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2017年度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8:2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市2017年度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市2017年度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第一篇:XX市2017年度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XX市2017年度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XX市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在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中医药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健康四川”建设等战略部署,扶持和促进我市中医药发展,加强自主创新,把中医药产业发展作为科技产业的重要项目来抓,全面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我市中医药产业,全市中医药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明显提升,为实现我市从中医药大市向中医药强市转变夯实基础。

一、落实各项配套措施,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我市及时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联系领导、市科工局局长、市卫生计生局局长任副组长,市目督办、市科工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食药工质局、市卫生计生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投促局、市环保局、市科协、市供销社、市交通局、市委宣传部、工业园区管委会(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XX市中药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以及“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议事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由中医药股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制定措施,大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我市通过政策助力,科研支撑,拓展产业链等多种措施,大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竞争能力、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推进中医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加快新型中药饮片研发与产业化,中医药工业智能化高度发展。通过加强协调沟通,加强对中医药企业的扶持和监管,不断规范产业标准,提升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活力,加强与相关科技部门合作,引进人才,加强技术投入,加强科研项目,引进高新技术,使用现代化工艺,洐生更多相关产品和制剂,将我市道地药材附子产业发展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创立XX市优势中药材品牌,打造“XX附子”、“战旗石斛”、“义新栀子”、“大康百合”等标志产品,创立XX中药材的品牌效应。

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中医“治未病”工作,推动市中医医院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的建设,鼓励和支持市中医医院根据安全有效的传统精典方、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开发为院内制剂,研发中药膏、丹、丸、散等中医药健康产品,并成功举办我市第一届“膏方节”。在我市建设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示范单位,和建设以“百合基地”“吴家后山辛夷花基地”为主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点。以科技项目申报来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指导百合花基地申报了省科技厅“药食用百合全产业链技术集成研究及产业”立项,并获立项资金100万元;市本级项目对战旗石斛、XX附子等中医药企业进行支持。

(三)推进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转化

2012-2014年期间,我市完成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普查工作重点调查了我市野生中药材资源及中药材规模化栽培种植情况,以及中药材购销网点监测和民间单验方的收集;我市充分利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把中药材产业开发作为我市“生态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了我市道地药材附子和其他特色优势药材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规划保护重点珍稀野生药用动植物保,并试点开展人工培育,建设野生变家种培育基地,重点突破珍稀野生药材资源野生繁育瓶颈。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优势品种、野生抚育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家庭小规模,区域大群体,产业广覆盖、发展可持续为基本模式,着力主攻规模扩张、品种多元、质量提升、加工增值四个重点,构建完善技术创新、市场中介、名优品牌三大体系,努力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把中药材打造成全面建设XX市的骨干产业。

二、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况

(一)中药材种植(养殖)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 我市中药资源丰富,区域内重点中药材资源有附子、百合、石斛、栀子、辛夷花、厚朴等59种。闻名中外的川产道地药材附子为XX特产,也是国家唯一列入973项目的道地中药材,又是国家六部委指定的深入研究项目。2006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XX附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6年,“XX百合”正式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度,我市把中药材产业开发作为我市“生态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建设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养殖)基地,规划保护重点珍稀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重点推进了我市道地药材附子和其他特色优势药材品种如大康镇百合、战旗镇石斛等药材的种植基地建设以及产品选育与推广应用。严格管理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禁止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支持中药材良种繁育,提高中药材质量,塑造名优品牌。充分利用XX市得天独厚的生产优质附子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依托XX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组织当地药农走“公司+科研+基地+协会”的模式,积极扩大了种植优质附子规模,使XX附子道地栽培技术得到进一步改进提高,从而真正实现XX附子规范化和规模化种植,带动附子产业的健康发展。

据统计,2017年度我市规模化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其中:道地药材附子5000余亩;重点中药材品种如:百合2035亩,石斛130余亩,黄栀子2000余亩;其他中药材22400余亩。中药材总产量5500余吨,产值近7000万元。我市有重点中药材种植企业或合作社50余个,如太平、彰明建立的附子基地,大康建立的百合、辛夷花基地,战旗建立的石斛产业基地等,年产值近5000万元。

(二)中医药工业产业多元化发展

1.加快中药产业化项目建设。我市按照优质道地药材、传统大宗药材和贵重药材品种向生态产业集中的原则,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优势企业集聚。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推动了鸿润佳禾食品、附子科技药业、兴盛源药业、***生物科技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目前,以上项目均已建成并投产,促进了我市具有品牌优势的中药材产业集群建设。

2.带动中药工业转型升级。为加快推进附子等中药材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我市以中国药业集团附子科技公司为依托,积极向省经信委争取到专项扶持资金109万元,实施中药健康产业科技行动,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促进农业增收的基础上,将附子、石斛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道地药材培育为名方大药,提高中药种植、加工业技术水平与规模效益。

3.促进中药产业化创新发展。一是先后组织中坝附子、鑫临附子实施“川产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及技术体系建设研究”、“无胆高效低毒道地XX附子饮片的开发”、“一种附子产品及其保鲜方法专利组合”等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编印了《附子规范化生产技术指南》,获授权专利6项;“中药炮制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坝附子建成全国最大毒性饮片生产单体车间,形成年产4000吨附子中药饮片加工生产线。二是从***建立基地建设开始,多次深入基地调研石斛产业发展,组织***、南兆生物科技实施“铁皮石斛组培育苗项目”、“铁皮石斛高效种植技术示范与推广”科技计划项目,成功引进海南投资者入股石斛产业。在我市大力推动下,总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集石斛、金丝皇菊、何首乌、西红花等中药材种植基地500余亩,开发石斛产品7个,成为全省最大的石斛产业发展基地。

4.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完善了我市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加强中医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应急救治能力;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加强中医药文献整理和研究。挖掘、整理、研究我市中医药名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特色诊疗技术,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民族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的挖掘、整理、研究和提高,不断推进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拔尖中医药骨干人才,继续评选省、市、县级名中医,支持各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带徒授业,加强中医临床特色疗法、绝招绝技的传承。充分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传承创新作用。

