这一特殊的执法领域,它对执法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有较高的法律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社会执法经验。虽然政府不断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的效率和质量,但是社会上的暴力执法时时发生。综合分析,主要表现为:第一,执法人员自身法治观念不强,对自身的职责认识模糊,没有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工作中把“为民执法”变成“对民执法”,公私不分,导致徇私枉法,甚至严重的渎职行为。第二,部分执法人员不能胜任行政执法工作,不具备娴熟的业务能力,执法中不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第三,由于缺乏保障执法人员的任职条件,城管综合执法机关在人员录用、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制度健全,使得各级城管执法工作人员层次不一。
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完善途径
综上分析,我国要最终形成完善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就需要不断健全城管执法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执法人员的职业素养、积极发挥法制监督的作用,营造文明执法、公正执法、透明执法的法治环境。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作为执法机关,要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所以,立法机关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及时起草和颁布《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法》,以立法的形式对城管执法机关的性质、设立、运行、权责、执法程序等进行全方位的界定。国务院及其部门、省级政府和较大的市,应遵循下位法不得违反上位法的原则,制定适合自己区域发展的法规、规章或者其他规范性的文件。因此,立法机关以及相关的部门应在分析当前存在问题,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二)提升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职业素养
各级城管局应定期在本单位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积极宣讲法律知识,职业道德,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水平和职业道德感。在执法工作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为民服务为出发点,时时刻刻都要以人民利益为衡量工作的标尺;在履行公务时,充分发挥个人道德情感,考虑普通市民的民生困难,坚决排斥任何一切以非道德为基础建立的政绩感,让执法工作健康的运作。此外,还应当完善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制度,使之能够积极吸收本单位的教育资源和执法业务知识,做为人民服务的合格执法人员。
(三)执法手段多样化
城管执法中,应坚持柔性执法,反对硬性的暴力执法。柔性执法指要学会改变以往我国行政机关的命令,生硬、强制的执法模式,执法过程中坚决摒弃暴力执法,执法人员应时刻铭记保障人权的理念,时刻合理行政,尊重行政相对人的人格尊严等权利。正是由于我国城管执法机关缺乏柔性执法的意识,在全国各地屡屡曝光暴力执法的丑闻,使行政执法丑态化,而柔性化执法(如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是城市管理转变的必然趋势。柔性管理执法方式是我国民主集中制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政府行政管理的具体表现,使得“官”与“民”之间的传统对立关系逐渐向平等方向发展。
(四)完善权力监督的机制
英国思想家阿克顿曾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所以,对于行使相对集中处罚权的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来说,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监察制度才能够保证综合执法权的依法行使。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违法执法、暴力执法等问题,保证执法的正常开展。在我国,应形成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专门行政监察机关监督、社会监督为一体的完整监督体系。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代表人民行使权利,是各种监督形式中最有权威性质的机关。所以在我国应当以人大为主要监督形式,其他监督相辅助。如法院、检察院在必要的时候,行使监察监督权,尤其是人民检察院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应主动对行政执法活动中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法律监督;公民若发现执法机关的违法行为,就可以向相关的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举报。此外,不能忽视社会舆论的力量,要强化社会舆论的监督。尤其是借助新闻媒体的舆论力量,及时准确、客观公正的曝光城市管理执法中所存在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起到真正的舆论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六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肖金明.法治行政的逻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邱国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辽宁经济.2015(7). [4]曾俊.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中国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以城市管理为例.政治学研究.2003(4).
[5]关保英.执法与处罚的行政权重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6]应松年、袁署宏.走向法制政府: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7][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