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发行结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农发行结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今社会,快捷、畅通的结算网络系统被称之为“金融高速公路”,它不仅是承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支柱和主导社会经济活动资金的“大动脉”,更成为各金融机构精心开发和维护,并以此擦亮招牌吸引客户的主要措施。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铺开,农发行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批粮棉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农业小企业纷纷与农发行建立了信贷关系,结算业务量也随之猛增,但由于结算手段滞后、办理程序复杂、内控制度严密,早已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如何在竞争日趋强烈的银行服务激战中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如何通过优质的结算服务业绩来保障新业务拓展带来的美好前景,如何为企业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结算方式,是当前农发行结算服务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新业务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农发行现行结算服务工作谈一些浅显的意见和建议:
一、农发行结算服务的现状
农发行结算服务主要是运用人行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同城清算系统和系统内网络等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结算服务,现行的支付结算手段及工具是在农发行的改革、发展进程中,经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形成的。但随着农发行的业务发展及支付结算手段的迅速发展,农发行的支付结算手段及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发展不协调,结算产品对外宣传力度不到位等原因,从而影响到农发行的长远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结算工具滞后,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涨的结算需求。目前,农发行最常用的结算工具仍局限于传统类型,具体来讲,包括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汇兑、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等,但相对于前三种结算工具而言,后两种包括后继推出的结算品种,不仅对申办企业来讲门槛高,而且办理手续更繁杂。从结算工具的适用范围来讲,商业银行的客户范围没有过多的界定,而农发行受业务经营范围的限制,只针对企业或单位客户提供结算服务。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银行业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在结算方式上引进了更多的科技含量,推出了大量新品种,不仅结算种类多,为客户提供更宽松的选择范围,其办理速度更趋快、便、捷,特别是信用卡(借记卡),因满足了企业资金快、风险低和便于查询余额的需求而被广泛应用。因此,与商业银行相比,农发行新推出的结算品种(例如:牡丹金山卡、网上银行等)不仅开发晚、起步慢,还依赖于建立合作关系的商业银行,其宣传力度和适用范围也尤显不足,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内部管理兼或外部环境来讲,都无法与商业银行媲美。随着新业务的拓展及现代支付结算产品的创新,农发行现有的结算手段显然已不能适时、适事地满足现代化企业和高端客户的结算服务需求。
(二)结算手续繁琐,过多人为因素牵制业务办理速度慢。目前,但凡我行的贷款客户前来办理结算业务时,首先要经过客户服务部门分管客户经理审批签字,如遇大额资金汇划,不仅要经客户主管审核,还需提前一天向资金计划部门报备,以便计划专管员向总行请调安排资金,待信贷监管手续完备后,方能到营业部门办理业务,而营业部门处理结算业务的流程繁琐,要由记账员录入,经复核员复核后,再由坐班主任审核发送。这样一来,一笔业务最少要经五人之手,才能顺利完成。而在商业银行办理结算业务只要客户帐户资金充足,就能及时办理,既可以选择到各营业网点办理,也可以选择利用网上银行自助处理,不仅不需要客户经理审批,而且资金使用限额较宽松,基本上属于柜面人员“一手清”,极大地方便了客户,不仅手续简便,工作效率也高。因此,即使在网络通畅的情况下,客户在我行办理一笔结算业务所用的时间也要高出商业银行的几倍,若遇网络不通,或其他不可遇料的人为因素制约,业务办理时间还会延长。
(三)窗口设置过少,过度依赖网络制约结算速度的提高。目前,受机构和人员设置要求,我行大多数营业机构,只有一名记账员,故而设置的众多窗口基本上属于名存实亡;而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可谓是星罗棋布,一个最小的营业网点也设置有两个业务窗口,相比之下,我行的业务窗口过少,不能满足大业务量的现实需求。同时,我行营业机构所使用的综合业务系统对网络通信十分依赖,网络设备、通信线路质量和网络故障都会导致业务无法正常处理;大量的数据查询也可导致系统处理速度过缓或长时间无反应等。而办理结算业务时,须经由记账员、复核员、授权员分别录入和审核业务信息,本身占用时间较长,加之受网络通信影响,综合业务系统审核发送后,人行支付清算系统搜索和反映数据信息不迅速,时而出现异常挂账和发送速度过缓等情况,如遇临近系统签退时间,通常网络繁忙,有时甚至一个小时还办不完一笔结算业务,因此,大多数营业机构只能选择在下午四点之后不处理结算业务。而商业银行只需临柜人员一手操作,许多业务转到后台进行,且网络畅通,从而大大缩短了结算业务办理的时间。
