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风险管理中的标准化
风险管理中的标准化
摘要:经济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运营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方法不单单对企业技术发展产生作用,标准化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甚至是规避风险,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保证企业效益的实现。
关键词:风险管理;标准化;风险;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标准化的背景
风险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风险。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风险的含义已经大大超越了“遭遇危险”的意思,而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逐步深化,被赋予了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甚至文化艺术领域的更广泛更深刻的含义,且与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后果联系更紧密。因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所以风险产生的同时,人类也有了对危机的恐慌和对安全的渴求。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类为了规避风险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通过反复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应对风险危机的经验,并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如果将这些经验和科技成果整理、提炼和加工,并用标准的形式来表达,这就成为了风险管理中的标准化。风险管理的标准化对于规避大量的风险和减少风险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风险大致有两个意思,一是强调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二是风险还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正是基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再加上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能力的有限性,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动出现失败的可能性。标准化恰恰可以促使企业对企业内部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和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
企业面临的风险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即无回报的风险和有回报的风险。无回报的风险在企业运营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并不能直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类风险往往涉及企业对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维护和对突发事件的充分准备,也包括对法律法规和监管条例的遵守。若对此类风险管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企业价值的毁损,但这类风险不应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主导因素。有回报的风险是能帮助企业创造价值并获取潜在的收益。企业通过利用现有的信息选择最佳的执行策略,在开发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或选择进行战略性发展时,加强企业实现战略性
目标的整体能力。有效管理此类风险,将为企业自身带来重大收益,相反也会造成企业瞬间失败。这些潜在的风险逐渐成为企业深入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制约要素,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2标准化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1 标准化有助于规避非回报性的风险
对于非回报性的风险管理,著名的海恩法则就可以清楚阐释标准化在企业降低风险机率的重大作用。海恩法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提出的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的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虽然这一分析会随着飞行器的安全系数增加和飞行器的总量变化而发生变化,但确实说明了飞行安全与事故隐患之间的必然联系。当然这种联系在企业运营中也同样发生着潜在的作用。按照海恩法则分析,一件重大事故发生后,在处理事故本身的同时,还要及时对同类问题的“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处理,以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及时解决再次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此法则问世以来,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运用。这个法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警示,它说明任何风险危机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同时也说明危机是可以控制的,某些风险危机是可以避免的;同时它也提示企业管理者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即发现并控制风险征兆,达到“预防为主”的管理目的,以便能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以煤矿的安全生产为例,当前我国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安全问题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分析每起煤炭安全生产事故不难发现,每起事故的发生几乎都存在必然。如果能将事故消灭在隐患阶段,每年因煤炭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的人数将会大大降低。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规避风险,重在防范,就需要有标准化的企业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做支撑,充分了解熟悉工作内容和环节,从而更容易发现异常情况,以便轻松应对风险。应对此类风险还要求标准化的应变措施,针对异常情况或事故征兆执行相应应对措施,及时发现处理异常;吸取以前处理类似事件的经验教训,充分利用企业标准化管理查找事故苗头或征兆,查找原因,并一处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同时要对企业全员进行相应的标准化教育培训,以求工作的安全和进步。充分利用标准化管理,将企业风险规避的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可以从根本上防止重大风险的产生,从而大大降低因风险存在和风险处理时造成的风险成本。
2.2 利用标准化对有回报性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对于有回报性的风险管理,标准化的巨大威力又体现在了不同的方面。标准化的组件大量应用使得企业在进行风险投资时极大的降低了风险成本,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流程又使得企业在处理风险时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是将风险出于可控状态,从而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目标。同时标准化的应用使得企业赢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从而加强企业的市场影响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标准成为连接市场和企业的桥梁。
