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告王xx等诉被告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行政公安其他一案
原告王xx等诉被告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行政公安其他一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徐行初字第49号
行政判决书
原告王xx,男。
原告张xx,女。
共同委托代理人朱xx,男,19xx年x月x日,汉族,住本市xx路xx弄xx号。被告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住所地本市xx路xx号。
法定代表人徐xx,局长。
委托代理人徐xx,该局工作人员。
委托代理人沈xx,该局工作人员。
原告王xx、张xx诉被告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行政公安其他一案,于2010年4月7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王xx、张xx及其委托代理人朱xx,被告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的委托代理人徐xx、沈xx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王xx、张xx于2010年1月5日向被告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申请公开1996年4月19日其子王xx在托儿所死亡的有关报案记录及验尸照片和尸检报告等信息,被告于2010年1月26日答复原告:要求获取的信息不存在。
两原告诉称,1996年4月19日,原告突然接到xx街道xx托儿所电话,称两原告之子王xx在医院抢救,当赶到医院时,见儿子呼吸全无,四肢冷冷,医生告知经CT检查颅内出血。经医院四天抢救无效,王xx于4月23日死亡。原告在给儿子擦洗时,发现他左耳后侧凹陷处有一个明显的“<”印,整个左耳和左后脑都呈青紫色。4月25日上午,原告家属到xx派出所报案,要求验尸,民警何xx当即开具有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抬头便条,由原告自行去联系xx公安分局刑侦队法医李xx去验尸。当场,李xx与原告一道前往xx医院停尸房,对王xx进行了拍照,并对其后脑呈“<”的痕迹处反复抚摸,明确表示这个痕迹是钝器击伤,距离很近,冲击力很大,形成反冲。原告再要求他到现场拍照,他称下午2点再来,因为现在没有带介绍信。下午2点30分他另外有任务,改派二名助手来拍现?1桓嬷两衩挥幸婪男蟹ǘㄖ霸?对王xx非正常死亡给予最后定性结论。原告认为其申请的信息是存在的,故请求判令被告公开1996年4月25日的报案记录,公开原告之子王xx死亡验尸照片及验尸报告。
被告辩称,原告王xx、张xx于2010年1月5日向被告申请公开1996年4月19日其子王xx在上海市xx区xx街道xx托儿所突发意外事故而死亡的相关报案记录及尸检报告等文本信息,对此被告已于2010年1月26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三项之规定,做出“原告需要获取的信息不存在”的答复。被告作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答复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程序及权限。请求法院驳回两原告的诉讼请求,维持被告于2010年1月26日做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答复的具体行政行为。
原告就其诉讼主张提供了:
1、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xx派出所民警何xx于1996年4月25日书写给原告的便条,内容为:“刑队李xx:联系验尸一事。”,证明当天原告去报案,所以相关材料是应该备案的;
2、上海市xx医院于1996年4月19日出具的重危病情通知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证明王xx死亡的情况;
3、王xx死亡善后协议,证明该协议调解单位是治安支队陈xx;
4、上海市公安局行政复议决定书,其中“1996年5月2日,在我局治安支队与xx派出所主持下,申请人(王xx)与xx托儿所达成协商意见,并签署了相关协议。”这段表述,印证了当时被告已经介入了案件,并且已经进行了验尸。被告对此表示,1、何xx所写的便条是由于原告要求派法医,派出所没有法医,何xx就是为了联系公
安分局的法医出具了该材料,该案是民事侵权案件,不能证明被告受理了案件;
2、病危通知书、死亡证明是原告自身持有的信息,不是行政机关掌握的信息,与本案无关;
3、善后协议充分说明了案件是民事侵权案件,不是公安机关应当进行立案调查的案件;
4、行政复议决定书中行政复议机关维持了被告作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的答复。
被告出示了下列证据:
1、原告王xx、张xx于2010年1月4日向被告提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及邮寄凭证;
2、被告于2010年1月5日向两原告出具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收件回执及邮寄凭证;
3、两原告的身份证复印件;
4、被告于2010年1月26日向两原告作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书及邮寄凭证;
5、原告王xx与xx村xx托儿所于 1996年5月2日订立的王xx死亡善后协议,该协议中,治安支队与xx派出所作为调解单位;
6、同年5月3日由原告王xx出具的收到死亡赔偿金十一万元的收据;
7、1996年4月23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被告还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七条、第二十一条第(三)项、第二十四条 之规定。原告对此表示,死亡善后协议、收据与本案无关,本案不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三)项之规定, 该政府信息是存在的, 对其他均无异议。
应原告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经本院准许并通知证人何xx、李xx到庭作证。
何xx的证词是:在破案组工作,职责是负责刑事案件。1996年4月具体几号记不清楚了,我当天值班,当天有人来公安局,讲小朋友在幼儿园出事情了,要求了解尸检的情况。值班民警来叫我,为了验尸的事情,我就下去接待他们,由于派出所没有法医,我当天写了便条,上面写了法医李xx的地址交给了他们。原告对此表示,证人反映的是有人来报案,要求尸检。被告对证人的证言没有异议。
李xx的证词是:当时我在xx分局担任专职法医,技术组主任。1996年4月某一天,值班室通知我,孩子发生意外,要求验尸,我下去接待了一下,了解后知道是幼儿园发生的事
情,我明确告知家属不是我们刑事案件受理的范围。由于当事人一直哭,我请示了领导,领导要求我协助去看一下,是否有被打过的痕迹。我当时到xx院,看了小朋友,小朋友头部动过手术,我打开衣服领子,没有看见发生过暴力的情况,我明确告知家属没有发生暴力的情况。我建议家属向治安支队申请法医,由治安支队联系法医。当时到xx院没有拍照, 没有报告, 我只是检查了尸体,家属是在场的。原告对此表示,托儿所称是滑滑梯出事情的,但是我们后来发现小朋友耳朵处有痕迹。我们到托儿所责问老师,并进行了录音。老师也具体讲不清楚具体发生的情况。我当时去xx派出所报案,派出所也开具了便条,这不是报案是什么。当时证人到xx院,拍摄了照片,一看尸体就讲是钝器击伤,后来下午派了两个同志到托儿所去拍摄录像。所以证人讲的不是事实。被告对证人的证言没有异议。
经审查,本院确认如下事实: 原告王xx、张xx作为申请人于2010年1月4日向被告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提交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申请内容是:
1、1996年4月17日,关于王xx在上海市xx区xx街道xx托儿所突发意外事故,23日非正常死亡,在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xx派出所与此相关报案记录备档信息;(请你们查一下1996年4月25日王xx、张xx当天在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xx派出所报案记录。)
2、1996年4月19日关于王xx在上海市xx区xx街道xx托儿所突发意外事故:23日非正常死亡,由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对王xx非正常死亡,所做的验尸照片、报告文书等与此相关备档信息。(请你们核实一下,1996年4月25日,到xx派出所报案,由民警何xx开具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条子去联系刑队法医李xx联系验尸一事供佐证)。被告收到该申请之后,于2010年1月26日作出xx号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书,针对原告的申请内容,被告经审查,答复是:你们要求获取的政府信息不存在。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三)项的规定予以答复。原告向上海市公安局提起行政复议申请,上海市公安局于2010年4月6日作出xx号行政复议决定,维持被告2010年1月26日作出xx号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
复。原告不服,认为其申请的信息是存在的,遂起诉来院。
