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昆山工厂爆炸舆情事件分析
江苏昆山工厂爆炸舆情事件分析
一、事件概述
8月2日7时37分,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荣)汽车轮毂拋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截至当日21时45分,已有69人不幸遇难,近200名伤者正在医院进行救治。从有关部门获得消息,这次爆炸可能是由锅炉引起。据上海《新闻晨报》称,初步查明,爆炸系因粉尘遇到明火引发的安全事故。
晚上20时,在昆山市民广场,自发前来的市民用点燃的蜡烛组成“8.2”的图样,为受伤人员祈福。在事发地点的路边,自发前来的市民摆上一支支鲜花,在七夕之夜,为死伤同胞送上祝福。
当日,据统计,有关昆山工厂爆炸事件涉及的负面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微博,共计146518条,占据了负面信息量的95.91%,其中绝大部分均为献血、心理疏导,逝者安息内容的转发,充分显示了社会化媒体时代公众舆论的力量;其次是网络新闻和视频,分别为2880和 2151条;以下依次是论坛500篇;微信量404篇;报刊53篇;博客文章2篇。
二、媒体关注度走势
据了解,事发当日,此起江苏昆山爆炸舆情事件的传播过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舆情发生期(8月2日07:37-11:00)、舆情发酵期(11:00-12:00)、舆情高涨期(12:00-17:00)、舆情发展期(17:00-23:00)。
从数量上看,该事件的网络媒体关注走势一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毕竟这种突发事件的爆发具有轰动性,能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各类媒体关注,而博客、论坛、电子报类关注度相对较小。8月3日,随着国家监管部门的重视,在互联网上有关企业安全监管相关报道开始呈现井喷之势,该事件进一步陷入网络舆论的漩涡。
当日,据当地苏州新闻网称,消防和120急救人员已赶往现场救援。另据中国央视从上海方面了解到的消息,上海5名烧伤专家已赶赴昆山驰援。
3日,伤员已分别在南京、上海、常州、无锡、南通、苏州、常熟、昆山等地接受治疗。截止当晚7点,据不完全统计,其中苏州血站当日接受献血登记逾千人,成功献血836人次(当日献血总量还在统计中)。
4日,国内数家媒体报道称,目前已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由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任组长的事故调查组确定,粉尘浓度超标,遇到火源发生爆炸,昆山爆炸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责任主体是中荣,主要责任人是企业董事长吴基滔等。
另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事件媒体评论甚少。受此次爆炸事件影响,昆山市安监部门已决定对包含富士康在内的40余家加工工艺企业进行停工自检,除了昆山外,全国所有抛光车间或都将停产自检一段时间,苹果iPhone 6甚至小米4与MX4都有可能受到牵连。
三、微博关注度走势
8月2日9时30分,新浪网友“@我是一颗安静的大白菜”发布微博称,救命啊,昆山也爆炸了,好可怜,医院来了好多卡车,上面全是伤员。随后,多名网友和“央视新闻”、“@新民晚报新民网“、“@人民日报”、@中国之声、@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均微博直播爆炸现场,迅速引起网友关注,“江苏昆山一家金属制品公司发生爆炸”、“江苏昆山爆炸事故已经有65人遇难”等消息在网络疯传。
10时33分,昆山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微“@昆山发布”简述了事件概况,8月2日上午7时37分许,昆山市开发区中荣汽车轮毂拋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详细伤亡人数有待进一步确认,原因调查及救治工作正在全力开展中。但一直都没有公布出来,直到媒体公布这一信息才稳定了网友的恐慌情绪。
8月3日,众多微博转发了“今年,发生了太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从云南昆明到云南鲁甸,从马航MH370到马航MH17,从昆山工厂爆炸到高雄气炸事故,有天灾,也有人祸,在这些灾难面前,生命显得如此脆弱。谴责暴力,也为生命祈福,珍惜当下,珍惜幸福。”并表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这些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月4日,@新华视点发微博称,“事故调查组组长、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表示,企业粉尘超标已经查实,明火目前基本锁定电器设备短路打火产生火花、粉尘管道进水引发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热量等方面,爆炸点到底在哪还需要进一步取证锁定。”该条微博引起众多微博网友和媒体转发,网民认为,中荣长期管理不严格,生产汽车铝合金轮毂在电镀拋光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导致车间环境脏乱差。事实上,早有网民称,中荣“环境非常不好,宿舍也很老旧„„反正里面的一切设备都是非常老旧的”。
四、事发地域分布
该事件关注的地域的省级分布主要为华东区,占到信息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信息关注度较高的是江苏省,占比为73.41%;其次是山东省,占比为5.294%;再次是上海市,占比为4.23%。
五、网民观点倾向性分析
此事引发网友的密切关注与热议,除为伤者祈福、抚平以及伤者早早康复,遇难者回归天堂之外,网友纷纷点赞救援中的“捐一份热血献一片爱心”,志愿者安排井然有序,分工明确,尽职尽责,敬佩之心由然!同时,网民同声呼吁“严惩不负责任企业领导”,同时对“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环境”的深刻反思。对于粉尘爆炸事故企业通风、防尘、劳保措施根本没有执行国家标准,属于严重管理事故和责任事故,一定要追责到底。
1、政府安全监管不到位,这些问题政府应该重视了(36.67%)
@wuruiliang: 全国类似的工厂还有多少?我们的职工保护、职业病防治似乎越来越退伍了,那些残酷剥削剩余劳动价值的中外大小老板们,是不是应该有严格的法律约束!那些大大小小的 管理监督机构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关照到老百姓的利益!