(四)人员熟练度低,临柜人员综合素质制肘业务办理速度。近年来,随着我行业务的全面拓展和人员结构的优化组合,各级行的人员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加之农发行自身体制改革,大多数行面临临柜人员新老交替的现象。建行之初,农发行人员结构、年龄层次较好,因此没有对外招聘员工,但随着员工的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弱化以及员工的正常离退休,人员数量在逐年递减。针对人员锐减的情况,总行审时度势地出台了人才引进战略,各省级分行每年都按总行核定指标对外招聘应届大学生,以充实员工队伍,改善人员结构,优化年龄层次,提高综合素质。因此,营业部门作为对外服务窗口,受大学生的学历高、年龄小、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等优势引导,被大批的安排进了新鲜面孔。但新进人员存在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技能转化的过程,必须由熟练员工进行“一对一”传、帮、带教育,且对假币及伪造、变造票据没有敏锐的洞察力,缺乏一定的反假实际工作经验。当然,经验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根据个人领悟能力和驾驭工作的实践能力,来完成和缩短整个知识转化过程,努力由“学徒”成长为独挡一面的业务能手。因此,处理业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业务的办理速度,这也是影响结算业务效率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对农发行结算服务的建议
(一)改进现行结算手续,努力提高结算服务速度。在科技手段日益更新的时代,不断创新和改进结算方式,是各大银行争相研发的重要技术。因此,我行必须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不断增加结算种类,完善结算工具,改进内控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部门衔接,简化内部手续,提高结算质量,确保资金安全。企业到我行办理结算业务时,应适当放宽到客户服务部门办理签字等有关手续,这些手续可以通过内部进行办理,例如:由客户经理主动陪同客户到营业厅办理,或通过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通知客户经理后获得授权事后再补签,也可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经营状况等具体情况,界定无需客户经理审批的结算额度等。营业部门也可根据各行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设置岗位,可根据业务量大小考虑增加营业窗口,真正使我行的各项业务系统正常发挥功用,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方便、适用、快捷的结算服务。
(二)适时完善结算工具,健全结算风险防范体系。随着新业务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开办农业小企业的贷款业务以来,给我行的结算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些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急、周转速度快,其会计人员和经办人员大多数对支付结算管理规定和业务办理程序欠缺了解,片面地要求银行结算速度快、手续简便,资金能及时到帐。所以,结算服务手续的简易、速度的快慢、风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客户资金营运质量和速度,继而影响着我行业务的发展。加之,我行自身体制原因和内部机构设置欠缺,保卫机构基本上由办公室代理,无法自行管理金库,目前大多数行不得不由商业银行代理寄库,很多业务的处理依赖于商业银行。因此,我行首先应尽快开办符合农发行特点的结算方式,在充分考虑投入产出合理的情况下,研究新的结算工具,开发新的结算品种,以便适应新业务的需要。同时,要加强系统的日间监控和信息反馈,构建结算风险防范体系,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加强资金清算管理,确保客户结算资金的安全,可采取汇划监控等方式,时时查询结算资金发送情况,充分发挥系统网络优势,跟踪和监测结算资金,并及时提醒客户查询和管理,帮助客户选择安全、快捷的结算方式,缩短资金汇划时间,避免结算风险。
(三)改进结算网络建设,增强结算服务科技支撑。目前,我行所辖30个省级分行、共2200多个分支机构,共同使用综合业务系统处理各项结算业务,通常在日终签退、月初及结息日就会出现网络繁忙、通信受阻等情况,从而影响到基层行的日常业务办理。因此,我行应首先完善和改进自身网络的建设和使用,确保在任何时间段都不会出现通讯繁忙、受阻等情况,针对月初及结息日可采取分省、分片的方式,选择性地使用服务器,避免使用同一服务器,而出现网络繁忙等情况。其次,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上下沟通及配合,加强对综合业务系统运营状况的信息反馈工作,对普遍出现和反映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研究和系统改造。其三,加大对机器设备、线路质量等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可适当增加服务器或调整网线容量,确保行内网络和行外对接网络的通信畅通,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使各项设施真正发挥功效,为客户结算服务保驾护航。
(四)加强临柜人员培训,促进结算服务熟练程度。近年来,我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了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真正达到了人尽其材、材尽其用的效果。随着近年来,大批专业人才的引进,尤其是新入行大学生,从考前审查、考后公示,到岗前培训,直至分配到各基层行全程进行跟踪管理。但在新入行大学生的岗前培训中,存在重理论知识教育,轻实际操作教育。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收益甚少,应借助计算机网络,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业务场景,进行身临其境的培训。当然,组织一次业务培训无疑是要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但通俗易懂、实用直观的教育培训,无形中也是一种经验和财富的积累。因此,对临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容忽视,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业务技能和临柜业务知识的培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在系统内大力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反洗钱知识教育和票据识别、辨别培训,不断提高柜临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熟练程度,打造一支符合现代化金融企业发展需求的柜面服务人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银行提供人力和智力保障。
