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时间:2019-05-14 05:2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城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城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第一篇:海城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海城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日期:2010-05-27] 来源:北海市海城区委组织部 作者:北海市海城区委组织部 阅读:442 次

海城区位于北海市区中心,下辖1个镇和7个街道办事处,有城市社区43个,社区基层党组织设置168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11个,党支部156个,党员4565名。近年来,海城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和谐社区建设这个主题,牢牢把握新形势下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进一步拓宽和丰富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内涵。2006年广场东里社区党支部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9年海城区被国家民政部评为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独树根东社区、广场东里社区、贵州南社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称号。

一、主要做法:

(一)适应资源整合的需要,创新共建共享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责任机制,完善党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推行领导联系点、党员领导干部“义工关爱扶贫”对子、党建工作责任追究等党建工作制度,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新格局。领导工作体制的健全,进一步强化共建共享的责任,夯实党建工作基础,近年来,围绕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重点抓好社区“83”行动规划的落实,新建扩建社区办公场所面积3423平方米,新建社区办公楼8个,43个城市社区中有25个社区达到示范社区3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所有社区按“五室四站一校一场所”进行配置,基层党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二是全面推行“三个纳入”,进一步增强资源整合的能力。把社区党建纳入区委工作的重要内容、把社区党建工作纳入机关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考评、把党员干部在社区的表现纳入干部考核和党员考评,全面推进“三个纳入”。现在,每年社区与驻区单位开展各项社区创建和社区服务活动超过200次,220多个单位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内部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并资助部分社区完善了文化体育娱乐设施。三是城乡党员互助合作,构建城乡一体党建新格局。以“党组织联建、党员联管、城乡联助”等三联形式,积极开展基层组织间的沟通交流和横向联合活动,并把“以城带乡”理念引入社区党建工作。如银湾社区党支部与驿马村党总支签订联建协议书,建立固定城乡党员培训基地,银湾社区党支部发挥社区文化资源优势,在驿马村开设了科普、音乐、舞蹈培训班,扩大了党员的信息交流范围,丰富了组织生活的内容,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适应党员队伍的变化,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

社区党员队伍构成较为复杂,有社区党员、两新组织党员、离退休职工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等。针对党员构成的实际情况,对辖区的在职党员、无职党员和流动党员进行分类管理。一是推行“双向机制”,管好在职党员。以“社区互联网工程”为切入点,健全和完善以街道党工委为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在职党员双向管理、双向服务工作。如在条件成熟的广场东里等社区建立在职党员管理站,要求在职党员与居民、困难群众、贫困党员构建双向服务网络,通过宣传栏、政务公开等形式,定期公布在职党员与群众“结对子”情况,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到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建立在职党员动态管理档案,互通帮扶信息,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目前,全区已有670名在职党员与社区1300多户居民建立新型的“双向双帮”关系。二是倡导“设岗定责”,管好无职党员。建立“设岗定责”制度,倡导社区党员尤其是无职党员根据个人特长,认领法律、文艺、卫生、培训、治安等多种志愿服务岗位,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亮身份”、“假日党建”等活动,并聘请义务监督员对党员的履诺情况进行监督。全区近900多名无职党员自愿认领社区服务岗位。努力克服党务工作过于依附行政权力的官员化倾向,通过民主选举平民党员担任社区下属支部的书记,逐步建设一支专职的平民党务工作者队伍,目前,全区社区下属95 个支部中已配备70名平民党务工作者。三是试行“1234”机制,管好流动党员。“1”是发放一本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入地党组织及时记录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学习等情况。“2”是确定两个相对固定的流动党员活动日。“3”是完善三项制度,即流动党员所在地的党组织协管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和联系服务制度。“4”是党组织每年与流动党员联系至少4次。通过这一机制,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员的管理,确保130名社区流动党员学习不断档、思想不掉队、组织不断桥,做到知去向、知现状、知思想。

