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计论文-加强基层统计工作之我见
统计论文:加强基层统计工作之我见
加强基层统计工作之我见
所谓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组(社),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统计是国家宏观决策的参谋和助手。统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整个国经济健康运行的主要监测手段,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主要信息渠道,统计数据反映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准确、全面、及时、系统的统计数据,是各级党委政府在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做出科学、合理、正确决策的必要依据。准确及时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 的核心。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统计的源头,是整个统计工作的起点,要确保统计信息的质量,必需重视基层,夯实基层,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协调、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漾濞的实际,对统计工作作粗浅的探讨。统计工作是国民经济社会的基础工作.一、漾濞县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漾濞县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中部,点苍山之西,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由于机构改革,漾濞县统计局于2005年4月归口于漾濞县发展与改革局下的一个正科级单位。现有总人数10人,专业岗位有15个,有6人肩负着专业岗位工作。全县有11个乡(镇),各乡(镇)仅有1个统计员岗位。近年来,统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云南省统计管理条例》、《云南省统计法实施细则》,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使全县统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各项指标年年有突破,一年上一个新
台阶。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基本统计调查时主要考虑自身开发统计数据结果的需要,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与之相对,即时基层统计部门为加强服务职能要制定本地区统计调查计划却又受到基层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办公设备条件,特别是经费不足的制约。目前较为突出的有:一是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乡镇企
业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非公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非公经济统计出现一系列困难。如:三大行业中对非公经济的划分困难,特别是股份合作,联营企业的经济划分;部分私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财政制度不健全,一些个体私营企业的统计调查,业主在税务面前所上报数据和向上争取资金所报的数据出入较大,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和统计报表不一致。而当统计部门向业务进行核实时,企业业主却不予理解,还会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统计对非公经济不支持。这一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给统计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二是农业统计中反映当地种植业主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的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在价格上有出入。如:漾濞县的大蒜种植,其价格实际在1550元/吨以上,不能将其视为综合类蔬菜种植,按价格320元来计算产值。
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各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近年来,由于统计数字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数字出宫”,“宫出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数字跟着计划走,年初计划有多大,年底完成就有多好。甚至个别地方出现领导直接干预,多报或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造成统计信息失真。
4、《统计法》的违法处罚不明确,依法治统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 的地方,劳动者素质也相对较差。目前新《统计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不够具体,对迟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限额,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又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案件查办难落实,影响了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这样,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所以,有人戏称“统计法”是“豆腐法”。
二、漾濞县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漾濞县的统计工作,在各级统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实施统计法律法规,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依据12全文查看
第二篇:统计论文:加强基层统计工作之我见
加强基层统计工作之我见
