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的探索

时间:2019-05-15 10:5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益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益的探索》。

第一篇:有益的探索

有益的探索

——对循环大课堂的一点思考

叶嘉风

接触高效课堂模式一说,非自去北门中学观摩现场课始,而是在全国(荆州)新课改经验交流暨高效课堂现场观摩会上。在这次会议上,听取了山东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的报告《高效课堂——素质教育的新突破》;兖州一中校长杜金山的报告《循环大课堂模式介绍》;杜郎口中学副校长张代英的报告《杜郎口中学的学校管理与评价机制及“三三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的具体操作》。观摩了一节“271模式”现场英语课,一节“循环大课堂模式”语文现场课。说实话,当我看到会议目标赫然写着:“高效课堂——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时,我是有疑虑的。再者,我对时下流行的模式说,一直不以为然,因为世界多元多变,复杂的精神活动岂可以所谓“模式”范之?终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不过,两天下来,我有了耳目一新之感,有了跃跃一试的冲动。北门中学敢为荆州先,有如“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弃毛笔用钢笔一样,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入手,实行“循环大课堂模式”,课改力度之大令人刮目。我两次去北门中学观摩学习,看到的是生动活泼的课堂,相比传统的做法,那真是另一番“风景”。表面上看,教师的作用似乎淡化了,实则不然:如何依据认知规律编制学案,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都离不开老师的引领,从而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是因为: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教材,都要通过课堂这个形式去体现其价值。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教师教,学生学,也特别关注老师的“教”,我们推举或组织观摩了那么多的优质课,不都是在研究怎么“教”吗?至于学生怎么学,当然也有研究,还不乏很有价值的研究,然而,终是以“教”为出发点来研究“学”的,课改陷于了两难的境地。新课改的先驱者们,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放眼于宏观,着手于微观,重新审视课堂,以“学”为出发点去研究“教”,我认为,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由此,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模式。虽然提法各异,其主旨却是一致的,这就是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真正步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才是以人为本呀!

我们不妨看看昌乐二中“271”模式的构成:学习内容上:20%自己学会;70%合作学会;10%老师教会;学生组成上:20%特优生;70%优秀生;10%待优生;学习时间上:预习、展示、反馈(依次“271”)。试想,有了这样的课堂,“解放了”的学生的参与性、投入性、精彩性、深刻性,就可以预期了,说它是高效课堂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这样的课堂改革,既是勇者的探索,也是有益的探索,成功与否,需要决策者的勇气,需要广大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在实践中完善。

第二篇: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党员“一带二”先锋工程,福建省电力公司这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有效实践与探索,对当前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公司每一名党员职工与两名非党员职工建立“一带二”的结对帮带关系,签订帮带责任书,制订帮带内容,明确帮带目标,形成“三人一组”,使之成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战斗集体,体现了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组织载体的创新。

党员帮带非党员的过程,就是党员接受非党员评判的过程。通过帮带活动,非党员可以近距离甚至零距离了解党员、掌握党员、熟悉党员,从而获得评判党员的资格和根据,可以更好地评判党员,体现了企业党员先进性评判载体的创新。

通过广泛的帮带,互帮互学的潜移默化影响不断深入,广大职工的和谐意识大为增强。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职工与非党员职工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有力地促进了整个企业的和谐发展。(记者 林智岚 文/图)

第三篇: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有益探索

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有益探索

—湖北省大悟县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要“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新要求。湖北省大悟县抢抓列入全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的新机遇,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扶贫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胆创新,扎实推进,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成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在如何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和探索。

一、基本情况与成效

2007年8月,湖北省确定著名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悟县作为全省唯一的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根据国家试点文件精神,大悟县上上下下经过近3个月的紧张准备工作,于2007年10月全面启动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计划用三年时间、分两期推进,完成试点建设任务。首期试点选择贫困村相对集中连片的宣化店、吕王、丰店、黄站四镇(简称“宣吕片区”)进行实施,探索和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然后在全县总结推广和组织实施“整县推进、连片开发”。

