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程序的若干规定

时间:2019-05-12 19:0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访工作程序的若干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访工作程序的若干规定》。

第一篇:信访工作程序的若干规定

内发„2010‟10号

中共内黄县委 内黄县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级领导干部

信访工作程序的若干规定

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县委各部委,县直机关各单位,县管各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

为认真落实信访工作“一岗双责”制度,深入一线规范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信访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经县委研究,决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级领导干部信访工作程序。具体规定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分包乡(镇、办事处)、分管局委的县级领导是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办事处)、局委的主要领导是信访

时预约接访。各级领导干部下访前要了解信访案件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应的法律政策,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下访接待群众时,必须依据反映的问题和相关政策先进行调解和政策引导,调解一定要耐心细致,政策引导要有理、有据、合法、合理、合情,不得违法、违纪、违策解决信访问题。下访接待信访人的全部过程(怎么做工作,怎么政策引导,怎么调解,怎么答复,怎么处理)都要以文字形式一式两份,由信访人签字后,一份交信访人,一份存档备查。下访接访活动的全部过程要做好文字记录,必须有信访局人员参与接访,信访局人员也要记录全过程,有条件的进行现场录音、录像,搞好相关资料的归档保存,做到有据可查。

3、劝访。凡发生赴上三级集体上访和赴京到省非正常上访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必须到现场进行接访劝返。规模较大的集体上访,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要到现场接访劝返;特大信访案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要到现场进行接访劝返。对牵涉多个单位和部门或归属单位不明确的,由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以文字形式明确接访劝返单位,相关单位必须无条件服从。

(二)立案交办

1、立案。县级领导周三接访和下访恳谈接待的案件,均由负责接待的县级领导干部及时立案确定办理单位、签署办理意见、明确时限要求。

2、交办。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接访领导立案批办意见及时交办给相关乡(镇、办事处)局委,相关单位必须无

上访前,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要及时把反复做工作的全部材料送交信访局,信访局要及时派人将各级领导做工作的资料报送市、省、国家信访部门,并详细汇报做工作的情况。办理单位要对案件办理进度和处理结果,及时向签署意见的县级领导和分管、分包的县领导进行沟通汇报。

3、审结。案件处理结束后,责任单位要带处理意见和处理问题的政策依据等文字资料,向第一责任人汇报审结,第一责任人要对责任单位的处理结果认真审核把关,签署结案意见。

4、引导。如果案件属涉法涉诉案件,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县级领导要给当事人讲清楚案件的性质,引导信访人按程序反映问题,一式两份出具文字答复或告知材料由信访人签字存档,并协调指导相关司法部门对群众反映问题依法解决。要强化审理解决责任,明确解决处理时限,安排和督导好监控稳控,及时回访见面,认真搞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不属涉法涉诉的要引导其进入终结程序,引导终结要讲清政策、讲清程序、讲清时限、讲清权利和责任。对一些久拖不决或结而不服的案件,或缠访缠诉、无理上访的案件,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要反复主动找信访人做工作至少五次以上,讲政策、讲道理、讲法律、讲怎样反映问题对解决问题有利。每次做工作都要认真做好文字记录一式两份,由信访人签字后,给信访人一份,存档一份。经反复做工作,信访人仍不同意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要及时把反复做工作的所有材料交信访局,信访局在信访人没上访前把有关领导和

符合规定应当受理的,在规定时间内书面告知信访人及被复查人(指原办理责任单位)。

2、复查。对确定受理复查的信访案件,由县复查委员会主任明确相关分包乡(镇、办事处)、分管局委的县级领导负责该案件的复查工作。对信访案件的复查主要采用书面审查的方式,必要时可以进行调查,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案件可以按照《信访条例》规定举行听证。负责案件复查的县级领导需在受理之日起30日内拿出明确的复查意见,并组织安排与信访人见面,书面反馈复查处理意见。

3、告知。信访人同意复查处理意见的,该信访案件即为终结。若信访人不同意复查处理意见,负责案件复查的县级领导以书面形式告知信访人,在接到《复查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向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申请复核,并引导、帮助信访人尽快进入复核程序,使案件尽快终结。