(三)适应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模式 遵循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与经济社会结构相契合的内在规律,自觉适应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实现社区基层党组织设置从垂直式向网络化转变。一是推行经济协会建立党组织。针对经济协会、新社会组织党员难以实施有效管理,不能充分体现党员先进性等问题,区委指导在行业协会中建立和完善党组织设置。如2008年5月指导成立了北海首个珍珠行业协会党支部,设立党员诚信岗,并倡导诚信经营,同时以经济协会为载体,通过在渔村建珍珠养殖场、在城市设珍珠销售店的经营模式,探索“城店乡场”互助合用发展模式,对有经营愿望、销售珍珠产品愿望的养殖户给予帮助和扶持。现全区协会党员通过“多帮一”和“一帮多”形式,与困难党员和特困群众结对帮学124户,建立科技结对户335户。二是探索建立社区楼栋特色党组织。适应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努力把党组织延伸到居民楼栋、专业市场等最小的社会生活群落,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新形势相配套的社区党组织管理体系。如为了更好的把党的活动延伸到楼栋、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楼栋,寓党建工作于商务“栋楼”建设之中,今年4月在正虹广场大厦成立了北海首个“商务楼栋”党支部,填补了海城区商务“楼栋”党建工作的空白。现正探索建立贵州市场、玛莉亚医院等特色党支部。三是推行“一建二联三挂靠”组建企业党组织。根据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把工作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在成立非公有制党建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挂点联系,派驻党建指导员、联络员的同时,创造性地建立并推行了“一建二联三挂靠”的组建方法,努力将党的工作覆盖到所有非公有制企业。如在北海阔尔登家具装饰公司、北海广物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北海新奥燃气公司等5个条件成熟的企业分别单独建立了党组织。而在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北海肥佬食街,我区通过“党建带工建”方式,成立了北海肥佬食街工会组织,并以工会为载体开展党建工作,为党组织的建立创造条件等等,逐步消除非公党建工作中的“盲点”和“空白点”。

(四)适应社区工作体制,创新党组织激励保障机制 把社区党员干部作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力军,全面构建关爱社区干部工作新机制,促进了社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明显提升,进一步加快了和谐社区建设进程。一是示范激励。把竞争机制引入党组织建设,按照示范社区600元/月、先进社区500元/月、达标社区400元/月的标准,由区财政全额落实社区办公经费;此外区财政按照每社区支部250元/年的标准落实社区党建经费,区留存党费进行适当补贴,有效地调动社区党组织和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考评激励。对成绩突出的社区党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对优秀党务干部优先考虑提拔重用。如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独树根东社区原党委书记郭成莲因工作成效显著,被组织上通过法定程序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为社区干部树立了榜样,激发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保障激励。把社区干部的工作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工作补助自然递增机制,并参照企业有关标准享受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待遇。现在我区社区干部正职每月的工作补助是860~980元,副职是780~900元,委员是750~870元。建立了社区干部正常离任补助办法,设立特困社区干部救济基金,使社区干部干得放心、走得称心。此外,对非社区干部担任社区下属党支部书记的平民党务工作者,区财政每月给予100元的工作补助,并尽量在组织上、生活上多方面关心他们,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适应推进和谐海城建设的新要求,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

创新开展“社区红色沙龙”、“党员义工服务社区”等活动,初步搭建了“教育党员、联系群众;团结党员、服务群众”的桥梁和平台。一是“社区红色沙龙”寓教寓乐。紧扣基层党建的工作脉搏、党员意识的培养提升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红色电影晚会、红色论坛讲座、厨艺大比拼、红色故事会等集体性与小组型、理论教育与主题践行、专题性与综艺“大拼盘”相结合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组织生活内容,激发党员的热情和活力,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自2007年以来,我区共举办红色沙龙活动136场次,参加人数11565人,党在基层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有3000多名基层群众、共青团员向社区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新发展党员290人。二是“党员义工服务社区”深得民心。围绕社区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党员特长组建了义诊、法律咨询、就业咨询等10支不同类别的党员义工服务队,免费为社区党员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就业、社会保障咨询、义诊、修理等多种服务活动。截止目前,全区党员义工队伍救助帮扶困难群众超过2000人,化解社区矛盾130余件,为社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咨询12000余次,解决群众难题700余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600余人次,解决就业岗位500余个。三是“党员志愿服务队”助推项目。2009年我区各街道承担市15个项目涉及3000亩土地、300多户的拆迁工作和11条民生路网工程建设,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为顺利推进我区的项目建设,各街道、社区党员干部以主人翁姿态,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和拆迁小分队,主动投入到重大项目建设一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不怕苦不怕累,加班加点全力做好征地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和急难之事,成为推进项目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有力地推动了辖区重点项目的顺利建设。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来,海城区在加强街道社区党建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同程度影响到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解决。

1.思想认识“滞后”与加强党对社区工作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要求不适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的许多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逐渐分离到社区,许多“单位人”变成了“社区人”。同时,越来越多的“两新”组织落户社区,外来务工人员进入社区,等等。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党对社区领导,服务群众,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但有些领导干部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存在模糊认识,思想观念还未转变,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安排上重经济、轻党建;部分驻社区单位认为社区建设只是街道社区的事,与自己无关,因此对工作不支持、不参与,或只是停留在开会表态的层面上;部分居民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2.自身建设“软肋”与提高干部素质加强驾驭社区工作复杂局面能力的要求不适应。当前社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够强的部分原因在于党组织自身建设上存在“软肋”现象。一是班子综合能力与社区新任务不适应。社区党组织班子对党的理论、政策理解不够深,组织协调能力不够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办法不够多,引导社区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路不够清。二是社区干部业务能力与工作新要求不适应。部分社区党务工作者业务不够熟悉,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办法不多。三是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与工作新形势不适应。教育培训形式相对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力度不够,社区干部应对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复杂局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3.经费投入“挚肘”与社区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不适应。目前,我区城市社区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区政府按月划拨的财政办公经费补贴,二是社区收取的房屋租金。上级检查需要备水,各级各部门的检查要备资料,党员开展活动需要经费,党员生病住院慰问需要费用……仅靠这二个渠道的收入无法保障社区各项工作,包括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的。且社区干部待遇虽然在2009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当前快速增长的物价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社区支部活动经费短缺,也制约着社区党建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全面完成。