宣吕片区位于大悟县东部老区中心腹地,是大悟最贫困的区域和边远乡镇,北与河南罗山县接壤,东与河南新县、湖北红安县毗邻,地处大别山南麓,属低山丘陵地区。片区共有国土面积551平方公里,96个村、13.93万人,山场52万亩,耕地10.26万亩。虽然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已有35个村完成了整村推进的项目建设,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至2006年底,还有贫困人口2.53万人(赤贫人口1.26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1.27万人),占全县总数的28%;有54个村为重点贫困村,占总村数的56.25%;有48个村不通路;有6.58万人饮水困难,占总人口的52.1%;病险水库16座;人均耕地仅0.74亩,且旱涝保收能力差;农村“八难”问题普遍存在;部分群众住房简易、破旧,甚至住居危房;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严重;板栗、花生、茶叶、药材等产业因开发水平较低,加之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尚未对农民增收形成有力支撑,大部分农户主要靠打工增收收入。连片开发试点这一难得机遇,给宣吕片区乃至整个大悟县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聚合效应。居弱图强、后发快进的强劲态势已初露端倪。从半年来的实施情况看,连片开发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极为明显。

1、资金投入到位迅速。“宣吕片区”建设半年累计完成投资9386万元,占计划总投资26158万元的35.9%,其中国家试点补助资金472万元,涉农部门项目投入6314万元,银行贷款15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36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240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远远超出了计划。特别是农户用于发展产业、“一建三改”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资金往往超过了政府用于以奖代补的资金2-3倍。

2、农户脱贫步伐加快。首批重点扶持11个整村推进贫困村、8个老区村和12个重点示范贫困村(包含重复交叉的5个整村推进村)发展产业,开展“一建三改”和村容村貌整治。重点扶持贫困农户5172户,其中绝对贫困户2768户,低收入户2404户,占片区贫困户总数的82.5%。其中,26个重点贫困村的贫困农户受扶率达到100%。劳动力转移培训20500人,实用技能培训9600人。

3、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试点片区已新建基地14970亩,其中板栗8250亩,茶叶6720亩;老基地改造45100亩;制茶中心建设4个3980平方米;调运茶叶种籽9.69万斤、无性系茶苗671.75万株,板栗实生苗53.88万株、嫁接苗6.65万株,年内可基本实现人均1.5亩高效经济林的目标。新建“150”养殖模式猪舍32栋,新发展养殖大户49户,宣化店镇陈河万头猪场正在建设中;吕王镇成立了仙居顶养羊专业合作社,网络22家养羊大户,存栏近5000只。

4、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增高产农田建设4000亩;新建万方塘堰88口,整修当家塘堰106口,水库除险加固11座;新建饮水工程建设11处惠及12234人;通村公路完成水泥路面84公里,路基193.6公里;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17736户;中小学危房改造23所25310平方米。

5、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正在开展,墙面粉刷55590平方米,完成“一建三改”生态家园1712户,改造危房110户;新建村级办公场所53个,文化室23个,卫生室41个。宣化店镇玄坛村筹资18万元对乡村清洁和墙面装饰工程进行补助,成立了由村民代表、党员、退休干部13人组成的清洁工程督查组,对全村336个农户的清洁卫生进行检查评比。撬动和激活群众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共拆除不符合规划和废弃、闲置危房51处100余间,新建住房31间;有150户完成了改厕、改厨、改圈,拆除和改造猪舍牛圈34处,新建沼气池35口;沿线有137家农户11500平方米的房屋墙面全部进行了刷白;整修塘堰7口,新建水泥稻场2处,新农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主要作法与措施

大悟作为在湖北省内的唯一一个国家级连片开发试点县,县委县政府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广泛宣传,在全县上下掀起了深入扎实开展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的热潮。

1、聚众人智慧编制规划。面对列入全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的难得机遇,大悟县广泛动员,深入发动,在全县抽调30余名精兵强将,组成6个工作专班,集中一个多月的时间,会同宣吕片区镇村干部,开展了区域基本情况、建设发展项目、涉农项目投入等“三项摸底调查”,采取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工作程序,编制试点项目规划。县委、县政府相继召开了10余次不同形式、不同对象的会议进行征求意见和讨论修改。该试点规划选择贫困村相对集中连片的宣化店、吕王、丰店、黄站4个乡镇(简称“宣吕片区”)进行实施,涉及96个村、13.93 万人口,版图面积占到大悟县总面积的1/3,是全国20多个连片开发试点县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试点。该试点规划一出台就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2、举上下之力加大投入。连片开发试点工作,国家安排专项试点资金比较有限。为此,省政府召开大悟县扶贫开发专题会议,形成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整合17个部门扶持措施14条,对试点片区扶持资金1亿多元。大悟县更是全县动员,在项目规划中整合资金,在整合资金中落实项目。试点规划建设项目71个,其中产业发展项目23个,基础设施项目36个,社会事业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26158万元,其中国家试点补助资金950万元,省配套扶贫资金500万元,整合县级切块扶贫资金和老区建设资金55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399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6600万元,社会融资170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35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518万元。资金投入规模成为历年来扶贫投入最多的一年,也是全国连片开发试点资金投入最大的县市之一。

