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抓实农民科技培训切实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读

时间:2019-05-12 19:3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抓紧抓实农民科技培训切实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抓紧抓实农民科技培训切实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读》。

第一篇:抓紧抓实农民科技培训切实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读

抓紧抓实农民科技培训

切实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内容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千千万万个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农民科技培训中心担负着培养新型农民的重任,要在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奔小康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直面目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渭南近几年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培训工作的新要求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旨在更进一步地抓紧抓实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主题词]农民培训

新农村建设

服务

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重点难点主要是农民增收。一号文件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致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现结合渭南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培训开展情况,就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如何抓紧抓好,尽快适应新时期要求,服务新农村建设,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渭南市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现状与问题:“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党工作的重点与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校至今,始终围绕党 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高举农民教育大旗,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己任,因而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给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加上我市是一个集粮、棉、果、蔬、牧的农业大市,530万的人口中,430万是农业人口。市委市政府一直很重视农民培训工作,特别是自2004年推行包村帮扶,加强乡镇工作等重大举措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并把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保障措施之一,使农民培训工作迅猛发展:农广校的培训层次不断向两头延伸;培训内容涉及种植、养殖、沼气建设、农业政策等与农业相关的各个领域;并采取了集中办班培训、专家入户指导、散发科技资料、开辟电视讲座等多种培训形式 ;据统计,从2003年—2005年每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不下十万人次。今年年初,市政府又提出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百村千户万人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工程”,即在全市果业、畜牧业、粮棉、设施瓜菜、劳务输出等五个优势产业中,选定100个科技示范村,选择1000个科技示范户,培养10000名科技致富带头人。并要求市县两级农业部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专家团和技术联络队伍,对所遴选的村户人家采取分片包县包村等办法,实施针对性的科技培训,将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更进一步推向深入,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比以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农广校)的工作职能和范围也在不断的调整、拓宽和延伸。在保持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加大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力度,“阳光工程”农村富余劳 动力转岗培训,也有声有色。但我们不能不看到,蒸蒸日上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培训内容大多局限于生产领域,对关乎新农村建设的农民整体素质的思想、意识、法制观念、道德情操等涉及很少;与培训内容相关的培训教材也比较单

一、陈旧,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2、培训形式上多采用上街赶集,散发传单,理论授课等传统模式,对农民乐于接受的短平快的现场指导方式开展不足。并且对愈来愈普遍的电视、网络等媒体涉猎较少。

3、多头培训并举,农民无所适从。虽说从前几年开始上级主管部门就在整合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关文件中,提出了将农广校作为农民科技培训的主渠道,但在实际操作中,除个别县外,还大多是各自为政。这种培训环境,因缺乏统一管理,又标准不一,容易引起重复培训,造成资源浪费。表面上看便于农民各取所需,但事实上对于素质普遍较低的农民来说,很难取舍。往往造成农民生产经营中的误判与盲从,难免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4、农民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的思想也束缚着他们参加培训的手脚,制约着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5、培训经费奇缺,培训师资单薄。

县级校工作任务繁重,没有培训经费,有的县校有时不得不采取搭车培训的方式(其他系统搞培训,农广校组织村民参与),不但培 训质量无法保证,而且还直接影响学校声誉。

以上问题导致的后果,便是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事倍功半。给学校的声誉也带来负面影响。

二、对策与建议: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要在农民培训工作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并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本人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切实把握农民需求,突出培训工作重点,开辟培训工作的新领域。

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要在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从宣传、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法、培训设施设备等与培训相关的各个方面入手,寻求新的突破。必须更进一步地下沉工作重心,找准培训工作与“三农”需求的切入点,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更贴近“三农”。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众多的高素质的农民,要使千千万万的农民大军自觉加入培训行列,不仅要拓展为“三农”服务的发展空间,而且要进一步丰富为“三农”服务的内涵。

