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探究

时间:2019-05-12 18:0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中村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中村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探究》。

第一篇:城中村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探究

城中村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探究

——湖南黎托村的调查与思考

刘建荣

黄祺

中文摘要:村民自治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基层民主形式。它对于整治和改造城中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促进城中村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政治文明的广泛深入,精神文明的健康进步和生态文明的积极推进。但村民自治在城中村实际运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基于此种现状,笔者试提出建立一个“规范、务实、民主、广泛”的城中村村民自治发展模式,以求对城中村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村民自治

城中村

现状

发展模式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基层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村民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1]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基层民主形式,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在短短20年间改变了传统格局和治理模式,但由于短时间城市化的不彻底,这些农村原有的地缘、血缘结构未被瓦解,使之成为既不同于传统农村社区,又不同于现代城市社区的“过渡型”社区——城中村。据2002年10月31日的《南方周末》报道,西安市有417个城中村,涉及42万人;太原市有75个城中村,涉及12万人;连小小的绍兴市都有45个城中村,涉及人数将近15万人;杭州与石家庄仅市区内就分别有60个与45个都市里的村庄等等。可见,这种特殊形态的农村已经成为我国城乡转型过程中一道独特的社会景观。但纵观学术界关于“村民自治”的文章,较少有学者专门在城中村视角下谈论“村民自治”,但城中村现象日益增多,城中村问题日渐突出,显然研究城中村的村民自治有其现实和特殊意义。本文则主要论及城中村村民自治的作用,以及在现实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及解决的基本思路。

一、城中村村民自治的现状

(一)城中村村民自治的作用

1.村民自治促进城中村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 物质文明指的是通过改造自然的积极成果所表现出来的人们物质生活的进步状况[2]。在城中村,物质文明集中体现为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自治通过实现广大农民的政治民主权利,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城中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中村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阿马蒂亚·森的人为政治自由的建设性作用就能够有效地刺激经济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3]我国现行的村民自治制度是在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经济上的自主权,而经济上的自主权引发了农民对政治自主权的诉求。村民自治权是农民经济自主权在政治领域的反映,是农民真正当家作主的体现。传统农村的村民与城中村的村民相比,前者是以种田、种地为生,而后者由于赖以生存的田、地被征作城市建设,转而以少许自留地、房屋出租为生,因此村民自治对城中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民主直选的村委会和村民委员会来保障失地村民的合法权益,化解征地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按照村民意愿对本村统一规划,对村集体自留地统一经营,壮大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湖南黎托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践行了城中村村民自治的基本功能。黎托村村委会把握城市化契机,规划建村,将争取来的454亩村留地和7个组村民自愿上交的共计324亩自留地统一交由村里规划办证,统一出租经营,村里配套投入近60万元对集约土地进行了改造提质和平整,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村民得到实惠,共同富裕的路子越走越宽,至2002年,该村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752元,完成上缴国家税收54万元。村民收入稳步提高,2002年,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843元;自2002年以来,该村年GDP经济增长率超过15%,2006年该村上缴国家利税超过10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全体村民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加速致富奔小康。

2.村民自治促进城中村政治文明的广泛深入

在城中村,政治文明表现为农民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村事务的权利意识的觉醒和行为能力的提高。村民自治的实践及其成效已充分显示出对促进城中村政治文明的广泛深入的重要作用。

(1)村民自治的发展促进城中村政治大局的稳定

实行村民自治,建立稳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城中村新秩序,对促进城中村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如今城中村正处于城乡转型的关键时期,征地带来的利益分配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聚众闹事、集体上访、党和政府布置的工作任务难以落实等。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干部的行为,也需要加强征地补偿政策、法律制度的宣传和教育,使村干部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依政策办事的能力,使广大村民了解上面政策,懂法守法、履行义务,用法律政策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村民自治采取直接的民主方式,对于约束干部不良行为,平复村民情绪,解决村民利益矛盾和纠纷,密切干群关系和调动村民积极性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夏天,湖南黎托村在“武广”建设的拆迁工作中,因为村民不满《新试点办法》的补偿措施,曾一度聚众闹事,围攻拆迁工作人员,甚至派人进京上访,使当时的黎托村陷入一片混乱中。这时村支两委和村民委员会代表们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顶住压力,不怕困难,不怕谩骂,耐心做拆迁户工作,认真向拆迁户讲解《新试点办法》,比较其与《六十号令》旧补偿措施的优势。干部代表们实行榜样示范、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终于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实现了拆迁村民从反对新政策,到理解新政策,再到支持、拥护新政策的转变,圆满完成了“武广”项目的第一期拆迁腾地任务。

(2)村民自治的发展促进城中村“草根民主”的发展

村民自治实际上是村民对本村事务的全面参与。它拓宽了村民表达自我意愿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村民按照《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和其他自治政策的要求,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种形式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失地村民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学会了用民主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村民自治通过加强城中村各类组织建设,把独立、分散的农民个体集合在统一组织结构中,使农民个人在于基层政府的国家权威的“讨价还价”中,摆脱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同时又增强了农村社区的凝聚力,推动农村自治力量的发展[4]。尤其在当前已被大量征地的城中村,村民自治组织成为保护失地村民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