4.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缺乏”与新形势社区党建发展新要求不适应。当前,社区所辖范围、工作职能、内容和面对的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社区党组织的职责更广、任务更重、工作要求更高。在社区党组织中,党员数最多的已达260人,最少的社区党员也有30多人,如此庞大的队伍,使工作繁杂的党(总)支书记管理起来非常吃力。每个社区的干部配备是4至5人,支部书记与居委会主任大部分是“一肩挑”,缺少专职的党务工作者,且部分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忙于日常居委会工作,不注重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学习,以干代学现象突出,党建思路不清晰,创新意识不强,现代气息不浓,缺乏锐意进取的内在动力,难以真正发挥“领头雁”作用,直接影响到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

目前,社区党建已成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城市社会领导、密切联系群众血肉联系、更好地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领域、新途径。为此,对加快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是坚持党建统领,努力形成多方参与社区建设的工作合力。街道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提高各级各部门对社区党建重要性的认识,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强化党对城市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把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作为城市各项基础工作的总“抓手”,既抓长远性发展研究,又抓实质性进展突破,把社区建设纳入城市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分步实施,狠抓落实。驻社区单位要从“客人”身份转变到社区的“主人”位置上来,树立“驻在社区、服务社区、同享资源、共驻共建”的意识,自觉地把本单位的发展与管理纳入社区建设之中。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强化大社区观念,积极主动地联系所有驻社区单位和居民,以真诚的服务赢得各类社区成员的理解和支持,激发驻社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工作热情,聚集各方面力量,形成同创共建新型现代文明社区的工作合力。

二是培养与教育并举,不断提高干部构建和谐社区的能力。继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考虑从机关派、从企事业单位聘、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从社会上招等选人用人方式,选聘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员(社区党务工作者);要充分发挥离退休职工党员作用,建立起一支由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组成的素质较高的平民党务工作者队伍,选好配强党支部班子特别是党支部书记,要在社区党支部人员专职化和年轻化上有所突破。依托海城区领导干部理论大学堂,通过开设小巷讲台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党务知识培训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本领,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业务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社会影响力,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三是输血与造血并施,确保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各个社区组织正常运转。建立健全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社区“无钱办事”问题。在将社区干部基本工资列入财政支出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社区干部工资定期调整制度,逐步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让他们安心社区工作;市、区财政要将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同时要逐年增加社区办公经费,保障社区党建和其他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按照“费随事转”原则,探索建立专项工作经费拨付制度,调动社区干部积极性。在建立完善政府出资、党费支持、社会捐助为主要来源的多元化筹资机制的同时,对于具备发展本级经济的社区,应给予如税费减免等相关鼓励、扶持政策,帮助社区通过自主经营增加经济收入。

四是管理与服务并重,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为第一目标,防止和克服社区工作机关化、行政化的倾向。建立健全群众呼声的收集机制,经常、及时地了解群众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不断丰富服务内涵,鼓励兴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物业服务、家政服务、卫生保健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逐步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救助中心和活动中心,力争形成相互衔接、优势互补、项目齐全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实现在管理中体现自治、在自治中实施服务、在服务中获取效益的良性循环和自我发展,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五是督导与激励并行,建立科学的保障机制。按照“组织共建、党员共管、先锋共创、资源共享”的要求,坚持市、区、街道“三级”机关联动,围绕组织建设互督互促,加强对社区党组织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督促检查,着力提升社区党组织形象。建立健全社区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尝试实行年初签定责任状,年终考评奖励的办法,对工作突出的社区干部进行奖励,强化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坚持公开选拔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到街道领导班子任职制度,实行面向社区干部的街道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制度,拓展社区干部晋升发展的渠道,激发社区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以更加出色的工作来提高群众满意度,增强社区党组织凝聚力。

