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的有益探索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19:4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的有益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的有益探索》。

第一篇: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的有益探索

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的有益探索

吕义斌

2012年第3期 ——社会建设

荆门市掇刀区是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的6个县市区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然而,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比,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却十分缓慢,导致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市户籍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保护,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我区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城市化重点区域,创建了一批以服务“农民工市民化”为特色的新型社区,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农民工入城后面临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区正向着“打造工业新区,建设宜居新城,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迈进,大量企业落户我区,农民工大量聚集。虽然工业化的发展使一大批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却不能顺利地被城市化,转为城市居民,严重影响了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主要表现为“两高一低”:一是流失率高,缺少稳定性。根据对全区企业农民工就业情况的调查,近3年来有跳槽经历的占工人总数的68%,特别是在公共服务相对落后的产业园区,流失率达75%。工人的频繁流动给企业发展和后期投入带来了巨大影响。二是返乡率高,缺少吸引力。工人中,本地新生代农民居多,30岁以下的占63%,40岁以下占94%。他们对城市生活的期望值较高,但由于二元户籍壁垒,在劳动保障、文化教育、养老保险以及保障住房等方面,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加上生活成本比较高,现实与期望值差距较大,许多农民工选择返乡务农。三是对生活环境认可度低,缺少归属感。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园区和企业周边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业余生活单调乏味。其中,要求修建配套文体休闲场所的呼声最高,占75%。

二、社区管理创新为农民工市民化探路

为顺应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对农民工市民化的要求,我们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农民工为目标,以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建设为基本任务和工作抓手,以社区队伍建设为工作支撑,着力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束缚,不断创新社区公共服务,探索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路径。

一是创新社区管理理念。农民工向城市转移,客观上要求对城市各类资源要素进行科学有效的新的整合配置。为此,在思想认识上,我们将农民工视同城市居民,当作享有城市公共服务的有机整体,寓管理于服务,形成了“以服务实现管理”的新型公共管理模式。落实到制度保障层面上,将“农民工满意”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长效性。在具体操作上,将农民工现实利益统筹纳入管理视野,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工提供所需的公共服务,建立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工作机制。

二是创新社区公共服务。在户籍管理上,打破城乡户籍藩篱,在全区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将全区人口统一登记为“湖北居民户口”,实现公民身份平等。在就业培训方面,建立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库,农民工除可以参加区劳动部门和企业联办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外,还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学校和培训方式,由政府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给予适当补贴;建立横向联用工企业、人才市场、专业园区,纵向贯穿市、区、镇、村四级的“三联一网”信息服务平台,特别是建立了村级就业信息员制度,确保每名农村劳动力都能及时享受到就业和培训服务。在社会保障方面,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由劳动保障部门督促企业落实职工“三险一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将农民工纳入城市保障房和企业福利购房的供应范围,并建成了400套农民工廉租房。

三是创新社区运行模式。我们采取政府领建、社区主建、部门帮建、社会共建的办法,由政府统筹划拨社区建设用地,社区筹措资金建设办公和文体活动场所,相关职能部门按照“1+N”(以社区办公主阵地为主体,便民服务、综治维稳、文体活动、劳动就业、农村党员电教培训、卫生、计生和村级综合服务社等8大中心)的模式帮助配置硬件设施,并聘请专门服务人员进驻,为居民和农民工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农民工所需的幼教托养、家政等服务,推进公共服务规范运行和创新发展,建立门类齐全、适应农民工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三、加强社区建设服务农民工市民化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筑牢社区“根基”。一是转身份。根据自愿原则,不设任何门槛,农民工凭个人申请、所在企业证明、用工合同和企业上缴养老、医疗保险单据复印件,即在掇刀区登记为“湖北居民户口”,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政策待遇。二是提素质。通过相关部门、社区、企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升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整合和利用辖区教育资源,组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成人职业培训和基本礼仪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工文化技能素质。三是改观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引导农民工转变观念,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主动承担社区责任,共同分享社区发展成果,逐步使农民工融入社区、融入城市,转化为市民。

完善投入机制,强健社区“体魄”。一是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政府引导、部门帮扶、社区自建,迅速搭建了服务“农民工市民化”新型社区平台。区财政将社区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预算,建立了社区经费自然增长机制。二是拓宽投入渠道。除市区财政投入外,市区结对帮扶单位和部门工作进社区的区直相关单位也进行了资金帮扶和服务设施投入,并按“费随事转”原则,落实相关部门的“费随事转”资金。同时,采取市场化手段,加快社区超市、餐饮等服务场所建设,解决农民工购物、就餐等问题。三是突出共建共享。通过强化共建意识、开放内部设施、创新共建形式、建立“双赢”机制,实现服务资源共享,服务设施同建,服务项目联办,服务活动合办。

