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管理科学发展全面做好地税工作Microsoft Word 文档
创新管理科学发展 全面做好地税工作
――陵县地方税务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首先我代表陵县地税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中来我局莅临指导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并对各位领导对地税工作的关心支持,致以崇高的敬意,下面就我局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请指正。
今年以来,陵县地税局在市局的关怀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迎势而上、顽强拼搏、创新管理、科学发展,按照市局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部署,并以此为动力,推动全局各项工作全面升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陵县地税局的基本情况
我局设有7个科室、3个直属单位和5个中心税务所,现有干部职工91人,其中党员75人,占在职人数的82%,大专以上学历74人,占在职人数的80%,局机关工作人员27人,一线从事征收管理和稽查的人员65人,担负着全县457家企业和5161户个体工商户的地方税收管理工作。
地税局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依法治税、从严带队、科学管理、共建和谐”的基本要求,严把组织收入质量关,今年一至九月份,实现税收入库22702万元,同比增收5356万元,同比增长31%,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第二产业上
缴地方各税11887万元,同比增收5649万元,增长89%,占地税总量的52%。第三产业上缴地方各税10623万元,同比增收2816万元,增长36%,占地税总量的47%。总体收入情况明显好于去年同期,这是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局地方税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抓好税收业务的同时,我们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县局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先进妇委会”、全省“六好基层单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行风评议“免评单位”等荣誉称号。纳税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省、市三级“巾帼文明岗”,直属征收分局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有6个基层单位获得市级“文明单位”和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
二、科学布局、创新管理,扎实推进新一轮基层建设
(一)集中办公工作
一是本着“先小后大、先简后繁、扎实推进、力求效果”的原则,围绕“因地制宜、务求实效”这个主线,考虑到郑寨和宋家中心所具备现有的办公楼房,加大投入资金数量后,既能节约部分投入资金,又能保留陵县地税这块最偏远的前沿阵地。经过反复论证,决定保留郑寨和宋家中心所。对其原有办公环境和设施进行覆盖式更新。
二是对陵城、边镇、安德3个中心所集中到县局闲臵的沿街楼房办公,把3个中心所的大部分征收业务移至县局的
办税服务厅。并且有效解决了三个中心所的所避暑、就餐和取暖问题。
三是通过我局对当地政府积极有效的宣传,县委、县府对集中办公等工作十分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政府主要领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距离县局2公里处划拨建设用地20亩(位于陵边路以西、北辰路以北,南北长133米、东西宽100米)。设计建设4层框架结构式办公用房,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体工程(陵县地税局基层税务所集中办公综合楼)和供暖、食堂等配套设施分期完成。计划于2011年6月中旬投入使用。该地块位于陵城、边镇、安德交界边缘,坐落于三个中心所辖区圆心位臵,位于市、县、乡纵向、横向交通枢纽附近,管理和交通辐射半径十分合理。
(二)集中办公后的经费保障问题:
县局经费的主要来源分省级拨付、地方财政拨付两个部分,个人经费总量为人均2.8万元,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新一轮基层建设以来,我们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就集中办公后的经费保障问题进行协调,着手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即财政拨款与税收任务挂钩,并拟定以下征收奖励办法向当地政府领导请示,很快得到县主要领导的批复,并以县财政局文件的形式下发县地税局、各乡镇财政和基层税务所
一是县级收入超过1亿元的部分,按超收部分的8%由县财政拨付。
二是乡镇经费按乡镇级税收的1%拨付经费,按季提取,由县财政拨付基层税务所;
三是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以上年完成数(1.3亿元)为基数,超收部分按5%拨付奖励经费。
经费的落实,极大的焕发了基层地税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集中后的分工合作
县局在全面做好基层中心所的扩建改造、新建的同时,重新考虑、规划集中办公新格局的各种配臵和管理方法。在行政管理成本、人力资源配臵、管理服务等方面,均有很大改善和提高。
一是重新整合行政管理资源,在资产、后勤费用收支方面进行规范和统一;
二是优化人力资源配臵,通过合并岗位设臵,把有限的人力资源用在征收和管理最前线,减少了人少事多的矛盾。
在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中,市局领导多次来我局督导检查工作,并给予大力支持,为我局基层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增添了强大后劲。
三、注重实效、着眼长效,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法,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我们总结了近年来陵县地税局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对新形势下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机