本院认为,原告王xx、张xx向被告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后,被告针对原告申请的内容,经审查后在答复中明确告知了原告该政府信息不存在,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规定,并无不当。本案庭审中,当时的xx派出所民警何xx及治安支队法医李xx出庭作证,证明没有相关的报案记录、验尸照片及尸检报告。现原告坚持要求获取在被告处并不存在的信息,缺乏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本院难以支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王xx、张xx的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50元,由原告王xx、张xx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于本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提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许闻安
审判员张瑾
代理审判员顾玉平
书记员沈懿
第二篇:原告刘卫国诉被告湘乡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行政强制措施一案
原告刘卫国诉被告湘乡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行政强制措
施一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湘法行初字第26号
行政裁定书
原告刘卫国,男。
被告湘乡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
法定代表人蒋绪强,队长。
原告刘卫国诉被告湘乡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交通行政强制一案,于2010年7月1日向本院起诉。本院已依法受理。在审理过程中,因主体等多种原因,原告申请撤回起诉。
本院认为,原告申请撤诉符合法律规定,依法应予准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裁定如下:
准许原告刘卫国撤回起诉。
本案受理费50元,减半收取25元,由原告负担。
审判长刘智毓
审判员易再凌
人民陪审员刘映辉
二0一0年七月六日
书记员李静
第三篇:原告上海市松江区某村民委员会诉被告袁某土地租赁合同纠纷一案
原告上海市松江区某村民委员会诉被告袁某土地租赁合同
纠纷一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松民三(民)初字第427号
民事判决书
原告上海市松江区某村民委员会,住所地上海市松江区。
法定代表人姚某,主任。
委托代理人金某,上海市A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袁某,男。
原告上海市松江区某村民委员会诉被告袁某土地租赁合同纠纷一案,本院于2010年1月28日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俞贵荣独任审判,并于2010年3月17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的委托代理人金某,被告袁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上海市松江区某村民委员会诉称:2003年3月23日,原、被告签订《土地使用协议》一份,约定由被告每年向原告支付土地使用费4,000元,年底前交清。若被告不及时交纳或不交租金,原告有权收回土地。2007年4月8日,被告将部分房屋转让给第三人。为此,原、被告于2007年5月15日又补充签订了一份《土地租赁协议》,约定自2007年起土地使用费调整为每年2,000元。然而,虽经原告催讨,被告迟迟不愿支付拖欠的土地使用费。据此,原告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诉请判令:
一、解除原、被告间达成的厂房买卖协议;
二、被告归还房屋并支付拖欠的土地使用费22,000元及电费2,900元。
被告袁某辩称:不同意解除合同,其确实没有向原告支付土地使用费,但其没有拖欠电费。原告曾经在2004年间借用被告的厂房用作办公场所,时间约有11个月,村领导口头承诺每月租金800元冲抵土地使用费,故应当相应扣除本案部分土地使用费。
经审理查明:2003年3月23日,原、被告签订《土地使用协议》一份,约定由原告将其下属村办企业上海某特种电光源厂的厂房及生产设备转让给被告,由被告个人承担该企业的债权债务。被告于每年年终之前一次性向原告支付土地使用费4,000元,若被告不及时交纳或不交租金,原告有权收回土地。该合同签订后,被告依约受让了厂房及生产设备,但被告未按约向原告支付土地使用费。此后,被告将受让的部分厂房转让他人,其土地使用面积也相应减少。为此,原、被告双方于2007年5月15日重新签订《土地租赁协议》一份,将年租金调整为2,000元,自2010年5月始,每三年租金在原总额基础上递增5%。采用先付后用方式,在下一起始日前交付该租金。该合同签订后,被告仍未按约向原告支付土地使用费。之后,原告催讨未果,遂以其诉称的事由,向本院提起诉讼。
诉讼中,原告确认被告合计应付2003年3月23日至2010年3月23日期间的土地使用费为22,000元。被告对此表示无异议。
