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个人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自2012年4月调到勘探开发研究所以来,在张所长引导和其他同事的帮助及自己不断的努力下,我的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勘探开发研究所的工作使我真正将自己在大学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使理论得到了实践。现将我今年的工作情况做以下汇报:我的工作职责主要是负责**区域的地质研究和探井、开发井的井位论证。**位于**县西南方向40公里,是**采油厂2012年的主要开发区块。**区域油藏主力层为延9。为了进一步提高钻井成功率,我们按照“甩开勘探”与“精细开发”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立足多层,科学部署,全面规划的方法去部署井位。具体做法就是:探井部署方面坚持“甩开勘探”的原则,追踪河道走向,捕捉砂体较厚区域;生产井部署坚持“精细开发”的原则,立足于可靠的地质资料,根据完井逐渐完善图件,使得所绘图件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从而追寻砂体厚、构造高的点去部署;注水井采用“反九点”方法去部署,科学合理。今年以来,我们组技术人员团结奋进,不断加强地质研究,科学部署井位,全程跟踪探井各施工环节,及时进行随钻分析,大幅提高了探井成功率,取得了较大勘探成果。在**区域共部署探井27口,生产井117口。投入生产99口,平均日产油量100.4t,平均单井产量1.01t。探明含油面积12㎞2,探明地质储量360×104t。
第二篇:石油勘探开发主数据模型研究与设计论文
1引言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持续推进,信息技术的成果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国内石油上游勘探开发企业,不同程度地建设了物探、钻井、采油、地面工程等各种业务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所建立的各类专业数据模型,涉及到的数据种类及数据项远远超出20世纪国内外石油上游勘探开发企业传统数据模型所定义的范畴,涵盖了数据采集、生产运行管理、采集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果等数据内容。石油上游勘探、开发和生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勘探开发生产各业务过程所产生的数据信息既享有独立性和特殊性,又具有关联性、统一性和一致性。在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业务信息系统因专业分工不同而采取了分开独立建设的模式,并形成了与每个系统配套的数据管理模型。从整个企业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角度来观察和比较发现,在各业务信息系统中都或多或少存在重复数据,而且这些重复数据原本应该保持一致,但实际上却出现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各业务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而形成信息孤岛的局面。在系统建设初期,站在目标任务的角度,通常仅关注了勘探开发业务信息系统的独立性、特殊性特点,未充分考虑勘探开发业务信息的关联性、统一性和一致性的重要特征,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勘探开发生产等业务活动之间的信息联系割裂开来。为了消除系统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勘探开发专业间信息共享,从数据管理角度,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当前石油勘探开发数据模型,分析并梳理出勘探开发业务系统中影响全局业务且必须保持数据高度一致性的基本数据(如井信息),以及具有一定共享价值的专业主体数据,在原有各专业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勘探开发主数据模型,以解决新时期下石油上游勘探开发数据建设和应用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2业务分析及共享数据识别
2.1勘探开发业务分析
石油上游勘探开发可分为勘探、油藏评价、油田开发三个主要阶段,涉及到资源勘查、地球物理勘探、油藏发现和认识、油田开发过程。专业涵盖地震数据采集及处理解释、地质与油藏研究、地球钻井、地质录井、地球物理测井、油井试油、油水井测试、油水井作业、油田采油、油田注水、油气集输等业务。为便于对勘探开发专业共享数据识别,从数据管理专业角度,将勘探开发业务分为区域勘探与开发研究、钻井与井筒施工、油田开发与生产维护三大业务,再按照勘探开发技术服务公司业务范围,采油单位生产活动特征,在这三大类下对勘探开发业务进行专业划分,得到勘探开发研究与生产活动的业务概念模型。
2.2勘探开发共享数据的识别原则