在培训内容上一是要拓宽思路,打破局限,不仅要传知识,传技术,更要传思想,纠观念。帮助农民跳出小农意识,摒弃小富即安的思想,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目标,想办法发挥农民自身潜能,进而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的整体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农民培训工作者要做大量扎实细致的调查走访工作,特别要认真听取农民群众对技术的需求情况以及农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培训方式方法,并及时留心农民群众在思想精神领域 存在的问题,把农民对科技的真正需求、以及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归纳集中,重点对待,分阶段分缓急地帮助农民予以指导或解决。组编适合农民口味的通俗易懂教材,为农民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在培训方式上一是要有创新,既要适合农民口味,又不能仅满足于赶大集,发资料,办讲座等传统培训方式,要把农民喜闻乐见的现场培训、现场指导、现场解决问题的培训方式组织好,落实好,抓出质量,抓出成效。杜绝为了应付、为了满足上级检查或者完成任务的形式培训,注重质量,注重效果,用培训效果吸引农民自觉参加培训。二是要发挥优势,在远程教育教学上有所突破,制作既适合电视讲座又深受农民喜欢的节目,并要在节目播出时间、时段上更适应农民。通过电视这个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把农民急需的农业政策,农业信息、农业技术等等传播给农民。另一方面,又要尽最大可能的与现代手机,网络等先进媒体接轨,突破传统的培训模式,为培训工作开辟新的时空领域,积极拓展服务“三农”的教育功能,努力覆盖“三农”的各种需求。因为我市农村目前手机的使用率在不断提高,联通,移动等网络公司亦在我市大部分县市和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建立了“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并发展了好多信息用户。我们应该积极与其联络,借助这个平台,把我们学校的职能、工作性质及与培训相关的内容、方式方法、时间等用快捷的方式公布,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形成互动,为农民及时提供服务。

第二,要突出以农村致富带头人为主的典型培训,做好技术推广“二传手”,为农村培养信息、经营、管理、技术、创业等等放面的 急需人才。农民获取信息除过电视外,另一个主要渠道就是周围的所谓能人。目前我市农广校要紧紧围绕“百村千户万人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工程”,抓好今年33个科技培训示范基点的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真正把那些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思想觉悟高,有学习欲望,并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年富力强的骨干农民或村干部组织起来作为培养重点对象,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培训;并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给予人力、物力、技术、项目等等地倾斜,力争形成一村一品培训模式,真正为农民致富树起样板,进而带动和辐射周围群众和周边地区的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热情。在这方面,澄城县农广校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为了保证对包联村点的培训效果,除在全县的科技入户指导员中开展竞赛活动外,还对选定的科技示范户从指导内容到指导方式再到指导效果等实行了承诺制,使科技入户工作深入人心。所包联的东马店村,在全市开展的“百村千户万人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工程”活动中,成绩突出,受到了市县两级政府的表彰。其中一位示范户深有感触地说:科技入户就是好,农民想啥就帮啥,资金技术一起帮,农民哪能不欢迎?近期他们又针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官的新要求,组织全县266个行政村的两委会班子成员进行轮流培训,从组织上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培训了一批领头雁。

第三,整合资源还要做进一步的工作。这项工作虽然提出很早,但各县整合进展情况相差悬殊,仅澄县、白水等少数县在此工作中力度较大,大多县农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做得不是很好,因而使培训工 作出现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等,劳民伤财。澄城县农广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根据县域特色及农时季节,对全县的农民培训工作统一部署,统一安排,并组织本县农业专家统编了适合当地经济特色和农民口味的乡土教材,对农民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规范培训,避免了培训工作中的盲目与重复,节约了资源。白水县农广校将本县的农业技术人才组成一支专家队伍,分片分季节对农民进行理论学习和现场技术指导,收效良好。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整合农业教育资源,抓好抓实培训工作提供了经验。

第四,提高整个农广人的整体素质迫在眉睫。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农民需求千变万化,这些都对农广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学习,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不创新,就会被市场淘汰。所以,作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者一定要有紧迫意识,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克服重重困难,站稳脚跟,谋取更大的发展。

第四,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在当前党的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举措之际,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形势愈来愈好,如此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我们培训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各培训中心一定要抓住时机,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完善体系,加强自身建设,壮大自身力量,为更好地服务“三农”打好基础,使农民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参考资料:

1、《寻找突破口

促进农民培训事业健康发展》(作者:陈宏 张爱华)

2、《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民科技教育工作》(作者:吴金营 李晓婷)

第二篇:抓紧抓实把学习培训引向深入

最近,胡锦涛同志在视察贵州时强调指出,先进性教育活动一定要扎实推进,要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为认真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近日发出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培训工作引向深入的通知。参加第一批教育活动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同志要迅速行动,以更加高昂的精神和更为扎实的作风,尽快进入状态,切实把学习培训引向深入。

把学习培训引向深入,关键还在于学。要在抓好扩大党员参加学习培训的覆盖面和确保学习培训时间的前提下,组织广大党员潜心研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有关讲话和论述,重点学习党章。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进一步深化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提高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明确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要着力抓好开展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切实解决机关和党员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工作这三件事。通过学习实践,使广大党员思想上有更大提高,机关形象有更大改善,人民群众得到更大利益。

