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民生
2012年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公告
根据甘肃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关于印发2012年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实施细则的通知》(甘人社厅发[2012]12号)精神,现就2012年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教育、农牧、文化、卫生、旅游、社会保障等岗位工作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选拔对象
(一)基层学校教师
1、农村中小学教师(文科类、理科类、音体美类)
2002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报到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目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庆阳生源毕业生。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必须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教师资格证或取得省教育厅面向社会组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门课程的合格证。音体美教师岗位须为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类及相关专业。
2、乡镇幼儿园教师
2002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报到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目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教育、体育、艺术类等师范类专业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庆阳生源毕业生。非师范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教师资格证(师范类专业除外)或取得省教育厅面向社会组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门课程合格证的毕业生、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也允许报考乡镇幼儿园教师岗位。
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2002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报到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目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加工制造、交通运输、工程技术、土木建筑、信息技术、农林牧渔、医药卫生、公共事务与服务类专业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庆阳生源毕业生。
4、代课人员
1967年6月30日以后出生,2003年9月25日以前由县(区)教育部门聘用,在我市农村公办中小学(含县镇学校)连续代课,现仍在教师岗位,具有教育部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取得教师资格证。
(二)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
2002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报到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目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医学、护理、医学技术类及相关专业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庆阳生源毕业生。
(三)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
2002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报到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目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庆阳生源毕业生。
(四)乡镇农技站等涉农站(所)工作人员
2002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报到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目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农业类专业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庆阳生源毕业生。
(五)基层旅游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2002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报到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目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旅游类及相关专业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庆阳生源毕业生。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专业可放宽至历史、地理、外语、工商管理(不含二级学科)、民族学、语言文学等专业。
(六)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
2002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报到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目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庆阳生源毕业生。
(七)基层社保岗位工作人员
2002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报到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目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庆阳生源毕业生。
二、选拔条件
(一)热爱祖国,品行良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二)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本人志愿到基层教育、农牧、文化、卫生、旅游和社会保障岗位工作,且符合招考条件要求。
(三)服从工作需要和组织分配。
三、选拔程序
选拔考试采取全省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择优选拔的办法进行,选拔指标待省上下达后,根据各县(区)各岗位需求数及报名考生数,在笔试前分解下达县(区)。具体程序如下:
(一)组织报名
1、报名时间
2012年5月26日至5月31日,共6天。
2、报名地点
各县(区)确定后公布。
3、报名方式
(1)报名工作在市考务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下,由各县(区)考务办具体负责,采取现场报名的方法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市、县(区)人社部门负责报考人员的资格审核,教育、农牧、文化、卫生、旅游等部门配合做好教师资格证及专业认定等工作,自学考试机构负责报名和信息采集。
(2)2002至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必须由本人持身份证、毕业证、《择业通知书》(或无具体就业单位的《就业报到证》)、户口迁移证(户口簿)、教师资格证或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两门
课程合格证、4张近期2寸彩色免冠照片等原件报名。2012年应届毕业生须持身份证、学校就业部门盖章的《2012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加甘肃省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考试高校推荐表》、户口迁出的持原户籍复印件(户口未迁的持生源地户口籍或户籍证明)、4张近期2寸彩色免冠照片等原件报名。其中,省外院校甘肃生源2012年应届毕业生,如果本人因故无法回生源地参加报名的,可委托亲友报名,报名时除提供上述规定的证件外,还须持委托书、考生本人的电子照片(像素为宽360、高480)。领取准考证时进一步审核报考资格。证件不齐全者不予报名。
(3)农村纯农户零就业家庭、城镇低保家庭普通高校毕业生需提供县级人社部门证明或民政部门的低保证明。
(4)普通高校毕业生报名时要填写《甘肃省2012年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拔考试报名信息登记表》,现场接受资格初审,采集个人信息并拍照。
(5)根据报考专业要求,毕业生只能选择农村中小学文科教师、农村中小学理科教师、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乡镇幼儿园教师、乡镇卫生院、乡镇畜牧兽医站、乡镇农技推广站、基层社保岗位、基层旅游岗位、乡镇文化站11个报考项目其中一个填报,不允许填报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农村中小学文、理科教师岗位由学生按个人意愿选择报考,不能以目前所学专业或高考科目来确定。
(6)所有毕业生,原则上在生源县(区)报名,不允许跨县(区)报考。个别因婚姻发生户籍变化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凭结婚证、户籍证明、《择业通知书》(《报到证》)、毕业证等有效证件,在新户籍所在县(区)报名。因婚户籍落入我市的市外、省外生源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允许在新户籍所在县(区)参加报名,录取后需将《就业报到证》改派至我市。