当然,根据农发行现有的机构体制和各项软硬件设施,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所有薄弱环节的整合,例如:建立健全保卫机构,自行管理金库;自行发行和办理信用卡业务,开发专属的网上银行等新型结算系统,从而彻底摆脱对商业银行的依赖。但是经过十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农发行实际情况以及业务特点的规章制度、管理经验和结算品种,虽然还存在一些瑕疵和弊端,但是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地在总结经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实现业务发展瓶颈的突破,就会迎来一个全盛的业务大发展时代。
第二篇:农发行结算服务调研思考
当今社会,快捷、畅通的结算网络系统被称之为“金融高速公路”,它不仅是承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支柱和主导社会经济活动资金的“大动脉”,更成为各金融机构精心开发和维护,并以此擦亮招牌吸引客户的主要措施。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铺开,农发行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批粮棉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农业小企业纷纷与农发行建立了信
贷关系,结算业务量也随之猛增,但由于结算手段滞后、办理程序复杂、内控制度严密,早已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如何在竞争日趋强烈的银行服务激战中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如何通过优质的结算服务业绩来保障新业务拓展带来的美好前景,如何为企业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结算方式,是当前农发行结算服务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新业务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农发行现行结算服务工作谈一些浅显的意见和建议:
一、农发行结算服务的现状
农发行结算服务主要是运用人行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同城清算系统和系统内网络等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结算服务,现行的支付结算手段及工具是在农发行的改革、发展进程中,经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形成的。但随着农发行的业务发展及支付结算手段的迅速发展,农发行的支付结算手段及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发展不协调,结算产品对外宣传力度不到位等原因,从而影响到农发行的长远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结算工具滞后,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涨的结算需求。目前,农发行最常用的结算工具仍局限于传统类型,具体来讲,包括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汇兑、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等,但相对于前三种结算工具而言,后两种包括后继推出的结算品种,不仅对申办企业来讲门槛高,而且办理手续更繁杂。从结算工具的适用范围来讲,商业银行的客户范围没有过多的界定,而农发行受业务经营范围的限制,只针对企业或单位客户提供结算服务。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银行业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在结算方式上引进了更多的科技含量,推出了大量新品种,不仅结算种类多,为客户提供更宽松的选择范围,其办理速度更趋快、便、捷,特别是信用卡(借记卡),因满足了企业资金快、风险低和便于查询余额的需求而被广泛应用。因此,与商业银行相比,农发行新推出的结算品种(例如:牡丹金山卡、网上银行等)不仅开发晚、起步慢,还依赖于建立合作关系的商业银行,其宣传力度和适用范围也尤显不足,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内部管理兼或外部环境来讲,都无法与商业银行媲美。随着新业务的拓展及现代支付结算产品的创新,农发行现有的结算手段显然已不能适时、适事地满足现代化企业和高端客户的结算服务需求。
(二)结算手续繁琐,过多人为因素牵制业务办理速度慢。目前,但凡该行的贷款客户前来办理结算业务时,首先要经过客户服务部门分管客户经理审批签字,如遇大额资金汇划,不仅要经客户主管审核,还需提前一天向资金计划部门报备,以便计划专管员向总行请调安排资金,待信贷监管手续完备后,方能到营业部门办理业务,而营业部门处理结算业务的流程繁琐,要由记账员录入,经复核员复核后,再由坐班主任审核发送。这样一来,一笔业务最少要经五人之手,才能顺利完成。而在商业银行办理结算业务只要客户帐户资金充足,就能及时办理,既可以选择到各营业网点办理,也可以选择利用网上银行自助处理,不仅不需要客户经理审批,而且资金使用限额较宽松,基本上属于柜面人员“一手清”,极大地方便了客户,不仅手续简便,工作效率也高。因此,即使在网络通畅的情况下,客户在该行办理一笔结算业务所用的时间也要高出商业银行的几倍,若遇网络不通,或其他不可遇料的人为因素制约,业务办理时间还会延长。