在普遍通读精读必读文献、对保持党员先进性一般要求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开展讨论,提炼出符合中央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不同群体特点的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有助于广大党员把自己摆进去,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激发深入学习、努力实践的内在动力,有助于党员在学习培训阶段有更大收获,在分析评议时有具体标尺,在整改提高时有明确方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行为规范。

发动党员和群众认真查找机关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努力加以解决,符合学习教育活动第一批参加单位的特点,有助于机关和党员针对自身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从我们边学边改边出成效的实践中,增强搞好活动的信心,提高参加和支持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组织广大党员根据群众的迫切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深入持久地开展帮助群众排难解忧、扶贫济困活动,为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有助于广大党员在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增强执政为民观念,加深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同时也让广大群众亲身感受和认同活动成效,以实际行动关心和支持教育活动。

在学习培训中抓好这三件事,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试点工作和前段教育活动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实践证明,抓住了这三件事,就抓住了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旨同人民群众的意愿融为一体的结合点;就抓住了把“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的突破口;就抓住了把抽象的思想收获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实际行动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就强化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这三个阶段的有机联系,为不断深化学习教育活动提供了有效途径。

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提倡抓好这三件事,并不是说只要抓好这三件事就行了。要坚持把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结合起来,把抓好三件事作为规定动作,逐项精心设计方案,切实付诸实施,同时又充分发扬勇于探索的精神,创造出符合各自实际、体现各自特点的自选动作来。要坚持把长期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尽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又量力而行,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和口号。要坚持把群众得利益与党员受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在服务群众的各项活动中体现并巩固使党员受教育的成果,防止“以干代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习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水平,取得更大实效。

第三篇: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的经济发展靠农民,农民的素质决定农村发展的速度,决定农村的文明程度,决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农民接纳新事物、新科技的能力才能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才能拓宽。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围绕构建8000-10000元的新的更高水平的农民收入结构,“十一五”期间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非常重要。

当前,柯坪县正处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加快农民科技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柯坪县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将人多地少的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柯坪县农民素质现状

柯坪县现有农村人口3.33万人,劳动力总数量为1.7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3.56%,其中男性9113人,女性8189人。劳动力知识结构为:小学文化程度8579人,占劳动力总数量的49.6%,初中文化程度5070人,占劳动力总数量的29.3%,中专(高中)文化程度3225人,占劳动力总数量的18.6%,大专文化程度428人,占劳动力总数量的2.5%,农村劳动力现无本科以上学历人员。

随着近年来柯坪县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信息渠道的畅通,农民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农民群众中逐渐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再者柯坪县在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上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农民素质已有显著提高,但是由于柯坪县农村劳动力知识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劳动力都没有受过系统的、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培训,所以很多农民在种植、养殖、经营等方面的技能仍有所欠缺,农民素质在短时间内很难有质的飞跃。一是总体素质较低。由于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不足,多数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偏低,涉足非农产业普遍缺乏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二是就业观念陈旧。相当数量的农民缺乏对自身素质和就业形势的把握,培训主观意愿不强,主动转移就业能力弱,不少农民对于技术要求高的工种干不了,对收入低、体力型的工种又不愿干。三是从培训组织看,各职能部门资源共享整合还不够,整体上还未形成合力共抓的局面。同时,现有的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总量不足,档次不高,不少乡镇培训基地设施落后,师资缺乏,难以组织开展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培训。受补助资金、培训条件局限及农民择业观念的影响,目前农民培训总体上处于应急适应性阶段,表现在短期培训多,简单工种培训多,技术含量高的培训相对少。

二、柯坪县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培训状况

柯坪县多年来农民培训主要以科技之冬培训为主,由农、林、牧、水利、农机等农口部门选派骨干担任讲师,并从县外聘请专家进行授课。2002年全县通过开展“科技之冬”和“三下乡”等农民培训活动,完成各级各类培训225场(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共2.8万人次,出动宣传车24次,发放科技宣传单1500余份,发放科技材料630余份,张贴科技宣传标语300余条。2003年全县完成各类培训259场(次),培训农民共4.9万人次,出动宣传车9辆(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2004年“科技之冬”等农民培训活动共举办78场(次),培训人数18097人(次),五天以上的农民技术培训8649人(次),获得农业技术培训证书人员8649人,发放棉花种植明白卡3500份。2005年,柯坪县组织农、林、牧、计生、科技等部门的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编写了38份涵盖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等不同内容的教材,印制了4.5万份发放给农民。该年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236期,培训人数88867人(次),获得农业技术培训资格证书人员8746人,发放培训证书3569人。2006年“科技之冬”活动培训共组织各级、各类培训班225期,36710人(次)。其中培训1-3天的59期,28726人(次),培训3天以上的72期,7984人(次),县级培训班4期,3222人(次);乡级培训班34期,2633人(次);村级培训班187期,30855人(次);组织县、乡科技下乡活动66次,参加科技人员212人,出动科普车70辆(次)。