传统定义的勘探开发数据模型包括地球物理、地质与油藏、井信息与井操作、样品检测与实验、油田注采、油田测试六个部分,这些数据是油田公司重要的企业资产,是勘探开发各专业共享数据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国内石油上游勘探开发企业建立了多个大型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主要面向钻井、油田生产管理等专业信息管理。为支持这些系统的开发和运行,各专业系统都建立了系统数据模型。这些数据模型建设以数据采集和支持专业应用为目标,整体模型分为信息系统过程管理数据、支持专业系统报表生成数据、专业系统产生成果数据、软件系统运行数据四大类。根据对国内某大型石油公司统一建设的8个上游信息系统统计,共定义了约3000个数据类、250000个数据项。由于石油勘探开发数据具有数据类型繁多、数据关系复杂、与时间的关联性较强等特点,一个大型油田公司数据中心基于现有条件下的数据处理能力,经测算,至多可以维护500个左右实体数据类,大约10000个数据项。在新的形势下,油田公司数据中心除了要管理好传统勘探开发数据资产外,还需要解决油田各专业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的问题。显然,数据管理人员需要从这些勘探开发信息系统海量数据中识别出具有共享价值的数据,构建新的勘探开发数据模型,以指导石油上游勘探开发各专业信息系统数据存储和应用,从整体上提高石油上游勘探开发数据管理和应用的水平。通过对石油上游勘探开发生产业务的分析,以及各业务信息系统数据的研究,基本明确了石油上游勘探开发共享数据识别的原则,即要找出勘探开发区域及井筒勘查、测试获得一次采样数据或分析处理后的认识成果数据,描述地质和油藏构造、储层、流体、压力等数据,各类井及油气举升及输送装置信息,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得到的油水井生产状态数据及计算后生成的区块生产状态数据,其它勘探开发业务间需要共享的数据。将勘探开发业务概念模型的钻井与井筒施工的井下作业、试井类业务,与开发生产维护的简单作业、低压试井合并,得到勘探开发业务十六类专业。将十六类专业划分到传统的地球物理、地质与油藏、井信息与井操作、样品检测与实验、油田注采、油田测试六大类中,根据共享数据识别的原则来确定石油上游勘探开发十六类专业共享数据内容。
3勘探开发主数据模型的设计
3.1主数据模型逻辑结构
3.1.1主数据模型的定义主数据模型:涵盖传统的勘探开发数据模型内容,增加勘探开发各专业之间需要相互引用的共享数据,建立起的规范数据模型,称为主数据模型。基本实体:引领和构成主数据模型实体联系的的井、地质单元等顶层实体,称为主数据模型的基本实体。专业实体类:将2.2识别的钻井、测试、地质、采油等16类专业共享数据,定义为主数据模型专业实体类。
3.1.2主数据模型的逻辑结构石油上游勘探开发主数据模型由九个基本实体和十六类专业实体类构成。基本实体作为顶层或引领实体是主数据模型的核心实体。专业实体类依赖于一个基本实体而约束存在。根据专业数据的特点,专业实体类的实体,可以直接作为基本实体的子节点实体,也可以是在专业实体类内构建的多层约束关系的实体。
3.2基本实体
基本实体部分由项目、业务单位、地质单元、生产单元、物探工区、井、井筒、站库、设备九个实体构成。这九个基本实体代表了石油上游勘探开发和使用的主要对象。其中,地质单元是被发现和认识的客观存在的对象,其它对象,包括生产单元和地震工区是人为划分构建的对象。为了便于管理,将基本实体属性分为主体部分和辅助描述部分,主体部分和辅助部分之间一般是一对多的关系。基本实体辅助部分描述基本实体的自身结构,状态变化信息,如地质单元的父子关联关系、井生命周期变化等内容。项目:记录区域勘探与油藏评价、油田开发产能建设等专项投资项目。将勘探与开发地质层系划分方案作为项目管理,以区分不同层系划分的层位数据。业务单位:记录油田公司各级油气生产单位,参与油田公司勘探开发施工作业的服务公司。地震工区:地震勘探所设定的数据采集工区。地质单元:勘探开发过程中所认识的、客观存在的各级地质构造单元。生产单元:油田开发过程中所划分的生产区块或单元,可以是地质单元,也可以是地质单元部分或组合。井、井筒:井和井筒是父子关系,井筒是井的若干分支,一口井有一个地理坐标,可以有多个地下井筒目的层坐标。站库:用于油田地面油气集输的处理单元。设备:勘探开发钻井、井筒施工或测试、油田采油和注水使用的移动设备和固定设备。
3.3专业实体类
在主数据模型逻辑结构上,以基本实体为引领,对十六个专业实体类,按照各专业产生和使用数据的方式和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内部数据逻辑结构设计。以地质油藏专业实体为实例,来阐述专业实体类的设计方案。区域地质的关键实体分层方案记录了对层位的认识,层位结构记录不同分层方案层位的上下关系。构造、圈闭、断层属性数据表描述区域的形态,储层、油气藏流体、小层评价等属性表描述区域单元内部特性。单井地质实体类以井筒基本实体展开。井筒地层存储单井钻遇的地层信息,包括界、系、统、组、段。井筒层位存储单井钻遇的油层组、砂岩组、小层、沉积单元、夹层等。井筒地层与层位受区域地质中所属分层方案下的层位约束。对比联通数据用来实现井筒层位的对比,描述其联通关系。
4结语
石油上游勘探开发数据是油田公司的重要企业资产,管理并应用好这些资产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意义重大,而勘探开发数据模型的设计和建设是这项工作基础。勘探开发数据模型设计作为一项勘探开发业务和计算机结合的专业技术已有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传统的勘探开发数据模型设计主要基于勘探开发资产数据的管理,注重模型的结构严谨和规范,适合油田数据中心应用。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需要指导石油上游勘探开发各专业信息系统数据模型建设并利用好这些数据,这就需要对传统的勘探开发数据模型进行扩展和改造,以适应勘探开发各专业对数据更有效的管理和应用。本文总结近年来在勘探开发数据模型设计上的方法及其实际应用的经验,提出了勘探开发主数据模型的定义,并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将对国内外石油上游勘探开发数据模型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和参考意义。
