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陶瓷装饰结课小结
陶瓷装饰结课小结
陶瓷装饰艺术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胚的装饰、釉的装饰和彩的装饰。现代陶瓷装饰具有多元化的设计概念,不论从制陶所用的土质还是造型和装饰元素来说,都加入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注重陶瓷的艺术感。
这两周课堂里面我们主要通过作品练习,深入了解陶瓷装饰刻画的技巧,制作出富有艺术气息的陶瓷装饰作品。陶瓷作为实用品,需要生活化、大众化,带有世俗性,但对于纯粹的陶瓷艺术品来说,则是有独特性。陶瓷在审美意识上是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独特的语言形态,丰富的表现力形成了它独特的审美价值。我们就开始练习实践操作。买了一些陶盘,画草图后在上面进行刻画。在不熟练的情况下常常会发生很多的意外问题,例如边缘崩缺,刮的面凹凸不平,可以锻炼我们修整平复心境,很多细节的处理需要细心。后期就是我们对陶瓷的刻画有了基本的认识,开始自己设计,装饰手法的种类也很多。
我们通过对于绘画材料的把我也在课上逐渐深入,如一开始我们没有办法把我颜料对于油需求量的多少,对在瓷盘上绘画线条的掌控等等,经过两周的训练,我们的手法和技巧也越发纯熟。这两周的课让我获益良多,虽然课程只有两周,作业也只有一件,但看到自己亲手在瓷盘上绘出图案,也不免感到欣慰。
最后一周,我们亲自去了学校的窑子里让师傅把自己的作品烧制出来,看到自己亲手绘画的瓷盘被烧制成成品,也是对于自己有很大的鼓舞。此次的课程让我对瓷板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下次还有机会能够接触到瓷板画的绘画与制作,以后也会对于瓷板画进行多方面的尝试。
万通
116030100303
第二篇:装饰课结课小结
装饰课结课小结
155000706 15级设艺七班 刘玥
初次接触“装饰”这两个字的时候是在高二的时候,当时学校的教学环境给我创造了很优越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机会。只记得当时老师传授的概念是装饰就是具有修饰美化作用,装修效果图造型的轮廓和雕刻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更美观。嗯,这字面上的意思说实话真的通俗易懂,不就是不断得丰富画面内容么,至少当时我是这么理解的。
在当时的课上接触的便是由线形成的面不断的重复,繁杂的透视图真的给我一种画到吐的感觉。却也给画面带来不断的视觉上的冲击,这种画风不用动脑子,画出来的画面也相对精致,赢得了当时我的重用。可是不断重复的这种画法,是无聊的,枯燥的,乏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甚至边画便觉得这只是在浪费时间。
对装饰课拥有新的认识已经是在高三了,高二一年不断的重复纯手绘的装饰课使手头上的绘画功底有所提高,也许这就是当初老师教学方法的目的吧。之后学到的内容虽名字不再叫装饰而是改为了创意速写,内容上依旧是把生活中或者幻想的事物加以内容上的丰富,通过黑白灰的手法给物体加以修饰。给物体加以形状上的夸张,甚至给房子,水瓶一类的东西加上了五官和肢体动作,着实可爱。这种对思想有所深化的创意速写让我对装饰又重新燃起了希望。由海洋生物加以水的装饰效果,陆地生物加以草木的装饰效果,能飞行的生物加以云雾的装饰效果,使画面更加灵动。现在的创意是一种具有思想的创造性行为,这是一种靠着想象,联想和意念的创造。
