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国税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2 07:1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做好国税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做好国税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做好国税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做好国税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近年来,国税系统广泛开展了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该项工作的开展,对于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干部廉洁勤政,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新要求,经济责任审计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审计成效,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下面,就国税系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谈几点思考。

一、不断充实、丰富国税系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促进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比较关注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和廉政情况,大都集中在经济方面,对于经济责任和职责履行情况关注较少,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化和作用的发挥。与经济责任相关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即资金使用绩效应当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这对于提高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有重要意义,一般较为全面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审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情况;

(二)审查专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审查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

(四)审查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

(五)审查基本建设投资的决算和对外投资的经济效益情况;

(六)审查遵守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情况;

(七)审查项目资金管理、资产处置、债权债务、政府采购等事项的可行性论证、决策、审批、实施及效益情况;

(八)审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九)审查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和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二、经济责任审计应逐步由离任审计向任中审计转变

(一)离任审计要把握好最佳时机。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原则上是在领导干部任期内进行,但当前做法基本上是以离任审计为主,因此,离任审计宜在干部重新任命前安排进行。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许多情况下离任审计被经常安排在领导干部已经离任并被重新任命一段时间后才予以实施离任审计,这种审计实际上仅仅是一种事后监督,审计成效不大,弊端较多:一是当查出问题时往往这些问题已使国家、单位受到了损失,此时再追究责任已为时过晚、于事无补;二是因为领导干部已离任一段时间,审计结果一般不会影响人事部门已做出的安排,致使审计查出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无,难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应有的作用,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权威性;三是一旦发生已离任干部有严重经济问题并且人事部门已对其作了提拔、重用安排的情况,则会使人事部门工作陷入被动,也会从某种程度上损害党的形象;四是由于审计实施时间与审计期限不一致,会给审计取证和核实问题带来一定难度;五是由于审计滞后导致审计处理难、审计结果落实难等。

按照中办发布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精神和《国家税务总局系统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离任审计要坚持先审计后安排的程序,这个规定程序的实质是为了使审计和任用干部统一起来,让审计很好地为任用干部提供依据,搞好服务,这也是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和利用审计成果、加大对领导干部监督力度的重要原则和有效手段。按照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为了消除上述“先离任任命后实施审计”的弊端,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离任审计的最佳时机是在被审计人重新任命安排前进行。具体做法是人事部门在确定调整干部后,可实行“先离任—后审计—再安排”的程序,先将领导干部免职待岗,按照“下审一级”的原则,审计职能部门按照审计程序组织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束后,上一级党组按照审计结果和人事部门考查结果决定领导干部的安排使用,这样既有利于审计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干部的正确、公正使用。

(二)重视和加强任中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因此应逐步由离任审计向任中审计转变。任中审计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效的有效途径,能够强化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和科学决策意识;可以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好地保护干部;有利于分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量,解决离任审计时时间紧、任务重问题,更好地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有利于人事部门及时动态地掌握领导干部情况,从而准确、公正、正确地使用干部;可以有效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当前,在国税系统对开展任中审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各地基本上都从未开展过任中审计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效。“中航油事件”中,由于主要领导者擅自进行投机性交易使偌大的公司顷刻间破产,分析其破产原因主要是领导个人权利过大,缺乏对个人权利的有效制约和监督,使得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得不到执行造成。一个表面制度健全的内控管理体系,其在实际运行中能否有效管理风险和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关键在于高层领导在这个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尤为重要,任中审计就是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监督一种好的方法。通过对领导干部日常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以及个人遵守廉政情况的审计,有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的自觉性,从而推进依法治税和依法行政,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好任中审计,将任中审计与日常财务收支审计及各项专项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内部控制,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控制,真正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效,使任中审计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三、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

(一)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发挥整体效能。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工作关联度高、程序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建立有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组成的联系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自职能,需要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相互支持,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积极作用。联席会议要定期召开,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情况,总结经验,研究对策,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各个环节上的落实。

(二)审计调查要全面,审计方案要务实。搞好审前调查可以防止由于审前调查不够而使审计实施中审计重点、审计疑点确定不准的情况。审前调查可从多个方面进行,要多与被审单位沟通,要求被审单位提供各种数据,可以根据被审单位上报的各种财务、资产资料进行数字分析,寻找疑点和重点,也可以结合人民来信了解一些情况,结合以往审计情况做出初步判断,审前调查越是全面、详细、准确,越是有利于提高审计实施的效率和效果。要在审计调查基础上制定好审计方案,审计方案要务实,要紧密结合审计项目的具体实际制定,尽可能详细科学、可操作性强,能够真正指导审计实施按部就班地进行,确保顺利、圆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