3、依本地实际分解任务。大悟县是全国的著名革命老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落后,在试点的过程中,不可能样样都做,样样都做到最好。而是根据本地实际,按照沿线重点村、整村推进村和老区重点村、面上村和重点涉农项目的区域布局,确立了分层次的建设任务,做到点、线、面“三位一体”建设,力求把点办成精品、把线办成风景、把面办成背景。具体目标任务是,板栗、茶叶等支柱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人均达到1.5亩以上高效经济林园,农民年均增收300元以上;所有村通村公路实现水泥化;对农村青壮年劳力普遍进行一次免费培训,每户培养1个科技明白人,实现户平转移一个劳动力;每村建成一个规范、标准的卫生室,做到村卫生室、村部、村文化活动室“三位一体”;消除农村危房,改造土坯住房和简易房;完成“一建三改”,美化村容村貌,真正实现“青山绿水砖瓦楼、收入增长可持续、食有鱼肉穿讲究、家庭富裕有储蓄”等十大项目标。

4、以奖励政策促进开发。为了充分调动宣吕片区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悟县在扶持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大胆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制定了重点项目建设补助政策。对12个沿线重点村的村容村貌整治按每个村补助20万元,门面粉刷见新按每平方米补助10元;新建设村卫生室补助1万元,通村公路建设每公里在原来省补助10万元、县补助1万元的基础上再补助1万元,塘堰整治每口补助5000元;新建板栗基地每亩补助200元,改造板栗基地每亩补助30元;新建茶叶基地农户每亩补助400元,招商业主开发的每亩补助100元;对新建“150”养殖模式的养猪大户按每栋补助1万元,对养牛、养羊、养鸡大户给予适当补助;新建万头养猪场补助100万元;新建制茶中心的龙头企业补助20万元,新建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补助30万元,新建板栗贮藏加工龙头企业补助100万元。各项具体而又明确的以奖代补扶持政策极大的促进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大悟县历年来板栗年产量高达2-3万吨,但冷库贮藏只有1000多吨,远远不能够满足需要。新的政策出台后,已有两个3000吨的冷库即将投产使用。茶叶加工厂、生猪养殖场、花生市场等产业化龙头项目更是进入了建设高峰年。

5、瞄贫困农户重点帮扶。解决和巩固片区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是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这类试点区别于其他试点的重要标志。大悟县在政策规划制定、任务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群众受益的原则,突出26个重点贫困村建设,始终坚持把贫困农户问题作为连片开发的工作重点,要求片区内三分之二的贫困人口基本脱贫,解决1万赤贫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1.1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农民年均增收300元以上。县“四大家”领导实行全员驻村,每人包保1-2个贫困村建设。强化“1321”帮扶机制,每个贫困村由1名县级领导挂帅,带3个以上部门驻村,用2年的时间,限期解决1个村的脱贫问题。挂点领导与村干部共同协商建设重点内容和补助标准,对重点贫困户给予倾斜照顾,确保每个贫困农户都优先得到政策扶持。针对一般贫困农户劳动力少的情况,在产业发展、“一建三改”和村容村貌整治过程中,优先安排施工人员解决贫困户的项目建设问题。宣化店镇乌铺村是一个有着养殖传统的贫困村,挂点领导与村干部共同协商,由村统一组织购买种猪、饲料,分送到每一个贫困户家中,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帮扶工作组还安排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使该村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预计今年该村仅出栏生猪6000头以上,人平3头以上,仅此一项人平收入1500元,比上年增加500元。该村34户贫困户将一举脱贫。

6、建指挥专班组织领导。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加大对项目建设的协调、支持力度,经省政府研究决定,建立了湖北省“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分管领导负总责,省扶贫办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大悟县连片开发工作。大悟县成立了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工作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夏贤格任政委,县长徐玉琼任指挥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政委、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从县委办、政府办及涉农部门抽调事业心强的业务骨干15人进行集中办公,组建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村容村貌、综合协调等5个工作专班,负责项目申报审批、资金分段拨付、项目竣工验收、政府集中采购和检查督办通报等,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县直各有关部门和宣吕片区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总协调,建立领导分工负责和专班协调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