近年来,柯坪县特别注重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加大了工作力度,在提高了农民素质的同时,也拓宽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仅2005年,柯坪县就利用县劳动就业保障局、妇联、扶贫办等部门的培训设施和师资力量举办了美容美发、餐饮服务、缝纫裁剪、地毯编制、计算机技术等内容的十余期农民实用技能培训班,近500位农民从中受益。2005年,全县劳务输出创收1030万元,人均309.15元,占全部人均收入2010.2元的15.4%,劳务输出已成为柯坪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三、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农村干部,不重视科技的培训,自己本身也不懂,带领群众有较大的困难。

(二)农民素质培训由于缺少培训经费,教学设备欠缺、师资力量薄弱,导致部分农民素质培训效果不理想。

(二)培训内容设计不合理,培训内容较单一,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而且实践内容较少,致使部分农民在课堂上的“素质”提高了,但实际运用能力仍然缺乏,农民素质并没有全面提高,没有达到培训的目的。

(三)培训时间短,但培训内容却很庞杂,农民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所学内容。

(四)农民技术员数量少,不能带动大范围的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影响了农民素质的整体快速提升。

四、几点建议

(一)完善农民教育体系,从制度上确保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的开展

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是一项浩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证。要建立统一的高效率的具有综合协调能力的工作机构,逐步完善农民素质培训体系。在预算中,专门安排一块资金,集中用于农民素质培训。根据“分级负责、分层管理、明确责任”的原则,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功能齐全、相互协调、适应需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素质教育体系。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已有教育资源优势,做到统筹兼顾、资源共享、集中投入、紧密配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服务。

(二)针对农民的不同层次,加大培训力度

农民素质培训应针对农民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文化层次,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不能一律以印发资料,上理论课这种形式,要采用播放录像带、VCD等形式,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操作,把课堂办在农户的田间地头,解决农民学不会之忧;对有一定基础的农民要有针对性的培训,不能搞形式主义,在课堂上泛泛而谈。要教他们新技术、新工艺,让他们真正感受学到知识,学有所用;对有文化基础的年轻农民要鼓励他们参加农广校、党校等学历教育,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根据群众的要求,组织科技下乡,由政府牵头,组织农业局、科技局、畜牧局、农机局专业技术人员送科技到乡(镇)、到村、到田间地头,让老百姓得到“短、平、快”的科技信息,力争科技致富。

(三)培训内容要与农民增收的需要相适应

开展农民培训,首先要从农民的实际需求来考虑,农民参加培训不是图虚名,而是讲求培训的实用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和致富本领。通过农民素质教育培训问卷调查来看,柯坪县有85.7%的农民对当前农村教育中的技能培训最关心,有71.4%的农民希望得到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方面的培训,而这些方面也正是影响农民收入高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科目内容设计上,各农口单位调配的骨干要充分发挥自身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多讲授与农民增收相关的技术技能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授课方式调动农民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四)、农忙时做到系统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通过调研发现,许多农民反映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印象不够深刻,课后容易遗忘,在实际生产中还是无所适从。因此建议在如棉花化控、果树整枝等关键农业生产时期,相关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地对农民进行短期技术措施的讲授,并现场具体操作,就地培训,就地转移,做到培训和就业同步进行。这样农民就能够直观地、深刻地接受在课堂上难以掌握的技术要领。在农忙时对农民进行短期面授,既不会耽误农时,影响农事,还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五)积极发挥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技示范户的作用

目前,柯坪县共有山羊绒、棉花销售、恰马古销售、农产品销售等5个农村专业合作协会,42户科技示范户和60户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协会要在健全章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作用,把骨干农民和一般农民都网络进来,共享培训资源和成果。科技示范户和种植(养殖)大户要起到示范作用,把自身掌握的科技知识和实践经验积极传授给其他农民,共同提高。

