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烤烟奖补办法讨论稿
晓道乡人民政府
2011年度烤烟生产奖补办法
为了充分调动烟农发展烤烟生产的积极性,培育种烟大户,壮大全乡烤烟产业,实现烟农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补对象
各种烟农户、烤烟种植村集体
二、奖补标准
1、种烟农户按照烟草局技术员要求,每新建一个小烤烟炉并投入使用,验收合格后乡政府一次性奖补资金1000元。
2、种烟农户在烤烟亩均产值达1200元以上,分四个标准奖励。种植5亩以上奖励500元,种植10亩以上奖励1000元,种植15亩以上的奖励1500元,种植20亩以上的奖励2000元。
3、完成任务奖励。
我乡2011年烤烟种植任务面积为1000亩,具体为:远景村130亩,黄兴村40亩;双喜村、华新村各20亩。乡政府按照亩产值1200(干烟7元一斤计算)元核算,对完成乡下达任务面积的村集体进行现金奖励。完成50亩以上奖励该村1000元;完成50—100亩,奖励该村2000元;完成
100亩以上的奖励该村3000元;完成200以上,奖励该村500元。
凡连片种植烤烟50亩,但交通不便的村组,乡上将全力协调解决生产通路。
三、验收办法
由乡政府成立专门验收组,组织分管领导、乡财政所、烟草局技术员、村组干部实地验收烤烟炉;新建烤烟炉当年投入使用并验收合格后,于当年12月底前兑现1000元奖补资金;到户奖补资金通过在烟站核实交易账单后,由乡财政所登记造表,农户签字盖章,12月底前兑现完毕;对村奖励同样在烟站核实收购账单后,于12月底前予以兑现。本办法由晓道乡烤烟产业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奖补办法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奖补办法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为强化我区农村生态文明管理,切实解决好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难点、热点问题,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造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清新怡人新农村,特提出如下奖补扶持办法。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提升农村环境管理水平为着眼点,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通过加大投入、健全机制、完善设施、建设队伍等措施,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努力使农村环境面貌取得显著改观,为全区文明城市创建、新农村建设和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等新兴经济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环境基础。
二、目标任务
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奖励扶持机制,使全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每个村庄达到卫生设施配套、清扫保洁队伍健全、住户内外干净整洁、村庄绿化美化无“四大堆”、主干道两侧视野清新的基本标准。具体目标:
(一)干净
实行柴草村外集中堆放制度。每个村都要规划落实好柴草集中堆放地点,引导群众改变乱堆乱放的旧习惯;村内村头、大街小巷、住户门前要干净卫生,无草堆、垃圾堆、粪堆、杂物堆,无污水溢流、人畜混居和卫生死角;村庄硬化道路有专人养护,两侧可视范围内无“四大堆”。
(二)整洁
实行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制度。村庄合理设置垃圾桶(池),垃圾定期清运处理;村内无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残墙断壁、乱贴乱挂。
(三)路畅
街道安有路灯,村内外主次干道以及住户门前街巷硬化平整、畅通,无坑洼和积水,群众出行和车辆出入方便。
(四)村美
提倡花园式村庄建设,村内外周围要因地制宜植树、植竹、种花,路边、沟边、房前屋后以及村内空闲地要绿化美化,一村一品。有条件的村,提倡建广场、植草坪、实施景观改造、建筑物美化等。
(五)建制
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镇街要设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完善卫生监督检查机制,农村环境卫生要常年有专人抓、专人管;村庄卫生规章制度要公开上墙、家喻户晓;突出镇驻地示范带动作用,高水平抓好镇驻地生态环境和卫生管理。
三、政策激励
区财政安排资金895万元,专项用于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重点对村庄环境保洁人员配备、卫生设施建设、垃圾清运机械、环境整治工程项目等进行奖励扶持。
(一)环境保洁人员补贴40万元
建立卫生保洁队伍并每天开展清扫工作的村庄,原则上按村内实际居住村民人数每人每年1元标准补贴。保洁人员名单年初由各镇街提报,卫生检查合格并得到本村80%以上村民认可的,可列入补贴。
(二)卫生设施建设补助831万元
1、对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范围内(宁海街道、文化街道、鱼鸟河街道、养马岛街道全部村庄以及大窑镇、武宁镇部分村庄)的102个村庄(见附件)自购卫生设施进行补助。区域内原则上可按每30个农户配备一个垃圾桶,村庄自购垃圾桶每个一次性补助500元;区域内村庄垃圾由村庄负责自行清运或委托区环卫部门有偿统一清运。区环卫部门按每180个农户配备一辆垃圾压缩车,共投资681万元购置垃圾压缩车12辆、垃圾转运压缩车2辆。
2、对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范围外的村庄自购、自建卫生设施进行补助。区域内原则上可按每50户设一个垃圾桶(池),年内村庄自购垃圾桶的每个一次性补助500元,新建垃圾池的每个一次性补助200元。区域内村庄垃圾须实行无害化填埋处理,填埋地点由城管局会同镇、村实地科学确定。
年内计划新购(建)垃圾桶(池)的村须于年初以镇为单位统一报城管局备案,垃圾池建设需经实地拍照存档后方可施工,验收合格后列入奖补,否则不予奖补。
(三)垃圾清运机械补贴12万元
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范围之外村庄自行负责垃圾集中清运,原则上每周清运一次,逢年过节及时清运,以垃圾不溢出桶(池)为准。对区域内村庄垃圾集中清运车辆实行油补,300户以下村每年每村200元,300户以上村每年每村400元。经实地抽查并了解群众反映清运不及时的补助减半,卫生检查不合格和未实行垃圾集中清运的村庄不予奖补。
(四)环境整治工程奖励12万元
重点是村庄“四大堆”整治。提倡农村柴草村外、山野集中堆放,农户门外街面不放柴草,生活烧柴院内封闭储存。对村外设柴草集中堆放地且村内、村头、街面无“四大堆”的村庄,经区定期不定期检查合格的,给予每村每年500元奖励,村庄柴草集中堆放地点由农工办会同镇村共同确定并备案;区域内乡路以上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田间地头、路沟以外200米除外)常年保持无“四大堆”的,经区定期不定期检查合格率达到90%的,给予镇政府每年1万元奖励(每年6月15日—7月15日和9月15日—10月底农忙季节除外)。对全区半年、环境综合整治大检查前三名的镇街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2000元奖励。
四、奖补程序