制和长效机制作了有益的、积极的探索,在仔细调研和反复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经多方筹备,“陵县地方税务局税务学校”于8月20日揭牌开业,它标志着县局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已经形成,并牢固树立专业教学管理与县局实际结合的办学理念,促进了地税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是从教育培训的内容看,既有省、市局干部教育培训的刚性内容,又有基层一线人员切实需求的知识。既有宏观的专业知识,又有微观的操作规范。
二是从培训层次划分看,公共知识培训全员都要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分岗位分层、骨干人才专业培训、基础应用能力、助征员业务等四个方面。
三是“联帮法”共同提高,县局各单位实行“一帮一、一对红”的办法,通过季考,确定出帮扶和被帮扶人员,根据进步成绩,同时给予奖励或通报。
四是逢训必考,通过考试成绩、笔记质量、优秀学员评选、课堂表现等一系列指标,根据不同内容,筛选出参加省、市局培训的人员,保证参加省、市局等高层次培训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激发骨干人才学习的主动性和荣誉感。
四、突出重点,改进税源管理模式,全力做好税源分类管理和分级监控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只有加强税源管理才能保障税收收入、发展经济。我们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工作重点,按照省局的要求,以县局为基本单元,实现全县数据采集集中化、内部分工专业化、数据模型固定化、数据差异具体化,全力做好税源分类管理和分级监控。
(一)数据采集集中化
县局以税源管理科为主,通过对全县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税源调查、数据采集,与现行的数据指标完全比对,形成差异。实现对管理需求的准确把握、用于基层管理单位的异常指标比对。
(二)内部分工专业化
配齐、配强税源科人员,增加纳税评估职能。在纵向上形成数据采集-〉纳税评估-〉数据差异分析-〉数据差异分配-〉数据差异反馈的工作流程。
在横向上形成外部联系渠道(经济、计划、统计、国税、工商、电力)-〉内部搜集、落实、审核、监督机制(征收、管理、稽查、计会、社会综合治税等环节)的工作流程。
(三)数据模型固定化
税源管理单位建立统一的《有差异数据比对表》,也就是通过对企业数据的掌握和反馈,完成税源管理岗由催报催交向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按规定正确核算并能对基础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
(四)数据差异具体化
一是税源管理单位通过精确的税负分析,指出税源的变
化与税收征管相对应的手段与方法。二是重点税源税种入库分析,分析欠税税种和欠税原因,揭示征管入库的薄弱环节和增收潜力,查找欠税原因,采取防范措施,加大监控力度。
通过界定税源管理、分局(所)、小组、税管员和征收、管理、稽查、计会等部门的税源管理职能,按照业务关联、职责明晰、衔接紧密的原则,建立起工作程序和协作制度,实现各环节间有效的信息传递、业务衔接,全面促进税源管理、税收分析、税收管理、征收管理、税务稽查、纳税服务、政策法规等业务间的良性互动。
五、坚持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是建立完善了税收执法监督内控机制。我局税收执法监督内控机制健全、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到位。实行按月进行计算机自动考核,定期进行手工考核,做到了月考核、季通报,充分利用自动监控考核系统分析过错行为、预防执法过错重复发生,并及时对过错行为实施责任追究。执法考核软件的推广应用得到了地税执法人员的认可,各单位都能积极查明被扣分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更好地达到了规范执法行为、依法行政的目的。
二是防范执法风险,预防渎职犯罪制度落实有力。近年来无复议撤消、更改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无渎职犯罪案件。三是税收征管责任区、税收管理员、基层法制员制度得
到有效落实,对非正常户管理不断加强,实现了管理、考核、奖惩的统一,税收执法责任制实现了计算机自动考核和人工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责任追究。
四是税务法律救济渠道畅通。各基层单位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基层法制员制度,近年来未发现行政诉讼隐患,未接到税务行政复议申请和应诉税务诉讼案件;未发现存在涉税渎职犯罪隐患或苗头性问题。
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地税
一是以“始于纳税人需求、终于纳税人满意”为目标,以“收好税、服好务”为落脚点,紧紧围绕组织收入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服务观念创新化、服务手段多元化、服务行为人性化”的原则,认真开展了“税收服务年”活动,寓执法于服务之中,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努力探索和实践信息化条件下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的新方式,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服务水平、优化税收环境。
二是做好规范服务,全力推行“微笑服务、首问负责、承诺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告知服务、预约服务、应急服务”八项服务制度,是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地税网站等资源,丰富完善纳税咨询、办税指南、网上办税、涉税公告、投诉举报等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手段,加强与纳税人的沟通,为纳税人办理各种纳税
事项提供便利条件。
三是做好政策服务,结合日常工作,扎实细致地做好各项税收宣传工作,使纳税人及时了解税收新政策,引导纳税人发展生产、改善经营,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七、科学管理,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打造数字化地税 提高税收信息化应用水平是税务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局坚持以网络为依托、以增效为目的,实现了税收管理的科学化,降低了税收成本,提高了税收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是及时更新微机设备和升级改造计算机及网络,依托信息技术,规范业务流程,着重加强对系统业务软件的应用和维护管理,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实现上情及时下达,及时发布技术标准及工作任务,避免人为操作失误的发生。
