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管理办法
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药品检验所:
《山东省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管理办法》已经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五年七月十四日
山东省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药品质量监督抽验工作,确保药品监督抽样、检验管理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省药品质量监督抽验工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质量监督抽验工作。
第三条 省、市药品检验所(以下简称省、市药检所)依法承担实施药品质量监督抽样的检验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检所和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的单位和个人。
第五条 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本办法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药检所开展药品监督检查、抽样工作。
第二章 药品监督抽验管理
第六条 药品抽验计划包括监督抽验、评价性抽验、跟踪抽验和日常监督抽验。
列入药品抽验计划的监督抽验、评价性抽验和省药品质量公告中公布的不合格药品进行的跟踪抽验,必须进行全检。
日常监督抽验是指在对药品生产(配制)、经营、使用单位进行的日常药品监督检查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部署的专项监督检查活动中,对发现的质量可疑药品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抽验。日常监督抽验可以只做部分项目检验或增加必要的检验项目。
第七条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并下达年度药品抽验计划。
(一)根据省财政拨付的药品抽验经费编制年度药品抽验计划。
(二)省药品抽验计划由省药检所拟定方案,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下达。
(三)每年12月份下达下年度省药品抽验计划(第一批)。
(四)根据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对计划抽验和日常监督抽验的比例可作适当调整。
第八条 为避免重复抽验,凡列入国家药品抽验计划的品种,省药品抽验计划原则上不再列入。
第九条 抽验品种主要包括:
(一)本省生产(配制)的药品。重点是新建或改建厂房生产的药品;本省生产的新药、新批准生产的仿制药品;中药保护品种;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和本省常用的、生产量大的品种。
(二)本省经营、使用的药品。重点是经营、使用量大的药品、急救药品、基层单位经营、使用的药品。
(三)品种混乱的中药材(包括中药材专业市场中中药材质量的监督抽样)、中药饮片。
(四)省药品质量公告中公布的不合格药品。
(五)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为需要监督抽验的其它药品。
抽验应在辖区内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进行。为提高抽查检验的监督效能,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抽查检验的覆盖面及批数应当掌握适当的比例。
第十条 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省药品抽验计划要求,结合本辖区监管实际,制订本市药品抽验计划实施方案,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备案。
第十一条 省药检所负责全省药品质量抽验工作的业务指导、协调和检验质量的考核工作。
第三章 药品监督检查和抽样
第十二条 计划抽验中的评价性抽样工作由省、市药检所承担。监督抽验的抽样工作由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部门承担。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检所)配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部门做好县以下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抽样工作。
第十三条 监督检查和抽样人员执行监督检查和抽样任务,应当主动出示派遣单位出具的证明文件或药品监督人员的证件。
第十四条 药品监督检查和抽样工作应由2名以上药品监督人员完成,首先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再按规定进行抽样。
在监督检查、抽样过程中发现存在《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管理规定》中第二十条所列的十九种情形之一的,可抽取适量物品作为查处的物证,不需要对该批药品进行抽验。应及时移交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处理。
第十五条 抽样前的监督检查。抽样人员应当在抽样前对被抽验单位提供的以下相关文件资料以及生产(配制)、经营场所进行检查:
(一)药品生产企业提供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被抽取药品的批准证明文件、质量标准、批生产记录、药品检验报告书、批生产量、库存量、销售量和销售纪录,以及主要原料进货证明(包括发票或合同、调拨单、进口药品的进口注册证、通关单和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者备案证明)等相关资料。检查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质量保证体系等。
(二)医疗机构提供的制剂许可证、被抽取制剂的批准证明文件、质量标准、批配制记录、制剂检验报告书、批配制量、库存量和使用量,以及主要原料进货证明(包括发票或合同、调拨单、进口药品的进口注册证、通关单和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者备案证明)等相关资料。检查制剂配制场所、质量保证体系等。
(三)药品经营企业提供的药品经营许可证、被抽取药品的进货凭证、药品合格证明和其它标识(包括发票或合同、调拨单、进口药品的进口注册证、通关单和药品检验报告书或备案证明)、进货量、库存量、销售量和销售纪录等相关资料。
(四)医疗机构提供的执业许可证、被抽取药品的进货凭证、药品合格证明和其它标识(包括发票或合同、调拨单、进口药品的进口注册证、通关单和药品检验报告书或备案证明)、进货量、库存量和使用量等相关资料。
(五)中药饮片的包装必须印有或者贴有标签,被抽取中药饮片的进货凭证、合格证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注明批准文号)、进货量、库存量、销售量和销售纪录等相关资料。
(六)中药材经营企业或经销商提供的被抽取的中药材的来源或者产地凭证、进货量、库存量、销售量和销售纪录等相关资料。
(七)实施药品监督抽样人员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所需资料复印件,应与原件核对,确认无误后,由被抽样单位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签字,并加盖被抽样单位公章。被抽样对象为个人的,由该个人签字或盖章。
监督抽样人员对被抽样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资料负有保密责任。