(三)窗口设置过少,过度依赖网络制约结算速度的提高。目前,受机构和人员设置要求,该行大多数营业机构,只有一名记账员,故而设置的众多窗口基本上属于名存实亡;而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可谓是星罗棋布,一个最小的营业网点也设置有两个业务窗口,相比之下,该行的业务窗口过少,不能满足大业务量的现实需求。同时,该行营业机构所使用的综合业务系统对网络通信十分依赖,网络设备、通信线路质量和网络故障都会导致业务无法正常处理;大量的数据查询也可导致系统处理速度过缓或长时间无反应等。而办理结算业务时,须经由记账员、复核员、授权员分别录入和审核业务信息,本身占用时间较长,加之受网络通信影响,综合业务系统审核发送后,人行支付清算系统搜索和反映数据信息不迅速,时而出现异常挂账和发送速度过缓等情况,如遇临近系统签退时间,通常网络繁忙,有时甚至一个小时还办不完一笔结算业务,因此,大多数营业机构只能选择在下午四点之后不处理结算业务。而商业银行只需临柜人员一手操作,许多业务转到后台进行,且网络畅通,从而大大缩短了结算业务办理的时间。
(四)人员熟练度低,临柜人员综合素质制肘业务办理速度。近年来,随着该行业务的全面拓展和人员结构的优化组合,各级行的人员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加之农发行自身体制改革,大多数行面临临柜人员新老交替的现象。建行之初,农发行人员结构、年龄层次较好,因此没有对外招聘员工,但随着员工的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弱化以及员工的正常离退休,人员数量在逐年递减
。针对人员锐减的情况,总行审时度势地出台了人才引进战略,各省级分行每年都按总行核定指标对外招聘应届大学生,以充实员工队伍,改善人员结构,优化年龄层次,提高综合素质。因此,营业部门作为对外服务窗口,受大学生的学历高、年龄小、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等优势引导,被大批的安排进了新鲜面孔。但新进人员存在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技能转化的过程,必须由熟练员工进行“一对一”传、帮、带教育,且对假币及伪造、变造票据没有敏锐的洞察力,缺乏一定的反假实际工作经验。当然,经验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根据个人领悟能力和驾驭工作的实践能力,来完成和缩短整个知识转化过程,努力由“学徒”成长为独挡一面的业务能手。因此,处理业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业务的办理速度,这也是影响结算业务效率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对农发行结算服务的建议
(一)改进现行结算手续,努力提高结算服务速度。在科技手段日益更新的时代,不断创新和改进结算方式,是各大银行争相研发的重要技术。因此,该行必须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不断增加结算种类,完善结算工具,改进内控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部门衔接,简化内部手续,提高结算质量,确保资金安全。企业到该行办理结算业务时,应适当放宽到客户服务部门办理签字等有关手续,这些手续可以通过内部进行办理,例如:由客户经理主动陪同客户到营业厅办理,或通过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通知客户经理后获得授权事后再补签,也可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经营状况等具体情况,界定无需客户经理审批的结算额度等。营业部门也可根据各行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设置岗位,可根据业务量大小考虑增加营业窗口,真正使该行的各项业务系统正常发挥功用,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方便、适用、快捷的结算服务。
(二)适时完善结算工具,健全结算风险防范体系。随着新业务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开办农业小企业的贷款业务以来,给该行的结算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些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急、周转速度快,其会计人员和经办人员大多数对支付结算管理规定和业务办理程序欠缺了解,片面地要求银行结算速度快、手续简便,资金能及时到帐。所以,结算服务手续的简易、速度的快慢、风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客户资金营运质量和速度,继而影响着该行业务的发展。加之,该行自身体制原因和内部机构设置欠缺,保卫机构基本上由办公室代理,无法自行管理金库,目前大多数行不得不由商业银行代理寄库,很多业务的处理依赖于商业银行。因此,该行首先应尽快开办符合农发行特点的结算方式,在充分考虑投入产出合理的情况下,研究新的结算工具,开发新的结算品种,以便适应新业务的需要。同时,要加强系统的日间监控和信息反馈,构建结算风险防范体系,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加强资金清算管理,确保客户结算资金的安全,可采取汇划监控等方式,时时查询结算资金发送情况,充分发挥系统网络优势,跟踪和监测结算资金,并及时提醒客户查询和管理,帮助客户选择安全、快捷的结算方式,缩短资金汇划时间,避免结算风险。
(三)改进结算网络建设,增强结算服务科技支撑。目前,该行所辖30个省级分行、共2200多个分支机构,共同使用综合业务系统处理各项结算业务,通常在日终签退、月初及结息日就会出现网络繁忙、通信受阻等情况,从而影响到基层行的日常业务办理。因此,该行应首先完善和改进自身网络的建设和使用,确保在任何时间段都不会出现通讯繁忙、受阻等情况,针对月初及结息日可采取分省、分片的方式,选择性地使用服务器,避免使用同一服务器,而出现网络繁忙等情况。其次,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上下沟通及配合,加强对综合业务系统运营状况的信息反馈工作,对普遍出现和反映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研究和系统改造。其三,加大对机器设备、线路质量等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可适当增加服务器或调整网线容量,确保行内网络和行外对接网络的通信畅通,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使各项设施真正发挥功效,为客户结算服务保驾护航。