大力加强队伍建设,锻造服务“铁军”。一是坚持原则选好人。选派、招聘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工作,把社区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地、识别干部素质优劣的考场、选拔任用干部的摇篮。2011年以来,先后向各社区选派干部18名,公开招聘干部4名,1名社区干部被录用为街道公务员。二是学习历练培养人。各社区每周有半天集中学习,街道每月有1-2次以会代训,全年有1-2次集中轮训,并适时组织2-3次专题讲座和外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三是创优环境留住人。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改善社区工作的软硬环境;另一方面,将纳入预算的工资待遇提高到目前的25800元/年,并逐年提高;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为社区干部干事创业解决后顾之忧。■

(作者系中共荆门市掇刀区委书记)

第二篇:让农民工融入城市

让农民工融入城市

2013-11-04 16:05:27 来源: 金羊网(广州)有22486人参与分享到

网易微博 16 易信 新浪微博 腾讯空间 人人网 有道云笔记..80后、90后农民工八成不会种地 农业部部长撰文称 应让其融入就业地并安家落户——

部长吁改革户籍让农民转非

法制晚报讯近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人民论坛》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工农城乡关系的不平衡是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应逐步取消户籍制,畅通农民工进入城市的渠道。

这篇题为《实现中国梦 基础在“三农”》的文章,实际上是韩长赋部长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等联合举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第六场上所作的专题报告。在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这篇文章的刊发,不禁让人们对其内容有所联想和期待。

韩长赋部长认为,在我国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里面,工农城乡关系的不平衡是目前最大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性矛盾。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深入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方针,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

要推动农村发展,最重要的是稳定有序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问题是几十年城乡分治长期积累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后、社会转型期的集中释放。推进城镇化一个很大的任务,是实现农民的转移和城镇化,这样既可使外出农民获得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又能使留下的农民有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空间。

土地要走经营规模的路子,前提就是大量的农业人口和劳动力要转移出去。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城市新增人口的主要来源。

新生代农民工,也就是80后、90后已经成为农民工大军的主要组成。实际上,我们也不可能再指望新生代农民工回到农村种地,他们绝大多数从来没有种过地,也不想再回去种地。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的占84.5%,希望在城里定居的占93.6%。

因此,从促进经济发展角度出发,要真正打开城门,以包容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接纳农民工,使其逐步有序转为城市居民。

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农民工的就业、工资、社保、居住、子女上学等现实问题,又要着眼长远,推进城乡联动改革,逐步取消户籍制度所赋予的城乡居民身份差别,畅通农民工成长、上升通道,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地逐步安家落户,使他们工作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心理融入社会。

第三篇: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

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不断的进入城市,那么对于他们如何让融入到这个城市就引起了各界学者的重点重视。如何妥善的解决农民工问题1,对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至关重要。2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孩子随着父母进入城市,那么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到了政府以及社会的关注。有关户籍制度3,家庭文化背景4,生活状态与教育状态5等等这一些因素都给留守儿童的融入产生了影响,在融合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矛盾冲突6,甚至是歧视等等,让孩子成为了城市边缘人7。因此,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我们应该要建立公平的教育体制8,消除歧视9。

二、农民工就业问题

就业是维持生活的重要生存来源,但是近年来农民工在就业问题上屡遭难关。许多学者对此做了深入研究。在社会转型时期10,农民工无法适应而导致失业,此外,歧视也是导致工资低一个主要因素,学者郭继强也进行了探讨11。就业与社会保障12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保障是农民工平等就业的一个重要保证13。因此,学者田青松把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放在国家宏观政策中,对就业变迁做了深入研究14。而另外有学者则从社会工作角度去论述农民工就业问题15。浙江省农民工流入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也有学者针对其农民工做了研究,从就业状况,就业渠道,就业限制与稳定性,雇佣关系等方面写出浙江农名工就业状况,这就为我们建立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参考价值。16

三、住房问题

在农民工的住房地都存在着过度拥挤,公共设施差,空间分割等等问题,不利于农民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必定会产生影响。17 我们需要对城镇住房制度进行研究18,全面改善农民工的住房条件。19

四、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12毛哲山.我国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述评[A].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