(六)加强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快速提升农民素质

目前,柯坪县各乡(镇)由于农业技术干部缺乏,现有的技术干部不能满足农民的技术指导需求,而且全县农民技术员数量也匮乏,农民缺少自己的技术人员,在农业生产关键时期缺乏指导,影响了产量,更影响了农民素质的快速提高。县委、政府应把农民技术员的培训工作纳入到农民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培训经费可以采取政府拨一点,农民自己出一点的办法解决;受训人员由各乡(镇)从每个村选出3-5名年纪轻,有文化,责任心强的农民在县里统一安排下对农、林、畜牧等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这些农民技术员学成回乡后能够起到技术指导和科技示范的做用,以点带面,推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

(七)充分发挥电视等媒体的优势,提高培训效果

若条件允许,可组织农、林、牧各部门与广播电视局联合组成摄制组,由技术人员亲自演示各项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并拍摄下来,再配以技术人员的详细讲解,制成科技光盘,发放到各乡(镇)基层电教室,组织农民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学习,广播电视局还可每周定期分段播放。通过这种方式,农民在观看电教片的同时,能够结合自身实践查漏补缺,迅速使生产技能得到提高。

(八)加强调研,做好农民技能培训的指导和信息服务工作。

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和农民培训统计制度,反馈、通报有关农民技能培训的动态和情况,加强对农民岗位技能培训工作的督查考核。

第四篇:浅谈司法所如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谈司法所如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针对优化环境暨“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听证会有评议代表提出我局工作人员素质差、农村司法所不发挥作用等问题,我局现结合单位实际做出如下答复:

首先我们对听证代表给我局提出的问题表示感谢,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各界对我局的关注、支持和帮助。正是由于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经过我局全体干警的不懈努力,我们现以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一类单位,这不仅是市委政府、社会群众给我们的荣誉,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是对我局今后工作寄予的巨大期望,为此我局从领导班子到普通干警,在学习上、工作上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为了不辜负群众的信任,上级的重托,我们时刻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保垒型支部、创新型队伍、复合型干部为目标,号召全体干警,特别是各部门负责同志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听证代表提出的我局工作人员素质差、基层司法所不发挥作用问题,我局认为这样理解我局的全面工作还是有失公正、有所偏颇、过于臆断的。

欲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单位、集体、个人的完善和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撮而蹴。我局目前从机构设臵到人员的配备,从硬件设施到软件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到机关队伍建设,都是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发展和健全起来的。但是由于受时间和历史条件等的局限,我局的各项工作开展目前还没有达到一个相对高的水平,距离群众要求和社会的需求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我局没有

被眼前的暂时的困难所羁绊。在队伍建设和人员素质的提升上,我局针对全体干警年龄结构差异大,知识结构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从科学谋划,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组织干部以个人自学和集体讨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干警个人的综合素质。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干警浓厚的学习兴趣,局里还建立了学习奖励激励机制,凡是通过自考、自修取得本专学历和专业资证的干警,局里都给予通报表扬并给予物质奖励。截止目前我局在编人员本专学历以上干警以达90%以上。同时,为了激发单位科室的工作活力和创造力,局内各科室基本形成了以中青年干部为骨干的工作机制,在工作中老同志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将工作中积累经验传授给新同志,新同志也可以在向老同志学习的同时,将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的现代化办公信息和手段与老同志交流沟通,达到共同提高进步的目的。

其次,针对我局基层农村司法所不发挥作用的情况,我们认为造 成这种思想认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点: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由于机构改革发展的需要,各乡镇司法所自2001年起在机构管理、人员编制、工资薪酬上从乡镇政府脱离,纳入我局统一管理以来,但大部分司法所一直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这使得基层司法行政职能相对弱化,不能全方位引起农民的重视。从2010年起,省司法厅提出了加大基层规范化司法所的建设力度,目前各乡镇司法所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条件,但还有部分乡镇司法所的办公业务用房正在施工当中,未完全投入使用。二是在队伍建设,省厅要求,规范化司法所在人员编制上是每所在2至3人,而目前在全市11个司法中只有2个司法所是2人编制,其它所还都是1人1所。我们知道“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农村司法所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的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社区矫正、安臵帮教、法律援助、基层法制宣传教育等诸多职能,随着市场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司法所承担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工作越来越繁重,为了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我们克服了人员编制的不足,办公条件等设施相对滞后的困难,积极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了能弥补我们在工作中人员上不足,我们各乡镇司法所竟聘、培训、上岗的录用程序聘用了司法协理员,协助参与各司法所的日常工作。长期以来,根据农村的实际司法需求,我们广泛的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我们通过“法律五进”活动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法律援助等工作。为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新农村建设,目前,在我局在全市11个乡镇(社区),85个行政自然村均设立了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发展人民调解员390余人,并通过实施“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切实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贯穿于解决农民矛盾纠纷实际工作中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最为关心和重视的根本问题,同江市作为国家典型的农业大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县市,我们基层农村司法所在推进我市农村法制化建设进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将继续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学习,扎实工作,将更加优质司法行政服务提供给广大农村和农民兄弟。

