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农经行政管理职能维护和实现好农民利益
强化农经行政管理职能维护和实现好农民利益
杨茂君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逐步深入,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当前农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三项管理”和“三项指导”,基础性的工作是“三项管理”,从三项管理来讲,土地承包、农民负担、集体财务实际上都是以落实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维护农民的利益,保障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经营收益权和民主监督权为基础的,也是当前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我们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农经部门行政执法职能,不断拓展农经工作的新领域,以更好地维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维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切实加强土地承包管理
土地不仅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它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有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物质利益才能得到保障。中央提出的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核心是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二轮土地延包后,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有的地方二轮延包工作还没有完成;有的地方延长土地承包期的政策还没有全部落实到位;有的地方土地流转还很不规范;还有的地方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农村二轮土地延包的遗留问题日渐显露,农户之间经常为界端不详、面积不实、权属不明等问题发生争执,以致层层上访,甚至大动干戈,酿成恶性案件,严重影响了农村稳定。要看到,土地问题上的不稳定因素不是短期内能够消除的,而是需要我们长期不断深入,继续抓好抓落实。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下步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重点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要研究解决好如何稳定的问题;二是要研究解决好如何完善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应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继续贯彻落实好党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要采取措施,继续妥善处理好土地延包工作中的遗留问题,切实将承包政策全面落实到位,消除影响农村稳定的各种隐患。三是要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机制和办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引导和管理。同时,要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小城镇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地位不动摇,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四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自主权,防止对农民生产经营的强迫命令、乱干预和瞎指挥,要按照市场需求多为农民提供生产经营服务。
二、维护农民的经营收益权,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管理
减轻农民负担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清理和取消涉农负担项目,出台和落实一系列惠农政策,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层层落实减轻农民负担责任制,减负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不仅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且涉及上层建筑的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和长期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减轻农民负担是党在农村的一项长期方针,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克服麻痹松劲情绪,要按照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抓好减负工作。一是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税费改革后,农经部门的工作要从过去的具体收费项目管理转向日常的监督检查。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农业税收的监管,防止多收税、乱收税等问题的发生;要加强对集体资金的监督管理,防止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平调和挪用,防止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变成固定的收费项目;要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农村各种收费行为的监督,重点要解决农村供水供电、农民建房、报刊订阅、农机管理等涉农服务中的不合理收费、搭车收费、乱摊派等问题,坚决制止自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同时,要适应新的形势,积极探索并及时建立健全新的税费制度下有效的农民负担监督机制,包括农民负担监测制度、农民负担举报信访制度、负担案件查处制度、负担工作检查监督制度;要制定和完善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实施办法和配套的惩处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巩固改革成果,使农民负担真正达到“减轻、规范、稳定”的目标。二是要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规范涉农收费;加快完善农村投入机制,严格控制农资价格上涨;大力化解乡村债务,积极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要继续坚持“四项制度”规定,特别是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搞好对涉农收费情况的专项审计,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违纪违法案件。要通过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好农民的经营收益权,促进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确保农村稳定。
