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丛台区重点税源企业自查通知
丛台区国家税务局
重点税源企业税收自查实施方案
根据《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开展税收专项治理百日攻坚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为组织好企业自查工作,推进丛台国税组织收入工作开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自查范围
2009年度纳税200万元以下的企业由各税务分局分别安排自查。企业名单见附件。
二、自查时间和所属期间
此次自查工作时间为2010年8月25日至9月18日。自查纳税情况所属期间为2008年、2009年两个纳税年度国税所辖税种的税款缴纳情况、发票使用情况,如遇重大税收违法问题应自行溯及以往年度或2010年。
三、自查内容
企业应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对规定年度的纳税情况进行自查,自查工作应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及缴纳国税全部税种。
(一)增值税
1、进项税额
(1)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开票单位与收款单位不一致或票面所记载货物与实际入库货
物不一致的发票用于抵扣。
(2)用于抵扣进项的运费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与购销货物和生产经营无关的运费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是否有销售免纳增值税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抵扣进项税额;是否有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发票和国际货物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是否存在以开票方与承运方不一致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是否存在以项目填写不齐全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等情况。
(3)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开具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具体包括:向经销农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收购农产品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扩大农产品范围,把非免税农产品(如方木、枕木、道木、锯材等)开具成免税农产品(如原木);虚开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虚开数量、单价,抵扣税款)。
(4)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废旧物资发票是否真实合法。(5)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海关完税凭证是否真实合法。(6)是否存在2008年购进固定资产,在2009年做账务处理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
(7)是否存在购进材料、电、气等货物用于在建工程、集体福利等非应税项目等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的情况。
(8)发生退货或取得折让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9)用于非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非正常损失的货物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10)是否存在将返利挂入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
帐或冲减营业费用,而不作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况。
2、销项税额
(1)销售收入是否完整及时入账:是否存在以货易货交易未记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以货抵债收入未记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销售产品不开发票,取得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的情况;是否存在销售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将收取的销售款项,先支付费用(如购货方的回扣、推销奖、营业费用、委托代销商品的手续费等),再将余款入账作收入的情况。
(2)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的情况: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如用于内设的食堂、宾馆、医院、托儿所、学校、俱乐部、家属社区等部门,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投资、分配、无偿捐助等,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
(3)是否存在开具不符合规定的红字发票冲减应税收入的情况:发生销货退回、销售折扣或折让,开具的红字发票和账务处理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4)是否存在购进的材料、水、电、气等货物用于对外销售、投资、分配及无偿赠送,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的情况:收取外单位或个人水、电、气等费用,不计、少计收入或冲减费用;将外购的材料改变用途,对外销售、投资、分配及无偿赠送等未按视同销售的规定计税。
(5)向购货方收取的价外费用(例如手续费、补贴、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运输装卸费等)是否按规定纳税。
(6)设有两个以上的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他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用于销售,是否作销售处理。
(7)对逾期未收回的包装物押金是否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8)是否有应缴纳增值税项目的业务按营业税缴纳。(9)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是否依法纳税:对增值税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征税的行为是否按规定纳税;从事货物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发生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所售货物的混合销售行为,是否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10)兼营的非应税劳务的纳税人,是否按规定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对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是否按增值税的规定一并缴纳增值税。
(11)按照增值税税法规定应征收增值税的代购货物、代理进口货物的行为,是否缴纳了增值税。
(12)免税货物是否依法核算:增值税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有无擅自扩大免税范围的问题;军队、军工系统的增值税纳税人,其免税的企业、货物和劳务范围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福利企业其免税的货物和劳务范围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兼营免税项目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免税额、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计算是否准确。
(二)企业所得税
自查各项应税收入是否全部按税法规定缴税,各项成本费用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税前列支。
1、收入方面
(1)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是否并入应纳税所得额。(2)企业从境外被投资企业取得的所得是否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税。