所谓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组(社),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统计是国家宏观决策的参谋和助手。统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整个国经济健康运行的主要监测手段,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主要信息渠道,统计数据反映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准确、全面、及时、系统的统计数据,是各级党委政府在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做出科学、合理、正确决策的必要依据。准确及时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统计的源头,是整个统计工作的起点,要确保统计信息的质量,必需重视基层,夯实基层,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协调、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漾濞的实际,对统计工作作粗浅的探讨。统计工作是国民经济社会的基础工作.一、漾濞县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漾濞县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中部,点苍山之西,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由于机构改革,漾濞县统计局于2005年4月归口于漾濞县发展与改革局下的一个正科级单位。现有总人数10人,专业岗位有15个,有6人肩负着专业岗位工作。全县有11个乡(镇),各乡(镇)仅有1个统计员岗位。近年来,统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云南省统计管理条例》、《云南省统计法实施细则》,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使全县统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各项指标年年有突破,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基本统计调查时主要考虑自身开发统计数据结果的需要,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与之相对,即时基层统计部门为加强服务职能要制定本地区统计调查计划却又受到基层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办公设备条件,特别是经费不足的制约。目前较为突出的有:一是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非公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非公经济统计出现一系列困难。如:三大行业中对非公经济的划分困难,特别是股份合作,联营企业的经济划分;部分私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财政制度不健全,一些个体私营企业的统计调查,业主在税务面前所上报数据和向上争取资金所报的数据出入较大,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和统计报表不一致。而当统计部门向业务进行核实时,企业业主却不予理解,还会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统计对非公经济不支持。这一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给统计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二是农业统计中反映当地种植业主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的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在价格上有出入。如:漾濞县的大蒜种植,其价格实际在1550元/吨以上,不能将其视为综合类蔬菜种植,按价格320元来计算产值。
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各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统计数字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数字出宫”,“宫出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数字跟着计划走,年初计划有多大,年底完成就有多好。甚至个别地方出现领导直接干预,多报或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造成统计信息失真。
4、《统计法》的违法处罚不明确,依法治统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劳动者素质也相对较差。目前新《统计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不够具体,对迟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限额,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又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案件查办难落实,影响了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这样,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所以,有人戏称“统计法”是“豆腐法”。
二、漾濞县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漾濞县的统计工作,在各级统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实施统计法律法规,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依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1、基层统计工作薄弱,队伍不稳定
由于基层统计员调换频繁,队伍不稳定,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是新的统计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业务不熟,缺乏工作经验,法律意识不强。二是部分领导对基层统计工作重视不够。部分领导从思想上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到位,觉得统计工作可有可无,统计是“闲职”,是数字加加减减,不就是每月几张报表,无关紧要。有的领导同志还不懂得反映客观规律的主要手段是统计,还缺乏利用统计资料进行管理和决策的意识;三是基层统计工作任务太重。有的乡镇统计员仅有一人,但身兼数职,一直承担“双肩挑”或“三肩挑”的工作任务,在完成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影响了统计信息的质量;四是基层统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知识难度大,难以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五是统计单位机构不健全,人员设置不合理。很多单位把统计归并在会计科或办公室,大部分是兼职,很少有专职统计员,更缺乏一个综合协调人员,各自分散地执行专业统计,造成多头对外,数字打架,数出多门,口径不一,重复劳动;六是在队伍建设方面,有的统计员业务刚熟悉就被调换掉了,有的是刚培训完又被调换掉,培训没有换的快,形成了年年培训年年新;七是有的统计员本身觉得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重视,想起来没干头,干起来没劲头。尽管上级部门已明确了要求,基层变动统计人员要征得上级统计局的同意,但由于人事权在基层政府部门,所以落实起来有一定难度。
2、领导对统计工作不重视,统计经费严重不足
近年来。统计工作经费的紧张,已十分突出,就县级而言,中央及省州的拨款80年代至今增加甚微,但现实中的物价因素,办公成本,所承担的工作量已远远超过了以前,因而县级财政总体处于保机构工作运转状态,难以增加工作经费。
大多数基层县乡财政主要依靠中央转移支付才能勉强保证工资的发放和机构运转,因而也就没有多余的财力来增加经费。因而基层统计经费只减不增,连一些必要统计调查都难以开展。每次机构改革对统计部门不是撤并机构就是减少编制,造成结构不合理,与其它部门相比统计队伍从数量到质量整体下降。多年来,由于经费紧张统计部门很少对下级进行业务培训,这就造成了社会上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极大的降低了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的发挥。