大悟县的试点实践说明,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上水平、上层次的新举措,是集中力量、集中投入、集中解决贫困地区最基本的问题和困难的新措施,它对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的困难问题、提升产业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该试点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困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加强。

1、组织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大悟县委县政府把连片开发工作拿在手中、紧抓不放,每周一次巡视检查,每月一次现场会督办。但给人的印象是试点工作结束后,后续发展和扶持会削弱。要想在更大范围开展连片开发试点工作,必须进一步研究解决好试点工作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的组织模式,建立一支组织协调力强、长期不走不撤的组织机构,以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广。

2、群众参与有待进一步发动。目前,类似大悟县的贫困乡村,由于田地少、收入低,大部分农民劳动力均外出打工。在家里农民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劳动力素质相对较差。由于宣传发动的力度、深度、广度不够,群众对连片开发的政策认识不够透彻,在少数地方形成了干部热、群众冷的倾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少数地方甚至出现政府包办代替农民建设项目的问题。对此,建议进一步搞好发动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组织群众自主筹资、投工投劳,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合力。特别是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要采取发一封信、打一次电话或利用春节返乡之际召开动员会等办法进行宣传发动,让广大群众自觉参与连片开发项目建设,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扶贫开发成果由人民群众共建共享。

3、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整合。在国家安排大规模资金扶持“三农”的背景下,涉农部门很多具体项目的资金投入均超过了1000万元。连片开发的片区试点资金不足1000万元,很难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难以起到整合其他资金的粘合作用。对此,建议国家增加连片开发试点资金规模,加大整合涉农部门扶持资金力度。同时,撬动群众投资,吸纳社会投资,用市场的办法研究连片开发的投资机制。既要鼓励业主投资开发,又要以奖代补引导群众开发,还要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扶贫力度,鼓励组织动员家乡在外企业家或外商关心和支持试点项目建设。

4、建设内容有待进一步统筹。连片开发试点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尊重群众意愿,从群众最现实、最需要、最迫切的事情抓起。从总体上来看,大悟县试点进展较快,但建设的内容不够全面。少数乡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高,对产业增收项目的投入研究少;对新农村建设房屋拆建的热情高,对村容村貌整治的办法研究少。因此,建议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产业基地开发要突出连片、成线,完善机制、增加投入,真正让群众在产业开发中稳定增收。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水利、道路、通讯设施配套建设,真正让群众在连片开发中受益。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创新、积累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中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体现民主民治的措施和办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作者:项克强(大悟县常委、副县长)

来源:中国扶贫信息网 发表时间:2008-06-10

第四篇:县域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发展的实践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局面,县域发展的理论研究蓬勃兴起。湖南县域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宁乡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选择“县域和谐发展”这个新鲜的课题,由宁乡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习加同志主创,编写了《和谐发展——中国县域发展之路》一书,读来感觉颇有分量。

郡县治,天下安;郡县丰,天下富。县域是国家最基本的行政和经济单元,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子系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发展与农村振兴的连接点。这些特性决定了县域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承担极为重大的责任。近年来,中央对县域发展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继十六大报告中首次使用“县域经济”概念后,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七大报告等多次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进一步强调“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这些论述表明县域发展已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就湖南来说,农业大省的省情决定了县域地位举足轻重:县域人口占全省的80%以上,县域国土面积占全省的90%以上,县域GDP占全省的60%以上,县域始终是湖南最大的发展战场和承载平台,县域发展始终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能否抓好县域发展也是检验我们能不能够抹却体制转轨强加的沉重羁绊、放开小农经济禁锢的缓慢脚步、走出农耕文化积淀的历史阴影。这些年来,省委站在战略、政治和社会的高度,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用“一化三基”、“四条底线”统领县域发展,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十分重视和关注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率先全面推行财政省管县改革,努力从体制、机制上提升县域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和激活了一批经济强县,为富民强省注入了强劲动力和蓬勃活力。