第十六条 抽样时抽样人员应当认真检查药品贮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药品包装是否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字样是否清晰;标签或者说明书的内容是否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内容相符;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外用药品和非处方药的标签是否印有规定的标志等。
第十七条 药品抽样要严格按照《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管理规定》、《药品抽样指导原则》等有关规定进行。抽样工作要科学规范,抽取样品应具代表性。
第十八条 药品抽样数量。全检药品每批抽样量至少为一次全检量的3倍,同时每次全检量至少有3个最小包装。只做部分项目检验的样品数量,应按照所做项目检验量的3倍抽样。
第十九条 抽样地点的确定。药品生产企业的成品仓库和药用原、辅料仓库;药品经营企业的仓库和药品零售企业的营业场所或仓库;药品使用单位的药房和药库,或其他认为需要抽样的场所。
第二十条 计划抽验品种在生产企业抽样时,同一生产批准文号最多抽3批。
计划抽验品种在流通领域进行抽样时,对于经营或使用单位,每个标示生产单位生产的同个品种最多抽3批(已在生产企业抽到的品种不再重复抽验)。
第二十一条 抽样结束后,抽样人员应当用“药品封签”将所抽样品签封,据实填写“药品抽样记录及凭证”。“药品封签”和“药品抽样记录及凭证”应当由抽样人员和被抽样单位有关人员签字,并加盖抽样单位和被抽样单位公章。被抽样对象为个人的,由该个人签字、盖章。
第四章 药品检验和复验
第二十二条 抽样人员抽取的药品,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移交给承担检验任务的药检所;药检所应核对药品与“药品抽样记录及凭证”、“药品封签”无误后,予以收检,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二十三条 同品种药品评价性抽验和监督抽验按国家药品标准进行检验并全检。日常监督抽验可以只做部分项目检验或增加必要的检验项目。
第二十四条 药检所对有掺杂、掺假嫌疑的药品,需要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进行检验的,报省药检所审查后,将申请报告及补充检验方法的相关资料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国家局审批。
第二十五条 药品检验周期应不超过25个工作日,特殊情况需延期的应及时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要求全检而不能全检的品种和项目,应在汇总、上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质量分析报告中加以说明。
第二十六条 各市药检所于每年7月10日和12月20日前分别将上半年和全年药品抽验工作总结(包括药品抽验计划完成情况及抽验不合格药品质量分析)分别报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药检所。省药检所负责全省药品抽验计划完成情况的汇总、质量分析工作,分别于每年7月20日和12月30日前上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第二十七条 药品检验报告书的传递:
(一)省、市药检所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在规定周期内完成检验后,应当出具药品检验报告书,合格的应当于5个工作日内将质量检验结果通知被抽样单位。
(二)省药检所检验的不合格药品检验报告书,应在3个工作日内报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份,同时抄送被抽样单位所在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两份。
(三)市药检所检验的不合格药品检验报告书,应在3个工作日内报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四份,同时抄报省药检所一份。
(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到市药检所报送的不合格药品检验报告书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报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份。同时将省、市药检所报送的不合格药品检验报告书于5个工作日内通知被抽样单位。
第二十八条 被抽样单位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药品检验报告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复验申请,复验申请应当向《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药品检验机构提出,并按照《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提交有关复验申请资料。
第二十九条 受理复验申请的药检所,在收到申请复验资料后,开具“接收复验申请回执”。并在7个工作日内对当事人的复验申请进行审核,同时告知当事人是否受理复验。对符合《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管理规定》第三十条规定之一的,不再受理其复验申请。
第三十条 受理复验的药检所,应在3个工作日内通知原药检所提供其检验后的留样进行复验;原药检所应在7个工作日内提供其检验后的留样。
第三十一条 受理复验的药检所应在收到留样之日起2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验结论,并告知申请复验的当事人和原药检所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应当报告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第五章 不合格药品核查
第三十二条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部门、省、市药检所应按照分工,负责做好省药品质量公告发布前的核查工作。
第三十三条 核查工作的职责分工:
(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负责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抽验不合格药品的核查。由省局稽查局向不合格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核查函(附件1),并附不合格药品检验报告书。
(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部门负责本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抽验不合格药品的核查。
(三)市药检所抽验的涉及辖区外(本省)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不合格药品的核查,由本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 市抽验不合格药品核查函》(附件2),并附不合格药品检验报告书;由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查,并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工作,填报《不合格药品核查情况复函》(附件3),回复发核查函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四)省药检所负责国家药品质量公告发布前不合格药品的核查工作。
第三十四条 不合格药品核查的内容包括:企业是否有生产该药品的合法资格;企业是否生产过该批号的药品;被检药品是否为该企业生产;企业对此检验结果有无异议;企业是否提出复验申请等。