3、行政干预太多,依法治统,依法兴统的法制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统计法》虽然颁布了二十多年,云南省也制定了相应统计管理条例,但由于实施的范围较广,对象又主要是各级领导机关,所以在执法中难度较大。加之,近年来各种项目繁多的考核奖惩责任制,在肯定成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导致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现象的产生。使统计信息失真。
4、对GDP的过分关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当前,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综合实力的最主要指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DP),由于社会上很多人,包括绝大部分领导缺乏对GDP的具体含义及其核算原理的认识,只强调比较其增长速度,而忽视了其核算方法,这样就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目前对GDP的增幅及内涵的认识偏差、对统计数据质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三、解决基层统计工作的对策
针对统计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诸多矛盾,问题及原因。这即受客观原因(全国依法治国刚起步,经济体制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也受主观原因(统计理论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各社会阶层需要;统计队伍素质低,变化大;社会对统计重视不够,经费不足),当前必须在正视现实和矛盾的前提下,要用科学、系统的方式和方法来配套推进统计改革,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首先,领导者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特别是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要彻底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会使用数字的领导是不会工作的领导,不重视统计的领导者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其次,统计人员应树立以统计服务质量求生存的观念。克服消极思想,不思进取、因循守旧、阻碍统计事业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所以必需下大力度,真正地解决好领导的认识问题,这样统计工作实施起来就有了基础。
2、狠抓培训,提高素质,稳定队伍,增加统计经费,确保统计功能的发挥
首先,提高基层统计队伍。一是应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使默默无闻的工作者有声有色;二是用政策的方式规定哪一级统计人员应参加哪些生产、经营和决策活动,应享受那一级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从政治和物质上提高其地位;三是基层领导人员要支持统计人员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四是统计人员要树立信心,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不息,用自己优秀的工作来提高地位,相信“有作为就一定会有地位”;五是认真抓好培训工作,特别是职称考试工作、计算机技术和英语学习鼓励统计人员全脱产和半脱产培训,使统计人员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提高队伍素质,稳定队伍,增强动力;其次,增加经费投入。目前,在基层,特别是经济欠发地区,地方财力只能保工资发放,做好上述工作只有依靠中央增大统计业务、事业费来解决经费困难问题。因此必须,一是从上到下争取统计经费,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建立专项经费;三是积极向各部门筹措资金。这样,在开展统计工作中,就不会产生,经费紧张的状况,就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统计信息的质量。
3、认真宣传、贯彻执行统计法,依法治统、依法兴统。
一是应加强统计法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活动,使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都能了解统计法;针对县、处级以上管统计的领导干部,通过讲座、报告会等形式进行统计法的宣传教育;对各级统计工作人员,采取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组织他们进行系统的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以上的途径使大家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是应加强执法检查,对粮食产量、农民收入、乡镇企业产值,人口出生、计划生育、小康监测等指标要定期检查。统计也要打假“拧干数字水分”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要对违法案件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从重从严从快查处,特别是对违法单位和单位领导查处后要在新闻界公开曝光;四是要成立执法机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真正从组织上保证落实好。只有这样统计才能有了法律保障。
4、完善统计制度及核算体制
统计制度的滞后,已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对其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完善统计制度。一是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确立以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签署或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的制度,各级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计划,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考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作成绩,进行奖励和惩罚等,如需要使用统计资料时,必须依照《统计法》规定,以各级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签署或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三是统计资料定期公布制度,使社会各界能够及时收集到统计信息。四是建立健全统计保密制度,对国家、私家庭和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要保密。
其次,建立健全核算体制。各级对国民经济核算体制不了解与对GDP十分关注,形成明显反差,整个核算体制是分级核算且具有一定弹性,也就是说各地方的GDP之和不会与全国总量相同,对同一地区,采用同样的资料,核算出来的结果不一定完全相同,因此作为反映地区国民经济最主要的指标GDP核算体系应健全,以利于更准确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应更广泛宣传其测算方法,让各级领导、公众了解、知情。并用健全的核算制度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总之,基层统计工作必需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切实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当前统计工作重而道远,通过各级统计部门的共同努力,正确地认清形势,清醒地看到不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就一定能使统计为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篇:加强基层统计工作