风险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通过企业风险管理的各要素有效的发挥功能,帮助企业抓住机遇,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任何风险管理都包括几个不变的流程,即风险识别、风险衡量和风险处理三个阶段。风险识别目的在于衡量风险的大小和选择最佳的风险处理方案,主要任务是明确企业风险的存在,并找到主要的风险因素为之后的风险度量和风险决策奠定基础。风险识别之后要进行风险衡量,以便确定其对企业发展影响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其实质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损失的范围与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概率的企业内外部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或方法,使风险损失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就是风险处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步伐的加快,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每个企业都在面对全世界的挑战,企业的竞争实质是如何降低企业风险,加强企业竞争力的竞争。标准一方面带来统一和简化,节约了采购、生产和销售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壁垒,可以提高企业和品牌的形象。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扬长避短的利器就是标准,标准是贸易竞争中的“技术壁垒”。同类企业中,若企业具有高于现行标准的企业标准实施,便能更好的取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使得企业能获得更高的市场竞争力,规避因竞争激烈造成的风险。
对于规避有回报性的风险,企业首先要有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当今的市场经济已经由传统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具有相当的理性。标准化的商品或服务具有更好的质量和适用性,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同类型企业中,标准化正是企业创造差异性的武器。在顾客完成消费后,企业还应致力于标准化的服务,以便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
标准化与企业风险规避最直接的联系当然还是企业安全的管理。GB/T 28001对安全的定义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企业的安全问题是涉及广泛、影响巨大的问题,其重要性在于企业的安全问题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营,是事关员工稳定的大问题,同时也对企业的各项成本造成极大的损害。任何一项
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有其特殊的成因,安全事故的发生和解决,都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安全管理因素的问题。标准化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技术标准是安全法规的支持条件,管理标准是安全管理的系统化措施,工作标准是规避不安全风险的手段,由此,标准化是企业有效进行风险处理,降低风险危害的重要手段,标准化可以极大的帮助企业实现运营目的。
3标准化管理是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举措
当前是一个巨大风险的时代,种种不稳定因素为企业发展隐藏着巨大风险,可是很多企业还是敢于投资、敢于面对风险,这归因于他们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本身并不是一个目的,最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获得更佳的收益。
无论是非回报性的风险还是有回报性的风险,归根结底都还是企业成本控制和利益最大化的问题,都是企业资金流的控制。标准化的资金流管理可以很好的控制企业风险。
资金流的标准化科学管理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以获取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获取利润的源于对各项资源的运作,尤其是社会化的资源,如原材料、生产设备、资金及人才等要素。企业运营的过程实质就是价值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资金流保障实施的过程。企业处于市场竞争的风险中,而企业资金流的风险就是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确保能在运作和目标之间找到平衡。企业资金流的风险管理前提是企业必须要先保证企业是“活”着的,然后才是前进的问题。只有在资金流的保障前提下,才能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企业投资是从现金转化资产再转化到现金收益,企业投资者准备了资本金,投入到企业经营中,变成为资产投资,及原辅材料,加工费用,管理费用等等,而后产生了产成品,产品销售实现就变成为现金,增值部分就是利润了。这就形成了:现金—资产—现金(增值)的循环。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资金管理会像血液一样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因而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资金管理的完善与发展,也就是说如果不对资金管理进行研究,推出与企业运营相匹配的、高效的标准化资金管理,就可能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标准化的资金控制首先要全面分析企业运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及时掌握企业资金流量信息,提高资产质量。在规范化的资金管理中,要严格控制企业运营环节的各项费用,将实际核算发生的财务指标和计划、定额、标准的财务指标进行对比,从而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提出解决方案提供依据。规范化标准化的资金管理控制关键是信息的及时有效管理,资金信息是企业信息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信息之一。企业投融资活动、业务资金调度、财务杠杆风险等对
企业集团整体资金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控制、调度等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采用规范化标准化的资金管理对于防范此类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保证资金管理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在企业运营期间要实行良好的运算管理,严格按照预算对各部门的费用支出和先进流量进行管控,对不同部门设置相关的预算预警水平线,对超过预警水平线的部门及时进行控制。
以上仅仅是从企业资金流方面谈一点风险管理的看法。
4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当前英国BSI的BS31100:2008-风险管理实践指南就是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标准。BS31100所提供的风险管理框架通过对风险管理任务、框架、实施、检测审核与维护改进等方面的规定,重点通过有责任的承受风险为企业提高利润,从而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加强风险管理领域的吸引力。而BS25999则是针对企业的整体管理流程做出指导,BS25999标准作为一套整体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协助企业进行业务冲击分析及风险分析,并将其量化,继而开发出制定各种相应应急恢复计划、方法和流程,减轻灾难事件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同时还应明确标准化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具有很强的适用性。风险管理的流程是相当复杂的,企业的性质不同,行业不同,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同,也就造成了不同企业在风险管理中的具体情形也不同。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企业自身风险控制的标准化管理制度才是企业风险控制的重点。企业在建立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将产品或服务实现的要素、过程等分别纳入到企业标准体系,使管理与服务步入标准化管理轨道,同时与企业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互相补充、互为促进,这是加强企业标准化基础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企业提升管理与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从而更好的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科罗赫.风险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