郑功成,黄黎若莲.中国农民工问题: 理论判断与政策思路[A].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3周佳:《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以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为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4林宇:《家庭文化资本与农民工子女成就动机内驱力》,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 5王开玉:《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6汤林春:《 冲突•建构•融合:农民工子女就读城市公办学校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7史柏年:《城市边缘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8项继权: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保障——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A].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 9黄祖辉,许昆鹏: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对策[A].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 10李长安:《转型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11郭继强:《工资、就业与劳动供给:对中国农民工低收入处境的理论分析》,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8年 12杨佳宏:《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 13赵曼:《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 14田松青:《农民进城就业政策变迁:兼论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地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10年 15戴均良:《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民工问题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 16葛正鹏:《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基于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视角》,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 17郑思齐、曹洋:农民工的住房问题:从经济增长与社会融合角度的研究[A].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 18郭玉坤:《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设计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

19吴立群.:半城市化中的农民工住房问题与对策思考——以江苏省为例[B].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 农民工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社会保障意识比较低,经常发生工资拖欠,工伤无法报销的事件,这些问题政府监管不到位,自主意识不强,增加了农民工权利保障的难度,20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21 对于农民工权利的研究,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探讨。从社会学与法学角度,学者谢建社就农民工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教育权利和消费权利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其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对策展开研究。22 而学者刘小年则把中国农民工政策本土化,更具有现实意义。2

3农民工的医保问题是最突出的,其关系到农民工的身心健康,但现在医保覆盖率低,区域利益也使得医保无法持续转移24,对农民工来说是一大难。所以,解决好农民工社会问题就要处理农民工的医保,养老保险25,工资拖欠,社会参与权等问题26,这才是关键。

五、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

工业化、城市化的大发展,中国处于一个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也进入一个新阶段。27农民工是有效地融入城市,还是被城市边缘化,是当前政府部门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28农民工融入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市民化问题29,这涉及到许多方面。首先,就业是否稳定30,是农民工能否在城市站稳脚跟的前提。其次是户籍制度改革。31再次是农民工的住房、子女教育等需要。32然后是中国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33最后是农民工公民权发展。34另外,农民工文化活动场所少35,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匮乏36。对于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我们还要特别关注“80后”这个第二代农民工群体。37许多学者通过田野调查和记载农民工口述的方式38来研究这一问题。学者季文从社会资本视角来分析经济理性、个人理性之间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影响。39

六、农民工返乡

笔者瑞雪·墨菲通过集中观察江西省内的三个村庄,研究农民工返乡40的影响。

2021佟丽华:《谁动了他们的权利——中国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报告》,法律出版社,2008年 李中元:《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工权益保护》,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22谢建社:《中国农民工权利保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23刘小年:《中国农民工政策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24熊吉峰:《农民工医保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252627王汝志: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供给的问题与反思[A].浙江金融,2011年

赵立航: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五大矛盾探析[A].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

钱文荣:《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民工——长江三角洲十六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调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28熊贵彬:《国家权力与社会结构视野下的农民工城市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29王竹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30徐建玲:《中国农民工就业问题——基于农民工市民化视角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 31扈立家:《中国户籍制度创新与农村城市化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 32邹新树:《中国城市农民工问题》,群言出版社,2007年 33江立华:《中国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34王小章:《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 35马纯红:《农民工闲暇生活与城市社区建设研究》,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年 36黄进:《价值冲突与精神皈依——社会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7黄传会:《中国新生代农民工》,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 38吕国光:《农民工口述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39季文:《社会资本视角的农民工城市融合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40瑞雪·墨菲:《农民工改变中国农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第四篇: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情况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情况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在1.5亿外出农民工中约占60%,人数近亿。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由于成长环境、教育状况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不论从价值追求、行为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近80%的人未婚,这意味着,这一群体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与外出期间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别,这是我们考察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不可忽略的方面。 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相对传统农民工有所提高

 从成长经历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样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过程,与城市同龄人更为趋同。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自小就跟随父母移居城市,或是在农村初中(高中)一毕业就到城市“谋出路”,因此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比对农村生活环境更熟悉、更适应;即使出生、成长在农村,他们在务工前也同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读书,不熟悉农业生产。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

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转变

 外出就业动机从“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

 对劳动权益的诉求,从单纯要求实现基本劳动权益向追求体面劳动和发展机会转变

 对职业角色的认同由农民向工人转变,对职业发展的定位由亦工亦农向非农就业转变

 对务工城市的心态,从过客心理向期盼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转变  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维权方式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