(一)本办法第三项第一条、第三条、第四条由区委农工办负责具体实施,第二条由城管局负责具体实施。
(二)以镇街为单位于5月底前将分村保洁人员、垃圾清运车主名单及电话联系方式、卫生设施建设计划、环境整治村名单分别报区委农工办、城管局备案。
(三)区委农工办、城管局按照规定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奖补项目进行检查、抽查,抽查结果作为奖补重要依据。
(四)10月31日前,以镇街为单位提报拟奖补项目名单,区委农工办、城管局根据检查、抽查结果及实地核实情况对提报名单进行初审,准确无误后于11月30日前提出奖补意见。
(五)奖补意见报经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委员会审查同意后实施。
(六)奖补资金要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
(七)验收资料要备案、登记造册、长期保存,避免奖补重复计算。
本办法由区委农工办、城管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奖补申请
(奖补特殊疑难信访问题专项资金向市联席会议办公室
起草的申请范文)联办发〔2014〕 号
关于使用特殊疑难专项资金奖补XXX
信访事项的申请
赤峰市联席会议办公室:
根据赤峰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做好2013特殊疑难信访问题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赤信联办发〔2014〕 号)精神,为妥善解决XXX旗(县区)XXX(信访人)特殊疑难信访事项,现就使用特殊疑难信访问题专项资金提出如下申请:
一、基本情况
XXX,性别,民族,户籍地赤峰市XXX旗(县区)XXX镇(苏木、乡、街道办事处)XXX村(居委会、嘎查)XXX村民组(独贵龙、XX小区),现住址XXX旗(县区)XXX镇(苏木、乡、街道办事处)XXX村(居委会、嘎查)XXX村民组(独贵龙、XX小区),身份证号:1504。
二、信访事项基本情况
(一)信访人反映主要问题
信访人XXX信访反映什么问题,信访事项产生的时间、地点,信访人要求解决什么事情,在此要交代清楚。是否属于进京非访事项、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也要交代明白。
(二)调查处理情况
(历次调查解决的实际情况,形成特殊疑难信访事项的原因是什么,要交代清楚)。
三、申请事项
由于信访人XXX的信访事项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信访人长期上访,甚至进京非正常上访。为化解XXX的信访事项,经 年 月 日XXX旗(县区)联席会议研究同意,筹集资金XX万元化解了信访人XXX的信访事项,目前信访人已签订息诉罢访协议书并息诉罢访。XXX的信访事项符合使用特殊疑难信访问题专项资金奖补范围,特向赤峰市联席会议办公室申请奖补第四批特殊疑难信访问题专项资金 万元。其中,中央补助XX万元,自治区匹配资金XX万元,市匹配XX万元,XXX旗(县区)匹配XX万元。
特此申请
XXX旗(县区)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
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一四年六月 日
第四篇:XX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奖补办法
XX乡村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民间矛盾
纠纷以奖代补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新时期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有效开展,充分调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调解效率,努力将民间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创建平安XX打下坚实基础,根据《人民调解法》、《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规定,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项工作在乡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司法局,负责日常工作。
第三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是:
(一)调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
(二)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预防民间纠纷的发生;
(三)向村民委员会、司法行政部门和基层人民政府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
(四)努力与基层各项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相结合,深化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效果。
第四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一)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调解;
(二)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三)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条 担任人民调解员的条件是:为人公正,联系群众,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
人民调解员履行职务,应当坚持原则,爱岗敬业,热情服务,诚实守信,举止文明,廉洁自律,注重学习,不断提高法律、道德素养和调解技能。
第六条 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必须遵守下列纪律:
(一)不得徇私舞弊;
(二)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
(三)不得侮辱、处罚纠纷当事人;
(四)不得泄露当事人隐私;
(五)不得吃请受礼。
第七条 民间矛盾纠纷分为:一般民间纠纷、重大纠纷、特大纠纷。
一般民间纠纷指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小,涉及人数少,调解难度小的纠纷。
重大纠纷指案情复杂,争议较大,涉及人数较多,在群众中、社会上有较大影响,调解难度较大,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的纠纷。
特大纠纷指酝酿时间长,积怨程度较深,涉及人数众多,在群众中、集会上有重大影响,可能引起群体性上访,经多次(三次以上)调解未成功的纠纷。
第八条 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两级调解组织原则上调处本辖区内的纠纷,积极支持鼓励联合调处村民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村(居)民小组与村(居)民小组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纠纷,并定期逐级排查、上报难以调处的社会矛盾纠纷和重大疑难纠纷。
第九条 村民委员会和村(居)民小组两级调解组织不得受理下列纠纷:
(一)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采用民间调解方式解决的;