[2] 胡杰武,万里霜。企业风险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9)
[3] 海恩法则[EB/OL].:百度百科,2011-7-9 [4] 赵力.标准化的风险管理[EB/OL].:BSI中国,2011-7-9 [5] 集中资金管理是现代资金管理的趋势[EB/OL].:中国会计网会计论坛,2006-5-25
第二篇:施工现场中、高度风险管理
中、高度风险管理方案
本时期工程施工生产存在的高风险作业主要集中在高空作业方面。高空作业施工人员坠落 导致高空作业人员坠落有二种方式:一种是导致伤者高空坠落原因不是由于物质不稳定而引起,而是伤者本人身体失稳造成坠落称为直接高空坠落,另一种是由于物质变形、移位、打击使身体失稳而导致坠落。
一、高空作业施工的安全要求
(1)担任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患有精神病、癫痫病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症的人员,不准参加高处作业。凡发现工作人员有饮酒、精神不振时,禁止登高作业。
(2)高处作业均须先搭建脚手架或采取防止坠落措施,方可进行。
(3)在临边作业时,临空一面应装设安全网或防护栏杆,否则,工作人员须使用安全带。
(4)在没有脚手架或者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高度超过 1.5m 时,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5)安全带的挂钩或绳子应挂在结实牢固的构件上,或专为挂安全带用的钢丝绳上。禁止挂在移动或不牢固的物件上。
(6)高处作业应一律使用工具袋,较大的工具应用绳拴在牢固的构件上,不准随便乱放,以防止从高空坠落发生事故。(7)在进行高处工作时,除有关人员外,不准他人在工作地点的下面通行或逗留,工作地点下面应有围栏或装设其他保护装置,防止落物伤人。如在格栅式的平台上工作,为了防止工具和器材掉落,应铺设木板。
(8)不准将工具及材料上下投掷,要用绳系牢后往下或往上吊送,以免打伤下方工作人员或击毁脚手架。
(9)上下层同时进行工作时,中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板、罩棚或其他隔离设施。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10)在 6 级及以上的大风以及暴雨、打雷、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11)禁止登在不坚固的结构上进行工作。为了防止误登,必要时要在不坚固的结构物处挂上警告牌。
二、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控措施
1、防止高空作业人员坠落的安全防控措施(1)高空作业场所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
(2)脚手架搭设符合规程要求并经常检查维修,作业前先检查稳定性。
(3)高空作业人员应衣着轻便,穿软底鞋。
(4)患有精神病、癫痫病、高血压、心脏病及酒后、精神不振者严禁从事高空作业。
(5)高空作业地点必须有安全通道,通道不得堆放过多物件,垃圾和废料及时清理运走。(6)距地面 1.5 米及 1.5 米以上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将安全带挂在上方牢固可靠处,高度不低于腰部。
(7)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及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高空作业。(8)严禁人随吊物一起上落,吊物未放稳时不得攀爬。(9)高空行走、攀爬时严禁手持物件。
(10)垂直作业时,必须使用差速保护器和垂直自锁保险绳。(11)及时清理脚手架上的工件和零散物品。
2、防止高空落物伤人安全措施
(1)对于重要、大件吊装必须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配置专职安全人员监护。
(2)非专业起重工不得从事起吊作业。
(3)各个承重临时平台要进行专门设计并核算其承载力,焊接时由专业焊工施焊并经检查合格后才允许使用。
(4)起吊前对吊物上杂物及小件物品清理或绑扎。(5)从事高空作业时必须佩工具袋,大件工具要绑上保险绳。
(6)加强高空作业场所及脚手架上小件物品清理、存放管理,做好物件防坠措施。
(7)上下传递物件时要用绳传递,不得上下抛掷,传递小型工件、工具时使用工具袋。
(8)尽量避免交叉作业,拆架或起重作业时,作业区域设警戒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9)切割物件材料时应有防坠落措施。(10)起吊零散物品时要用专用吊具进行起吊。
三、高空作业安全保障措施
1、基本要求
(1)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要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
(2)高处作业必须按规程搭设安全网;作业人员佩带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具。
(3)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精力集中,不得嬉闹,酒后严禁高处作业。
(4)工具要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要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要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高处作业所有料具应放置稳妥,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5)严禁人员跟随起重物上下。
(6)高处作业采用统一规程的信号等与地面联系。(7)高处作业时应与输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遇有恶劣天气停止作业。
(8)上、下交叉作业必须采取隔离措施。
(9)防护用品穿戴整齐,裤脚要扎住,戴好安全帽,不穿光滑的硬底鞋,要佩戴有足够强度的安全带。
(10)夜间不宜进行高处作业。(11)遇有六及风力时,禁止露天高处作业。
2、高处作业安全防护 2.1、攀登作业安全防护
(1)攀登用具,结构构造上必须牢固可靠,移动式梯子,均按现行的国家标准验收其质量。
(2)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梯子的上端有固定措施。
(3)立梯工作角度以 75±5°为宜,踏板上下间距以 30cm 为宜,并不得有缺档。折梯使用时上部夹角以 35°~45°为宜,绞链必须牢固,并有可靠的拉撑措施。
(4)使用直爬梯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高度以5m 为界宜,超出2m,加设护笼,超过8m,设置梯间休息平台。
(5)作业人员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6)攀登的用具,结构构造上必须牢固可靠。当梯面上有特殊作业,重量超过上述荷载时,应按实际情况加以验算。
2.2、悬空作业安全防护
(1)悬空作业处有牢靠的立足处,并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栏网、栏杆或其它安全设施。
(2)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需经过技术科验证后方可使用。
(3)吊装中的大模板、预制构件以等面板上,严禁站人和行走。
(4)支模板应按规定的工艺进行,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并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装、拆模板。支设高度在3m 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设立操作平台。
(5)浇注离地 2m 以上结构时,设操作平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件上操作。
(6)特殊情况下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