第三十五条 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部门负责辖区内不合格药品核查情况的上报工作。按时填报《药品质量公告不合格药品核查表》(附件4)、《季度计划抽验不合格药品核查情况汇总表》(附件5)。于每季度第1个月的5日前将上季度核查情况上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同时抄送省药检所。
第三十六条 对于未提出复验申请、复验申请未被受理及经复验仍不合格以及国家和省药品质量公告公布的不合格药品,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各自的事权范围对被抽样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查处理,查处结果按时上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
第六章 药品质量公告
第三十七条 省药检所负责全省药品抽验和核查结果的汇总工作,根据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药检所报送的季度药品抽验情况和不合格药品核查结果进行汇总后,起草山东省药品质量公告,于每季度第1个月10日前上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经省局审核后发布药品质量公告。
省药品质量公告每季度1期。
第三十八条 省药品质量公告通过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向社会公布,并在发布后5个工作日内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药品质量抽验工作方案
为保证我区市场药品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根据《市药品、医疗器械和药用包装材料质量抽验程序》以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年市药品、医疗器械和药包材质量抽验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区药品质量监控的实际情况,特拟定区药品质量抽验实施方案,计划如下:
一、抽验原则:
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今年重点加强药品生产企业、质量薄弱环节和重点品种抽样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发现药品存在质量隐患的能力,充分体现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目标和效能。
二、抽验总数和对象:
(一)全年计划药品监督抽验数为500件,抽验对象为区内饮片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医疗机构以及零售药店,其中420件按比例落实到具体单位,另外预留80件作为机动。
(二)药品生产企业(包括原辅料)的日常监督抽验由市局和分局按《年本市药品生产企业监督抽验计划》(另行下达)组织实施。
(三)专项、评价抽验根据需要由市局安排另行组织。
(四)2008发生过药品质量问题的单位作为重点抽验对象。
三、重点抽验品种:
根据国家局要求和本市监管实际与药品的特点,对以下产品重点进行抽验:
(一)近两年转制、法人变更和主要管理层人员发生变化的药品批发企业的产品;
(二)05版药典提高标准的品种;
(三)高风险品种(注射剂、大输液、生物制品等);
(四)近两年各级药品质量抽验不合格企业的品种;
(五)不良反应较多的产品;
(六)本市医疗机构集中招标采购以及本区统一采购的品种;
(七)降价幅度较大的品种和同种价格相差悬殊的低价药品。
四、计划抽验监督比例:
全年计划抽样构成比例:公立医疗机构151件,占36%;药品批发企业(含饮片生产企业)45件,占11%;零售药店104件,占25%;民办医疗机构100件,占24%,医保内设医疗机构20件,占5%;机动80件作为涉案抽样、专项抽样。
药品抽验比例为:饮片:中成药:西药比例为:04:3.6(+0.5):6(+0.5)(医院制剂、饮片生产企业抽验不列入上述比例范围)
五、抽验频度:
(一)突出对药品的源头生产企业(包括原辅料)的抽验力度,原则上每年不少于4次;对其生产品种进行全覆盖抽验;
(二)抓好药品批发企业以及2家饮片生产企业的抽验工作,每年每家不少于2次,覆盖率100%;
(三)强化民办综合性医院、公立医院药房和经济药店的管理,全年每家2次抽验,覆盖率100%;
(四)有效提高单体药房的监管,抽样覆盖率达100%,平均每家抽样2件;
(五)适度加强区内大型企业医保内设医疗机构的抽样工作,覆盖率35%,平均每家抽样3件;
六、抽验方法:
(一)由分局向被抽验单位发出《药品质量监督抽验计划书》;
(二)抽验前,先由分局向被抽验单位发出《药品抽样指令单》;
(三)分局执行任务的抽样人员按《药品抽样指令单》拟定的抽验日期、品种和件数,到被抽验单位进行抽样。(涉案、专项行动除外);
(四)对被抽验单位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填写“药品抽样现场检查情况表”;
(五)被抽验的检品输入抽样系统,然后送指定的药检所检验。
七、抽验要求:
(一)药品批发企业和医疗机构的每次抽样药品货值(按进货价计)不超过5000元;药品零售企业每次抽样药品货值(按进货价计)不超过1000元;
(二)为有效确保本药品抽验工作任务高效、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分局严格落实专人负责本的药品抽验工作,在药品抽验工作运行上达到“三性”即规范性、合法性、公正性。
(三)检验结果无论是合格或不合格,均在接到报告书后2个工作日内及时送达被抽验单位(合格的为邮寄送达,不合格的直接送达),对从经营企业或使用单位抽样的本市生产企业生产的不合格药品应负责送达生产企业;
(四)为了体现抽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日常监管和抽样相结合,在日常监督检查中一旦发现有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行为存在,可采取对药品进行抽样的措施(作为非计划抽样);
(五)分局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药品质量的“追踪溯源”工作,对药品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帮助和促进被抽样单位完善质量管理,提高监管水平和能力。
八、其他说明:
药品依法监督抽验不收取费用,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结果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以质量公告形式公布,对涉嫌不合格药品的由我分局依法查处。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局
二○○九年二月十日
第三篇:山东省药品经营日常监督管理办法
山东省药品经营日常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辖区内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经营企业进行日常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药品经营日常监督管理是指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已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履行监管职责所进行的日常监督检查和管理等活动。
第四条日常监督管理应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类监管、属地为主”和问题导向原则,强化责任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落实责任,消除风险隐患。第二章职责权限