(三)突出工作重点。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抓重点,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突出重点才能提高成效。在经济责任审计时应重点评价领导干部的五项能力。一是重大问题的决策能力;二是内部管理能力;三是经营管理能力;四是执行国家的政策能力;五是个人自我约束能力。针对不同审计对象抓不同审计重点。上面提到的五个重点是审计时必须高度重视的共性问题,同时还应重视不同审计对象的不同个性问题。例如对各级国税局局长、党组书记审计时,要重点揭示任职期间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所在单位资产变化情况,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等情况。而对所属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审计,重点应核实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重大投资的效益性。

(四)尽可能量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果没有对被审计

单位一系列指标的量化分析就难以甚至无法准确、科学地界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和工作实绩。在我们国税系统可采取的审计评价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收入增长比率、人员经费比率、支出增长率、招待费支出比率、违规金额比率和帐务处理差错率等,在审计时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的具体情况和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对评价指标作具体侧重,充分利用这些指标的量化分析可在很大程度上判断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对于一个领导人来说,绩效问题是反映其能力的重要方面,只有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才能进行准确的定性,才能准确评价干部的绩效。

(五)改进审计方法。

1.采取灵活多样的审计组织方法和技术方法。要统筹安排审计力量。充分发挥各局经济责任审计联系工作小组的作用,财务、人事、监察密切配合,统筹安排审计力量;要灵活安排审计项目。要分别轻重缓急,对拟提拔、拟调任的优先安排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要及时安排集中力量抓紧审,对于拟退居二线的、已经退休或准备退休的、不涉及升迁调动的可根据审计力量、审计时间适时进行审计;要重视专业技术鉴定。许多情况特别是一些重大决策情况不进行鉴定则难以下结论,因此应重视对其作技术鉴定,可外聘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审计,进行鉴定,科学准确地确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要将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加强审计调查力度,以获取准确充分的证据,从而将问题查清;要加大延伸审计力度。审计中发现的许多问题的疑点和线索,要想有所突破和彻底落实就必须进行延伸审计,以查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正确评价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2.寻求成果最大化的方法。经济责任审计要与帮促相结合。通过审计找出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经济责任审计要与服务宏观调控相结合。及时总结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从宏观的角度对有关情况加以综合分析,以审计信息、审计要情、专题审计报告等形式报局党组,为局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与完成全面或专项审计计划相结合,与完成监察部门查证落实涉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来信来访举报线索相结合,以避免重复审计或审计项目过多。

(六)将效益审计寓于经济责任审计中。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以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既对其任职期间的财务活动审计和评价,又要在对财务活动审计的基础上,分析评价责任人在任期间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由于效益涉及到经营管理者的决策和经营管理的能力,因此对于经济责任审计来说,效益性分析应是整个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目前效益审计的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总体上效益审计的内涵和内容就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比如国税系统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财政经济活动能取得的经济效果或效率,通过对预算分配的执行、财政资金使用和基本建设效果的审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浪费行为。加大审计调查和延伸审计,以突出效益优先原则,确保审计后产生的成效。

(七)严格规避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于:一是经济活动中违法违纪行为的隐蔽性。二是由于时间紧、任务急,使得审计难以审深审透而加大审计风险。三是界定领导干部各项经济责任的复杂性。四是审计程序执行不严格造成的审计风险。五是审计手段的局限性。六是审计评价泛泛而谈,不切实际。七是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不足。

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应抓好以下方面:第一,审计人员要充分提高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自身素质。第二,注重分解离任审计工作量。要重视并搞好任职中经济责任审计,在日常审计中应注意为离任审计打好基础,防止大规模离任审计时间紧、任务急而导致审不深审不透的情况发生。第三,不断在工作实践中完善有关制度规定。第四,严格遵守法定的审计程序、规定的审计范围和内容,不能违反审计程序,不能随意扩大和缩小审计范

围和审计内容。第五,客观公众,一丝不苟。第六,切实做好审计评价,审计评价着重评价人的因素对相关经济活动的影响,因此,本着慎重、负责的态度对被审计人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的情况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七,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系统。

(八)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计算机审计在当前审计环境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大幅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可将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通过计算机进行定量分析后,再根据计算机程序源代码内部设定自动转化为定性分析的经济责任审计专用语言,根据审计中不同情况而自然作出不同的评价,实现审计结果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的目的。

四、充分利用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审计结果能否正确运用和处理,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

(一)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发挥群众监督作用。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经济决策、财务管理等工作要进行客观公众的评价,将审计结果予以公开,增强审计结果的透明度。

一是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审计结果。在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单位工作机密的前提下,将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下达被审计单位的同时,有选择的抄送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共同对被审计单位实施有效管理和监督。

二是将审计结果公示。将在审计中发现的一些热点问题、倾向性问题、被审计单位屡纠屡犯的问题等,在审计信息上披露。

三是试行将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任前公示的内容之一的做法,使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四是通过群众座谈会,公布审计结果等形式,让审计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从而强化审计的威慑力。