@回望:防患于未然,发生了再说什么都没有任何意义,监管部门与负责人都是脱不了关系,那我们自己呢,也应有安全意识,在关键时候一个任何小小失误的发生都是不可想象的,为了家人 和他人我们做事都应认真负责,尽量避免发生人违的事。
2、严惩不负责任企业领导!(26.67%)
@梧桐:原来抛光车间已经发生过一次粉尘爆炸,只是不严重,粉尘多得可以用手捧一捧,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劳动部门、环保部门和安监部门为什么不出面制止和整顿?是不是三个部门严 重失职?
@牛仔裤的夏天:总是在出了事故后才来反省,如果事先责任人,工厂领导负责的话,安全意识加强的话,不要因为建厂而建厂,不要因为挣钱而挣钱,责任与安全才是第一,别把他人的生命拿来开玩笑,也别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3、伤者早日康复,逝者得以安息(13.33%)
@红罗凡:这些惨烈事故本不该发生却发生了,造成死难创伤,怎么能抚平,祈祷,伤者早早康复,遇难者回归天堂。
@赵丰齐:愿失去生命的人能早日得到安息,愿受伤的人能早日痊愈,我会为你们祈福的。我们都是普通的员工,辛辛苦苦的工作最后却连命都没了,想问问厂领导你们良心过的去吗?安全措施 能做好吗?今天是七夕原本你们应该快乐,开心的度过这一天可是却天人相隔了。希望厂领导能重视起来员工的安全。
4、工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值得深思(8.89%)
@台湾好有人情味阿:金属抛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粉尘,理应安装通风除尘设备如不除尘通风,即便不发生爆炸,工人也很容易患上矽肺病和呼吸道疾病,累积到爆炸程度,说明这家台 资企业平时压根就没管大陆员工的健康和死活。
@统计人刘得意: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本是企业基本常识,也是法律所要求吧。为什么有些中国企业如此漠视?是对他人生命的不敬?是对制度规则的无视?背后的文化根源值得深思。
5、企业为争取利益最大化,应该对此次爆炸事件进行严查(6.67%)
@琳奇奇:应该对此次台资的爆炸事件进行严查,台资这些血汗工厂早就臭名昭彰了,一线员工每天要工作12小时,没有周末和节假日,这样算下来,正常情况下,一线员工每个月要加班186个小时,在这种疲劳的工作下,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大增!今天星期六本来就是法定休息,还叫员工7点上班,明摆着违法!
@刀刃尖兵: 现在这件事情需要有人站出来负责,他们都是外出打工背井离乡的打工仔,好好的就成这样了,很多人甚至家人都不知道,还没来得及说再见,也没有好好再看一眼这个世界。大面积烧伤要承受多大的痛苦,他们今后的生活谁来保障,又有多少个家庭而破碎。
6、其他(7.78%)
@林达近美:说句难听的,这场灾难,当场死了也就死了,家属能获得一笔赔偿,也算改善家庭。最可怜的还是近200人的伤者,看报道几乎都是全身深度烧伤,有的都全身碳化,可能失去生活 自理的能力,毁容,后期无休止的生理治理,心理治理,保险,官司,理赔奔波,他们的家属也要耗费无尽的精力。
@小张的西瓜地:这些受伤的大部分是农民工,他们有老有少,其中很多人会因为这次事故变残疾。说句不好听的,不是我心狠,如果当时直接炸死了,估计每人家属还能获得一笔赔款,可是炸残了对这些没有劳动力的农民来说,以后的日子注定会很艰难困苦的,国家目前的福利还没达到能管他们余生的水平。
六、媒体评论
1、在伤痛中积蓄力量 举全城之力救护生命
爆炸,考验着我们,需要我们牢记苦痛,牢记警讯,切实抓好事故处置工作,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从根本上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粉尘的危险不只在“爆炸”
如果不是发生这么严重的安全事故,昆山这家工厂的工作环境,恐怕也不会引起关注。事实上,现实中很多企业对工作环境、工人的职业病风险漠不关心,只要不出突发事故、不出人命,就会被认为是“安全”的。而很多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这种做法也持纵容的态度。
七、舆情点评
在炎炎夏日的血色晨曦中,江苏昆山工厂突然被爆炸,成为一起典型的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有关伤亡数量的信息引起了国内外媒体普遍关注,不过大部分媒体依旧会将重心放在事故的后续报道伤亡不断上升的人数上面,但昆山民众则会对志愿者献血这个话题更感兴趣,网民很有可能会将该事件与血库联系起来。通过短短的三天时间的舆情监测发现,昆山方面在此次突发舆情应对方面有几个明显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是爆炸事后采取的救援措施方面。昆山工厂爆炸后的舆情关注点将渐渐向事故发生的工厂伤员向医院转移上,对于图片中为何用大卡车拉伤员,而不用救护车,引起网民情绪不满。有网民质疑道,用大卡车来当急救车,转个弯都得半天,为何不借用外科医生护士到现场。
其次,加强工人安全教育和企业监管力度不够。企业在生产安全的同时,更要注重生命安全,工厂周边民众曾投诉举报工厂的安全隐患问题,围观群众诉诸媒体称,该企业不仅污染严重,而且一直存在安全隐患。听说还有职工去举报过,不过没听说企业被整顿,一直都在生产。甚至有有网民质疑企业安全教育和工人安全意识为何如此落后,并针对于工人加班、身体健康、工作环境以及违规生产和管理问题也同样遭遇道德上的谴责。如果企业提前排查安全隐患,也许会防患未然,企业问责也不可能成为此次舆情关注焦点。
再次,政府监管需建立回溯制度。该事件新闻发布会较为迟缓,政府在舆情应对表现总体上较为积极。但事先当地政府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不力,主要是安监局的过于形式化检查,有网民质疑监管背后是否存在腐败猫腻?一直以来,企业安全管理称安全监管重灾区,下一步政府该大力排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避免这种类似悲剧事件不再发生。(作者 袁星)
第二篇:麦当劳事件舆情分析
麦当劳事件舆情分析
事件描述:央视“3·15”晚会曝光麦当劳三里屯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如牛肉饼掉在地上不经任何处理接着二次销售,鸡翅、吉士片、甜品派等存在超时存放问题。曝光之后,网上舆论迅速分化为多级,更有网友力挺支持。