第五条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负责全省药品经营日常监督管理的组织、督导和考核评价工作。组织开展监管人员培训和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研判,制定全省药品经营企业日常监管工作指导意见并确定日常监督检查工作重点,组织开展GSP 认证跟踪检查,必要时直接对药品经营企业进行飞行检查。第六条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局)按照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并实施日常监督检查计划、措施和考核办法,监督、指导、考核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对本级直接监管对象(具体由市局确定)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建立药品经营企业日常监管档案,承担上级交办或授权的其他监督检查工作,必要时对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开展飞行检查。
第七条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县局)负责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制定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药品经营企业日常监管档案,承担上级交办或授权的其他监督检查工作。第八条市局可以根据当地行业状况和监管实际,确定由本级直接监管的药品经营企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疫苗经营企业原则上应由市局负责开展日常监督检查。第九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内部合作,将药品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与专项整治、投诉举报线索核查、药品稽查办案相结合,实现监督检查信息共享,形成完整高效的无缝隙监管链条。第三章日常监督内容
第十条日常监督检查主要内容是药品经营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实施情况等。
第十一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药品流通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定对药品经营企业监督检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
第十二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药品经营企业信用管理记录,开展药品经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对两年内未受过行政处罚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予当年的日常监督检查或减少监督检查的频次,并写明理由,存入企业日常监督管理档案:
(一)当年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并取得《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
(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日常监督检查连续三次合格的;
(三)上监督检查无限期整改内容、且无不良行为记录的;
(四)企业信用评定级别为最高的。
第十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列为日常监督检查的重点单位:
(一)经营特殊药品、疫苗、生物制品的;
(二)新开办药品经营企业或增加经营范围时间在一年以内的;
(三)因兼并、改制、重组等原因组织机构和主要管理人员发生重大变化的,或质量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变动频繁的;
(四)委托及被委托药品储存、配送业务的;
(五)屡次违规经营药品,企业信用评定级别较低的;
(六)近期有投诉举报或媒体曝光经查属实的;
(七)未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或《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过期的;
(八)未按规定上传药品电子监管信息问题突出的;
(九)其他需要进行重点监督检查的。
第十四条日常监督检查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检查核实:
(一)企业实际情况是否与《药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事项一致,有无擅自变更企业名称、注册地址、仓库地址、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超范围、超方式经营药品;
(二)药品经营企业是否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系统如实记录药品购进、储存和销售等情况;
(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以及疫苗的运输、储存、销售是否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四)药品批发企业经营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是否建立客户档案,核实并留存购销方资质证明复印件、购销人员法人委托书和身份证明复印件等资料;
(五)药品经营企业购进药品是否有合法票据,并按规定建立购进和验收记录;
(六)药品经营企业购销药品,销售凭证记载的购销方名称是否与实际付款流向一致,购销金额是否与购销方相关财务账目对应;
(七)药品零售企业是否执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规定,按规定销售处方药。药品零售企业销售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是否按规定做好身份登记,一次销售不超过规定数量;
(八)是否按规定对有关药品实施电子监管,并及时采集、上传电子监管码信息;
(九)其他认为需要重点检查的内容。
第十五条各市局应认真拟定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内容包括检查目的和对象、检查内容和方式、检查人员和时间安排等,于每年3月前报省局。县(市、区)局应制定日常监督检查计划报市局,具体报送方案由市局自行制定。第十六条建立监督检查通报和定期报告制度。各市局应按照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日常监督检查,于半年和结束15日内填写《药品经营企业现场监督检查汇总表》、《药品经营企业现场监督检查登记表》(附件1、2)报省局,省局对日常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定期通报。第十七条日常监督检查频率根据上的日常检查次数、企业安全信用等级、经营产品风险大小等情况决定,可结合专项检查、监督抽验等工作一并实施。其中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疫苗经营企业原则上每年检查不少于2次。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日常监督检查的情况进行调度和抽查。第四章监督检查程序
第十八条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检查组应由两名以上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组成,并指定1人为组长,按行政执法程序进行。第十九条实施日常监督检查前应制定检查方案,确定检查事项、时间、人员组成、检查内容和重点,需要以事先不告知的方式进行检查的,检查方案中应予以明确。第二十条现场监督检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向被检查单位的有关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并告知检查的目的、范围、日程安排,落实配合检查人员;