(四)加强临柜人员培训,促进结算服务熟练程度。近年来,该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了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真正达到了人尽其材、材尽其用的效果。随着近年来,大批专业人才的引进,尤其是新入行大学生,从考前审查、考后公示,到岗前培训,直至分配到各基层行全程进行跟踪管理。但在新入行大学生的岗前培训中,存在重理论知识教育,轻实际操作教育。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收益甚少,应借助计算机网络,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业务场景,进行身临其境的培训。当然,组织一次业务培训无疑是要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但通俗易懂、实用直观的教育培训,无形中也是一种经验和财富的积累。因此,对临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容忽视,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业务技能和临柜业务知识的培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在系统内大力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反洗 钱知识教育和票据识别、辨别培训,不断提高柜临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熟练程度,打造一支符合现代化金融企业发展需求的柜面服务人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银行提供人力和智力保障。
当然,根据农发行现有的机构体制和各项软硬件设施,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所有薄弱环节的整合,例如:建立健全保卫机构,自行管理金库;自行发行和办理信用卡业务,开发专属的网上银行等新型结算系统,从而彻底摆脱对商业银行的依赖。但是经过十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农发行实际情况以及业务特点的规章制度、管理经验和结算品种,虽然还存在一些瑕疵和弊端,但是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地在总结经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实现业务发展瓶颈的突破,就会迎来一个全盛的业务大发展时代。
第三篇:对完善农发行会计结算服务的几点建议
对完善农发行会计结算服务的几点建议
根据今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有关规定,农发行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在做好当前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供应与管理和农业产业化龙头及加工企业等信贷支持外,逐步开拓农业综合开发业务、城镇中小型粮棉油深加工企业贷款、农业种子贷款业务和种植、养殖、畜牧等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系列惠农信贷投入。随着农发行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当前的会计结算业务已经不能适应新业务的发展需要,必须尽快增加会计结算服务品种,完善会计结算功能,拓宽结算服务渠道,以适应当前农发行内部综合改革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农发行整体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农发行会计结算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受过去粮棉油政策性业务封闭管理模式的制约,农发行服务客户仅限于粮棉油等购销企业的商品储备和购销,且长期以来实行统一和固定的结算流程方式:即开户企业在粮棉油收购旺季,农发行根据国家收购政策,核打码单,发放贷款→开户企业支取现金,发放到农户手中。企业库存商品物资在符合市场顺价销售条件后,将粮棉油商品库存作价销售→回笼货款缴存在农发行开立的账户上收贷收息。几年来,上述单一的会计核算结算方式在农发行系统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地不断延续。
(二)、结算业务品种的单一也是目前农发行会计结算工作中存在的一大障碍,表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少信用卡业务。开户企业因自身购销业务发展需求,盼望开户银行能够提供灵活、方便、快捷的多形式结算方式,以满足市场瞬息万变的购销行情,以赢得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和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截止目前农发行还没有推出任何款式的单位或个人信用卡业务,开户企业开展购销业务只能使用传统的现金、转帐、汇款等结算方式,要么是肩背大包的现金谈业务,要么就是将资金直接汇入对方指定的银行帐户,缺少那种一卡在手、走遍神州、支配自由的信心和感觉,企业谈业务感到十分的被动和落后,同时也已经成为目前影响开户企业开展购销业务结算的一大障碍。
(三)、由于缺少金库,企业办理大额现金支付业务时,我行需要到现金寄库行办理调拨手续,增加了业务环节,延长了客户等待时间,尤其是在旬头、月底、季度末或现金投放旺季,现金寄库行一旦出现现金供应紧张时,他们往往首先保障自身现金业务需求,其次再考虑他行现金供应,影响了我行自身业务发展。
二、对完善结算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简化支付业务审批手续
目前企业在办理各种支付核算业务时,无论金额大小,全部需要逐级审批。为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客户办理支付业务的占用时间,建议研究制定一个合理的支付核算业务审批权限,明确规定按照支付金额的大小,确定审批手续签字范围,进一步优化支付业务核算环境。
(二)、确保网络传输畅通无阻