第二篇:社区党建工作探索

社区党建工作探索

随着城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街道社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也日益显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当前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但是,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才刚刚起步,街道、社区的管理体制尚在逐步理顺,发展还很不平衡,社区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亟待研究解决。究竟如何切准实际,建立什么样的体系,才能保证社区党建工作富有成效的开展。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在构建社区党建网络,发挥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是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兼并、破产、重组以及党政机关的机构精简,使相当一批企事业单位职工下岗、离岗或是转入其它行业,造成了大批流动党员;另一方面,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中,大量“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社会流动人口不断增多,新的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不断兴起,且绝大多数没有建立党组织,所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得原有的“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垂直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格局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城市党建工作要求建立一种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适应的城市党建工作新格局。而市场经济的活动是以横为主,纵横结合的,新时期的社区党建是一种包含了单位党建、街道党建的“大党建”,是一种吸引社区内各种力量与资源参与党建的“大党建”,因此,也必然应该是纵横结合,多向网络型的网络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构建社区网络化党建新格局,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的核心作用

在新形势下,面对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努力探索社区网络化党建新格局,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1、街道党工委要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街道党工委是区委派出机构,委员会成员由区委任命,向区委负责,它是本街道的领导核心,是街道社区内具有区域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工作的信息核心;社区党建则是以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为主体的,由街道辖区内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是街道党建工作的延伸和拓展。因此,社区党建工作主要是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在社区内的在职党员在参与社区内具有区域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的工作中,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和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能通过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党建研究会、联谊会等形式来共同商讨社区党建工作的问题,由意见相同的单位参加,不强求一律。工作方法不能以组织行为来要求大家去开展工作,而是以典型示范,发挥先进来带动大家参与社区党建工作。

2、要建立新的组织结构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社区党组织的活动也必须纵横活动相结合,呈现出开放性和相对的不稳定性。新时期的社区党建,要不同于传统街道党组织形态的单向垂直型简单领导模式(即区委单向垂直领导街道党工委的工作,街道党工委又单向垂直领导居民区党支部的工作,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只能机械执行上级指示,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新模式便是网络型的结构形态。从单向垂直型发展成为多向网络型(即区委、街道党工委、居民区党支部各层面之间不再仅仅简单的领导与被领导、下命令与执行命令的被动联系,而是职权分明、各司其职、互相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发展的新型关系)在组织系统上有了拓展,把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组织体系横向延伸,使社区中的各类新生组织和“下管”组织(如新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社区组织、托管代管协管等组织)中的党建和建党工作都能有效纳入社区党组织的管理范围内,为清除基层党建工作的“盲点”提供组织保证。

3、不断创新社区党建组织载体和活动载体。通过创建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组、社区党建

工作联席会议、社区流动党员联络站等新型党的组织载体,组织、团结和凝聚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下岗党员、待岗党员、离岗党员、转岗党员等党员投身社区建设和管理。通过开展创建“平安小区”、“绿色小区”、“文明小区’等活动,妥善地把党的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目标与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切身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既能实现目标又能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的新型活动形式,吸引、团结、凝聚社区广大居民群众,把党和政府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要求,化为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使社区网络化党组织的构建、社区党的建设不断上新台阶,更好地完成党在社区的各项任务。

三、积极探索社区网络化党建格局的新路子

1、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党建组织网络。

(1)建立党建责任区,将党的工作向全社区覆盖。我们拟在社区划分党建责任区,由街道党工委委员分工负责。责任人要对责任区内的居民小区、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等,每季度全面走访一遍。责任人要对责任区内的居民小区、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等,每季度全面走访一遍。责任人的职责是通报街道党工委近期的中心工作,了解居民区及社区单位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听取社区单位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动员责任区内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

(2)建立社区性组织,将党的工作向社区单位渗透。建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社区党建研究会、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社区家庭教育研究会、社区党委(党支部)书记联席会、社区企业家联谊会、社区志愿者总队等社区性的组织,按其性质分别由街道党工委的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开展活动。同时建立社区党课制度,街道党工委领导定期到实行“双重领导”的单位,如派出所、工商所以及街道医院上党课,增强社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

(3)建立党的联络员制度,将党的工作向新建居民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辐射。根据市委关于消除党的基层组织“空白点”的要求,坚持做到居民小区建到哪里,就把党的工作辐射到哪里;新经济组织在哪里经营,就把党的联络员派到哪里;新社会组织在哪里活动,就把党员骨干派到哪里。街道和居民区党支部定期将联络员召集起来开会,交流经验,沟通情况,布置任务。切实做到哪里有人民群众,哪里就有党的活动。

(4)建立党员楼组长、党员接待日制度,将党的工作向居民楼组、家庭拓展。要求居民区每一个楼组都安排一名退休职工党员担任楼组长,另外再选派一名在职党员担任副组长,为楼组文明建设和日常管理出谋划策。在各居民区,设立了党员接待日,在双休日有在职党员接待居民群众来访。同时完善社区、小区、楼组三级信息网络,建立社情民意月报制度。

2、突出服务,不断拓宽社区党建工作新领域。

(1)把党的工作深入到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中去。通过建设“再就业工程”、“凝聚力工程”、“送温暖工程”等,切实解决社区成员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的群众工作,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把党的工作深入到化解社区各类矛盾的具体过程中去。通过“五个必访”制度、“结对子”活动、“司法援助”活动、“法律咨询”活动等,深入细致地做好下待岗人员、严惩疾病患者、家庭邻里矛盾激化对象、生活特殊困难家庭、知青子女、缺损家庭的孩子等各类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动态,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为确保一方平安作出贡献。

