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时间:2019-05-12 18:1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调查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第一篇:深化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深化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岱山县审计局 陆燕华

乡镇人民政府是最基层的国家行政机关,由于组织结构设置单一的特性,导致乡镇的领导体制较为特殊,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相对过于集中,权力显性化趋势日益明显。因此,加大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引导乡镇党政干部依法用权、依法行政,有效遏制腐败现象,从而促进乡镇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笔者从我县乡镇经济责任审计实践工作中,对当前困扰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突出问题、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了一些浅薄的探讨与思考。

一、当前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审计项目安排缺乏时效性,成果转化成效差。

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有离任前实施和离任后实施两种。按照有关规定,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但是,现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的项目安排一般是受组织部门委托,往往是领导干部工作变动后着手进行审计。由于离任审计是对乡镇前任领导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属事后监督审计,因此,对单位违纪行为的处理处罚使现任领导很难接受,问题难以纠正,决定难以执行,造成审计成果难利用(除严重违纪外),形成审归审、用归用,出现审用“两张皮”,审计结果 “束之高阁”,失去了审计的实际意义。特别是对前任遗留的问题,现任者往往不愿去处理,对一些老大难问题

更是不愿负责,常常是久拖不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一定程度上已经失去了考核、监督的效果。我县共有6个乡镇1个乡,自1999年开展乡镇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已经开展此审计工作30余次,其中任期审计13次,占比约40%,离任审计27次,占比约60%。从近三年的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看,共提出审计建议 36余条,整改落实15余条,整改落实率仅约42%。

另外,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的问效环境还不是十分健全,如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责任追究工作机制还相对缺乏,一定程度使审计结果较难有效利用。

(二)部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者思想认识不到位。

目前部分人对实施领导干部经济审计制度认识不够端正,具体表现在:一是有的被审计领导干部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认为:审计就是挑毛病、罚款,审计人员来实施审计,影响本乡镇工作正常开展。有的被审计领导干部知道现场审计有时限,采用拖拉推延方式,不及时提供完整的、全面的审计需要资料。尤其是有的被审计领导已离开了原单位,吩咐不了被审计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此配合审计工作力度不足,存在应付心态。而新接任的领导干部存在着“新官不理旧账”,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对待审计,有的就以不清楚前任作为为由搪塞审计。因此给审计人员核实问题、收集证据、征求意见、处理问题、落实结论等都带来诸多不便。“新面孔老问题”现象也比较普遍,任任审,任任在。如债权挂帐、集体企业改制股权零

收益等。二是部分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审计对象都是领导干部,审计结果也影响不了他的调升(除非严重违法违纪),过于认真会得罪人,不如做好好人。因此,部分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愿深入审计,敷衍了事,草草收尾,未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三)定责缺乏较为明确的问责界定标准。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有四个责任难以划分:一是书记与乡镇长的责任难以区分。目前,虽然部分乡镇开始实施“书记、乡镇长”捆绑审计,但是尚未全面推开。如我县只对一个乡镇实施过一次捆绑审。党委书记、乡镇长分别是党委、政府的“一把手”,但实际党委书记的权利相当集中,容易出现“党委书记决策、乡镇长担责”的不公正现象。另外,所有重大经济决策、活动在决策与执行、管理环节中,并不是完全的相对独立。如在某一重大经济事项中,书记和镇长有可能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相应的权与责有分也有合,多数情况下责权划分不清,责权划分形式与实际脱离。因此,根据提供审计的党委班子会议记录、财务信息等资料中,影响书记、镇长责任认定的直接有效证明材料取证也相对较难。二是前任与现任的责任难以区分。目前,乡镇一级党政主要领导更替比较频繁,重大经济决策执行效果往往需要一定时日才能反映和体现,以致定责评价滞后。另外,尚未建立乡镇“一把手”经济事项及资产的移交相关制度,更未进行全面彻底的清产核资,仅局限于会计数据反映,从而也就对前任与现任的部分事项难以准确定责。如笔者在审计实践中发现,某乡镇往来款结

余数大,但是通过审计分析,大多数是上任甚至前任遗留下来的账务,如处理部分坏账债权势必转为支出结余。对于收支刚平衡的乡镇来说当然不愿意转支出结余,造成财政收支不平衡,影响乡镇考核。但是如果不处理,就会造成坏账处理不及时,乡镇资产不实的问题。因此,很难作出准确定责判断。三是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难以界定。有的重大经济事项是党委书记或镇长决策的,但没有本人直接签字或会议记录等书面依据。这些理论和现实的矛盾给准确界定二人的经济责任带来很大困难。被审计单位违反了财经纪律,既有离任者个人行为,又有领导班子集体行为,遇到这种行为,往往会相互推诿扯皮、责任不清,所形成的会议纪要,也不能体现真实的会议情况,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往往不好界定。四是本级与下属单位责任不能及时划分。一些地方在对乡镇进行责任审计时,只审计他们政府本级的财务状况,对其下属单位及账户未能全面审计和核查,从而造成经济责任认定范围不全,导致有些被审单位出现对下属单位监管不力,甚至将经济责任向下属单位转嫁,逃避责任追究。笔者审计实践工作中发现,目前乡镇普遍存在下属企事业单位多的现状,从近年乡镇经济责任审计来看,少者7、8家,多者10多家,经常是乡镇财政所“大账”清清白白,下属单位“小账”浑浑浊浊。如个别乡镇本级经费有限,部分固定资产采购均通过下属企业等资金充实的单位出面购买用于本级使用,或者以项目资金形式拨付下属单位用于列支本级经费。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本级行政经费也能一定程度规避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造成经济责任及经费下沉问题。时候因人力