(六)督查督办

1、督办。上级交办案件、县自立案件、申请复查的案件办理时限为1个月。时间过半未办结的,由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第一责任人所在的办公室下发书面督办通知,由该办公室人员签收后对县领导提示督办。

2、督查。对1个月不能办结的,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该案转交县委督查室,由县委督查室进行督查,对案件的直接责任人下发书面督查通知。对案情复杂、限期内确实无法结案

录的,视为没有处理问题,出现重复越级上访的从严追究责任,对第一责任人通报批评三次。

4、凡发生30人以上来县集体上访、赴上三级集体上访或围堵县委、县政府大门的,第一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劝返处臵和协调化解,并按照程序规定完善好相关手续,否则视为不作为或作为不到位,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视情况追究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的责任。

5、年度内两次被通报的责任单位,给予黄牌警告,限期扭转被动局面,并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在扭转被动局面前不得调动、不得提拔重用。被通报两次涉及同一具体责任人的,免去该具体责任人职务。年度内三次被通报的责任单位,免去直接责任人的职务。责任单位被通报五次和第一责任人被通报批评五次的,第一责任人取消所有分管工作,并将取消第一责任人分管工作的理由以书面形式报告市委。

附:1.内黄县信访工作程序规范基本流程 2.内黄县领导干部下访恳谈登记表

第二篇:信访工作程序

信 访 工 作 程 序

接待、处理学校师生员工及外来人员的来信、来访是学校办公室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由综合室具体负责。按渠道和形式的不同,信访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来信(含电子邮件,以下同)、来电;二是个人或集体来访。现根据两种不同情况,将处理办法和程序规定如下:

一、来信、来电处理

1、未写明具体收件人的信访件,由综合室信访工作人员负责拆封、阅读、登记。属于一般性意见或建议的,可由信访工作人员报请分管领导同意后直接处理;内容重要、涉及到具体人和单位的信访件,由信访工作人员填写《信访处理工作单》,由分管领导报请有关校领导或签转到有关职能部门处理。

2.、写明收件领导姓名的信访件,由收件领导本人拆阅。需要解决处理的,收件领导做出明确批示,由综合室进行登记,填写《信访处理工作单》,按照领导批示直接处理或转呈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3、对于匿名或虽署名但无法与来信人取得联系的信访件,一般由综合室登记。内容重要的,报请有关领导或签转有关部门阅知,可以不做进一步处理。

4、凡列入正式信访处理程序的信访件,由综合室负责信访的工作人员进行督查、督办。由校办转至有关单位处理的信访问题,承办部门应尽快处理,并在 15 日内将处理意见或结果反馈校办和信访者本人。处理意见或结果由学校办公室综合室登记、备案。

5、对反映问题或提出建议的电话,办公室“首接人”应如实做好电话记录。能立即处理的,应立即处理,并在处理完毕后填写《电话信访登记单》送综合室备案;如不能立即处理的,可将电话记录移交综合室信访工作人员处理,处理办法和程序参照来信处理程序办理。

二、来访处理

1、个人来访或集体来访,由综合室信访工作人员负责接待,必要时,可请办公室主任参加。接待地点视具体情况可在办公室或会议室。

2、耐心听取来访人的陈述,并对来访人、联系方式和事由等作详细记录。

3、请来访人核实记录内容并签字确认。

4、信访接待人员要尽可能快速、准确地将来访人和内容向有关领导或部门报告,征求处理意见。如果能立即处理的,可请有关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出面接待,亲自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信访接待人员要耐心说明理由,随即将来访记录会同《信访工作处理单》转呈有关领导或职能部处处理,处理程序参照来信处理程序办理。

第三篇:学校信访工作规定

****学校信访工作规定

(讨论稿)

第一条 为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合法的民主权益,规范信访行为,维护信访工作秩序和学校的安全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信访条例》、教育部《教育信访工作规定》,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信访工作,是指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及其他个人、组织采取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学校及上级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在规定职权范围内需要由学校处理的事项。本校教职员工、学生原则上不得越级上访、集体上访。

第三条 学校信访工作坚持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学校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

第四条 学校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学校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信访工作小组,代表学校具体负责学校信访工作,把握学校信访工作的各项政策,部署工作任务,督促检查重要信访事项的处理,总结信访工作。