(3)把党的工作深入到社区成员自我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去。通过指导居民区建立居民议事会,居委会实行事务公开,居民区定期召开居民代表会议,探索进行居民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居民直接选送的试点,坚持居委会干部向居民报告工作制度等,调动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从的积极性,有效地推进社区管理工作,提升社区管理的水平。

(4)把党的工作深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活动中去。通过组织社区单位和社区成员开展争创文明系活动,包括争做9创)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

职工、文明班组、文明单位、文明班级、文明学校、文明摊位、文明集市、文明科室、文明机关等,全面推进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和社区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3、建立社区党建组织领导新机制。

(1)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领导机制。街道党工委既要争当主角,全力以赴,又要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要进一步打破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的局面,建立以街道党工委为主导、以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以社区单位党组织为依托、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社区工作领导格局。

(2)建立资源共享、事业共创、利益共得的工作机制。利用社区资源,建立青少年基地、全民健身点、社区图书室、安置再就业基地、专业志愿者服务队等。利用这些阵地和组织,在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抓住社区内科研单位转制的机遇,加强合作,联手开发,使街道经济和转制单位的效益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3)建立横向监督、群众参与的考评机制。对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情况,将过去自上而下为主的垂直考核,转变为由街道党工委牵头,以横向监督为纽带,以社区成员参与为动力,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的新的考评机制。

第三篇: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

依托党建 构筑和谐

——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没有和谐的社区,就没有和谐的社会。怎样抓好和谐社区建设,是秦都区近年来一直在研究的课题。经过积极探索研究,不断创新、总结,秦都区走出了一条“依托党建抓服务,通过服务促和谐”的社区建设之路。

一、加强组织建设,奠定和谐基础

打铁先须自身硬。秦都区在社区建设过程中,一直着力在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内炼”社区组织建设硬功,为和谐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党组织架构,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一是改进党组织设置。针对居民区党支部与居委会关系不够顺的问题,秦都区在2001年结合全区街道设置调整,同步建立社区党组织,理顺了区、街道和社区的三级党组织关系。二是创新社区党组织形式。秦都区突破传统的组织设置观念,先后在社区建立新的党组织形式——楼栋党支部109个,使党员先进性进了楼栋,使无职党员在楼栋党支部的组织下找到了奉献社区、发挥先锋作用的舞台。三是灵活社区党组织管理。通过实行

全社区干部工作目标承诺制,推行社区事务公开制,强化社区干部考核监督,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干部队伍工作热情,进而建立起了一支能够始终将和谐社区建设落实在行动上、展现在服务里的社区党员干部队伍,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3、加强组织阵地建设,打造“设施标准化、服务正常化”的社区组织活动场所,保障党建工作有效开展。秦都区按照“面积适用、标识统一、设施齐全、制度健全、功能完善”的原则,采取“相关单位腾让、原有场所改建、依托项目新建”等形式,有效地解决社区组织活动场所问题。通过协调辖区单位和居民小区为22个社区建起了面积充足的文化活动广场,下拨党费为社区配备“两机一柜”等电教器材,连续两年在财政预算中列出专款50万元,专门为社区配备微机、电话等办公设备,增强了社区服务居民群众的功能,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二、开展共驻共建,营造和谐氛围

和谐社区建设,离不开社区组织建设,更离不开辖区单位与广大居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为了发挥分布在社区中的不同行政体系、不同级别间党组织的资源优势,秦都区创新形式,在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以“党的建设联抓、服务群众联手、社区设施联建、共筑和谐社区”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一共”活动,解决社区党建工作

其中,西兰路街道的“社区论坛”经验还被拍摄成专题片《我们的论坛》在中组部《社区党建》刊发,全国发行。

3、“党员议事会”——使居民、小区物业和业主委员会有了沟通平台。为了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物业和业主委员会之间存在的突出问题,秦都区经过多方调研后,在社区成立了以居民群众、小区物业、业主委员会三方党员代表为主要成员的社区“党员议事会”,为解决三方矛盾和小区居民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提供了沟通议事平台,推动了小区事务民主化。

三、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和谐活力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社区党建工作创新的主要形式,更是激发创建和谐社区活力的重要手段。在创新载体上,秦都区坚持贴近民心、贴近居民生活、贴近社区实际问题,坚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着力从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的每一件小事入手,创新活动载体。

1、组建便民服务站和志愿都服务队,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便民服务。秦都区在31个社区都组建便民服务站,并设立各类便民服务网点125个,还印制大量的各类便民服务卡为居民发放。辖区渭阳西路街道七里铺社区成立的家政服务站,还与西兰路街道沈家社区、水厂路社区家政服务站实行“网络化”经营,安置下岗职工、为群众上门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在社区组建以辖区单位党员和社区党员为主要成员的