二、对当前基层统计工作现状与特点的总体判断
从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统计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提供了大量科学实用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服务,统计事业日益繁荣,统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统计客体规模扩张、结构复杂、变动频繁,统计需求总量急剧增加,需求的多样性显著增强。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利益多元化的影响,基层统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主要表现在: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力量严重不足,统计监督管理职能影响力较弱,基层统计机构现状难以适应统计改革的要求;部门统计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统计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不高,统计行为的规范性差距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基层统计机构为地方党政提供统计优质服务的优势在弱化。现在,基层县级统计机构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增大,既有体制原因,也与国家统计方法制度不统一不规范密切相关,与国家普查频次密集有关联。如: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反映,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常规统计报表、指标增长幅度较大,而统计指标利用程度却不高。这些直接造成基层统计机构不必要的工作负担。而普查频次密集,时间周期过长,对普查资料开发不到位,给地方政府的普查回报低,已经产生了对统计的不良影响。现在的问题是:县一级统计机构参加上一级的业务培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收集基层报表及数据处理消耗了大量资源,而统计过程无法监控,数据质量在不少地方得不到有效保证,体现统计优质服务重要内容的统计分析调研工作受到影响。近几年来,县一级撰写统计调查分析的数量越来越少就是问题的集中表现。表象看是基层统计人员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系统思考问题,深层原因是我们的法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要应对上述挑战和压力,就必须寻找统计科学发展的出路。因此,选择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的新措施,相应的基层统计工作思路也必须进行根本转变与创新。
三、适应统计改革新需求,及时转变基层统计工作思路
努力创新地方统计工作组织保障体系,构建新的体制机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传统的统计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公众对统计的新需求,不适应统计信息作为社会经济信息主体地位的特征。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应适应国家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新要求,积极转变几十年来传统的统计生产方式,树立统一规范、阳光统计等现代统计新理念,努力创新地方统计工作组织保障体系。要通过建设名录库、企业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和联网直报系统等统计“四大工程”建设,逐步转变过去传统的统计工作思维模式(方式)。坚信唯有倾力改革创新,统计才有前途。基层统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主导下,在上级统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定不移地完善统计体制机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精神,坚定不移地突破本地区统计发展瓶颈制约。以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增强统计独立性为核心,努力创新地方统计组织体系。在努力创新地方统计工作组织体系方面,一方面,要努力创造区域特色,适应国家统计改革发展的需要。如:江西有上饶市已在全国推出了乡镇首席统计员制度,江西有抚州市也紧随其后,其他一些地方也已推出一些好的做法,如:宜春市已有上高、奉新通过政府主导作用,统一规范了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的统计人员配备管理使用、经费开支、人员待遇等基本问题,统计基本实现了县级统计机构对乡镇统计(园区统计)垂直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应尽早整合县级统计能力资源,将现行的县级国调队并入地方政府统计机构,以加强基层统计机构的统计执行能力,避免在不少地方存在的“两张皮”不协调现象。
积极构建县级统计工作运作新模式,提升统计部门改革应变能力。企业一套表的全面实施,必将促进县级统计机构工作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可以预料,未来基层统计工作运作模式主要突出网络管理与设备维护、基层基础建设与业务培训指导、全社会统计知识的普及与宣传、统计法制保障、统计咨询与分析调研、部门统计合作与协调、机关后勤保障与统计行政事务管理(含党务)等六大基本职
能模块。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统计机构,都涉及到人才优化配置问题。与现行的主要以专业来划分的工作模式相比较,新的工作模式将使统计部门的技术保障资源重新组合与分配。这种模式也将促使统计人的思维模式发生新的变化。同时,部门统计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和配合协调将显得更加迫切,如: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维护更新需要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许多国家重要的统计信息资料,都必须依赖于部门的业务核算资料或行政记录来进行测算和评估。统计资料共享是必然趋势,十分必要.切实加强基层统计工作平台建设,提升基层统计执行能力。要高度重视统计基层建设,健全基层统计体制机制,创新基层统计工作模式,提升基层统计能力,确保源头数据真实准确。在推进企业一套表的过程中,基层统计机构和人员承担着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和更新维护的主要工作,肩负着保障联网直报源头数据真实准确的重任,是企业一套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是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的使用者和检验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县级统计机构要高度重视统计基层建设,把加强统计基层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扎实予以推进。要特别加强基层统计工作平台建设,切实提高统计地位。在乡镇、街道要依法设置统计工作岗位,在当地政府的主导和部门配合下,推行乡镇、街道统计站机构建设。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专职统计员和辅助统计人员。