和时限原因,我们未实行全面审计容易漏看哪个单位,或对某项专项资金未进行延伸审计,有可能不能客观正确的反映乡镇领导干部的定责问题。

(四)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制约了乡镇经济责任审计成效。随着近几年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审计内容也错综复杂,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强,是典型的综合性审计。审计内容不仅涉及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负责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而且涉及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重要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对分管或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管理和监督情况、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等。但是县区的审计人员往往专业知识结构较单一,会计、审计人才多,而其他方面的人才紧缺。主要原因一是一线审计人员少,但是审计任务繁重,难以向省市审计局一样分工明确进行审计。虽然县局按照编委要求设置了多个科室,但实际过程中都是根据项目数量打乱科室人员统筹安排。比如我局近几年一线审计人员维持在8-9人左右,但是一年的审计项目必须在30个以上,还不包括一些省市直接组织由县局抽调一定数量的审计人员参与的项目,审计人员难以有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其他专项审计知识。如今年的债务审计本县局就抽调了6人和土地出让金审计抽调了5人,但是每年本局30只左右项目的硬性任务还要完成,因此出现县区审计人员“全而不精”业务水平现状,因此在进行乡镇经济责任审计这种综合性审计项目时往往有点力不从心,审计报告出现千篇一律、质量不高的现状。二是由于县区审计局由于编

制有限,审计人员业务性强,流动性比较慢,县区审计系统人员老化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年纪大的审计人员计算机基础能力普遍较差,不能适应目前乡镇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如我局现有15名人员,其中40岁以上的就有9个,占比60%,其中一线审计人员6个,占一线审计人员67%。

(五)乡镇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不完善。

当前,关于评价成绩存在着“超职权范围”评价以及“空洞”评价问题。审计内容与审计评价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审计评价取证不严密。很多乡镇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基本没有实质性的评价内容,有些大量引用被审计人述职报告和工作总结中的文字数据内容,几乎是个人总结的翻版。有些虽然有一些具体的评价内容,但大多过于宽泛和不确定,要么将一些影响不大的小问题和个别现象放大化、普遍化;要么泛泛而谈、面面俱到。比如对现任领导接手后的单位额资产增值审计存在着就审计论审计的情况,不问数据成因,机械、简单看到资产数字增加,就评价为“某某领导在任期内资产大幅度增值”,不能历史地、客观地、从合法性角度作出正确的评价。主要原因:一是现行的财经法规标准有些不完善,有些明显滞后和不合实际,有些相互之间矛盾,存在漏洞较大。又例如大喝大吃是不是廉政建设好坏的重要指标,一个单位的招待费控制到多少才算适度?现行财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为公务费的一定比例。但是,部分乡镇由于接待任务繁重,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其变相处理的主要方式是转嫁到下属单位报销或者虚开办公费用发票报销等。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某乡镇

账面列支招待费用为20余万元,但是通过延伸审计,发现在各下属单位列支本级招待费15余万元,占比43%。二是指标以合法性为主,效益性指标欠缺。随着乡镇经济的发展和法治环境的变化,以前大量存在的违规违法问题会因为制度的健全、执法的严厉相对减少,而乡镇使用财政资金逐渐增多,对效益性评价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笔者在审计实践中发现,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只注重完成“目标”,不关注财政资金是节约还是损失浪费,不经济和效率低下的情况大量存在。“合法”却不合理的资金使用黑洞让人触目惊心,有些损失浪费问题造成的直接后果比违法违规还严重。笔者在对某乡镇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该乡镇于某年开展河道整治工程,原计划河道整治约1000米,预算造价106万元,实际施工约400米,工程结算价34万元。经审计调查,原来因立项研究勘察工作不严密,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相关农户赔偿问题未能妥善处理等因素,导致未按原计划施工,致使该河道未能按原计划设想发挥防汛排涝、改善水质的功能。这种看似35万元的资金使用合规性没什么问题,但是从资金使用的效益上来讲却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六)制度规定不硬性,审计成果和运用过程不够充分和透明。审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关于党政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经审办【2003】6号)第九条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可以采取适当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公告或进行通报”。上述法规中“可

以”一词说明审计机关是否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取决于审计机关,使得是否公告审计结果成为具有任意性的“自由裁量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要求,“审计机关应当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等结论性文书报送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必要时报送本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抄送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一级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但干部管理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没有明确规定。审计结果运用上的程序不完整和不透明,使审计监督的作用发挥受到限制。同时,组织、纪检、审计部门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没有完善的机制,大都放在了审计实施和听取情况上,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缺乏深层次地研究和剖析,没有完善相应的制度,致使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

二、推进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一)创新审计模式,坚持任中审计为主原则,同时深化捆绑经责任审计。

一是要注重审计目标运行和审计项目计划安排,做到“关口”前移,改变“秋后算账”审计模式。审计部门要加强与组织、纪检监督等部门的横向联系,联合组织部门对如何确定年度被审计对象整体情况进行规划,建立近远期乡镇审计项目库,促进项目年度计划安排的合理性,提高“任前”和“任中”审计的比例,以实现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远期监督与近期监督的统一,切实将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改