(二)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管理和使用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一是人事部门把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干部监督使用的全过程,把审计结果作为考察干部、评价干部、兑现奖惩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将审计结果纳入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

二是纪检监察部门应将审计结果作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并作为领导班子巡视检查工作的一项内容,把运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

三是各级党组在研究干部问题时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在对各单位进行效能评价时,也应将审计结果作为评价依据之一。

(三)进行动态管理,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为保证审计结果运用落到实处,在实践中可采取以下做法:

一是由党组负总责,切实抓好审计结果运用的落实。定期对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执行规范情况进行检查通报,督促各部门认真按照规范运用审计结果。

二是建立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制度(即后续审计),促使有关部门及时改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质量和结果质量。在向被审计单位下发《审计决定书》时同时要求限期对问题进行整改,整改结果书面报送人事部门和审计部门,既有利于促进审计建议、决定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维护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是了解被审计对象在新岗位的工作情况,单位和个人遵守财经法纪情况,在新岗位有无出现在原单位审计发现的问题。

四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对主要领导干部建立一套审计资料档案,将单位日常财务收支审计、各种专项审计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等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分清责任,记入各领导审计档案中。在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就可以利用以前年度的审计成果,节省审计时间,特别是对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只需将其任职期间尚未审计的这段时间审一遍,就达到了全面审计的目的。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一种形式,是确立或解脱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一项制度,是识别和考察干部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题组在回顾晋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措施。

一、晋江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晋江市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始于1999年。七年来,晋江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两个《暂行规定》,注重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举措,促进了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据统计,2004年以来审计了79名领导干部,查出违规金额168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4918万元,反映存在问题427条,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建议136条,充分发挥了经济责任审计在严肃财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在发展中不断提高,逐步构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基本框架体系:确定了“组织掌控应审对象、联席会议研究决定”的组织实施原则,形成了“任中审计为主、离任审计为辅”的审计指导思想,建立了“以政府名义通报、重要违规线索纪检提前介入”的结果处理机制。

在组织领导体制方面,晋江于1999年5月出台《晋江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切实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新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加以制度化;在2001年制定和出台《晋江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协调和领导;同时,设立了联席会议办公室,专门负责承办日常事务工作。自1999年以来,联席会议采取每年一次会议、平时不定期召开情况通报和沟通交流会议的方式,有力地推动了晋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在形成工作合力方面,坚持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会,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组织人事部门结合审计结果报告反映的情况,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并将审计结果作为对干部考察和选拔任用的参考依据;纪检监察部门密切关注发现的重大违纪问题,深入研究探讨加强监督的办法;审计部门努力克服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临时性和审计工作计划性的矛盾,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审计力量,形成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通力协作”的工作局面。

在促进业务规范方面,坚持本着“妥善安排、量力而行、讲求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大力推进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建设,促进审计业务操作规范化;同时,注重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促进领导干部任职所在单位认真抓整改,逐步完善管理,对在审计中发现的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予以坚决查处。如,2004年在提交的审计结果报告中明确地界定了被审计领导干部对违纪违规问题应负的责任;2005年首次推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及时将该项目列入审计项目计划,并进一步确定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范围,统一审计评价的口径,增强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计划性和可操作性。

在审计结果运用方面,注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转化与运用,增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做好干部管理、考察和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的良好作用,在提高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和水平中的促进作用。如2004年、2005年,市政府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分别针对2003年、2004年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各单位在执行财经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先后发出《关于加强财政财务支出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的通知》,通报了经审计发现的在财政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明确的要求。此外,于2005年创新地推行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在领导干部述职评议中利用审计成果。

二、晋江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认识不够。由于宣传不够深入,有些单位和部分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没有足够重视,认识不到位,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走过场,找麻烦,带有抵触情绪,存在不配合现象。有些单位财经法规意识较薄弱,财务管理混乱、账目不清,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难度。二是“先离后审”的现象仍然存在。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其结果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考察、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理应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但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在领导干部职务变动后才进行审计,直接影响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领导干部离任时应起的作用。

三是审计力量与任务要求矛盾突出。一方面,现有的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审计力量较为薄弱,而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且临时交办的项目又较多,往往导致审计资源过度的透支。另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一般的审计,涉及内容广泛,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查账技能,还应具备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和本领;而现有审计队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多数为会计和审计专业,且由于工作条件限制,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有限,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四是缺乏规范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制度不健全,尚未建立起一套比较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实际工作中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及操作尺度,多数情况还只是简单地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评价代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未能科学合理地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经济决策、经营管理及遵守财经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功过,且难以进一步明确界定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所在单位经济方面问题应负的责任。

五是审计成果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审”与“用”相脱节现象,未将审计结果真正纳入到干部考核过程中,审计查出的一些问题很难得到及时处理,对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也不够及时,起不到应有的威慑作用,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效果。