扎实推进基层统计网络化建设步伐,提高基层统计技术保障能力。从今年统计年报和明年定期统计报表开始,国家实行“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为有效保证国家新的统计制度的全面贯彻执行,加快推进基层统计网络化建设步伐,时不我待。当前,有的地方基层单位统计人员做报表还处在“手工作业”阶段,不少“三上”直报企业还不具备联网直报的基本条件,统计的及时性、准确性必然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所有的直报企业都要配备联网直报的电脑设备,确保满足工作需要。同时,基层统计人员务必要求参加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操作使用的培训。县级统计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要按实行“企业一套表”要求,督促“三
上”联网直报企业按国家规定,配备配齐统计网络化设备。
加强统计人员综合业务学习,提高统计工作适应能力。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主要决定于源头数据,而源头数据的准确与否主要决定于统计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县级基层统计机构既要抓好自身业务水平的再提高,同时必须认真抓好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对在岗统计人员,要向他们提出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在业务上,按《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规定,实行统计继续教育。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县级统计机构对乡镇统计的垂直管理。建立必要的激励奖惩机制,努力提高基层统计工作质量和适应能力。
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提升法制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统计工作健康发展。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和各级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加大统计执法及惩处力度,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必须依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提升统计权威性。实施企业一套表新的统计制度,不能单靠统计系统打天下,必须寻求地方政府在组织实施,宣传造势,政策扶持,和人财物支持等方面的强势影响,必须依托政府各相关部门大力配合。“企业一套表”试点经验表明,全面推进统计改革,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没有政府主导和部门配合,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总之,及时转变基层统计工作思路,是统计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各地基层统计部门要加强对统计基层状况的调研,深入统计工作第一线,摸清基本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按照“规范统一、稳步推进”的原则,群策群力,持之以恒,努力开创统计改革新时期基层统计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刘海燕孙萍
河北承德068466
摘要: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
关键词:市场经济基层统计信息化
1.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寄存在的问题
1.1统计方法单一,适应性不强
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活动朝着多元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统计对象、统计指标、调查方法、工作方式都将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完全依靠传统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已经无法准确、及时、全面地获得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所需要的各项统计信息。
1.2统计法制建设落后,制约统计事业发展
统计法制建设的落后已严重的影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统计法纪的松弛已造成统计数据的严重失真。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实行目标管理以来,统计数据与单位或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人为干扰数据上报的现象时有发生。
1.3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忽视了基层党委政
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
1.4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1.5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2.新时期经济形式下,统计信息的创新与发展
2.1统计信息技术的创新
新经济是创新经济,创新是新经济的基础。首先是观念的创新,新经济需要新思维、新观念。其次是模式创新,包括制度、行为、组织结构等,只有运行模式不断创新,经济和杜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再次是技术创新,只有技术的创新,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市场需要,诱导出新的生产与竞争,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快速掌握各种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管理现代杜会的关键。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杜会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
一、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统计信息在新经济时代条件下,要想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2.2统计信息人才的创新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重新认识人的作用的时代,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统计信息能否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关键是统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由于现代统计在理论休系上、调查方式上、信息处理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使统计信息具有来源广、扩散性强、需求量大、用途广等特征,对统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统计部门建成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重要的是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2.3统计信息交流的创新