第五条 信访工作小组是学校信访工作的常设机构,属于学校职责范围的信访事项,由信访工作小组受理、办理及督办。

信访工作小组的工作职责是:

(一)协助学校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及督促各专业(系)、处室信访工作。

(二)受理上级机关和领导转办、交办的涉及学校的信访事项。

(三)受理、协调、转办群众通过来信、来访,校长信箱等渠道反映的信访事项。

(四)受理涉及学校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信访事项。

(五)办理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信访事项。

(六)办理学校教职员工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事件。

(七)建议信访人到相关部门反映不属于学校职责范围的信访事项。

(八)及时向学校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领导反映重要信访信息;定期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的信访工作情况;对涉及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涉及学校改革与发展大计的重要信访事项进行调查研究及深入分析,向学校及上级部门提出意见及建议。

第六条 各专业(系)、处室负责处理涉及本部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信访事项。各专业(系)、处室要做好信息公开及解释说明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及时解决问题。

各专业(系)、处室信访工作职责是:

(一)办理学校信访工作小组交办、转办的涉及本专业(系)、本处室的信访事项。

(二)协助学校信访工作小组办理涉及本专业(系)、本处室工作的信访事项。

(三)及时向学校信访工作小组及相关领导反映信访信息,对重要信访事项进行调查研究及深入分析,向学校提出意见与建议。

第七条 信访事项的受理。

(一)学校信访工作小组及各专业(系)、处室收到信访事项后,应当予以登记。

(二)对属于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

第八条 信访事项的办理。

(一)学校信访工作小组,各专业(系)、处室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

(二)上级教育部门交办的信访事项,学校信访工作小组应当在上级部门规定的办结时间内如期办结;如无规定时限,应自收到之日起15日内办结并报送处理结果。不能如期办结的,要向上级交办部门说明情况。交办部门对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应进行复查,并在15日内报送复查结果。

(三)学校直接处理的信访事项,应当在15日内办理完毕,并视情况将处理结果答复信访人;情况复杂的,经上级部门或学校相关领导批准,可适当延长办理时限,但延长期限不能超过15日。信访人不服处理意见的,可在30日内向信访工作小组申请复查,信访工作小组应在15日内报送复查结果。

第九条 学校对在信访工作中有下列行为的视情节对主管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党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的。

(二)推诿、敷衍、拖延信访事项办理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结信访事项,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及学校规定的投诉请求未予支持的。

(四)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转给被检举、揭发人员或者部门的。

(五)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隐瞒、谎报的。

(六)徇私舞弊,索贿受贿及其它违法乱纪行为。第十条 学校对在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实行,由学校信访工作小组负责解释。

附件1: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件2:信访工作小组名单附件3:信访工作流程及信访渠道

年10月2010

第四篇: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

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信访工作机构及职责 第三章 信访事项的管辖 第四章 信访事项的办理 第五章 信访事项的督办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安机关信访工作,维护公安机关信访秩序,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保持公安机关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根据《信访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畅通信访渠道,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投诉请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第三条 公安机关信访工作应当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职责,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事项的发生。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建立信访问题排查调处制度,及时将可能形成信访事项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第五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建立由本级公安机关负责人和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警种的作用,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各级公安机关应当为信访工作机构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第六条 各级公安机关负责人应当阅批来信、接待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问题。地级、县级公安机关必须建立公安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直接处理信访问题。

各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或者其指定人员,可以就信访人反映突出的问题到信访人居住地与信访人面谈沟通。

第七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建立重大信访信息报告和处理制度。

对于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不得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

对于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有关公安机关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不良影响的产生、扩大。

第八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予以通报。

第九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将信访工作绩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执法质量考评体系和人民警察考核体系。

公安机关应当将信访事项是否解决在本级公安机关、解决在当地,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对在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对信访人提出的属于本级公安机关管辖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不得歧视、刁难和打击报复信访人;不得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

第十一条 办理信访事项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二条 公安机关应当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资源,逐步建立全国公安信访信息系统,并逐步实现与同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上级和下级公安机关信访信息的互联互通。

返 回

第二章 信访工作机构及职责

第十三条 县级公安机关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访人的原则,设立专门的信访工作机构或者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专职人员;地级以上公安机关设立专门的信访工作机构。