三、维护农民的民主监督权,切实加强集体财务管理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就农村而言,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无疑是民主执政的重要方面;是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是财务公开,农村财务与农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是广大农民群众最为关注的一项工作。加强集体财务管理是维护农民对农村经济事务的民主监督权的具体体现,也是整个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绝不是简单地算个账、填个表的问题,建立健全集体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的各项制度是搞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要求。实践证明,这个问题不抓好,农经工作的基础就会动摇,农村社会就会出现不稳定因素。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村民自治的推行,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意味着农村财务管理可以削弱了,相反,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这项工作。近年来,蓬溪县在农村推行的农村财务监督管理实行“村账镇管,统一结算”的办法,效果显著,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这一形式的运作模式是:在不改变农村集体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以及核算单位的前提下,实行审批权、监督权和资金管理权“三权”分离,乡镇农经站成立村账镇管办公室,取消村组财务会计人员,村账镇管办公室代理村组会计业务。村账镇管办公室分别设主任、总出纳和稽核员各1人,由乡镇农经干部兼任,按照5000人或5个村设会计1人,村级只设1名报账员(由文书兼)。村账镇管办公室为各村分别设立账户,分别建立账薄,分别核算财务收支。银行账户实行村账镇管办公室与村委会共同管理。在审批权上,按照资金的用途,金额大小,分别由村委会主任和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批。村民主理财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由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选举3-5名有威信的村民代表为成员。审批后由报账员到村账镇管办公室报销,办公室依照有关制度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开支,村账镇管办公室有权拒绝报账。对于合理开支,由办公室主任和稽核员在票据上加盖审核专用章后,报账员方可到总出纳处办理取款手续。实践证明,这一新型的农村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仅仅是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创新的初步尝试,仅仅是开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四、尽快明确农经部门归属,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自成立起,农经部门的工作任务职责就一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工作重点的不断调整而转移。当前农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三项管理”和“三项指导”。做好农经工作,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特别是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随着“三农”工作重要性的日益突出,做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显得日益重要、日益迫切。要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经部门的各项任务,我们认为首先应当尽快明确农经部门的职能职责,解决好农经部门的归属问题。应当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经工作在思想认识上一直是相当重视的。同时也应该承认,我们各级农经部门、广大农经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在为党和国家兢兢业业地工作,辛苦地耕耘,付出了大量的辛劳,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可是,近几年来,农经管理体制不顺,特别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地方农经管理职能被削弱,由于待遇低,工作经费不落实,一些业务骨干工作不安心,有条件的都通过各种渠道另谋他职跳出“农门”。据调查,蓬溪县乡镇机构改革一年多来,共有18名农经干部离开农经工作岗位另谋他职,占应在岗人数的22%,致使一些乡镇农经工作无人抓,土地承包纠纷无人问,农村财务无人管。许多地方乡镇一级农经管理工作名存实亡“断了线”,广大农经工作者都憋着一股气,觉得农经工作重要,而地位低下,职责刚硬,而手段弱化,任务繁多,而待遇很少。因为具体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经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影响了农经部门的整体水平,也影响了党和国家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例如农民负担的频频违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层出不穷、乡村债务的恶性增长、农民群众上访不断等问题都与某些地方领导不重视农经工作,导致农经工作缺乏权威、手段弱化、经费奇缺、士气低落有关。因此,要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农民减负、农业增收、农村稳定、农业发展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首先的问题是要造就一支有地位、有权威、有手段、有经费,有信心、有素质、有能力的农经队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要的问题则是要明确经管部门的归属。目前农经部门归属于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正是这个错误的归属造成了农经部门现在的困境。为什么说这个归属是错误的呢?