(二)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解决的。
第十条 奖励对象
村民委员会、村(居)小组的人民调解员。第十一条 奖励标准
(一)奖励实行一件一奖;
(二)一般纠纷调处成功一件,奖励10-30元;
(三)重大纠纷调处成功一件,奖励50-100元;
(四)特大纠纷调处成功一件,奖励100-200元。第十二条 审核认定的条件
(一)村民委员会、村(居)小组调解纠纷必须依据《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按照统一格式认真填写《人民调解申请书》、《民间纠纷受理登记表》、《调查笔录》、《调解笔录》、《人民调解协议书》和《回访笔录》等文书材料;
(二)村民委员会和村(居)民小组两级调解组织调解纠纷时必须有2人以上人民调解员参与并填写统一格式的《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纠纷简要事实、争议事项及双方责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履行协议的方式、地点、期限,当事人签名、调解主持人签名、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印章,否则不予奖励;
(三)村民委员会和村(居)民小组两级调解组织上报的纠纷件数必须是调解达成协议、息诉息访,并已履行结束的纠纷,未履行的,不予奖励;
(四)村民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村(居)民小组与村(居)民小组之间联合调处的纠纷,调处一件,双方各按相应纠纷性质一件的标准给予奖励;
(五)村民委员会和村(居)民小组两级调解组织必须全力协助乡、村两级调解组织到本辖区内开展各种调解活动。
第十三条 审核认定的程序
(一)村(居)民调解小组调解的纠纷必须报村民委员会调解委员会初审,初审合格后报乡镇(区、办事处)调解委员会审查;村民委员会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纠纷报乡调委会审查;由乡调委会审查合格后统一上报乡综治维稳办审核认定。
(二)乡综治维稳办每半年审核一次。各村调解委员会分别于每年的6月10日前和12月10日前将审查合格的纠纷件数(附考核表及调解卷宗)报综治维移办审核认定。
第十四条 兑现办法
乡综治维稳办审核认定结束后,由乡财政所按调解纠纷件数和奖励标准下拨奖励款到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由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兑现给人民调解员,并及时将奖励数额造册上报乡综治维稳办。
第十五条 责任追究
(一)对把关不严,发生空报、虚报调解纠纷件数,多领奖金行为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责任追究方式:口头警告、通报批评、追回奖金、追究相关责任;
(三)所有奖励资金必须全额兑现到本办法所指向的受益人,专款专用,违反财经纪律的,对有关责任人,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四)调解人员不调处或调处不及时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乡领导小组视其情节,追究相应责任。
第十六条 其他规定
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村委会要加大对各级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力度,让人民调解员掌握必需的调解技能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七条 本办法适用于村民委员会、村(居)民小组调解委员会。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乡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二0一0年一月一日起实施。
第五篇:河南省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奖补办法
河南省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奖补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等部门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工矿棚户区改造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09]154号)、《财政部关于切实落实相关财政政策积极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财综[2010]8号)、《财政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10]46号)和《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支持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政策指导意见〉的通知》(豫财综[2010]54号)等有关规定,为支持各地做好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确保城市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补助和省级财政安排的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城市棚改补助资金)。
第三条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的补助范围为城市规划区内已纳入省政府批准的棚户区改造规划和改造计划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不包括城中村改造和城市规划区内的煤矿、垦区和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第四条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分配给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市县,专项用于补助政府主导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包括拆迁、安置、建设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开支,不得用于城市棚户区改造中回迁安置之外的住房开发、配套建设的商业和服务业等经营性设施建设支出。
第五条各地应当按照“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跟踪问效”的原则,加强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
第六条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根据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展情况适时调整。
第二章资金的计算与分配
第七条为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按照“多改造多补助、不改造不补助”的原则,鼓励先进,突出重点,统筹安排补助资金。
第八条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按照各省辖市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拆迁面积、拆迁户数等两项因素以及相应权重(分别为30%、70%),并结合财政困难程度进行分配。