5.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改变中医药营销模式。加强中医药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建立中药材集中仓储配送网络,形成集采收、产地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为一体的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推进“互联网+中药材”工程,加强中药材生产信息搜集、价格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目前,我市有以**有限公司、**药业有限公司、***药业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10余个,主要以附子为主的中药饮片深加工及销售。2017年度我市中药产业产值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市中药工业生产总产值2.2亿元,收入年增长在10%以上,成为我市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三)以人为本,提供全程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我市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模式,重点结合中医治未病模式,从治疗向保健防病转变,提升服务能力,把握目标方向,立足全人群,以人为本,提供全程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市中医医院成立了“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工作,为我市广大群众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一是“未病先防”,在市中医医院建立“治未病”技术指导中心,各乡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成立“治未病”室,在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中积极运用中医药开展健康服务,在辖区群众中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及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开展慢性病和传染病防治,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技术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六类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指导、体质辨识及中医传统疗法干预服务。二是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广泛开展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艾灸、耳穴埋豆等等数十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开设饮食、运动进补等特色保健服务,并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康教育资料,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充分发挥了中医“治未病”优势。三是开展药旅试点建设,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创新旅游业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重点打造以大康“百合基地”“吴家后山辛夷花基地”为主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点。四是试点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推进中医药与养老产业、中医康复服务融合发展,将中医药服务纳入我市医养结合发展工作规划,大力发展推进社会办养生保健机构,并由市中医医院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合作。

(四)强化中医药宣传与对外交流合作

一是全市继续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推动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感受中医,让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为大众健康服务。二是利用3月份的“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活动,现场发放中医药产业相关资料,向山区老百姓宣传中医药概念。三是四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绵阳市“农信杯”创业大赛,着力打造战旗石斛养生产业园,并进行了道路拓宽、改造,在村口显眼位置树立广告牌,大力宣传。四是组织中坝附子、***科技、松岭农业等企业积极参加第五届中国西部科技博览会,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我市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广泛关注,进一步强化了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我市中医药现代化和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

三、中药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中药产业发展推进体制机制,明确发展任务目标和职责,确保中药产业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摸清我市中药产业发展的家底,建立台账。

(三)加大对中药产业的资金投入,加快我市中医药强市建设步伐。

XX市中药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

2018年3月20日

第二篇:xx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市中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市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3月8日)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历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中药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健康四川”建设等战略部署,全面推动我市中药产业快速发展,使我市中药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整体发展新格局,推动了我市中医药大市向中医药强市快速发展。

一、中药材种植(养殖)发展情况

我市中药资源丰富,区域内重点中药材资源有附子、百合、石斛、栀子、辛夷花、黄柏、杜仲、厚朴、金钱草、乌头、杠板归(猫爪草)、白芷、伸筋草、草决明、辛夷、柔毛淫羊藿、草红藤、何首乌、紫苏、马蓝等59种,其他一般中药材品种数百种。闻名中外的川产道地药材附子为**特产,2006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附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1 — 我市作为我国附子的传统道地产区,以悠久的栽培历史(宋代始有记载)闻名全国。为加快道地附子的规范化种植,我市相关部门多次到中国药业集团推荐附子GAP基地建设,最终促成了中国药业集团投资1000万元在我市太平镇桥楼村扩建附子种植

基地2000亩,年产优质附子药材1200吨,使**附子道地栽培技术得到进一步改进提高,从而真正实现**附子规范化和规模化种植,带动附子产业的健康发展。

据统计,2017我市规模化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其中:道地药材附子5000余亩;重点中药材品种如:百合2035亩,石斛130余亩,黄栀子2000余亩;其他中药材22400余亩。中药材总产量5500余吨,产值近7000万元。我市有重点中药材种植企业或合作社50余个,如太平、彰明建立的附子基地,大康建立的百合、辛夷花基地,战旗建立的石斛产业基地等,年产值近5000万元。

二、中药工业发展情况

(一)加快中药产业化项目建设。按照优质道地药材、传统大宗药材和贵重药材品种向生态产业集中的原则,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优势企业集聚。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推动了鸿润佳禾食品、附子科技药业、兴盛源药业、壹原草生物科技等一批项目 — 2 — 的建设和管理。目前,以上项目均已建成并投产,促进了我市具有品牌优势的中药材产业集群建设。

(二)带动中药工业转型升级。为加快推进附子等中药材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我市以中国药业集团附子科技公司为依托,积极向省经信委争取到专项扶持资金109万元,实施中药健康产业科技行动,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促进农业增收的基础上,将附子、石斛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道地药材培育为名方大药,提高中药种植、加工业技术水平与规模效益。

(三)促进中药产业化创新发展。一是先后组织中坝附子、鑫临附子实施“川产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及技术体系建设研究”、“无胆高效低毒道地**附子饮片的开发”、“一种附子产品及其保鲜方法专利组合”等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编印了《附子规范化生产技术指南》,获授权专利6项;“中药炮制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坝附子建成全国最大毒性饮片生产单体车间,形成年产4000吨附子中药饮片加工生产线。二是从壹原草建立基地建设开始,多次深入基地调研石斛产业发展,组织壹原草、南兆生物科技实施“铁皮石斛组培育苗项目”、“铁皮石斛高效种植技术示范与推广”科技计划项目,成功引进海南投资者入股石斛产业。在我市大力推动下,总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集石斛、金丝皇菊、何首乌、西

— 3 — 红花等中药材种植基地500余亩,开发石斛产品7个,成为全省最大的石斛产业发展基地。

三、中药贸易流通情况

目前,我市有以**中坝附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鑫临附子药业有限公司、绵阳神农药业有限公司、兴盛源药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10余个,主要以附子为主的中药饮片深加工及销售。2017我市中药产业产值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市中药工业生产总产值2.2亿元,收入年增长在10%以上,成为我市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四、中药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中药产业发展推进体制机制,明确发展任务目标和职责,确保中药产业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摸清我市中药产业发展的家底,建立台账。

(三)加大对中药产业的资金投入,加快我市中医药强市建设步伐。

第三篇: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

文章标题: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

[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2006年~2010年)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卫生工

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中西医并重,实现中西医协调发展,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xx,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中医药强省、中医药现代化和实现xx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精神,结合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我市中医药事业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药政策,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握机遇,团结务实,开拓进取,xx中医药事业快速、健康、稳步、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十五”规划的预期目标和任务。