因为从农经工作肩负的职责来讲,农经部门从建立以来一直从事农民负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村级财务管理、农业综合统计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等行政管理、行政监督、行政执法职能,是个地地道道的行政单位。从服务的对象来讲,农经部门是直接对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不向农民提供产品和劳务服务,现在农经部门没有一项面向农民收费的职能,全靠财政拨款维持运转,全然不具备事业单位的特点。因此,建议农业部和省级有关部门,要尽快落实中央关于“要建立健全有权威的工作机构和经常性的工作制度”的要求,按照农业部、中央编办、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关于“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不再列入农技推广体系,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列入乡镇政府职责”的规定,将农业部农村经营管理总站更名为农业部农村经济管理总局,争取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将省.市(州)、县农经站(中心)改为农村经济管理局,仍然作为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直属机构,列入依照公务员管理范围,并赋予行政执法、行政监督、行政管理职能。只有解决了归属问题,农经部门才会名正、言顺、有保障,党和国家的有关农村政策才能在广大农经工作者的努力下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遂宁市农业局 杨茂君)
第二篇: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维护和实现好农民利益
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维护和实现好农民利益
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学习总书记“七一”讲话,联系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践,我体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最核心的是“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一切
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终归宿。我们从事农经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按照总书记“七一”讲话的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维护和实现好农民利益,不断改进和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
一、站在维护农民利益的高度,加深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认识
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核心是要维护农民的利益,引导农民共同富裕。农民是最朴素,也是最注重实际利益的群体。谁能够给农民带来切身的利益和实惠,让农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农民就愿意跟谁走。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在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新形势下,只有维护好农民利益,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只有维护好农民利益,使广大农民群众有一个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才能进一步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只有维护好农民的利益,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拥护,才能进一步保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工农联盟政权的巩固。因此,经济上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是我们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准则。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说到底就是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农民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实现好农民的利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民意愿的农村政策,其中包括了土地承包经营、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农村经营管理政策。这些政策代表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实践证明,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与农民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在农村,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维护农民利益,就要认真做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这是农村工作中落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的具体体现,是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各级农经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思想统揽农经工作全局,把维护和实现农民利益作为农经工作的根本任务,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在改革中加强农经工作,稳定农经队伍,推动农经事业不断发展。
二、从维护农民利益这个根本出发,进一步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
在当前,维护农民的利益就要落实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切实加强土地承包、农民负担、集体财务三大管理工作,保障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经营收益权和对农村经济事务的监督权。