三、进一步加强晋江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是优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外部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纳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盘子,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制化建设,进一步研究和促进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配套和完善,确保工作依法、有序开展。要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审计法》和《干部任用条例》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审计工作外部环境。

二是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体制。要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协调和领导;坚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每年年初研究和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切实抓好计划管理、项目委托、审计实施、审计结果处置等各个环节工作。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通力协作配合,积极探索共同参与审计进点会和征求意见会等方式,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整体作用。

三是切实实行“先审后离”的工作制度。要克服“先离后审”的弊端,积极探索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式方法,加快实现监督关口前移,逐步实现任前审计。对有调整意向的领导干部,提前一段时间安排审计,根据审计结果准确分析干部的经济责任、政绩大小和廉洁自律情况,作为干部用与不用的重要依据之一。继续推行任中审计,结合领导干部的考察和考核,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任中审计。实行以常规审计为辅,结合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对拟提任和调整的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审计的单位数量逐渐适当扩大。

四是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要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以科学合理评价领导干部的是非功过,为党委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和正确使用干部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核实财政财务收支等经济指标,还要注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经济指标的变化对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的影响,关注经济活动的结果对社会事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不仅要审查党政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业绩是否真实,还要评价经济业绩的取得是否经得起实践检验,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五是建立健全审计结果的处置机制。审计结果的处置,是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探索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尝试先在一定范围内采取通报、公示的方式公布审计结果,不断扩大公开力度,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谈话制度。组织人事部门要根据审计结果同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个别谈话,肯定工作成绩,指出存在问题,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教育领导干部的作用。要不断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对一般性的问题,由组织出面谈话教育,敲响警钟;对违规问题较多的予以诫勉;对因工作失误造成严重损失或有经济问题的,该调整职务的要调整职务,该降免职的要降免职;对严重违纪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查处。要积极建立审计结果跟踪督查制度。既要确保有关部门及时反馈审计结果的落实情况,又要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审计结果落实的跟踪督促检查,使审计结果真正得到运用,发挥作用。

六是充实完善审计工作的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编制,配备充实专职审计力量,编制安排专项业务经费,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扎实开展。加强审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和业务的培训,积极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面,扎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适应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

第三篇:关于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

目录

一、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2

(一)效益审计一直在探索中,但缺乏经验..........................2

(二)审计方式有待改进,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2

(三)缺乏具体操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3

(四)经济责任的鉴定比较困难....................................3

二、进一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几点思考...................................3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机结合..............3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与干部日常教育工作有机结合..............4

(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有机结合..............4

三、对完善经济责任工作的几点建议...............................................................5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5

(二)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体系............................6

(三)进一步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式方法........................6

(四)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用............................6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创新思路...................................................................7

(一)经济责任审计要突出重点....................................7

(二)要注意经济责任审计的界定和确认............................7

(三)要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切实处理好几个关系....................9

关于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

摘 要:经济责任是对国家审计的一种创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因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本文论述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中国特色所在,阐述了经济责任审计在推动国家审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最后,针对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完善的地方,从规章制度、工作体系、方式方法和结果运用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国家治理;完善

一、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与完善阶段,在审计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审计的质量,使经济责任审计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存在的问题有:

(一)对效益性目标缺乏合理明确的规定

从审计目标看,经济责任审计通过证实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来认定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应负的经济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主管部门考察、评价与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真实性、合法性目标。

(二)效益审计一直在探索中,但缺乏经验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以效益审计为基础,如果普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则意味着必须首先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但这却面临许多困难。因为在审计过程中,微观经济效益容易确定,宏观经济效益难以把握;经济效益容易确定,社会效益难以判断;当前经济效益容易确定,长远经济效益难以预测。因此,对效益性目标缺乏合理明确的界定,是影响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审计方式有待改进,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先离后审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许多领导干部在离任或升迁后进行审计,因此评价结果往往与领导干部的任免脱节。这使审计人员认为审计工作无关紧要,只不过走过场而已,在这种心理前提下进行的审计只能是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审计作用。同时,经济责任审计的

对象特殊,政策性较强,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严格遵循职业道德标准。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缺乏证据或标准就做出判断;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判断;不充分考虑委托人的具体要求而形成意见;审计报告使用语言模糊不清;审计结论表达不够规范;定性不恰当等问题,这样做出的审计结论很难做到客观、公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四)缺乏具体操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

目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依据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暂行规定。虽然这些规定使审计的程序、内容有了法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关审计标准、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的具体执行等内容规定的比较笼统、抽象,这就使审计工作缺乏具体的指导,审计评价随意性较大。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评价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这些领导人员的升、降、去、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领导干部的命运,所以审计人员做出的评价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建立一个科学、健全的业绩评价体系,帮助审计人员客观地判断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但目前尚未形成这样一套健全的评价体系。