事件进程: 1、2012年3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麦当劳三里屯店有违规操作。2、3月15日晚21点50分,麦当劳官方微博发出回应,称这是个别事件,道歉。
3、北京市卫生局已于3月15日当晚展开调查。3月16日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监管司主要负责人对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要求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对“3·15”晚会媒体曝光的问题高度重视,认真汲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立即进行整改,强化诚信教育,严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4、3月16日,麦当劳三里屯店停业整顿。
5、微博上一项名为“央视3·15晚会,麦当劳被曝光了,你还吃吗”的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1331名消费者中,有48.2%的消费者表示会继续消费麦当劳。
6、麦当劳官方网站3月21日出现一份声明,称对于央视“3·15”晚会所报道的北京麦当劳三里屯餐厅不遵循麦当劳运营标准违规操作的情况,麦当劳中国向消费者表示最诚挚的歉意。“这是一起个别事件,但这样有悖麦当劳运营标准的情况是
完全不能被接受的,我们将即刻对该店进行调查,并严肃处理”。
事件点评:
1、分类:食品安全类、诚信缺失类
2、影响程度:本次央视“3·15”晚会后,三家被曝光的大企业中舆情发展最出人意料的就是麦当劳的舆情发展,居然发展成了一次对麦当劳品质的正面宣传。是央视的“板子”打歪了?还是麦当劳的“身体”太好了?怎么坏事就变好事了?
3、背后原因:很多人都说这是归功于麦当劳的危机公关,但是其实这次麦当劳做的与以往没有区别,就是多了一次官网的声明,还都是在强调“个别”二字,请问麦当劳在节目播出后一小时内自查了全国所有餐厅的操作了吗?如果没有,何来的“个别”?
麦当劳的这次舆论逆转实在令人心痛,因为它是基于人们对食品安全过于低的底线。而这近乎于受虐狂的底线来自于近几年来令人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已经把可食用的标准由“卫生”降低到“无毒”甚至“轻毒”。如果按照某部长说的致癌物超标的牛奶吃几吨才会致病的原则,那麦当劳掉在地上的肉饼和过期几小时的食品真的太无所谓,太大惊小怪了。
所以,不要把畸形的舆论胜利归功于麦当劳的危机公关,这种逆转应该跟麦当劳的危机公关没有关系,如果有,也是把舆论导向向更恶劣的地方引导,而让人们忽略自身的错误,在技术上也可以说成功,但是在道德上却输了。而且如果麦当劳真的这么做了,就等于埋下了一个隐患,有一天曝光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相关建议:企业应负起更多责任,对员工利益给予更多关注。央视的视频中,涉及违规操作的人员说出了其违规的动机,那就
是个人的收入。当严格执行规程要危害到自身利益时,很多人会选择规避,而这对于收入较低的一线员工来说,有时候也是情有可原。更加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使生产与销售更吻合,让员工的利益更有保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然的话,这样的事情还会层出不穷,再好的公关技术也无济于事。
舆情应对点评:
1、应对得失:
成功方面:(1)应对迅速,措施得当。3月15日当晚就进行了微博回应,并且置顶;第二天对三里屯店进行停业整顿,此后及时回应网友支持麦当劳的微博活动。在发生负面舆情后,企业要做到两个主动,一是主动承担责任,二是主动与消费者沟通。在这点上,麦当劳做得比较成功。
(2)在两次回应中都强调“个别”,把事件控制在了一个小范围内,没有殃及整个品牌。
欠缺方面:(1)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这次舆情的逆向发展,尽快出台质量控制办法,进一步加强品牌影响力。
2、应对原因及建议:
原因:本来是一起负面事件,最后竟起到了宣传麦当劳的作用。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麦当劳在整个舆情的应对过程中,把握住了控制舆情发展态势的几个关键点,反映出了应对舆情危机的实力。
首先,是时间,在曝光当晚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说明其自身是有相应的应急方案的,能够及时捕捉到不利于自身的事件。
其次,是态度行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微博道歉,称这是个别事件。如同之前麦当劳在“粉红
肉渣”事件中所采取的静观事态发展的态度,此次所称的“个别事件”仍给人底气很足的感觉。尽管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只是个别,但敢于这样说,说明其背后拥有一套完善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运营标准体系,否则的话,再有相关事件发生,岂不是自抽嘴巴吗?
二是对于微博活动的回应。根据微博活动的结果,此次事件并未对它产生太大负面影响,而麦当劳的回应也很适时的与消费者做了沟通。消费者对于麦当劳的认可是不断建立起来的,二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基础并未受到此次事件的冲击,所以麦当劳并没有受到抵制。
建议:首先,如果在微博活动基础上可以更加真诚地面对顾客,更多地与顾客交流,听取来自顾客的声音可能会更加有利于二者关系的加强。
其次,如果麦当劳借此次事件的东风,采取一些活动,尽快出台新的有针对性的政策,利用目前的有利舆情形式,树立自身品质至上的形象,向消费者传达出其严格的质量、运营管理,将会给自己赢来更大的声誉。
第三篇:天津爆炸舆情得失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天津新闻发布会出了怎样的问题?