3.村民自治促进城中村精神文明的健康进步

城中村精神文明主要体现为精神生活的充实健康,村民素质的显著提高,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村民教育的丰富多彩,整个村呈现一派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和谐奋进的良好村貌。但是在城中村中,由于村民短时间内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改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工作方式,转而以物业出租为主的生活模式。劳动时间的骤减,闲暇时间的猛增,使得大多数村民一时间难以找到生活的支点和精神的寄托,因此麻将赌博蔚然成风、打架斗殴骇人听闻、道德滑坡日益明显、“二世祖”现象普遍存在。如若城中村问题继续演进,则不仅不能巩固城市化的发展成果,反而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强城中村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必然。实践证明,村民自治对于促进城中村精神文明的健康进步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渐发展为享有积极、健康、向上文化生活的权利,这成为加速城中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驱力。其次,村支两委和村民委员会将能否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作为绩效的评定标准之一,成为推动城中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近几年来,黎托村的村民自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村民的“三自”意识逐渐增强,由村民选出的村委会和村民委员会更是反映民意、践行民意,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使黎托村被评为“湖南省文明示范村”。

4.村民自治促进城中村生态文明的稳步推进

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生态文明。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即实现农村的“村容整洁”。村容整洁,树立崭新形象,创造良好环境,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呼声。[5]然而许多学者笔下城中村的特征就是“脏、乱、差”:小商小贩随街叫卖,油渍污渍让本不干净的城中村显得格外脏;生活污水、垃圾乱倒乱放,使城中村成为病菌滋生的“温床”;生活基础设施差,电线、网线乱牵乱搭,给城中村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可见,塑造城中村的生态文明成为改造和治理城中村,使其彻底实现城市化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村民自治,能从根本上治理城中村“脏乱差”状况,改善城中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打造拥有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风尚、新秩序的城中村新面貌。

黎托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支持下,一方面,大力整治农村环境。黎托村发动全体党员投工投劳,号召群众共同参与,共筹资金162万元,用两年时间完成了村组道路的硬化和绿化。通过各方努力已实现了户户通电、通水、通有线的目标。另一方面,按照城乡一体的要求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住宅区和工业区,尤其对于安置小区更是实行高标准的规划建设,力争打造成集美化、绿化、亮化和人性化为一体的农民精品住宅区。另外,还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派专人、专组维护黎托村的环境卫生。如今的黎托村是一个宜居、宜工的美好家园。可见,村民自治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促进城中村村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还有利于促进城中村生态文明的稳定推进。

(二)村民自治在城中村实施中仍存在不足

村民自治作为党在农村基层实行的直接民主形式,对于城中村的治理和改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在村民自治的实际运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城中村“草根民主”建设的健康发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为进一步在城中村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启示,既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这项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对黎托村及湖南多个城中村调查发现,当前村民自治在城中村的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

1.民主选举过程中违规事件时有发生,难以反映民意 首先表现为村干部的产生方式,由“钦定”代替“民选”。有的乡镇领导为了“领导”轻松,希望村委成员对其“服服贴贴”,有的基层领导为了顺利实现“支书、村长一人挑”,于是在选举中违规操作,操纵村委会的选举,或事先指定人选、或暗箱操作、或篡改选举结果,以致使民主选举失去意义。其次 “贿选”现象屡见不鲜。所谓“贿选”,就是用金钱、物质或是其它利益的转让来收买选举工作人员或选民,从而获得选票或人为改变选举结果的行为。在城中村,“贿选”现象更为常见。因为大量土地征收后的高额补偿,大量集体自留地的让渡使用权而带来的集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利益的驱动使选举成为一些别有用心、妄图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的人绝好的机会。我们在黎托村的调查中发现:有27.78%的黎托村民表示在本村民主选举中存在“贿选”现象,有22.22%的则表示“说不清楚”。黎托村是一个“村民自治文明示范村”,然而数据表明,在这样一个民主选举较规范、严明的城中村,也存在“贿选”,可想而知,这一不规范行为在其他城中村必定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由于选举背后隐性“操作”的存在,使得本应体现民意、反映民意的民主选举披上了“皇帝的新装”。

2.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名不副实,难以实现真正的民主

在城中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两个环节的运行,一般包括两种形式的共同参与:一是以村、支两委为中心的“领导型”决策和管理;另一种是依托村民的自治组织而展开的村民自我决策和管理。然而在这两种形式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难以实现真正的民主。首先以村、支两委为中心的决策和管理,不走村民路线,不遵循从村民中来、到村民中去的决策、管理程序,使之成为领导团体,甚至个人的决定。如有些村委会在作某项重大决策时,既不召开村民大会,也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而是由村、支两委,甚至领导个人说了算。其次,村民的自治组织尚不健全,多是因共同兴趣、爱好而自发组成的民间文艺、活动团体,或是协调村文明创建的文明理事会等,较少有经济合作组织,或是各种行业组织等,即便有,作用也不明显。由于村民的自治组织的不健全,使得村民对本村事务的部分决策权、管理权缺失。由于城中村村、支两委决策、管理程序的不到位,村民的自治组织的不健全,使得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难以实现真正民主。

