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金南诉江苏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一案二审行政判决书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行政判决书
(2014)苏行终字第0012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王金南,男,汉族,住常州市武进区。
委托代理人崔克海,北京泰维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江苏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地址在南京市北京西路68号。
法定代表人于爱荣,该办公室主任。
委托代理人黄永忠、韩震龙,该办公室干部。
王金南因诉江苏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法制办)作出的《关于申请公开政务信息的回复》(以下简称《信息回复》)违法一案,不服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宁行初字第71号行政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2014年2月25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并于2014年3月10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王金南及其委托代理人崔克海,被上诉人省法制办的委托代理人黄永忠、韩震龙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认定,王金南于2013年2月6日向省法制办邮寄了一份信息公开申请表,所需信息内容描述为:“贵府为实施国法(2011)38号《关于做好有关征地拆迁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38号通知》)而制作的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及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情况统计表的具体内容”。同月15日,省法制办收到申请后,于28日作出《信息回复》,并随该回复向王金南提供了《规章专项清理情况统计表》和《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情况统计表》作为附件。上述《信息回复》的主要内容为:
一、我办根据《38号通知》的要求于2011年10月31日将《关于征地拆迁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情况的报告》(苏府法(2011)64号)上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现将报告中形成的规章专项清理情况统计表和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情况统计表以附件形式提供给你。
二、按照国办发(2010)5号文的规定,本次清理工作中仅对不符合上位法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或者废止,没有对现行有效的有关征地拆迁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汇总,故无法提供你申请的“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另查明,省法制办提供给王金南的《规章专项清理情况统计表》中将已废止的三项规章名称予以列明,《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情况统计表》中,标明了已废止和已修改的各级规范性文件数量。王金南对《信息回复》不服,于2013年4月9日向江苏省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复议申请被驳回后。王金南遂提起行政诉讼。
在本案一审诉讼过程中,省法制办在答辩时已将在清理工作中按照《38号通知》要求制作并上报的《关于征地拆迁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作为证据向王金南进行了公开。
原审法院认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第三条第三款和苏政办发(2009)164号《江苏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第二条的规定,省法制办对其在指导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制作、获取的政府信息负有公开的法定职责。
根据《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省法制办于2013年2月15日收到王金南信息公开申请后,在法定期限内向王金南作出被诉的《信息回复》,该《信息回复》系省法制办履行《信息公开条例》法定职责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程序亦无不当。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第(三)项的规定,申请人要求行政机关为其制作、搜集政府信息,或者对若干政府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加工,行政机关予以拒绝,申请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同时,依据国办发(2010)5号文第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和《信息公开条例》的精神,行政机关一般不承担为申请人汇总、加工或重新制作政府信息,以及向其他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搜集信息的义务。在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中,省法制办对各地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仅具有指导的义务和责任,并不是直接负责各地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38号通知》中规定了“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并要求清理后制作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并向社会公布。省法制办并非上述规范性文件的制作主体,故王金南以省法制办未向其公开清理后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具体内容及名称,被诉《信息回复》违法的诉讼主张,法院不予支持。
综上,省法制办针对王金南的信息公开申请已依法履行了相应的法定职责,程序合法,王金南的诉讼请求,因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据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第(八)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四)项的规定,判决驳回王金南的诉讼请求。
上诉人王金南上诉称,一审认定事实错误。依照《38号通知》的要求,省法制办已经对现行有效的有关征地拆迁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汇总,省法制办拒绝提供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没有事实根据。上诉人没有要求省法制办专门汇总、加工或重新制作新的信息。同时,一审以“省法制办并非上述规范性文件的制作主体”为由,驳回上诉人的诉讼请求系适用法律错误。请求本院撤销原审判决,撤销被诉《信息回复》,责令省法制办继续履行信息公开职责。