公安机关信访工作任务较重的部门,应当确定负责本部门信访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

第十四条 各级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机构是本级公安机关负责信访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登记信访事项,并受理属于本级公安机关管辖的信访事项;

(二)对所受理的信访事项按照职责分工转交有关部门、有关警种办理,或者自行办理;

(三)协调办理重要信访事项;

(四)承办上级机关交办的信访事项;

(五)向下级公安机关转送或者交办信访事项,并对其提交的办结报告进行审核;

(六)对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书面答复或者告知信访人;

(七)督促、检查、指导本级公安机关其他部门和下级公安机关的信访工作;

(八)对在信访工作中发现民警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向有关部门转交并提出处理建议;

(九)研究、分析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提出加强、改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建议。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各部门、各警种均有按业务分工承办职权范围内信访事项的职责,对信访工作机构转办的信访事项,应当认真、及时办理,并在规定时限内向信访工作机构书面回复办理结果。

反映的问题涉及刑事、行政执法业务工作的,由业务主管部门办理;反映的问题涉及执法过错案件的检查和认定的,由法制部门办理;反映的问题涉及单位和民警违法违纪的,由纪委、监察、审计等部门办理;反映的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的,由本级公安机关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办理。

第十六条 各级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接待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情况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宜。

第十七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在其设立的专门信访接待场所或者网站公布与公安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以及其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事项。

返 回

第三章 信访事项的管辖

第十八条 各级公安机关受理信访人对本级公安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和民警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等信访事项。

对依法应当通过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管辖和处理。

第十九条 地级公安机关受理信访人对县级公安机关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提出的复查请求。

省级公安机关受理信访人对地级公安机关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提出的复查请求;受理信访人对地级公安机关的复查意见不服提出的复核请求。

第二十条 信访事项涉及多个地区的,由所涉及地区的公安机关协商管辖。

对管辖权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

第二十一条 上级公安机关认为有必要,可以直接受理由下级公安机关管辖的信访事项。

返 回

第四章 信访事项的办理

第二十二条 各级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机构接到信访事项后,应当做好登记,并区分情况,在15日内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对不属于公安机关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并告知信访人向有关机关提出或者依照法定程序提出;

(二)对属于本级公安机关管辖的信访事项,予以受理,并根据所反映问题的性质、内容确定办理单位;

(三)对属于下级公安机关管辖的信访事项,应当转送下级公安机关。对其中的重要信访事项,可以向下级公安机关进行交办,要求其在规定的期限内反馈结果,并提交办结报告。下级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

地级以上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定期向下一级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机构通报转送信访事项情况;下级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定期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机构报告转送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第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机构接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告知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告知信访人;不能当场告知的,应当自接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但是,信访人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调查处理信访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依法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

对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应当由本级公安机关负责人组织专门力量调查处理,必要时可以依照《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举行公开听证。

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对信访事项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一)信访人的投诉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应当支持信访人的请求。其中属于公安机关原处理结论确有不当或者错误的,应当作出书面决定,予以纠正或者撤销并予以重新处理;属于公安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问题的,应当督促履行职责;

(二)信访人的投诉请求缺乏事实依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有关规定的,以及信访人的投诉请求虽然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对信访人的请求不予支持,并做好信访人的解释疏导工作;

(三)信访人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有利于公安机关改进工作的,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积极采纳。

第二十六条 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处理完毕;情况复杂的,经本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结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有关法律、法规已规定办结时限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七条 信访人对县级公安机关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持书面答复向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地级公安机关提出复查请求。对地级公安机关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持书面答复向地级人民政府或者省级公安机关提出复查请求。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复查完毕,提出复查意见,书面答复信访人。

对省级公安机关处理意见不服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提出复查请求。

第二十八条 信访人对地级公安机关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持书面答复向地级人民政府或者省级公安机关提出复核请求。省级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复核完毕,提出复核意见,书面答复信访人。

对省级公安机关复查意见不服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提出复核请求。

第二十九条 信访人对公安机关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公安机关不再受理。

第三十条 公安机关复查或者复核信访事项,主要以书面审查方式进行。

经书面审查认为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由负责复查、复核的公安机关向信访人及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