第一,维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加强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土地不仅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农民有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物质利益才有最大的保障。中央提出“延包30年不变”,核心是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基石,也是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基石。因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要作为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长期稳定不变,土地承包管理工作要围绕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来展开。
大量情况说明,延包30年后,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不是自然而然地稳定下来了,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要认真解决。有的地方延包工作还没有完成,有的地方延包政策还不落实,有的地方土地流转还很不规范,还有的地方人地矛盾需要解决。要看到,土地问题上的不稳定因素不是短期内能够消除的。现在一方面反映土地承包管理的事不多了,但另方面群众上访告状的仍不断,这说明,在土地承包管理方面并不是没事可做了,而是我们的工作还要不断深入,还要继续抓落实。这就决定了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当然,不同的时期,矛盾的表现形式不同,管理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我们要根据土地承包中矛盾的新变化来确定管理的重点。今后会有两个变化。一是承包权的强化,也就是承包权将日益变得物权化。这种趋势将随着《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会越来越明显。二是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土地经营权流转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虽然目前还只是在少数地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是难以避免的。由于承包权与经营权是可以分离的,所以承包权的物权化并不会排斥经营权的流动。
上述两种变化对今后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影响是重大的,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因此,下一步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重点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要研究如何稳定的问题,二要研究如何完善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应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要采取
第三篇:浅谈如何强化女职工组织的维护职能
浅谈如何强化女职工组织的维护职能
[关键词]女职工;工作思路;维护职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全国妇联工作重要批示中指出:“希望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意识,把联系和服务广大妇女作为工作生命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深入基层做好工作,不断促进妇女发展,真正把妇联建设成为可信赖的妇女之家。”作为施工企业的女工组织,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缺少的作用,找准女职工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担负起保护女职工的“娘家人”责任,才能在企业中切实履行女职工组织的维护职能。
一、明确“突出维护、服务全局”的工作思路
一是健全机制抓完善。企业工会应以建立健全女职工组织建设为体系,支持和重视女工工作,坚持做到各级工会组织与女工组织“同步筹备、同时组建、同时审批、同步发展”。电务公司工会通过女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女工主任及委员,并坚持对女工组织实行了网络动态管理,设立主任一名,基层单位凡女职工在五人以上的,均设立女工委员,使女工的组织机构日趋完善,给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围绕中心抓服务。女工组织要围绕施工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建立以“劳动竞赛、岗位练兵、创先争优”为载体的“巾帼建功”体系,从培养、评选、树立宣传特色人才入手,组织开展岗位建功,素质达标等活动,为女职工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创造条件。电务公司女工组织坚持以“巾帼建功立业”活动为主线,发挥电务女工的特殊工作性质,选准时机适时组织开展了女职工同工种的技术比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立足岗位做贡献活动,涌现出长年活跃在信号室内配线施工站场的精英团队,通号四项目部女工作业队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岗”、“二十三局集团公司巾帼标兵岗”等荣誉称号,为公司同行业女工作业队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突出重点抓维护。女工组织应紧紧抓住重点维护这个载体,建立以“职工互助合作会”、“三不让基金”为机制的送温暖活动体系,从强化女职工自我救助、自我维护入手,组织开展“献爱心、送真情、结对子”等扶贫救助活动,为女职工解困脱贫创造条件。电务公司女工组织坚持深入开展关爱女职工系列活动,连续八年为女职工办理“平安是福”特殊疾病保险,组织女职工每年一次妇科体检,组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知识答题等活动,提高女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利用“两节”送温暖、“六一”送关怀、“金秋”送鼓励、“夏季”送清凉、“生日”送祝福、“圆梦微心愿”、组织参加工作服加工等形式关心关爱女职工,为她们及时排忧解难。
四是强化自身抓素质。女工组织要紧紧抓住强化自身建设这个关键环节,建立以职工之家、光荣榜、文体活动场所、休闲乐园为阵地的女职工素质教育体系,从牢固树立主人翁责任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入手,组织开展系列学习活动,为提高女职工队伍素质创造条件。近年来,电务公司女工组织在全公司组织开展了以“我学、我练、我能”为主要内容系列活动,利用各种载体和主题的活动发放各类适合女职工阅读学习的书籍,并多次组织读书征文活动,在参加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工会组织开展的“书香三八”、“玫瑰书香”等系列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在公司职工之家和活动室多次组织开展了“猜谜语、踢毽子、跳绳、羽毛球”等多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为女职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知识和娱乐大餐。