(五)经济责任的鉴定比较困难

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对于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负有责任,当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发现其职责履行不当,给国家和集体财产造成损失时,理应受到相应处理。但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特殊性(一般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任职期内的财务收支活动真实、合法、效益及资产的管理情况),决定了准确界定经济责任存在一定难度。

二、进一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几点思考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充分运用好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有利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形成正确政绩观,强化责任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进一步拓宽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关键是要健全机制,把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机结合

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于干部的调整任免,是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组织部门对于准备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在考察过程中,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作为领导干部考察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干部考察方式的缺陷。

1.实行“考审同步”。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干部考察工作结合起来,在考察成果中

直接体现、利用审计结果。根据发展现状,由组织部门制订中长期审计计划,深化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完善委托任期审计的办法,以领导干部一届任期为限,将审计计划逐年分解落实,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2.要推行“先审后任”。对拟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需在正式任职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鉴于嵊州已经建立报告制以及联网审计平台的实际,应进一步加大审计成果应用力度,建议在组织部门指导下,探索干部选拔任用前的简易审计程序,明确关键指标,在较短时段内给领导干部画像,增强审计时效性,努力实现审计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同步。

3.组织部门要把审计结果报告归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交流、调整的重要依据。经审计,没有发现问题或存在一般性问题但不影响正式任职的,予以正式任职;问题较严重的,经查实后,取消任职决定,交由有关部门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与干部日常教育工作有机结合

1.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及实行诫勉的重要内容。对于审计结果报告中反映的一般性问题,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可以采取谈心、谈话的方式向被审计者甚至领导班子集体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有针对性搞好对被审计单位的督促整改,让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问题性质比较严重,但还够不上纪律处分的问题,组织部门应及时对被审计者进行诫勉,限期整改。

2.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作为加强对领导干部教育的重点内容。对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要有经常性、长远性的思想,不可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就事论事,为“审”而“审”,重要的是要善于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总结出带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运用到干部教育管理中去,可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领导干部普遍树立财经法纪观念,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廉洁从政意识和经济管理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经济决策水平。

(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有机结合

把审计监督机制引入到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之中,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途径。

1.把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把审计发现的重大经济损失作为责任追究的内容之一,对通过审计查实,确属领导干部负有责任的,要坚决依据责任追究的规定处理。

2.经济责任审计要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提供依据。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

果,可以发现一些苗头性的问题,能够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发展成为违法违纪案件,可以发现在体制、机制、政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三、对完善经济责任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十二五”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变革、民主法治进程不断加快,给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牢牢把握“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深化发展”的思路,从规章制度、工作体系、方式方法和结果运用等四个方面进行自我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党中央国务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1999年,两办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2006年,经济责任审计写入修订后的审计法;2010年,两办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越来越完备的制度和越来越健全的法律法规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和新的契机,现阶段,应深入贯彻两办《规定》精神,制定好与之配套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定,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一是尽快出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施细则,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组织、目的、方法、评价、报告等内容做出更为细化的规定,使审计工作进行得更为有序、高效。二是要逐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及整改制度,审出问题不是目的,目的在于依法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惩戒,维护党纪国法的威严,目的在于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三是要积极探索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有其性质的特殊性,但另一方面,审计结果公开也是推进民主法治、保障人民知情权的有效方式,是建设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透明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我们要适时地进行探索和推进。

应建立以任中审计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为了前移监督关口,防患于未然,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警和防范作用,有效解决 “ 审用 ” 脱节和 “ 先离后审 ” 的问题,使审计结果得到及时、有效地利用,应建立以任中审计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坚持 “ 先审计、后离任 ” 的审计原则或者 “ 先离任,后审计,再任命 ” 的方式,对于任职满 3年及其以上的领导干部,纪委、组织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任中审计,力争

做到任中审计不少于当年审计项目的50%以上

(二)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体系

要紧紧抓住两办《规定》出台的契机,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体系,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各个地方尽快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办公室负责人及干部要尽快落实到位,加快相应的财力和物力配套进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办公室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作用。此外,在各个审计单位,要建立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部门,在人员分配上要适度倾斜,充实一些审计业务骨干力量。

纪检、组织、财政、审计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和领导干部执行审计决定、落实审计意见以及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对决定执行不落实、整改不认真的,应责令立即纠正;拒不纠正的,给予通报批评或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纪检、组织部门应多关心,多支持,特别是我市目前在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建立和人员的配备上,与全省的要求不够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进一步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式方法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不断发展,审计对象已经最开始的县乡级扩展到了省部级,从地方企业扩展到了规模庞大的央企,审计的层次在不断提高,审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审计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为了更好地发挥经责审计的作用,我们应该加大对新的经责审计工作方式的探索和推进力度。探索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对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防止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情况发生,能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探索对书记的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我党更加全面地掌握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的情况,有利于干部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建设,构建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财政、金融、企业数据平台,借鉴联网审计、跟踪审计的,发展经济责任计算机审计。