3.民主监督往往流于形式,难以体现村民当家作主

村务公开是民主监督最直接的形式,村务公开好不好是评判民主监督是否到位的重要指标。可如今,城中村的村务公开往往流于形式,表现在:①村务公开内容不全面,缺乏真实性。有的村务公开的内容是经过精心筛选的,表面的事项、一般性的政策公布多,深层次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问题公开少,个别内容进行人为加工,缺乏真实性。②村务公开形式单一,大多城中村采用的方式就是在几块公布栏上张贴几张文字资料,就叫村务公开。单一的形式,无关紧要的内容,只会让村民更淡漠于本村事务,至于监督则更谈不上了。③村务公开时效性差。有的城中村村务半年公布一次,甚至几年公布一次,使村务公开失去了它本来意义和目的。④村务公开地点不合理。有的城中村有十几个行政小组,居民分散居住,并且多保留足不出户的旧习惯。村委会不顾及实际情况,仅将村务公开局限在村委会所在地周围,则人为地缩小了民主监督的范围。

民主评议同样是村民参与民主监督的途径之一。很多城中村的民主评议只是走走过场:随便找几个村民、党员投投票就完事;有的则干脆不组织村民或是村民代表对干部和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在村委会内部互评解决;有的村委会没有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向村民述职,作报告。民主评议走过场,实际上虚化了民主监督制约机制。

4.村民素质不高,民主观念不强,导致村民自治难以落到实处

列宁曾指出群众文化程度低对于发展经济、发展苏维埃民主有着不利影响。他认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要使广大劳动群众真正参加管理,要克服官僚主义,要真正实现工农平等,都必须大大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6][7]P7也就是说,如果人们的文化素质越低,其参与政治的能力就越弱,反之,如果人们的文化素质越高,其参与政治的能力就越强。当前我国城中村村民的总体文化水平还较低。据不完全统计,黎托村中就有约80%的村民只有初中或以下文化。村民的这种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对村民自治的肤浅理解,有的村民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而让位或放弃自身的民主权利,使得贿选现象在民主选举中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文化水平不高决定了村民民主观念落后,主体意识不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较差,这必然会阻碍城中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如有的村民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村中一员,有对村中大事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管理权,有对村委会工作、村干部的行为的监督权等,而不是被动地服从村委会的命令,甚至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有些村民对政治表现冷淡,缺乏公共意识、合作意识、大局意识,这样不仅直接影响其民主政治的参与热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滋长和纵容了某些干部的官僚作风。总之,我国城中村村民较低的文化水平将日益成为制约村民自治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但要全面提高城中村村民的文化素质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城中村村民自治发展模式思考

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更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工程。针对上述城中村村民自治实施中存在的种种不足,要加强城中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要建立“规范、务实、民主、广泛”的村民自治发展模式,推动城中村村民自治健康、稳定、深入发展。

(一)遵循民意,规范选举

民主选举是最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村民自治的基础。能否真正实现民主选举,村民选举权利能否落到实处,则首先要规范并严格遵循村民选举的民主程序。即成立村民选举委员会,充分酝酿并确定符合民意的候选人,确保参选人数,以方便群众选举为原则,组织秘密投票和计票以及公布选举结果,加强各环节的监督工作。其次在选举工作中要明确民主选举标准。按照政治品德好,能真正为村民谋福利、办好事等的标准确定选举候选人,对于上级“钦定”对象,也要纳入此参照体系然后确定是否入围。再次,保证选民在无任何干扰情况下独立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在正式选举工作开始前,向村民宣传有关选举的法律、法规、政策,明确选举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严厉打击“贿选”现象,对于靠不正当手段拉票的候选人,应立即取消候选人资格,同时一并取消此人以后连续两届参选的资格。最后,对于新当选的村干部,要实行优胜劣汰。一个季度或是半年后组织村民大会对其工作实绩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不理想,或是很差的则直接罢免或撤换;评议结果一般的,则要接受一个阶段的考察,若政绩仍不理想,则予以罢免或撤换。

(二)落实民主,让村民明确和履行决策权和管理权

健全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机制是村民自治的根本,村民能否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和管理,参与程度如何,是衡量城中村村民自治是否体现民主的重要指标。要抓好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必须做到:第一,以村、支两委为中心的“领导型”管理应充分发扬民主,从村民中来,到村民中去;作任何一项重大决策时,都应首先广泛征求村民意见,通过村民大会审议通过后方能做出决定。对于村领导擅自做出的决定,村民大会有权予以更正和驳回。第二,健全村民的自治组织,建立起各种财务监督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红白理事会、各种行业组织等基于村民共同需要和利益而自我形成的自治组织。这些组织在村委会的指导和协助下,开展各种自治活动,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有效扩大村民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的途径和范围,代表广大村民的利益和要求。

(三)强化民主监督机制,保证村民当家作主

民主监督机制是确保村民自治制度健康发展的有力武器,如果没有监督和约束,村民自治就会在各种利害冲突中走形变样,难以保证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要健全和强化民主监督机制,应做到:

第一,深化村务公开,确保民主监督落到实处。首先要调整、充实村务公开的内容,做到财务、政务、事务、文件全方位的公开;增强公开内容的针对性,对村民最关心的问题,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一定要公开;财务公开是重中之重,村里日常财政收支应及时详细公布,重大经济项目涉及的财务状况,应在不同进展阶段全过程公开。