二、注重“研究探讨、有为有位”的工作实效
新时期的女职工组织有着广阔的发展平台,只有利用好自身所具有的实力和能力去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才是新形势下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女工工作要从当好女职工的知心者、活动的组织者、生活的设计者、懂业务的管理者出发,认真抓好四个研究落实。
一是研究女职工队伍的现状,把握女职工工作的基点。女工组织要结合实际,开动脑筋,研究女职工队伍的现状,做到面对今天,落实行动;分析明天,制定规划;预测后天,树立目标;科学的安排工作,统筹规划。在研究中形成活动方案,反过来又在实践中加深研究,完善计划措施,获得实效。电务公司女工组织日常注重深入到女职工队伍中,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女职工的思想脉搏,了解和掌握女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面对面、心贴心倾听她们的呼声,并及时向领导反映,实打实积极为女职工说话办事,尽可能的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
二是研究协调关系。女职工组织的工作是否具有成效,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各个方面的协调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几年来,电务公司女工组织十分重视研究取得各级领导支持和重视的途径。第一是女职工工作要有声音,不论开展什么活动,都及时把文件、通知送到党政领导的手中,让他们知道,并请他们参加;第二是女职工活动要有影响,开展活动要保证效果,用成果去吸引人,用事实说话,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取得领导的支持;第三是女工干部为女职工切身利益要据理力争,当好参谋;第四是女职工工作要自己找位置,方能达到“有为有位”。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无论是从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适应企业发展形势还是增强女职工竞争能力的角度考虑,都必须把女职工工作放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思考和把握,把为企业施工生产建设贡献力量作为对女职工工作的总要求,把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和发挥女职工积极性作为服务大局的主要手段,把增强企业女职工组织的活力作为服务大局的重要保证,才能充分发挥女职工组织的职能作用。
(编辑/周洋)
第四篇:强化农资市场管理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强化农资市场管理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农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做好对农资供应的监管工作,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通过全国各地开展大规模的农资市场清理整顿活动和落实农资市场监管措施,使农资市场管理秩序、农资经营机制和农资市场体系得到较大完善与发展。但也清楚看到,有些问题时有发生,我们必须探索新形势下农资市场的长效监管途径和办法。
一、问题
(一)经营主体资格不合法或擅自转让证照
一是无证照经营。有的农资经营者不办理《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擅自经营农资;二是经营者不具备经营条件。有些经营者不具有兽药、种子等农资的相应知识,或者没有所要求的质量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或者不具备兽药、种子等农资的保管场所,却擅自进行购销;三是非法挂靠经营。有的个体经营户无相应的农资经营许可证,而挂靠在供销社等单位下面,进行经营农资。由于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机制,往往进货渠道混乱,经营失效、变质的农资;四是超范围经营。部分经营单位和个人只有《农药经营许可证》,却从事兽药经营。有的擅自将零售扩大到批零兼营;五是转让证照。有些农资经营者擅自出租或转让《兽药经营许可证》、《农药经营许可证》等,无视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不正当竞争或销售假冒伪劣农资
一些农资企业使用虚假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说明书等,以及采用更换包装、更改厂名和生产日期、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方法欺骗农民。违法主体多为个体、私营企业。他们进行分散包装、异地销售,或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仿冒知名产品的包装装潢,或以国产货品冒充进口货品,严重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假防假技能不高
农资市场的消费者多为农民,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或者缺乏真假农资的鉴别能力。
(四)执法力量有待进一步增强与整合一是在执法装备、农资质量检测条件等方面十分有限;二是在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之间各自为阵的现象尚有存在,部门内的有关机构之间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农资打假工作难以形成强大合力,一定程度上造成执法资源浪费。
(五)农资市场仍存在虚假广告误导农民消费现象
虚假农资广告扰乱农资生产、经营和使用秩序,是引发农业生产事故、侵害“三农”利益的隐患。
二、原因
(一)法律法规与防假知识宣传不够深入
目前,很多农民识假防假能力弱,没有掌握一定的鉴别技能和相应的法律知识。在购买农资时不索要发票,或者在向有关部门投诉前不懂得保留证据,给维权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农资销售的流动性大
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销售市场大多在农村,部分假劣农资产品被不法分子直接运到村边地头进行抛售。由于农村地大面广,限于人力、财力、物力等原因,对这些农资产品的监督管理存在很大难度。
(三)执法手段落后
当前农资监管手段远不能适应农资监管执法新形势、新情况。农资监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统一、高效的农资监管信息平台。请支持原创网站wenmi114.com
(四)执法经费不足
从上到下,农资打假和监管缺少足够的专项经费,农业、工商等农资管理单位大多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
三、对策
(一)积极推进农资现代经营方式,加快形成以农资批发企业为龙头的连锁配送网络