 对外出生活的追求,从忽略向期盼精神、情感生活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转变 和上一辈人最大的区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不同的追求和梦想。新生代农民工熟悉城市生活,向往城市生活,也渴望融入城市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 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障碍。据公安部2007年的调查,按照自身收入水平,有74.1%的农民工愿意承受的购房单价在3000元/平方米以内,有19%愿意承受3001-4000元之间的单价,愿意承受4000元以上的只有6.9%。然而,据调研,3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县市及以下城镇,在农民工集中流入的东部沿海地区,即便是小城镇的房价也远远超过了3000元/平方米。对比农民工所能承受的房价与现在农民工流入集中地的房价,可以推断,如果按照当前的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假定他们的工资增速能够赶上房价的涨速(目前来看这一假定基本上不成立),按照商品价购房,新生代农民工中最终能够实现在务工地城市购房定居梦想的比例也不会超过10%。

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

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

 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

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基于自身阅历和切身体验,对子女受教育的期望都非常高。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正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选择在务工地就业和定居。然而,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仍相当突出,据教育部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小学就读的比例,北京为63%,上海为49%,广州仅为34.6%。学龄儿童中未上学的比例,北京为3.81%,上海为3.56%,广州高达7.19%。一些城市公办学校还存在收取借读费和赞助费等行为,而大城市最突出。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年龄的增长,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将步入育龄阶段,与此相伴,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也必将越来越成为他们在务工地稳定就业、生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

 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

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

 情感、精神的强烈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是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也是

在现实生活中最少得到关注的深层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交友、恋爱、结婚的黄金期。同时,他们刚走出校门,仍处于“半成人”阶段,对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更强。由于上班时间长、接触面较窄、工资收入低、就业行业农民工男女比例失调(建筑业和制造业男性多、服务业女性多),这就使他们普遍面临想交友没时间、想恋爱没人选、想倾诉没对象的困境,再加上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不足,以及社会人文关怀的欠缺,婚恋和精神情感成为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

 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高等劳动权益

受损问题,是其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迫在眉睫”

人数近亿的新生代农民工,农村不愿意回去,城市又不能融入;他们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他们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当他们在城市陷入生活困境时,对城市社会的冲击将是巨大的,必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隐患。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又被称之为“无根的一代”,他们既未被城市接纳,又对农村极为淡薄,很多人把他们归纳为“愤青”的一代。如果说老一代农民工还能“安贫乐道”,那么新生代农民工则更多了愤世嫉俗。有着改变现状强烈渴望,而在向“上”的渠道被阻塞的背景下,强烈渴望就会异化为心理失衡。而且,农村新生代和城市的新生代相比,心理更容易出问题。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首先,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的种种差异及面临的困境,对当下的城市管理政策提出了挑战,需要中国的城镇管理政策尽快作出调整,为新生代农民工中的相当部分人融入城镇提供必要的条件。城市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农民工,那种将农村作为“蓄水池”的观念已完全过时,那种给农民工的进入设定众多门槛的做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对进城农民工“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政策要求,以感恩、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们,城市要敞开胸怀接纳农民工,让农民工融入到城市中来,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成为城市真正的主人。

其次,要改革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工获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平等待遇,这比在城市生存更重要。这就要政府构建覆盖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他们享受与其他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以逐步达到将他们市民化的目标。农民工住房问题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否则,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无能为力在城市安稳定居。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把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尽快放上议事日程,将他们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利用城市改扩建、发展小城镇、建设卫星城等机会,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必须的基本住房条件。

第三,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冲击着旧有的农民工管理方式和待遇机制,他们不能容忍低工资,不能容忍劳动条件差、住得不好吃得不好,不能容忍没日没夜地加班。虽然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保护较上一代农民工有了明显所进步,但从总体来看,农民工的问题依旧是相当突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对农民工保护的相关法规,出台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专门规定,加大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各项合法权益。特别是要严格实行《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带薪休假制度,保障外来民工休息休假权利,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经营生活,交友恋爱。要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保障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要依法保障农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要更多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为现实。

最后,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新生代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并且体面地生存。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在学历上高于老一代农民工,但两者面对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仍然较低。老一代农民工是在短缺经济阶段进城或者到沿海地区打工的,而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是过剩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复杂局面。面对这种复杂局面,他们显然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了解工业生产或现代化服务业的基本规范,先前很多的技术都成了“屠龙之技”,同现代非农行业对劳动者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8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参加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帮助,但是仍有六成外出农民工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新的产业结构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尽快掌握新的技术,这就要求社会和政府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让他们适合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需要,促进平等就业。