变现在乡镇离任审计“只开花不结果”的审计结果运用现状,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监督功能。尤其要盯紧对纪检监督、组织部门收到群众来信来访反映乡镇领导干部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提拨任用干部的审计工作,有效地防止了干部“带病上岗”和“带病提拔。二是全面开展乡镇干部捆绑经责审计,以权力运行轨迹为主线,明确审计对象,拓展了审计覆盖面。深入贯彻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和《浙江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试行)》等规定,以《浙江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为审计工作指南,根据当前乡镇经济管理和运行方式,在党委书记审计的重点应以党委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制订和执行为主线,以经济决策权为重点,侧重于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及国家方针政策,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效果,个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等;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应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围绕乡镇长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和监督权,以经济政策执行为重点,从财政财务管理、重点建设项目的科学决策机制、财政性资金支出的监管机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等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入手,通过审计综合反映其经济工作方面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逐步改变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定责”向“决策审计”的转变,提高了乡镇党政领导经济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规范了经济行为。

(二)提高审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审计报告质量,建设善打硬仗审计队伍。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大、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审计项目,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努力提高综合素质,适应当前乡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一是建立建立机制,引导审计人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仰和审计理念。审计部门通过培训、定期学习等手段加强审计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坚持德才兼备,选人用人,完善业绩考核机制,健全有利于审计干部成长进步的激励机制,改变部分审计人员消极怠慢的思想状态,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多渠道选拔审计人才,充实审计力量。根据审计工作实际,努力争取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须的人员编制,严把进人关,严格进人渠道,通过公开招考或者优先从基层机关所学专业对口、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发展后势强劲的骨干人员中选拔,逐步形成审计干部逐级遴选机制,确保审计队伍有合理的结构和良好的素质。进一步缓解年轻干部、专业干部严重短缺与审计队伍新陈代谢缓慢的矛盾,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同时,畅通交流渠道,加大审计人员交流力度。积极争取选拔审计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党委政府任职或挂职,在加强锻炼的同时,发挥专业特长,增加基层阅历,拓宽宏观视野,取得更大实绩。三是采取措施促使审计人员保持高度的审计风险意识和不断提高业务综合素质。一方面,审计部门要定期(比如一年二次)召开乡镇审计情况汇报会议,不断总结、提炼审计过程中出现新情况和“老面

孔”,研究探讨解决问题方式,提出整改可行建议,并出台相关制度规范乡镇屡查屡行为。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要恪守审计权限,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审计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必须有足够的数据和事例作支撑,明确经济责任,使审计报告真实可靠,切实提升审计报告的可参考性。四是不断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力度,将计算机辅助审计作为解决当前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矛盾的一个重要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完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和构建科学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加快相关法规制度的建设,出台《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等相关制度,明确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的指标化的定量和定性评价标准。评价结果是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任用的应该有重要参考意义,具有严肃性。由于目前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审计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已经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了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的评判,也使得审计总体评价和专门评价缺乏应有的规范。为了使审计评价有理有据,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实用性较强的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迫在眉睫,有利于县级审计机关将相对集中的工作任务与日常审计工作有机结合,在开展乡镇财政决算、专项资金审计(或审计调查)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相关的评价指标,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前做好准备。二是审计评价应充分体现同步审计的特色。通过对履职情况审计,实施对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的评价,通过从微观问题总结,提炼到宏观层面评价。同时,界定责任应坚持客观与谨慎,坚持“以权定责、权责对等”原则,充分考虑书记与镇长的介入程度和所起的作用,注意时间、权限、层面的关联程度。当然在评价时我们不能仅用静态的方法以某年度的财政财务数据去衡量某位领导任期内的工作得失,而要综合其历史背景和客观环境,以动态的方法评价乡镇党政领导在任期内所做的主要经济工作。

(四)加强联合督查,强化问题整改。

一是横向协调,建立各方沟通协调机制。我们要坚持开门搞审计,不唱独角戏,保持与组织、监察等部门的良好沟通和顺畅的工作联系机制,争取多部门良性联动和互动。如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情况通报制度、问题整改的追踪问效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工作交接制度、实行审前公告制和审后公示等制度。二是进一步强化决策层的领导作用,参与层的协调配合作用。要把握关键因素,取得县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全面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成员,并在成员部门之间建立一套密切联系的运行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门整体联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和氛围。三是畅通民意,建立健全审前信息交流机制,转变收集、发现审计线索的思路和方式方法,建立经常化、便民化的审计信访渠道。要通过网络媒体和各种信息宣传平台进一步加大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了解,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力和威慑力。

(五)贯彻落实《规定》内容,建立成果转化长效机制。

一是坚决坚持“先审后任、凭审任用”,未经审计或者审计发现其存在经济问题的乡镇干部不予任用。二是建立审计结果等级制,即按审计成果将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纳入乡镇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程序。三是建立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机制,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应当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四是建立乡镇领导干部廉政档案,《规定》第三十九要求规定,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相关要求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将其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并以适当方式将审计运用情况反馈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参考文献:

1、《中国审计 》2011年2月第418期,66-67页 张志忠 深圳市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中国审计》 2011年2月第418期,68-70页 王妙妙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机制的完善。

第二篇:新形势下深化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深化乡镇党政领导干部

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新形势下,乡镇党政领导班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切实做到四个结合:即乡镇党政领导班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与党政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财政财务收支改革管理及其财经法规制度执行相结合、与贯彻落实新廉政准则相结合、与加强对“一把手”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完善相结合,以不断深化乡镇党政领导班干部任期经济审计工作。在此基础上,应着力突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审计重点:

一、任期主要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近年来,不少县级审计机关,对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一般仅局限于对乡镇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就收支论收支,对与财政收支有密切相关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检查较少,审计面较为狭窄。因此,在新形势下,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拓展审计内容,扩大审计的覆盖面,加大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总体目标完成情况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不断提升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审计调查了解的主要经济指标应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定报企业销售收入、利税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指标。审计人员要对这些主要经济指标实绩进行审计统计分析和抽样审核,重点掌握了解完成或未完成这些指标任务所采取的决策措施、具体做法以及存在问题,检查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是否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发展统筹兼顾,是否真正体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任期财政收支预算执行及其管理情况。

重点审计:

1、财政预算内收支执行情况。审计财政预算收支是否圆满实现,财政决算是否真实、合法以及资金效益是否充分发挥,是否真正体现正确的政绩观。

(1)财政收入是否真实、准确,检查实现财政收入中有无弄虚作假和违规操作收入的行为,如:有无存在用各种资金垫交“空转”财政收入;有无存在“寅吃卯粮”,超税负向企业征收过头税;有无存在“挖取”上级财政收入或其他地区财政收入;有无存在化预算内收入为预算外收入;有无存在擅自违规减缓免税收行为等。审计分析财政收入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化原因,了解领导干部任期内乡镇税源培植

情况,掌握分析这些税源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影响。

(2)财政支出是否真实、合法以及效益高低情况。检查财政支出预算安排是否符合政策法规要求,保证农业、科技、教育等重点支出的增长和到位;各项支出是否严格按预算执行,是否符合有关财经纪律规定,各项专款是否坚持专款专用,各项强农惠农资金、救灾救济款、专项补助款是否被挤占挪用,行政业务招待费支出是否控制在核定的数额之内。年终有无突击花钱,乱支滥用以及虚列支出等违纪违规行为,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使用的效益是否充分发挥,各项社会事业是否得到协调的发展,财政供给人员工资是否得以及时足额发放等。

(3)财政收支平衡是否真实,检查财政采取了哪些平衡措施,动用了哪些财力进行弥补赤字缺口的,有没有采取空转财政收入,虚增财力、虚假调入预算外资金,财政支出转挂暂付往来款项等手段,达到实现虚假平衡的。

2、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基金)的收入、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审计这些资金(基金)收入的形成依据是否合规,检查是否存在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增加企业和农民负担的行为,是否存在乱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或擅自减缓免行为。资金使用是否坚持专款专用,有否乱支滥用行为。管理方面:重点检查这些资金(基金)有否纳入财政管理,有否建立收支两条线制度和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核算统管制度等。

3、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重点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乡镇财政及乡镇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净资产情况及其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摸清财政及其有关部门、村组家底状况,查明领导干部个人有无侵占国有资产问题,查明困扰乡镇财政运行的债务形成情况及其原因,检查有否采取措施,压缩削减乡镇财政以及部门债务,促进乡镇财政正常运转的。

4、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审计乡镇财政有否建立比较规范、严格地增收节支管理办法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是否建立较为健全合理的财务会计核算体制;各部门、各单位是否按制度要求相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等。检查财政在收入、支出、体制和制度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正确评价财政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揭示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检查各项制度是否做到严格执行,效果到底如何,是否切实可行。

三、任期“一把手”权力运行情况。

重点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有否积极推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物资采购、工程项目建设的规定,是否建立健全这一权

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

(1)、审查任期内是否规范选人用人权。检查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各项舞弊行为,加强对乡镇党政正职选人用人责任审查、机构编制责任审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三责联审”工作。

(2)、审查任期内是否规范财务管理权。检查领导干部重大支出集体研究制度建立及其执行情况,审查任期内 举办了哪些重大项目,作出了哪些重大投资决策,检查其中是否存在由于个人专断,违反民主程序,导致决策失误,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学浪费问题;有无存在个人指令财政为有关经济事项担保,结果造成财政资金损失的行为,有无存在不量力而行,大额举债搞建设或行政性消费,最终影响财政正常运转等负面影响行为等。

(3)、审查任期内是否规范物资采购处置权。检查任期内大宗物资采购是否纳入政府采购部门统一招标采购,国有资产处置有否通过产权交易市场以拍卖、竞价等方式公开处置,检查有否存在高价物资采购以及资产低价处置而造成国有资产资金流失问题。

(4)、审查任期内是否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权。检查任期内工程建设项目是否集体研究决定,是否全部实行招投标,检查领导干部有否存在利用职权干预和插手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市场经济活动的问题。

四、任期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廉政规定情况。重点审计:(1)领导干部在乡镇财政、财务收支形成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控减农民负担规定以及其他一系列财经法规和有关廉政规定,查明是否存在因领导干部未能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导致乡镇财政收支失衡,部门财经秩序混乱、农民负担加重等问题,(2)领导干部带头贯彻落实新廉政准则执行情况。审查领导干部是否严格把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明确“八禁止”、52个不准行为和内容,重点检查领导干部是否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是否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假公济私、化公为私;是否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是否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是否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等。查清领导干部个人从中是否存在捞取好处,挥霍浪费,虚报冒领或骗取奖金、补贴,借外出学习或考察之名游山玩水,用公款送礼、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长期(6个月以上)占(借)用公款数额达5000元以上不还等违反廉政规定问题。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一种形式,是确立或解脱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一项制度,是识别和考察干部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题组在回顾晋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措施。