(二)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如实记录现场检查情况,必要时取证;
(三)汇总检查情况,检查组制作《药品经营企业监督检查记录》(附件3、4)或相关的行政执法文书,做出明确的检查结论;
(四)检查组长向被检查单位通报检查结论,双方无异议的,检查人员、被检查单位负责人在相关的检查记录及行政执法文书上签字确认。被检查企业拒绝签字的,检查人员可在记录中注明情况;
(五)检查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将检查报告等报派出单位。
第二十一条被检查企业对检查结论若有异议,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对合理的意见,检查组应予以采纳。
第二十二条对涉嫌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及时移交稽查部门。
第二十三条对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交办或授权的监督检查,应形成检查情况报告,与《药品经营企业监督检查记录》一同上报。
第二十四条市、县局应建立药品经营企业日常监督管理档案,并及时更新。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GSP认证、跟踪和飞行检查记录及企业整改情况;
(二)日常监督检查记录、相应整改报告及复查记录等;
(三)群众举报、媒体曝光和投诉调查记录,重大药品质量事故调查处理情况;
(四)抽验结果及对不合格药品追溯调查和产品召回情况;
(五)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情况。
第二十五条根据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研判结果,组织监督检查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对相应企业开展约谈。
第二十六条鼓励运用模块化监督检查模式和电子执法终端设备实施监督检查,提高监管信息化水平。
第二十七条公众有权查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记录,但是涉及被检查人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除外。第五章行政处理
第二十八条检查人员在实施日常监督检查时,对已有证据证明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出具《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其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对严重违反或屡次违反GSP规定的药品经营企业,收回或撤销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并予以通报。第二十九条对检查中给予企业责令限期整改等事项,企业所在地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负责监督落实,并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查确认,对上级授权实施的监督检查应按时将复查结果报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十条检查人员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发现质量可疑药品,应当按规定抽验。第三十一条监督检查结束,检查人员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记入被检查人监督管理档案,连同有关材料一并归档。
第三十二条药品经营企业在日常监督检查时提供虚假材料或隐瞒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应法律责任由药品经营企业承担。第三十三条对严重违反药品法律、法规、规章受到行政处罚的药品经营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应列入药品安全“黑名单”,并在省局网站公布。工作纪律与责任追究
第三十四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药品经营监管机构和人员建设,配备足够数量的监管人员,并与辖区内日常监督管理任务相适应。监管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专业知识,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严格依法行政,忠于职守,公平公正。监管人员应对知悉的企业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负保密责任。
第三十五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检查,要综合调度、整合监管资源,统筹安排,避免重复检查,不得妨碍被检查单位的正常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检查单位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三十六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未按规定履行日常监督检查职责、失职渎职或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追究责任,并按有关规定处理。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由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山东省药品质量日常监督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山东省药品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办法
山东省药品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办法(暂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药品生产日常监督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的特别规定》、《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药品生产日常监督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确保药品安全,依法对山东境内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药品(含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实施日常监
督检查和监督管理活动的过程。
第三条 日常监督检查和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药品监管工作责任和措施的落实,及时发现和消除药品质量安全隐患,防范风险,提高监管效能,保障药品质量
安全。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四条 药品生产日常监管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