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没有我们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没有来自

你我他的积极参与,就没我局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就不能更好更全面更周到的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但是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不仅是在当时还是在科技、信息、舆论广泛发展的今天都是适用的。我们诚恳的接受来自社会不同阶层、不同领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欢迎大家对我局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及时批评指正,适时监督。但我们也希望您对对我们的提出的批评也是公正客观的,是实是求事的,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考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盖全,这样不仅不利于我们改正缺点,克服不足,同时也会给我们今后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当然工作好坏与否也不是哪个人能说得算的,我们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能够做到痛定思痛,居安思危,广言纳谏,与时俱进,时时处处装着老百姓,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做民之所盼,那我们的工作就一定会有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同江市司法局 2011年5月23日

同江市幅员面积6300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9个社区,85个行政村,总人口近20万,其中农村人口占60%以上。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县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而做好做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是我们司法行政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司法所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的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社区矫正、安臵帮教、法律援助、基层法制宣传教育等职能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密切相关。针对农村司法所不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能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这些问题,现结合我市司法所实际工作情况,拟提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强化法制宣传教育,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法制环境。首先围绕农村、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深入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宪法、国家基本法律、市场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法律法规,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增强农村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民主意识,自觉履行义务,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有序发展,落实各项民主制度,提高农民依法办事、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二是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乡镇(社区)”等创建活动,积极维护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努力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法制化水平。三是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四是深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教育,通过举办法制讲座、法律知识培

训班、法律知识竞赛和法律考试等,努力提高其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五是提高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实效,建立符合农村实际、农民喜闻乐见的普法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指导,建立有效的检查考评与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依法管理和依法维权的素质。

二、要切实充分发挥“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在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主导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环境。

面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首先要注重“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切实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贯穿于解决矛盾纠纷的全过程,促进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对接联动,并形成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出人民调解在预防、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引导和教育群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诉讼活动,利用人民调解便民、利民和不收费独特优势,积极化解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承包和流转、劳务纠纷、群体性纠纷等复杂疑难矛盾。落实人民调解在“大调解”机制运行中的优先原则,形成工作合力,增强调解效力,有效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农村司法所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具体指导者、实践者,需要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基础建设,进一步调整、充实、巩固乡镇、村(居)委会调解组织,发展区域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和加强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组织。定期开展调解员职业技能岗位练兵和业务培训活动,切实提高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二是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与乡镇大调解中心建立联合排查、联合调

处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发现和掌握社会矛盾纠纷动态,健全预防处臵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提高依法预防和处臵的能力。三是要坚持以防激化为重点,开展创“四无”活动,严防因调解不成而引起自杀事件、刑事案件、群体性械斗和群体性上访。四是要完善矛盾纠纷信息预警、排查调处、应急处臵、联动联调和考核奖惩等机制,严格落实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情况报告、案件分流、调处反馈、督查通报、台帐登记、责任查究制度,真正做到底子不清不放过、情况不明不放过、矛盾纠纷不化解不放过、隐患不消除不放过。

三、以社区矫正、安臵帮教为工作抓手,为新农村建设消除不稳定因素。农村司法所要发挥好牵头和协调职能,首先要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不断提高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社区服刑人员动态分析、排查核查、监督考察、惩罚奖励和教育矫正工作机制,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法制教育、公益劳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社区矫正人员融入社会的能力。二是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控,严防脱管漏管。三是会同边防公安派出所、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落实帮教力量,逐步实现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对有重新犯罪倾向的帮教对象进行重点帮教防犯,落实帮教措施,进行动态管理,力求做到不脱管、不失控。四是创新帮教形式,积极开展大墙内外联合帮教活动,将安臵帮教工作的技能培训、法律援助、亲情教育、社会帮教、职业介绍等向狱所内延伸,形成相互延伸、双向互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五是全力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基地的建设工作,协调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