二是依托信息技术,加强行政管理,我们在县局及五个中心所安装了远程监控系统。县局及安保人员不必亲临现场,就可将现场情况尽收眼底,实现了县局对基层单位的有效考勤管理和安全保卫管理,通过监控系统实时抓拍的影像资料回放,事后再现当时发生的情况,在司法纠纷中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是依托信息技术,搭建自己的教育培训平台。通过远程电子教学,利用视频会议系统的远程培训,实现文档、视频及媒体课件的同步浏览,该平台实现县局与五个基层中心
所的远程监控、视频会议、电子教学三大功能,具有可视性强、交互性好、共享性佳的特点,是集远程视频会议、实时监控、同步视频点播、同步交互学习、电子白板共享的多功能交流平台。通过与现场电子白板书写演示有机结合,进行系统业务远程电子教学。基层人员只要到指定的网址,就可以参与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仅可以看见具体演示过程,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直接对话实现在线提问。并对每期的内容能进行全程录制,放在《数字政务平台》,实现实时视频点播,重复利用。
八注重执法能力建设 不断提高治税水平
一是新一轮基层建设以来,我们在抓好基础性建设、改善办公环境的同时,强化对基层税务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大力开展税法的学习和实践,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他们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不断培养和树立现代法治观念,增强执法人员的使命感、光荣感和责任感。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着重加强了税收征管环节和税务稽查环节的制度建设,确保每个执法岗位的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履行职责,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重点做好对税收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三是进一步完善内部执法的联动机制,深入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工作,突出重点加以整改,下大力把税收执法责任制
落实到税收业务的各个部位和环节,实现税收执法规范化水平的新提高。
四是加强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的税收执法环境,采取多项措施,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培养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的税法意识,提高纳税遵从水平,积极做好与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协调,增强税收执法的社会合力,同时在税收执法中认真贯彻执法为民的思想,尊重纳税人的法律地位,保护纳税人的合法利益。
今年一至九月份,我局税收征管和稽查部门共开展专项检查17户,追缴入库税款476万元。
九、适应新形势下地税工作需要,认真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
今年以来,陵县地税局以新一轮基层建设为契机,为适应新形势下地税工作的需要,认真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
一是局党组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建设学习机关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一支思想解放、素质全面、有创新能力的机关干部队伍,推动地税各项工作上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是局党组成员率先垂范,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和创新学习的理念,使工作学习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努力提高自身学习力、创造力。
三是立足工作实际,牢固树立“人员素质是第二税源” 的思想,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学习型机关建设做细做活,开展了“身边小课堂”活动,实现教育活动常态化,根据各科室或税收日常工作实际情况,每天利用10至15分钟时间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重点围绕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了集中学习难安排、自学活动难展开、学习成效难保证的“三难”问题。
十、倾力打造工作亮点,持续推动管理创新工作 今年,我们秉承推出一批、打造一批、储备一批的创新工作思路,在税收管理工作创新上下功夫,年初县局确立了“个人投资企业股息分红个人所得税管理”、“广告业营业税管理”、“办税服务星级管理”、“税源征稽监控一体化平台”等四项创新工作项目。其中“个人投资企业股息分红个人所得税管理”和“税源征稽监控一体化平台”被市局列为全市地税系统十大创新项目,目前这两项工作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全省地税系统的空白。特别是“个人投资企业股息分红个人所得税管理”,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我局的《确定行业最低贡献率、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所得税管理效果显著》的工作经验,已被省局个人所得税处转发,并向全省推广。
以上是陵县地税局在今年的主要工作和做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一手抓税收任务完成,一
手抓税收执法行为的规范,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工作思路、扎实的工作作风、严明的工作纪律,推进依法治税,实现科学管理,努力加强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完成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所言,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多多指教,谢谢!