(3)持有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份(限售股),在解禁之后出售股份取得的收入是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4)企业取得的各种收入是否存在未按规定确认的问题。(5)是否存在利用往来账户延迟实现应税收入或调整企业利润。
(6)取得非货币性资产收入或权益是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7)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计收入。
(8)是否存在各种减免流转税及各项补贴、收到政府奖励,未按规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9)是否存在接受捐赠的货币及非货币资产,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成本费用方面
(1)是否存在利用虚开发票或虚列人工费等虚增成本。(2)是否存在使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及凭证,列支成本费用。
(3)是否存在将资本性支出一次计入成本费用:在成本费用
中一次性列支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未作纳税调整;达到无形资产标准的管理系统软件,在营业费用中一次性列支,未进行纳税调整。
(4)工资薪金扣除是否符合合理性标准,是否已经实际发放,有无将不合理或未发放的工资薪金税前扣除问题,对国有企业,工资薪金超过政府有关部门限定数额部分,不得税前扣除。
(5)是否存在超比例扣除或未实际使用(取得收据)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未进行纳税调整。
(6)扣除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是否存在不符合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问题,如不符合规定是否做申报调整。
(7)是否存在擅自改变成本计价方法,调节利润。(8)是否存在超标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计提折旧时固定资产残值率低于税法规定的残值率或电子类设备折旧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未进行纳税调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部分,是否进行了纳税调整。
(9)是否存在超标准列支业务宣传费和广告费、业务招待费。(10)是否存在擅自扩大研发费用的列支范围,享受税收优惠。
(11)专项基金是否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
(12)是否存在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进行税前扣除。
(13)是否存在从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支出超过按照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未进行纳税调整。
(14)企业从关联方借款利息支出是否符合国税函[2009]777号文件规定在税前扣除。
(15)是否存在已作损失处理的资产,部分或全部收回的,未作纳税调整;是否存在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补偿的部分,未作纳税调整。
(16)是否存在不符合条件或超过标准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未进行纳税调整。
(17)是否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视同经营性租赁,多摊费用,未作纳税调整。
3、关联交易方面
是否存在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未作纳税调整。
(三)消费税
1、税目税率自查
(1)兼营非应税消费品,是否混淆应税与非应税的界限。(2)兼营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从低适用税率。
(3)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或者应税消费品与非应税消费品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从低适用税率。
2、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自查
(1)视同销售未计税或未按最高价计税。(2)包装物及押金收入未足额缴纳消费税。
(3)受托加工(不含金银首饰)应税消费品未按规定代扣代缴消费税。
(4)向单独成立的销售公司或其他关联企业低价销售应税消费品。
(5)将销售费用、支付给购货方的回扣等直接抵减应税销售额。
(6)从价定率的销售额和从量定额的计税数量是否准确。
(四)列支普通发票的自查
根据国务院《全国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方案》要求,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严厉打击和整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等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企业自查时要对成本费用列支中取得的普通发票尤其是大额普通发票进行认真核查。对从建筑安装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零售业四个重点行业取得的普通发票应重点自查是否存在虚假发票、非法代开发票情况。
以上为重点税源企业自查的一般性提纲。各企业还应根据行业特点所涉及的税收政策开展全面自查。
四、自查要求
(一)各企业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按照自查内容逐项进行自查,在自查中遇到问题的请及时与主管税务机关联系。
(二)9月18日前,各自查单位应向所属税务分局提交税务自查报告并填写《重点税源企业自查情况说明》。自查报告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自查项目、自查发现问题、整改措施、补缴税款金额等基本内容。
(三)9月19日前,各自查单位将缴款书、调账凭证复印件报所属税务分局。
(四)9月19日前,各税务分局将企业自查汇总表及明细表上报区局。
五、自查处理
(一)对纳税人自查出的问题,在按规定主动补缴税款后,将依据有关规定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对未按规定自行申报入库的自查税款,将不予承认。
(二)对自查出的假发票,各单位可在9月25日前另行取得合法、有效的发票列支成本、费用。
(三)本次自查工作结束后,丛台区国家税务局将对企业自查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对自查不彻底、效果不明显的企业开展抽查和重点检查工作。对抽查和重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税务机关将依法严肃处理。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日
第二篇: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管理
关于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工作的思考 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管理是国税机关组织收入的基础性工作,是把握税收主动权、实施科学决策、强化税收管理的有力保障。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重点税源管理已受到各级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其在税收征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现。现就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实践分析和探索的几点思考阐述如下:
一、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重点税源管理是税务部门在企业所得税管理过程中,不断增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通过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落实各项纳税服务措施,稳步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征纳和谐的关键。