(四)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用

审计结果的运用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关键。一个审计项目开展的情况如何、效果如何,最终都要落到审计结果运用上来。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审计成果的运用。一是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在评价干部、选拔任用干部上可以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二是对于纪检、监察、公安等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审计发现的线索,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大案要案。三是对于被审计对象,可以利用审计的契机树立依法行政、效率行政的意识和提高自己的决策管理能力。

搞好 “ 五个结合 ”.一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反对奢侈浪费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查处案件紧密结合起来;三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特别是责任追究紧密结合起来;四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推进企业党风廉政紧密结合起来;五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反腐败抓源头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创新思路

(一)经济责任审计要突出重点

目前,不少企业会计报表没有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资产评估处置极不规范。要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加大对问题多、反映比较大的单位的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加大对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产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特别是由行政机关转制为集团公司的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加大对掌握资金调拨权等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根据两个《暂行规定》,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应以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的经济活动为基础,通过对其任期内经济的指标完成情况、做出重大经营决策情况、执行国家财经法纪情况以及个人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等方面进行审查考核,分清本人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要紧紧围绕被审计人所负经济责任展开审计,而不能将审计范围扩大到所有责任。

明确审计对象,突出“三个重点”。坚持以区委、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和干部调整任用的大局为导向,有重点的确定本审计对象,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1.突出资金量大、预算外收入和国有资产多、专项资金集中、有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单位,先后组织审计了水务局、交通局等部门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了资金用途。

2.突出社会影响较大、经济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和部门,重点对丝路春酒业集团公司、甘州宾馆等单位进行了审计,查处违纪违规资金67万元。

3.突出群众意见大、反映问题集中的单位和个人,结合离任审计,对区法院等群众反映较大的单位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还了干部清白,给了群众明白。

(二)要注意经济责任审计的界定和确认

一般来说,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相对比较好界定,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界定就

比较难。党政领导干部的级别越高,经济责任界定越难。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中的党委书记经济责任的界定就更难。经济责任,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理应包括宏观、中观经济责任及微观经济责任。宏观或中观经济责任主要考核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财政收入、投资决策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保值增值情况、物价与消费指数、社会商品零售额、劳动就业等经济指标;微观经济责任则指对本地、本部门或本单位能通过会计核算反映的全部国有资产及其经济活动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在目前的审计队伍中,能够站在宏观经济的高度认识问题的人才很少,从整体结构看,审计人员多为会计、审计专业人员,懂计算机、懂金融、懂综合经济和其他高新专业知识的人员不多,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在界定领导干部宏观或中观经济责任的责任上,尚有一定的难度。有的经济责任属于集体行为,具体到由某个领导承担,就很难划分。这是因为审计查出的许多违规行为都是所谓“集体讨论研究决定”的,难以分清是直接个人责任不是集体责任,也就无法确认承担者。

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审计工作者认为,经济责任的界定是在审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审计结果的进一步分析,从而确认责任者应负的经济责任。确认责任时,要注意“可控性”、“不可控性”和会计信息的局限性对经济责任确认的影响。所谓“可控性”是指特定的责任主体有能力且必须独立承担的责任;所谓“不可控性”,是指特定的责任主体无能力且无须独立承担的责任。具体讲,要注意区分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现任责任和前任责任、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在界定审计责任时,可以“顺藤摸瓜”向责任关联方延伸,同时确定关联方在重大或主要问题上的责任,这样会使被审计人的责任更加客观公正。如在界定和确认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时,注意区别董事长作为法人代表和总经理作为法人代表的责任;区别法人违纪和法人代表本人违纪的责任;区别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区别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不能不分情况都罗列在企业法人代表一个人身上。

适应审计工作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在坚持依法审计的前提下,创新审计工作的理念、手段和方法。在审计方式上,由传统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提高了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在审计方法上,把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审计监督与帮促整改相结合,强化了对审计对象的监督管理。在审计内容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以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廉洁从政、促进发展的事实为依据,重点关注专项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惠农政策落实、公共服务项目等方面的资金运行情况,体现了审计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要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切实处理好几个关系

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要围绕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依法审计,认真履行审计的披露、监督、鉴证、服务职能。同时还要注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审计和被审计的关系。审计部门在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时,应主动讲明审计是为了监督和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审计部门有依法实施审计的权力;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有依法接受监督的义务。同时应指明审计人员会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企业领导和职工也有权监督审计部门的工作。还要指出实施审计和经营管理都是对国有资产所有者负责,双方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以此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配合,顺利开展审计工作。