打破行业界限,通过资产、技术等方面的联合,构建连锁配送为主导的农资销售网络。兴办大型农资配送中心,充分发挥规模化、网络化经营的优势,通过直营连锁、加盟连锁、自由连锁等形式,形成统一采购、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的农资物流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信誉度,真正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
(二)完善农资技术服务,提高农资供应服务的整体水平
农资流通企业在技术服务部门的配合下,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现场销售技术指导水平。邀请专家对农资经营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使经营人员既能合法经营,又能大力推广和引进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农资产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农业等部门加强兽药、肥料和其它农资使用技术指导,向农民传授假劣农资的识别方法和出现问题的处理办法及相关法律知识,使他们能正确识别农资质量,并提高维护合法权益意识。请支持原创网站wenmi114.com
(三)健全监管体系,落实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措施
一是工商、质监和农业等执法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职能,切实加强农资市场执法管理,完善农资市场监管体系。密切协作、联合互动,提高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实效;二是实行有奖举报,鼓励消费者投诉。向各村聘请农资质量义务监督员,由他们对
农资质量进行监督,举报无证经营和流动商贩的违法行为。设立24小时值班的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并在各经销点张贴,接到举报电话,执法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勘验取证、调查处理。既为农民排忧解难,也减少经营人员与农民之间的矛盾,为经营人员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三是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整治工作,突出种子、农药、兽药、肥料、农机等重点产品,严厉查处经销
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行为;四是按照国家对新农资生产、销售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新农作物品种、新农药、新肥料等引进、推广审查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推广的主体品种和建议零售价,引导农民正确采购;五是大力组建农资协会,充分发挥组织、沟通、监督职能。通过行业自律,构建质量可靠、服务周到、价格低廉的农资物流体系;六是加强“放心农资工程”建设,每年组织放心农资消费活动,评选放心消费农资点。坚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行动;七是完善抽检制度。对主要农资产品的质量抽检,坚决实行普查和抽查并进,制定具体可行的抽检方案,依法公布抽检结果,避免重复检验,切实做到打假扶优相结合。对监督抽查中质量较好的,适当予以鼓励和扶持;对质量未达到有关要求的依法进行处理,并予以曝光。
(四)严格执行农资广告审查制度,依法加强农资经营广告管理
对农资广告必须严格按照《广告法》、《种子法》、《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广告合法性审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广告法》的执法主体,应严格履行职能,会同农业行政部门,加强对农资广告的监督管理,重点监督种子、农药、兽药、肥料、农机等农资产品的广告内容,检查其是否与品种审定公告及有关农资登记公告相一致。对因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引发农业生产事故和纠纷的,依法追究广告主和广告发布者相应责任。请支持原创网站wenmi114.com
(五)完善农资质量纠纷处理和赔偿机制,坚决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完善农资质量纠纷处理和赔偿机制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对农民购买未使用的农资商品,在规定时间内经营者必须保证退换,计量不足的要补足差额;对因商品质量问题造成的生产性中毒和药害、肥害事故,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定期限内迅速做好事故技术鉴定、事故仲裁和理赔工作。在明确农资商品质量问题的前提下,实行经销商先行赔偿、后由经销商逐级追诉机制;对因农资商品质量问题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害的,帮助受损害者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进行维权。对特困农户,由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提供法律援助,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六)加强部门配合,确保农资市场管理综合措施落实到位
进一步加强对农资市场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分级包干负责制。农业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主管的作用,加强农药、种子、兽药等农资市场管理,与各经营主体和技术服务部门沟通协商,共同制订实施方案,采取招标采购、公开择优组织货源等办法,实行综合治理;工商部门在规范农资市场准入的同时,坚决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和其他违法经营行为,严把流通环节农资商品质量关;物价部门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等价格违法行为,确保农资价格的稳定;质监部门强化本地农资生产企业的质量检测督查,不定期开展农资品种的抽样检验,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供销部门加强督查管理,认真抓好农资经营质量承诺制,督促经营企业守法经营、优质服务、稳价保供;各级宣传媒体积极配合农资市场监管工作,规范农资广告运作机制,营造农资市场管理的良好氛围。
(七)推行市场准入制,严把农资市场“入口关”请支持原创网站wenmi114.com
一是对农资经营者实行市场准入制,督促农资经营者提高售后服务水平。要求农资经营服务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农资经营服务业;二是对农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规范农资产品流通渠道。要求农资经营者执行商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八)实行“经济户口”管理,形成质量可追溯机制