参考文献资料:

1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2韩长赋,关于“90后”农民工。人民网,2010年2月1日

3《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路在何方》

4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0-03-19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情况调查论文

——形式政策

院系:机械工程系

专业:08机制二班

姓名:张凌允

学号:200801020024

第五篇:农民工融入城市度调查报告

农民工融入城市程度调查报告

一、背景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队伍的产生和不断壮大,对改变农村面貌作出了特殊的重要贡献,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

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了少量的第一批入城打工的农民;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第二代民工群体,农民工是城市被雇佣者中劳动条件最差、工作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但在现代化过程,农民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报道,农民工对经济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他们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16%。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且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公正与和谐,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的全局。

此次学校举办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恰逢梅建明教授的课题正值调研之际,我便借此机会对一些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大学生角度对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解。

二、调查的相关情况

调查时间:2012年1月24号至2月5号

调查对象:春节回家过年的农民工

调查形式:以采访形式为主,调查人员进行笔录

三、调查内容

在此次调查活动中,接受调查者共20人,平均年龄为30.5岁,其中16~25岁的占45%,26~30岁的占20%,31~40岁的占10%,41岁以上的占25%;;女性7人,男性13人。

(一)农民工在城市现状

1、就业状况

调查显示,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是农民工主要的输入地。在本次调查中,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务工的占75%,在其他城市务工占25%。大部分农民工都说在省会等大城市能找到的务工机会比较多。

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分布于各个行业,但仍然比较集中。在20个样本中,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人数最多,占35%,其次是建筑业、餐饮住宿业、其他行业(医院护工、海员等),各占15%,交通运输业占10%,商业和地产物业各占5%。

关于其所属部门,没有农民工从属于行政事业单位,有65%的农民工在私营企业工作,20%在合资企业,10%在公有企业,5%自行创业。

2、收支状况

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大部分农民工的工资能定期、规范、及时地领取。在被访者中,按月领取劳动工资的占75%,余下的均为工资被拖欠两个月之内。而且据被访者说,克扣和拖欠工资的现象跟以前相比大为减少,即使工资被克扣和拖欠,原因也是由于部分用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或者是扣留一部分钱,作为防止不辞而别的手段,或者是上一级暂时经费有困难,缓发工资。这说明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基本得到落实,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为3000元左右,正常情况下,农民工平均每人每月的固定支出约为1000元,其中,用于食品消费支出占固定支出的50%左右。

3、工作状况

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劳动时间,平均每天在10 小时以上,甚至有些还在12小时以上,大大高于城镇职工的平均劳动时间。超时加班就成为农民工工作的常态。调查过程中,农民工表示他们要经常加班,而且大部分农民工表示在节假日不能得到休息。由于大部分农民工是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就业,很多工种岗位具有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特点,超时加班工作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虽然农民工要经常加班,以牺牲健康权和休息权为代价,但是很多农民工却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在经常加班的农民工中,有很多不能得到加班费。由于工时水平低,为了挣更多的钱,时间对农民工来说至关重要,他们只能加大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来获得更多的报酬。

4、住房及子女教育状况

接受调查的20位农民工中,65%是在城市郊区的农村里租住的简易房,有25%是就业单位提供的工棚宿舍,仅有10%住的是自己购买的商品房。住房普遍问题是拥挤、采光和通风条件差。被访农民工的人均居住面积仅为10平方米左右。

在调查过程中,大部分有孩子的农民工家庭表明由于大城市的学费高、孩子的户籍又不在城市,自己的孩子并没有跟随自己在城市读书,都在老家由老人照顾,在老家上学。而且很多家庭都是全家在外打工,小孩在16、17岁左右就辍学出外打拼。

5、社会保障状况

虽然养老、医疗、失业保障等问题已经引起各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重视,各种保险开始进入农民工领域,但实际上农民工的各种权利仍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在被访者中,几乎所有人被问到是否需要社会保险时都回答“当然需要”。但现实中仅有55%的农民工享有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其余的45%一项保险都没有。

在这些农民工中跟工作单位没签合同的占30%,其余的大部分都是签订的一年期合约,满一年就可能不再被用了,所以很多农民工在春节假期里都只能在家呆不久,因为怕去的晚了就会没有工作。