(7)农村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的报名和资格审核工作由市、县(区)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代课人员原则上只允许报考户籍所在县(区)的文科教师岗位或理科教师岗位中一个岗位,不允许报考两个或两个以上岗位。报名时,本人需提供县(区)教育部门聘用文件或证明(须盖合缝章)、县乡教育部门和所在学校现在岗及连续从教证明、本人申请、户口簿、身份证、教师资格证、毕业证原件、4张近期2寸彩色免冠照片等。审查合格的,填写《甘肃省2012年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选拔考试报名信息登记表》,现场采集个人信息并拍照。对符合报名条件的代课人员要在县(区)、乡(镇)、村(社区)及所在代课学校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4、发放准考证
凡报名参加考试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含代课人员),凭身份证和毕业证原件,于7月11日至14日由本人到报考县(区)领取准考证。
5、经费保障
市、县(区)组织考试选拔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作费用由市、县(区)财政分级负担,不向毕业生收取。
(二)考试
1、考试组织
由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会同教育、农牧、文化、卫生、旅游、监察、财政等部门成立市、县考务办公室,负责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考试分笔试和面试,其中:乡镇卫生院、乡镇畜牧兽医站、乡镇农技推广站、基层社保岗位、基层旅游岗位、乡镇文化站岗位只进行笔试。农村中小学文科、农村中小学理科、农村中小学音体美、中等职业学校、乡镇幼儿园五项基层学校教师岗位除进行笔试外,还需进行面试。本次考试,不指定教材,不委托任何单位(机构)举办任何考前辅导班。
2、笔试时间
2012年7月15日: 上午8:30-11:30 《公共基础知识》
下午14:00-17:00 《专业基础知识》
3、笔试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4、笔试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150分):
内容为大学思想政治、时事政治、法律常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等。
《专业基础知识》(150分):
(1)报考基层学校教师岗位的考生,按文科类、理科类、音体美类、幼儿教育类分别命题考试。其中:农村中小学文科教师岗位测试内容为中学语文、历史、地理;农村中小学理科教师岗位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岗位测试内容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岗位、乡镇幼儿园教师岗位测试内容为相关专业知识(乡镇幼儿园教师岗位测试内容包括学前教育理论)。
(2)报考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岗位的测试内容为医学专业公共基础课和中医基本理论有关内容。
(3)报考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岗位的测试内容为畜牧兽医综合基础知识。
(4)报考乡镇农技推广站等涉农站(所)工作人员岗位的测试内容为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5)报考基层旅游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的测试内容为旅游法规、旅游管理综合基础知识。
(6)报考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岗位的测试内容为群众文化基础知识、文化馆(站)服务与管理知识。
(7)报考基层社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的测试内容为社会保障法规、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考试时考生必须持身份证、准考证原件进入考点、考场参加考试。证件不齐全者不得进入考场。
5、面试
笔试结束后,按各县(区)农村中小学文科、农村中小学理科、农村中小学音体美、中等职业学校、乡镇幼儿园项目分配指标的120%,依据笔试总成绩由高到低依次确定面试人员名单(指标末位笔试成绩并列者一并进入面试)。考生最终成绩为笔试成绩×70%+面试成绩×30%,最后以最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面试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办法另行通知。
(三)初录、体检、公示
各县(区)根据文科教师、理科教师、音体美教师、幼儿园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畜牧兽医、农业技术、文化、卫生、旅游、社保岗位和农村中小学代课人员(分文、理科指标)分配指标和考试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确定拟录取人员名单。各岗位类别分配指标末位总成绩出现并列时,首先对符合上述选拔范围及条件的农村纯农户、纯牧户零就业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其次按照专业基础知识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无符合优先选拔条件的,由各县(区)采取加试的办法确定人选。拟录取人员名单确定后,各县(区)参照新录用公务员体检标准组织体检,体检合格者,进行公示。
(四)审批录用
市考务办会同市教育局分别对县(区)上报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资格逐一进行复核,普通高校毕业生由市人社局进行公示,代课人员由市教育局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公示无异议的,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审批。审批后,由市人社局组织岗前培训,培训合格者,各县(区)在9月底前安排上岗。
四、政策措施
(一)经选拔被录用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工资标准,其工资由省财政支付。2012年由省财政按年人均15000元、月人均1250元的标准划拨县(区),不足部分由县(区)财政承担。从2013年起,录用人员工资纳入省对县(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基数,县(区)按照国家和省上的工资政策予以落实。所录人员按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分别与县(区)教育局、农牧局、文化局、卫生局、旅游局及人社局签订就业合同。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后,原则上5年内不得调离工作岗位。
(二)从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中选拔录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按其招录为公办教师前最后一次经县(区)教育局批准为代课人员的时间连续计算工龄,无试用期。工资待遇参照相同条件的正式在职教师执行,由省财政转移支付。
普通高校毕业生选拔的相关政策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农村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相关问题由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咨询电话:
市人社局:8683373
市教育局:8680263
市农牧局:8215093
市文化局:8212458
市卫生局:8213487
市旅游局:8212910
西峰区人社局:8213080
庆城县人社局:3222536
宁 县人社局:6622297
镇原县人社局:7126261
环 县人社局:4421424
合水县人社局:5521511
正宁县人社局:6121514
华池县人社局:5121641
庆阳市考务办公室
二O一二年五月十八日
第二篇:关注基层关注民生
关注基层、关注民生
作为一名成长在农村的大学生,在这一次真正走进社区,贴进社区群众后,使我对社区这又一社会基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社区,是我国城乡最基层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人民群众的温馨家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础的是从建设和谐社区做起。自社区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在镇政府和县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社区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居委会组织法》和《社区自治章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做好居民服务工作,较好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工作目标。社区自成立起,就成立了综合治理、文明创建、计划生育、社区服务四个委员会,健全了组织网络,制定了相应的职责和制度,规范了管理各项工作步入了规范化轨道,社区还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搞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督,预防流行疾病等工作,全心全意做好为社区居民的全面服务工作。
在社区实践期间,作为走进社区基层的践行者,我亲身感受到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安全,文明创建以及拓宽再就业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在文明创建方面,社区强化日常保洁,坚持日产日清,确保小街小巷整洁,争创优美,整洁的小区,通过宣传创建基本知识和开展居民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素质,重点做好“创安”,“创模”和“五好家庭”建设工作。在就业方面,社区居委会积极为弱势群体服务,把“下岗再就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设立社区帮扶站,从人、财、物上保障再就业平台的运行,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