第五条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负责全省药品生产日常监管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和评价考核;负责组织对重大违法违规生产案件进行督办;负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交办或授权的监督检查事宜,必要时可直接组织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和查办重大违法违规生产案件。
第六条 设区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级局)负责本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包括负责建立本辖区药品生产监管责任制,明确市、县的责任;制定本辖区日常监督检查计划,组织完成日常监督检查任务;督促企业落实整改发现的缺陷项目,发现、制止和依法查处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牵头组织上级部署的专项检查和交办的其他监督检查任务;负责全市药品生产企业风险评估和风险因素分级管理评价情况;负责汇总上报本市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和工作情况总结,定期通报全市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情况等。
第七条 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市级局的部署和指导下,负责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的具体事项,包括建立和落实日常监管责任制;收集药品生产有关信息,发现、制止和依法查处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完成上级局交办的其他监督检查任务等。
第八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安监、注册、市场、稽查、认证、不良反应监测、药品检验等部门在药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协调机制,实行定期风险会商,加强内部合作,形成完整高效的监管链条。
第三章 日常监督检查和管理
第九条 日常监督检查内容应包括药品生产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的情况以及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情况等内容。
第十条 日常监督检查分为常规监督检查和有因监督检查。
常规监督检查是指有计划的对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是否按要求组织生产的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包括GMP跟踪检查、专项检查等。
跟踪检查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生产企业有计划地实施持续、长期监管的GMP检查。
专项检查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针对某一类企业或者某一特定环节实施的检查。
有因监督检查(飞行检查)是指包括举报投诉的调查、质量抽验中不合格产品的追踪检查、重大药品质量事故及群体不良事件的现场调查等类别。
第十一条 根据药品生产领域风险评估和风险因素分级管理评价情况,药品安全风险因素管理等级分为A、B、C、D四级,对药品生产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监管。
对被确定为C 级和D级的存在安全隐患较大的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将其列为省、市、县局重点监控对象,加大跟踪检查、飞行检查、专项检查等监管力度和频次,必要时进行监督抽样。对D级涉药单位可根据情况随时进行检查。
第十二条 日常监督检查方法可根据风险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或重点环节、重点品种(剂型)检查。
重点环节检查主要是针对高风险产品和易影响产品质量等环节的检查。重点监管环节包括物料购入来源真实性和合法性、物料管理、投料配制、工艺过程控制、制水系统、空调净化系统、灭菌工序、原辅料和中间产品及成品检验和委托生产等。
重点品种(剂型)检查是指对高风险产品的检查。高风险产品主要有:治疗窗窄的药品;高活性、高毒性、高致敏性产品(包括微量交叉污染即能引发健康风险的产品,如青霉素类、细胞毒性产品、性激素类);无菌药品;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生产工艺复杂的产品(是指参数控制的微小偏差即可造成产品不均一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工艺,如:长效或缓释产品,无菌药品);动物源制品等。对高风险产品、特殊药品和基本药物列为重点监管品种(剂型)管理。
第十三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列为日常监督检查的重点监管单位:
(一)高风险产品、特殊药品和基本药物生产企业;
(二)有药品委托或受托生产行为的,有委托检验行为的;
(三)因兼并、改制、重组等使组织机构和主要管理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以及生产、质量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变动频繁的;
(四)间歇生产或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设施、生产工艺发生变化的;
(五)产品质量抽验出现连续多批不合格或存在重大药品质量安全隐患的;
(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群体不良事件的;
(七)近年来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行政处罚的;
(八)近一个时期有群众举报的;
(九)产品低于成本价销售或低价中标的;
(十)上药品安全风险因素管理等级被评定为C 级和D级的;
(十一)其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需要重点检查的。
第十四条 日常检查的频率根据企业和药品安全风险大小等情况决定,但对每一家药品生产单位的监督检查一年内不得少于2次。对重点监管企业、品种(剂型)应当适当增加监督检查的频率。有因监督检查不受检查频次限制。
第十五条 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基本状况和风险评估情况,市局每年年底前应制定下日常检查计划并报省局。
县局应根据市局的工作要求及日常检查计划,结合辖区内的实际情况,制订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并报市局。
第十六条 日常监督检查的标准。药品生产应符合《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第十七条 实施监督检查前应确定检查目的、检查对象、检查标准、时间安排、人员组成、检查内容和重点,必要时应拟订检查方案,检查人员应按照检查方案实施现场检查。
第十八条 现场监督检查应有2名以上执法人员,并指定1人为组长。按照以下程序检查:
(一)向被检查企业的有关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并告知检查的目的、范围、日程安排,落实陪同人员。
(二)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如实记录现场检查情况,必要时取证。
(三)汇总检查情况,做出明确的检查结论,并制作《现场检查报告》及相关的行政执法文书。
(四)检查组长向被检查企业宣布检查结果,检查人员、被检查企业负责人(或质量受权人)在《现场检查报告》及相关的行政执法文书上签字并留存受检单位一份。受检企业拒绝签字的,应由两位以上检查人员签字并注明情况。
(五)检查完成后,相关记录、检查报告等上报派出单位。