县域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县域发展方式不可能一成不变,需要我们具有新的决策视野、新的价值理念和新的思维方式,需要我们加强学习、认真研究、掌握规律。《和谐发展——中国县域发展之路》这本书,选择了县域这样一个角度,选择了和谐这样一个主题,切合时代发展潮流,与湖南的发展战略相呼应,为新时期的县域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值得向全省广大干部推荐学习研读的书,是一本县域发展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应该看的书。该书的价值在于理论性和系统性,它以清晰而敏锐的理论前瞻、深刻而严密的逻辑内涵、丰富而充实的典型例证,将县域和谐发展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囊括了县域层面所有宏观与微观问题,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领域,成为国内首本单独以县域和谐为立论的书籍,这表明湖南在该项领域的学术研究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然而,它的价值更在于实用性和借鉴性。该书实证研究的宁乡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经济强县突破的成功典范,是湖南省情乃至中国国情的一个标本和缩影。它的跨越轨迹和崛起过程,对县域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文章充分引用了该县的一些具体事例、数据和工作做法,还把生态文明建设等新概念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两型社会”新理念融合,既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读之给人以启迪,思之予人以希冀。

第五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益探索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益探索

胡功民

2010年第4期 ——党的建设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服务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近年来,荆门市按照省委和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进行了积极实践与探索。

解放思想引导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

过去,不少地方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问题上,思想解放不够,一些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多年处于内循环状态,就村级发展抓村级发展,吸引各方力量和社会资金参与村级发展的办法不多。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解放思想,一条现实的路子就是,要把工业招商理念运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通过招商引资推进村级资源有效开发,实现增产增效。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去年我们集中1个月时间,成立57个调查组,深入全市1399个村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摸清了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三资”家底。从调查摸底看,总的情况较好。2009年,全市有集体经营收入的村1139个,占村总数的81.5%,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701个,占村总数的50.2%,分别比上年增长10个百分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农村资源闲置较多,没有得到很好开发利用。二是资源、资产利用效益比较低下。已经开发的山水资源存在“靠天收”现象,投入不够,效益较低。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不规范。资源、资产管理透明度不高。

在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基础上,荆门市委组织部认真组织召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招商引资筹备会,要求各地建立村级资源项目信息库,对近期可利用资源实行项目管理,全市纳入项目管理的村级资源达1260个。精心筹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招商引资新闻发布会。利用春节外出经商人员返乡之际,向他们发布村级经济招商引资项目,鼓励和动员他们回归创业,参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今年2月26日,市委组织部举办了首届发展村级经济招商引资项目发布会暨签约仪式,现场签约项目50个,会后达成意向协议226个,签约总金额达5.8亿元。

积极实践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近几年来,我们在积极实践基础上,认真总结出“资源开发、土地营运、实体带动、服务创收和资本运作”五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全民参与的新路子,打造出一批资产过千万、年收入过百万的集体经济第一梯队和一批年收入过500万的“领头羊”。

——资源开发:充分挖掘村域内山林、水面、矿产、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等资源潜力,由村集体单独经营或吸收社会资金进行联合开发、租赁承包经营。钟祥市胡集镇虎山村磷矿石资源丰富,至2009年底,该村依托磷矿石,建立工业企业12家,生产总值1.15亿元,利税100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511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8500元。该村初步形成磷矿开采、运输、销售、矿肥等产业链条;引进中国能源投资公司和五环集团新上精细磷化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实现利税2000万元。

——土地营运:引导城郊村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办企业、建市场、兴办工业孵化园,提高土地开发效益。东宝区子陵铺镇子陵村利用位于荆门城郊的区位优势,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建

立子陵工业孵化园,采取出让、租赁等方式招商引资。全村共引进工业项目11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企业1个,过千万元的企业8个。2009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60多万元。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实施迁村腾地工程,共腾出耕地1500余亩,组建土地存贷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采取入股、租赁等形式经营集体土地,仅此一项,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

——实体带动:引导村依托大中型企业辐射带动,兴办与之配套的小型加工企业和服务企业。东宝区石桥驿镇叶冲村依托湖北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村级出土地、出劳力,企业出资金、出技术、出管理、包市场的办法,联合建仓储、建市场、办运输公司,实现村集体与企业双赢,仅此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达到4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