一、晋江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晋江市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始于1999年。七年来,晋江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两个《暂行规定》,注重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举措,促进了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据统计,2004年以来审计了79名领导干部,查出违规金额168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4918万元,反映存在问题427条,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建议136条,充分发挥了经济责任审计在严肃财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在发展中不断提高,逐步构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基本框架体系:确定了“组织掌控应审对象、联席会议研究决定”的组织实施原则,形成了“任中审计为主、离任审计为辅”的审计指导思想,建立了“以政府名义通报、重要违规线索纪检提前介入”的结果处理机制。

在组织领导体制方面,晋江于1999年5月出台《晋江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切实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新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加以制度化;在2001年制定和出台《晋江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协调和领导;同时,设立了联席会议办公室,专门负责承办日常事务工作。自1999年以来,联席会议采取每年一次会议、平时不定期召开情况通报和沟通交流会议的方式,有力地推动了晋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在形成工作合力方面,坚持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会,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组织人事部门结合审计结果报告反映的情况,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并将审计结果作为对干部考察和选拔任用的参考依据;纪检监察部门密切关注发现的重大违纪问题,深入研究探讨加强监督的办法;审计部门努力克服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临时性和审计工作计划性的矛盾,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审计力量,形成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通力协作”的工作局面。

在促进业务规范方面,坚持本着“妥善安排、量力而行、讲求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大力推进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建设,促进审计业务操作规范化;同时,注重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促进领导干部任职所在单位认真抓整改,逐步完善管理,对在审计中发现的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予以坚决查处。如,2004年在提交的审计结果报告中明确地界定了被审计领导干部对违纪违规问题应负的责任;2005年首次推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及时将该项目列入审计项目计划,并进一步确定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范围,统一审计评价的口径,增强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计划性和可操作性。

在审计结果运用方面,注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转化与运用,增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做好干部管理、考察和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的良好作用,在提高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和水平中的促进作用。如2004年、2005年,市政府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分别针对2003年、2004年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各单位在执行财经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先后发出《关于加强财政财务支出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的通知》,通报了经审计发现的在财政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明确的要求。此外,于2005年创新地推行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在领导干部述职评议中利用审计成果。

二、晋江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认识不够。由于宣传不够深入,有些单位和部分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没有足够重视,认识不到位,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走过场,找麻烦,带有抵触情绪,存在不配合现象。有些单位财经法规意识较薄弱,财务管理混乱、账目不清,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难度。二是“先离后审”的现象仍然存在。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其结果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考察、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理应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但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在领导干部职务变动后才进行审计,直接影响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领导干部离任时应起的作用。

三是审计力量与任务要求矛盾突出。一方面,现有的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审计力量较为薄弱,而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且临时交办的项目又较多,往往导致审计资源过度的透支。另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一般的审计,涉及内容广泛,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查账技能,还应具备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和本领;而现有审计队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多数为会计和审计专业,且由于工作条件限制,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有限,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四是缺乏规范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制度不健全,尚未建立起一套比较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实际工作中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及操作尺度,多数情况还只是简单地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评价代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未能科学合理地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经济决策、经营管理及遵守财经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功过,且难以进一步明确界定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所在单位经济方面问题应负的责任。

五是审计成果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审”与“用”相脱节现象,未将审计结果真正纳入到干部考核过程中,审计查出的一些问题很难得到及时处理,对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也不够及时,起不到应有的威慑作用,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效果。

三、进一步加强晋江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是优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外部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纳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盘子,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制化建设,进一步研究和促进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配套和完善,确保工作依法、有序开展。要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审计法》和《干部任用条例》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审计工作外部环境。

二是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体制。要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协调和领导;坚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每年年初研究和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切实抓好计划管理、项目委托、审计实施、审计结果处置等各个环节工作。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通力协作配合,积极探索共同参与审计进点会和征求意见会等方式,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整体作用。

三是切实实行“先审后离”的工作制度。要克服“先离后审”的弊端,积极探索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式方法,加快实现监督关口前移,逐步实现任前审计。对有调整意向的领导干部,提前一段时间安排审计,根据审计结果准确分析干部的经济责任、政绩大小和廉洁自律情况,作为干部用与不用的重要依据之一。继续推行任中审计,结合领导干部的考察和考核,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任中审计。实行以常规审计为辅,结合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对拟提任和调整的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审计的单位数量逐渐适当扩大。

四是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要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以科学合理评价领导干部的是非功过,为党委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和正确使用干部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核实财政财务收支等经济指标,还要注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经济指标的变化对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的影响,关注经济活动的结果对社会事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不仅要审查党政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业绩是否真实,还要评价经济业绩的取得是否经得起实践检验,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五是建立健全审计结果的处置机制。审计结果的处置,是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探索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尝试先在一定范围内采取通报、公示的方式公布审计结果,不断扩大公开力度,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谈话制度。组织人事部门要根据审计结果同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个别谈话,肯定工作成绩,指出存在问题,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教育领导干部的作用。要不断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对一般性的问题,由组织出面谈话教育,敲响警钟;对违规问题较多的予以诫勉;对因工作失误造成严重损失或有经济问题的,该调整职务的要调整职务,该降免职的要降免职;对严重违纪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查处。要积极建立审计结果跟踪督查制度。既要确保有关部门及时反馈审计结果的落实情况,又要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审计结果落实的跟踪督促检查,使审计结果真正得到运用,发挥作用。