第二篇:创新社会管理,坚持科学发展
创新社会管理 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我行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
授信执行部总经理 张朝虹
面对当前形势下全行业务发展的新任务,面对全行日常管理中的各项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如何确保湖北省分行“三年战略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当前,党中央作出的认真学习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究班精神,大力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开展社会管理集中轮训,通过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创新思路、研究措施,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对省分行目前如火如荼进行当中的“科学管理年”活动也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结合授信执行部工作实际,就下一步如何学习好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究班精神,贯彻好省分行“科学管理年”活动,谈以下几点粗浅思考:
一、搞好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建立社会管理新格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首要的是搞好制度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范,建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特别重要的是要完善参与型及自治型治理结构,重视对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专业人员和优秀的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培育,通过对社会管理领域进行过程引导、和规范,实现政府对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的有意识引导、调控和激励,形成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机制。
2012年,授信执行部围绕省分行“科学管理年”工作部署,积极开展“推进五个转变,建立五个中心”,即由降不良向控不良转变——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中心;由提款审核向提前辅导转变——授信发放审核中心;由结果问责向过程问责转变——责任认定中心;由贷时外评向贷前内评转变——押品评估中心;由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变——授信档案管理中心。要实现这五个中心建设工作目标,授信执行部明确了坚持“内外并举”,建立效益“最大化”的不良资产经营中心;制定“一制一册”,建立服务“高效率”的授信发放审核中心;落实“三个转变”,建立覆盖“全方位”的授信不良问责中心。;推出“四项举措”,建立队伍“专业化”的押品评估中心;明确“五项制度”,建立管理“信息化”的授信档案管理中心系列政策举措。同时,为了确保目标能实现,明确了正确的绩效考核导向,进一步完善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机制等市场化经营机制体系。通过与员工面对面的交流,在传导绩效导向的同时,了解员工对本职工作、自身发展、考核机制等方面的真实想法,找准问题所在,形成更加公平、公开、透明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各个岗位都要设置考核指标,这些指标要与总行的考核指标、省行的战略目标、监管部门的检查考核、部门及分支行的满意度相结合。考核结果要与员工的绩效工资、评先评级、职位职级相结合。通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倡导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升级加薪靠业绩的价值导向,着力解决规则不透明、分配不合理、员工不满意的问题,引导每位员工积极进取,创造良好业绩,分享发展的成果,确保工作目标实现。
二、优化人文环境,营造协作氛围,增强社会创新活力。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我们强化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要建立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平等、民主的社会合作机制,倡导参与型行政理念,形成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维护全体人民的发展利益与环境生态利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对于授信执行部来说,增强社会管理的活力,必须在优化部门人文环境,在部门内营造协作氛围。优化人文环境需要在授信执行部总经理室和员工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平等对话、包容兼蓄”的人文环境,将中国银行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授信执行部现有员工28人,其中党员人数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二,所有业务岗位上的员工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这是一支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双高的团队,有着先天的人文环境优势。相互信任,就要求管理层与员工之间能以诚相待。总经理室成员要讲实话、办实事、创实效,首先取信于员工;平等对话,就是要疏通员工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面对面地直接对话,员工有心里话愿意也能够对管理层讲述,管理人层也能实事求是的、耐心的倾听员工的合理诉求,并按正常渠道予以帮助和解决;包容兼蓄,就是要以宽容的心看待工作中出现的正常失误或差错,多理解工作协作中可能出现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多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对于不涉及原则性和底线的问题都应该多加理解。优化人文环境不意味着一味地宽容,在履行职责上应设置底线,要突出加快发展和合规经营的主题,完善考核约束机制。以行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前提。构建和谐团队需要营造良好的协作氛围。要完成一项工作需要每个团队及员工的共同努力,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都会影响整个工作计划和任务的完成。因此,营造良好的协作精神,主动沟通,主动协作,主动联系,就可以赢得他人的协作,避免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协作精神来自大局意识,来自于对中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站在大局上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就能充分的认识到每一项工作不是孤立的,是在协作中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相互完善的。因此,我部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要积极加强内部团队间、岗位间的协作,还要主动加强与省行各部门、各分支行间的协作,在与大家相互间的交流中加深了解,加强协作。