其次,要丰富和创新村务公开的形式。除了设置村务公开栏以外,还可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公开;可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公开;可设立村民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督促村务公开规范、及时、有效的运行;可任命各组组长为村务公开联络员,每当村里有村务要公开时,则及时将公开信息传达到每家每户等等。

再次,要增强村务公开的实效性,必须做到每月至少公开一次,遇事必公开原则,让村民第一时间了解本村动态,切实享有决策权,履行监督义务。

最后,选择合理村务公开地点。如村务公开栏应遍及城中村的每个行政小组,而不是只矗立在村委会的门口。

第二,建立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

坚持每年在村干部述职的基础上,组织村民或村民代表对村干部德、勤、能、绩四个方面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与工资待遇挂钩,并且结果中,村民意见较大,评议结果很差的干部则按照程序予以罢免撤换。

第三,加强民主监督的制度建设,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四)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增强村民民主法制观念,扩大村民自治的群众基础。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增强村民民主法制观念,是保证村民自治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必要前提。

一是要大力发展村民教育。通过村民学校,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和政治参与意识,解决村民文化水平低、民主素养差的问题;培养村民的竞争意识、权利意识、自由意识和民主意识,为发展城中村基层民主培养合格的村民主体;教育和引导村民学会正确使用民主权利的方法,使他们加深对村民自治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其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是抓好干部的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民自治的干部队伍。通过开设干部培训班,派干部进大学进修等途径,提高干部的文化涵养、政治素质;提高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村委会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为促进城中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

注释: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

[2]陈洪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 [3][4]田军.发展村民自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6.1 [5]王伟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2

第二篇:村民自治的基础探究(范文模版)

0703404016

村民自治的基础探究

摘要:农村社会的治理一向是中国政府的工作重心,从建国以来,乡村治理的手

段也几经变革。村民自治被认为是乡村治理的最合适路径。本文意在探讨农村村民自治的存在基础,并对中国现阶段的农村村民自治给予反思。

关键字:村民自治存在基础反思

一、村民自治的概念和概况

1.概念

村民自治是指在农村社区的居民自己组织起来,以村民委员会组织为载体,在基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一种真正参与方式。它是村民实行直接民主的一种基本形式。

2.概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实施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使得农村发展突破了人民公社的限制,催生出农村民主自治制度。作为基层民主的重要组织部分,村民自治活动必须依附于某种组织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村民委员会。1980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罗城两县出现了全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稍后,四川、河南、山东等省的一些农村地区也陆续出现了类似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村民委员会的出现立即受到中央决策层的重视。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颁布的《宪法》中明确了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1987年11月24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这是第一部依据1982年宪法制定的较为具体的规范村民自治的基本法律,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进行自我管理会议制度。1998年11月4号,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民自治权利的保护更加广泛和充实。随着1990年代以来广大农村村委会直接选举的全面铺开,使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逐步深入的基础上获得了实质性的推进。

二、村民自治的存在基础

1.经济基础。

经济发展对乡村社会自主性的生成归根结底是起着积极作用的。脆弱的集体经济并没有带来民主政治的发展相反,却形塑了村民自我利益保护机制,极端排斥集体经济,并对村庄政治表现出极度冷漠。许多经济欠发达村集体经济的脆弱,吸引不了村庄精英的政治热情与兴趣,因而难以形成激烈的村庄竞选格局。另一方面,村民对村庄民主政治与公共事务的关心,更多地是基于对自身利益的理性考虑,因而在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的情形下他们倾向于认为谁执掌村庄政治权力以及主政者如何管理村庄事务与己关系不大,于利亦不多,因此会自觉选择政治冷漠策略以降低政治参与成本。再一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村庄经济资源的贫乏促使基层政府使用更多的强力来控制乡村社会以应对压力型体制,完成上级政府硬性下达的各项任务 而这种政府强力控制的必然后果只能是增加乡村社会自治组织对政府的依附性。可见,这种社会自主性内生不足而外生限制的局面起因于乡村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而终于乡村社会自主性的被扼杀。然而,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多数村庄,由于经济发达,民众政治参与、管理积极性高,另一方面,村庄经济的发达,导致民众政治资源丰富,参与意识高,并且具有一定的治理意识,增强了乡村社会自治组织对抗政府控制力量的能力。

2.利益分化。

利益分化主要是指由于社会结构性的变革而使得一种既定的利益关系发生重组并进而使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的过程,它表明一种既定的利益过程被打破,一种新的利益关系迅速形成以及新的利益差别迅速扩大。利益分化导致不同利益主体的产生,同样也引发了不同利益主体的不同社会行为。社会需要利益协调的政治机制来化解由于利益而导致的各种矛盾与冲突,而这种政治机制便是民主制度。现在的中国乡村的经济正处在缓慢但是明显的分化中,严重的乡村利益分化状况必然要带来乡村利益诉求的不断增加,乡村政治的困境就在于如何因势利导各种利益诉求,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而要解决这个困境,不仅在宏观上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而且在微观上还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社会自主性力量来自我化解乡村中的各种利益矛盾与冲突。但是上位者由于长期脱离群众而不能对农民的利益划分进行准确把握,而基层组织虽然对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了若指掌却因为手中权力的层层受制而望洋兴叹,所以,放权于基层组织(村委会)无疑是上上选。因此,乡村社会的利益分化是乡村社会自主性生长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3.公民素质。