第三十一条 信访人在请求复查或者复核中提出新的事实和理由的,复查或者复核的公安机关可以督促原处理机关进行调查,也可以自行调查。

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复查、复核信访事项后,依照本规定第二十五条,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出复查、复核意见。

第三十三条 公安机关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形成的文书材料,应当存档备查。

返 回

第五章 信访事项的督办

第三十四条 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机构应当认真履行督促、检查职责,全面了解本级公安机关有关部门和下级公安机关执行本规定的情况,及时向本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提交督促、检查报告。

第三十五条 各级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机构对本级公安机关有关部门或者下级公安机关在处理信访事项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

(一)应当受理而拒不受理信访事项的;

(二)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三)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四)未按规定反馈重要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五)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六)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或者复查、复核意见的;

(七)其他需要督办的事项。

第三十六条 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机构对所督办的事项应当提出改进建议。

收到改进建议的本级公安机关有关部门或者下级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反馈改进情况。改进建议未被采纳的,信访工作机构可以将改进建议提交本级公安机关负责人审定后,责成被督办单位执行。

第三十七条 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将督办情况及在督办过程中发现的民警违法违纪问题,及时向有关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通报,并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建议。

返 回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公安机关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越或者滥用职权,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二)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三)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四)拒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或者复查、复核意见的;

(五)其他导致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十九条 公安机关及其有关部门在办理和督办信访事项过程中,违反本规定的,由其上级公安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条 公安机关对信访事项作出的处理、复查意见,被复查、复核机关撤销或者纠正的,依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视情予以责任追究。

第四十一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信访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打击报复信访人,或者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作风粗暴,激化矛盾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反本规定第七条,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信访人违反《信访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规定,依照《信访条例》第四十七条处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信访人违反《信访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在信访活动中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返 回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向公安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参照本规定处理。

第四十六条 铁路、交通、民航、森林公安机关和海关缉私部门的信访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5年1月11日公安部发布的《公安机关受理控告申诉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第五篇:信访工作的基本程序

信访工作的基本程序

《信访条例》规定信访工作的基本程序为:信访事项的提出、信访事项的受理、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具体工作程序的参照标准为:登记,告知,受理,办理,复查与复核,督办,立卷归档。

一、登记

登记是信访工作初始阶段的基本工作。《信访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信访人按照本条例规定直接向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予以登记。同时,规定对采用口头形式提出的投拆请求,应当记录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

登记基本内容的参照标准:一是信访人的基本情况,包H括姓名、住址、邮政编码、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二是基本事实,即信访人反映的主要事实情况;三是具体要求,即信访人提出信访事件的目的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四是相应理由和依据;五是信访事件的来源,即信访事项由信访人直接提出,或由上级信访工作机构转送;六是信访事项的处理方式,属于受理范围的事项应当受理,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关机关提出;七是信访事项受理、答复的规定期限等。

二、告知 告知是指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事件后,在法定的期限内,依据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判断该事项是否属于其受理范围和该级管辖,从而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告知信访人。判断信访事项是否予以受理的参照标准:一是信访事项是否属于受理的范围;二是信访事项是否属于本级有权受理的事项;三是信访事项是否属于本地区有权受理的事项;四是信访事项是否已经过终结性的信访工作程序;五是信访事项是否有实质性的内容和具体请求;六是信访事项是否已经受理、正在办理。

关于应当告知的情形,《信访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对本条例第15条规定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信访人按照本条例规定直接向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对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的机关提出;有关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

三、受理

受理,是指信访人工作机构认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信访事项属于受理范围,决定进行处理的行为。特殊情况下,对于可能引发群体性信访行为、集中投拆行为,或即将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益产生较为广泛影响的事项,在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未向信访工作机构提出信访事项前,可以根据相关的信息和线索主动受理。受理程序的参照标准:

(一)转送。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于决定受理的信访事项,根据政府工作部门的职责权限和级别管辖,将信访事项转到有权对信访事项的实体内容进行调查、核实并作出处理意见的部门。《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事项涉及下级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抄送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转送适用两种情形:一是对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门处理的信访事项;二是信访事项涉及下级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

转送程序的参照标准:首先,明确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一是指由于作出具体或者抽象行政行为而引发信访事项的行政机关,即通常所称的责任机关;二是指依上下级隶属关系或管理职能,有权进行层级监督的行政机关和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三是由于信访工作机构自身引发的信访事项,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也是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其次,直接转送至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事项涉及下级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同时抄送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