第三篇:石油勘探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于2006年7月毕业于XX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专业,同年就职于XX研究院XX室,2009年2月因工作需要调至新成立的XX室。先后参加了XX地区和XX区块的XX资料解释与综合研究工作。这五年来,本人始终保持着严谨的科研精神,踏实的奋斗在石油勘探岗位上,在各级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逐渐成为科研生产工作中的业务技术骨干。现将几年来的个人业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根老区,夯实基础2006年7月步入工作岗位,在各级领导和导师、同事的指导、关心下,在较短时间内便熟悉和掌握了工区的基础石油地质情况,积极学习各类解释软件、方法,熟练应用GeoQuest、Landmark等多种解释软件,迅速掌握工作流程,在“导师带徒”活动中获三等奖。2009年正逢XX地区**片资料出站,主要参加了T1、T6等标准层的构造解释、储层预测及综合评价工作,参与了XX、XXX、XX等区块的科研生产工作。作为主要参加人获2009年XXXX论证会二等奖。另外还努力钻研各类科研技术,积极参加院内技术交流,在2009年青年科技成果交流会上获三等奖;同年年底,参加院成果答辩,获科技进步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XXXXX勘探现状及潜力分析》被收录于石油工业出版社的《胜利油气地球物理技术论文集》之中。近三年的老区勘探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石油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在金工实习之前的空闲时间里,我参加了赴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对研究院进行了参观学习。
刚到研究院,我们一行十三人受到所长的热情接待。在会议室里,牛所长为大家介绍了中国石油的组成。分为两大类,股份公司和非上市部分。其中股份公司又分为四大类,包括天然气与管道、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和油品销售,而非上市部分则是指服务公司和后勤机构。我们所参观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属于股份公司中与十三家油气田公司同属于勘探与生产部分。在介绍的同时,大家传阅了研究院的宣传册。
后来,牛所长带领我们来到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路上竟然发现了中国石油大学的办公楼,原来这个地方就是老校区所在地----石油大院。没想到社会实践竟然来到了老校区,感觉十分亲切。在这里,研究院的王才志教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还让我们亲切地叫他王老师。王老师知道我们都是大一的学生,还没接触专业课程,所以就举了一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他把第三届石油软件技术交流会上的作品展示给我们看,这就是一体化网络测井处理解释软件平台。虽然我没有学专业课但是经过王老师的耐心讲解,我对这个软件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在讲解的过程中,我发现该软件是采用跨平台语言JAVA开发的,于是我就产生了疑问。学校里教的计算机语言以C语言为主,VB为辅,很少有人学JAVA,这岂不是都白学了
吗?王老师告诉我们,其实他在学校也学得是C语言,可是实际应用中发现JAVA语言有更好的兼容性,所以无奈之下才选的JAVA语言。因为对JAVA语言一无所知,王老师就找了一本厚厚的JAVA语言教程,一遍不懂再看一遍,最终将JAVA语言和C语言融会贯通,这应该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吧。以前只是听说,人需要培养学习能力以便在最短时间内自主掌握一门技术,现在发现事实就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符合要求跟上社会的节奏。科研工作看似轻松,实则辛苦,一个个科研成果是科研工作者没日没夜的辛苦劳动创造的。
接下来,王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平台的框架结构,该平台主要分为应用层、支持层和数据层。应用层通过应用数据库、网络技术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支持层为应用层提供可扩展服务,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数据层集成成熟处理解释模块,满足复杂储层测井解释需求。王老师还介绍了多井解释评价系统包含了多井工区建立,多井数据管理,多井测井解释,多井横向预测和综合分析。研究所还将软件捐赠给了包括我校在内的其他石油院校。
这次实践活动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对虚拟现实技术的体验了。体验的地点在油气勘探生产虚拟可视化中心,刚一进门我就被超大的屏幕给镇住了。三个投影仪一起播放,形成一幅十多米长的画面。紧接着,一位讲解员开始为我们讲解了具体的理论知识。首先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理论,虚拟现实根据自然人的双目特征,同时继承了图形可视化的一般特征,利用计算机生成左眼和右眼单独图像。当用立体眼镜进行同步观察时,即可获得具有沉浸感的立体图像。虚拟现实技
术是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在工业、医学和娱乐等领域广泛重视和发展,同时在地学、石油领域是一项重要工具。该技术有很多优势,首先是强烈的沉浸感,可以让人身临其境地观察地质目标。其次是三维空间实时识别操作,多数据体即刻展现。另外数据显示尺度大、视角宽,是一个多学科一体化研究决策优势平台。虚拟现实不仅仅有技术优势,更有这许多应用优势。它通过集成和综合应用,提高效率,缩短项目周期。它对地质目标识别和描述的精度提高了,应用的范围更广泛。再次,它能多学科信息和知识共享,促进资料和知识深入交流。最后一点,它将地质目标和钻井工程一体化设计,提高钻井成功率。勘探开发研究院于2004年10月建立油气勘探开发虚拟可视化系统,该系统由12中央处理器24GB内存的计算机、12000流明投影仪、大尺度幕墙、三维鼠标追踪系统、音响系统和软件系统。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挖石油不能只会吃苦,还需要有高新的技术。作为一个石油人,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照我会不断努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第五篇: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35号)