我依靠双手考上北印,依靠双手参与艺术活动,依靠双手再次有机会接触了大学的装饰课。第一次接触大学装饰课,只觉得很是好玩,需要画的内容更是初次相见,请多指教的感觉。现在回头想想如果不是靠着高中磨练下来的基础,我怎样才能把复杂的藻井图给临摹下来呢?大学的装饰课在绘画内容上更加宽泛随意。而且在需要临摹之前,老师会先讲一段作品的地址年代和发展历史,细细回味仿佛回到了初中年代的历史课堂上。初次接触藻井,藻井图案多样,花纹精致圆润,配色和谐统一,这些中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蕴藏着莫大的精力和文化底蕴,其中的美,我能感受到,却不能自己创造出来,我用手机仔细查阅,发现这其中的每一个花纹,都带有深刻的宗教寓意,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希冀。工匠带着他们虔诚的信仰和工匠特有的耐心,描绘出饱满的一笔笔线条,粗细变化均匀,笔法流畅。只有真正临摹的时候,才能体会到那一笔的难度。待到填色的时候,又意识到那种高级灰色有多么难调,涂在纸上有多么生涩,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填满颜色,又发现涂不匀,有笔触,无奈又一遍遍的调色,一遍遍的返工,运用了直尺,圆规,耐下心来一笔笔研磨,真的是瞪干了`眼,熬干了一遍一遍调出的颜色,勾线笔号永远嫌不够细,颜色永远嫌调不准,好不容易调准了,又没画几笔就干了。半张画画完,人都神清气爽了不少……
之后的题目比较随意,对服装的装饰,对大师的祭奠,这些宽泛的题目创作起来也是得心应手的。服饰装饰相比较繁杂而不好控制的衣服来说,我把绘画的重点放在了对帽子的装饰上,我觉得帽子的形体很好控制,加以装饰,可以达到细致的程度。但在对大师的这张作品上,我思考了很久。我想到我以后的就业方向是动画,便开始回忆起自己的动画童年。想想在手冢治虫老师手下的铁臂阿童木简直是不能忘怀,这是和画龙猫的宫崎骏老师在我心中扎稳脚跟的存在。我为了丰富内容首先想到的是阿童木他机械的内在,所以我将画面采用分割的方法加以装饰性的花纹,使整张的 A4 画面具有黑白灰的空间分布感。
经过这几周的学习,我发现了我对待生活上或者自己喜爱的事物上,还是缺乏了一点观察和积累,每次都得需要经过漫长的思考才能有别具一格的想法。装饰课能够锻炼人的创造能力。每一周的作品都会给我带来不同的收获,每一张画都锻炼了我的刻画能力。装饰既培养了我对作品的欣赏能力,也打开了思想的道路。我希望在未来的大学道路上也能继续遇到装饰这门课。我觉得这门课不仅会为以后的生活增加更多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创作打下更完好的基础。
第三篇:陶瓷装饰材料运用课程小结
陶瓷装饰材料运用课程小结
通过几周学习,我们了解到青花基本知识,制作青花瓷的材具,青花装饰工艺与彩绘步骤,青花瓷品种分类及彩绘技法。
陶瓷青花是含钴元素物质材料,在以陶土或瓷土为原料制成的器物表面进行彩绘后,上釉,入窑烧成的陶瓷青花装饰制品。青花瓷是中国创造,始烧与唐代,成熟与元代,陶瓷青花装饰是在陶瓷半成品坯胎上进行彩绘。青花瓷装饰与纸上蓝色绘画很大的区别。青花瓷的装饰在坯体上才会完成之后还要喷一层秞再入窑经过高温烧制成瓷才呈现青花的绘画。青花瓷的品质,除了与制瓷材料质量和优劣彩绘技法水平高低有关,还与制作青花的材具密切相关。青花瓷装饰彩绘是在坯胎上进行的,坯胎上秞再经高温烧成,烧成有后一定的收缩,烧成瓷后大小形状与坯胎大小形状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装饰制作之前工笔装饰要按预先会在纸上的设计图稿,做好稿、作图、描图,临摹图工作要特别的细心,然后再用青花料彩绘。
瓷器品种很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多样,有的是以制作材料分类,有的是瓷器其功能来分类的,陈设工艺瓷,有的是以瓷材料分类的:粉彩瓷,古彩,秞下五彩瓷等等。青花瓷器品种与瓷器装饰的关系,景德镇大批量生产日用瓷器餐具的青花装饰,大多采用古典风格纹饰。
总之,在短短几个星期里的学习算是对青花材料有了一个大的了解,在老师很同学的帮助下对青花瓷有大的认识,能够亲自接触青花材质,并亲手绘制,看着出窑的作品,心里挺开心的,感触很深,在有这次学习的基础上,在以后的学习我会汲取经验更加努力,更进一步去学习,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第四篇:装饰课小结
装饰课小结