村民自治受阻,原因之一就是农民和干部的素质有待提高。我们当然不能以素质水平滞后为由延缓制度改革的进程,但也无法否认公民素质之于民主制度建立的重要性,离开村民的素质文化建设而空谈农村民主自治其实是竹篮打水(低素质的村民自治会导致村民利益诉求的表达方式激烈暴力化,反而与农村自治促进农村发展的初衷背到而驰)。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封建专制政体下,中国农民不仅具有依附被动型人格特征而且缺乏独立自主型人格特征,权利意识缺席,容易导致农民的失语的状态。这样的公民素质无疑要影响公民政治参与方式;而且,农民的文化素质的低下必然导致农民对于村民参与和利益划分的逻辑关系一知半解,使得农村民主自治永远停留在一个概念的层面,这样的公民素质无疑要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态度。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民政治参与与以往相比有极大改观,主动性参与有所增强,但总体来看,被动员参与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而就目前情况而言,农村干部素质不高,政策水平偏低是农村基层政府和自治组织总体上处于被动运作状态的另外一个表现,并实际上构成了我国农村基层政府和自治组织效能偏低的一个原因。可见,农民与干部素质是制约乡村民主制度运行的关键性因素,同时也是乡村社会自主性长的基础性条件。

4.政府控制和主导社会力量的程度。

国家与社会关系一直被公认为社会自主性生长的瓶颈性制约因素。研究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大意义即在于探究这种关系对于一个国家市民社会发育的影响程度。在政府主导性越强的社会,由于政府掌握了大量的权力、资源和信息,就必然导致社会自主性的弱化。但是政府主导性与社会自主性的强弱对比关系并无对错之分,关键要看它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政治贡献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就中国乡村社会自主性培育而言,在乡村社会自主性相当虚弱的情势下,政府主导性强在推动乡村社会自主性生长方面作用是积极性的,因为政府可以利用手中聚集的大量强制力量对农村自治所需的社会基础进行强化和加固。大多数学者的观点也是如此:对中国绝大多数农村而言,村民自治是一个需要自上而下由政府强力启动并推进的过程,政府主导在其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并且在实现推动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对权利的下放程度和规模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隔靴搔痒和过犹不及的尴尬。现实中,政府通过两委关系与乡村关系强化了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因而实质上压抑了乡村社会自主性的生长与成熟,压缩了村民个人能动性的实施空间,从而严重地制约了村民自治预期效果的正常发挥。

三、村民自治启示与思考

村民自治是最值得发展的乡村治理模式之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不仅能够发挥村民最大的自主创造性改造自己的生活,并且能够在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前提下,对于农村存在的利益纠纷给予有效、直接的调解,同时也可以使资源(政治、经济等)的最大利用率发挥到极致,并不逊色与任何一次国家层面上的收入再分配。这绝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佳模式,如果中央政府不打算继续牺牲农村的利益来成全城市的发展。

在以往,中国农村社会的治理模式基本上是依赖于国家政权的权威而展开的。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农村的治理一直是以党中央的指导文件马首是瞻,严重压抑了农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由于政府对于农村治理的迟迟不肯放权,农村社会和农民的自主治理意识没有被有效地激发出来。近现代以来,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模式仍待探索。这就是农村村民自治模式的现状。

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村民自治呢?

乡村治理应该构架政府、社会、行政、自治的新型均衡关系,乡村治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乡村治理提供方向引导和制度支持、制度保障及物力财力上的支持,但是更应该处理好村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扩大村的治理范围,要转变乡镇政府原有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变传统的公共权力自上而下的单向式运行,还权于民使村民自治名副其实,充分发挥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的作用。

在基层民主建设中,农民群众是村民自治的主体,他们能否参与村民自治,在村民自治中能否正确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对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关系重大,只有广大农民进行积极的民主参与才能对党的执政起到合法性、基础性和支持性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对于村民自治做出道德表态(包括但是不止于),加强农村村民的素质教育,加大农村村民自治的宣传力度以及深入剖析自治与利益的利害关系,逐步加强村民自治的实施范围。此外,继续推进大学生村官制度,这不仅是提供大学生一个锻炼机会,而且也是现阶段使得农村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主要可行手段。另外,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村民的主体性,把农民充分行使自己的参与权当成是现阶段农村自治推行的工作重点,要让群众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这也会相对加快农村民主的建设进程。

此外,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乡村自治制度的建设路径并非一定要以村民民主意识的现代化为目标,本人觉得切实可行的途径是乡土化,因为现存的传统文化已经根植与村民的观念中,这样就避免了新的价值观内化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摩擦。乡村传统文化在乡村自治发展进程中的存在不可规避,但事实上它也并非一定与我们的初始目标相冲突或者说一定

是一种落后的文化包袱(封建思想的剩余),相反,它是一种极其有利的推动力量并且可以发展成为最严密的监督机制,如果对其恰当地把握、辩证地扬弃(充分发挥中国农村互相礼让的风俗和乡土中国熟人社会的优势,砸碎中国农民对于权威的奴性和逆来顺受),倒很可能是一种独特的潜在的文化优势,帮助有效的实现村民利益的合理分配,也是形成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银 沈丽丽