同时,通过与社区人员的交流与耐心询问,使我对当前社区群众最关心的社保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使我不禁联想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广大任务,把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的深远意义。党在重大民生上的明显变化,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好政策是社区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福祉。
此外,通过社区实践锻炼,使我在了解社区做什么的同时,也使我亲身体验到社区居委会在扎实做好居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更使我亲身感受到国家惠民政策给基层人民群众带来的切身利益,使我认识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就在身边。
社区实践使我认识到要关注民生,关注基层,承担一份社会责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真心的感谢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帮助过我的人,谢谢他们让我实践给予我的信任,使我明白更多人生的意义。
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预备党员,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培养,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与周围同学搞好人际关系,更多更好的为身边的同学和老师们的服务,争取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素质、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
第三篇:基层医疗卫生与民生
基层医疗卫生与民生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构成。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
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以为群众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和康复服务等,是城市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的是全科医生制度。为什么要这么做?市医改办告诉我们,国际经验表明,全科医生对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和控制医疗卫生总费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全科医生制度已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的30-60%。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目前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疾病谱的快速发展,以及“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的深入推进,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历史任务。这项创新性制度不仅关系到我国医学人才教育培养理念、培养模式的转变,而且该制度的建立,对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及落实预防为主方针,从根本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对居民少得病甚至不得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项开创性的制度,我国计划用10年时间,也就是到202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让这些医生成为看病防病的“多面手”。在这个过程里,我国计划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在城乡实现每万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力争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全科医生的服务。
对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2011年7月14日,我国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要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通过完善乡村医生的补偿、养老、培训等政策,改善执业环境,保障乡村医生合理待遇水平,进一步巩固乡村医生队伍。同时,通过规范服务、加强管理,引导乡村医生转变服务行为,调动乡村医生服务的积极性,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公平性和可及性。
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所在县(市、区)卫生部门统一管理。依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工作任务,结合服务人口及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情况,合理核定需要的人员编制,由编制部门实行总量控制、集中管理、统筹使用。乡镇卫生院编制按乡镇户籍人口1‰实行总量控制,并分类核定。医药卫生类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不得低于编制总额的8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执行《安徽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皖编办〔2007〕26号)。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定的人员编制,仅作为其聘用人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竞争上岗、全员聘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由县级卫生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招考或民主推荐的方式选择聘用,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期满考核不合格的,重新选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医药卫生类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总岗位数的80%。实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不具备执业(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所有具有竞聘资格的人员,由县级卫生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定期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符合分流安置政策范围的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根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科学核定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口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半径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前三年医疗服务平均人次数、收入情况,并综合考虑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特殊因素核定。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卫生部门组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财政、人社(人事)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管理岗位任务和绩效工资制度的要求,制定内部分配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对职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绩效工资起点时间从2009年10月1日开始执行。鼓励各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奖惩机制。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国家和省确定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有关规定。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由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国家指导价和省采购价。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确需配备使用其他药品的,应按规定在我省确定的补充药品范围内选用。