陆子怡155000702 在学习完平面构成课又去黄山写生了11天后我们开始了装饰课的学习。8周的装饰课使我学会了如何从先人的优秀作品中传承与发展出自己的风格的作品。
第一周时,由于老师觉得我们心态浮躁便让我们临摹敦煌藻井。老师说这样做可以使我们立足于本土,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在临摹的过程中,很枯燥,虽然说老师说可以把黑白的底纹打印出来再往上填色,可是我那时还不会拓印又觉得直接在A4纸上画像的质量很不好便自己在卡纸上手绘了线稿。藻井很复杂 图案富有美感,每个线条都很考究,因此更是不可轻视,因为只要形状稍有差错,整幅画就显得做工很差。因此在对形状的描绘上画了很多时间
第二周由于大家还是很浮躁临摹的并不好,于是又临摹了一张。这次我问了老师拓印的方法:把打印的图片背面涂满铅,反过来后在打印纸下垫上白色卡纸,在有图案的那一面用坚硬的笔再描一边,虽然麻烦点但是比上次画的准确一些。由于这次选的图颜色比较微妙调色成了首要问题,用了很多种颜料,可是棕色的地方还是涂的不够匀,虽然湿的时候看起来是一样的,可是一干后就又变得不匀起来。
第三周老师觉得我们的状态可以开始画别的了,便留了一张植物的装饰画但是要求我们从向前人的学习中创造出自己的作品,图案的再设计离不开“装饰美”,图案造型元素要综合运用简化、变形、图案化、抽象化等手段来调整主次、强弱和松紧。在形式上要求秩序化、规则化来组织实现明确、有序、平衡、稳定、完整的特征。藻井图案教学的弱化促使我们通过藻井的再设计,最大化地让学生理解敦煌装饰艺术,内化于心、体现于外,逐步实现藻井图案的高效率利用和转化,进而推动我们对于敦煌文化艺术的学习。在这幅作业中我的构图学的是一张散点摄影的睡莲,我将睡莲剪影化。中间点缀了白色的细细的花芯,而荷叶的处理则用了平面化富有装饰感的反射图案。这次的难点还是涂匀底色。不过这次的底色由于换了颜料因此比上次改进了很多。
第四周老师留了和“服饰”相关的作业,在我课上做作业时老师给我指出了上次作业中的问题,使我对装饰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问题如下:老师:睡莲的处理不够考究。Q:什么是“考究”。A:就是不够美。Q:什么是“美”A:是这样的,这些睡莲不够有装饰感,这些睡莲如果用的是剪影的方法来处理就会有现实的痕迹,而像敦煌藻井那样,它每个图案都是经过了高度的提炼而成的,因此它才如此具有美感,而你通过中间都涂黑的方法展现睡莲的形象那么人们就会更加注意你对睡莲外轮廓形的描绘。而这一点你恰恰是缺失的。对老师的这段话我的理解是:装饰画中每个部分都必须由现实高度提炼,现实中的物象的形象并不完美,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服饰的这次作业进展的挺顺利的,画的是很多被悬挂起来的有着不同花纹的衣服,为了平衡构图,我在这幅画中间靠下的地方还画了一件放在地上的衣服。
第五周留了一次题材宽泛的作业:向大师致敬。我选的大师是荒木经惟的摄影作品,由于这张画在画室没有画完就放在画室了,没想到,本科生由于布展把我们画室的桌子搬走了,本来在桌子上的东西被堆的到处都是,我花了一半的画上也洒了粘粘的的类似可乐的饮料,所以课上的进度被作废了只好重新再画,不过由于不是临交作业时被毁,后来挤了挤时间还是画完了,但是花了心血和时间的东西被这样毁了还是觉得很伤心,不过我也长了记性,如果自己没有在画画的话最好找个东西把画套起来,以减少画被玷污的几率。
第六七周,要求画一张大作业,大小是a4纸的两倍,题目是绿色生活,对于这样的开放式命题,我想上网查了有关绿色生活的十条理念(1、安全无害,简约装修。
2、节能减排,低碳出行。
3、省电节电,珍惜能源。
4、珍惜粮食,绿色饮食。
5、按需定量,理性消费。
6、惜水节水,循环利用。
7、低耗高效,无纸办公。
8、提倡有机,减少污染。
9、勤俭节约,拒绝奢侈。
10、植树种花,美化生活。)我的画里涉及的是:节能减排,低碳出行和植树种花美化生活,构图上用的是正方形,画面的中央有个骑着自行车的人的斜后方向的人形,人形的后面是一面长而黑的墙,把人形和他正上方的一颗笔直的只见树干不见树叶的高大乔木向隔开,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富有仪式感的构图。