(一)中医药法制建设步伐加快,依法管理的水平逐步提高

“十五”期间,国家和省先后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xx省发展中医药条例》,我市制定了《xx市中医药事业“十五”发展规划》,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颁布和实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使中医药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同时,市卫生部门通过开展中医药普法教育,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打击非法行医,整顿中医医疗市场秩序等,促进了中医药事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二)不断深化中医改革,增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

“十五”期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中医医疗机构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强科学管理,改善服务条件,努力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一是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和社会后勤化改革,调动中医药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内涵建设,增加业务服务项目,完善专科业务设置,加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的建设力度,促使中医药事业的协调发展。三是实行药品器械集中采购招标、门诊住院病人费用清单制等,努力减轻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四是加强网络信息建设,医疗信息管理规范逐步建立完善,现代中医药信息管理网络体系雏形初现。

(三)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十五”期间,全市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医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中医队伍不断壮大,中医综合服务功能得到较大发展,基本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我市现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一所(同时也是全国示范中医医院、xx大学附属医院),市xx、市xx以及各镇区医院均设置有中医科或中医门诊。目前全市共有中医病床629张,从事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36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84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122人。中医药资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平均每千人占有病床0.4张,每千人口占有中医师有0.3人,全市年中医诊疗人次821892人次,住院服务量9783人次。

(四)中医药内涵建设成效显著,综合服务功能得到较大提高

xx市中医院“十五”期间发展迅猛,该医院坚持精心服务、爱心关怀的服务宗旨,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以专科专病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注重对规范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内涵建设,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药的需求。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带动各镇区医院中医共同发展的中医服务网络建设,促进了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目前,市中医院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学术水平较高的市级重点专科3个,其中中医急症专科是省级中医急症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五)中医药科研和教学工作显著

“十五”期间,市中医院通过了xx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评审小组专家的核准,被认定为xx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促进我市在中医教学、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目前,全市拥有xx省名中医2人,xx中医药等大学兼职教授、副教授、讲师共5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1人,拥有博士4人,硕士29人。取得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带动了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十五”期间共获市科技成果奖17项。科研课题申报立项层次不断提高,经省级立项15项,市科技局、市卫生局立项159项。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新技术、新业务,多项技术处于省内、市内领先水平。

(六)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逐步完善,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农村中医药工作以培养农村中医工作人员为

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扎实地积极开展。“十五”期间,全市大多数镇区医院中医科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镇村中医药人员素质和中医药业务水平有所提高,推广适宜农村的中医药诊疗技术,农村中医药服务功能得到逐步完善,覆盖面得到扩大,发挥了中医药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

(七)行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十五”期间,我市中医药系统坚持把行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自觉落实各项便民为民措施,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严格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取得较好成效。市中医院连年荣获“xx省精神文明窗口单位”“xx省文明中医医院”“xx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和市卫生系统“优秀集体”“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八)中药生产、研发等发展居前

在中药生产企业方面,xx已拥有xx药业、xx药业、xx制药、xx制药、xx生化药业、xx中药、xx药业、xx中药、xx医药等20多家中药生产企业,中药产品年销售额近4亿元。部分公司的中药保健产品已出口俄罗斯和东欧市场。在中药产品的研发方面,xx基本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开发体系,一批新产品正在研发或投入市场。xx中健药物研究所开发的xx片等已成功投放市场。在中药材种植方面,xx内外有关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也在省内外开发较大规模的种植基地。

“十五”期间,我市的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快速、稳步发展,基本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保健的需求,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当前全市中医药学术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不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中医“名科”、“名医”建设仍有待发展,乡镇的中医工作整体水平比较薄弱,中医人才缺乏,这都将需要我们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

二、“十一五”中医药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导向,建设集官、产、学、研、贸“五位一体”的中医药发展体系,以政府主导、整合资源、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为原则,以中药产品生产基地、中药产业创新服务体系、中药现代物流和出口体系为重点,全面推进xx中医药城建设工作,为中医药强省做出较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以振兴全市中医药为总目标,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改革和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做大做强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药对社会的贡献率;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名院、名科、名医,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加快科技创新;加强各镇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站)中医药工作,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展中医诊疗手段,提高临床疗效,力争在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中医药建设等方面有重大进展,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中医药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为建设和谐xx作出贡献。

由市政府统筹协调,以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为依托,以中药企业和相关机构为主体,以xx药学院等院校为合作方,设立xx中医药城项目,是集官、产、学、研、贸“五位一体”的中医药发展体系。到2010年,基本建成以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为主体,产业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医药产业基地。

三、重点任务

(一)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

1、市中医院作为我市中医药龙头,负责业务技术指导、帮扶全市镇村医疗单位开展中医工作。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各镇区医院必须设立中医科、中草药房。二级或相当于二级以上医院设立3个以上中医专科专病门诊,并设立中医病房,中医师占医院医师总数的12以上,配备1名以上高级、3名以上中级职称技术人员;一级以及镇级医院中医师占医院医师总数的15以上,配备1名以上中级职称技术人员,中医师需要参加住院查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卫生站要配有一名中医师或中西医结合医师(乡村医生),并要配备设立中草药柜。

3、加快实现全市中医药资源共享,逐步建立中医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加快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步伐。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救治能力。

(二)创建中医“名院”,建设现代化综合性市中医院

市中医院是我市中医药工作的重要基地,要加快发展步伐,确立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目的,积极推进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加大省、市重点专科建设力度,力争建设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5~6个、市级重点专科6个以上。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和规范管理,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完善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认真规划和建设好新中医院,争取建设成为有特色、有优势,人才、管理、服务、设施一流的现代化中医医院。新中医院床位900张,业务用房面积10万平方米。

(三)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1、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的卫生服务能力。认真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积极提供优质、方便、价格合理的中医药服务措施和途径,开展社区中医药预防保健、养身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服务,增加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广度,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发挥中医中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作用。运用中医药防病治病,是解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健的有效途径。依托市、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积极运用简、便、廉、验的中医药诊疗技术服务,做好中医药科普宣传,积极引导农民选择运用中医药预防和诊疗疾病。要把发展农村中医药事业,同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切实降低农民医药费用负担。

3、扩大中医中药的社会影响,树立中医中药的临床地位,提高中医中药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加强中医中药知识的普及和中医适宜诊疗技术的推广,加强对基层中医药的业务指导。