(二)强化重点税源管理是建立征管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通过加强重点税源管理,能有效促进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稽查检查和税源监控的良性互动。对税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通过深入分析、研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及时完善制度、改进工作、强化管理、堵塞漏洞,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重点税源管理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重点税源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对税收收入的实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点税源企业经营的好坏不但影响着当地经济目标的落实,而且对民众就业、改善民生、财政收入的实现都有较大的影响和促动。税务部门只有通过加强重点税源的管理与服务,多为企业献言献策、开展纳税辅导等工作,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
二、我县重点税源基本情况
按照省局、市局关于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管理工作的要求,我局确定六户企业为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企业。分别为:辽宁彰武金山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阜新联合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阜新申华协合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阜新矿业集团彰武煤炭销售有限公司、辽宁彰武金通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彰武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重点税源行业主要集中在风力发电、煤炭、金融等行业。
截至2012年6月30日,我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共计505户,其中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37户。重点税源企业占纳税人总数的1%。2011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过程中重点税源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共计2716409452.67元,占全部所得税纳税人销售收入的60%。实际应纳企业所得税额24468090.56元。占全部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33%。其中三户风力发电企业自在税收优惠期,处于亏损状态。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可见重点税源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工作中所处的重要位置。
三、重点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弱化了税源管理。长期以来,在税收工作中,管理人员大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税收任务指标的实现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税源的结构、规模、方式、存在的特点都随时发生着变化,税收征管的方式和手段亦应随之变化。而上述思想认识的误区直接导致了缺少对重点税源企业实施必要的分析与监控。加之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力度不够,税源管理的全面性、规范性、实用性不强,直接弱化了重点税源的管理。
(二)管理环节不畅造成税收收入流失。在常规的征管模式中,对纳税人申报的方式、优化服务的水平、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集中征收的程度、重点检查的力度、强化管理的深度,应形成一个齐头并进、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税收管理链。而我们在税源管理某些环节力度的弱化,对税源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了税收收入的流失,结果是“重点税源管不了,普通税源管不住”,直接影响了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
(四)征管力量薄弱影响管理水平提升。目前税务机关在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等涉税信息的动态管理上缺乏深入,对重点税源也只是心存关注、实缺监控,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重点税源监控。随着征管模式的转变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施,管事制度代替了管户制度,征纳双方直接接触的机会相对减少,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信息模糊和税款征收失真。
四、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建议和举措
(一)完善组织,构建重点税源管理体系
完善重点税源管理工作,应建立“税收管理员--重点税源管理岗--机关职能科室--分管局长”的重点税源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全面覆盖的税源监控网络。重点税源税收管理员应按要求做好重点税源户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抓好重点税源户的信息管理、日常评估管理和收入分析管理等工作。
(二)分类管理,细化重点税源管理标准
针对重点税源户的行业分布情况,将重点税源户按行业分类,分别设置重点税源管理台帐,并根据各行业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税源监控指标。通过设立台帐,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的基本信息进行实时掌控,对纳税人的本期情况分析,经营、生产的周期、技术等行业特点,对各个指标的增减情况及增减的原因进行分析;纳税人的税源变化预测,通过对纳税人本身因素、税收政策因素、其他因素的分析,对税源变化情况进行预测;提出征管建议、加强对同行业或同类事项税收管理起促进作用、借鉴作用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三)强化考核,提升重点税源管理绩效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是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重要保障。按上级要求,每月报送一次重点税源企业分析,内容涉及企业征管情况、税收变化情况及原因、管理建议等等。提升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绩效,对重点税源管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明确各级重点税源管理责任人的工作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提高重点税源考核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调动了各级重点税源监控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提升管理效能。
五、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制度。不断完善相关重点税源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对重点税源管理部门及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工作标准、工作目标、工作考核等分别作出具体的规定。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使考核办法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应结合日常考核、执法检查和年终征管目标考核,加大考核力度。
(二)强化相关数据分析。通过充分运用征管系统等多方面信息化手段,不断扩大信息量,逐步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税款申报和入库情况、发票使用和抵扣情况等纳入税收分析数据的范畴,并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地区经济和行业经济信息。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上述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多个方面对税收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描述、对比和分析。