推进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支出,由县(市、区)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同时,探索发挥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作用,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离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由当地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收支全部纳入县级国库支付中心管理。按照不超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当年业务收入的1%比例计提医疗风险基金。推进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改革,建立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实行人员、业务、药械、财务、资产等一体化管理,逐步建立严格的村医服务准入制度,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省确定的补充药品,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政府对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给予补助。按行政村农业户籍人口数核定补助标准,即每1200个农业户籍人口每年补助行政村卫生室8000元,补助资金由省财政统一安排到县,再由县落实到村卫生室。各市、县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补助。
三、改革的实施步骤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改革实施主体的责任,精心组织,扎实有序地推进改革。
(一)学习培训,制定方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改革文件,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研究政策,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围绕贯彻落实综合改革任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在此基础上,理清改革思路和方法,把握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二)清理库存、取消加价。卫生部门要抓紧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开展库存药品清理,2010年9月1日起取消加价,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三)定编定岗,竞争上岗。各级编制部门根据有关规定,逐县(市、区)、逐院确定和下达编制。卫生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规定选聘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院长(主任)按照规定和实际需要开展岗位设置和报批工作。卫生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竞争上岗各项工作。此项工作2010年10月份完成。
(四)妥善安置,确保稳定。各县(市、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符合分流安置政策的人员,对照政策规定进行逐人审核、确认,由人社(人事、劳动)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妥善分流安置。此项工作2010年12月底前完成。
(五)核定收支,落实补助。各县(市、区)财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依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量和人员编制情况,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和支出,纳入县级国库支付中心统一管理,并按月预拨经费,保障正常运转。
(六)绩效考核,兑现奖惩。各县(市、区)卫生部门负责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内部职工工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七)总结评估,检查验收。本次改革任务完成后,各地要及时开展工作总结,形成总结报告,并逐级上报。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要逐一开展考核验收。此项工作2011年1月份完成。以上步骤,各地结合实际,可同步开展,也可交叉进行。
四、改革的保障措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各市、县(市、区)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将各项改革政策贯彻落实到位。鼓励各地按照本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的要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落实改革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各市、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各级编制、发展改革、卫生、财政、人社(人事、劳动)、物价、药监、纪检(监察)、组织、工会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保证改革顺利实施。各县(市、区)要组织相关部门成立联合办公室,对核定编制、岗位设置、竞聘上岗、分流安置等阶段中需要审批的事项,集中审批,加快进度。
(二)加强财力保障,强化资金管理。各级政府要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确保各项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资金调度和经费保障工作。要规范并公开县级国库支付中心办事程序,优化资金拨付流程,切实加强监管,明确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公开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规范运行。各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深入基层,加强对改革各环节的检查指导。各县(市、区)都要实施包保责任制,对每一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明确一位县里的副局级以上干部包干负责,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时间要求扎实推进,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确保体制机制顺利转型,确保社会稳定。要建立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欢迎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竞争上岗、分流安置等方面进行监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改革各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实行全程参与、全程跟踪、全程监督。要认真受理人民群众的举报和投诉,及时发现、立即纠正和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四)强化工作责任,确保社会稳定。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确保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稳定工作,坚决贯彻中央和省里的政策,强化稳定工作责任制,全程跟踪,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不能因为改革影响正常医疗工作秩序而引发不稳定,不能因为药品供应断档而引发不稳定,不能因为竞聘上岗操作不公开透明而引发不稳定,不能因为分流安置政策落实不到位而引发不稳定,不能因为资金拨付不及时到位而引发不稳定,不能因为宣传导向失误而引发不稳定,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教育引导党员提高对改革的认识,增强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县(市、区)卫生部门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做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围绕改革的主要任务,提出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党组织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和党员的岗位特点,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改进医德医风,提高服务质量。
(六)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环境。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发展,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改革的宣传动员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政策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宣传工作做深做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金月芬
2011年11月8日
第四篇:走进基层,关注民生
走进基层,关注民生
梁思文10电子商务2010334136