拆迁面积包括住房和非住房拆迁建筑面积,以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为依据。
拆迁户数以签订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为依据,包括实物安置住房户数(原地安置和异地安置)和货币补偿户数,均为永久安置住房户数,不包括临时安置住房户数。
财政困难程度参照省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测算的财政困难程度系数确定,作为省财政分配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的调节系数。
第九条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按公式法分配。分配给某地区的补助资金总额=[(经核定的该地区拆迁面积×该地区上一财政困难程度系数)÷Σ(经核定的全省拆迁面积×全省上一财政困难程度系数)×30%+(经核定的该地区拆迁户数×该地区上一财政困难程度系数)÷Σ(经核定的全省拆迁户数×全省上一财政困难程度系数)×70%]×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总规模。其中:经核定的该地区拆迁面积是指该地区当年计划拆迁面积,减去上未完成的计划拆迁面积,加上上超计划完成的拆迁面积;经核定的该地区拆迁户数是指该地区当年计划拆迁户数,减去上未完成的计划拆迁户数,加上上超计划完成的拆迁户数。上述有关计划拆迁面积和拆迁户数的完成情况,以是否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为准。
第十条实施棚户区改造的省辖市财政部门应会同棚户区改造主管部门将本城市棚户区改造实施工作进展情况以书面总结报告形式,于次年2月10日前报省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具体包括:1.市、县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及改造计划;2.市、县有关部门核发的拆迁许可证复印件,上市、县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计划,上市、县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补偿安置方案,上市、县签订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复印件;3.《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计划和完成情况表》;4.要求上报的其他材料。对于未按规定时间报送有关资料的,视同不申请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处理。
省财政厅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各地上报资料进行核查,对于未能提供拆迁许可证以及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必要文件的,将不予认定。
第三章资金的拨付和使用
第十一条2010年,省财政按照上述分配公式,根据各市县当年计划城市棚户区改造户数和财政困难系数等因素测算分配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并于2010年9月底前拨付到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相关市县财政部门。从2011年开始,省财政根据各市县经核定的拆迁面积、拆迁户数和财政困难系数测算分配各地的资金规模,并于每年5月31日前下达到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市县财政部门。省辖市财政部门应在6月30日前下达。
第十二条各地财政部门要按旬按月跟踪和掌握棚户区改造工作进程,包括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方案具体实施和进展情况,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进展情况等,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根据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度及时拨付资金。
第十三条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各地财政部门应当对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并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不得截留、挤占、挪作他用,也不得用于平衡本级预算。城市棚户区改造主管部门及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本办法使用城市棚改补助资金,不得挪作他用。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的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各地财政部门安排使用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时,填列《201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科目中的221类“住房保障支出”01款“保障性住房支出”03项“棚户区改造支出”科目。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各地财政部门及城市棚户区改造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必须确保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对于违反规定,采取虚报、多报等方式骗取城市棚改补助资金,不按规定分配使用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的,一经核实,省财政将收回已安排的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或扣
减下一应得的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同时,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规定进行处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并在全省通报批评。
第十六条各地财政部门及城市棚户区改造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要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原则上按照本办法第二章规定计算和分配。如遇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分配时可以适当向受灾地区倾斜。
第十八条各地财政部门会同城市棚户区改造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各地实际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并报省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