(三)建立全方位、多部门参与互动机制。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重点税源工作要充分联合税源管理科、政策法规科、计统科、信息中心、征管科等科室,要建立税收经济分析方法体系,进一步加强宏观税负、收入弹性分析,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要切实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不但使重点税源管理和分析人员能够较系统的掌握有关软件的各种功能,提高实际操作水平,而且还要在扩大知识面上下功夫,通过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断提高重点税源管理水平,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税收分析专业人才,更好地满足重点税源监控工作需要。
彰武县国家税务局政策法规科2012年7月1日
第三篇:重点税源管理办法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重点税源企业
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加强全省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全面落实信息管税,预测、识别和防范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风险,不断提高重点税源企业纳税遵从度,保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依据税收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税源企业是指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应征或入库税金在一个地区占有重要份额,对于整体税源变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企业,以及各级国税机关根据本单位税源结构,认为应纳入重点税源管理的企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确定为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范围。
(一)年纳税额划分标准:
年应纳增值税500万以上,年应纳消费税100万以上,年应纳企业所得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
(二)税收集中度划分标准:
按照税收集中度测算,结合区域税源结构特征,各级国税机关经测算确认应纳入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企业。一般按
照税收集中度的50%、60%、70%、80%、90%进行划分。2010年占全省税收收入90%的企业名单(不含总局、省局定点联系企业)见附件1。
第三条 重点税源企业的确认原则上应在每年年初进行,各级国税机关根据监控管理需要新增的企业可在内调整。凡列入监督管理范围的重点税源企业,除注销税务登记等特殊情况外,原则上两年内不得调整到重点税源企业之外。对于新纳入监控范围的企业,除新办企业外,在上报本年相关信息的同时,还需补报去年同期的相关信息。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是指各级国税机关通过对重点税源企业信息的采集,及时分析、识别税收风险,根据不同的税收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应对和监控税收流失风险,实现对重点税源有效管控,促进重点税源企业纳税遵从度的提高。
第五条 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国税机关应根据本地税源结构,确定重点税源管理对象,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做好本级的重点税源管理工作。
第六条 省局负责对省级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市局和县(区)国税局负责市级和县(区)级重点税源管理,同时配合省局做好所属省级重点税源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市、县(区)国税局应成立重点税源监控领导小组,负责对
重点税源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市、县局重点税源监控领导小组组长应由一名局领导担任,征管部门牵头,各有关业务部门参加。
第二章 重点税源企业的信息采集
第七条 重点税源企业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重点税源企业的基本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申报信息、财务报表信息、关联交易信息和其他信息。采集的信息要反映重点税源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纳税申报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税收风险特征的比对、分析和运算提供信息支撑。《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信息资源库》见附件2。
第八条 信息采集分为内部提取和外部采集两种方式。内部提取是指能够直接从综合征管软件、金税工程、进出口管理系统、税收管理员系统、网上申报等目前应用系统中提取的纳税人申报信息和国税机关管理信息。外部补充采集是指国税机关根据重点税源企业风险指标设定的情况,补充采集的应用系统以外的其他信息。
第九条 重点税源企业信息的内容包括:
(一)基本信息:包括登记信息、资格认定及税收优惠类信息、发票管理信息、会计核算信息等。
(二)生产(经营)信息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仓储、销售、其它信息等。
(三)申报信息包括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进出口税收、其他税收信息等。
(四)财务报表信息包括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信息等。
(五)关联交易信息包括关联方情况、材料商品购入、商品材料销售、劳务收入、劳务支出、受让无形资产、出让无形资产、受让固定资产、出让固定资产、融资应计利息收入、融资应计利息支出等。
(六)其他信息主要是指上市公司信息,具体包括股票发行价格、股本结构、股票价格波动、市盈率、企业公告等。
第十条 对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的信息采集,基层国税分局应本着既满足上级机关的监控管理要求、又方便纳税人的原则,主要采取企业填报或数据导入等方式进行采集。
第三章 重点税源企业的信息分析
第十一条 各级国税机关要通过对重点税源信息的深入分析,查找税款流失风险的环节,防范重大税收流失风险,堵塞征管漏洞。在分析过程中,要根据重点税源企业经营和核算特点,充分利用重点税源企业纳税申报信息和财务会计核算信息,以及统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统计信息,从纵向分析和关联分析入手,综合以前风险管理成果、税务稽查和纳税评估模型,建立、完善《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特征库》,健全重点税源企业预警、分析、监控指标体系。
第十二条 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特征库要形成分析体系,采用层级制的方式进行。第一级为总指标、第二级为主指标、第三级为辅助指标。
总指标是对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总体情况进行的分析,是针对企业资金、资产、存货、收益、各税种管理等方面的风险特征进行的总体分析,主要包括资金流、总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收贡献率等指标。
主指标是以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税收风险分析为基础,按照各税种计算原理,采用配比和弹性等分析方法,采取组合的方式,分环节对税收风险点进行预测和分析。主要包括销售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电耗、库存材料、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
辅助指标是对主指标的进一步细化,是在配比和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主指标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使重点税源企业各税种存在的预警、分析指标指向性更强。主要包括:未开票销售额、滞留票、期间费用率、财务费用变动率、应纳消费税税额变动率等指标。
上述层级指标设置方法在《全省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特征库》中,见附件3。