4、开展对肿瘤、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中医中药的防治研究,充分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优势,提高防治水平。进一步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

(四)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材队伍建设

1、健全和完善在职中医药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岗位培训,扩大再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对新毕业中医药人员、在职中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卫生站人员三个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我市中医药人员水平。

2、制定中医药师承教学的管理办法,鼓励老中医药人员带徒授业,提高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

3、加强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临床优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省、市名中医。省、市重点专科要配备1~2名博士,力争到“十一五”末引进和培养30名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硕士、博士,争取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2~3名、硕士生导师20名。

4、加强中药人才培养,为中药种植、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为中医药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撑和智力支持,提升中医药人才的整体水平。

(五)促进中医药科技事业发展

加强对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法、技术的总结、推广,强化中医药科技项目攻关和组织实施工作。加强中药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争取成立1~2个省级实验室,市中医院中药药理实验室争取成为xx市中药药理实验室。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进行整理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大对有重大前景研究课题的研究力度,在人员、经费、条件等方面给予保证,使科研水平有所突破,争取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3项、省级科研获奖2~3项,同时,加强成果转化工作。

(六)全面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

积极弘扬中医药文化,向公众传播中医药文化,中医医疗机构要成为体现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市中医院争取建设xx中医药博物馆,整理xx老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介绍xx中医药发展历史,专科发展、专家文献专著、中医药制剂、中药饮片及标本。“十一五”期间建成集绿化、观赏、中草药知识为一体的香山药用植物园。借助新建xx市中医院、xx市中医药博物馆、香山药用植物园、xx中医养生保健中心等品牌,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促进中医药文化消费成为当代健康新时尚。

(七)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xx有着“侨乡”的悠久历史和良好的中医传统,要充分利用xx毗邻港澳的区域优势、窗口优势,进一步促进和发展与港、澳、台地区中医药机构和中医院校在中医药临床、学术、科教方面的交流,以具特色技术的专病合作为突破口,参与和推动泛x三角区域中医药的交流与合作。

(八)全面落实xx城项目建设

xx中医药城项目为分主体项目和配套项目两大部份,主体项目包括中药产品生产基地、中药产业创新服务体系、中药现代物流和出口体系三个项目。配套项目包括中药材种植基地,现代中医临床基地,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中医药养生、旅游和科普基地四个项目。

1、中药产品生产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建或引进符合GMP规范的中药生产企业,形成中药原料中间体提取中心、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保健食品为主的中药产品生产基地。至2010年,xx中医药城中药产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达40多家,中药年产值超过80~100亿元。

2、中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组织和整合xx市现有的中医药科技资源,完善相关的基础条件,通过与国内外高水平中医药科研机构和同行业的合作,构建一个面向全市中医药企业,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中药产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3、中药现代物流和出口体系,以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相结合,建立xx中药现代物流和出口体系。

4、配套项目包括中药材种植基地,现代中医临床基地,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中医药养生、旅游和科普基地四个项目。中药材种植基地以xx中医药城企业为主体,通过与院校合作,对药材种植生产实施科学指导和质量管理,建立标准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养生、旅游和科普基地是集中西医检测诊断、中医药治疗康复、中医药休闲保健及其它配套为一体的中医药康复保健以及建设中医药知识科普馆,按中华药学发展史、中医药著名人物、中药加工应用、中药现代化生产流程,展示岭南医学特色、岭南中药材及其文化等内容。

xx城项目通过企业集群、产业集成、自主研发、院企联合、技术服务等多种经营方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运作管理,大力促进中医药产业向生产集约化、技术高度化、经营管理专业化、支撑服务体系化、市场拓展多元化方向发展。

四、保障与措施

(一)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医药工作的支持力度,把发展中医药事业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把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把中医药发展列入本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发展项目和政策措施上给予倾斜,保证在卫生事业发展中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二是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积极帮助中医药机构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设备更新、内涵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在设立中医专项补助经费的基础上,多渠道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完善投资责任明确、补偿渠道规范、资源利用合理的中医药投入机制。三是推进依法行政,加强中医药行业监督管理。继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xx省发展中医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规范中医医疗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严厉打击非法中医医疗活动,规范中医医疗秩序,为中医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利用xx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举办在职临床研究生课程班和西学中班等,严格执行职称晋升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制,对新毕业生进行系统轮科培训。制定中医药师承教学的管理办法,鼓励老中医药人员带徒授业。组织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以及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整理和研究及推广应用,邀请国内、省内名中医带徒,认真做好本地区师承工作。

以农村、社区在岗中医药人员教育培训为重点,积极培养农村基层适用人才。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采取选送进修、函授教育、定向培养、委托代培、自学考试、名老中医带教学徒、学术讲座等形式,加强农村中医药人员的临床能力,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全市中医药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加强行业道德建设

把职业道德建设与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相结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业行为,切实抓好中医药队伍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将弘扬优良的医德医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树立“廉洁行医、诚信服务”的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良好风尚。中医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活动,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各项制度和监管措施,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探索标本兼治、纠防结合的新途径。

(四)xx中医药城项目成立市政府项目推进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政府有关部门相应介入7个子项目的工作。争取解决配套用地指标和省、市有关部门政策支持。同时要确保资金保障和人才保障措施,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推进设立产业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工作。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等中医药现代化急需的各类人才,加快人才聚集,确保xx中医药城项目及其有关子项目的落实。

《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

第四篇: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工作总结情况

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工作总结情况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旅游局的大力指导下,市旅游产业发展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六次全会,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及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建设“爽爽贵阳”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国际旅游城市和全省旅游集散服务母港的目标,紧扣“转型升级”主线,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城市发展,全力打造贵阳旅游发展“升级版”,使旅游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旅游接待3.1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858.65亿元,较“十一五”分别增长127%和245%。其中,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8477.8万人次,同比增长17.1%,旅游总收入1040.53亿元,同比增长19%;住宿业营业额52.19亿元,增速15.4%(其中限额以上营业额20.3亿元,增速7.2%;限额以下营业额31.9亿元,增速21.2%),相比2014年13%的增速提高2.4个百分点。