第五篇:陶瓷工艺学结课有感
陶瓷工艺学结课有感
短短三周的陶瓷工艺学课程已经告一段落,真心的说,给我最大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中国陶瓷工艺的博大精深,回望这几周的课堂内容,可以说有太多的东西值得自己慢慢的沉淀与体会,但想要全面深入的参悟出中国陶瓷工艺精湛的技艺,仅仅凭这几周的学习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自己在课下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毅力。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陶瓷系的学生,我感到无比自豪。我们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几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结晶,工艺学可以说是其中精华中的精华。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是无可比拟,远在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制出了彩陶和黑白陶器。魏晋时代更进一步制成了半陶半瓷的制品。到了唐宋时期已能制出非常精美的瓷器,并逐步趋于高峰。至明清两代在瓷质和瓷饰上更加精细,使陶瓷工艺的成就超越了历代的水平,并先后把制造技术传播到了世界各国,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从此博得了“瓷国”的美誉。但是,由于近代受到一些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动荡时局的影响,使我们具有优良传统的陶瓷工业倍受打击,不仅各地的著名窑厂纷纷倒闭,而且陶瓷器的艺术风格也一落千丈,最为可惜的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优秀的古陶瓷技术也大多失传,反而国外的少数陶瓷工作者对此进行一些研究。至于我们的陶瓷专家和工人,却处在双重的剥削与压榨之下,既缺乏良好的研究设备,有没有安定的生活环境,终日迫于衣食而奔命,根本无暇顾及继承和发扬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因而使得我国的陶瓷工艺一度低迷,濒于消亡。。
在解放以后,如同其他事业一样,陶瓷工业得到了复苏,经过十几年的提高和改进,无论在谁制造技术还是美术加工方面,都有了飞跃性的进步。不仅现代化用瓷有着广阔的前途,而且许多著名的古窑场也陆续恢复。在老一辈的陶瓷工作者和老艺人的通力合作下,许多著名的彩色釉得到了恢复。陶瓷工艺在新时代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中国陶瓷工艺漫长的发展历史当中,可以说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发展阶段就是宋代。因为宋代的陶瓷工艺成就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十分突出。先就客观原因来讲,当时火药,罗盘,活字印刷等发明乃至采煤业的巨大发展,在科学技术,燃料上给陶瓷工业提供了颇为有利的条件。各地方窑如雨后春笋,各具风格,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驰名中外的五大名窑,以及磁州,耀州,龙泉,景德镇等窑争奇斗艳。首创在釉中加入适当铜金属的钧窑瓷器瑰丽如朝霞,以铁元素还原烧成的汝窑瓷器色如天青,“紫口铁足”的官窑瓷器釉汁如羊脂,釉面能光泽如肤之微汗的哥窑以裂纹见长,釉色润泽如玉的定窑瓷器以印,刻花取胜。北方的一些民窑出产的瓷器也独有一风,釉色黑白为主,或施加化妆土,采用划,刻等技法,图样清新活泼,线条简洁自然,透露出一派豪迈之风。
钧窑
汝窑
官窑
哥窑
定窑
北方民窑磁州窑