2.陈凌曦

3.陈洪生

4.贺雪峰 董磊明

5.朱成君

6.刘勇

7.党国英

0703404016

《乡村善治构架下的村民自治》 《对农村民主治理的反思》 《论自觉自治型乡村治理模式的生成条件》 《中国乡村治理:结构与类型》 《村民自治制度是农村社会稳定的保障》 《社会转型时期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和中国乡村治理困境》 《重建乡村治理结构》

第三篇:敦煌村民自治现状分析

中国社会政治分析(X+Y)

学院:行

学号:

敦 煌 村 民 自 治 现 状 分 析政 学 院1

敦煌村民自治现状分析

行政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1)班武晓江200833010150 一,敦煌概况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隶属甘肃省酒泉市管辖。东经92°13′-95°30′,北纬39°53′-41°35′。东西分别与瓜州县、肃北蒙古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相接。全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围,故有“戈壁绿洲”之称。全市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万人。总人口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回、蒙、藏、维吾尔、苗、满、土家、哈萨克、东乡、裕固等10个少数民族仅占总人口的1.06%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人口18万多,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敦煌市辖5个镇、4个乡:沙州镇、肃州镇、莫高镇、转渠口镇、七里镇、杨家桥乡、郭家堡乡、黄渠乡、阳关镇;国营敦煌农场、青海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沙州镇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西7公里处的七里镇是一座新型的石油城,现为青海石油管理局所在地和青海油田后勤生活基地。其中肃州镇,莫高镇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已有一部分成为城区,七里镇为青海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和机关所在地,转渠口镇为规划中的工业镇,目前全市60%中小企业位于该镇,同时该镇农业基础也较发达,杨家桥乡以旅游业为主,主要从事第三产业,阳关镇以产优质葡萄著名,仅次于吐鲁番,兼顾发展旅游业。其余乡镇已农业为主,有部分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区。

由于近年来中央加强对西部的投资开发,对敦煌投资加大,敦煌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建项目的敦格铁路(敦煌——格尔木),南疆铁路,北疆铁路正在积极建设中,完工后敦煌铁路可连通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境内大型民用机场,可直达国内主要城市。同时引哈给党(青海哈尔腾湖水引入党河)工程正在积极筹备中。同时依托光电项目全面推进全市工业发展,提出旅游立市,工业强市,建设大漠光电城。

二,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的提法始见于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第111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四个民主”的提法始见于1993年民政部下发的关于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之中。从“村民自治”到“四个民主”,我们对基层民主的认识是逐步完善、逐步提高的。

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因此,全面推进村民自治,也就是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村级民主决策、村级民主管理和村级民主监督。

但是行政村不属于一级政府,是一种村落小范围的自治组织,自制内容仅限于自我管理。

村委会直选产生,一般3~7人,主要任务:制定和监督执行村规民约。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政策,组织村办经济,维护本地治安,发展公共福利,人民协解,乡村文化事业等。

三,敦煌村民自治现状分析

敦煌市的村民自治以行政村为主,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于2009年进一步对所辖各行政村进行了合并。一般村委会以3人为主不超过5人。村委会主要负责协调解决民间纠纷,贯彻执行乡镇政策,组织公共事务。

1,村委会选举缺乏透明度。

村委会选举过程缺乏透明度,主要过程就是发派选票到个家,然后过两天后挨家挨户去收选票。但被选举人没有回避,发选票收选票时被选举人常常参与,甚至就是被选举人自己收发选票。使得村民不愿意选,为了不得罪人也得违心的选举不适当的人。选举违背国家相关的政策,而实际负责选举的政府工作人员却在被选举人家中吃喝。明显的存在贿选现象。具体的计票过程也没有让人民群众参与监督。

2,候选人应实行差额选举。

在村民委员会的选举过程中,通常情况候选人只有一个名额,并且并不是村民推举的,而是由乡镇直接提名的。选举过程中村民提名的候选人大多数情况下,被以各种理由拒绝。候选人也没有与村民进行很好的交流。应该适当的在村民面前制定宣读自己的施政纲领,办成几件事。

3,家族势力影响选举。

自实行村民自治以后村委会人选一般就有人数较多的家族所把持,在选举过程中村民不会选择合适的人,而是尽最大努力选举自己家族的人。他们认为自己家族的人掌权才能保证他们的权利不受侵犯并且方便自己获益和办事。也许还有提升自己家族地位的考虑。人数较少的家族中的精英很难再选举中当选。他们宁愿选一个自己家族的恶霸,也不愿选择一个能带动村民致富的能人。4,精英选举。

在村委会的选举过程中,乡镇领导天然的愿意提名那些乡村中的经济精英来担任,他们认为那样做可以使村民更加富裕,或者可以带动群众致富。但还有显而易见的因素,那就是经济精英更能为乡镇领导到来某些好处和收益。而不富裕的村民不能够带来那么多的好处。

5,村民参与度低。

由于经济的发展,村民大都不愿意参与选举等自治活动,一心用在外出打工或各个行业,从事第二三产业。村内的活动已经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不再重要,因为这给他们带不来经济效益,反而耽误其时间。最关键的还是相当一部分村民认为上面已经定下来人选了他们参与不参与都不在重要,他们的选票实际上不会产生真正的意义。上届村委会的选举过程中就有部分村的选举人数不到二分之一,以致选举无效。经乡镇领导动员后才勉强凑够一半的人。