民事调解、志愿服务等公益性岗位,社区驻地单位和居民都是当然的参与者,且其参与社区事务率越来越高,参与劲头也越来越大,和谐社区建设成果日益丰硕,也得到了上级认可。截止目前,秦都区先后有渭阳西路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吴家堡街道勤俭路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西兰路街道建设路社区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渭阳西路街道中华社区、古渡街道珠泉社区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社区党建示范点”。(中共咸阳市秦都区委组织部 张启胜 杜相卫)

第四篇: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党员“一带二”先锋工程,福建省电力公司这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有效实践与探索,对当前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公司每一名党员职工与两名非党员职工建立“一带二”的结对帮带关系,签订帮带责任书,制订帮带内容,明确帮带目标,形成“三人一组”,使之成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战斗集体,体现了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组织载体的创新。

党员帮带非党员的过程,就是党员接受非党员评判的过程。通过帮带活动,非党员可以近距离甚至零距离了解党员、掌握党员、熟悉党员,从而获得评判党员的资格和根据,可以更好地评判党员,体现了企业党员先进性评判载体的创新。

通过广泛的帮带,互帮互学的潜移默化影响不断深入,广大职工的和谐意识大为增强。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职工与非党员职工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有力地促进了整个企业的和谐发展。(记者 林智岚 文/图)

第五篇: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运行机制的有益探索

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运行机制的有益探索

——辉县市冀屯镇党的建设经验调查

编者按:遵照中央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部署和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要求,乡镇党委只有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科学化运行机制,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才能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辉县市冀屯镇党建工作的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

2011年底,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冀屯镇33个行政村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百分之百进行换届选举,党支部、村委会百分之百换届选举成功,群众对党支部工作满意率达到百分之百,这种现象值得研究。我们为此进行了深入调研,认为他们的主要经验是,镇党委平时注重党的建设,能够按照自身实际,勇于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在推进乡镇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上取得显著成效,全镇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一、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运行机制成绩突出

(一)党委目标定位一流,各项工作位居前列。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形势下,全党必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冀屯镇党委带领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最佳精神状态,他们不断调整阶段性发展目标,每隔几年就上一个台阶,每上一个台阶就是一次“飞跃”。2011年强势进入河南省百强乡镇第一方阵,实现经济总量33.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党的建设、社会事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荣获省“五好”先进乡镇党委、省先进基层党校、省平安建设先进乡镇、省文化工作先进乡镇等各项荣誉。

(二)党员成为创业先锋,带领群众致富氛围浓厚。乡镇党委的中心任务就是服务群众、引领群众实现富裕,这就决定党组织和党员必须成为

创业先锋,在帮带群众致富上有所作为。冀屯镇党委从自身情况出发,对不同党员提出不同要求。一是党委作表率。在调查研究、弄清镇情基础上,扬长避短,抢抓机遇,谋篇布局,短短几年时间神话般地崛起三大支柱产业,即围绕煤田拉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养殖,崛起畜牧加工业;围绕食用菌,发展高效农业。目前全镇已建大棚1.5万座,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产业化程度最先进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二是干部走在前。顺应农民致富愿望,在农户与市场对接的产业链上建立12个党支部,有效地解决了农户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难题,干部成为群众致富引领者、服务者;三是党员当先锋。仅2011年,全镇760名党员认领了“党员先锋岗”,培育帮带2100余户,带动致富项目155项,协调贴息贷款1500万元,企业支持发展资金1000万元,实现农民增收6000万元。目前,全镇基本形成“户户有产业,人人能致富”的局面,群众收入大幅度提升。

(三)打造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党员队伍,实现党内团结带动与促进社会和谐。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体现在引领群众致富上,还要在各项社会事业中走在前列。冀屯镇党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战斗堡垒,凡体现党和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一旦形成,要求达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说到做到”的状态,不允许有任何消极与抵触,致使政令受阻。每项重大任务面前,树立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理由,完成任务追求圆满的纲性化执行理念。2011年12月,该镇采煤塌隔区的东北流、西北流两个村拆迁、搬迁工作,党委在缜密决策基础上,经过对群众深入细致工作,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每个党员包几户群众,这项天下最难的大事,仅用3天、72小时顺利完成两个村687户搬迁、拆迁任务,创造了拆迁史上的奇迹。战斗力强的党员队伍一旦形成,不仅使各项工作蒸蒸日上,而且具备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的能力,从而实现党内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好局面。

二、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运行机制主要做法

围绕担负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以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党员为主体、镇村干部为重点,着力健全一套独具特色的党建工作科学化运行机制,冀屯镇党委进行了积极探索。