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责任认定,凸显社会管理新变化。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当务之急是构建科学的行政问责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行政问责机制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构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行政问责机制的着力点是科学合理地明确职能定位;强化对领导干部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考核与监督;完善社会管理责任落实保障机制。
近两年来,授信执行部深入贯彻省分行党委从严治行管理原则,不断夯实责任认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不仅圆满完成了全部公司存量不良的责任认定工作,还积极创新,制定了《湖北省分行授信业务责任认定实施细则》,实现了授信业务覆盖全面化、流程一体化、打击及时化、责任评定定量化问责,提高了责任认定的主动性和威慑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落实到我们责任认定工作当中去,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文本,实事求是,科学问责。下一步,授信执行部将继续强化授信业务问责工作,就需要深入贯彻省分行“科学管理年”要求,认真落实“三个转变”,通过全方位责任认定,强化过程问责,进一步增强全行干部员工 “做人讲规矩、做事讲规则”的自觉认识,培养“有规矩必须自觉遵守、严格执行”的意识,在全行培育“从严治行,违规必究”的管理文化。第一,实现由认定存量向打击违规、关注新增转变。从结果问责向过程问责转变,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通过问责,促使业务部门主动管理和化解潜在授信风险,达到快速有效清收目的。同时保护员工干部、避免事后问责人仰马翻发生。第二,实现由过去重公司不良问责向公司、个金、银行卡授信业务全覆盖问责转变。强化培训指导,完善责任认定指标考核体系,继续加大个金、银行卡授信业务问责工作力度,促进公司、个金、银行卡业务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第三,实现由事后处理向宣传教育、事前预警转变。积极倡导良好的问责文化,让全辖授信从业人员达成一种共识:责任认定目的不是为了处理人,而是为了教育人、警示人。通过问责,总结经验教训,挖掘典型案例,完善机制,警钟长鸣。
第三篇:做好价格工作 服务科学发展
做好价格工作
服务科学发展
区价格监督检查局
区价格监督检查局自2009年成立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全力抓监督、努力促和谐、着力强队伍、大爱保民生”的工作思路,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在改进价格调控监管、积极推进价格改革、深化价格公共服务、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推进价格公共服务,营造和谐价格关系 为了做好民生价格监管工作,区价格监督检查局适时地将工作重点转向做好价格公共服务建设,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价格关系。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强化价格法律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的有关价格政策法规,及时公布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等价格信息。利用《价格法》宣传日活动,组织力量深入街道、乡镇、集贸市场宣传《价格法》、《价格监督管理条例》、《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 标价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在城区过往人群密集地带设置咨询台,现场受理群众的价格政策咨询、投诉,向群众免费发放《价费政策宣传册》、《反价格欺诈常识》等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悬挂横幅10余幅,张贴标语20余幅,扩大了价格公共服务工作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增强了人民群众抵制乱收费、乱涨价的能力,提高了全社会的价格法律意识。
二是开展价格服务专项行动,深化“价格服务进万家”。推进价格服务进企业、进商场、进学校、进农村、进重点工程,发挥价格监管的职能,强化为民为企服务,增强价格公共服务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今年以来,共走访云溪工业园园内企业30多家,上门了解涉企收费行为,并通过向园内企业发放价格服务联系卡等办法,加强企业与物价部门的联系。同时还在商场、超市、医院等处张贴温馨提示牌110多块,告之广大消费者,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随时向价格监督检查部门举报,进一步将价格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
三是积极培植价格诚信点,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组织开展价格诚信单位创建工作,引导经营者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目前,我们共向18家经营业主授予了“价格 诚信经营示范点”的称号,100多人被评为“诚信经营个体工商户”,人民群众消费环境日趋规范。特别是针对前段日本地震期间外地部分商家哄抬盐价现象,加强与新闻媒体的配合,适时发布价格违法警示信息,有力遏制了我区食盐跟风涨价行为,为维护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利用“12358”价格举报电话这一平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今年5月8日是“12358”价格举报电话开通10周年的纪念日,我们利用这一契机,在街上设立咨询台,向过往群众发放价格法律法规资料,现场受理群众的举报投诉。通过这种活动,搭建起一座政府与人民群众和谐互动的桥梁,让价格举报承担起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合法消费权益的重要使命。
二、全面推行收费公示,保障群众价格知情权 价格收费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全面推行价格收费公示制,就是更好地让广大民众对价格收费有充分的知情权。