2015年08月17日 08:55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将此事与之前发生的三个相关事件(分别是2012年6月30日发生的天津蓟县莱德商厦火灾、2010年11月15日发生的“11·15”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和2012年7月21日发生的“7·21”北京特大暴雨)中的政府舆情应对予以对比,以分析天津新闻发布会的得失
相关报道专题天津港连环爆炸直击【财新周刊】天津港连环爆炸李克强赴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天津市民自发悼念爆炸遇难者福建古雷PX爆炸调查结果公布 13人被移送司法最高检介入天津港“8·12”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滨海新区区长承诺:为天津港消防员追认烈士李克强抵达天津“8·12”爆炸事故现场天津爆炸历次发布会实录天津港失联消防队员家属寻亲 名单更新中财新记者爆炸现场观察记天津爆炸事故已发现112具遗体 95人失联
何新田 魏耀奔|文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截至2015年8月15日上午9时,天津港爆炸已致112人死亡,其中消防人员21人;95人失联,其中85人为消防人员;住院治疗721人,其中危重症25人,重症33人。
事件发生后,引发国内媒体与公众的强烈关注。事故首先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体上快速传播,旋即成为全国性热点突发事件,随着外媒记者现场报道,事件成为CNN、BBC等多家媒体的头条新闻,引发国际舆论热议。
继天津市代理书记黄兴国赶往现场指挥救援后,习近平、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做出重要指示批示,事件应对上升到国家级层面。与此同时,微博、微信、论坛、贴吧上,许多身在现场的网民发出图片和视频,不断拼接事故全貌,催生各类舆情的产生。
为客观评估这一事件中的政府舆情应对,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将此事与之前发生的三个相关事件(分别是2012年6月30日发生的天津蓟县莱德商厦火灾、2010年11月15日发生的“11·15”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和2012年7月21日发生的“7·21”北京特大暴雨)中的政府舆情应对予以对比,以分析天津新闻发布会的得失。
一、为何天津新闻发布会次次生出舆情
综合表格所述,天津市六次新闻发布会的正向回应集中在了伤亡通报、救援进展、危化品品类及处置的披露。而每次新闻发布会几乎都导致4个以上次生舆情,正向回应遭遇次生舆情覆盖,网络传播中不断生成新的质疑和吐槽,政府公信力受损,那么新闻发布会出了怎样的问题?本文以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探讨。
1直播莫名中断 全媒体时代“掩耳盗铃”
截至8月16日中午,天津就“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已经召开六次新闻发布会,但是却收获信息不透明的舆论批评。13日首次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央视、天津卫视均切回主持人画面,央视称直播暂停,天津卫视则播放了几首歌曲,然后开始播放连续剧,这一情况让公众大跌眼镜。而此后几次新闻发布会,记者环节均被直播中断,但是互联网上各种手机视频、文字实录、记者手记却在官方披露之外拼凑起提问环节的全貌。在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个人的全媒体时代,直播暂停对舆情把控毫无益处,不仅增加外界公众的质疑、更为不实流言创造了发酵空间。
2会议统筹混乱 回应提问多成搪塞推诿
观察六次新闻发布会可以发现,历次新闻发布会参会人员均有变化,新闻发布会信源不统一,官方回应层级不统一。首场新闻发布会未见分管主政官员出席,也没有安监部门出席,因此备受诟病。此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虽然安监部门有所回应,但按照应急管理应该出席的分管市领导却迟迟未见露面。网上质疑“副市长哪去了”的声音更趋强势。
在2011年甬温线动车事故中,面对惨烈的伤亡,铁道部方面仅有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出来回应舆论,引致舆论不满。面对重大灾难事故,需要顶格回应,这本是危机处置、舆情应对的基本法则。
同时,发布会前后既有市一级官员,也有区一级官员,并有卫生消防、民政环保参会,团组织和民间救援组织也有列席,舆论不解为何官方与会者不断变化,质疑这是新闻发布,还是工作汇报。也因出席人员不断变化,发布会上“相关单位没参加这场发布会”的搪塞以及“这不是我的职责”的推诿,招致外界诸多批评。
由此可见,天津新闻发布会欠缺总体统筹,权威性行政主官缺席使得同级部门在说明信息方面不敢发声、不敢担责、对于可能涉及“兄弟单位”的信息披露,也是小心翼翼怕踩过了线,说了同僚的坏话。如此一来,诸事要“商量”情况要“了解”就成了发布会的常态。此外,由于没有统筹授权,每个部门“说什么,怎么说”都在仔细掂量,政府各部门没有有效的信息交互,以至第六次发布会为了核实伤亡数字,延迟20分钟才开始。
在这背后,也有天津港管理体制的尴尬。据媒体分析,天津港有两个“婆婆”:在行政功能上,隶属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在港口业务上归交通部管理;在港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由交通部委托天津市安监局管理。此外,现场救援还涉及防化部队和公安消防系统。这恐怕是天津地方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面对某些部分提问语焉不详的体制因素。但从本着对天津人民负责、给全国人民交待的角度,需要做好协调发布。
3“不清楚”“不知道”“不掌握”成回应关键词
纵览六次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是次生舆情发生的核心环节。“我不清楚,需要问一下同事。”“我不知道”“我不掌握”等成为舆情发酵关键词。8月16日第六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谁负责统筹指挥救援,官员回应“将尽快了解情况”引爆舆论批评。公众无法接受灾难发生已经4天,而统筹救援责任人居然无法获得官方确认。回溯此前,记者发布会上出现“下去问一下”“找同事核实”等情况,可见发布会筹备中,对公众舆情发展、媒体报道情况、可能形成的提问未有预期研判和资料准备,新闻发布会未能有效掌握事故处置的多方信息。
4人文关怀欠缺 权责“清晰”显现处置冷漠
处置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并非坐定发言、起身离席如此简单,从与会者进入公众视野的第一时刻开始,新闻发布会即已经宣告开始,与会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会受到公众审视。第六次新闻发布会上,相关人员开场一句“见到大家很高兴”,虽然是常态招呼,却引起公众感情上的不满。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公安消防局回应天津港消防支队失联队员信息“不属于管辖范围”,的确道出了权责范围的“清晰”,然而面对追问起身离席,则被公众视作事不关己的冷漠。与此同时,《天津日报》16日的一篇报道也刺激了公众神经,15日晚间,天津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前,参会者向牺牲的消防人员和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公众不能理解,为何官方哀悼只在遥远的会场里,而没有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