以上事实,由《土地使用协议》、《土地租赁协议》及当事人陈述等证据证明,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租金。本案原、被告签订的《土地使用协议》、《土地租赁协议》,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内容并不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属有效。该二份协议明确约定被告每年应向原告交付租金的数额及期限,然被告自协议签订后从未履行支付租金义务,其行为有失诚信,已属违约。现原告要求被告支付2003年3月23日至2010年3月23日期间的土地使用费为22,000元,符合合同约定,且被告也予以承认,故本院予以支持。但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电费2,900元,因没有提供证据证明,被告又予以否认,故本院不予支持。原告要求解除与被告间的厂房买卖协议,既无合同约定,又无合法依据,本院不予支持。被告认为本案土地使用费应当扣除原告借用其厂房期间的租金9,000元之辩称意见,因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原告又予以否认,故本院不予
采纳。
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第一百零七条、第二百二十六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袁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原告上海市松江区某村民委员会自2003年3月23日至2010年3月23日期间的土地使用费为22,000元;
二、驳回原告上海市松江区某村民委员会的其余诉讼请求。
如果被告袁某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向原告上海市松江区某村民委员会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503元,减半收取251.50元,由原告上海市松江区某村民委员会负担76.50元(已付),被告袁某负担175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交付本院)。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员俞贵荣
书记员顾伟琴
第四篇:原告魏某某诉被告彭某某等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案例评析
原告魏某某诉被告彭某某等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案例评析
作者:原创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5-12-15 浏览次数:854
原告魏某某诉被告彭某某等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案例评析
(评民间借贷中的借款有无实际交付认定)
【关键词】
民间借贷 借款 实际交付
【裁判要点】
出借人主张借款已经实际交付,应提供证据证明,在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借款已实际交付的情况下,应结合其他证据以及双方的陈述作出认定。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五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照法律规定,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案例索引】
一审: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2014)东二法虎民一初字第397号 二审: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东中法民一终字第109号
【基本案情】
原告魏某某诉称:被告彭某某于2012年4月27日向原告借款220万元,并向原告出具借条,借款期限为2012年4月27日至2012年5月16日止,该借款由被告肖某某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若被告逾期还款,被告同意按日千分之三向原告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该借款到期后,在原告多次追讨下,各被告一直以各种理由拖欠不还款。由于被告傅某某为被告彭某某的妻子,应对婚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承担偿还责任,被告鼎X公司是该借款的实际使用人,也应对该借款承担还款责任。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原告特诉至法院,请求判令:1.四被告向原告清偿款项220万元和逾期付款违约金(从2012年4月28日起按每日千分之三计至实际付款之日止,暂计至2012年5月27日为30000元);2.本案诉讼费用由四被告承担。