二、2015年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抓规划,重招商,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1.规划工作成绩显著。一是编制完成《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旅游提升专项规划》(初稿),待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完成最终稿后按程序批复实施。二是启动《XX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及《九龙山旅游区策划及节点设计》编制工作。三是根据全省推进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作安排,积极做好2015年XX市新纳入100个旅游景区的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完成乌当振华万象温泉度假区建设发展规划并通过省100个旅游景区办公室专家评审。

2.招商引资有序开展。一是及时调整充实我市旅游招商项目库,使重点旅游招商项目达25个;编制重点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可研报告,精细化做好项目策划包装。二是邀请华侨城、北京首旅集团、贵旅投集团等投资商来筑考察,着力引进一批战略性投资项目,优化产业发展格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其中,贵旅投集团已将XX市作为“十三五”期间业务发展和战略合作的重点开发、研究区域,力争通过3-5年时间打造一批旅游核心吸引物,将贵阳打造成为全省旅游引领地。

(二)抓项目,重基础,产品建设不断升级

1.省100个景区扎实推进。一是拟定省100个旅游景区贵阳项目2015年建设工作方案,强化调度指导,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全市共有17个旅游景区纳入省“100个旅游景区”,2015年计划投资32.5亿元,1-12月,17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8.96亿元,占省下达任务数的151%;累计综合收入125.2亿元,景区游客累计1870万人次。二是按照动态管理相关要求,将贵阳大数据•创客公园、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推荐申报省“100个旅游景区”后备景区;花溪青岩古镇、多彩贵州城旅游综合体、花溪湿地公园(孔学堂)、开阳南江国际生态旅游综合体被列为省级重点示范旅游景区。2.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加快实施。一是研究制定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景区提升组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和联席工作制度,组建推进机构,明确涉及部门三年目标,分解落实工作任务,编印《花溪文化创新区景区提升组工作手册》,统筹、协调、推动景区提升各项工作。安排1800万元用于支持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二是全面启动青岩古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聘请北京天道蓝图规划设计院为青岩古镇创建工作专家指导单位,邀请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审专家到青岩古镇进行现场指导,顺利通过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会,正式列入全国创建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

3.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是积极争取2015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补助资金240万元用于香纸沟景区、XX区扰绕村、XX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停车场、a级旅游厕所及标牌等项目。二是采取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的方式,安排2341万元进一步完善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XX县乡村旅游、十里画廊、蓬莱仙界、息烽温泉等旅游景区公厕、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

(三)抓配套,重服务,快旅慢游不断完善

1.集散中心建设加快。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贵阳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筑府发〔2015〕20号),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以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加大贵阳火车北站、龙洞堡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以及花溪、云岩、清镇、修文、开阳等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目前,贵阳火车北站旅游集散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并优化设置旅游大巴的上下车位置,充分发挥旅游集散功能;加快建设花溪和白云旅游集散中心。

2.住宿接待设施升级。按照《XX市避暑度假精品酒店划分与评定实施细则》,组织开展2015年避暑度假精品酒店评定工作,大成精舍酒店、云岩昱麒麟酒店壹号院、喜悦秘境酒店有限公司达到避暑度假精品酒店(金兰级)标准,青岩寿福客栈、贵州民族大酒店、XX市二十四度坞精品客栈、贵州饭店河湾庄园达到避暑度假精品酒店(银兰级)标准,息烽温泉文化纪念区度假精品酒店、贵阳语舍主题文化酒店、XX市多彩城市客栈、水调歌头精品酒店、维特兰德花园酒店、寻枪别苑、随园客栈达到避暑度假精品酒店(铜兰级)标准。全市避暑度假精品酒店金兰级达3家、银兰级达7家、铜兰级达10家。

3.旅游厕所建设加速。一是组织赴桂林考察学习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编制《XX市旅游厕所图集》和《XX市旅游厕所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二是全年计划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54座,其中aaa级7座、aa级18座、a级29座,截止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145.74万元,全面完成提升改造旅游厕所54座。三是安排50万元对完成任务建设并达到国家旅游局厕所管理标准的管理单位给予建设资金奖补。

4.旅游商品再上台阶。一是深入贯彻实施《XX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商品企业的奖励扶持力度,截止目前,对符合“物爽贵阳”旅游商品连锁标准的商品店的旅游商品企业兑现奖励扶持资金60万元。二是组织参加“2015年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获得1个金奖、2个铜奖;组织参加2015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获得4个金奖、3个银奖。共计兑现奖励资金41万元。

(四)抓推介,重合作,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1.旅游市场不断拓展。一是借贵广高铁通车之机,联合XX市在广州、桂林举办“贵阳、六盘水高铁旅游精品线路推介会”,与XX市旅游局、XX市旅游局、XX市旅游局、XX市旅游局、XX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签订《三省七城市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二是借沪昆高铁通车之机,在北京、上海举办乘高铁“趣”避暑爽爽贵阳欢迎你——迎接高铁时代贵阳旅游推介会。北京推介会上,与XX区、XX区、XX区旅游委签订《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与首旅集团签订《旅游发展框架合作协议》等;上海推介会上,与XX区、XX区、XX区、XX区旅游局签订《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与交通银行工会委员会签订《“旅游+金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启动贵阳温泉季系列活动。三是赴韩国、匈牙利、捷克、英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参加境外旅游展会,开展旅游合作交流及推介活动;组织参加“2015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粤桂黔旅游推介会”、“第二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等国内旅游节会。四是抢抓贵阳至日本大阪定期直达航线开通机遇,建立政府、旅行商、航空公司相互联动的境外旅游促销机制。组团赴日本大阪、东京开展旅游航空推介活动,先后举行“2015贵阳•大阪旅游航空推介会”、“2015贵阳•东京旅游航空推介会”,与日本名古屋国际旅行社签订旅游宣传推广合作框架协议。五是1-12月,新开或加密国际航线航班7条、国内航线航班11条,接待旅游专列25列、21440人,旅游包机36架次、5400余人。2.营销手段不断创新。一是与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广东南湖国际旅行社、广东铁青国际旅行社签订《旅游宣传推广合作协议》,选择其中心门店设立贵阳旅游营销中心;与武汉康辉旅行社共同设立贵阳夏季旅游产品形象店。二是与南方卫视合作,联合新浪、网易、腾讯等媒体开展“高铁向着贵阳跑——‘漫游贵阳’n种方式征集评选活动”;与携程旅游网、途家在线达成合作共识,推出“心赴贵途,携手同行”大型惠民活动。三是充分利用贵阳旅游官方微博、爽游贵阳微博、爽游贵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采编、发布旅游信息。截止目前,腾讯官方微博、微信分别推送信息5860条、4066条,其中腾讯微博粉丝9万人、微信粉丝82580人。四是在港、澳、台地铁灯箱、公交巴士车身、新媒体平台等分别投放贵州、贵阳旅游形象宣传和产品广告。