与此同时,南方的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影青瓷器也极为有名。龙泉窑中“梅子青”以铁为主要着色,釉色葱翠,色调淡雅,可谓青瓷的上品。而影青同样以铁来着色,釉如碧玉,迎光透视,早在罩青的《竹园陶说》中就有载:“近来出土之器甚多,有一种碗碟,质薄而色白,微以定,市肆人呼为影青,以其釉色微带青色也。”后人又给予它“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高度评价,可见影青的魅力是有多么的深入人心。龙泉青瓷和影青瓷器当时也大量输出国外,如东南亚,日本以及中亚一带,甚至在南亚,西亚,欧洲的有些国家的古遗址里,都曾发现这类瓷器残片。尤其是磁州窑白底黑花的装饰技法,对于朝鲜,日本,泰国影响颇大。如“绘高丽”的朝鲜陶瓷,“雕三岛”的日本陶瓷,以及所谓“宋胡录”的泰国,越南瓷器等,都是吸取了磁州窑技法而具有各自民族风格的代表作品。南宋时期,日本人加藤四郎曾来我国学习陶瓷技术,而被称为日本的“陶祖”。泰国也曾招聘我国的磁州窑的陶工前去传教,为中外陶瓷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梅子青
影青
此外,唐宋时期的绞胎绞釉的技法千变万化,磁州窑的刻花青瓷,纹饰生动,线条有力,流行一时,驰名后世。南北方当时普遍生产的黑釉瓷,如建阳窑的兔毫,油滴釉,吉州窑的玳瑁釉,都是我们课堂实验中最为感兴趣的结晶釉的精品(宋代结晶釉为铁系结晶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展现了我国广大地区陶瓷工匠们卓越的才华和精炼的技术。
磁州窑的刻花青瓷
兔毫釉
钧瓷结晶釉 两宋时期,我国北方曾被两个少数民族,辽(契丹族)金(女真族)两个封建王朝统治,受到汉族文化影响,在陶瓷工艺上出现了模仿唐三彩的低温铅釉的“辽三彩”,仿定窑的白瓷等。其中以鸡腿瓶和马镫壶为代表,在造型上仍保留了少数民族的生活特征。一些北方名窑如钧窑,定窑等虽然仍在继续生产,但与之前的作品相比风格也有所变化,有些在工艺上不免会相对粗糙,不过也有不少精致之作。如所谓的“宋加彩”就是金代出现的新品种,也是最早的釉上彩装饰技法。这类包含少数民族工匠特色的作品,也为我国的陶瓷多样化贡献了一份力量。
辽三彩
鸡腿瓶
马镫壶
宋加彩
以上就是我粗略的简释了一下宋代的陶瓷工艺的特点。我们要知道,宋瓷仅仅是我们中国陶瓷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节点”而已,正是历朝历代陶瓷工艺的进步与创新,不断的丰富这些“节点”,使之串联起一个巨大而恢弘的中国陶瓷工艺文化。陶瓷工艺文化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而且至今仍然以鲜活的形态和浓厚的文化意味丰富着我们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一件形制美、品味高的陶瓷作品,不仅凝聚着时代技术与工艺的成果,记录着历史发展的点点滴滴,而且往往以方寸之地集绘画、诗文、书法、雕塑于一体,将古与今、整体与细节、科学与美学融为一体,产生了极其绝妙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正如宗白华老先生所言:“使形下之器启示形上之道”。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陶瓷工艺学的课程仅仅是我们初步了解陶瓷工艺的一个开端,可以说,学习陶瓷工艺学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也是继承与发扬陶瓷工艺文化的中间人,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中国陶瓷文化能够继续宽广的流传下去,造福后人。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陶瓷艺术的陶瓷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