综合柜员制的上线运行和大、小额支付系统的推广应用,是以网络数据传输为基础的全国业务处理大集中的核算系统,网络传递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基层营业网点正常会计手续处理能力,目前业务拓展之后,势必会增加大量的会计核算手续,业务高峰时极易形成系统拥堵现象的发生,建议各级行职能部门重视和维护好网络传输系统正常运行。
(三)、建议开展信用卡核算业务
今后随着农发行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服务空间逐步扩大,服务范围逐渐延伸,符合农发行信贷支持的客户将遍部城镇乡村,如果缺少全面、安全和完备的结算服务,势必会影响新业务的健康发展。“一卡在手、走遍神州”既是商业银行方便客户、抢占业务的宣传用语,同时又是银联卡服务结算功能的真实写照,按照目前国内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实际状况,在任何商业银行办理一张银联卡,存入款项后,均可在国内自动取款机上支取定额的现金,在异地系统内办理各种现金或转帐结算服务,信用卡独具银行业其他结算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服务功能。建议在农发行系统尽快开办信用卡业务,这样即方便了开户单位办理各种结算业务,提高了办事效率,加速了资金周转,同时也减少了现金流通环节,规避了客户支付业务风险,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了开户企业的经营利润。
目前随着农发行支农业务的不断拓展,全行上下应着力在增加服务品种、健全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结算服务水平方面下功夫。完善的支付结算服务既能吸引更多的业务客户登门理财,同时又是促进开户企业扭亏增盈、做大做强的后勤服务保障,建议上级行根据《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农发行实际业务发展情况,健全和完善对开户企业的支付结算服务功能,全面促进农发行各项业务健康、稳步发展。
第四篇:纳税服务存在问题及建议(推荐)
纳税服务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纳税服务存在问题的成因剖析
(一)纳税服务理念还未完全树立
长期以来,税务机关作为行政机关,一直强调的对纳税人的管理,对税源的监控,并未真正将纳税人视同“顾客至上”,并将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在税务机关以及税务人员的潜意识中,对纳税人采取的是“有过错推定”原则,即认为纳税人天生就想偷逃税款,对纳税人缺乏必要的信任,征纳双方矛盾容易激化和加剧。1税务机关对于纳税服务认识还比较片面,认为纳税服务只是一张笑脸、一杯热茶、用语文明等表面方式,而且将纳税服务局限于办税服务厅。当前税务机关对待纳税服务,多重视工作态度、便民措施、宣传送达等表面层次,而不重视税前辅导、简化程序、权益保障等深层次方面的服务;多重视服务的形式,而不重视服务的内容;多重视服务的宣传,而不重视服务的实效;多强调服务的绝对性,而不重视服务与管理的融合,未能将纳税服务贯彻到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中。
(二)纳税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够
在纳税人的传统观念中,纳税服务仅指由税务机关提供的各类服务措施,忽视了诸如志愿组织和中介代理机构等社会力量为纳税人提供的服务。导致目前纳税服务社会化程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中介代理机构水平良莠不齐,中介代理市场也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税务机关对中介的监管力度不够。其次,税务机关未充分重视社会力量这部分,认为自身有义务也完全有能力提供满足纳税人需求的纳税服务。再次,纳税人传统观念中纳税仅仅与税务机关发生关系,对中介机构存在着信任危机。
(三)纳税服务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税务门户网站目前仍然呈现出“求大求全”的格局,虽然内容面广量大,但是缺乏鲜明的社会行业特征,整体统筹规划方面仍显不足,日常访问量偏低,聚集效应不高。基层税务机关在运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实时性优势方面的做法并不多,基于互联网的税企交流模式未能真正实现常态化。办税服务厅的自助办税服务功能较弱。税务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的信息共享程度较低,未建立定期信息沟通的联动工作机制。
(四)纳税服务机制创新度低
总体来说,近几年税务机关采取了各种措施不断创新纳税服务手段,不断强化对新时期纳税服务工作的新要求,不断突显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程度。但是,纳税服务仍缺乏统一性长久的规划,未从根本意义上创新服务机制。而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监督机制、绩效评价考核制度、激励机制也仅仅是在探索阶段,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
二、借鉴新公共管理理念完善纳税服务的建议 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克服西方传统公共行政体制的弊端所提出的一整套解决办法,其核心理念和主要思路,对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纳税服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以顾客为导向,强化纳税服务理念建设 新公共管理理论树立了以顾客为导向,顾客至上的价值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强调纳税服务理念建设:
1.牢固树立地位平等观念。作为征税主体的税务机关,必须牢固树立把纳税人当做“客户”的服务理念,实现从组织收入完成税收任务为主向满足纳税人需求为主转变,从传统的执法者、管理者、监督者的角色向服务者角色的转变,改变长久以来征纳双方不对等的法律地位,自觉接受纳税人的监督。
2.牢固树立“无过错推定”理念。在没有证据证明纳税人确实存在涉税违法行为时,税务机关应坚持“疑错从无”,认定或推定纳税人不存在涉税违法行为。涉税违法行为的举证责任由税务机关承担,需通过合法手段和法定程序取得证据。纳税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应得到保障。对纳税人符合法定或酌定从轻、减轻或免予行政处罚情节的,税务机关应处罚得当、公正执法。