第十九条 实施监督检查时,被检查企业应当予以配合,并根据监督检查的需要出具或提供相关文件或资料。
第二十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对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进行约谈。宣传药品监管职能和有关法律法规,通报企业在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责成其查找原因,并明确提出整改要求,提高其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落实药品生产单位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
第二十一条 约谈时应至少有2名药品监管人员在场,认真做好约谈记录,约谈结束时约谈双方应在记录上签名。
第二十二条 药品生产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自觉组织生产。每年对生产情况和质量管理进行总结,形成药品生产质量报告,并报当地县、市局。
第二十三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按药品生产企业建立一企一档的监管档案,并及时更新。主要内容包括:
(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GMP证书》核发、换发、补发、变更、缴销等相关资料;
(二)企业负责人,生产、质量负责人、质量受权人简历及学历证明,生产、质量负责人、质量受权人变更情况备案资料;
(三)厂区、生产车间平面图;
(四)产品批准文号、质量标准、工艺和处方等注册信息及变更、注销情况;
(五)主要设备、仪器目录,关键人员、生产设施设备、生产条件变更备案情况;
(六)对药品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工艺流程等技术管理条件发生变动的情况;
(七)药品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的批件或备案材料;
(八)产品所用原辅料的所有变更,尤其是来自新供应商的原辅料;
(九)企业接受的各类检查的记录、整改报告及复查记录;
(十)重大药品质量事故、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和群体不良事件调查处理情况;
(十一)企业质量回顾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及对不合格药品的追踪调查情况;
(十二)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记录;
(十三)药品生产风险因素分级管理评价情况;
(十四)其他应列入药品生产监督档案的资料。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组织监督检查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现场检查报告,认定药品生产企业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评定标准的,依据《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进行处理。
对情节较轻需要整改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及时复查,督促企业整改到位。省局、市局针对检查结果,适时实施跟踪检查。
情节严重的,应依法收回或报请原发证机关收回全部或相应生产范围的《药品GMP证书》。对严重违法违规企业,需移送同级药品稽查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第二十五条 药品生产企业不具备相应的生产条件和限期整改复查后仍不合格的,应上报省局调整其相关的生产范围,直至依照法律程序撤销《药品生产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 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质量可疑的药品时,可按照《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规定》等规定进行抽样,并填写《药品抽样记录及凭证》,及时送交药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经检验不符合规定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的相关条款进行处理;符合规定的,可继续销售。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继续销售、使用存在质量风险的,可建议企业停止销售相关药品,对已进入流通领域的建议召回。
第二十七条 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检查人员应立即通知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并依法给予查处。
第二十八条 对发生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或群体不良事件,应依法对其相关药品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和责令召回的紧急控制措施。
第二十九条 发生重大药品质量事故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责令企业立即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和责令召回的紧急控制措施。对已进入流通领域的相关药品实施封存,并进行稽查执法予以查处。
第三十条 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企业有违法生产药品的,且货值金额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各市局必须及时上报省局。省局视违法情况,或直接组织查处,或指导市局查处。
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对符合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当及时将案件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
第三十一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药品生产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药品生产企业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应对知悉的企业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负责保密。
第三十二条 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药品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督查,并纳入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凡发现未按照本规定明确并落实监督检查职责,出现药品质量安全事故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视情予以通报批评或建议追究其行政责任,并通报同级人民政府。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制剂的日常监督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由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施行。
第五篇:广元市2011年药品抽验质量分析