(7)进行高空焊接,气割时事先清理火星飞溅范围内的易燃,易燃物或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才能施工。
第三篇:标准化管理
试述推进施工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
摘要:为实施施工标准化管理,阐明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在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方面重点推进标准化管理。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基本思路;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
工程建设标准化是在工程建设领域,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从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技术活动。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手段,由于建筑业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有一定的困难。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对建设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施工企业经营活动的项目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以项目的管理与运作为核心来重新构建企业的组织机构,提高企业管理与运作项目的实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施工企业的共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天天要跟“现场管理”打交道。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本文将探讨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工程承包国际化的趋势下,在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中,试述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在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方面如何重点推进标准化管理,使企业得以提高施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本企业竞争力。1.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鉴于标准化管理具有全面、系统的特点,并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持续改进的实际,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具体通过“四册作业卡”来反映。
1.1四册即《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手册,主要是细化标准化管理的相关要求。管理制度是基础,人员配备是保证,现场管理是重点,过程控制是关键,4个标准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分别制定了 4个标准化《实施细则》,用以指导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一是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程序清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根据项目的管理特点,建立了 14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二是人员配备标准化,在《预控纪要》配齐管理人员的前提下,人员配备标准化的内容侧重于人员培训和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先培训、后上岗、施工过程中培训计划、部门及个人的工作职责、所在岗位要做什么、怎么做等内容。三是现场管理的标准化,目的在于明确现场管理要做到什么程度,把现场管理工作目标具体化和定量化。主要包括平面布置和大临标准、安全文明工地建设标准、技术工作标准、试验管理标准、商品混凝土使用管理标准、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内业资料管理标准、架子队和劳务用工管理标准、现场监控检查标准等内容。四是过程控制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细化分解各个环节的责任而实施全过程的监控。
1.2作业卡即《岗位标准作业卡片》,主要是把标准化管理落实到操作层。以简洁、方便、实用为原则,直接面对操作人员(主要指架子工、电工、电焊工、气焊割工、材料保管员、吊车司机、装载机司机等)制定成了各种方便易携带的《岗位标准作业卡片》,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资格标准、工作内容、工作标准、考评标准和考评结果处理标准。要求每一个操作人员随身携带,随时查看,工作前先学标准,操作过程谨遵标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2.在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方面重点推进标准化管理
作为施工单位,一切标准化推进工作都要反映于施工生产,而反映施工生产的标准又主要在现场和过程,所以在标准化体系建立起来后,在推进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的基础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两个环节。2.1强化现场管理标准化,确保施工生产有序推进
2.1.1抓现场要素、配备的标准化。适应建设的要求特别是质量控制的要求,坚决摒弃“作坊式 ”生产,坚定地推行工厂化生产、专业化施工、机械化作业。
2.1.2抓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坚持把“技术先行”作为施工管理的根本原则,充分认知项目
特性,快速做好测量、试验、现场调查、图纸审核、施工图现场核对等前期技术筹备工作。根据《预控纪要》对优化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等提出的大方案,一项一项具体细化,重要方案及时沟通,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由“内部专家”审核后实施,确保以最优的方案、最佳的作业指导推进现场施工。
2.1.3抓安全文明标准工地建设。为树立工程建设新形象,在文明施工标牌、安全牌、宣传牌等工地文化建设上加大投入,重要路口均设置指示标,现场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2.1.4结合项目特点在现场管理方面寻求创新。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强力打造 “无线理念 ”,所有电力、照明线路均布设暗线,全部采用绝缘塑料外套管埋设于混凝土地坪以下,既延长了使用耐久性,又保证了用电安全性。2.1.5抓架子队的标准化管理,以用工和谐促进施工和谐。首先是杜绝违法分包、以包代管,在用工形式上全部使用以人工费为标准的架子队模式。架子队由项目部负责组建,每个架子队配备一名专职队长、一名技术负责人,并配备专职安全、质量、试验、材料、测量、工班长等人员,劳务工通过有资质的劳务公司派遣或由公司的劳务公司到社会招募。其次是加强对劳务工的考试上岗管理、培训管理、工作纪律管理,确保劳务工的操作技能和标准化施工的正确意识。
2.2强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确保施工质量达标创优
过程控制涉及到安全、质量、工期、环保等各个方面,建设质量决定运营安全,从保质量就是保安全的百年大计考虑,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将其作为过程控制标准化的重点。
2.2.1制定目标,细化标准。为了使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目标清晰,体系健全,责任明确,根据工程创优的总体要求,制定工程一次成优,确保省优,争创国优的总体目标。
2.2.2培训先行,理念领先。为了使全部管理、技术、操作人员具备工程建设的理念和掌握新的技术要求,重点抓岗前培训和过程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 ”等办法,通过组织学习、多媒体介绍、现场观摩、会议传达、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并充分借助上级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使全体参战人员就标准化施工在理念上更新,管理上创新,技术上革新,工艺上推新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技术规范、作业标准等有了科学严谨的把握。