2.自身审计力量与其他监督力量的关系。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涉及的年限长,延伸审计任务重,审计部门自身的力量明显不足,这就要求处理好与其他监督力量的关系,工作中注重发挥企业监事会、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等部门的作用,利用其监督成果。

3.财务收支审计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在审计实施中,要将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紧密结合,并将财务收支审计的结果人格化。不仅要查出会计信息不实和单位或个人违纪、违规问题,还要关注企业的重大决策、资产质量,搜集有关问题发生的背景、决策程序等审计证据,以落实和界定相关的经济责任。

4.把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和化解审计风险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抓好三个环节,切实提高审计质量。一是审前研讨会。在实施审计前召开审前研讨会,确定参审人员,严格工作纪律、廉政纪律和保密纪律,明确审计目的任务、方法步骤和审计重点,确保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搞好审计。二是审中碰头会。分管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反映,及时召开审中碰头会解决各种问题,确保审计的公正性。三是审后总结会。建立审计工作三级复核制度,严格把好违纪违规问题的定性处理关,所有审计报告均由审委会研究通过,确保审计结果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合法。

参考文献:

[1] 胡梦月: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中国审计,2003(8);[2] 陈波:2005,“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审计研究》第5期;[3] 蔡 春、陈晓媛:2007,“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审

计研究》第1期;[4] 刘英来:2006,“经济责任审计研讨会综述”,《审计研究》第6期;[5] 崔孟修:2007,“经济责任审计对国家审计的丰富和发展”,《审计研究》第6期;

第四篇:做好国税系统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做好国税系统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加强财务管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年初全区国税工作会议明确的工作任务之一。财务管理作为税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正面临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抓好各项财务工作措施的落实,促进各项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树立“四种意识”,切实做到“五个加强”,不断提高工作效

率,促进财务管理由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努力发挥财务工作的服务和保障作用。

一、必须树立“四种意识”

(一)必须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今年财务工作面临着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等各项改革任务。如果没有改革创新意识,不及时改变观念,工作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将使财务工作陷入被动,无法适应新形势对财务工作提出的要求,错过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

(二)必须树立艰苦奋斗的意识。全区国税系统目前的经费还相当紧缺,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资金供求矛盾仍十分突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意识,自觉做到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确保必要的、正常的经费支出需要。

(三)必须树立资金效益的意识。资金效益体现在如何降低管理成本、如何降低行政资源耗费上。就目前各级国税机关资金总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保障税收工作的需要,必须树立资金效益意识,努力降低管理成本,努力降低行政资源耗费。而实现资金效益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因此,要切实转变管理思想,创新管理理念,努力克服过去预算资金的使用“重分配,轻管理”和“重花钱,轻效益”的倾向,做好重大资金使用项目的跟踪管理,保证国家预算资金的安排和使用做到合理、科学、有效。

(四)必须树立服务的意识。税收工作的基础是征管,重心在基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为征管和基层服务意识,在资金的安排和物资的分配上进一步向基层单位、向困难单位倾斜,改善基层单位的办公条件,配好征管设备,为基层解决后顾之忧。

二、切实做到“五个加强”

(一)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首先要规范预算编制,严格按照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和国家税务总局、区局的统一部署,各预算单位严格按“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程序完成预算的编制和上报工作,杜绝上级税务机关代下级机关编制预算的现象,实现逐级编制综合预算的目标。其次是要严格预算执行,坚持没有预算就不能支出的原则,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遏止随意花钱,铺张浪费的问题。第三是要认真落实基本支出经费最低保障线制度,合理确定全市国税系统经费最低保障线,认真落实经费最低保障线制度,确保单位基本经费支出的需要。

(二)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局系统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办法》和《国税局系统其他收入管理办法》等财务制度,进一步规范账户管理、财务事项审批管理、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制度。做好日常会计业务工作,规范会计核算,做到收入有来源,支出有计划,有领导审批,有合法凭据,做到账证、账账、账表、账实相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二是抓好会计决算工作。财务管理部门认真督促、指导下级单位编制经费会计决算报表、基建财务会计决算报表、全国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年报。做好财务状况分析工作。及时解决基层单位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遇到的疑难问题,保障会计决算报表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是加强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单位资产管理,按照规定程序购置、分配、使用和处置固定资产。

(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建立现代内部审计制度的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四个体系”(即组织、制度、业务、信息管理体系)建设;二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及时完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审计出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三是开展专项审计工作,今年工作的重点是对预算安排和执行、基建项目管理、专项资金使用和财务核算等情况进行审计,并对专项审计结果进行通报,提高内审工作透明度和审计工作质量。