一是打造“阳光服务”,建立健全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价格、收费公示制度,让群众了解价格政策法规,保障群众对价格和收费的知情权。经过不断努力,全区各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医院、学校、社区的收费公示率达100%,超市、商场、餐饮店的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明码标价率均保持在95%以上。
二是建立义务价格监督员制度,全区7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社区均成立了价格监督站,聘请义务价格监督员70多名,价格监督员每年至少走访执收单位一次,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和规范价费行为,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从源头上遏制价格违法行为、违法案件的发生。
三是组织市场明码标价工作执法检查,监督各业主做到诚信经营,区价格监督检查局每季度对区内民生价格项目进行全面清查,将涉及民生的各项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并予以公示,切实做到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放心交费。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人民群众的价格知情权,人民群众对价格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价格举报和价格投诉案件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三、加大价格监督力度,维护群众价格权益 查处价格违法行为是物价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重大使命,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担当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使命。一是强化价格监督检查。紧紧围绕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农资价格、行业协会收费、涉企收费、学校“一费制”收费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管,加大对违反价格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严肃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今年来,共查处价格违法行为25起,并通过对违价案件的处理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收到了查处一个、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二是加强价格收费管理。高质量完成了2010年收费年审工作,面向全区社会收费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非企业组织和实行《收费许可证》管理的的收费单位进行了收费年审工作,共验审收费单位77家,验审率100%。对年检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当场指正、限期整改、转变检查机构查处等方法予以纠正,进一步规范了各单位的收费行为。认真做好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工作,对全区各部门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了交通、工商、文化等18个部门的261项收费项目,取消和停止了我区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依法开展价格成本监审工作,合理制定收费价格,按照湖南省定价目录,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商品和服务,坚持集体讨论研究,同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及社会承受能力合理调定价。三是加强民生价格监管。将民生价格监管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和频率。对农资价格和涉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进行重点检查;对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教育收费行为进行专项检查;规范市场商品明码标价行为,严厉打击进行价格欺诈的商家和个人。通过检查和专项治理,对抑制部门、行业乱收费、乱涨价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减轻了企业和群众负担。同时,还建立了市场价格采价点,对涉及民生的商品价格进行定期监测,与周边市(区)建立了价格信息互通制度,定期通报价格信息,交流工作经验,共同提高价格监管工作水平。
“十二五”是云溪发展的“黄金五年”。五年看头年,开局最关键,面对新的工作,区价格监督检查局将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紧扣实际,积极创新,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努力实现价格事业大发展,为我区“四区一极”建设营造更加良好的价格环境。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随着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在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中,农村基层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势必会增多,人民调解的无疑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一、当前农村矛盾纠纷主要类型和特点
近年来,农村矛盾纠纷主要表现在五大方面:一是土地征用问题。存在因征地补偿标准引发矛盾纠纷;因失地农民转型难,生产生活出路受困,引发矛盾纠纷。三是民间琐事纠纷问题。如相邻关系、地边地界、家庭婚姻、民间借贷等引发矛盾纠纷。四是土地权属、林权引发矛盾纠纷。五是移民搬迁。六是人身损害赔偿,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务等引发矛盾纠纷。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民间纠纷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资源权属、环境、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等经济内容的新型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其中因政策变更、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引发的多元化矛盾纠纷急剧增加,矛盾纠纷主体构成日趋复杂化,一些跨行业、跨地区、跨时段的纠纷也不时出现。
2、群体性事件增多,范围和数量增大,纠纷参与人数存在群体性倾向。参与人数动辄三五成群,甚至数十人,而且组织化倾向比较明显,甚至有的群体性纠纷事件,背后有组织者操纵指使,事前和事中都有较为周密的计划。
3、纠纷诉求过高。个别纠纷的当事人诉求标的太高,诉求方式和行为方式偏激,遇到一点小事或无虚有的事就越级上访,制造事端,扰乱视听,有的利用国家重大政治活动、重大节假日或政治敏感期,上京、到省、进市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无理缠访。加之信访体制不顺,上下沟通不及时,情况不了解,盲目压任务,助长了部分纠纷的诉求欲望,增加了纠纷处理的难度。