六是充实完善审计工作的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编制,配备充实专职审计力量,编制安排专项业务经费,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扎实开展。加强审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和业务的培训,积极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面,扎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适应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

第四篇:审计署印发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

审计署印发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

【时间:2011年07月20日】 【来源:审计署经责司】 【字号:大 中 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号,以下简称《规定》)及其贯彻实施意见,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发展,近日,审计署制定出台了《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发挥联席会议和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计划管理和组织实施、把握审计内容、做好审计评价、促进结果运用、推进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等八个方面,对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意见》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认真学习贯彻《规定》及其贯彻实施意见,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切实依法履行经济职责,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全力服务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同时,为适应新形势对经济责任审计提出的新要求,将工作思路调整为“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深化发展”。

《意见》强调,各级审计机关要充分认识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职责。同时,要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在计划制定、组织实施、信息共享、结果利用等关键环节的职能作用,形成审前共商、审中协作、审后运用的整体合力。同时,要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包括实行分类管理、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审计、加大任中审计比重。

根据《规定》要求,《意见》还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的审计内容,提出了地方各级党委主要领导干部、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党政工作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重点审计内容。地方各级党委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可以侧重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制定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以及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等。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可以侧重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贯彻执行中央、上级党委和政府、本级党委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重大经济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本地区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政府债务的举借、管理和使用情况,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对直接分管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以及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等。同时,鼓励各级审计机关按照《规定》的要求,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不同类别、不同级次、不同岗位性质、不同地域特点领导干部的具体审计内容。

《意见》指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坚持依法评价的原则、客观公正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审计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依照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责任制考核目标、行业标准等进行;要与审计内容相统一,既要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业绩,又要反映存在的问题,评价结论要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

该《意见》是对《规定》及其贯彻实施意见有关规定的具体化,它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化发展,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免疫系统”功能。

第五篇:关于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

目录

一、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2

(一)效益审计一直在探索中,但缺乏经验..........................2

(二)审计方式有待改进,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2

(三)缺乏具体操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3

(四)经济责任的鉴定比较困难....................................3

二、进一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几点思考...................................3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机结合..............3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与干部日常教育工作有机结合..............4

(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有机结合..............4

三、对完善经济责任工作的几点建议...............................................................5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5

(二)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体系............................6

(三)进一步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式方法........................6

(四)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用............................6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创新思路...................................................................7

(一)经济责任审计要突出重点....................................7

(二)要注意经济责任审计的界定和确认............................7

(三)要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切实处理好几个关系....................9

关于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

摘 要:经济责任是对国家审计的一种创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因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本文论述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中国特色所在,阐述了经济责任审计在推动国家审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最后,针对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完善的地方,从规章制度、工作体系、方式方法和结果运用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国家治理;完善

一、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与完善阶段,在审计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审计的质量,使经济责任审计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存在的问题有:

(一)对效益性目标缺乏合理明确的规定

从审计目标看,经济责任审计通过证实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来认定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应负的经济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主管部门考察、评价与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真实性、合法性目标。

(二)效益审计一直在探索中,但缺乏经验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以效益审计为基础,如果普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则意味着必须首先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但这却面临许多困难。因为在审计过程中,微观经济效益容易确定,宏观经济效益难以把握;经济效益容易确定,社会效益难以判断;当前经济效益容易确定,长远经济效益难以预测。因此,对效益性目标缺乏合理明确的界定,是影响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审计方式有待改进,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先离后审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许多领导干部在离任或升迁后进行审计,因此评价结果往往与领导干部的任免脱节。这使审计人员认为审计工作无关紧要,只不过走过场而已,在这种心理前提下进行的审计只能是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审计作用。同时,经济责任审计的

对象特殊,政策性较强,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严格遵循职业道德标准。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缺乏证据或标准就做出判断;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判断;不充分考虑委托人的具体要求而形成意见;审计报告使用语言模糊不清;审计结论表达不够规范;定性不恰当等问题,这样做出的审计结论很难做到客观、公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四)缺乏具体操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

目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依据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暂行规定。虽然这些规定使审计的程序、内容有了法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关审计标准、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的具体执行等内容规定的比较笼统、抽象,这就使审计工作缺乏具体的指导,审计评价随意性较大。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评价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这些领导人员的升、降、去、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领导干部的命运,所以审计人员做出的评价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建立一个科学、健全的业绩评价体系,帮助审计人员客观地判断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但目前尚未形成这样一套健全的评价体系。

(五)经济责任的鉴定比较困难

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对于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负有责任,当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发现其职责履行不当,给国家和集体财产造成损失时,理应受到相应处理。但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特殊性(一般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任职期内的财务收支活动真实、合法、效益及资产的管理情况),决定了准确界定经济责任存在一定难度。

二、进一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几点思考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充分运用好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有利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形成正确政绩观,强化责任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进一步拓宽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关键是要健全机制,把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机结合

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于干部的调整任免,是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组织部门对于准备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在考察过程中,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作为领导干部考察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干部考察方式的缺陷。

1.实行“考审同步”。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干部考察工作结合起来,在考察成果中

直接体现、利用审计结果。根据发展现状,由组织部门制订中长期审计计划,深化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完善委托任期审计的办法,以领导干部一届任期为限,将审计计划逐年分解落实,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2.要推行“先审后任”。对拟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需在正式任职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鉴于嵊州已经建立报告制以及联网审计平台的实际,应进一步加大审计成果应用力度,建议在组织部门指导下,探索干部选拔任用前的简易审计程序,明确关键指标,在较短时段内给领导干部画像,增强审计时效性,努力实现审计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同步。