现在是21世纪的新时代,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政府给了农村很多经济和生活上的的帮助:学生减免学费;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行优惠政策;并且政府人员经常走访贫困家庭,发放衣物和救济金···使我们村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然而我村总体上还是处于贫困局面。这个情况是在我踏上回家的路就深刻的感受到了,家乡的路依然是天然的‘黄泥路’,下雨天村里想要运送货物依然十分困难„„为了进一步走进基层,关注民生,我和几位同学进行了5天的走进农村调查民生的实践活动。经过调查,我总结了几点我的家乡甚至可以说是全中国的农村都存在的几个民生问题。
一、养老问题突出,老龄化的问题严重
面对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加上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养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单一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缺欠 现在农村依然以家庭养老为主。一方面,“养儿防老”这一观念在农村依然盛行。绝大多数家庭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孩子的身上,没有为自己将来养老做打算的意识。到了老年,由于年龄增长使得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很多人丧失继续操持农活的能力,尤其是高龄老人成为明显的弱势群体,加上自身积蓄不多或没有积蓄,从而不得不依靠子女来维持生活。然而农村经济来源单一,农 1
民增收难度大,使得单一家庭养老矛盾突出,引发不少家庭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09年底还只能在百分之十的县开展试点,绝大部分农村尚未推广。一直以来,村委会只是负责大方面的政策指导,对于妥善安置老人的工作没有经验,对自身将要扮演的角色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并且村委会单方面不具有收留、照顾孤寡老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2、病有所医差距太大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地区很不完善,使得那些劳动能力下降、收入水平普遍很低的农村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往往只能由家庭承担。个别患有重病的老人只能根据自己的财力和儿女们的经济收入量力而行,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小病拖、大病扛”,有病不去看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使老人家庭有能力支付医药费用,往往也会因为农村医药资源短缺导致的就医费用相对昂贵而又使得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陷入疾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留守儿童和教育问题较为严重
在农村,由于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外出打工,因此留守儿童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父母关爱不够。据调查了解,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一周、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难得打一次电话,不能很好地和留守儿童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舞上进。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因为长期与老人住在一起,产生“隔代亲”现象,导致父母和孩子感情不深,彼此之间产生隔膜。
2、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
护,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加祖辈多数受教育的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二是学校教育无法到位。留守儿童上学的地方离家里都比较远,上下学要在路上占相当多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多,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家访。
3、监护人精力能力不够。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纪较大的人,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的事或者由于要同时监护几个小孩或者是年龄较大而精力不够,投在留守儿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其次,不少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因此,他们的表达能力不够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不够了解,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帮助、指导,不能在学习上予以辅导。
三、农村医疗没有保障
在农村中,看病难的问题还是十分突出的,医疗水平也比较落后绝大多数农民没有任何的医疗保障,也很难享受到国家的医疗救助。在一些贫困农村地区,贫苦的农民得了大病,只有求助于江湖郎中和本地的土方医生。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很多农民不敢看病,人们是“小病不用看,大病没钱看”,“小病等着好,大病等着死”,“小病挨,大病扛,小病拖成大病”。农民看病不是根据病情看病,而是根据经济承受能力看病,按照农民的话说,就是“有多少钱,看多少病”。针对以上的民生问题,个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化发展,特别是要解决好农村留
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二、政府加强传统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发展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和推广医疗保障制度,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三、要着力解决看病难。要大力完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药价虚高,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要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2年7月25日
第五篇:基层医疗卫生与民生
基层医疗卫生与民生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构成。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
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以为群众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和康复服务等,是城市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的是全科医生制度。为什么要这么做?市医改办告诉我们,国际经验表明,全科医生对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和控制医疗卫生总费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全科医生制度已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的30-60%。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目前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疾病谱的快速发展,以及“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的深入推进,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历史任务。这项创新性制度不仅关系到我国医学人才教育培养理念、培养模式的转变,而且该制度的建立,对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及落实预防为主方针,从根本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对居民少得病甚至不得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项开创性的制度,我国计划用10年时间,也就是到202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让这些医生成为看病防病的“多面手”。在这个过程里,我国计划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在城乡实现每万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力争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全科医生的服务。
对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2011年7月14日,我国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要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通过完善乡村医生的补偿、养老、培训等政策,改善
执业环境,保障乡村医生合理待遇水平,进一步巩固乡村医生队伍。同时,通过规范服
务、加强管理,引导乡村医生转变服务行为,调动乡村医生服务的积极性,为农村居民
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
服务水平,增强公平性和可及性。
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所在县(市、区)卫生
部门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