二、天津“8·12”爆炸事故及近年突发事故政府应对对比
梳理天津新闻发布会的诸多问题,以下就天津“8·12”爆炸事故与天津蓟县莱德商厦火灾、2010年“11·15”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和20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的政府舆情应对做一对比,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做好新闻发布工作,有以下四方面问题特别值得注意。
1回应舆论关切核心信息务必又快又准
新闻发布会能否准确把握舆论脉搏、回应舆论“痛点”是体现官方沟通诚意、展示应对能力的检验台,上海“11·15”特大火灾所召开的两场发布会都相对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第一次发布会召开前,四名电焊工因存在违规行为而被列为嫌犯刑事拘留引起了舆论较强质疑,中央电视台、朝日新闻等媒体在提问环节均问及此问题,上海市官方没有回拒该问题,而是逐一对媒体提问进行回应,清晰地阐述了官方依据和相关证据链条,使得舆论质疑较快消弭。
但此次天津“8•12”爆炸事件中,天津官方面对舆论关切的一些核心问题,反应迟钝,没有及时满足舆论对权威信息的渴求。“是否存在大量高毒性氰化物”、“天津港消防支队失联人数”等质疑信息经过多日发酵后才得到回应说明。同样的问题也短暂存在北京“7·21”特大暴雨新闻发布会中,如在7月25日举行的第二次发布会中,北京政府没有对当时舆论高度关切的最新伤亡人数做出确切回应,引起舆论质疑。但其在7月26日举行的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中便详尽公布了遇难者人数、名单和发布地点等信息,避免了舆情持续发酵,为政府灾后工作的进一步展开赢得主动。
2新闻发布应有态度“不知道”不等于可以“不关切”
在北京“7·21”特大暴雨和上海“11·15”特大火灾发布会中,虽然有媒体和网民对参会官员所回答内容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提出质疑,但由于官方能够直面事件中的敏感议题,舆论中对官方回应姿态的质疑较少。梳理天津已召开的六次发布会,人民网舆情检测室发现,几乎每次发布会后,都出现了针对参会官员回答姿态的质疑。如第一场中回答记者“危险品仓库按照规定应该离居民区多远”官方称“还是蛮远的”;第二场发布会中无视记者喊话“只峰是谁?”径直离场的做法;第三场发布会中“专家不在,我要与我的同事商量一下”的回答,此外还有高频次出现的“不掌握、不了解、无法回答”等词,使得舆论对参会官员的信息掌握程度、自身专业性、基本媒介素养等都产生较强质疑,极大削弱了新闻发布会应有的正面沟通效果。当然,舆情应对并非要求新闻发布会对一切记者“喊话”都要立时回应,公众也应理解官方调查需一定时间,然而把握舆情关注、准备资料、预期提问、摆明态度,仍是新闻发布会核心要义。
3构建动态回应发布会并非只有台上时间
处置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是重要环节之一,但并非是唯一的官方信源通道,对比上海“11•15”特大火灾、北京“7·21”特大暴雨事件。此次天津的舆情应对明显过于依赖发布会进行信息回应,不仅使公众质疑未能通过媒体采访获得平复,也为不实信息传播留存了发酵空间。例如,现场是否存在氰化物,以及氰化物应如何处置本可经由现场指挥部通过媒体披露,三公里内紧急撤离的不实消息也可发布政府通报予以消除,将疑问谣言留待新闻发布会处置,在操作上略显僵化了。
“7·21”北京暴雨事件处置时,北京方面以信息动态跟进为主,发布会仅作为阶段性总结而存在。北京市各政务微博在雨夜救援中发挥协调作用,北京7月25日才召开新闻发布会说明情况,但救灾进展一直较为顺利。同样,在“11·15”上海静安区住宅大火事件后,上海方面仅16日,23日分别举行两场新闻发布会,其余时间段均通过政府通报,媒体采访、政务微博予以动态回应,充分保证了政府处置的时效性。由此可见,构建完整的信息发布系统,做好动态回应,比单纯倚赖新闻发布会更为有效。
4统筹兼顾授权充分发布会不需多台唱戏
统计分析此次天津新闻发布会的与会人员,也可以看出天津方面在统筹兼顾、充分授权方面的不足。上海“11·15”特大火灾第一场布会中,上海市静安区、消防局、公安局、卫生局负责人就火灾事故24小时内的救援工作情况以及火灾事故原因进行回应。第二场发布会中,上海市静安区、卫生局负责人就火灾中救治受伤人员情况,以及静安区已经启动的善后工作,包括下一步的工作情况进行回应。在北京市召开的三场发布会中,北京市常务副市长、“7·21”特大自然灾害善后工作领导小组、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等相关负责人均到场参会。两地发布会参会人员结构都相对全面稳定,记者在主题范围内的提问均能得到清晰完整的回答。但观察天津六次新闻发布会,不仅历次会参会人员均有变化,更因人员安排不当使得现场官员回答时出现了“相关单位没有参加这场新闻发布会”、“这不是我的职责”等不当言论。
由此可见,统筹新闻发布会,兼顾各部门信息回应需要,通过充分授权构建稳定的发布会成员,对新闻发布会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小 结
突发事件处置,首要是真诚坦率的态度,在官方与民间搭建起心理层面的认同。李克强总理16日下午一到现场,就向牺牲的消防队员遗像鞠躬致敬,可谓做出了态度上的表率。
其次,及时的应急处置是平复舆情发展的工作根基,“做了才能说”是回应质疑的真理。李克强总理强调,安不安全不能靠拍胸脯,要拿数据说话。所以,“蛮远的”,“不知道”不该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
再次,动态的信息发布是处置舆情的基本工作要求,但是没有诚恳的态度和完善的应急处置做支撑,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总理强调“权威发布一旦跟不上,谣言就会满天飞。”表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8·12”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已经5天,总理一行为地方舆情处置上了生动一课。如何给死难者家属一个交代,给天津市民一个交代,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给历史一个交代。应得到涉事方深深的思考。
第四篇:江苏昆山中荣工厂爆炸事故有感
下午看到新闻,江苏昆山中荣工厂爆炸事故死亡人数已升至75人,185人受伤,估计死亡人数还会进一步上升,事故已被定为重大责任事故。从新闻上看到那些在厂门口、医院外焦急等待着自己儿女、亲人的白发苍苍的老人,不禁让人心酸,祈求类似的“灾难”不要再发生,同时也思考我们公司如何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作为一名安全管理者,结合公司特点及实际,有以下重点内容需要告知和提醒大家。
1、岗位或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要认真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制定出针对危险源的具体的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处置措施,这些内容都必须要求员工学习和掌握,并严格落实。