3.组织部门要把审计结果报告归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交流、调整的重要依据。经审计,没有发现问题或存在一般性问题但不影响正式任职的,予以正式任职;问题较严重的,经查实后,取消任职决定,交由有关部门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与干部日常教育工作有机结合

1.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及实行诫勉的重要内容。对于审计结果报告中反映的一般性问题,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可以采取谈心、谈话的方式向被审计者甚至领导班子集体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有针对性搞好对被审计单位的督促整改,让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问题性质比较严重,但还够不上纪律处分的问题,组织部门应及时对被审计者进行诫勉,限期整改。

2.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作为加强对领导干部教育的重点内容。对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要有经常性、长远性的思想,不可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就事论事,为“审”而“审”,重要的是要善于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总结出带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运用到干部教育管理中去,可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领导干部普遍树立财经法纪观念,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廉洁从政意识和经济管理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经济决策水平。

(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有机结合

把审计监督机制引入到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之中,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途径。

1.把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把审计发现的重大经济损失作为责任追究的内容之一,对通过审计查实,确属领导干部负有责任的,要坚决依据责任追究的规定处理。

2.经济责任审计要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提供依据。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

果,可以发现一些苗头性的问题,能够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发展成为违法违纪案件,可以发现在体制、机制、政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三、对完善经济责任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十二五”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变革、民主法治进程不断加快,给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牢牢把握“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深化发展”的思路,从规章制度、工作体系、方式方法和结果运用等四个方面进行自我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党中央国务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1999年,两办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2006年,经济责任审计写入修订后的审计法;2010年,两办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越来越完备的制度和越来越健全的法律法规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和新的契机,现阶段,应深入贯彻两办《规定》精神,制定好与之配套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定,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一是尽快出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施细则,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组织、目的、方法、评价、报告等内容做出更为细化的规定,使审计工作进行得更为有序、高效。二是要逐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及整改制度,审出问题不是目的,目的在于依法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惩戒,维护党纪国法的威严,目的在于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三是要积极探索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有其性质的特殊性,但另一方面,审计结果公开也是推进民主法治、保障人民知情权的有效方式,是建设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透明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我们要适时地进行探索和推进。

应建立以任中审计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为了前移监督关口,防患于未然,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警和防范作用,有效解决 “ 审用 ” 脱节和 “ 先离后审 ” 的问题,使审计结果得到及时、有效地利用,应建立以任中审计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坚持 “ 先审计、后离任 ” 的审计原则或者 “ 先离任,后审计,再任命 ” 的方式,对于任职满 3年及其以上的领导干部,纪委、组织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任中审计,力争

做到任中审计不少于当年审计项目的50%以上

(二)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体系

要紧紧抓住两办《规定》出台的契机,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体系,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各个地方尽快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办公室负责人及干部要尽快落实到位,加快相应的财力和物力配套进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办公室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作用。此外,在各个审计单位,要建立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部门,在人员分配上要适度倾斜,充实一些审计业务骨干力量。

纪检、组织、财政、审计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和领导干部执行审计决定、落实审计意见以及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对决定执行不落实、整改不认真的,应责令立即纠正;拒不纠正的,给予通报批评或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纪检、组织部门应多关心,多支持,特别是我市目前在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建立和人员的配备上,与全省的要求不够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进一步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式方法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不断发展,审计对象已经最开始的县乡级扩展到了省部级,从地方企业扩展到了规模庞大的央企,审计的层次在不断提高,审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审计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为了更好地发挥经责审计的作用,我们应该加大对新的经责审计工作方式的探索和推进力度。探索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对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防止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情况发生,能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探索对书记的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我党更加全面地掌握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的情况,有利于干部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建设,构建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财政、金融、企业数据平台,借鉴联网审计、跟踪审计的,发展经济责任计算机审计。

(四)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用

审计结果的运用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关键。一个审计项目开展的情况如何、效果如何,最终都要落到审计结果运用上来。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审计成果的运用。一是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在评价干部、选拔任用干部上可以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二是对于纪检、监察、公安等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审计发现的线索,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大案要案。三是对于被审计对象,可以利用审计的契机树立依法行政、效率行政的意识和提高自己的决策管理能力。

搞好 “ 五个结合 ”.一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反对奢侈浪费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查处案件紧密结合起来;三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特别是责任追究紧密结合起来;四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推进企业党风廉政紧密结合起来;五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反腐败抓源头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创新思路

(一)经济责任审计要突出重点

目前,不少企业会计报表没有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资产评估处置极不规范。要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加大对问题多、反映比较大的单位的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加大对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产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特别是由行政机关转制为集团公司的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加大对掌握资金调拨权等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根据两个《暂行规定》,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应以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的经济活动为基础,通过对其任期内经济的指标完成情况、做出重大经营决策情况、执行国家财经法纪情况以及个人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等方面进行审查考核,分清本人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要紧紧围绕被审计人所负经济责任展开审计,而不能将审计范围扩大到所有责任。

明确审计对象,突出“三个重点”。坚持以区委、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和干部调整任用的大局为导向,有重点的确定本审计对象,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1.突出资金量大、预算外收入和国有资产多、专项资金集中、有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单位,先后组织审计了水务局、交通局等部门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了资金用途。

2.突出社会影响较大、经济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和部门,重点对丝路春酒业集团公司、甘州宾馆等单位进行了审计,查处违纪违规资金67万元。