(二)交办。

《信访条例》规定,对转送信访事项中的重要情况需要反馈办理结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要求其在指定办理期限内反馈结果,提交办结报告。交办适用情形;一是对于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属于本经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二是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

交办信访事项应当附正式的交办函件,制定交办函件的参照标准:包括交办函件的文号、交办的信访事项、指定的办理期限、对办结报告的要求等基本内容。办结报告有两个参照标准:其一,形式标准。包括交办件的文号;信访人陈明的事实、意见和要求;调查核实的事实;办理意见、办理依据及办理意见的落实情况或落实计划;签发人等。其二,实质标准。一是事实清楚,即信访事项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问题的前因后果清楚,证据材料确凿;二是办理意见所依据的事实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三是形成办理意见后,办理机关在报送办理结果时,应当注明办理意见是否落实或落实的计划与期限。

(三)通报、报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通报转送情况,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报告转送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其目的在于:一是便于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全面掌握本辖区范围内信访事项的基本情况。信访工作机构除了了解本级受理的信访事项外,还应该了解属于本级受理范围但是信访人向上级信访工作机构提出的信访事项,只有全面了解本辖区内信访事项的总体情况才可能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为本级人民政府更好的开展各方面工作,为行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便于上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监督、指导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履行职责的情况。上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通过下一级信访工作机构的报告,了解一下级信访工作机构对其转送、交办信访事项的办理、落实情况。

四、办理

办理是指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据职权,对已经受理的信访事项进行研究论证或者调查核实后,依法作出处理意见、予以处理的行为,这是狭义的办理。广义的办理还包括复查、复核,是指行政机关受理信访事项后、信访终结前所有的程序性活动。办理程序的参照标准:

(一)开展信访调查。《信访条例》规定,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信访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同时规定,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听证应当公开举行,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

信访调查步骤的参照标准:一是事前通知。办理机关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或者第三人到场陈述或提供文书、物品等相关资料,或者召开听证会之前,都应当以适当的形式通知当事人,以便其能够做好必要的准备。二是表明身份。在开展信访调查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当表明自己享有调查者的合法身份,而且遵照调查的基本规则,信访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三是说明理由。信访调查人员应当向被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理由、法律依据,同时告知其在调查过程中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等各项权利,以获得被调查对象的配合。四是实施调查。如询问当事人、调取资料等。五是制作笔录。信访调查结束之后,调查人员应当制作相应的调查笔录并交由当事人签字。对于比较复杂的信访事项,办理机关还应当制作调查报告,基本内容的参照标准:其一,调查的事项和问题;其二,信访人陈述的事实和理由;其三,信访当事人、第三人所作的其他说明和提供的材料;其四,办理机关经查核认定的事实、意见以及予采纳的事实、意见,并说明理由;其五,对信访事项的初步处理意见及依据。

(二)作出办理决定。《信访条例》规定,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1、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

2、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3、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

作出办理决定的形式要求:第一,经调查后作出。信访调查是作出办理决定的法定前置程序。信访事项办理机关要按照行政程序法规定的“先取证、后裁决”的基本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充分辨别的基础上依法作办理决定。属于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办理机关还必须在举行听证后作出办理意见。第二,以书面方式作出。《信访条例》明确规定,对信访事项的办理意见必须书面答复信访人,充分体现了对当事人知情权、申辨权的保护。

(三)送达与执行。送达,是《民事诉讼法》对行政文书的送达与诉讼文书送达的通用性规定,信访行政文书也适用此规定。信访处理意见的送达主要采用邮寄的方式,即办理机关将要送达的处理意见书通过邮局挂号寄给信访人。同时,办理机关也可以采用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执行,是指信访人的请求得到支持的,处理意见作出之日起即可执行。《信访条例》规定,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照《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根据法律,行政机关的处理意见作出后,在未被有权机关依法定程序改变或撤销之前,都要承认其效力,负有义务的当事人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以保证行政管理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五、复查与复核

(一)复查。《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复查机关是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如果原办理机关是非垂直领导的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复查机关可以是办理机关的上一级主管部门,也可以是办理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如果办理机关是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则复查机关为其上一级主管部门;如果办理机关是地方人民政府的,复查机关只能是上一级人民政府。复查程序的参照标准:

1、申请。信访人向原办理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复查请求,应当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一是信访人不服信访事项原办理机关的处理意见;二是有具体的复查请求和事实依据;三是属于信访复查的范围,并且无法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其他法定途径得到救济;四是属于该接收申请机关的职权范围;五是在申请复查的期限的范围之内。

2、审查。其一,形式审查。审查是否符合复查申请的条件,不符合申请条件的行政机关不予复查,同时告知信访人相关理由;接受符合条件的复查申请,申请事由部分不清的,可以要求申请人在合理的期限内补正。其二,实质审查。审查关于信访事项的事实认定是否准确,办理意见是否合法(含政策规定)与适当。复查机关必要时,可以根据《信访条例》第31条的规定,享有办理机关相同的信访调查权,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信访人、办理机关的意见。

3、作出处理意见。复查机关对信访人提出的有效申请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复查意见:一是办理意见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处理恰当的,处理意见维持;二是办理意见事实不清、依据不足或者处理不恰当的,依职权直接变更原办理意见或者责令原办理机关重新办理。复查机关责令原办理机关重新办理的,办理机关不得以同一事实或理由作出与原办理意见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意见。复查意见应当自收到复查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

(二)复核。《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复核机关是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与信访复查机关一样,根据不同情况,复核机关可能是上级主管部门,也可能是一级人民政府。复核程序的参照标准:

1、申请。信访人向原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复核请求,应当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一是申请人必须是不服复查意见的信访人,不服办理意见的只能先申请复查,不能越级直接申请复核;二是有具体的复核请求和事实依据;三是属于信访复核的范围,并且无法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其他法定途径得到救济的;四是属于该接收申请机关的职权范围;五是在复核申请的期限范围之内。

2、审查。其一,形式审查。审查复核申请是否符合申请条件,不符合复核申请条件的,收到复核申请的机关不予复核,同时告知信访人相关理由;对符合复核申请条件的,接受复核申请,申请事由部分不清的,可以要求申请人在合理的期限内补正。其二,实质审查。审查办理机关、复查机关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是否准确,办理意见、复查意见是否合法与适当。必要时,复核机关同样可以根据《信访条例》第31条的规定,享有和办理机关相同的信访调查权,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信访人、办理机关、复查机关的意见,或者举行听证。

3、作出处理意见与公示。复核机关对信访人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复核意见:一是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处理恰当的,处理意见维持;二是复查意见事实不清、依据不足或者处理不恰当的,直接变更有关处理意见或者直接责令有关机关重新办理。复核机关直接责令有关机关重新办理的,该机关不得以同一事实或理由作出与原办理意见、复查意见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意见。复核意见应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如果复核期间举行了听证的,听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

《信访条例》第35条第2款规定:“复核机关可以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举行听证,经过听证的复核意见可以向社会公示。”其意义在于:一是可以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为作出公正的复核意见提供程序保障。通过听证与公示,使有关行政机关对该信访事项的处理活动处于公众监督之下,其作出的处理意见必须指明认定的事实、适用的法律政策依据、说明相关的理由,避免了随意性。二是信访人可以通过听证与公示发表意见、陈述情况、当面质证,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三是有利于提高信访人的法律意识,将极少数人利用信访无理缠闹的情形公之于众,让社会和群众作出客观评价,起到教育疏导作用。

六、督办

《信访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发现有关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

1、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2、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3、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4、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5、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6、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收到改进建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在30日内书面反馈情况;未采纳改进建议的,应当说明理由。

督办的主体专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督办的对象是同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既包括了对信访事项有权作出处理意见的行政机关,也包括了信访处理意见的执行机关,还包括了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督办的内容是信访事项的处理(包括执行)情况,包括对信访事项个案的督办和对信访事项总体处理情况的督办;督办的方式包括电话督办、书面督办、实地督办、联合督办。督办程序的参照标准:

(一)跟进督促。信访事项交办后,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主动对有关办理和执行情况进行一般性的跟进督促,或者要求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代为跟进督促直至办结;如果发现行政机关在处理信访事项的过程中有轻微不当的行为,要及时通过电话或函件形式予以提醒和督促纠正,以使信访事项得到妥善处理。