2.2.3打造样板,典型引路。分阶段打造样板工程,确保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每一阶段的主要工作都有典型引路。其次是坚持 “样板引路,数据指导 ”的质量管理原则,严格“试验数据指导施工”,通过室内、室外试验和样板段选定原材料、操作方法,修正相关技术参数,制定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内控验收标准,作为全面施工的控制依据。
2.2.4强化措施,以过程控制的标准化保证创优目标的实现,以保证创优推动过程控制标准化工作,使二者互为促进。制定保证创优的组织保证、技术保证、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法、工艺及保证措施。
2.2.5严格检测,落实标准。强化对工程验收标准的掌握,一切检测标准以数字说话,狠抓工艺参数、验收参数的达标。
2.2.6规范内业,全程追溯。内业是施工过程的书面反映,必须资料齐全、规范完整,才能从文字上对过程控制进行反映。在内业资料标准化管理上做到:形式上与工程保持一致,内容上与施工现场同步,管理上与贯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三标一体化有机结合,明确了分工负责人,定期收集整理存档,采取周检月评的办法进行自查自纠和总结提高,确保内业资料。能体现 “写所做,做所写,记所做 ”的原则,尤其在施工日志、现场自检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原材料使用追溯等方面必须在当天及时填写,履行签认手续,当日汇总存档。
2.2.7重视改进,工作闭合。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专项检查和平时巡检相结合,未雨绸缪,排查隐患,限时整改,不留死角;在施工的不同阶段评价出相应的检查防范重点,组织专项排查和日常巡查,做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不留隐患。
3.结束语
标准化管理的目标是安全稳定、质量精品、工期合理、环境和谐、技术创新。实现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才能为建立企业施工技术管理的最佳秩序,获得良好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参考文献:
1、施工企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JGJ/T198-2010)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3、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ISO14001:2004)
4、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9001-2000/ISO9001:2000)
第四篇: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
一、路基工程 1.1 施工现场
路基施工现场宜采用封闭式管理,出入口悬挂“施工重地,闲人免进”的禁止标志。路基施工各个阶段应有明显的分区作业指示标牌,施工区域划分明确,里程桩号清晰、准确。路基坡脚线、边坡线、路缘线平直圆顺。1.2 机械设备
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要求,质量证明文件齐全、状态良好。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停放位置应合理规划,分区布置,摆放整齐。设备安全可靠,运转正常,严禁带病作业。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机械(具)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清洗。1.3 基底处理 1 编制测量控制方案,现场基桩、基 线位置准确,埋设良好,并形成记录。应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对管线、电 缆、光缆等进行迁移;无法迁移的,应会同设备管理单位采用防护措施保护。3 路基施工地表土清理与掘除,其清除物应运至指定弃土场堆放。1.4 路基填筑 1 路基填筑应按照试验路确定的 厚度和压实遍数控制,分上料区、碾压区、待检区、成型路基。2 路基填筑必须挂线施工,填料 按网状堆放。做到表面平整、排水良好、边线顺直、边坡顺适。填筑过程中,逐层进行宽度放样,用白灰线标记施工边缘线位置。3 路基填筑期间应完善临时排水 设施,及时修筑边坡临时急流槽和排水沟,保证水路畅通,做到路基表面不积水,边坡不冲刷。4 每层路基填筑及台背回填时均 应设报验牌。台背回填时在构造物背面做出标尺,由下向上进行层位编号。挡墙墙背回填必须与砌筑同步。1.5 滑坡、崩塌、高陡边坡等高风险路基作业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经有关单位审批同意后方可施工。施工过程中应设置明显的禁止、警告标志。1.6 爆破作业、滑坡治理、高陡边坡开挖等高风险作业施工时,必须在边界处设置警戒区,树立安全警示标志,并设专人指挥。
1.7 取、弃土场 1 取土场的设置应根据各地段取土性 质、数量并结合路基排水、地形、土质、施工方法、节约用地、环保等,统一规划。取土后的裸露面应按设计采取土地整治或防护措施。取土场的位置、深度、边坡应结合当地土地利用、环保规划进行布置,不得随意取土及在水下取土。取土场、复耕土存放处应设置明示标志。2 严禁向河道内弃渣弃土,弃土堆(场)的位置与高度应保证山体和自身稳定,不得影响附近建筑物、农田、水利、河道、交通和环境等。不能满足时应加设挡护或采取其他措施。弃土堆放处应设置明示标志。
1.8 文明施工 1 现场施工中应有防止大气、噪声(振动)污染、水土保持和其他保护环境卫生的有效措施。2 临近居民区施工产生的噪声应符合现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界限》(GB12523)的规定,强夯场地与建筑物间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振或防振措施。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震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进行监测。3 施工现场土石方作业应有防止扬尘 措施,裸露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考虑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4 岩溶地段注浆作业应加强地面 观测,注意环境保护,及时清理浆液污染物。5 易发生机械伤害的场所、施工 现场出入口、坑道及临边处,施工便道与公路、铁路的交叉等危险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6 桩基施工时,清理输送管、输送泵和其他机械设备的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和其他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水、废油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排入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中。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施工时,水泥浆液应回收处理,不得直接排放。7 不得随意占用或破坏与施工现场周 围相邻的土地、道路、绿地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场所;不得影响周围群众进出通行的道路和正常的活动。
路基挖方施工时,截水沟与路基挖 方开口线之间的原地表植被不许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
二、桥涵工程 2.1 施工现场
桥涵施工现场宜采用封闭式管理。现场出入口悬挂“施工重地,闲人免进”的禁止标志。2.2 机械设备 1 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应符合施工组织 设计或方案要求,质量证明文件齐全、状态良好。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停放位置应合理规划,分区布置,摆放整齐。设备安全可靠,运转正常,严禁带病作业。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机械(具)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清洗。2 搅拌机应安装平稳,有接地接零保 护,检修搅拌机人员进入搅拌筒前,应先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专人监护;料斗拌和升起时,料斗下无人工作和行走;清理上料坑时,料斗应采用链条挂扣牢固;料斗保险挂钩使用正常;传动部位有防护罩,作业平台稳固。3 起重机械的使用应符合现行《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 6067)的规定,起重作业应做到“十不准”,即:无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准操作;身体不适不准操作;操作时不准闲聊和打瞌睡;无关人员不准随便进入驾驶室;吊钩不准过人头;作业时不准上车下车;吊物时不准长时间悬空;安全装置不准当开关使用;三个动作不准同时开动;工作时间不准调整机器。2.3 挖孔桩施工