3.牢固树立全面服务的理念。办税服务厅、税务分局、局机关科室应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分层次建立起纳税服务的有效衔接机制。树立并筑牢“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的理念,将纳税服务与征收管理有机结合,形成统一规范、职责明确、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全员全程“大服务”工作格局,(二)消除政府失灵,力推纳税服务社会化
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出:只有促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消除公共垄断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政府失灵。落实到纳税服务中,就是要发挥好诸如中介代理机构等社会力量的作用,解决纳税需求无限性与税务服务有限性的矛盾。推进纳税服务社会化,在保证税务机关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努力:
1.推动服务职责归位。要明确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与社会力量提供社会服务的区别及界定。若没有准确的界定,会造成税务机关提供的主体服务与社会力量提供社会服务混淆不清,必然造成纳税服务工作的混乱。税务机关主要承担政策落实、办税服务、行政复议等法定性服务,而税收宣传、政策解释、纳税辅导、税收维权都可以引入有资质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或专家学者参与实施。.2.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税务机关为纳税服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针对广大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事项不可能全包全揽。应充分发挥税务代理等社会中介组织,进一步使纳税人得到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在实践中,要不断细化税务机关和中介组织的社会分工,标明各自的服务内容,涉及纯公共物品的涉税事项,应由税务机关受理,不能介绍给中介组织办理;涉及私人物品的涉税事项,税务机关不能越俎代庖。另一方面,税务机关不能对纳税人强派指定税务代理,确保中介机构的独立性,确保中介机构不依附于税务机关主体,与税务机关无经济关联。
3.引导社会力量发展。税务机关要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监督管理,规范其行业准则,改变其水平良莠不齐的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介机构的可信度,才能让纳税人充分信任社会力量所提供的纳税服务。要加强定期对中介机构进行监管,确保其在准许的范围内提供合法合理的纳税服务。
(三)以需求为出发点,促进纳税服务数字化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服务要以顾客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第一需求首先是效率。在调查中,很多纳税人甚至表示“宁要高效率的黑脸,也不要低效率的笑脸”。加快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打造方便、高效、快捷的办税服务平台,是纳税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主要方向。1.推进办税方式电子化。着力完善税收管理系统和地税网站办税功能,建设功能齐全、全天候服务的电子税务局,推动纳税人办税由实体服务厅现场逐步转移到网上服务厅。同时,依托网络技术,开辟自助办税服务点,拓展办税的时间和空间。近年来,24小时自助综合办税服务厅已经在部分地区出现,其依托自助服务终端实现自助缴税,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
2.推进信息宣传网络化。依托“网络纳税人之家”建立微信群、QQ群、微博等信息平台与纳税人紧密联系,发布各种文件及通知,发放各种申报、申请表格及政策宣传资料。对于在微博、微信群、QQ群中纳税人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随时了解到最新信息。既降低了征纳双方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实现了征纳双方的零距离沟通,使税法宣传更快捷高效。
3.推进服务机制扁平化。加大纳税人财务数据电子采集力度,逐步推进涉税资料电子影像化,实现涉税信息共享的及时、全面、准确,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积极落实纳税服务规范,将以往的各个科室层层审批制度改为“一站式”服务,将征管业务的审批前移,打通“最后一公里”。
4.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协同合作。为了方便纳税人降低纳税成本提高税法遵从度,同时也减轻税务机关的执法压力,与涉税相关的例如国税、地税、工商管理局、银行等应实行数据联网,共享涉税信息。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降低税务机关的执法风险,及时了解某个纳税人的所有经营情况,也避免了纳税人反复往税务机关跑,反复填报各种资料,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
(四)引人企业家精神,提升纳税服务工作绩效 新公共管理理论寻找企业管理与政府管理的共同点,建议将企业运作模式引入政府管理中。在纳税服务工作中,纳税人是顾客,税务机关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将企业精神引入纳税服务工作中,就要求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纳税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开展个性化服务。顾客多样,纳税人多样,准确地区分不同的对象提供相应服务,就能使纳税服务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纳税培训这块,税务机关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秘书长座谈会、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辅导会等平台开展纳税人培训需求调查。通过对问卷归类研究分析,合理安排培训计划与课程。将培训工作从“我们想给你培训什么”转变成“你想要我培训什么”,实行点餐式培训。