(四)加强政府采购工作。要坚持依法采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要正确处理依法采购与提高效率的关系,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坚持依法采购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按预算计划采购原则、服务税收中心工作原则,力求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政府采购的工作效率。同时要抓好政府采购计划及预算的编制,并严格执行采购计划和预算,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节约采购成本,促使政府采购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加强基建管理,严格执行制度。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局系统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办法》,坚持“先审批,后立项,再建设”管理原则,加大基本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管理的执行力度,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二是

第五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

为规范经济责任审计业务的开展,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委有关规定制定本工作流程。

一、审计计划、立项

(一)每年年底,根据教委纪检部门提出下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初步意见,列入下一审计工作计划。

(二)审计科根据纪检部门下达的经济责任审计度计划进行立项。

二、审计准备阶段

(一)成立审计组

根据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量和实际工作需要,组成2人以上的审计组,指定审计组长,明确审计人员分工。审计项目实行主审负责制。

(二)进行审前调查

审计组编制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前,应当进行审前调查,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审前调查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查阅档案、收集材料等多种方式进行。

(三)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审计工作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由项目主审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报审计处负责人审批。批准后,应严格执行审计方案内容,无特殊原因不得修改。审计方案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审计项目名称、审计依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以及审计内容和重点、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

2.预定审计工作起止日期;

3.审计组组长和审计组成员及分工; 4.编制日期及其他内容。

(四)送达审计通知书

审计科在实施审计5日前,向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并抄送相关部门和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审计通知同时进行网上公示。审计通知送达后,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及其本人应按照审计部门要求,及时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并于审计工作开始后5日内送达审计科。具体包括:

1.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书及任职期间履行经济管理职责情况书面材料;

2.单位基本情况,包括内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称学历结构、学校建设、学生构成等;

3.审计期间有关的会计资料、统计资料; 4.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执行情况; 5.重要财务收支和经济决策会议记录;

6.纪检、监察、审计、组织等部门对本单位检查后提出的检查报告和处理意见; 7.资产清查资料和债权、债务清理的资料; 8.审计部门认为需要的其他资料;

9.承诺书,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及其本人应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

(五)召开进点会

审计进场会一般由经济责任审计委托部门和审计部门联合召开,通报审计工作具体安排和要求。经济责任审计进场会议一般由下列人员参加:

1.经济责任审计委托部门的有关人员和审计组成员; 2.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相关的领导班子成员。如果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已经离职,被审计单位的现任领导干部应参加进点会;

3.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内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财务人员;

4.审计组或被审计领导干部认为需要参加会议的其他人员;进场会上被审计领导干部要进行述职,述职内容详见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管理责任情况书面材料的主要内容说明。

三、审计实施阶段

(一)财务数据采集及使用管理

1.财务数据的采集工作由审计组专人负责。2.考虑到财务数据的保密性及重要性,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按程序分析、整理审计项目的有关数据,对与审计项目无关的财务数据严禁查看。审计人员每天结束工作后,应及时取下加密软件,将审计资料保管妥当,严防财务数据的泄密。

(二)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审计部门通过对被审计领导所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了解、符合性测试,评价该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的合法性、合规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并以此确定实质性审计的范围、审计重点及采取的审计方法。

(三)实质性审计

实质性审计是指审计部门采取查账等手段,对被审单位的资产、负债、权益及财务收支情况等所开展的审计,以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结合财务收支审计进行。

(四)审计调查

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部门可以以书面、座谈等形式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就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有关问题进行审计调查。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复核

1.审计底稿的编制

审计工作底稿包括以下记录:审计程序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获取的各种类型审计证据的记录;其他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记录。审计人员应按照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求,认真填写,做到审计事项清晰,审计依据明确,审计结论准确、到位。

2.审计底稿的复核

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复核人员如发现审计工作底稿存在问题,应在复核意见中加以说明,并要求相关人员补充或重编工作底稿。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加强对工作底稿的现场复核。复核完毕,复核人员应签字确认。

四、审计报告阶段

下载关于做好国税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做好国税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经验材料

    精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材料 完善运行机制 注重成果利用全面加强我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党的十六大加强对权力......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职责

    1.研究和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的规章制度。2.组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3.对各省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4.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技术和方法的跟踪和研究。5.其他相关......

    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 教财[201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直属事业单位: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关于做好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思考

    关于做好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思考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审计工作,各级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这为审计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如何增强做好审计工作使命感思考

    如何增强做好审计工作使命感几点思考 李克强任国务院总理后考察调研的第一个国务院直属部门就是国家审计署。在审计署调研、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会议......

    如何增强做好审计工作使命感思考

    如何增强做好审计工作使命感几点思考李克强任国务院总理后考察调研的第一个国务院直属部门就是国家审计署。在审计署调研、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会议等多......

    关于近三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关于近三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开展情况的汇报 凉州区审计局 (2012年3月 ) 2009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审计机关的精心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

    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我区对区属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和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实施离任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经过几年的实践,这项工作由点到面,由浅入深,逐步发展到对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及国有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