被上诉人省法制办辩称,依照《38号通知》的要求,省法制办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的文件清理及上报工作,属于行政机关内部工作,不属于《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规定的政府信息。但省法制办仍然尽力满足王金南的要求,将在工作中已经获取的各项资料向其公开。一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本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上诉人王金南提起上诉后,原审法院已将各方当事人在原审中提交的全部证据材料随案移送本院。本院从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三个方面对各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了审核。经审查,本院认定的案件事实与原审法院认定的事实无异,本院依法予以确认。
本院庭审中,各方当事人围绕省法制办作出的被诉《信息回复》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进行了辩论。
上诉人王金南和被上诉人省法制办均各自坚持在上诉状和答辩状中的观点。
本院认为,上诉人王金南于2013年2月6日向省法制办申请公开的信息为:“贵府为实施国法(2011)38号《关于做好有关征地拆迁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而制作的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及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情况统计表的具体内容”。依照《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王金南申请公开的上述信息与其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并无直接关系。同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第(三)项的规定,王金南要求省法制办对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汇总,制作目录并向其提供,已经超出了申请信息公开的范围。尽管如此,省法制办依然在《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答复期限内,明确答复上诉人:按照国办发(2010)5号文的规定,本次清理工作中仅对不符合上位法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或者废止,没有对现行有效的有关征地拆迁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汇总,故无法提供你申请的“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同时,省法制办将为执行《38号通知》而制作的《规章专项清理情况统计表》和《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情况统计表》作为附件,一并提供给了上诉人。故省法制办作出的《信息回复》,已经履行了信息公开法定职责,作出程序亦无违法之处。原审判决驳回上诉人王金南的诉讼请求结果并无不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人民币50元,由上诉人王金南承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李 昕 代理审判员 季 芳
代理审判员 沙永梅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四日
书 记 员 唐 颖
第二篇:贵州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印发行政
.cn提供文章来源
贵州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印发行政
规范性文件备案格式的通知
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了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统一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格式,提高报备质量,根据省政府71号令《贵州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的有关规定,现将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四种格式在贵州省人民政府法制信息网上予以公布,请在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包括规章)公布后15日内,将报送省政府备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件按照规定的格式装订成册(A4纸),一式三份,径送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附件:
1、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格式
2、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格式
3、部门联合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格式
4、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备案格式
二○○七年一月十五日
更多文章请访问.cn
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格式
× × 市(州、地)人 民 政 府(行 署)××府规备字﹝﹞ ×号
关于《》的备案报告
省人民政府:
现将××市(州、地)×年×月×日公布的《》及制定说明和依据一式三份报请备案。
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印章
×年×月×日
联系人:×××电话:×××
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格式
贵州省××厅(局、委、办)××规备字﹝﹞×号
关于《》的备案报告
省人民政府:
现将××厅(局、委、办)×年×月×日公布的《》及制定说明和依据一式三份报请备案。
厅(局、委、办)印章
×年×月×日
联系人:×××电话:×××
部门联合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格式
贵州省××厅(局、委、办)××规备字﹝﹞ ×号
关于《》的备案报告
省人民政府:
现将××厅(局、委、办)与××厅(局、委、办)×年×月×日联合公布的《》及制定说明和依据一式三份报请备案。
主办厅(局、委、办)印章
×年×月×日
联系人:×××电话:×××
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备案格式
××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或者××厅(局、委、办)××
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
填表时间:年月日
填表单位:(印章)