《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由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06年1月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一条 为加强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油田生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区域油田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建立和落实油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油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油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油田生产单位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第五条 油田发展规划编制应当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未进行区块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 油田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按国家规定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油田开发单位方可开工建设;未经批准的,国土资源、建设、林业、水利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
第七条 油田建设项目的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在钻井、油田生产环节完工后,由油田环保部门负责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抽查监督。
第八条 油田生产单位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向当地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本勘探、钻井、试油等作业计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注明井号、井位。如有调整,应及时向当地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整登记。
第九条 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油田生产单位、有关专业技术部门每五年编制一次油田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报告。
第十条 油田所在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改善油田生产环境,支持油田生产、公安、工商、环境保护等部门应当依法查处盗窃原油和破坏输油管道及附属设施的行为,清理和取缔非法收油、售油场点。严禁非法采油、炼油、保障油田生态环境安全,依法维护油田开发秩序。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防止管道人为破坏。发生管道破漏事件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配合油田生产单位抢修和清理污油污物,并依法维持现场秩序。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油田生产单位乱摊派、乱罚款;不得妨碍、干扰和阻挠油田生产单位的生产和生态治理恢复工作。
第十二条 油田生产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污染物排放的种类、数量、浓度,提供有关污染防治的技术资料,取得排污许可证,按许可的排放总量和标准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总量和标准的,由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治理。
第十三条 油田生产单位应当实行清洁生产,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止油田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第十四条 油田生产单位应当建设采出水处理设施,油水分离后产生的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应当回注采油层或者综合利用,不得污染地下水;需要外排的,应当排入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场所。
第十五条 油田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落地原油必须在完成试油、修井作业后5日内清除,井场油池存放的原油必须在10日内清除。
第十六条 油田生产单位应当制定环境污染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发生污染事故,应按规定时限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受调查处理。
第十七条 油田生产单位应当加强油气集输管线和油气储存设备的巡查,定期进行检测、维修,采取有效的防腐、防裂等措施,防止渗漏、溢流事故发生。
油田生产单位发生井喷、管道破裂、穿孔等突发性事件,或者因盗窃事件致使原油泄漏的,应当采取应急措施,排除故障,防止污染扩大;落地污油污物应当在排除故障10日内予以清除,居民区内污油污物应当在2日内清除。