第十三条 各级国税机关要根据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分析发现的风险特征,按照对税基的侵蚀程度,从风险发生概率、存续期、经营规模等方面考虑,不断充实和完善《全
省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资源库》,结合全省实际和地域特点及稽查部门专项检查工作任务,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风险等级进行局部调整,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级别进行管理。
第四章 重点税源企业的风险应对
第十四条 各级国税机关要根据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等级不同,实施差别化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服务提示、纳税辅导、纳税评估、实地核查、税务稽查等。
第十五条 对于低风险等级的重点税源企业,由负责税源管理或纳税服务部门采取提醒提示、宣传辅导等服务性措施加以应对。也可采用集中培训、政策解读、电话或信函提醒提示等方式应对处理。
第十六条 对于中风险等级的重点税源企业,由税源管理部门风险管理岗位或管理团队,开展纳税评估。发现存在涉嫌偷逃骗抗和违法使用发票等违法行为的,应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检查。
第十七条 对于高税收风险等级的重点税源企业,由税源管理部门风险管理岗位或管理团队,开展实地核查或日常检查,纳税人存在涉嫌偷逃骗抗税等违法行为的,要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检查。
第十八条 各级风险管理应对单位应将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应对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税收风险管理部门。
第五章 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监控管理 第十九条 税收风险管理部门根据反馈的结果,确定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的基本内容、监控周期、监控指标以及监控需要采集的辅助信息的内容,形成重点税源企业季度或分析、监控报告,监控分析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情况。
第二十条 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应当达到以下标准:
(一)重点税源企业监控应当涵盖所有税种;
(二)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的征管人力资源配备科学合理,保障有力;
(三)分户建立的监控指标体系应当符合每一户重点税源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合理;
(四)辅助监控信息采集要及时、准确;
(五)监控程序合法,文书使用规范;
(六)重点税源企业的申报质量要有明显提高;
(七)税收收入因素分析透彻,能够为税收收入合理调度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十一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当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市局征管部门具体负责全市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工作的部署、督导、考核,县(区)局征管部门(综合)负责本单位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工作的部署、督导和考核。
第六章 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的绩效考核
第二十二条 重点税源管理考核实行分级考核制度,省局将重点税源风险管理工资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进行重点考核。市局对县(区)局进行考核,县(区)局对责任区和责任人分级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由各地国税机关自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当将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工作纳入工作质量考核,实行层层考核,并定期通报考核结果。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对重点税源企业税源监控管理负有领导责任,发生问题的,依照《辽宁省国家税务局〈辽宁省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进行责任追究。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辽宁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关于做好重点税源企业1季度收入情况分析的通知
关于做好重点税源企业1季度收入情况分析的通知
为全面落实全市2011年一季度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经济税源发展变化趋势,实现收入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我局拟于4月上旬召开听取百户重点税源企业一季度经济税收运行情况专题会议。市局党组全体成员逐户听取百户重点税源企业2011年一季度生产经营、税收实现入库情况及上半年税收预计实现情况。着重听取企业经济运行动态变化情况,影响税收实现的增、减收因素等。其中有开工建设项目的,要汇报项目进展及税收实现情况。
汇报材料要求内容详实、数据准确。要把影响税收收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分析透彻、说明白。要预见企业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请各单位,按户形成文字材料,于4月1日下班前报送税源管理科。
税源管理二科:xxx
二O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第五篇: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分析指标
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分析指标
工业企业:
1、虚拟税负率-----增值税指标
小于标准值0.8为异常
标准值按企业所在细类行业宁波市的平均值
虚拟税负率=(销项税额+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本期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本期(期末存货-期初存货)*0.8)*0.17-本期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转出+本期申报抵扣进项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本期免抵退办法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本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本期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税销售额)
2、毛利率----所得税指标
小于标准值0.8为异常
标准值按企业所在细类行业宁波市的平均值
毛利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主营业务成本)/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3、虚拟税负变动率与毛利率变动率的配比率---增值税指标.小于0.8大于1.2异常 虚拟税负变动率与毛利率变动率的配比率=((本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本期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本期(期末存货-期初存货)*0.8)*0.17-本期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转出+本期申报抵扣进项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本期免抵退办法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上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上期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成本)*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上期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上期(期末存货-期初存货)*0.8)*0.17-上期进项税额+上期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申报抵扣进项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上期免抵退办法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本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本期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主营业务成本)/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4、进项税额变动率与应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率------增值税指标小于0.8大于1.2异常 进项税额变动率与应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率=本期进项税额*上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本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上期进项税额