6,村委会成员素质低。

当选的村委会成员齐素质普遍较低,一般情况下都只具有初中学历,而缺乏高学历人员。其认知水平也相对较低,没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与知识,仅凭经验办事,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三支一扶派去的大学生在面对复杂村情时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相反的遭到村委会的排斥。

7,服务职能弱化。

对于村委会成员来说其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职责,认为自己是当官管理的不是服务的,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完成乡镇领导的指示,接待好乡镇干部。这样就尽

职尽责了。而对于民间的纠纷也一般不由他们调解,家族的领导人占了这一重要角色,其次是派出所的调解。相当多的村委会成员不注重服务。

8,缺乏民主监督。

由于村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一般情况下乡镇不重视对其监督,而群众也觉得自己没有监督权,而不去监督,这就无形造成了村委会成员滥用权力谋取私立的事件。我所在的村甚至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村主人没有召开村民大会就私自把二百多亩土地划给了一中的农场,而条件就是让自己女儿进入一中读书。直到其离任才有下届村委会发现,而他们之所以发现也是在打那二百亩土地的主意。

9,女性村民很难进入村委会,在选举过程中要适当的加入女性村民。四,改进措施

1,进一步完善村委会选举程序,使其制度化,透明化。有了制度就要去遵守而不要自己另搞一套,置国家法规于不顾。在选举过程中被选举人和其亲属要回避,不能参与可能影响选举公平的活动,和影响选举的活动。对于选举来说应当集中选举,而不应分散,否则就缺乏必要的透明度,造成操控选举的行为。

2,实行差额选举,不要总是提一个候选人的名字,要多加几个给村民选择的权利,同时重视村民自己提名的候选人,不要动不动就以合理的不合理的理由拒绝。否则带来的后果只能是村民对选举的失望,而拒绝参加选举活动。同时可以尝试竞选,让候选人提出其施政思路来供村民参考。毕竟,村民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事务,而不需要过多的干预。要加入适当的女性村民。

3,提高村委会成员的素质。选举时应注重中堆出那些学历比较高的村民参与进去。加强对其培训提高职业技能,使其能够带领村民致富。并提高其服务意识。4,完善监督制度。对于村民自治性组织,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村务公开的程度,透明度。村委会的重大决定应当召开村民大会由村民集体决定。

第四篇:村民自治现状的调查报告

村民自治,是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从而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村民自治现状的调查报告。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村民自治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建设,不断创新,使村民自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取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字:村民 自治 现状 调查 建始县

一,村民自治现状

(一)上级部门把村民自治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纳入日常工作体系中

建始县相关部门,乡级领导部门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把村民自治列入日常工作的范畴,每次召开政务会议,都会讨论有关村民自治的相关问题,并积极地深入村级自治组织,了解相关情况,以期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发展完善村民以及自身决策提供真实的基础。

(二)民主选举扎实推进,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不断得到提高

自1987年11月24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草案后,湖北省建始县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从1989年开www.xiexiebang.com.COM的而建立的公开控制和纠错的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对选民和后选人资格、选举程序、保护选民政治权利情况及对选举工作人员工作状况的监督等。由于缺乏一套衔接紧密的程序设计,各别农村地区在选举监督方面“钻空子”,具体表现为选民登记的失序,在正式代表人的确定过程中存在黑箱操作,投票、核对及公布投票方面的失范和打击报复等现象。

第二,村民代表会议的功能需要继续强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确立,在国家权利和基层社会之间形成了一个中介,使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传统的压力型向新的合作型转变。据了解,在我县,乡镇干部遇事组织服务上村,村干部遇到大事先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在会上把问题与任务说明,形成一致决议后由代表们带头执行,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形成畅通的沟通渠道,客观上有利于其各项事物运作,村民代表会议功能显著。然而,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并不是所有农村地区都能够及时且有效地发挥村民代表会议的的作用。各别地区对基层重大事物的决策往往还是由村委会单独决定的,村民的意见和想法很难得到重视和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决策,往往不能够全面考虑民意,有时甚至与民众的基本利益不相符合。长此以往,基层民众高涨的政治参与热情与狭隘的利益表达渠道之间形成冲突,引起民众的不满,为基层政治稳定埋下了隐患。

第三,村干部综合素质亟待加强。回顾近几年,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在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村干部素质仍需加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一些村干部潜在的政治参与目的性较强,竞选村干主要是为了优先获得政治资源,损公肥私,选上之后便“原形毕露”,并没有向当初承诺的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二,一些基层干部公仆意识淡薄,只惟上不惟下,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很难得到民众的支持与信服。久而久之,由于村民的意见的得不到重视,其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其三,一些村干部综合管理水平亟待加强,各别地区的村干部当选主要是凭借其强大的人格魅力或依仗权势,但现实生活中不乏那些由于缺乏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经验,当选之后而造成村务麻烦的人员。

第五篇:关于村民自治现状调查问卷

关于村民自治现状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西安培华学院09级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正在做一项关于村民自治现状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村民是否实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分析村民自治的落实情况。在这里想问您几个相关的问题,了解下您对村民自治的看法。请您放心,本次问卷调查中您的信息完全保密。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本次调查问卷一般为单选,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即可。问卷所有内容需您个人独立填写,如有疑问,敬请垂询您身边的工作人员。