策,努力提高安臵能力。六是加强农村籍刑释解教人员的安臵帮教工作,认真落实农村籍刑释解教人员责任田,使其回归后有条件自食其力;对丧失劳力,符合特困户、“五保户”等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要落实社会最低保障制度等有关社会救助措施;对贫困农村籍刑释解教人员要做好帮扶工作,使其尽早脱贫致富;

四、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一是通过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乡镇、村(居)和民营企业的法律顾问,依法解决和处理农村反映强烈、农民迫切需求的问题,为新农村重点工程建设、农村旧村改造、优化发展环境和重大疑难涉法信访等问题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法律服务,正确引导群众在法律的框架内依法解决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农民的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切实为维护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服务,真正形成以县市级窗口为中心,乡镇司法所为依托、村屯居委为便民点的全覆盖,扩大受援面,针对农村困难群体,深入开展法律帮困、法律扶贫、法律维权,简化法律援助程序,快速办理侵害农民利益的案件。

五、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提高服务新农村的能力。农村司法所作为一级政法组织,与边防公安派出所、基层人民法庭共同组成乡镇一级的政法体系,是司法行政机关扎根基层,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前沿。在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一是要抓住中央关于基层农村“两所一庭”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争取乡镇党委、政府在司法所办公用房、硬件配臵、交通工具、现代化办公设施等方面的支持投入。二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及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满足农

村多层次法律服务需求,增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三是要树立立足基层、面向新农村、工作重心下移,真心为民惠民的服务理念,不断深入农村,贴近农民,与农民朋友真心交朋友,找准服务新农村的切入点,帮助农民朋友走向致富道路,以为换位。

农村司法所要切实解决不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问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是必经之路,最大限度的整合和利用基层司法行政资源,才能全力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相信各基层农村司法所在中共同江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推动同江经济社会科学跨迈越发展”的工作指导精神的鼓舞下,坚持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业务工作方针,围绕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积极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围绕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和法制建设,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围绕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大力加强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帮教安臵等工作;要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切实保障农民权益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这些举措将会从根本上促进农村司法所有效提高基层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

同江市司法局

2011年5月23日

第五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题目: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栏目:年终工作总结

近年来,**市朝天区司法局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大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努力整合资源,加强阵地建设,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筑起治安防范和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构建和谐朝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抢抓机遇,加强调解组织和阵地建设

一是强化调解组织网络建设。为让人民调解深入基层,更贴近群众、贴近民间,我区本着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强化基础的原则,认真规划设置辖区内的调解机构,多层面搭建调解机构网络平台,在全区各乡镇、村、社区普遍建立了调解组织,其中建乡镇调委会2xxxx、村调委会21xxxx、居民社区调委会xxxx,配备调解人员125xxxx,各调委会统一制作了印章、标牌,制定完善了规章制度。全区统一制作发放规范的调解文书2240本,对申请、受理、登记、调查、调解、制作协议、回访记录等操作流程进行了统一,切实做到了组织落实,制度健全,人员到位,调解规范。二是加强村调委会阵地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心下移,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契机,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把村级调解组织建设纳入“三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验收。为搞好试点带动,每村协调投入资金上万元,首批确立的中子枣树村、尧坪村、曾家太平村的调解阵地建设,由司法局长亲自带队指导,建立了标准统一的、规范的调解庭,全部达到有固定的调解室、办公室、有标牌、有印章、有规范的调解格式文书、有调解业务登记薄,调解室内设有调解主持人、调解员、书记员、当事人座牌等。各调委会建立了公示制,将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及职责、调解范围、调解原则、调解工作程序、调解制度、调解纪律等全部公示上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取信于民。

在示点村的带动下,全区6xxxx村调委会阵地建设已全面完成,正在验收之中。其产权同其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样按国有资产管理,村级组织拥有占有权和使用权。计划再用两年时间将余下的14xxxx村的调解组织阵地建设全部完成,到时全区农村调解组织阵地将进一步得到巩固,人民调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第一道防线作用将进一步发挥,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二、突破经费难点,整合资源,保障调解工作的有效开展