孔口处设高于地面不低于30cm的护圈,孔口四周 1.0m 范围内用砂浆硬化;孔口不得堆集土渣、机具及杂物;孔口四周必须搭设防护围栏,围栏采用钢筋牢固焊制。停止作业时,孔口设置围栏和警告标志牌。尺寸在 50cm 以上的洞口必须设置钢筋防护网,网格间距不得大于 20cm。2 作业人员必须规范佩戴安全防护用 品。孔内应设半圆形防护板,并随挖掘深度逐层下移。3 挖孔时应经常检查孔内有害气体浓度,当CO2 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允许值,孔深超过10m或腐殖质土层较厚时,应加强通风。4 井孔内必须搭设应急时使用的安全 绳和软爬梯,并随桩孔深放长至作业面。不得用人工拉绳子运送作业人员和脚踩护壁凸缘上下桩孔。2.4 钻孔桩施工 1 桩机作业区域应平整,有安全防护 措施并设立警示标志,非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入内。2 钻机安装时,机架应垫平,保持稳 定,不得产生位移或沉陷,钻架顶端应用缆风绳对称张拉,地锚牢固。钻机需设工程标示牌,标明所施工桥名、墩台及桩位编号、护筒顶标高、设计桩长及桩底标高等,施工中并做好详细钻孔记录,保留好渣样。3 制浆池、储浆池和沉淀池周围应设 立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制浆材料堆放处应有防水、防雨和防风措施,弃渣泥浆应及时外 运,废弃后应回填处理。2.5 基坑施工 1 基坑宜在少雨季节施工。基坑顶面 应在开挖前做好防、排水设施并保证排水措施有效。2 基坑内作业人员有安全立足点,垂 直作业上下有隔离防护;上下设置牢固通畅的专用通道,宽度不小于80cm。
基坑有动载时,坑口边缘与动载间 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基坑深度、坡度、地质和水文条件及动载大小等情况确定。4 基坑位于现场通道或居民区附近时,应沿边缘设立两道护栏,夜间加设红色标志灯。5 基坑防护设置双横杆钢管防护栏,栏杆柱打入地面深度不少于50cm,防护栏埋设距基坑边缘不能小于50cm,立柱间距不大于3m;当基坑周边采用板桩时,钢管可打在板桩外侧。防护栏应挂设安全警示标志。2.6 模板工程 1 模板不应与脚手架联接,模板拆除 时,应划分作业区,悬挂警示标志,并按规定的拆模程序进行。
拆除区域设置警戒线且专人看护,留有未拆除的悬空模板及模板工程应经过验收手续。3 模板上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规定要求,模板上堆料均匀。4 高度在 2m 以上作业处应设置可靠立足点、走道垫板稳固。2.7 跨公路(铁路)桥梁施工
高速公路影响范围封闭防护要有专 项方案,封闭防护必须可靠牢固。跨公路、跨在建铁路的桥梁的施工中,应设置桥下限高架和防撞设备,高速公路设置减速信号标志。2 跨公路、铁路桥梁施工期间必须设置防护棚架和防护网。2.8 文明施工 1 临近居民区施工产生的噪声应符合现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界限》(GB 12523)的规定。2 钻孔桩施工应设置泥浆循环系统,防止泥浆外溢污染环境;沉淀池和泥浆池应分开设置,并设置防护栏。3 施工现场应根据需要设置机动车辆 冲洗设施、排水沟及沉淀池,施工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河流。4 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水、废油及 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排入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中。5 不得随意占用或破坏与施工现场周围相邻的土地、道路、绿地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场所;不得影响人们进出通行的道路和正常的活动。
三、预制梁场 3.1 场地选址 施工单位预制场选址与布置要经过多方案比选,按照就近桥梁原则,便于预制梁板架设。同时按照工期计算出占地面积、台座数量、机械配备等,预制场选址与布置经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建设。3.2 预制场布局
预制梁场一般不得布置在路基范围内,条件受限时应满足工期和施工组织要求,并报相关建设、监理单位批准。2 预制梁场宜采用砖墙或彩钢板封闭,场内修筑临时排水沟、沉淀池等良好的排水系统,规模较大时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区域功能分明,合理划分办公区、生活区、构件加工区、制梁区和存梁区。各类机具设备、模板摆放整齐有序,办公生活区建设可参考项目部办公生活区建设。3 预制场标准化建设的规模,应结合预制梁的数量和预制工期等参数来规定预制场规模和相关设备配备,具体要求: 1)移动式钢筋棚
至少1座
2)台座数量
应与预制时间、数量相匹配,按3片/座·月控制 3)吊装设备 满足起吊吨位需要,至少2台 4)模板数量
不少于台座数量的1/3 5)自动喷淋养护设施 每片梁设喷管不得少于4条,顶部2条侧面各1条;喷管长为:梁体长+lm,喷头间距为0.5m 6)必备的施工辅助设施 横隔板钢筋定位架、钢筋骨架定位架、横隔板底模支撑架 7)其他施工设备 满足施工需要 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4 预制场出入口应设置洗车台(池),防止运送材料车辆、混凝土罐车等将泥土带进场内。5 桥梁预制场标志标牌
预制场内醒目位置应设置施工平面布置图、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文明施工牌等明显标示。吊装作业区、安全通道应设置禁止标志;预制场的制梁、存梁区、构件加工区等各生产区域应设置明显标示。钢筋绑扎区在明显位置应设置标示牌。张拉台座两端应设置指令标志,并设置钢板防护。
正在使用的机械设备,应在易发生机械伤害的场所、施工现场出入口醒目位置悬挂机械操作安全规定公示牌(即安全操作规程)。6 预制场所有的电器设备按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进行标准化安装,所有穿过施工便道的电线路应采用从硬化地面下预埋管路穿过或架空穿越,埋管标准或架空高度均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设置明显警示和限高标识;采用由满足施工机械设备用电最大负荷要求的变电站供电,电线布设须满足“三相五线制”要求,同时设置25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变压器设置安全距离符合规范规定,临时用电不得私拉乱接,绝缘线不得在地面上拖拉,电缆线不得在水中浸泡。3.3 场地硬化与排水 1 梁板预制场处于黄土、软土或其他不密实地基时,为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而影响梁板预制的质量,应对预制场地采取换填天然砂砾土分层碾压密实,换填厚度应不小于30cm;梁板预制场处于天然砂砾或天然岩层上且厚度较厚时,对场地做好平整即可。2 场内硬化时制梁区、存梁区均应控制纵横坡,形成良好的自排水系统,制梁区每个台座四周在进行硬化时必须预埋蒸汽养生、喷
淋养生管道和排水槽。3 钢筋加工区、集料存放区及混凝土拌和区均须设防雨棚、排水沟,并使用15cm厚C20混凝土硬化,雨天、风天较多地区,应备有足够的防雨篷布。4 预制场应设50cm×50cm砖砌排水沟排放施工废水、养护水、收集雨水并汇人沉淀池,沉淀池设置规格为长4m、宽3m、高lm,污水处理后方能排放。5 预制梁场主要道路、制梁区采用 不低于20cm厚半刚性基层或砂砾垫层+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进行硬化处理,存梁区硬化采用C20水泥混凝土,厚度不小于 10cm。3.4 台座建设 1 预制梁的台座强度应满足张拉要求,台座尽量设置于地质较好的地基上;对软土地基的台座基础要进行加固处理,台座两端必须用 C20 以上的片石混凝土扩大基础进行加固,以满足梁板张拉起拱后基础两端的承载力要求。2 底模采用钢板,不得采用混凝土底模,钢板厚度应为 6~8mm,并确保钢板平整、光滑,防止粘结造成底模“蜂窝”、“麻面”。3 预制台座、存梁台座间距应大于 2 倍模板宽度,以便吊装模板。台座要满足不同长度梁板的制作。台座两侧用红油漆标明钢筋间距。4 波纹管、锚具、支座等其它材料必须按相关要求建库保管和加工,做到有物必有区,有区必有牌,做好防锈、防腐、防火、防盗工 作。3.5 存梁区设置 1 梁板预制完成后,移梁前应对 梁板喷涂统一标识和编号,标识内容包括预制时间、施工单位、梁体编号、部位名称等。2 梁板预制完成后,除了加强养 护外,要保证稳固、安全存放,严禁拆模后将梁板(尤其是T梁)无支撑存放,必须设置稳固的支架,防正梁板侧倾。存梁区也应设置相应的防止倾覆的托架及设施。3 用于存梁的枕梁可设在离梁两端面各 50~80cm 处,且不影响梁片吊装的位置,枕梁应适当配筋。4 空心板、箱梁最多存放层数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设计文件无规定时,空心板叠层不得多于3层,箱梁、T梁不得叠层堆放。支垫材质必须采用橡胶板或方木,且不污染梁底。3.6 梁板养生