在新经济时代,网络将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互联网和数字通信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可以在极小的时空范围内知悉极大的时空范围内的非常广泛的信息一发展现代化的统计信包网络,并与国外信息机构进行联网,通过网络关现吮计信息在社会各个层次部门的交流和共享。
3.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适应统计信息化发展
3.1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统计工作创造环境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目前实行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事实上就是“统而不管,分而无责”。使基层统计人员切实履行好统计管理和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负责、对公众负责的强势统计。
3.2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统计工作减压减负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3.3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保驾护航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
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3.5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统计工作搭建平台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让干部到多个岗位接受锻炼和挑战,多方培养,全面成长。
4.适应新经济时代,加快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4.1做到统计政务电子化,为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做保障。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4.2健全基层统计网络,保证“源头”统计质量是做好全社会统计工作的基础。
应建立健全各类基层统计机构,充实基层统计力量,形成完整的统计网络,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统计基础
工作规范化。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统计信息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在技术,设备,人才,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历史阶段之后,正在进人一个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
4.3加强统计工作电子化,才能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统计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由传统单一模式转变为现代多元模式。统计数据管理由无制无序转变为有制有序。统计工作电子化目标的实现将大大促进政府管理模式和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将使这些领域实现突破性和跨越式发展。
4.4政府统计部门按工作流程和行业设置内部机构,各部门推行规范、协调、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并强化综合业务部门的组织协调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经济综合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企业(单位)登记是政府对市场和企业进行有序管理的手段之一。目前,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技术监督部门赋码登记、税务部门纳税登记和统计部门的统计登记的单位数量相差悬殊,各自称其准确,又都不明相互差在何处;论其各自职能实现程度,也都存有偏差。
5.小结
新科技时代,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统计工作由信息推动,以创
新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实现可持续发展。快速掌握各种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管理现代杜会的关键。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杜会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
一、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既给统计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不断进行统计信息创新是新经济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统计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田静.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5,(11).[2]陈郁.弄虚作假统计数字现象透视[J].中国统计,2002,(2).
[3]史象奎.陈鹏程.当前统计制度报表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讨[J].北京统计,2002,(7).
[4]刘建平.我国工业抽样调查研究[J].山西财大报,2002,(2).
[5]刘春才,翁祥桂,王桑根.基层统计的特征及存在问题[J].中国统计,1999,(1).
[6]李安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7)
[7]王金凤.企业领导应更新八种观念[J].当代贵州,2005,(06)
[8]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9]袁卫.国外统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我国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中国统计,2001,10.
第五篇:从统计执法检查透视基层统计工作现状
从统计执法检查透视基层统计工作现状
为了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平遥统计局强力推进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2008年以来在往年检查的基础上扩大了检查范围,在对工业、金融、教育、卫生等传统领域进行执法检查的基础上,又对房地产业、建筑业领域实施执法检查,丰富和拓展了统计执法检查的内涵;在执法检查方式上,由以往的集中执法检查变为集中执法检查和日常执法检查相结合,加大了检查力度,提高了检查覆盖率。2008年和2009年包括2010年上半年共检查150家单位,限额以上单位占66%。从整体水平看,贯彻执行统计法意识和过去相比有提高,但是检查中发现还存在值得重视的问题,发现报表数据有差错的,还有报表填写不完善和不规范的,迟报现象等问题依然存在,按照违法情节轻重的不同,对19个单位分别给予了责令改正、警告和罚款的行政处罚。本文结合近两年的统计执法检查情况,就我县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如何改进进行探讨。
一、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问题