昆山中荣工厂发生事故的危险源是金属粉尘,而我们公司火灾或爆炸最大的危险源是易燃易爆溶剂,避免易燃易爆溶剂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就是要控制好这些易燃易爆溶剂,避免其与空气形成火灾、爆炸性氛围,另外就是要杜绝火源。控制溶剂重点是要避免发生“跑冒滴漏”,具体预防措施列举如下:
1)放热反应速率必须可控,涉及到物料配比、加入顺序、冷却介质的有效性等; 2)设备内易燃易爆物料溶剂体积不得超标;
3)蒸馏或回流操作的温度设定或者蒸汽阀门控制必须合适,另外还要保障冷凝器介质冷凝效果良好。
4)各设备、管道、法兰密封性必须可靠;
5)阀门开关必须正确,既要避免溶剂泄露,又要防止设备憋压。
6)尽量降低或避免易燃易爆溶剂直接暴露(或者缩短暴露时间)而造成的溶剂挥发和扩散。特别提醒应养成使用车间抽风管对局部溶剂挥发点进行抽风的习惯。
引发事故的火源很多,如烟火、化学反应热、炽热的表面、雷电、电气火花、静电、电 焊等动火,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好电焊等动火作业的管理及静电的预防管理,这两方面都有专门的制度规定,不再赘述。
2、除了向员工宣贯安全技术、安全知识外,还要重视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公司安全管理为了谁?这么简单的问题有些人是有不同的答案。有些人认为公司抓安全是领导怕发生安全事故受到法律制裁,有人认为上级抓安全是为升职做资本,有人认为专职安监人员狠抓安全是为了取悦公司领导。不可完全否认这些答案,但是公司狠抓安全,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呢?肯定是我们的员工了。大家想想看,我们每年都有很多安全培训、我们在安全方面有很多投入,我们的操作中有很多规定或者步骤都是与安全相关的,这些工作都会降低生产效率,而且直接或间接与经济挂钩的,最终会降低公司利润的。公司既然愿意降低生产效率并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安全最大受益者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在日常生产工作中投机取巧、规章操作呢?不要图一时的轻松而投机,这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大的不负责。作为一个青年或青壮年,我们肩负有太多太多的责任,有家庭责任,也有社会责任。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朋友、为了我们共同工作和生活的圈子,请珍爱生命,远离违章。
3、预防事故发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要加强生产现场的巡查和监护,尽可能早的发现异常情况,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虽然公司关于现场巡查和监护也有规定,但是执行情况不容乐观,从专职安监人员检查的问题可看出,各辖区虽有自查,但存在走过场的情况;监护方面,有些区域没有做到全时段监护,有些虽有监护人,但如同站桩。
4、一定要重视内部管理,要敢管、会管。
1)就一个部门而言,从老师傅到领班、到主管、再到部门领导,每一个层级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管理,制止、查处违章、违反劳动纪律等问题,将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消灭。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各部门管理状况的检验。引用环保工作理念,就是我们各部门要强化“前端控制”,不能依赖安全部门通过检查、罚款的手段去扭转自己部门的现状。
2)日常管理中,总会遇到一些屡教不改或者无视安全管理工作的“钉子户”和“毒素”,作为各级管理者,特别是基层的领班、主管,要敢于拔钉子、排毒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病症”的扩散,才能彻底扭转安全局面。不要奢望每名员工都理解我们的严格管理和处罚,安全工作没有情面可讲,现在对员工的严厉,就是对员工的爱护。
3)要注重过程管控,不要安排完工作就只等验收结果。安全事故的发生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有些违章不是每次都会发生事故,所以只从结果上是看不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对一线员工的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和苗头要及时就行纠正和批评教育。
以上是个人从事安全工作的一些体会和建议,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第五篇:“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背景
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坐落于昆山经济开发区,创办于1998年,已有10多年的历史,主要从事铝合金表面处理,表面镀层有铜镍铬,对高低档的铝合金制品均可以进行电动加工。公司通过了相关的ISO和美国的OEM认证,厂房面积达到五万多平方,职工有五百多名,有4条现代化全自动电镀生产线。2014年8月2日上午7时37分许,该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当时在车间上班的员工261人。爆炸发生后,当场确认死亡44人,随后在前往医院救治途中和在抢救过程中死亡24人,截至8月4日,爆炸共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二、事故分析
(一)直接原因
事故车间除尘系统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聚。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过程产生的高温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粉尘云的引燃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的系列爆炸。
因没有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口喷出,导致全车间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冲击,造成群死群伤。
原因分析:
由于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整个环境具备了粉尘爆炸的五要素,引发爆炸。粉尘爆炸的五要素包括:可燃粉尘、粉尘云、引火源、助燃物、空间受限。1.可燃粉尘。
事故车间抛光轮毂产生的抛光铝粉,主要成分为88.3%的铝和10.2%的硅,抛光铝粉的粒径中位值为19微米,经实验测试,该粉尘为爆炸性粉尘,粉尘云引燃温度为500℃。事故车间、除尘系统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沉积。2.粉尘云。
除尘系统风机启动后,每套除尘系统负责的4条生产线共48个工位抛光粉尘通过一条管道进入除尘器内,由滤袋捕集落入到集尘桶内,在除尘器灰斗和集尘桶上部空间形成爆炸性粉尘云。3.引火源
集尘桶内超细的抛光铝粉,在抛光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初始温度,比表面积大,吸湿受潮,与水及铁锈发生放热反应。除尘风机开启后,在集尘桶上方形成一定的负压,加速了桶内铝粉的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达到粉尘云引燃温度。