被告彭某某辩称:原告并未借款给答辩人,双方不存在借款法律关系。被告傅某某辩称:答辩人作为被告彭某某的配偶,没有向原告借款,与本案无关。被告肖某某辩称:原告本来答应借款给被告彭某某,后因将款项借给他人,实际上并未借款给被告彭某某,因此原告与被告彭某某之间没有发生借贷关系,答辩人也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被告鼎X公司辩称:原告所称的借款2200000元,答辩人是受法定代表人汤某某的委托收取该款项的,其实际的借款人为汤某某;答辩人认为本案借款与答辩人无关,答辩人无需承担相应的还款义务,请法庭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经查理查明:2012年4月27日,被告彭某某向原告魏某某出具一份《借条》,记载:本人彭某某今向魏某某借款人民币贰佰贰拾万元正(小写¥2,200,000元),用于资金周转,借款期限为2012年4月27日至2012年5月16日止,借款由肖某某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若借款人逾期还款,借款人同意按日千分之三向贷款人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并承担诉讼费和律师费。被告肖某某作为担保人在案涉《借条》上签名确认。原告魏某某提交一份网银查询清单,显示:2012年4月27日,原告魏某某通过其银行账户汇款2,200,000元至被告鼎X公司的银行账户,并主张其是根据被告彭某某的指示将案涉借款汇至被告鼎X公司的银行账户用于归还被告鼎X公司的银行贷款,故案涉借款2,200,000元已实际交付给被告彭某某。被告彭某某则抗辩称其并未指示原告魏某某将借款汇至被告鼎X公司的银行账户,该2,200,000元系原告魏某某提供给案外人汤某某的借款,其并未收到案涉借款2,200,000元。被告鼎X公司出具一份《受托收款说明》,显示:2012年4月27日我公司受法定代表人汤某某的委托收到魏某某先生款项2,200,000元人民币,特此说明。另,被告鼎X公司还出具案外人汤某某出具的《情况说明》一份及转账记录,记载:2012年4月27日我委托本人的公司—深圳市鼎X建材有限公司收到魏某某先生所借款项2,200,000元,我并于2012年11月30日向魏某某还款人民币800000元,现因生意不好,还未偿还余款,特此说明。原告魏某某则向本院提交《借条》一张,记载:“2011年9月22日,汤某某向原告魏某某借款20500000元”,并主张案外人汤某某于2012年11月30日归还的800000元系归还该借款的利息,与本案借款2,200,000元无关。
为证明已将案涉借款2,200,000元实际交付给被告彭某某,原告魏某某申请证人汤某甲、余某某出庭作证,本院依法予以准许。庭审中,证人汤某甲陈述称“我与原告魏某某、被告彭某某都是老乡,也都是福建省政和商会的会员,原告曾经数次邀请我协调其和被告之间的借款事宜,据原告说,被告彭某某向其借款220万,到现在借了两年多了;2013年中秋节前夕,原、被告和我及商会的其他人员在深圳总部办公室协调案涉借款,被告彭某某承认了借款事实,并承诺要还款,只是暂时有困难,要想办法,并未提出具体的还款方案;2013年农历年底,在被告彭某某的办公室,原、被告双方对案涉借款进行了协商,在场的还有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商会人员,被告彭某某的说辞仍然和以前一样;之后很多次,我们在商会或者吃饭的时候都有谈及案涉的借款”。证人余某某陈述称:我与原告魏某某、被告彭某某都是老乡,也都是福建省政和商会的会员;2013年中秋节前几天,商会在深圳筹备中秋庆典,原告向被告彭某某追讨案涉借款,当时在场的还有商会的其他一些成员,被告彭某某说最近经济紧张,需要回去商量看,并未协调出具体的方案,后来被告先走了;2013年快过年的时候原告又叫我们帮忙协调这个事情,还是在商会,被告彭某某仍然承认有借款但是无力还款,最终协调未果;这个事情我总共协调了好几次,但印象最深的是上面两次,原告跟被告彭某某说的是借款220万,协商的时候说借了一年多了,至今已经两年多了”。被告彭某某对两位证人的陈述不予确认,并主张两位证人与原告魏某某存在利害关系,但未提交任何证据证明。
庭审中,原告魏某某确认其诉请的利息为逾期利息,并当庭变更计算标准为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自2012年4月28日起计算至实际付清之日止,四被告对此均无异议。原告魏某某明确其诉请被告彭某某、傅某某承担共同还款责任,被告肖某某承担连带担保责任,被告鼎X公司作为款项的实际使用人,也应对案涉借款承担连带责任。被告彭某某、傅某某确认两人系夫妻关系,双方于2003年登记结婚,婚姻关系一直存续至今。
【裁判结果】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魏某某于2012年4月27日汇至被告鼎X公司账户的2,200,000元即为案涉借款2,200,000元的交付,裁判结果为:
一、限被告彭某某、傅某某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三日内向原告魏某某归还借款本金2,200,000元,并支付逾期利息(逾期利息以借款2,200,000元为本金,自2012年5月17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基利率的四倍计算至借款清偿之日止);