场地内必须根据梁片养生时间及台座数量设置足够的梁体养生用的冬季蒸汽养生和夏季自动喷淋设施,喷淋水压加压泵应能保证提供足够的水压,确保梁片的每个部位均能养护到位,尤其是翼缘板底面及横隔板部位。养护用水需进行过滤,避免出现喷嘴堵塞现象,且管道应提前埋入地下。3.7 钢筋加工 1 成品钢筋存放区面积不小于150m应加设防雨棚。成品按不同规格分区堆放,堆高不超过120cm,分区之间留有足够的通道。2 梁板钢筋安装必须设横隔板钢 筋定位架、钢筋骨架定位架、横隔板底模支撑架、钢筋骨架吊装模具等施工辅助设施。3 张拉预应力筋时其周围及两端应设置完善的防护措施和警示标志,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张拉作业区域。3.8 机械设备 1 进场机械设备必须满足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要求,安装调试简便、容易操作、维修方便,可靠性高,安全性能好;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和破坏,如油、声污染。
大型机械施工现场严格遵守“五个一”制度,即:一机、一人(专职防护)、一本(机械施工日志)、一牌(设备标识牌)、一证(机械操作证)。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本机的构造、性能及保养规程,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3 施工现场安装、拆装大型施工 机械时,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主管人员到场把关。转场时,应有“专项方案、专项检测、专项见证、专项放行、专项检查”。大型施工机械夜间不得安排转场、移机。大型施工机械作业时现场必须有人把关。龙门吊、架桥机、塔吊必须经有关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4 机械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作业前,应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检查,作业中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得酒后上岗或疲劳作业,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并做好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记录。
四、钢筋加工场 4.1 场地选址
钢筋加工场地应合理选择设置 地点,宜采用集中加工布置方式,减少二次搬运量,做到加工与施工互不干扰。加工场应实行封闭管理,储存区、加工区、成品区布设合理,设置明显的标志标牌。2 加工场内醒目位置应设置施工平面布置图、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文明施工牌等标志。3 焊接、切割场所应设置禁止标 志、警告标志,木工加工区应设置禁止烟火标志,安全通道应设置禁止标志,使用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场所应设置禁止标志和明示标志,加工场出入口和场内应设置禁止标志和警告标志,用电场所应设置警告标志,易发生火灾场所应设置警告标志,消防器材放置场所应设置提示标志。各作业区应设置分区标识牌。4 机械设备应悬挂机械操作安全 规定公示牌(即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标示牌。5 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应 按其检验状态与结果、使用部位等进行标识。
4.2 钢筋加工棚面积必须在 2000m2以上,并配备桁吊或龙门吊,龙门吊必须是由专业厂家生产,使用前须获得有关部门的鉴定,严禁使用自行组装的门吊。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4.3 钢筋加工场应硬化处理并做好排水。地面应用 15cm 厚 C20 混凝土进行硬化,按照其使用功能分为:原材料堆放区、钢筋下料区、加工制作区、半成品堆放区。4.4 在加工制作区应悬挂各号钢筋的大样设计图,标明尺寸、使
用部位,确保下料及加工准确。4.5 各种机械加工设备必须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且作好验收合格记录,以备检查。4.6 为满足钢筋加工精确度,推广使用数控钢筋加工设备。4.7 机械加工设备要求 1 进场机械设备必须能满足工程 质量和施工进度要求;安装调试简便,容易操作、维修方便,可靠性高,安全性能好;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和破坏,如油、声污染。2 严格遵守持证上岗制度,机械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本机的构造、性能及保养规程,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3 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穿 戴相应劳动保护用品。作业前应进行检查,作业中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相应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并做好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记录。4 金属加工工作台应稳固;卷扬 机应安装牢固、稳定,防止受力时位移和倾斜。5 各种气瓶应有标准色,气瓶间距不小于 5m,距明火不小于 10m 且采取隔离措施。气瓶使用或存放符合要求,应有防震圈和防护帽。6 施工现场各类试验设备应定期检查。4.8 起吊钢筋时,下方禁止站人,必须待钢筋降落到地面 1m 以内 方准靠近,就位支撑好方可摘钩。
4.9 人工断料工具必须牢固。切断小于 30cm 的短钢筋,应用钳子夹牢,禁止用手把挟,并在外侧设置防护箱笼罩。
切断小于 30cm 的短钢筋 4.10 钢筋进行防锈处理时,制作区应远离办公生活区。防锈处理采用喷水泥浆,喷(刷)防锈漆等办法。焊接时,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导线绝缘良好。焊接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用品。4.11 加工场内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堆放 1 原材料钢筋存放应采用可移动式工棚,钢筋应垫高堆放要离地 50cm 以上,半成品钢筋构件采用钢筋小支架或方木支垫,下部支点应以保证钢筋不变形为原则。2 已经加工好的钢筋半成品应编 号堆放,在旁边设置钢筋加工标识牌,标明其型号、规格、长度、编号等参数,防止用错。3 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应按其检验状态和结果、使用部位等进行标识,并按同类型码放,标识牌应用铁架吊挂安置于醒目处。4.12 文明施工 1 易产生粉尘、有害气体的加工 场、存放场应采取除尘、有害气体净化措施,且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尽量将加工场设于场地下风向。2 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水、废 油及污水应经过处理,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其他水域中,不得排入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中。3 加工剩余的短小材料及废料要合理回收,充分利用。4 严禁将不易腐化的合成材料、化工原料等擅自埋入地下。
五、材料存放场
5.1 存放场、材料加工场应合理选择设置地点,应尽量靠近使用地点,确保运输及卸料方便。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选择在装卸、取用、整理方便和靠近拟建工程地方放置。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应靠近拌和站放置。5.2 各种材料应分区存放,堆放场地需进行硬化,采用不低于20cm厚半刚性基层或砂砾垫层+20cm厚C20水泥混凝土面层进行硬化处理,且排水设施完善,场内严禁积水。存放场应留有足够宽度的通道,便于装运。5.3 各种材料进场均有合格证或检验单等质量证明资料。5.4 各种材料的堆放应做到一头齐,一条线。
材料存放 5.5 预制构件的堆放位置要考虑吊装顺序,力求直接装卸就位。5.6 材料储存时应按使用次序分类、分批存放,并按规定做好标识。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宜选择在装卸、取用、整理方便和靠近拟建工程处放置。存放场地应留有足够宽度的通道便于装运及使用。5.7 集料按不同粒径、不同品种分仓存放,不得混堆或交叉堆放,料仓隔墙采用厚度50cm高度3.5m砖墙,砂石材料堆放呈梯形状,做到“条直层平”;不得紧靠隔墙堆放,防止隔墙侧向受压倒塌。5.8 袋装水泥、外加剂必须入库,库房尽量靠近拌和机,地面采用 C15 混凝土硬化,且有防潮措施。水泥按厂家、品种、批号、离地 30cm堆垛,垛高不超过10包,距离墙30cm;散装水泥按不同厂