全面监控农资经营者的动态变化,对辖区内农资经营企业的准入、变更、退出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督促农资经营者建立健全“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即进、销货台帐,进、销货发票,农资商品质量信誉卡,农资商品质量责任书。
第五篇:诉讼中农民利益维护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涉农案件日益增多,如何审理好该类案件,直接关系到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下面谈谈在审理涉农案件经常碰到的一些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审理涉农案件存在的问题
1、农民诉讼能力低下。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不够,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数当事人诉讼能力较差,法律、权利、证据意识淡薄,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法庭辩论能力比较欠缺。
2、涉及部门多,农民维权路艰辛。在案件起诉到法院之前,绝大多数农民(特别是伪劣农资案件)都找过当地有关部门请求解决问题,某些案件涉及部门多,他们由于种种原因互相推诿,口惠而实不至,迟迟不予解决。在多个部门长时间的奔波和等待之后,许多农户逐渐失去了信心,最后只得上法院讨说法,而打官司无疑要牵扯上他们大量的精力、财力,一般农民无法承受。但某些案件若未能及时处理,农民就不能获得新的资金来恢复生产,就要承受更严重的损失。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涉农纠纷案件处理难的问题,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3、取证和鉴定比较困难。由于农民证据意识淡薄,事件发生后他们并不知道收集、保全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待诉讼之时,提供不了关键性证据,事过境迁,调查取证变得相当困难。检测鉴定难也是涉农案件处理过程中一个公认的瓶颈问题。农资产品质量必须经有资质的机构化验才有法律效力,才可作为执法赔偿的依据,且检验费用不菲,许多农民不敢问津。
4、农民承受能力有限。许多农民经济实力较弱,无钱交纳诉讼费,请不起律师,难以支付高额的律师费、鉴定费;诉讼信心不足,面对复杂、浩瀚的法律和技术上的缺乏,只好知难而退,主动放弃通过诉讼解决纠纷,转而求助其他方式,促使有关案件刑转民,激化了矛盾。
5、对法官依赖性强。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对当事人的举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不求助于律师,农民单凭自己来完成全部的诉讼行为,不利于法庭顺利审理案件,许多当事人不知道输在何处。长期以来农民发生纠纷时多寄希望于政府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对政府依赖性较强,不善于通过诉讼解决纠纷。因此,一旦诉讼,他们不知如何举证、辩论,深深依赖法官,希望法官能帮助他们完成诉讼行为,他们理解不了法官的中立、消极地位,认为法官应该采取各种方式积极为他们主持公道。
6、法律法规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许多地方省市都制定了关于农业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与规章,某些地方性法规及规章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冲突(如河南省的“种子案件”)、地方各部门规章之间的冲突、各部门权力交叉、职责不清、互相扯皮等,使得执法部门在处理涉农案件时无所适从,不知究竟应以何者为准,操作起来相当困难。
二、应对措施
1、建立快速反映机制。处理涉农案件时,做到快立、快审、快执,各部门应本着“执政为民”的宗旨,相互配合、协调,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农民提出的问题,帮助农民挽回损失,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
2、加强诉讼指导。针对农民法律知识欠缺的现状,注重加强诉讼指导,让他们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在立案时向当事人送达权利义务通知书和举证通知书,耐心引导当事人举证,使他能积极主动的保全、收集、提供证据,给他们复印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条文,帮助其理解法律。对于涉及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依法合并审理,并引导当事人推选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作为代表人进行诉讼。
3、依法调查取证。根据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申请,主动到相关部门及深入农村,了解案件情况,调查、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对于需要通过勘验、鉴定获得的证据,及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依法委托鉴定,保证涉农案件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做好调解工作。对涉农案件应注重调解,给当事人讲法律、说道理,促使双方当事人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和解,避免矛盾激化,保持社会稳定。特别是对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易引发群体性矛盾,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的土地承包纠纷、农资产品质量纠纷案件,更应注重调解和服判息诉工作,把调解贯穿于整个诉讼活动之中,促使当事人消除矛盾,确保案件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5、方便农民诉讼,坚持巡回办案。依据客观情况,酌情减免诉讼费,使贫困的农民也打得起官司;对复杂、疑难案件,实行律师强制诉讼主义,解决农民诉讼行为能力低下的问题,胜诉方律师的费用由败诉方承担;为了不误农时,服务农业生产,方便农民诉讼,可以采取电话立案、到农村开庭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现场开庭,及时审理调处涉农案件。
6、加强农村法制宣传。结合工作实际,利用双休日时间,深入开展“法律送进村,服务心连心”等普法宣传活动,利用当地广播、电视、报纸向广大的农民宣传法律,告诉他们特别要注意收集、保全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农民知法、守法、用法意识,协助村组搞好综合治理,建立农村扶助联系点,为农村奔小康提供法律援助和服务。
7、完善农业法律法规。消除地方性法规及规章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冲突,力求法律的统一;明确各部门的权限与职责,消除权力之间的重叠、交叉现象,使得规章与规章之间权责分明、协调统一,操作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