2.引入竞争和考评机制。竞争机制和后续考评机制是企业管理中最常用的办法。此机制的引入能有效地提高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责任心和热情,能提高纳税服务水平。而考评机制的实施主体建议由独立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第三方机构承担,这样才能保证考评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第五篇:支付结算执法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央行支付系统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人民银行支付系统执法检查是实现支付清算系统安全运行和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支持经济发展促进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重要保证。但是在执法检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检查职责的有效履行,亟待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㈠执法检查力量薄弱,检查内容易疏漏。目前,作为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结算监管部门的基层央行会计营业部门,担负着日常会计国库核算任务,每个会计人员有着固定的会计岗位和业务操作事项,并且内控制度要求业务处理不得“一手清”。在进行支付系统执法检查时,由于会计核算具有日清月结的刚性特点,检查人员所担任岗位有急办事项或到规定时间点必须回去处理或从现场撤出,现场检查有效时间少。由于总的检查时间有限,其他检查人员也不能抽出较多的时间去继续该人的工作,致使一些检查内容易出现疏漏。
㈡不同类别的银行机构业务系统和业务处理方法不统一,业务系统更新频繁,增加了检查难度。各类银行机构所使用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均是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业务组织形式自行开发的系统,银行类别不同其业务系统也不同,而且业务组织形式和业务处理方法也不一样,比如跨行支付往账业务,有的行是由各网点自行处理,有的行则是由业务处理中心集中处理; 跨行支付来账业务,有的行全部是系统自动处理,有的行是一部分系统自动处理,一部分需要落地人工干预处理等等。检查人员在检 查时需要先了解被查机构的业务组织形式,再学习其相关制度办法及业务系统操作规程等,通过学习一点点摸索寻找检查的切入点,了解被查业务的处理流程及所需查阅数据的存贮方式等。另外由于银行机构业务系统更新换代快,以前掌握的检查方法有的已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检查,故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执法检查难度。
(三)银行机构业务系统数据存贮时间短,无法查阅历史资料。
随着银行业电子化和业务集中程度的不断提高,基层银行做为一个网点,大多数业务都通过其综合业务系统进行处理,业务资料多以电子形式存贮在系统中。由于业务数据量大,系统资源有限,数据存贮时间较短,执法检查时有一部分数据在业务统中查不到,不能对其进行检查。
㈣基层银行机构规模小、盈余低行政处罚落实难。基层央行支付系统监管的是基层的银行机构及营业网点,被监管对象都是规模小的机构,承受不了大额的罚款。例如检查中发现有的银行机构存在不及时处理支付系统大小额来账业务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和《小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但是这两个办法却没有对此类违规行为做出处罚规定,若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第四十六条之规定进行处罚,最低50万元的罚款也因金额太高而不能落实到位。
二、建议
㈠整合基层央行监管资源,拓展监管广度。把银行支付清算 监管职能从基层央行会计营业部门分离出来,抽调业务全面,现场检查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使监管人员脱离具体的会计核算业务,专门开展监管,使其有较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扩大监管范围,从而充分发挥人行支付系统监管职能。
㈡统一规范银行机构业务系统、业务处理标准及系统数据存贮时间。建议人民银行总行对各类银行机构总行提出关于规范业务系统及业务处理标准的相关要求,一是将嵌入各银行机构综合业务系统中的相关功能菜单名称、功能及业务处理流程进行统一,方便检查人员进行检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对银行机构业务系统中存贮数据的时间进行规定,通过增加检查频率,尽可能将检查期间定在该银行机构数据存贮的有效时间段内;三是要求银行业机构将本行的业务系统操作规程及相关业务制度报当地人民银行备案,以方便检查人员学习。
(三)加强对检查人员监管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一是有计划地组织支付系统监管人员参加支付系统法律法规和计算机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二是深入学习各金融机构综合业务系统操作规程,了解金融机构使用的业务系统及相关业务处理流程及制度要求,为实施执法检查打好基础。
㈣完善制度。修订现行支付系统制度办法,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规范银行机构行为,并在制度办法中按机构规模及违规程度确定相应的处罚额度,按机构大小、违规情节轻重等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同时明确规定减轻处罚或免于处罚的具体条款,以便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