(二)专门立项。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在对信访事项处理情况进行跟进督促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关行政机关有《信访条例》第36条所列6种严重不当的情形,要予以专门立项,及时督导。立项时要明确督办的理由、内容、目的、对象,并提前将有关材料汇集整理,提出初步意见。必要时,可以将专门立项的决定通知被督办的行政机关,要求其准备配合督办工作。

(三)调查协调。对已立项的督办事项,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针对其情形进行调查,分清缘由,了解办理、执行的真实情况和效果;情况复杂、有关行政机关处理信访事项有困难的,可以予以协调帮助。

(四)提出建议。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专门立项督办的信访事项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后,应当针对信访事项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建议。一是提出改进建议。比如,办理机关未按期答复信访人办理结果的,应当建议依法书面答复;对关键事实认定不清的,应当建议重新调查核实等。同时,《信访条例》规定:收到改进建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在30日内书面反馈情况;未采纳改进建议的,应当说明理由。二是提出责任追究建议。《信访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在信访工作中推诿、敷衍、拖延、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

(五)审核结案。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认为信访事项处理完毕的,应当向交办、督办机关(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反馈结果,提交办结报告。交办、督办机关对办结报告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依据有关规定决定是否结案。审核结案程序的参照标准。

首先,办理机关按规定向交办、督办机关提交办结报告。《信访条例》第21条第1款第四项明确规定:“对转送的信访事项中有比较重要的情况需要反馈办理结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要求其在指定办理期限内反馈结果,提交办结报告。”因此,信访事项处理完毕,办理机关应当及时向交办、督办机关提交办结报告。

其次,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办结报告后,应当对交办事项所反映的事实情况、处理程序、处理意见等内容进行审核。审核的参照标准:一是事实清楚,即信访事项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问题的前因后果清楚,调查全面充分,证据材料确凿;二是依据充分,即办理意见依据的事实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充分;三是处理适当,即办理意见要考虑到信访事项的特定情节或特殊情况,实事求是、宽严适度;四是意见落实到位,即办理机关在报送办理结果时,应当注明办理意见是否落实或落实的计划与期限。

最后,作出结案决定。如果需要向上级机关或领导同志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反馈,然后再作出结案决定。

七、立卷归档

信访事项结案后,应当组成案卷归档,有条件的,应当输入信息系统,以备查索。立卷范围的参照标准:信访工作大事记领导批示;重要会议材料;信访事项所有登记记录;信访数据统计;信访工作定期总结报告;信访信息、专报、交流;信访事项交办、通报函件;信访事项结案报告;经签发的所有文件。

信访档案立卷归档之后,应当建立相应的保管制度、措施,防止损毁档案的各种因素发生,保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首先,应当有适合档案存放的固定场所,应当有科学的管理和存放方法,做到即查即用。

其次,应当建立信访档案保密制度,防止泄露国家秘密和泄露需要为信访人保密事项的情形发生。

下载信访工作程序的若干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访工作程序的若干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股份公司信访工作规定5篇

    股份公司信访工作规定 1、总则 信访工作是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意、进行民主协商对话的重要渠道。努力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畅通信访渠道,维护信访秩序,认真处理来信来访,对切实解......

    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最终版]

    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 2007年3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七十三次会议通过) 关于印发《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

    学院信访工作管理规定

    XXXX学院信访工作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接待和处理好校内师生和校外群众的来信来访,是办公室日常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护广大师生民主权益,正确处......

    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信访工作若干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信访工作若干规定为了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了解社情民意、依法履行职责服务,依据宪法、......

    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建设规定

    为切实做好我县公安机关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保持公安机关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推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根据《信访条例》、《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制......

    法律知识规定天津市信访工作若干(合集)

    天津市信访工作若干规定 (2005年10月21日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机关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

    云浮市环保局信访工作办理程序(合集)

    云浮市环保局信访工作办理程序 一、登记、立案 对受理的来电、来信、来访及有关部门、领导的批转件,应于发生之日起5日内作出登记、立案,填写《环境信访立案登记表》。 二、分......

    听证程序规定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 第一条 为保障听证程序合法、规范、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有关听证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当事人依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