6、业余休闲状况

不宽裕的收入、不高的文化水平、拥挤的居住条件、高强度的劳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往往处于与城市文化的某种隔膜中。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一半以上主要靠看电视打发工余时光,打扑克、看电视、聊天几乎成为农民工基本的文化生活,上网吧、看碟片、闲逛则是一些年轻农民工业余休闲的主要方式。

7、对城市生活适应状况

调查过程中,很多农民工表明随着务工及生活条件的改善,自己能够适应城市生活,不太适应或不适应的仅占5%。对于现有的生活条件,很多农民工感觉与最初在外的环境相比已经变好了。展望未来的生活,有近一半的农民工表示要回老家,20%的农民工表示要留在城市,成为真正的城市人,还有15%的农民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其余的则表示还没有打算。

(二)农民工在城市的特点

1、农民工专业技能欠缺,文化程度低,从事职业大多为建筑业和制造业。从文化程度看,被调查的农民工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0%,初中文化程度占45%,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占3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5%。

2、农民工在外各种权利得不到很好地保障。工资拖欠问题有所缓解,但一些行业和地区工资拖欠问题依然严峻。农民工超时加班现象依然严重,大部分农民工享受不到法定休息日。

3、社会保障进入农民工领域。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意愿和实际参保率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实际参加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农民工很少。

4、七成以上农民工具有相对稳定的住所,绝大多数农民工逐渐适应城市生活。稳定的工作、固定的住所、孩子方便的就学条件,是农民工迁居城市、安定生活、减少流动的保证,也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前提条件。

5、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有很大不同。在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占65%,他们的外出打工动机是寻求个人发展,并不像其父兄一辈是为了解决自身和家庭温饱问题;多数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读过初中或者中专,在面对厂方提供的低廉工资待遇和恶劣工作环境时,不喜欢像上一代农民工那样忍辱负重,他们喜欢重新寻找适合他们发展的工作机会;而且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这些年轻的农民工虽然出外务工时间没有那些年长的时间长,但工资水平是与他们差不多甚至超过他们的,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更容易融入城市的氛围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而且当被问及未来打算时,老一辈农民工都表示终究要回老家,新生代农民工则是向往过真正城市人的生活。

四、调查结果

以上关于农民工的调查表明,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程度目前并不高,但正在逐渐加深。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他们有强烈的市民化愿望,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他们有更强的城市生活动机,不能容忍社会不公和身份歧视,他们正在逐渐融入到城市生活中。

从调查来看,农民工的市民化还远远没有实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是政策效应和制度因素,包括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农民工问题解决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等。而以户籍管理制度为标志的城乡分割制度,是农民流动和城市化适应的最大障碍,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城市现在还不是农民工的家,他们当然也不会全身心地融入这个不是家的地方。

五、实践感悟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在做这个调查前,梅教授就在那场解说会上告诉我们,在进行调查时一定要注意称呼和问问题的方式,要善于与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过程让我对此深有感触。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专门跟农民工群体做过接触,也没有做过这类调查活动,所以在调查时,不太懂的变通,有时会招人不耐烦。而我也懂得了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要虚心听取、接受别人给你的意见。

(二)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做社会调查时,自己就觉得自己社会经验缺乏,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懦弱就这样表露了出来。后来在做的过程中觉得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在调查时虽然有人予以冷眼,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帮忙完成的。

(三)我们大学生要经常关注农民工群体。农民工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主力军,也是城市建设中很重要的一支队伍,国家和政府对“三农”问题很重视,作为一个大学生,关注

民生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素质,我们要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关心和帮助那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下载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的有益探索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的有益探索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调查问卷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实践报告 关于农民工融入城市 问题的调查 指导老师:组长: 组员: 关于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调查目录 摘要: ...................................

    有益的探索

    有益的探索 ——对循环大课堂的一点思考 叶嘉风接触高效课堂模式一说,非自去北门中学观摩现场课始,而是在全国(荆州)新课改经验交流暨高效课堂现场观摩会上。在这次会议上,听取了......

    让农民工融入社会,让生活更美好

    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和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坚攻时期,农民工在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

    外来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碍及对策

    外来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碍及对策 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在城市务工,并逐步以市民的身份定居下来,完成身份、地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

    民政部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

    民政部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 民发〔2011〕210号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同时也凸显......

    新生代农民工认同和城市融入问题2(五篇范文)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807340340 新生代农民工认同和城市融入问题 吴丽萍 管理学院社工专业2008级 指导教师:何卫平摘要: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既......

    民政部发布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意见(推荐)

    民发〔2011〕210号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繁荣作出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