[注: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请于第二年1月15日前径送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第三篇:辽阳市北门大市场诉辽宁省人民政府行政赔偿一案
辽阳市北门大市场诉辽宁省人民政府行政赔偿一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沈行初字第68号
原告辽阳市北门大市场,住所地辽阳市文圣区北顺城路。
法定代表人李德胜,系经理。
被告辽宁省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省政府),住所地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号。法定代表人张文岳,省长。
委托代理人唐革非,辽宁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人员。
原告辽阳市北门大市场诉辽宁省人民政府行政赔偿一案,于2005年11月29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本院于当日受理后,于同年12月1向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及应诉通知书。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庭前组织原、被告进行了证据交换,并送达了证据清单副本。原告辽阳市北门大市场的法定代表人李德胜,被告辽宁省人民政府的委托代理人唐革非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经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延长审理期限90日,现已审理完结。
2004年8月13日,省政府作出辽政行复字[2003]第59号《行政复议决定书》,其中第二项内容,即“对申请人提出的补偿其投资及经济损失的请求不予支持”被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2005]辽行终字第11号行政判决予以撤销,同时该判决认定上述行政复议决定违反法定程序。原告于2005年9月20日以国内特快专递的方式向被告邮寄行政赔偿申请书后,被告逾期未予以答复,原告遂于同年11月29日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
原告诉称,辽阳市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作出《市场管理整顿通知书》后,其向被告申请行政复议,由于被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超期复议并违法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第二项内容,说辽阳市政府下达的整顿通知书与原告市场内无业户从事经营没有因果关系,致使接受市场行
为变为合法行为,造成原告每月经营损失近3万元、投资费用112万元。根据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被告应承担赔偿责任。请求本院支持其赔偿请求。在庭审中,原告明确阐述:由于被告超期复议半年以及复议决定的第二项内容给其造成经营损失,被告应该赔偿这半年的损失。
原告就赔偿请求提供了以下证据材料:
1、国内特快专递邮件详情单,证明曾于2005年9月20日向被告提出过行政赔偿申请、被告逾期未给予答复。
2、2004年6月16日文圣工商局襄平工商所出具的《关于北门大市场经营状况的说明》,证明能计算出每月的平均收入。
3、艾福田等人于2004年6月15日出具的证实;
4、辽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文圣分局出具的证实;
5、辽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文圣分局出具的《关于北门大市场收取管理费的说明》,上述证据证明市场有多少业户、每月收入有多少。
6、通用记帐凭证;
7、专用收款收据;
8、协议书;
9、租房协议,上述证据证明被迫停业期间造成的经营损失情况。
10、领取停业补偿款收据,证明辽阳市政府赔偿12万元的损失不包括被告复议超期六个月造成的损失。
11、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2005]辽行终字第11号行政判决书;
12、辽政行复字[2003]第59号行政复议决定书;
13、辽阳市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作出《市场管理整顿通知书》;
14、2004年6月16日文圣工商局襄平工商所出具的《关于北门大市场经营状况的说明》;
15、辽阳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的情况报告,上述证据证明被告超期复议与其陈述的经济损失有因果关系。
鉴于原告在庭审中明确表示其向法院提交的其他证据与本案的审查客体没有关联性,故在此不再赘述。
被告未向本院递交书面答辩状,在庭审中答辩称:原告所述其超期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属实,该复议决定也确实被认定属于违反法定程序,但原告要求国家赔偿的请求不成立,按照《国家赔偿法》第五条和第八条的规定,复议机关加重损害的由复议机关予以赔偿,本案
不属于此种情况。另外,原告提供的证据无法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
一、原告要求被告赔偿的事项是因超期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违法造成的是否成立,包括损害是否客观存在以及超期复议与损害后果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二、被告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第二项内容是否给原告造成损害以及是否有因果关系。
在本庭审查时,被告对原告提交的第1号证据未持有异议,本院予以确认;对原告提交的第2-5号证据,认为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且不能证明原告的收入有损失;对原告提交的第6号证据,认为只是单方面的记帐单,未附有单据,不能证明是超期复议造成的损失;对原告提交的第7号证据,认为这些证据与原告在复议期间和另案诉讼期间提交的收据不一致,以前提交的证据出纳员没有签字,现在都有签字了,证据有造假的嫌疑,这些证据只能证明原告的收入,同样不能证明是超期复议造成的损失;对原告提交的第8-9号证据,认为证明不了损失存在并且是由超期复议造成;对原告提交的第10号证据,认为辽阳市政府对市场停业给予的是补偿不是赔偿,与本案没有关联性,不能作为本案的证据;对原告提交的其他证据,认为与超期复议没有因果关系。
经庭审质证,本院对证据作如下确认:原告提交的第1号、第11-13号证据,真实有效,予以采信;原告提交的其他证据,无法实现原告的证明目的,对其证明目的不予采信,但对上述证据中涉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各环节的相关事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根据本案有效的证据及各方当事人质证的意见认定以下事实:2003年11月17日,辽阳市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作出《市场管理整顿通知书》,原告申请行政复议后,被告于2004年8月13日作出辽政行复字[2003]第59号行政复议决定书,主要内容是:
一、撤销被申请人(辽阳市人民政府)委托的辽阳市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作出的《市场管理整顿通知书》;
二、对申请人(即本案原告)提出的补偿其投资及经济损失的请求不予支持。原告针对该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以后,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2005]辽行终字第1