3.突出群众意见大、反映问题集中的单位和个人,结合离任审计,对区法院等群众反映较大的单位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还了干部清白,给了群众明白。

(二)要注意经济责任审计的界定和确认

一般来说,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相对比较好界定,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界定就

比较难。党政领导干部的级别越高,经济责任界定越难。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中的党委书记经济责任的界定就更难。经济责任,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理应包括宏观、中观经济责任及微观经济责任。宏观或中观经济责任主要考核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财政收入、投资决策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保值增值情况、物价与消费指数、社会商品零售额、劳动就业等经济指标;微观经济责任则指对本地、本部门或本单位能通过会计核算反映的全部国有资产及其经济活动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在目前的审计队伍中,能够站在宏观经济的高度认识问题的人才很少,从整体结构看,审计人员多为会计、审计专业人员,懂计算机、懂金融、懂综合经济和其他高新专业知识的人员不多,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在界定领导干部宏观或中观经济责任的责任上,尚有一定的难度。有的经济责任属于集体行为,具体到由某个领导承担,就很难划分。这是因为审计查出的许多违规行为都是所谓“集体讨论研究决定”的,难以分清是直接个人责任不是集体责任,也就无法确认承担者。

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审计工作者认为,经济责任的界定是在审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审计结果的进一步分析,从而确认责任者应负的经济责任。确认责任时,要注意“可控性”、“不可控性”和会计信息的局限性对经济责任确认的影响。所谓“可控性”是指特定的责任主体有能力且必须独立承担的责任;所谓“不可控性”,是指特定的责任主体无能力且无须独立承担的责任。具体讲,要注意区分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现任责任和前任责任、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在界定审计责任时,可以“顺藤摸瓜”向责任关联方延伸,同时确定关联方在重大或主要问题上的责任,这样会使被审计人的责任更加客观公正。如在界定和确认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时,注意区别董事长作为法人代表和总经理作为法人代表的责任;区别法人违纪和法人代表本人违纪的责任;区别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区别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不能不分情况都罗列在企业法人代表一个人身上。

适应审计工作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在坚持依法审计的前提下,创新审计工作的理念、手段和方法。在审计方式上,由传统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提高了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在审计方法上,把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审计监督与帮促整改相结合,强化了对审计对象的监督管理。在审计内容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以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廉洁从政、促进发展的事实为依据,重点关注专项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惠农政策落实、公共服务项目等方面的资金运行情况,体现了审计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要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切实处理好几个关系

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要围绕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依法审计,认真履行审计的披露、监督、鉴证、服务职能。同时还要注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审计和被审计的关系。审计部门在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时,应主动讲明审计是为了监督和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审计部门有依法实施审计的权力;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有依法接受监督的义务。同时应指明审计人员会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企业领导和职工也有权监督审计部门的工作。还要指出实施审计和经营管理都是对国有资产所有者负责,双方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以此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配合,顺利开展审计工作。

2.自身审计力量与其他监督力量的关系。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涉及的年限长,延伸审计任务重,审计部门自身的力量明显不足,这就要求处理好与其他监督力量的关系,工作中注重发挥企业监事会、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等部门的作用,利用其监督成果。

3.财务收支审计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在审计实施中,要将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紧密结合,并将财务收支审计的结果人格化。不仅要查出会计信息不实和单位或个人违纪、违规问题,还要关注企业的重大决策、资产质量,搜集有关问题发生的背景、决策程序等审计证据,以落实和界定相关的经济责任。

4.把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和化解审计风险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抓好三个环节,切实提高审计质量。一是审前研讨会。在实施审计前召开审前研讨会,确定参审人员,严格工作纪律、廉政纪律和保密纪律,明确审计目的任务、方法步骤和审计重点,确保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搞好审计。二是审中碰头会。分管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反映,及时召开审中碰头会解决各种问题,确保审计的公正性。三是审后总结会。建立审计工作三级复核制度,严格把好违纪违规问题的定性处理关,所有审计报告均由审委会研究通过,确保审计结果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合法。

参考文献:

[1] 胡梦月: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中国审计,2003(8);[2] 陈波:2005,“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审计研究》第5期;[3] 蔡 春、陈晓媛:2007,“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审

计研究》第1期;[4] 刘英来:2006,“经济责任审计研讨会综述”,《审计研究》第6期;[5] 崔孟修:2007,“经济责任审计对国家审计的丰富和发展”,《审计研究》第6期;

下载深化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调查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调查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乡镇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乡镇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扬中市三茅镇人民政府 翟德智发布时间:2010-06-13 10:51:28.0 字体:【大 中 小】审计工作作为对行政工作的综合监督,在促进经济建设、推动反腐倡廉......

    关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关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摘要: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形式,经济责任审计是党和政府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有利于加强对权力......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从近几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新时期加强干部监督和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起了积极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 为规范经济责任审计业务的开展,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委有关规定制定本工作流程。 一、审计计划、立项 (一)每年......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经验材料

    精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材料 完善运行机制 注重成果利用全面加强我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党的十六大加强对权力......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职责

    1.研究和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的规章制度。2.组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3.对各省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4.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技术和方法的跟踪和研究。5.其他相关......

    浅议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及指标

    1999年中央两办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把科局级、乡(镇)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纳入了审计范围。2006年新修订的《审计法》明确......

    关于做好国税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做好国税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近年来,国税系统广泛开展了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该项工作的开展,对于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