(1)铝粉沉积:1号除尘器集尘桶未及时清理,估算沉积铝粉约20千克。
(2)吸湿受潮:事发前两天当地连续降雨;平均气温31℃,最高气温34℃,空气湿度最高达到97%;1号除尘器集尘桶底部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吸湿受潮。
(3)反应放热:根据现场条件,利用化学反应热力学理论,模拟计算集尘桶内抛光铝粉与水发生的放热反应,在抛光铝粉呈絮状堆积、散热条件差的条件下,可使集尘桶内的铝粉表层温度达到粉尘云引燃温度500℃。
4.助燃物。
在除尘器风机作用下,大量新鲜空气进入除尘器内,支持了爆炸发生。5.空间受限。
除尘器本体为倒锥体钢壳结构,内部是有限空间,容积约8立方米。
(二)管理原因 1.中荣公司无视国家法律,违法违规组织项目建设和生产,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厂房设计与生产工艺布局违法违规。
事故车间厂房原设计建设为戊类,而实际使用应为乙类,导致一层原设计泄爆面积不足,疏散楼梯未采用封闭楼梯间,贯通上下两层。事故车间生产工艺及布局未按规定规范设计,是由林伯昌根据自己经验非规范设计的。生产线布置过密,作业工位排列拥挤,在每层1072.5平方米车间内设置了16条生产线,在13米长的生产线上布置有12个工位,人员密集,有的生产线之间员工背靠背间距不到1米,且通道中放置了轮毂,造成疏散通道不畅通,加重了人员伤害。
(2)除尘系统设计、制造、安装、改造违规。
事故车间除尘系统改造委托无设计安装资质的昆山菱正机电环保设备公司设计、制造、施工安装。除尘器本体及管道未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未按《粉尘爆炸泄压指南》(GB/T15605-2008)要求设置泄爆装置,集尘器未设置防水防潮设施,集尘桶底部破损后未及时修复,外部潮湿空气渗入集尘桶内,造成铝粉受潮,产生氧化放热反应。
(3)车间铝粉尘集聚严重。
事故现场吸尘罩大小为500毫米×200毫米,轮毂中心距离吸尘罩500毫米,每个吸尘罩的风量为600立方米/小时,每套除尘系统总风量为28800立方米/小时,支管内平均风速为20.8米/秒。按照《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7269-2003)规定的23米/秒支管平均风速计算,该总风量应达到31850 立方米/小时,原始设计差额为9.6%。因此,现场除尘系统吸风量不足,不能满足工位粉尘捕集要求,不能有效抽出除尘管道内粉尘。同时,企业未按规定及时清理粉尘,造成除尘管道内和作业现场残留铝粉尘多,加大了爆炸威力。(4)安全生产管理混乱。
中荣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盲目组织生产,未建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现有的规章制度未落实到车间、班组。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无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风险辨识不全面,对铝粉尘爆炸危险未进行辨识,缺乏预防措施。未开展粉尘爆炸专项教育培训和新员工三级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责任不落实,造成员工对铝粉尘存在爆炸危险没有认知。
(5)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
事故车间电气设施设备不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规定,均不防爆,电缆、电线敷设方式违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未作可靠接地。现场作业人员密集,岗位粉尘防护措施不完善,未按规定配备防静电工装等劳动保护用品,进一步加重了人员伤害。
三、经验教训
粉尘的爆炸可视为由以下三步发展形成的: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汽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次进行,其反应速度逐渐加快,通过剧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
1、粉尘爆炸的概念
粉尘爆炸是指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爆炸发生,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高温高压,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2、粉尘爆炸产生的条件
(1)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形成人们常说的粉尘云;(2)有充足的空气和氧化剂;(3)有火源或者强烈振动与摩擦。
3、粉尘爆炸的爆炸原理
一般比较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粉尘易发生爆炸燃烧的原因是都有较强的还原剂H、C、N、S等元素存在,当它们与过氧化物和易爆粉尘共存时,便发生分解,由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或者气体量虽小,但释放出大量的燃烧热。粉尘爆炸的难易与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环境条件有关。这些导电不良的物质由于与机器或空气摩擦产生的静电积聚起来,当达到一定量时,就会放电产生电火花,构成爆炸的火源。
4、粉尘爆炸的主要特点
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就是多次爆炸。第一次爆炸气浪,会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爆炸后短时间内爆炸中心区会形成负压,周围的新鲜空气便由外向内填补进来,与扬起的粉尘混合,从而引发二次爆炸。二次爆炸时,粉尘浓度会更高,破坏力更大。(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3)与可燃性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5、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 物理化学性质
物质的燃烧热越大,则其粉尘的爆炸危险性也越大,例如煤、碳、硫的粉尘等;越易氧化的物质,其粉尘越易爆炸,例如镁、氧化亚铁、染料等;越易带电的粉尘越易此起爆炸。粉尘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互相碰撞、磨擦等作用,产生的静电不易散失,造成静电积累,当达到某一数值后,便出现静电放电。静电放电火花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粉尘爆炸还与其所含挥发物有关。如煤粉中当挥发物低于10%时,就不再发生爆炸,因而焦炭粉尘没有爆炸危险性。颗粒大小
粉尘的表面吸附空气中的氧,颗粒越细,吸附的氧就越多,因而越易发生爆炸,而且,发火点越低,爆炸下限也越低。随着粉尘颗粒的直径的减小,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还容易带上静电。粉尘的浓度与可燃气体相拟,粉尘爆炸也有一定的浓度范围,也有上下限之分。但在一般资料中多数只列出粉尘
6、粉尘爆炸的主要危害(1)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2)容易产生二次爆炸,二次爆炸时,粉尘浓度会更高,破坏性更强,威力更大。