——服务创收:围绕农民需要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促进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沙洋县黎坪村于2009年成立了黎坪蔬菜合作社,网络菜农280多户,把过去零散小规模的蔬菜种植户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化经营。村“两委”班子成员发挥自身在产业经营中的中介、服务、引导作用,统一向种植户提供大棚骨架、种植技术、市场信息、种苗肥等服务,解决群众想办又办不成的事,将服务贯穿于整个产销过程。截至目前,全村共发展蔬菜1100亩、大棚200个,仅此一项,村民人平创收2800元,村集体创收10万元以上。

——资本运作:对于一部分有村级积累的村,鼓励将集体资本融入大型企业,实现资本增值。钟祥市胡集镇桥当村村级积累达5320万元,为发挥资本的最大效益,该村采取参股方式,将部分资本参股到武汉飞德科技开发总公司、武汉中百集团等大型企业,兴建了金利储运等6家股份制企业,集体每年新增收入550万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800个。京山县

钱场镇桥河村级积累230万元。该村通过参股形式,将资本投入江西省高安市清河油脂厂,该厂年产值过亿元,村集体年获利85万元。

全力扶持研究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

为进一步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环境,2009年,荆门市委制发《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出台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

——在土地政策上,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大力实施迁村腾地工程,新增有效耕地,归村集体所有和经营。对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办理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允许其依法按规划使用土地开展生产和经营。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的耕地,归村集体管理使用,对新增耕地一半以上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村,市里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按每村3万元标准给予扶持。

——在财政政策上,市级财政按照每年不低于600万元的标准,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基金,各县(市、区)财政按照一定比例配套,主要用于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点项目贷款贴息;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快、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给予一次性1万元奖励。

——在项目政策上,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坚持将项目资金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对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财政支农资金优先予以立项补助和奖励。

——在金融政策上,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把扶持村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扩大抵押范围,积极发展水面经营权抵押贷款、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信贷品种。

——在税收政策上,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对结对村社会事业的捐赠可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对取得的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和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涉农经济实体免征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印花税等税种。

加强领导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荆门市委成立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全力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各县(市、区)和乡镇党委均成立相应机构。县、乡领导班子成员建立联系点,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好试点示范。

——规范资产管理。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全面清查村级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健全账目,定期核实,确保资产真实完整。建立健全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严格收支审批,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完善村级财务“双代管”制度,规范代管手续。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真正让农民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完善监督机制,以村民为主成立监事会,对村级集体资产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

——兑现目标考核。按照市委通过一年努力,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3年内95%以上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要求,制定《荆门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考核评价

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发展村集体经济考核激励机制。各县(市、区)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乡镇(街道)考核的内容,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对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村干部,大张旗鼓给予奖励。对干部职工、回归人员承办、领办、独办村企业,凡集体收入、利润增长达到一定规模和比例的,对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强化督办落实。改进督查方式,建立健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市里每年召开1次县委书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汇报会,县(市、区)每年召开2次乡镇党委书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汇报会。对发展村级经济招商引资项目,由各级组织部门牵头,建立乡镇党委具体负责、项目主管部门跟踪负责、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三级跟踪服务制度,切实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和督办落实。■

(作者系中共荆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下载有益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益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天字号大事,是经济效益的保障,企业发展的基础。搞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矿企业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重要途径。近年来,XX煤矿把建......

    开展棋类活动的有益探索

    3~6岁的孩子能否学会下作为竞技性很强的国际象棋、围棋?开始我们也存有疑惑,虽然在97年~99年的两年中我园幼儿的国际象棋已得到了资深教练刘镇国先生的多次首肯,在一定的范围内已......

    产业新城:城镇化发展的有益探索

    产业新城:城镇化发展的有益探索古有云:郡县治、天下安。解决好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历来是安邦定国的根本之策。在刚刚结束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上,李克强副总理高瞻远瞩......

    西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探索

    西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探索西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探索——遵义市余庆县“四在农家”创建的调查与思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有益探索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有益探索 中共XX市委常委、组织部长XXX 200X年4月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推进党内民主有一个从下至上、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更好......

    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的有益探索

    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的有益探索 建设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新要求。没有稳定和谐的秩序、统一安定的国家,民主与法治仅仅是理想和空谈,可以说民主法治......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有益探索(5篇)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有益探索 沈晓洲 当前,由于“普九”的推行和素质教育的开展,考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行素质教育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学生的小学毕业会考只是成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最终版]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 别必雄 2010年第3期 ——经济建设 双剅口村是天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村,也是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新农村建设重点扶持村。该村现有耕地面积3112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