广元市2011年药品监督抽验质量分析(广元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田华)摘要:目的 分析2011年广元市药品抽验质量情况,为药品监管部门把握明年工作重点,提高监督抽样针对性提供参考。方法 以检验报告书为依据,对2011年我市抽验的药品质量现状及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市基本药物和生产企业药品质量情况良好,存在质量问题较多的环节为基层药店和诊所,不合格品种主要为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结论 通过总结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监管部门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抽样检验 药品质量
药品抽验作为药品技术监督,是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的一项重要手段。我市认真贯彻全省药品抽验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1年全省药品抽验工作计划的通知》(川食药监市
[2011]31号)和《四川省药品抽验工作绩效考核标准》的要求,对全年的药品抽验工作周密安排,精心部署。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监检联动理念;二是完善组织分工,成立药品抽样小组,保证抽样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和责任感;三是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全年抽验计划、阶段抽验计划,保证药品抽样在时间上连续、在地域覆盖上全面和在抽验品种上分布合理;四是理论结合实践,按每月、每季度召开抽验工作会,分析总结前期抽验好的经验、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解
决,不断改进抽验的方式方法;五是以药品检测车为抓手,充分发挥检测车的快速筛选、靶向抽样作用,切实提高抽验的命中率。现已全面完成全年药品抽验工作目标任务。现将全市药品抽验工作分析总结如下:
一、药品抽验基本情况
2011年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在市局的领导、协调下,通过整合监管资源,加大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力度,强化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的有机结合和信息共享。我市以国家基本药物、农村基层用药和广告药品为重点,深入全市150余个乡镇650余家县及县以下药品批发、零售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开展药品质量监督抽验。共监督抽验770 批次(国家基本药物338批),涉及药品品规563个,检出不合格药品 194 批次,不合格率为25.2 %。其中抽验化学药制剂188批,不合格 10 批,不合格率为5.32 %;抽验抗生素及生化药类制剂171批,不合格2批,不合格率为1.17% ;抽验中成药 296批,不合格 67 批,不合格率为 22.64 %; 抽验中药材及中药饮片115 批,不合格 115 批,不合格率为 100 %。市食品药检所加班加点地开展检验工作,缩短了检验周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检验报告送达到有关行政监督执法部门,使西红花、氢溴酸右美芬沙片、紫丹银屑胶囊、金骨莲胶囊、感冒灵颗粒、健胃消食片等194批次假冒伪劣药品都迅速得到立案查处。
表12011年抽验不合格药品类别统计
类别检品批次不合格批次命中率(%)药材及饮片115115100.0 中成药2966722.64 抗生素(生化药品)17121.17 化学药品188105.32
表2不合格药品检验项目分析表
检验项目批次占不合格项目批次百分比(%)性状12555.56
鉴别2712.0
重(装)量差异177.56
溶化性20.89
水分114.89
片剂脆碎度10.44
霉菌数10.44
发泡量20.89
溶化性31.33
杂质3214.22含量测定41.78
二、分析与思考
1、药品抽验总体情况分析:
从表1看出,一方面我市坚持以“快速筛查、靶向抽样、目标检验”为主线,充分发挥药品快检车的技术优势,强化管理,提高抽验科学性,强调假劣药品检出命中率,以较低的成本取得了较大的监督效能。另一方面说明随着GMP和GSP的实施,以及监督检查力度的加大,我市药品市场已逐步规范,药品质量总体有所提高。建议:继续充分发挥药品快检车的技术优势,不断加大药品市场监管力度,既要最大限度的查出假劣药品,又要确保我市药品质量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但药品抽验命中率总的来说还不高,与省市其他兄弟药检所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说明我市药品抽验人员对假劣药品嫌疑锁定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建议:建立健全培训机制,针对抽样人员开展集中培训和自我学习相结合,还可安排抽样人员到省市其他兄弟药检所学习,以提高抽样人员快速识别药品真伪优劣的能力。
2、不合格药品类别分析
从表1看出:(1)中成药:中成药抽验命中率为22.64%。中成药不合格率高于化学和抗生素药品,原因是中成药的质量相对化学和抗生素药品不稳定,与生产工艺、地域湿度、运输、储存养护有很大关系。其中一部分不合格中成药为中小企业生产,厂房设施陈旧,管理不符合GMP要求,选用中药材原料品质差;另有一部分不合格中成药与运输、储存养护不当有关。还有一部分如紫丹银屑胶囊、金骨莲胶囊、感冒灵颗粒、健胃消食片等为假冒药品。
(2)化学药品和抗生素药品:化学药抽验命中率为5.32%,抗生素抽验命中率为1.17%。该两类药品相对质量稳定可控,尽管不合格率偏低,仍需确保抽验的覆盖面和抽验数量。
(3)中药材及饮片:中药材及饮片抽验命中率为100%。目前,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标准尚不完善,检测项目多为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仅限于鉴别真伪,不能判定其优劣,所以出现以次充好,掺杂掺假。在直接影响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的同时,也间接影响了中成药的药品质量。建议:一是严格规范中药材市场和饮片市场的加工管理,从源头上把好药品质量关;二是不断完善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标准,将药品质量置于有效控制之中。
3、不合格药品检验项目分析
从表2看出,不合格药品检验项目中,性状不合格率占全部不合格项的55.56 %,位居所有不合格项的前列;杂质不合格率占14.22%,位居第二;鉴别不合格率占12.0%,位居第三;其次是重(装)量差异、水分和含量测定等。
一方面,不合格药品检验项目中,其中相当一部分药品质量判断可以从外观性状入手。药品的性状是“对药品的色泽和外表感官的判定”,能直观地反映出药品的质量。而水分和重量差异可以从地域、品种归纳分析入手。因此,通过勤看、勤记、勤比较、勤总结都有可能在这方面成为行家;另一方面,对药品内在的质量问题,需要药品检验技术人员不断提高检验水平,拓展检验项目,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保证鉴别和含量测定等关键项目的全部检测,最大限度的检出质量存在问题的药品。
4、不合格药品查处情况分析
一方面,我市重视药品质量处罚,对质量不合格药品的立案查处率达到100%;另一方面,根据5月1起施行的《新刑法修正案八》规定,销售假药的行为涉嫌构成销售假药罪,药监部门均主动向公安部门移送。
经过药监部门连续几年的大力整治,我市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守法意识和质量意识正不断提高,在药品购进渠道以及药品储存、养护等方面正逐步规范,确保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