您的年龄是26

您的性别是(B)

A.男B.女

您是否是党员(A)

A.是B.否

您的职业是(E)

A.农民B.教师C.村干部D.个体户

E其他

1.您家庭月收入大约是(C)

A.500元以上B.500元—1000元C.1000元—1500元D.1500元以下

2.您的文化程度是(D)

A.小学B.初中C.中专或高中D.大专及以上

3.您所在的村,村干部是怎样产生的(A)

A.乡镇任命

B.乡镇提名,村民推荐相结合C.村民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

D.其他(请注明)

4. 您参加过几次村民委员会的选举(C)

A.4次以上

B.1—4次

C.从来没有过

5.您所在的村或者街道,是否有村民代表会议(C)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6.村民代表会议组成成员是哪些人(C)

A.全体村民

B.村民小组推荐代表参加

C.基本上是村委会成员

D.村党支部成员、村委会成员、村民都有

7.乡镇对村民代表大会干涉吗(C)

A.干涉

B.不干涉

C.不清楚

8.您觉得村务公开对村民重要吗(B)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9.对于您村实行的村务公开制度,您是否关心(A)

A.关心,经常去看

B.只知道有公开栏,具体内容不清楚

C.偶尔去看看

D.无所谓

E.其它

10.如果您觉得村务公开有问题,会选择哪种方式处理(D)

A.向乡镇领导反映

B.动员村民,向村委会要说法

C.直接找村长

D.无动于衷,认为与自己无关

11.您采取上述方式来处理的原因是什么()

A.认为村委的职权有限制,只能向上级反映

B.乡村为反映了多次,但都是用各种理由搪塞或者直接置之不理

C.认为村长是村里最大的官员,他的决定就是村子里的决定

D.村委在村务公开的问题上,虽然听去反映但是从未认真实行E.其它(请注明)

12.您所在的村或街道是否有村财务监督小组(C)

A.是

B.否

C.不清楚

13.村里的财务情况,您认为自己有权利去过问吗(A)

A.当然有,那是我们大家的钱

B.没有,那是财务小组的事情

C.自己不清楚

14.村里的财务情况,您认为自己有权利去过问吗(A)

A.当然有,那是我们大家的钱

B.没有,那是财务小组的事情

C.自己不清楚

15.您认为村财务监督小组成员,一般是(D)

A.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村民服务

B.尽量为自己或者亲属某好处

C.发现问题也不敢说

D.随机应变

16.您村中有具体成文的规章制度(比如选举制度、财务制度等)吗(C)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17.这些村规民约是怎样产生的()

A.全体村民大会讨论产生

B.村民代表大会产生

C.只是由村委会成员自己制定的D.其它

18.村里一般通过什么形式来宣传这些(A)

A.村里的广播

B.开全体的村民大会

C.发宣传单

D.其它

19.村里这些规定的执行,是否有专门人员监督(B)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20.您觉得村里有这些成文的规章制度重要吗(A)

A.很重要,不然村子管理会很混乱

B.不怎么重要,好多都是形式

C.不重要

21.您是如何看待村委会与党支部两者之间的关系(B)

A.无任何关系

B.指导和协作关系

C.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D.不清楚

22.您认为村委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C)

A.政府部门

B.政府授权组织

C.群众组织

D.其他

23.在村里,对于重大事项是由谁来决定的(D)

A.村委会讨论决定

B.村长个人决定

C.村党支部决定

D.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共同决定

E.不清楚

24.您认为有无必要对村干部实行民主监督(A)

A.有必要

B.没有必要

C.对自己来说无所谓

25.村里的财务情况,您认为自己有权利去过问吗(A

A.当然有,那是我们大家的钱

B.没有,那是财务小组的事情

C.自己不清楚

26.您对目前的村民自治的总体情况的评价是(D)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很不满意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

2012年)

下载城中村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中村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民自治的现状分析

    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的实施已经产生了轰动效应,短短十余年来,它不仅吸引了中国人的视线,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它不仅吸引了新闻媒体的注意力,而且也掀起了学术界......

    城中村现状与发展

    城中村现状与发展 作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北校区的学生,我们所处地段——三元里本身属于城中村的范畴。本次实践报告,我们打算贴近我们身边的环境开展实践活动,所以以城中村现状......

    村民自治推荐材料

    龙角镇村民自治推荐材料“为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群众满意,才是我们工作的宗旨和根本。”龙角镇龙堰村计划生育协会会长蒲东培这样说。2011年龙角镇龙堰村成为重庆市首批“......

    当前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

    文章标题:当前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内容提要】20多年中国的村民自治在经济建设、建章立制和民主意识自觉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巨大的难点和困境,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过......

    有关农村村民自治现状的调查报告

    有关农村村民自治现状的调查报告课题名称:有关农村基层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现状的调查报告 所属学科:指导教师 姓名:戴洪涛 班级:09级政治学与行政学2班学号:0901090200......

    浅谈村民自治的发展与完善

    浅谈村民自治的发展与完善 郭旭 2005年10月20日09:01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社会最......

    2011村民自治章程

    村民自治章程 第一条 为了保障本村村民依法自治,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保证村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促进本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国家......

    村民自治章程

    兴隆村村民自治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使全村逐步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