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支持配合油田抢修、排除故障。
第十八条 油田生产单位应当建设清洁井场,做到场地平整、清洁卫生,在井场四周设置符合规定的挡水墙、雨水出口和防洪渠道,在井场内设置防渗漏的油污回收池和排污池。禁止掩埋作业中散落油和油水混合液。
第十九条 钻井应当采用清水或者低毒泥浆,提高泥浆循环利用水平。泥浆池应当采取防渗漏措施,钻井废水应当处理后回用或者达标排放。
试油过程中应当及时回收落地原油,含油污水应当集中处理后回用或者达标排放。有毒泥浆、含油岩屑、污油或者油泥等污染物应当在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集中安全处置。运输原油或者化学药剂应当采取封闭措施,防止泄漏,不得随意排放。
第二十条 天然气、油田伴生气及其他可燃性气体应当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需要向大气排放的,应当经过充分燃烧或者采取其他污染防治措施。由于生产需要必须排放的,油田生产单位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油田生产单位应当对产生噪声的设备和装置采取消音、隔音、防震等有效措施。
禁止夜间在居民区、文教区、疗养区等控制区域从事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作业。因抢修、抢险作业和生产工艺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且公告附近居民。
第二十二条 油田生产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签订承包合同时,应当明确双方的环境保护责任和措施,并监督执行;责任不清造成污染后果的,由油田生产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三条 油田生产单位要加强对技术关闭井、报废井管理,限期安全封堵,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开启。
对套管破损的油(水)井应当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应当彻底关闭。
中转站、联合站等生产设施应当在油田生产单位确认无使用价值后六个月内予以拆除,限期治理恢复。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有关规定,依照法定审批权限划定本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的水源保护区应当树立明显标志,采取保护措施,向社会公布,明确管护职责。
第二十五条 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进行油田勘探开发。已开油井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逐步关闭。
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油田开发建设项目。禁止在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设置废弃物堆放场。
第二十六条 依据具备资质的水质检测部门的报告,因油田生产活动对生活饮用水源水质造成影响的,油田生产单位应当建设生活饮用水的替代水源和供水设施;无条件建设替代水源和供水设施的,应当对受损失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补偿。
第二十七条 油田生产应当依法取水,实行取水许可证制度。油田生产用水禁止开采浅层可饮用地下水。
第二十八条 油田生产单位新建油区专用道路占用土地的,应当依法报批,并采取措施保护耕地、植被和石被;油田废弃道路,应当限期治理恢复;油田生产单位迁建的,应当对原有的生产、生活基地加以保护,并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协商,妥善解决。造成土地闲置荒芜的,按土地法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自然保护区内禁止进行油田勘探开发生产活动;已经开发生产并造成损害的,应当采取补救措施,限期治理。
第三十条 建立油田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运输原油、化学药剂泄漏、溢流,造成污染的;
(二)随意排放、倾倒含油岩屑、泥浆和其他有毒有害废弃物,或达标污水未排放到指定地点的。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落地油和井场内油池存放的原油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清除,或掩埋、焚烧落地油、油水混合液和其他废弃物的;
(二)发生井喷、管道破裂或者穿孔等突发性事件,未采取应急措施或污油未在规定时间内清除的。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收购、储运原油及盗油、非法采油、炼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公安、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环保等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由公安机关没收原料、非法采油炼油产品和生产、储运设备以及非法所得,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治安管理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在居民区、文教区、疗养区等控制区域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作业时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