我们始终坚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动出击,突破调解经费难点,整合现有资源,保障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是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根据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局领导多次向区委区政府请示,协调区财政从2011年开始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按地区人口人平0.1xxxx列入财政预算,作为区司法局指导管理调解工作的工作经费。二是充分利用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中每个村xxxx元的财政经费投入,将其中xxxx元用于搞好村调委会的阵地建设,努力实现规范化。现全区有xxxx乡镇调委会、6xxxx村调委会达到了“五有”、“四落实”。三是将村委会书记、村主任、村妇女主任等三职干部作为村调委会组成人员,乡镇(居民)调委会人员也以财政供养人员为主,同时选配文化水平高、经验丰富以及在政法战线上工作过的退休老干部充实到人民调解员队伍中,村三职干部的工资每人每月300—40xxxx列入财政预算,其中近三分之一为调解津补贴,为提高调解队伍工作积极性奠定了基础。四是充分发挥乡镇司法所指导管理人民调解的职能,组织司法所对乡(镇)、村、组调解人员采取以会代训方式进行业务培训,调解培训及资料费每年投入一万余元,以保证调解人员每人每年都至少培训一次,提高了调解人员的业务水平,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调解工作需要,真正达到善调能防。五是把人民调解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体系,实行倒扣分,直至“一票否决”,其中调解经费被列入各级政府综合治理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

三、服务“三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

一是围绕党的政策方针抓调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局党组经研究决定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性质,找准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大力加强农村实用法律知识宣传,印制了500xxxx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实用法律知识资料,在送法下乡活动中广泛散发,营造人民调解工作的大环境,加强人民调解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力度。

二是围绕经济建设抓调解。不少经济纠纷在调委会主持下,通过双方协调达成协议,既适应了市场经济的灵活性,又保证了法律行为的严肃性,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我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8xxxx,经济基础薄弱,在促进农民致富,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纠纷,在司法所的指导下,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调解化解矛盾纠纷,既节约了司法资源,又降低了当事人的成本,也依据自身职责切实维护了经济建设的正常发展。

三是围绕重大事件抓调解。对影响大、涉及面广的纠纷,调委会人员都主动参与,在政府与群众之间积极发挥协调沟通作用,架起解决纠纷的连心桥,使问题得到解决。今年上半年,中子镇枣树村朱万里、文建平交通事故赔偿一案,死者家属xxxx多次在上级领导来朝天视察指导工作时,拦车喊冤,并扬言要去京上访,影响极大,经司法所和镇村调解人员努力劝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平息了事态的发展。

四是围绕热点、难点问题抓调解。农村用水、用电、林地权属等问题一直是引发纠纷的焦点,也是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发挥作用,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和联动,搞排查,抓苗头,为调解这类纠纷提供了保证。在今年开展的全区春耕大忙期间民间纠纷专项排查调处工作中,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xxxx,司法所和调委会参与调解矛盾纠纷56xxxx,其中调委会调解纠纷41xxxx,调解成功率达9xxxx,防止群体性上访xxxx,制止群体性械斗1xxxx,做到了小纠纷不出村组,大纠纷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真正起到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构建和谐平安朝天作出了积极贡献。

人民调解已成为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的主要方式,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将抓住机遇,更好地履行职责。一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管理,充分利用已建的调解庭和调解室,规范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二要建立分级培训机制,提高调解人员素质,分期分批组织调解员认真学习调解工作基本理论和法律政策,让其熟悉矛盾纠纷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增强调解意识,掌握调解艺术,切实提高调解员调处预防纠纷的实战水平。三要进一步整合调解资源,形成调解合力,创新“大调解”工作机制,逐步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创造“有纠纷、找调解”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好范文

下载抓紧抓实农民科技培训切实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抓紧抓实农民科技培训切实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抓紧抓实 把学习培训引向深入(一)

    抓紧抓实 把学习培训引向深入(一) 最近,胡锦涛同志在视察贵州时强调指出,先进性教育活动一定要扎实推进,要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为认真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先进性教......

    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课题简介 1、课题来源 本课题是柳州市科技局以柳科综字[xx年]8号文件下达给我们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并以xx年010601-5号签订了《广西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课题简介 1、课题来源本课题是柳州市科技局以柳科综字[XX年]8号文件下达给我们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并以XX年010601-5号签订了《广西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培养型新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培养型新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主讲人: 一、深刻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 农业是安身立命之本。 农业是百业兴旺之本。 农业是幸福和谐之本。 农业是国家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素质 摘要:“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问题,农民问题是重中之重,提高农民的素质迫在眉......

    论农民增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论农民增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村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系统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多方面采取措施......

    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期盼

    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期盼和要求调查地区:嵊州市三界镇黄先湾村调查过程:先走访村委书记村长等人再走访每户家庭了解他们对建设新农村的感受想法以及对建设新农村的意见......

    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梁家[范文大全]

    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添镇梁家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点建设情况简介近年来,村党支部始终把为群众谋利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要位置,常抓不懈。通过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