1.健全围绕中心任务为总要求的工作推进机制。乡镇党委所处的地位决定,必须把上级精神同本地实际相结合,形成符合自己实际的科学规划、发展思路及各项决议。该镇党委建立健全推进任务落实的各项制度:建立会议制度,即周日领导班子会议、周一全体干部会议;建立干部“双层”管理体制,即班子成员包中层、中层干部包村;建立既分工抓本职又集中抓重大任务的定岗责任制度;建立推进工作的汇报、督查制度;建立重大问题集中调研、民主决策制度等。富有成效的工作推进制度,形成了上下一体,一呼百应,说到做到,注重实效的体制机制,保证了各项工作快速落实。

2.健全“双承诺”、“双考评”为抓手的干部管理机制。乡村干部工作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分散性特点,如何防止“不作为、乱作为”,始终是基层干部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冀屯镇党委抓住“双承诺”、“双考评”这两个关键环节,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所谓“双承诺”,一是村党支部向镇党委承诺,即每年初把群众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镇党委对他们的要求,确立全年目标任务,向党委进行承诺。二是镇党委向全镇群众承诺,即每年初在研究上级政策、省内先进乡镇情况、本镇发展实际基础上,确定目标任务,进行公开承诺。“双承诺”制度解决的不是干与不干问题,而是干得好与差的问题。“好”不是一般地完成任务,而是强调完成任务的速度与质量。所谓“双考评”,一是镇党委对村级组织一年来任务完成、制度落实情况、群众对干部满意度情况进行考评。二是村级干部对镇党委及领导成员是否优秀进行测评。在“双承诺”、“双考评”中,他们注重实效,不走过场,用制度“逼”着干部用心做事,为群众谋利。

3.健全“淘汰”后进为着力点的干部选拔使用机制。针对农村基层干部担负任务重、遇到矛盾多等特点,必须把优秀干部选拔出来,把后进干部

淘汰出去,只有建立“择优劣汰”的用人机制,才能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增强干部的危机感责任心。冀屯镇党委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以“淘汰”后进为干部队伍建设的着力点。他们认识到,只有减少后进,才能保护、促进先进。他们以任务给压力,以百分制政绩进行考评、以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办法,“逼”着干部当先进,也“逼”着平庸干部主动辞职。10年来,该镇已有48名村干部主动辞职。二是以“转化”后进村为干部队伍建设关键点。每年对村级组织进行一次“定类升级”,在对后进村干部“淘汰”的同时,采用“两推一选”办法,让群众信任的干部、各个领域的能人强人涌现出来。然后镇党委帮助建立健全制度,用制度规范干部行为,使后进村迅速得以转化。三是以“连续性”为干部队伍建设根本点。先进村的发展思路必须持续,由此决定干部队伍必须连续。该镇党委对村干部既做到选好,又帮助用好,努力让村干部健康成长。目前,该镇村支书最长30多年,最短也在两届以上。

4.健全确保党员“思想上入党”为核心的创先争优活动机制。农村党员所处环境决定,必须把解决“不仅组织上入党,更要思想上入党”的问题经常化、常态化,并且对此常抓不懈。冀屯镇党委健全一套制度机制:一是理论学习。着力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利用党校阵地,每年对全镇两委干部集中轮训两次,对全体党员集中轮训一次,内容包括党的理论、法规及重大工作部署,用党的理论武装人、美好的前景激励人。二是外出考察式学习。每逢新任务来临,组织干部走出去,借鉴外地做法,吸收别人经验。三是整风式学习,为防止“不行为、骄傲”等倾向发生,定期进行小整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力争把不良倾向消灭在萌芽阶段。四是树先进典型式学习。把那些走在时代前列,不怕困难,不怕矛盾的干部树立起来,开展学先进活动。该镇党委富有成效的学习、持续不断的学习,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逐渐在党员干部头脑中扎根,从而影响其行为与做事准则。

5.健全党内关爱为支撑的动力保障机制。针对乡村干部待遇偏低、流动性小特点,为防止基层干部动力不足、缺少活力,冀屯镇党委充分利用

党内关爱这一有效武器,出台一系列制度与政策。一是政治上关心,他们积极向上级推荐优秀干部,几年来,该镇受到提拔的优秀干部数量最多,其中两名副镇长级干部直接到外地任乡镇长。2008年该镇纪委书记被评为全国纪检系统先进工作者,为全省乡镇系统唯一。二是生活上帮助。对政绩突出的干部重奖,对家庭困难的干部关爱,对退休干部提高待遇,对干部子女帮助就业等。三是发展上扶持。项目、资金较多地投向先进村,帮助干部提升践行承诺能力,让他们取得更大成绩。四是工作上支持,协助村干部化解村内矛盾,支持优秀村干部连续连任,保护村干部大胆工作。

