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治理民生保障制度体系工作报告
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关于成立县基层治理委员会的通知》,现将我局1—5月各项工作要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
计划安排资金194万元,已下达资金98万元,资金到达率为50.52%。通过“微”、“就业”等媒体平台开展网上职业技能培训意愿工作,已收集300余人培训意愿。职业技能培训招投标挂网已完成,5月14日开标。培训前期动员工作正在开展。
二、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待遇。
将全县7184名城乡居民养老金按月及时准确发放,财政补贴计划安排资金967.91万元,上级已到位资金792.34万元。完成35918人次的待遇发放,发放金额为602.27万元(其中包括360人的被征地农民补发2018年、2019年出口补贴187万元),预计完成到位资金的76%。
三、代缴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部门按每人每年100元标准代缴,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予以保障。计划安排资金43.8万元,已下达资金61.01万元,资金到达率为100%以上。现正在核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员7565人,低保及特困6741人基本信息。5月6日-8日已为501人困难群体代缴养老保险,合计5.01万元,预计5月底实现全面代缴,后期动态调整,做到代缴不重不漏。
四、为确保全县企业退休人员按月、足额、精准领取养老金,真正做到参保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根据省、州相关文件精神,不断优化服务,我局积极贯彻落实企业退休职工资格认证工作,截止目前全县有企业退休人员3268人,因疫情影响逐步对全县企业退休人员完成生存认证。
五、以“免、降、缓、延“力促企业在疫情期间复工复产。
一是“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对中小微企业2—6月的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的单位缴费部分免征5个月。对大型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2—4月的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用中单位缴费部分减半征收3个月。截至目前可为全县35余户各类参保社会组织减轻负担约172万元。二是阶段性“降费率”期限延长。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至2021年4月30日;
2020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仍按上年度全省平均工资的50%标准执行;
失业保险总费率按1%执行(单位0.6%,个人0.4%)。三是“缓缴”相关社会保险费。对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难以在缴费期内足额缴纳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的参保企业,允许申请缓缴,缓缴期限原则上自欠费之月起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满期限内补缴社会保险费的,免收滞纳金。截至目前全县6家企业申请缓交涉及金额69万元。四是“延期”办理缴费手续。受疫情影响,参保企业未能按时办理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登记、申报缴费等业务的,可在疫情解除后3个月内补办申报手续。延期补办时,对参保企业不加收滞纳金和利息,也不影响参保职工个人权益记录。
第二篇:治理商业贿赂保障制度
治理商业贿赂保障制度
为做好人社部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局党委建立以下工作制度:
1、举报受理制度。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对举报信件和电话反映的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并负责办理。
2、案件登记制度。对群众举报有关劳动保障部门商业贿赂方面的来信、来访认真受理,热情接待并如实登记。
3、保护举报人制度。办公室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对举报人姓名、举报内容、案件调查情况、调查结果要严格保密。
4、案件专人负责办理制度。案件由治贿领导小组组具体受理。案件的办案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办案人员接到交办案件后,应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和取证。是否需要立案由领导小组审议决定。对上级机关转办、交办的商业贿赂举报案件,应按《信访条例》的要求办理。
5、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制度。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专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处理重要问题,及时对各阶段工作进行部署、协调和指导。
6、信息通报和案件协查制度。及时汇集单位治理商业贿赂的工作动态、工作经验、好的做法、典型案例等信息并以工作简报的形式发布;和上级部门建立治理商业贿赂信息通报及案件协查机制。
7、领导联系点制度。局领导分别联系1—2个事业单位作为联系点。通过对联系点的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解决专项治理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提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对策和办法。
第三篇:治理商业贿赂保障制度
治理商业贿赂保障制度
为做好水管站单位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碧流河水管站建立了八项工作制度:
1、举报受理制度。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对举报信件和电话反映的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并负责办理。好范文版权所有
2、案件登记制度。对群众举报配水、收费及工程建设商业贿赂方面的来信、来访认真受理,热情接待并如实填写《商业贿赂举报登记表》。
3、保护举报人制度。办公室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对举报人姓名、举报内容、案件调查情况、调查结果要严格保密。
4、案件专人负责办理制度。案件由治贿领导小组组具体受理。案件的办案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办案人员接到交办案件后,应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和取证。是否需要立案由领导小组审议决定。对上级机关转办、交办的配水、收费领域商业贿赂举报案件,应按《信访条例》的要求办理。
5、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制度。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专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处理重要问题,及时对各阶段工作进行部署、协调和指导。
6、信息通报和案件协查制度。及时汇集单位治理商业贿赂的工作动态、工作经验、好的做法、典型案例等信息并以工作简报的形式发布;和上级部门建立治理商业贿赂信息通报好范文版权所有及案件协查机制。
8.领导联系点制度。单位领导分别联系2~3个村组作为联系点。通过对联系点的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解决专项治理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提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对策和办法。
第四篇:治理商业贿赂保障制度
为做好水管站单位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碧流河水管站建立了八项工作制度:
1、举报受理制度。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对举报信件和电话反映的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并负责办理。
2、案件登记制度。对群众举报配水、收费及工程建设商业贿赂方面的来信、来访认真受理,热情接待并如实填写《商业贿赂举报登记表》。
3、保护举报人制度。办公室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对举报人姓名、举报内容、案件调查情况、调查结果要严格保密。
4、案件专人负责办理制度。案件由治贿领导小组组具体受理。案件的办案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办案人员接到交办案件后,应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和取证。是否需要立案由领导小组审议决定。对上级机关转办、交办的配水、收费领域商业贿赂举报案件,应按《信访条例》的要求办理。
5、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制度。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专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处理重要问题,及时对各阶段工作进行部署、协调和指导。
6、信息通报和案件协查制度。及时汇集单位治理商业贿赂的工作动态、工作经验、好的做法、典型案例等信息并以工作简报的形式发布;和上级部门建立治理商业贿赂信息通报及案件协查机制。
8.领导联系点制度。单位领导分别联系2~3个村组作为联系点。通过对联系点的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解决专项治理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提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对策和办法。
第五篇: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基层,人民对奇特生活的感知在基层,做好基层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意见》从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推动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多个方面作出部署,为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意见》明确“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要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做实做细基层基础工作,以“基层之治〞支撑“中国之治〞。在基层工作中,就是要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着全体基层干部坚持和进展新时代“枫桥阅历〞,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处,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好党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的支持、确定和信任。
要充分发挥法治、德治的重要作用。《意见》就“推动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提出了“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要求。基层一些矛盾冲突的发生,根本缘由是少数人道德观念的缺失和法制观念淡薄、法律学问欠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扬活动,提高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治理难题的能力和水平,组织法律志愿者,定期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关心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家德家风教育,持续深化教育引导,让家庭和谐、睦邻友好成为常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要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的关键作用。《意见》关于“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明确了多项措施,对村〔居〕民委员会建设、村〔居〕民自治机制等提出了要求、进行了规范。基层自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能够更好地发挥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自治等功能,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要发挥好基层自治的作用,准时了解把握群众诉求,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准时协调化解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确保预报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调处前、调处走在激化前,做到早觉察、早化解、不激化,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小事〞不小,它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大美好。做好基层治理这篇大文章,需要根据《意见》要求,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以德治为先导、法治为保障,发挥基层自治作用,加强部门联动,坚持多元共治,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筑牢“基层之治〞,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