(3)能产生有毒气体。一种是一氧化碳;另一种是爆炸物(如塑料)自身分解的毒性气体。毒气的产生往往造成爆炸过后的大量人畜中毒伤亡,必须充分重视。
7、粉尘爆炸的防范措施
如采用有效的通风和除尘措施,严禁吸烟及明火作业。在设备外壳设泄压活门或其他装置,采用爆炸遏制系统等。对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厂房,必须严格按照防爆技术等级进行设计,并单独设置通风、排尘系统。要经常湿式打扫车间地面和设备,防止粉尘飞扬和聚集。保证系统要有很好的密闭性,必要时对密闭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性粉尘充入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减少氧气的含量,抑制粉尘的爆炸。常用的防护措施或方案主要有四种:遏制、泄放、抑制、隔离。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每一种防护措施单独使用,往往采用多种防护措施进行组合运用,以达到更可靠更经济的防护目的。
综上所述,在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的粉体爆炸事故日益增加,非常普遍,并且给工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甚至远远超出了火灾带来的危害。根据国际标准规范的指导,为了工业的安全生产,为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又由于爆炸的不确定性,务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设计、制造、使用带危险性的粉体设备时,应当给工业粉体设备上保险: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进行防爆。
四、事故启示 纵观安全生产事故中,大多数企业存在着制度不落实,制度挂在墙上,应付检查,形同虚设,企业主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工作,把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与创造经济效益,争取最大利润对立起来。企业主还存有侥幸心理,认为企业不会出安全事故,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后悔莫及,给劳动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和身体伤害,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不幸,企业也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和问责。因此,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这绝不是小题大做。
一是要克服侥幸心理,思想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工作做得怎么样,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主思想上重视程度,对职工生命的关心就是对职工最大的关心,必须认识到安全生产关系到每一个劳动者家庭幸福美满,关系到企业和谐稳定。安全生产也是效益,是口碑,一个经常出安全事故的企业,劳动者怎么敢去应聘,怎么去工作。因此,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主题,企业经营者必须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承担第一责任人责任,企业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安全生产工作。二是要克服麻痹心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必须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成立安全生产组织,要把安全工作当作企业经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要组织职工学习安全制度,要把安全制度的学习纳入职工教育培训中来,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确保安全制度落实到位,要在构建安全文化上下功夫,注重预防,要用事故教训推动企业落实责任。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排除,让安全的意识扎根在职工的心窝上,落实在企业日常管理中。
三是要克服形式主义,加强安全的督促检查。企业要成立安全生产的管理部门,配备一定数量的安全检查人员。要加强安全生产的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查,要把安全工作与部门、车间负责人的聘任、晋升、奖励、考核结合起来,使他们重视安全、落实安全,确保安全生产网无漏洞。要克服形式主义,认为企业安全检查就是走走过场,应付一下。要对安全生产有作为、有成效的部门和人进行奖励,对无视安全、漠视职工生命的行为给予重罚,提高安全管理者的法治理念,要坚决打击企业不重视安全,草菅人命的违法犯罪行为。四是劳动者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强化安全责任心。劳动者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是安全工作最大的隐患,必须加强安全常识和责任心教育,让劳动者思想上的“安全弦”不松懈。要充分利用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为教材,举办安全大讨论,班组例会等教育职工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操作流程,认识到安全生产对家庭、对企业的重要性。发生安全事故对家庭、对企业都没有好处,安全工作要反复讲、天天讲,入心、入脑,见行动,增强劳动者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劳动者的预防事故,自救、互救能力,在企业营造安全和谐文化。
五是工会组织要主动作为担当,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企业工会组织要切实贯彻《工会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配合企业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常识,提供政策法规、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咨询与服务。自觉承担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责任,不怕得罪人,克服老好人思想,主动作为,配合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大安全生产制度落实检查,加强劳动保护,督促企业贯彻《社保法》,主动为职工缴纳工伤等社会保险,对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要坚决站出来,并予以纠正,防患于未然。对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要积极参与调查处理,并提出整改意见,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