二、怎样做好基层人民调解工作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呢,这就需要在调解工作中注重“五讲”。
1、讲学习,提高调解能力。俗话说的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人民调解工作主要还是从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即“情、理、法”,三者缺一不可且不可偏废。只有认真学法律、学政策、学人情、懂世故,才能提高自己的调解能力。
2、讲责任,热心调解事业。要想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就必须要热爱这份工作,只要能通过人民调解能够化解的,尽量要让其走调解之路。调解促和谐,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责任。
3、讲原则,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对矛盾纠纷的调解抱有一颗公心,坚持公正调处。二是在调处矛盾纠纷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即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4、讲方法,做细做好调解工作。个人认为基本的工作方法要把握这么几点:听好当事人讲述,做好记录;把握事件的原委,摸准症结所在;进行仔细的调查,防止偏听偏信;控制当事人的情绪,防止矛盾激化;找准开锁的钥匙,对症下药。
5、讲协作,协调各种调解力量。从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实际情况看,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本身毕竟资源有限,在某些纠纷的调处上还是需要多部门协同作战,那样调解效果才会更好,效率才会更高。
三、优秀经验介绍
之一:雷厉风行法。适用于突发性、有暴力倾向的矛盾纠纷。由于事态及时、险恶,要求调解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奉献感,一旦发现纠纷,就要迅雷出击。而且面对险情,要临危不惧,敢于挺身而出,以威慑效应迅速控制事态发展,稳定当事人情绪,然后及时调解,从而避免纠纷久拖不决而导致矛盾的扩大和激化。
之二:疏堵结合法。这一方法适用于矛盾纠纷比较复杂,经多次调处仍无法解决的。如群体性纠纷、三大纠纷等,由于矛盾堆积,稍有不测就极可能恶化,甚至酿成大范围流血冲突。对于这类纠纷调处,首先要做好双方当事人的思想疏导工作,进而想方设法对之进行堵塞,只有让当事人冷静下来,然后再因势利导,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
之三:借用外力法。此调解法适用于遇到个性固执、盲塞、蛮不讲理的当事人的纠纷案件,还适用于婚姻家庭、邻居较少数额的经济等纠纷。在调解过程中,可调动一切有利于化解矛盾的积极因素,借助发动双方当事人的亲朋好友,亲劝亲,邻劝邻,知心人劝知心人,找准了力源,再逐一打通解决问题的环节,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之四:以情解怨法。又叫春风化雨法,在调解家庭成员、亲邻之间因情感问题而引发的纠纷时,假如只是一味的讲道理,摆法律,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而若能在“情”字上善做文章,通过亲情效应,用真情去填平双方当事人的鸿沟,以情感人,也许很多矛盾就能引刃而解,化干戈为玉帛。
之五:整合力量法。提高建立健全村、部门、乡镇司法所三级调解机制,形成点、线、面三位一体的调解网络,在具体工作中进行分工合作,分级负责,形成合力,有效地化解矛盾,维护一方平安。
第五篇: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服务科学发展大局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服务科学发展大局
创新是做好工作、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机构编制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国家政权、优化配置执政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机构编制部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发现问题,找出根源,推动管理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为科学有效地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为实现“和谐英吉沙”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一、创新机构编制工作理念,努力服务和保障发展稳定大局
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进入了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时期。面对当前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对机构编制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我县编办严格按照“精简、高效”的要求,把握大局,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逐步使我县的机构编制工作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大局相协调,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局面。
我县编办紧紧围绕当前新疆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关键点,在机构编制工作的总体思路上进行了及时调整。一是进一步把握好机构编制工作的性质和地位。机构编制管理属于行政管理范畴,具有“集中程度高,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同时,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包含“决策、执行、监督”等诸多内容,涉及 组织、人事、纪检、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各个部门对提出编制管理目标,进行研讨,制定方案,实施改革,监督检查等众多环节;涉及对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机构、人员编制的配置和调整。面对艰巨、复杂、繁重的机构改革和管理任务,编办的职责决定了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要从大局出发,合理进行编制资源配置,从而促进政府效能的提高。二是在服务我县社会经济方面。我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调整相关部门的职责,紧跟我县经济发展的需要研究办理相关的机构编制事项。如为进一步加快我县的经济发展,根据上级编委部门的指示成立了援疆办,提升了我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的机构级别,为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带动我县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保障。