二、被告肖某某就本判决第一判项所指向的债务向原告魏某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被告肖某某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被告彭某某追偿;
三、驳回原告魏某某的其他诉讼请求。宣判后,被告彭某某提出上诉。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5年7月6日作出(2015)东中法民一终字第109号民事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裁判理由】
对于本案借款是否实际交付的认定,一审法院主要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案涉《借条》的签订时间为2012年4月27日,原告魏某某汇款2,200,000元至被告鼎X公司账户的时间亦为2012年4月27日,两个时间一致;
二、被告彭某某抗辩称其在出具案涉《借条》之后,并没有收到案涉借款2,200,000元,本案借款金额巨大,依据一般生活经验,借款人在没有收到借款的情况下就贸然出具《借条》给贷款人,与常理不符,即使如被告彭某某所述,其并未收到案涉借款,那么,其在没有收到借款的情况下,也应当向原告魏某某索回案涉《借条》,但被告彭某某当时并没有要求原告魏某某返还《借条》,距今两年多的时间内,被告彭某某也未提供证据证明其曾经向原告魏某某索要过《借条》;
三、被告鼎X公司抗辩称其是受案外人汤某某的委托收取案涉款项2,200,000元的,但未提供相关的《借款合同》予以佐证,且原告魏某某提交的《借条》显示案外人汤某某于2011年9月22日向原告魏某某借款20,500,000元,故案外人汤某某于2012年11月30日归还的800,000元亦不能当然视为归还案涉借款2,200,000元,有可能系归还借款20,500,000元的本金或利息;
四、证人汤某甲、余某某作为原告魏某某及被告彭某某的老乡,且四人均为同一商会的会员,故证人汤某甲、余某某的地位具有一定的中立性,两人陈述的内容基本一致,时间及地点等细节也互相吻合,被告彭某某主张两位证人与原告魏某某存在利害关系,但并未提交任何证据予以证明。综上,一审法院依法认定案涉借款已经实际交付。
二审法院认为,借款合同的生效应当具有两个生效要件:
一、双方当事人达成借款合意;
二、存在相应款项的交付行为。对于这两个生效要件的举证责任,应当由魏某某承担。本案中,魏某某已提交由彭某某签订的借条、汇款凭证(转账至鼎X公司)及余某某、汤某甲的证人证言来证明魏某某已实际向彭某某出借借款2,200,000元,其证据已具初步的证明力。彭某某否认魏某某的主张,应当提交相反的证据推翻魏某某的证据,对此,彭某某提交鼎X公司、汤某某出具的情况说明、(2014)深中法民终字第2161号民事判决书及广东创X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商事登记信息作为反证。第一,从出具借条的原因分析,魏某某主张彭某某和汤某某因银行还贷急需向魏某某借款,因汤某某尚欠债务未还,故以彭某某的名义借款,其主张有鼎X公司提交的账户流水明细印证;相反,彭某某主张其因银行还贷的需要而向魏某某借款并出具借据,但彭某某却未能合理指出具体的还贷情况和处理结果,亦无相应证据支持。第二,借条是反映双方借贷关系的最为直接、关键的证据。魏某某一直持有案涉借条,能够反映出彭某某拖欠魏某某借款的事实。彭某某主张其未取得案涉借款,但案涉借条的借款金额较大,彭某某作为借款人应更加谨慎,并要求魏某某返还借条。彭某某主张魏某某已告知其借条已被魏某某自行销毁故而没有采取任何必要措施,其陈述有违一般谨慎原则。第三,彭某某出具借条当天,魏某某已向鼎X公司转账支付2,200,000元,转账数额、时间与借条约定一致。彭某某主张该款属于汤某某的借款,但汤某某并未向魏某某出具借条,亦无证据证明汤某某与魏某某间存在借贷的合意。况且,魏某某另提交一份由汤某某出具的金额高达20,500,000元的借条,即使结合鼎X公司提交的汤某某的银行流水清单,但从魏某某仍持有该借条原件的情况来看,魏某某与汤某某在本案借款发生前仍有其他债务纠纷,魏某某主张其不同意汤某某以自己的名义向其借款,其主张具有一定合理性。第四,尽管鼎X公司与汤某某均主张该款系汤某某的借款,但鼎X公司在原审庭审中主张该款由汤某某提走,该陈述与其提交的银行账户相互矛盾,考虑到鼎X公司与汤某某的关系,鼎X公司的主张存疑。第五,汤某甲、余某某的证人证言可证实魏某某向彭某某追讨借款的经过,亦可印证彭某某拖欠魏某某借款的事实。尽管彭某某在二审期间已举证证明汤某甲、余某某与魏某某存在一定的利害关系,但综合本案情况考虑,汤某甲、余某某的证人证言仍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综上,二审法院对于被告彭某某的上诉请求不予支持。
【案例注解】