1号行政判决,维持上述行政复议决定的第一项内容,将第二项内容即“对申请人提出的补偿其投资及经济损失的请求不予支持”予以撤销,同时该判决认定行政复议决定违反法定程序。此后,原告于2005年9月20日以国内特快专递的方式向被告邮寄行政赔偿申请书,被告逾期未予以答复,原告遂于同年11月29日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
在庭审中,原告自认其申请行政复议之前市场就已经停业,市场停业是下达市场整顿通知书造成的事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由于被告作出的辽政行复字[2003]第59号行政复议决定因超期被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在[2005]辽行终字第11号行政判决书中认定属于违反法定程序,应视为先行被确认违法,同时,该行政复议决定的第二项内容已经被依法撤销,故原告有权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原告向被告提出赔偿请求以后,被告逾期未给予答复,原告的起诉符合法定起诉条件。关于原告提出的几项赔偿请求,经本院审查均不能予以支持,具体理由如下:
1、关于原告提出的被告因超期作出复议决定造成经营损失25万元的赔偿请求,尽管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作出的辽政行复字[2003]第59号行政复议决定属于违反法定程序,但原告在庭审中自认市场停业是由于下达市场整顿通知书造成的、在申请复议之前市场已经停业的事实,故被告超期复议不是导致产生市场停业损失的直接原因,且原告也无有效的证据证明其主张的损失客观存在,原告的该项赔偿请求,没有事实根据,本院不予支持。
2、关于原告提出的要求被告赔偿诉讼费用10200元的赔偿请求,其中200元是法院判令被告承担的诉讼费用,原告可以申请执行;另外10000元,原告主张是针对辽政行复字[2003]第59号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诉讼产生的律师代理费,该请求事项既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八条规定的复议机关加重损害的情形,也不属于法定赔偿范围,故对原告的该项赔偿请求,本院不予支持。
3、关于原告提出的要求被告赔偿投资费用112万元的请求,由于原告未能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据证明该请求与超期复议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或者是被撤销的复议决定第二项内容导致其投资产生损失,故原告要求国家赔偿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综上,对原告提出的上述赔偿请求,本院均不予支持。
综上所述,既然原告承认造成市场停业是因下达市场整顿通知书造成的,那么因停业造成的损失应该通过相应的途径予以解决,被告超期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以及行政复议决定第二项内容被撤销均不是造成原告经营、投资损失的直接原因,原告为此要求国家赔偿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三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四)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辽阳北门大市场的赔偿请求。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李 晓 萍
代理审判员唱 英 梅
人民陪审员肖 胜 利
二○○六年五月十二日
书记员李 春 野
本案判决所依据的相关法律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四)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四)其他应当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情形。”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三条:“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尚未对原告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或者原告的请求没有事实根据或法律
根据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赔偿请求。”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八条:“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
第四篇:上诉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鲁山第九加油站诉被上诉人鲁山县物价局行政处罚一案二审行政判决书
上诉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鲁山第九加油站诉被上诉人鲁山县物价局行政处罚一案二审行政判决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平行终字第63号
行政判决书
上诉人(一审原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鲁山第九加油站。
法定代理人朱得义,经理。
委托代理人童顺民,该单位工作人员。
委托代理人刘震,平顶山市湛河区“148”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
被上诉人(一审被告)鲁山县物价局,住所地鲁山县顺城路东段185号。
法定代表人王发祥,局长。
委托代理人李志民,该局工作人员。
委托代理人臧幸辉,河南成胜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鲁山第九加油站(以下简称中石油鲁山九站)因物价行政处罚一案,不服鲁山县人民法院(2009)鲁行初字第002号行政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中石油鲁山九站的委托代理人童顺民、刘震、被上诉人鲁山县物价局的委托代理人李志民、臧幸辉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被诉行政行为:2008年5月14日,鲁山县物价局作出鲁价处字(2008)003号行政处罚决定,该决定认为中石油鲁山九站变相提高商品价格销售,共计违法所得70963.31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六)项的规定,属变相提高商品价格销售油品的不正当价格行为。鲁山县物价局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的规定,决定:
1、没收违法所得70963.31元;
2、并处违法所得一倍的罚款70963.31元。