三是在保障民生方面。积极推进医疗、教育、卫生等行业机构改革,研究调整涉及民生部门的机构编制事项,尤其进一步研究落实教育部门的缺编情况,全面的核定编制,确保了我县每年5%人员的入编情况。为我县人才的引进工作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四是在维护团结稳定的社会局面方面。根据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因素,我县在维稳工作方面,积极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力量的建设,多次向地区编委打报告,要求解决我县9个社区的编制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维稳力量的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二、创新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措施和手段,切实管理好机构编制资源
我县积极结合新疆实际,创新机制,强化措施,以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为管理手段,以实施事业单位空编集中管理为重点,基本实现 了把机构编制管住、管活、管好的目标。我县行政、事业编制总量得到了严格控制,基本实现了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
1、推行实名制管理系统,解决了“机构编制管住”的问题 随着新疆经济建设的加速,机构编制管理随之也迎来了新问题、新情况。一方面该减的很难减下来,一些职能转移、职能弱化的单位,死守机构编制资源不放。另一方面该加的很难加上去,一些直接服务经济发展,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单位机构编制资源紧缺,一定程度上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为了解决之一重点问题,我县积极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实名制管理数据库),严把人员信息采集关,机构编制审核关和信息录入关,确保了实名制管理数据库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现在,我县行政、事业单位总计5384人的人员基本信息已经全部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通过推行实名制管理系统,提高了机构编制的管理水平,形成了机构编制宏观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编制与实有人员的有机结合。有效控制了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整长,机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
2、推行事业单位空编集中管理,解决了“机构编制管的活”的问题
随着新疆经济建设的加速,机构编制管理随之也迎来了新问题、新情况。一方面该减的很难减下来,一些职能转移、职能弱化的单位,死守机构编制资源不放。另一方面该加的很难加上去,一些直接服务经济发展,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单位机构编制资源紧缺,一定程度上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为了解决之一问题,推行了事业单位空 编管理,全面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下决心建立动态调控机制,加强动态调控能力。一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对现有的编制量针对我县实际情况既保留又压缩,对机构编制,凡是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要旗帜鲜明予以保留;凡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应削弱的,要坚决予以削弱,在总量上努力实现现有机构编制资源的效能最大化。二是要统筹兼顾。既要把住编制进口关,又要及时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既要顶住压力,又要注意缓解各方面的矛盾;既要守住底线,又要为经济发展提供机构编制保障。对空编较多的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回,有编办统一集中管理,统筹安排使用;对确实需要增加编制的,我县积极在本县范围内协调解决。三是要提速增效。要在抓机构编制等“硬件”配置的同时,我县认真做好工作制度、运行机制等“软件”的创新。尽量把编制用到保民生、促民生的工作中。
通过推行空编集中管理,我县的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基本稳定。
三、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的评估监督机制。要加强对各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公开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职能调整与机构编制状况,明确界定各部门的责任,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渎职失职受追究的责任体系。
二是建立机构编制宏观管理机制。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控制编制总量、调整人员结构、实行动态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在继续做好日常管理与审批的同时,更加注重宏观管理,更加重视调查研究,更加重视监督检查,逐步建立管政策、管总量、管结构的机构编制管理新机制。三是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机制。要在总结《机构编制管理手册》制度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机构和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以名实对应为主要内容、以核准使用为主要手段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做到在编人员、在职人员、预算人员、实际在岗人员“四统一”。
四是建立与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机构编制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制度,真正将“不准超编进人、不准擅自设立内设机构和提高内设机构级别、不准违反领导职数配备的有关规定、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不准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的要求落到实处,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英吉沙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管理办公室
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