3.城市荣誉硕果累累。组织参加首届中国旅行者大会暨2014最佳旅游目的地颁奖典礼,贵阳位居“80后最爱目的地top10”榜单第七位;组织参加第二十一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盛典暨2015大中华区旅游文化榜发布仪式,贵阳上榜“亚洲金旅奖•首批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组织参加2015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峰会,贵阳被授予“最佳避暑旅游城市”。

(五)抓管理,重质量,行业品质不断革新

1.加强旅游市场整顿。年初,制定《市场检查工作计划》、《导游人员服务质量检查实施方案》等,积极开展旅游市场整治。截止目前,共组织开展专项检查8次,出动人员1520人(次)、车辆162台次,检查旅游企业418家、导游人员246人,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5份,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起,处理投诉305起并全部办结,赔偿游客金额82248元。

2.强化旅游安全管理。一是截止目前,先后组织开展8次全范围、全方位的安全大检查,检查企业310余家(次),出动人员近800人次,发现110余条问题,全部下达整改并完成。二是在低温雨雪凝冻、汛期等特殊时段,及时排查全市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隐患,提出防治措施和要求。三是修订下发《XX市旅游产业发展委旅游突发事件及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XX市旅游安全管理标准》编制各项工作。四是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各项工作。

3.狠抓等级评定工作。一是按照国家a级景区标准加强对时光贵州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指导。二是经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景区、蓬莱仙界•白云休闲农业旅游景区、阿哈湖湿地公园景区、多彩贵州城旅游综合体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全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16个。三是按照星级饭店标准,积极组织开展全市星级饭店复核工作。

4.积极开展“文明旅游”。一是利用3•

15、5•19等契机,免费发放《旅游法》、《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旅游投诉指南》等资料,宣传文明出游,引导游客树立正确的旅游观。二是组织开展旅游行业“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文明旅游随手拍”、旅游志愿者队伍注册、“2015中国好游客、中国好导游”推选征集等活动。

5.组织开展人才培训。一是认真选派有关人员参加省、市组织、人社部门举办的各类专题培训班30余期。二是统筹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先后赴桂林旅游学院举办XX市旅游发展国际化专题培训班1期、赴上海交通大学举办XX市精品度假酒店(客栈)建设及管理培训班1期、赴中山大学举办全市旅游系统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1期,举办贵阳旅游周末讲座、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景区讲解员培训班、宾馆饭店业务骨干培训班、旅游安全培训班、旅游执法人员培训班、导游继续教育培训等各类专题培训,开展“送教上门”乡村旅游培训、服务质量提升培训等,全年计划举办专题培训班、讲座34期,培训旅游从业人员5000余人。三是举办2015旅游人才专场招聘会。组织70余家旅游企业开展集中招聘,帮助旅游企业招聘人才,达成意向性的有900余人。四是组织举办“最美导游”评选活动,进一步强化培训,提升导游队伍综合素质,增强导游的职业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抓改革,重创新,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1.大力推进景区体制机制改革。一是结合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和青岩古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重点指导推进青岩古镇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由花溪旅文公司与市旅文投(集团)公司共同组建新青岩古镇景区经营管理公司,对青岩古镇景区实施统一经营管理。二是积极推进桃源河景区“新三板”挂牌上市,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成立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贵阳旅文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健全公司章程、股东大会、监事会等管理制度,目前,景区资产剥离、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及市旅文投集团债转股已完成,挂牌上市工作进入挂牌审核阶段,待股转中心审核后正式挂牌。三是协调推进完善天河潭景区法人治理结构,依法终止与大中华集团合作,由市旅文投集团正式接管天河潭。四是督促指导息烽温泉、蓬莱仙界等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案,努力打造旅游精品。2.强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工作。一是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旅游产业板块总部落户贵阳,太极智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二是建成青岩古镇景区车辆分流系统、智能停车场系统、免费无线wifi覆盖、云闸机系统、自动售票系统等;建成南江大峡谷景区、野生动物园景区闸机系统与自动售票系统;市域范围内其它各4a级旅游景区已启动智慧景区建设工作。三是启动XX市智慧旅游运行监管及应急指挥平台项目建设工作;圆满完成2015贵阳大数据博览会智慧旅游展区布展工作。

3.深入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建设。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旅游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旅游实际,完成《导游人员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XX市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标识设置规范》、《社会旅馆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标准的编制和专家审查工作。

(七)抓党建,重学习,廉政建设不断深入

1.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研讨活动。制定“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领导干部上党课方案及集中学习研讨方案并组织实施。坚持以上率下,领导班子成员上党课;突出问题导向,班子及成员深入查摆“不严不实”问题清单;紧密联系实际,结合全委工作分别开展以“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为主题的集中学习研讨。通过专题教育,统一了思想认识,查找了“不严不实”具体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有力推动了全委旅游工作。

2.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组织召开全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大会,制定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对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认真拟定一把手及其他班子成员主体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约谈工作。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针对落实“两个责任”,围绕存在的“四风”问题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进行查摆和整治,组织开展约谈,签署承诺书。对2013年、2014年违规发放项目进行清理,上交资金18100元。

3.认真开展遍访帮扶工作。扎实做好2015年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深入驻村点实地调研,走访慰问,看望驻村干部,了解民情,解决实际困难。通过修补道路、完善设施、购买种苗、修复房屋等多种方式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全年落实帮扶资金20.404万元。

(八)其他工作完成情况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市相关工作。一是组织开展税收等优惠政策清理工作,详细排查2014年12月1日以前我市出台的对特定企业及投资者在税收、非税收入和财政支出方面的优惠政策,重点清理优惠政策文件内容2件。二是开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修订工作。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颁布施行,对旅游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进行相应修改,共梳理细化带有旅游行政处罚事项的法律法规7部,涉及法条33条、行政执法事项55项。三是加大权力清单制度清理工作。制定《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关于开展权力清单制度清理工作方案》,共清理行政职权事项3项、行政许可类事项1项、行政服务类事项2项。四是组织开展旅游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工作。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各区(市、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类旅游企业共158家单位1247人参加学习考试,第一阶段结束后,将选派优秀选手参加现场知识抢答赛。