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2008年3月,被告依法对原告单位的价格执行情况实施检查,经对原告单位2007商品台帐、油品验收计量入库单检查,查明:原告单位2007年1月至12月,0号柴油购进到站入地埋罐量为814416升,上年结转45002升,本年终销售后库存26599升,应销832819升,实销840350升,多售7531升,每升单价4.65元,计款35019.15元;2007年4月至11月,+5号柴油实际购进到站入地埋罐量为403266升,无上年结转及本年库存,实销407737升,多售4471升,每升单价4.56元,计款20387.76元;2007年元月至12月,-10号柴油购进到站入地埋罐量为140922升,上年结转19607升,本年终销售后库存1095升,应销159434升,实销160798升,多售1364升,每升单价4.65元,计款6342.60元;2007年元月至12月,E93号汽油购进到站入地埋罐量为219901升,上年结转1707升,本年终销售后库存16169升,应销205439升,实销207442升,多售2003升,每升单价4.6元,计款9213.80元。共计多售油品所得款70963.31元。被告在检查的过程中,对原告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询问。被告立案后,于2008年4月8日向原告下发了《责令退还多收价款通知书》,要求原告将多收价款退还交款单位和个人。由于原告单位一直未予退还,2008年4月24日,被告向原告下发了拟对其进行处罚的告知书。后根据原告的申请,举行了听证会。2008年5月14日,被告对原告作出该处罚决定。原告不服申请复议,鲁山县人民政府于2008年9月26日作出鲁政复决(2008)18号行政复议决定,维持了处罚决定。原告仍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一审法院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本案原告单位的油品入库少而销售多,变相提高了商品的价格,被告依法对其进行处罚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至于原告提出的被告不应把地埋油罐的容积作为计量依据的问题,因其提供不出相关的证据予以证明,该请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
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判决维持鲁山县物价局于2008年5月14日作出的鲁价处字(2008)003号行政处罚决定。案件受理费50元,由原告负担。
上诉人中石油鲁山九站上诉称:
1、被上诉人认定上诉人经营油品入库少而销售多,属于变相涨价只是一个推设,认定事实不清;
2、被上诉人依据的加油站“卸入油罐量”,不是法定计量器具,其结论不能采信;
3、一审法院没有尊重事实,判决结果不公正。请求撤销一审判决,撤销被上诉人作出的处罚决定。
被上诉人鲁山县物价局辩称:我局对上诉人的行政处罚决定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认定事实清楚,程序合法,处罚适当,没有违法之处。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查明的事实与一审相一致。
本院认为,中石油鲁山九站是通过技术监督机关检验合格的加油机将油品销售给消费者,而不是通过该站地埋油灌直接将油品销售给消费者。鲁山县物价局在没有查明中石油鲁山九站通过加油机销售油品情况的前提下,即认定该站销售的油品入库少而销售多,属变相涨价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应予撤销。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二审应予纠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三)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鲁山县人民法院(2009)鲁行初字第002号行政判决;
二、撤销鲁山县物价局作出的鲁价处字(2008)003号行政处罚决定。
一、二审诉讼费各50元,均由鲁山县物价局承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张美荣
审 判 员宋忠海
审 判 员赵海军
二○○九年六月二日
书 记 员王占莹
第五篇:曹德明诉杞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行政登记一审第三人杨庆国不服一审判决上诉一案的二审行政判决书
曹德明诉杞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行政登记一审第三人杨庆
国不服一审判决上诉一案的二审行政判决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汴行终字第83号
行政判决书
上诉人(一审第三人)杨庆国,男。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曹德明,男。
一审被告杞县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李明哲,县长。
曹德明诉杞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行政登记一案,杞县人民法院于2009年4月20日作出(2009)杞行初字第13号行政判决。一审第三人杨庆国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一审被告杞县人民政府于2006年3月9日为第三人杨庆国颁发了杞集用(2006)字第0219号集体土地使用证。该证载明:土地使用者杨庆国,座落前小寨村西北角,用途住宅,使用权面积165平方米,附图显示东邻路,西邻曹民,南邻曹革真,北邻路,东西长15米,南北长11米(以下简称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曹德明不服该颁证行为,向一审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审查明,争议土地位于泥沟乡前小寨村西北部东西大街路南,是属于原告管理的6组的荒地,第三人系该村第5组村民。2006年3月9日,被告根据第三人的申请为第三人颁发了杞集用(2006)字第0219号集体土地使用证,将争议地北侧原告管理的栽有树木的部分颁证在第三人的土地使用证上。另查明,被告为第三人颁证时未经村委同意,被告提供的颁证证据上的村干部意见及村民代表意见书和承包合同上的签字不是村干部本人所签,争议地的权属登记为一组荒地。
一审认为,被告将原告管理栽种有树木的荒地颁证在第三人的土地使用证上,被告的颁证行为与原告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原告具备诉讼主体资格。被告为第三人颁证时未经村委同意,被告的颁证行为属程序违法,依法应予撤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3目之规定,一审判决:撤销被告杞县人民政府于2006年3月9日为第三人杨庆国颁发的杞集用(2006)字第0219号集体土地使用证。
杨庆国上诉称:
1、被上诉人曹德明不具备原告诉讼主体资格;
2、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颁证行为认定事实清楚,颁证程序合法,主要证据完备。请求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作出公正判决。
被上诉人曹德明、一审被告杞县人民政府未提交书面答辩状及参与二审诉讼意见。经二审审理查明的事实与一审认定的事实一致。二审另查明,杨庆国提出颁证申请时间、杨庆国申请宅基地的村民代表会意见书的形成时间及杨庆国与前小寨村一组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的时间均在村组、土管所及乡镇审查意见之后,颁证材料显系后补。
本院认为,曹德明对争议土地管理使用多年且栽种有树木,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维持与撤销对曹德明的权益产生了实际影响,曹德明与颁证行为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具备原告诉讼主体资格。一审被告杞县人民政府为杨庆国颁证未经村委同意,且颁证证据材料时间倒置,属程序违法,应予撤销。一审判决撤销颁证行为正确。上诉人杨庆国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张伟
审 判 员 李 建 设 审 判 员 赵 晓 松 二○○九年十一月四日 书 记 员 张 景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