5、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的配比率-----所得税指标
小于0.8大于1.2异常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的配比率= 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成本)/上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主营业务成本)
6、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的配比率-----所得税指标
小于0.8大于1.2异常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的配比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成本/本期主营业务收入
7、其他应收款与银行借款配比-----所得税指标
大于0.3异常 其他应收款与银行借款配比=((其他应收款期初+其他应收款期末)/2)/(财务费用/5.6%)假定银行借款年利率5.6%
8、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所得税指标
大于25%为异常
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9、存货周转天数变动率------财务指标
小于0.5或大于1.5为异常
10、存货周转天数------财务指标
小于7天或大于90天位异常 1、2、3、7、8赋值每项12分,4、5、6、9、10赋值每项8分
商业企业:
1、虚拟税负率-----增值税指标
小于标准值0.8为异常
标准值按企业所在细类行业宁波市的平均值
虚拟税负率=((本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本期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本期(期末存货-期初存货)*0.95)*0.17-本期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转出+本期申报抵扣进项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本期免抵退办法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本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本期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
2、毛利率----所得税指标
小于标准值0.8为异常
标准值按企业所在细类行业宁波市的平均值
毛利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主营业务成本)/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3、虚拟税负变动率与毛利率变动率的配比率---增值税指标
小于0.8大于1.2异常
虚拟税负变动率与毛利率变动率的配比率=((本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本期出口货物免税销售额+本期(期末存货-期初存货))*0.17-本期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转出+本期申报抵扣进项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本期出口货物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上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上期出口货物免税销售额)*(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成本)*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上期出口货物免税销售额+上期(期末存货-期初存货))*0.17-上期进项税额+上期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申报抵扣进项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上期出口货物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本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本期出口货物免税销售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主营业务成本)/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4、进项税额变动率与应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率------增值税指标
进项税额变动率与应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率=本期进项税额*上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上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上期进项税额
5、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的配比率-----所得税指标
小于0.8大于1.2异常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的配比率= 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成本)/上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主营业务成本)
6、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的配比率-----所得税指标
小于0.8大于1.2异常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的配比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成本/本期主营业务收入
7、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所得税指标
大于30%为异常
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8、增值额(实缴增值税/适用税率)与毛利(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配比-----所得税指标(假设适用税率17%)
小于0.8大于1.10为异常((本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本期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本期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转出+本期申报抵扣进项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本期免抵退办法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0.17/(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9、存货周转天数变动率------财务指标
小于0.5或大于1.5为异常
10、存货周转天数------财务指标
小于7天或大于90天位异常 1、2、3、7、8赋值每项12分,4、5、6、9、10赋值每项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