本案中,原告魏某某主张其已将案涉借款实际交付给被告彭某某,但其提供的证据为其向另一被告鼎X公司转账220万元的汇款凭证,但同时又未能提交被告彭某某指示其将案涉借款汇至该账户的证据。一般情况下,如无其他证据证明,将无法认定案涉借款已实际交付。但是,本案原告魏某某提交的其他证据以及证人证言,从侧面可以推断出其主张的事实成立,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照法律规定,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以及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对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对一方当事人为反驳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所主张事实而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认为待证事实真伪不明的,应当认定该事实不存在。法律对于待证事实所应达到的证明标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本案中,一、二审法院均在综合考虑原、被告双方提交的证据以及证人证言的情况下,依法采信了原告魏某某的主张,认定案涉借款已经实际交付,支持了原告的诉请请求。
案例评析编写人: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虎门法庭 胡辉
第五篇:原告XX公司诉被告艾XX车辆租赁合同纠纷一案
原告XX公司诉被告艾XX车辆租赁合同纠纷一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宝民初字第02142号
民事判决书
原告XX公司。住所地陕西省延安市百米大道电信局一楼。
法定代表人孙丽,该公司经理。
被告艾XX,男。
原告XX公司诉被告艾XX车辆租赁合同纠纷一案,本院于2011年12月23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到庭参加诉讼,被告艾XX经本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XX公司诉称,被告艾XX2010年6月9日在原告处租赁了一辆陕J514XX号车,合同约定仅供被告使用。2010年7月4日被告给原告出具欠租车费7500元、欠挡风玻璃一块600元的欠条一张,另有违章费400元,共计8500元。被告不予支付,现诉至法院,请求依法判令:
1、被告支付原告租车费7500元;
2、挡风玻璃修理费600元;
3、被告租车期间的违章费400元;
4、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原告XX公司为证明其诉请理由成立,向本院提交以下证据:
第一组证据:汽车租赁合同、欠条一张。证明被告于2010年6月9日16时20分从原告处租赁了陕J51XXX号车,合同约定每日租金300元,至2010年7月4日归还车辆,并于2010年7月4日出具欠条一张,证明欠租车费7500元,欠挡风玻璃一块。
第二组证据:收款收据。证明修理挡风玻璃花费600元,该费用应当由被告承担。被告未到庭参加诉讼,经我院送达诉讼材料过程中与被告艾XX核实共欠租车费7500元、挡风玻璃一块。
经审理查明,被告于2010年6月9日从原告处租赁车号为陕J51XXX号车,并签订汽车租赁合同,合同约定每日租金300元。2010年7月4日被告给原告XX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孙丽出具了一份欠条,记明欠租车费7500元,欠挡风玻璃一块。
本院认为,根据法律规定,租赁合同中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租金,对于支付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租赁期间不满1年的,应当在租赁期限届满时支付。承租人在租赁期间应当妥善保管租赁物,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赁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本案中原、被告均认可被告拖欠租车费7500元,故本院对原告请求被告支付7500元租车费的诉请予以支持。被告在欠条中记明欠挡风玻璃一块,原告未提供更换挡风玻璃的发票仅提供收款收据,原告请求被告支付更换挡风玻璃的花费600元的诉请,本院酌情认定更换挡风玻璃的费用是400元。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租车期间的违章费400元由于无证据支持,故对该诉请不予支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第二百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艾XX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原告XX公司租车费7500元,支付更换挡风玻璃费400元,共计7900元。
二、驳回原告XX公司其它诉讼请求。
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50元,原告已预付,实际由被告艾XX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后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陕西省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冯月
代理审判员贺瑞 代理审判员闫? 二0一二年六月八日 书记员 刘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