2.完成机关事业单位规范工资收入变动及调整工资标准各项具体工作,完成公务用车改革相关前期工作。

3.组织参加第十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及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4.积极开展《贵阳百科全书》旅游分篇、《XX市旅游志》编撰工作。5.协助完成“贵阳2015年世界越野锦标赛”、“2015中国电子商务创新与发展峰会”、“数博会”、2015贵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世界众筹大会等重大活动的接待服务工作。

三、2016年主要工作打算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意义重大,全市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全国、全省旅游工作的统一部署,把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活动的成果转化成为促进当前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以打造世界旅游名城为核心目标,牢牢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守底线、走新路、打造升级版”为总揽,以旅游发展“全域化、国际化、品质化、智慧化”为导向,充分挖掘生态、气候、山地、人文等优势资源,着力提升“爽爽贵阳”和“中国避暑之都”城市品牌,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最有利于贵阳旅游的发展新路,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6年全市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突出规划引领,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1.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我市独特的生态气候、民族文化优势和山地特色,力争编制完成2个文化街区或乡村旅游示范点规划建设方案。

2.继续推进省100个旅游景区贵阳项目建设。一是围绕100个旅游景区及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重点推进青岩古镇、天河潭、花溪湿地公园(孔学堂)等重点项目建设及青岩古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各项工作,确保天河潭景区于2016年“十一”黄金周精彩亮相。二是积极争取省级奖补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进一步完善青岩古镇、天河潭、蓬莱仙界、泉城五韵等景区基础设施。

(二)突出招商引资,加快引进战略性投资项目

1.以山地户外运动休闲旅游、避暑度假旅游等项目为突破口,精心策划、筛选、包装一批特色项目和精品项目,不断调整充实全市旅游招商项目库。

2.积极“走出去、请进来”,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推介旅游产品,邀请深圳华侨城、北京首旅集团等有实力、有影响力和有经营管理经验的旅游投资企业来筑投资。

(三)突出推广合作,加快推进市场营销提质增效

1.大力开拓国际旅游市场。一是以“代码共享、行李直持”通程模式或旅游包机为突破口,开通贵阳出港境外航线,与境外旅游城市在旅游、航空等领域交流往来。二是根据国家、省旅游局通知安排,组织参加境外旅游展览或交易会,与境外旅游企业合作。三是加强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入境港口城市的合作,针对目标群体开展宣传营销。

2.积极推进省际旅游市场营销。一是针对高铁沿线客源地旅行社制定价格促销和奖励政策,调动旅行社营销我省、我市旅游产品的积极性。二是引导本地有实力的旅行社加强与高铁沿线城市大型旅行社的对接与合作,鼓励其在全国重要旅游城市设立分社、门市开展旅游宣传、招徕业务。

3.建立省内营销机制。一是加强与省内各市州合作,策划一批“沿着高铁游贵州”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自助游线路产品。二是联合各市州在高铁贯穿省市举办大型旅游推介会,发布相关旅游优惠、奖励政策。

(四)突出配套要素,加快推进游客满意度提升 1.加快推进龙洞堡机场等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交通、住宿、餐饮、产品预订等集散服务功能;加快改造提升以旅游步道、索道等为主要内容的景区内部交通体系。

2.继续指导和推进避暑度假精品酒店建设,力争新评定避暑度假精品酒店5家。加快建设高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汽车露营地、汽车旅馆、精品乡村酒店、特色农家客栈等住宿设施,加快引入万豪、希尔顿、香格里拉、悦榕庄等国际著名酒店品牌。

3.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继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各项工作,重点抓好旅游景区(点)、乡村旅游区等场所的厕所建设与改造提升,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4.充分发挥“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物爽贵阳”旅游商品评选等活动的辐射和带动效应,支持一批具有艺术性、实用性、便携性的特色旅游商品企业做大做强;在机场、火车站、旅游景区设立旅游购物商店,依托XX市中央商务区以及花溪、开阳等地集中建设一批旅游购物街区。

5.加强与市商务等相关部门的对接,加快在云岩、南明、观山湖、花溪等地规划建设一批餐饮集聚区,大力开发民族风味、地方风味、乡村风味的特色黔菜、小吃名点、绿色食品等特色餐饮品牌。

(五)突出产业融合,加快旅游与其他产业互动发展

1.加大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多彩贵州城、青岩古镇、孔学堂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群众参与、游客互动的文娱活动,形成贵阳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2.加大特色小城镇与旅游融合发展。突出地域特色文化,将花溪青岩、白云牛场、息烽温泉等打造成文化生态吸引力强、旅游服务功能完备、环境秩序优化的特色旅游小城镇。

3.加大健康养生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振华万象温泉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全国一流的具有鲜明特色和影响力的温泉休闲养生度假综合体。

4.加大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十里画廊”、“蓬莱仙界”、息烽红岩葡萄沟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样板。

5.加大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户外体育旅游产品建设,重点推进桃源河、南江生态旅游综合体、中铁阅山湖、乐湾国际等亚高原户外体育休闲的中高端休闲度假产品。

(六)突出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发展

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一是依托“701工程”,抓紧完善各景区特别是a级景区的免费wifi覆盖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旅游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工作。

2.加强“爽游在线”旅游电商平台建设。一是加强“爽游在线”旅游电商平台的内部建设,完善用户便捷操作及安全系统建设,继续推进“爽游在线”旅游电商平台的宣传推广。二是协调各景区加大对“爽游在线”旅游电商平台的授信额度。三是推进景区云闸机系统与“爽游在线”旅游电商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游客的无障碍入园。

3.加强与ota企业合作。将以贵阳为中心,辐射全省的各类旅游产品在各大ota企业整合上线,运用“旅游营销事件差异化”手段,协调各旅游企业拿出较大幅度的优惠,在ota全线进行“贵阳旅游季”的推广活动。