(一)基层单位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到位部分受查单位的领导不重视统计工作,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认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领导要求统计人员兼职很多工作,大多数财务人员兼做统计报表,并且经常更换统计人员,还有部分领导对统计人员上报的统计数据不进行审核。在检查中很多统计人员不能正确认识统计工作,片面的认为上报报表就是统计工作的全部内容,只在报表期间关注统计工作,平时不注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而是忙于其他工作。
(二)很多企业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制度不健全
在检查中发现,很多企业没有单独设立统计机构,只是将统计职能附属于财务、办公室或其他部门。一些企业统计工作制度不健全,在统计数据审核、统计工作交接和原始统计资料留存方面没有做出规定。
(三)会计人员兼任统计工作造成上报统计数据有差错
会计人员兼任统计工作,由于统计指标填报要求与财务口径是不一致的,而很多财务人员习惯性地按财务制度填报统计报表,使统计数据出现错误。例如劳资报表要求数据以千元为单位,而财务人员往往要做到元角分单位为止。
(四)部分企业统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我县统计人员除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单位外,其它单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且具有统计从业资格,但从实际情况看,虽持证上岗,但专业素质却不高,人才缺口仍比较大,还需要补充具有较高学历的统计人才。
(五)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网上直报系统的全面应用,优化了统计报表的申报流程,降低了企业统计工作的强度,减轻了基层统计人员的负担。但是在检查中发现,由于有些企业的统计人员对电脑操作不熟悉,造成报表迟报或差错。
二、基层统计工作薄弱的原因
造成目前基层统计工作较为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基层单位自身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市场经济发展,经营主体发生变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主体发生变化, 国有企业纷纷成为各种非国有企业,平遥4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成为经营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统计基础工作,造成了部分企业统计机构不健全、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人员不熟悉业务的情况。甚至个别企业根本不安排统计岗位,采取临时安排人员的办法应付了事,没有健全、规范的台帐和原始记录。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影响了上报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部分领导不重视统计工作,造成统计人员责任性弱化
部分领导不重视统计统计工作,随意变更统计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较为普遍,工作量多而得不到相应的待遇,这部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明显不强,节假日不肯加班报表,这样的单位迟报报表时有发生,统计数据质量受到了严峻挑战。
(三)统计人员参与决策职能发挥不好,造成统计地位得不到应有的提升
随着企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企业决策者对统计工作的要求同过去相比有很大的改变,不仅需要统计人员能够按时报送统计报表,更为重要的是要求统计工作能够积极参与决策,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重要决策信息和依据,这样统计工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受到领导重视,取得应有的地位。从目前的检查情况看,同上述要求恰好相反,统计的整体功能没有全部发挥,统计工作不受单位和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部分受查单位由于统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统计工作仅满足于只填报报表的工作模式,没有主动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献计献策,导致部分企业领导认为统计工作只做几张报表,没有必要配备专职人员。因而,这些单位在检查中暴露出兼职、应付了事的问题。
(四)企业统计法律意识较为淡薄
尽管统计局每年大力加强《统计法》,但受统计地位较低的传统影响,统计受查单位中仍存在着不详细了解《统计法》的现象,少数单位甚至表示没听说过统计局也能进行行政处罚,不了解《统计法》规定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义务,没有依法统计的意识,导致了企业上报的统计数据出现差错和迟报现象。
三、如何提高基层统计基础工作
(一)基层领导应加强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统计数据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领导决策的参谋部,对企业自身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只有企业管理者真正认识统计工作,才能发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辅助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仅满足政府报表需求的报告式统计,为企业自身服务。
(二)统计人员应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任何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操作水准,统计也是如此。统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和《统计法》,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法律意识。统计人员要将重视统计工作提高到依法统计的高度,从思想上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地做到有法必依,切实做好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
(三)基层领导应加强对统计人才的培养
当前的社会形势,要求报表单位的统计人员既要有现代统计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应用能力,还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运用能力。因此,单位领导应支持和鼓励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基础知识和统计工作技能的学习,尤其是要学习信息化新技术应用的知识。
(四)统计局内部要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指导和监督
统计局各专业人员应加强和基层单位的沟通和交流,加强《统计法》的宣传,深入基层单位实实在在指导基层统计统计基础工作,对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统计制度、统计分析等引导出一个规范性的标准,使企业统计报表数出有据,规范统计人员的工作,降低统计工作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