家、强度、批号分罐保存,罐上必须安装避雷设施。5.9 各集料需分设待检仓和已检合格仓,每个料仓的容量应满足最大单批次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并留有一定的余地,同时应满足运输车辆和装载机等作业要求。5.10 金属材料存放
线材存放时应上盖下垫,平放堆垛,注意标牌的保管,避免混淆。钢筋根据进场、加工和使用的先后顺序,按型号、直径、用途分门别类叠放。2 型材存放时应下垫垫木,上覆 防水遮盖物,平行分层堆码,统一放置,并且一端垫木略高。3 堆放钢板及钢杆件时,其高度不得超过 1m。5.11 半成品、成品存放区 1 存放场地应通风良好,有条件宜搭设存储棚库。2 金属、木材及构配件等底部应 按规定垫高,并避免与酸碱等易腐蚀性物质接触。木质材料或易变形材料应平放,不得挤压。成品钢筋构件,不能在5d内使用的,必须整体喷水泥浆做防锈处理。3 板材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不得露天存放。木材应选择干燥、平坦、坚实的场地堆放;选择堆放点应尽可能远离危险品及有明火的地方,并应设置“严禁烟火”的标识和消防设施。4 易于滑落的材料堆放必须捆绑牢固,堆高不得超过 2m。5 材料储存时应按使用、安装次 序进行分类、分批存放,并按规定做好标识,小件(散件)材料及配件宜存放于箱、盒内。
5.12 周转料具存放应随拆、随整、随保养,码放整齐。大模板存放应有可靠的防倾倒措施,不得靠在其他模板或物件上。5.13 装配式构件 1 根据构件的使用先后和吊装顺 序进行堆放,留出适当的通道,不得越堆吊运。2 堆放构件时,应按构件刚度、受力情况等采用合理放置方式,保持稳定。
构件堆放时应放置在垫木上,垫木位置应与吊点相对应;同时应使吊环向上,标志向外。4 水平分层堆放构件时,其堆垛 高度应按构件强度、地面承载力、垫木强度以及堆垛的稳定性而定。大型构件一般以 2 层为宜,不应超过 3 层,构件各层之间应用垫木隔开,且各层垫木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六、小型预制场布局
6.1 根据小型预制构件特点,预制 场需分生产区、养护区、成品区以及办公区等。各区域的划分用黄油漆隔离标识,并在各个区域设置标识牌,规划合理,交通流畅。6.2 生产区根据合同段设计图纸确 定的预制构件的种类设置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必须设置振动台,同时配备小型拌和站1座(尽可能与既有拌和站一起设置)。6.3 养护区采用自动喷淋养护系统 结合土工布覆盖对构件进行养护,确保构件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要求覆盖养生 7 天以上。
6.4 成品按不同规格分层堆码。对 于预制块、片(如防护衬砌肋、盖板等)堆码不得超过2层,对于整体式预制件(如缝隙式水沟等)不得超过4层。层间需用土工布隔开,预制件养护期不得堆码存放,以防损伤,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缺边掉角。6.5设备配置 1 小型构件预制可选用振动台振 捣,振动台电机功率应经过现场试验,对振动台的性能进行分析与比选,确定振动台的电动机功率,一般为 1.2KW~1.5KW,振动台数量根据预制构件生产数量确定。
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2 混凝土可由就近大型拌和站集 中供应,若单独设置拌和站,拌和站必须达到四仓式自动计量标准。
6.6模具 1 模板必须使用钢模或高强度塑 料模板,入模前应进行拼缝检查,对拼缝达不到要求的,辅以双面胶或泡沫剂,必须选用优质脱模剂,保证混凝土外观。在周转间隙必须有覆盖措施,防止雨淋、生锈、被污染。2 按照小型预制构件设计尺寸及 要求,由专业生产厂家制作塑料模具的各种钢模母胎。钢模母胎制作完毕后,利用钢模母胎及塑性复合材料批量生产,加工成混凝土小型预制构件的高强度塑性模具,塑性模具的材料为聚丙乙烯、ABS 及部分添加剂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而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第五篇: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标准化规范工作自查报告
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标准化规范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文件的要求,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此项工作,按照“关于做好法律风险标准化工作定级的通知”要求,对照《法律风险管理标准化规范》和《定级评分标准》,单位组织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增强法律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法律风险管理能力。
单位全体员工能主动加强法律风险意识培养,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法律风险管理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学习时间达到了8小时以上。单位管理人员严格执行活动风险管理制度,自觉加强自身法律风险能力的学习和培训,把法律风险管理意识融入到日常经营管理中,并根据单位部门的需要制定了适宜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单位领导层能熟悉决策事项的法律风险管理流程,具有较高的法律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主要负责人能自觉遵循法律管理的规定,严格按相关程序决策涉及法律的事项。
二、加强法律风险管理建设
单位积极建立健全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制定了明确的法律风险管理方针、目标。单位成立了法律风险管理标准化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并积极开展工作。单位根据有关要求,按照“业务工作谁主管,法律风险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他俩法律风险管理责任体系。明确了各级人员在法律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单位广泛持续收集与本单位法律风险管理相关的信息,分析识别出可能造成法律风险的因素。单位制定了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决策程序,严格执行公司的“三重一大”的各项制度,严肃程序,单位相关人员熟知公司各项程序。
三、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执行管理制度
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如工资分配办法,内部合同评审办法,车辆驾驶员管理办法,教练员管理办法,用水用电管理办法等,这些规章制度的确定都是经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经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并在大会上公布施行。并通过宣传培训等使员工不仅知晓规章制度,而且能充分地理解和掌握制度内容的实质含义,保证认真执行。单位建立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督查机制,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加强合同管理
单位除遵照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管理外,内部制定了“合同管理内部评审制度”,加强对合同管理、各项合同的签定都严格遵守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和各项程序,从未出现违规现象。
五、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法律风险管理方面积极开展。
单位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工作,积极宣传相关内容,在处理纠纷方面坚持原则,依据法律完善程序,及时上报。
六、法律风险管理自查及考核评价
单位对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并制定完善了考核标准,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改进意见。还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定期进行了专项检查。
七、存在的不足:
单位在法律风险管理标准化工作方面,经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学习,进上步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