第五篇: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医药产业已成为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在使用中医药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约有13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和使用中药,我国药品市场近十年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在几次金融危机中,全球医药产业都能独善其身,未受较大影响。经过十年努力,我县中药材产业得到了较好较快发展,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优势和机遇

(一)条件得天独厚。我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是xxxx、贵阳、长沙、武汉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区位优势明显,是xxxx市规划建设的五大地区级物流枢纽之一,药品销售市场前景看好。境内药用植物种类有1270余种,达到国家和省级标准约有268种,重点药材有银花、白术、玄参、天冬、杜仲、骨碎补、黄姜、黄精、续断等品种,其中银花、白术量大质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药材资源。

(二)产业初具雏形。截至目前,我县以银花为主的中药材面积超过35万亩(银花30.1万亩、白术3万亩左右、天冬6000余亩、黄精3000余亩、青蒿8000余亩、百合2000余亩,另试种了白芨、重楼等名贵中药材),药农户年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中药饮片、绿原酸提取和植物中间体提取、金银花凉茶生产线已经投产。与西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了xxxx银花成分分析和药理、药效、毒理等基础研究,开发试制了包括银天颗粒在内的一批新产品。“xxxx银花”获国家地理商标认证和GAp基地认证,“药食同源”认证在国家卫计委网站完成公示。依托中药材天地网建立了首个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站,“中药材买卖通”等电商交易平台运行良好。成功举办两届武陵山中药材产业发展论坛,xxxx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着提高。

(三)扶持政策给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单节列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将xxxx银花、白术等纳入特色中药材基地规划。全市《医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xxxx-2020年)》将xxxx银花作为“五园七基地”之一进行布局。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中药材“1211”的发展战略,明确到2020年,中药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并从今年开始,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000万元以上,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

二、问题和挑战

(一)外部竞争激烈。近年来,外资医药企业争先恐后地加大在华投资,国内各大医院进口药、合资企业药和国产药大约各占1/3,技术领先、资本雄厚的外资医药企业基本上垄断了高端药物市场,传统的中医药产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就渝东南地区而言,各区县中药材资源都比较富足,发展思路大同小异,且大多各自为阵,缺乏统筹规划和差异化发展,甚至存在恶性竞争。

(二)资源欠缺管理。部分中药材品种受市场、病害等客观原因影响严重,产量差异极大。如银花产业因受市场低迷、《药典》分离等因素影响,群众种植积极性有所降低,目前很多中药材种植基地养护、管理不到位,自生自灭现象普遍存在。对稀有药材还未形成系统管理,乱采乱摘现象仍然存在,破坏十分严重。

(三)产业结构失衡。虽然我县明确提出打造100亿级的中药材产业的战略目标,但我县企业仍然集中于简单的种植和加工等生产环节,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化工等行业仍处于“零”起步阶段。以祥华生物、红星中药材为主的我县中药材企业,在化工原料、制剂和制药等方面研发投入不够,生产水平仍然十分落后,如不能引入大型制药企业落户,产业集群将很难形成。

(四)队伍素质不高。目前,我县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未受过专业培训,专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虽然成立了专门的中药材产业办公室,但与中医药专业相关的人才几乎没有,既缺乏中药材种植、加工、制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也缺乏专门从事医药产业评估、市场运作的产业化人才。而在产业开发方面,虽然与xxxx大学等科研机构研发了一些科研产品,但仍未成规模开发、生产,利用效率太低。

三、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产业支撑,构建发展体系。继续加大对药材示范种植大户的扶持力度,对种植典型户建档立册,跟踪服务,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在药材发展种植过程中的种子、技术、销售等困难,确保已成规模的药材基地不因外部因素受到破坏。加大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建议由县中药材办公室抽调专人对全县范围内中药材资源开展一次资源普查,并建档管理,对稀有药材进行跟踪保护。同时,要抓紧制订我县中医药产业中长期规划,避免产业结构重复、产品项目雷同等现象,既要确保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发展,又要制订大型医药企业引入规划,并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对项目、人才、技术的引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逐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为补充,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投入为放大的医药产业投入支撑体系,使相关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二)加大招商力度,推进集群发展。结合我县中药材产业基础、地域特点、自然环境和市场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中医药产业错位发展,搞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产业链延伸,努力形成差别化竞争的产业集聚与区域分工发展布局,重点要依靠招商引资来增加产业投入和新品开发。在我县出台的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意见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尤其要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制定相关政策,从企业落地、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加以扶持。继续加大对产业项目的招商力度,力争引入1-2家具有影响力的世界500强医药企业落户园区。向上争取国家对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投入和国家扶持农业的多种专项资金,打捆使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着力构建一个地区级医药产业集群,把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三)引导企业创新,增强竞争能力。继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兽药产品及日化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强对新产品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促进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推广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抓好专业人才集聚工程,帮助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大对现有人才的教育培训,建议每年对从事中药材和中医药管理人员开展1-2次专业培训。鼓励县级用人单位优先选拔医药领域高端科技人才,县政府可酌情解决住房、落户、子女上学、生活待遇等问题。此外,还应牵头成立武陵山区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联盟,建立信息、融资、招商等互通互助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增强新兴产业的行业竞争力。

下载XX市2017年度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市2017年度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岷县中医药产业工作总结

    岷县2012年上半年中医药产业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目标,结合《岷县2012年目标管理责任书》,以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国家级药源基地为......

    中医药产业分析

    中医药产业——宝剑锋从磨砺出 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规划升级至国家战略。《纲要》指出,到2020年,中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

    xx市中医药第三产业发展报告

    ***市2017年度中医药第三产业发展报告 ***市人民政府: 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兴医兴药并举,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协同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市中医药......

    关于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关于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XX是XX医学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明清两代有史可考的御医就有21人,是名副其实的“御医之乡”。......

    中医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实施方案

    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实施方案 为推动我省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在道地药材原产地标准、标准化种植、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药膳推广应用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特制定本实施......

    对我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医药产业已成为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在使用中医药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约有13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和使用中药,我国药品市场近十年一直保持20%以......

    对我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医药产业已成为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在使用中医药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约有13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和使用中药,我国药品市场近十年一直保持20%以......

    市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市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工作汇报X市位于X省东南部,行政区面积X平方公里,下辖X镇X乡,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万人。全市森林面积X万公顷,境内有X山、X坡、X河等X个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