三、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运行机制经验启示

乡镇党委是党和国家直接联系农民群众的基层组织,搞好乡镇党的建设,推进各项工作,根本在于健全党建工作科学化运行机制。冀屯镇党建工作经验对我们有许多启示。

第一,必须把“争取民心”作为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执政的最高要求。人民是国家主人,也是发展主体;共产党是领导者,更是服务者。只有不断满足群众利益的各种需求,才能争取民心,取信于民。冀屯镇党委把群众利益最大化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努力做到:一是制定“富民强镇”战略,不断做大为民谋利“蛋糕”。他们紧盯省市先进乡镇,采用自我加压办法,确定追赶目标,力争每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10余年来,他们先后追赶辉县市、新乡市各乡镇,2009年进入全省百强乡镇,2011年又进入省百强乡镇第一方阵,他们力争三年内进入全省10强乡镇。该镇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为群众谋利条件越来越多。近年来先后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一系列难题,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二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让群众当家做主。利用“月末干群联席会”平台,每月28日召开有党员、代表、村镇干部参加的联席会议,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群众需要什么,党组织就干什么,群众希望怎么干,干部就怎么干。党委成员,包村干部参与会议,使群众愿望、需求,直接、迅速地成为镇党委的决议。冀屯镇党委实

现了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走在时代前列,在依靠群众中化解一系列矛盾”的目标。该镇党委的做法启示我们,党与群众关系,不仅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还要让群众当家做主,在服务群众中争取民心。

第二,必须把“视事业如生命”的干部在基层选好用好。“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只有“一流干部”才能创“一流业绩”。冀屯镇党委在实践中体会到,“一流干部”能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优势培育优势”,能够“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硬任务面前,“党员干部走在前,各项工作都不难”。为此,镇党委重用“视事业如生命”的干部:坚持用“顾全大局的人”,用“把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用“能用制度约束自己的人”,用“不怕困难,不怕矛盾的人”。他们识别干部的方法是“群众口碑中观察”、“关键岗位上考验”、“政绩考评中发现”。因此,该镇大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该镇党委这一经验启示我们,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艰巨的发展、改革与稳定任务,只有“视事业如生命”的干部大批涌现出来、培育出来,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

第三,必须把“科学运作,持续提升”作为推进工作的能力要求。乡镇工作任务重、矛盾多,创建一流乡镇对党委及党委书记能力要求很高。冀屯镇党委重视“五型”建设,即学习型、政治坚定型、民主型、表率型、关爱型,并把五者结合起来作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谋划与运作能力。他们坚持扬长避短理念:从本镇只有几户农民生产食用菌的实际出发,逐渐做大做强,做成全镇的优势产业,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他们注重抢抓机遇理念:通过创建优良的软硬环境,使投资17亿元的煤矿项目最终落户在该镇,人文因素在同等条件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们运用“无中生有,有中生奇”理念: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使投资10亿元的广东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项目争取到该镇落户,从而把潜在优势发挥出来,并且培育新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品牌。

该镇党委上述经验启示我们,只有科学谋划,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才能不断提升执政为民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应把它视为首要任务。

第四,必须把“营造干事创业环境”作为上级党委领导乡镇的重要方法。冀屯镇党委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勇于破解发展难题,努力争创一流业绩,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究其原因,党委书记赵化录同志体会最深的是,上级党委政府在不断给他们压任务的同时,应从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舆论上、用人导向上给予强有力支持;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树典型、学先进”活动,营造出“干事业光荣”的良好氛围;在领导干部中不断强化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引导干部热爱党、热爱人民,扎根基层,爱岗敬业。该镇党委这一体会启示我们:伟大时代需要大批先进模范,着力营造干部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应当是各级党委领导基层组织的最有效的工作方法。

下载海城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城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探索

    城市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探索 按:在城市社区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没和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做好此......

    努力探索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专题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努力探索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城市街道是在一定区域内发生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有特定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

    探索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新思路

    深入剖析党员管理工作新难点探索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新思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和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

    *社区(街道)探索加强居民区党建工作机制

    潍坊社区(街道)党工委在推进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着眼于理顺居民区党组织与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把居民区党组织与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工站之间比作“一匹马和......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最终版]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 别必雄 2010年第3期 ——经济建设 双剅口村是天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村,也是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新农村建设重点扶持村。该村现有耕地面积3112亩,......

    城市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规范(推荐)

    xx市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为了更好地履行农村社区党总支(党委)职责,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推动农村社区化服务深入开展,特制定如下工作规范。 一、会议工作规......

    社区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材料

    夯基础解民困齐抓共管见成效——社区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材料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根据上级关于开展创新城市基层党建......

    城市党建引领社区创建工作

    城市党建引领社区创建工作基层社区是城市创建工作的基础,重点,基层社区党支部如何发挥功能,为城市创建在社区的开展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从而盘活社区整体创建工作。基层社区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