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官坊中心小学教育云工程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官坊中心小学教育云工程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启动建设襄阳“教育云”工程是2014年襄阳市政府“十件实事”中的第二件实事: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我校在实施教育云工程方面起步早,师生积极使用兴趣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就我校使用教育云的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师生运用网络技术的觉悟高。
我校教师素有运用网络教育资源组织教学的传统。自从2008年学校开通网络,2010年学校花费20万元开通了班班通,学校教师就努力学习使用网络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全校教师是边学边用,从连打字都不会的电脑使用门外汉,到现在所有前勤教师人人会使用网络,特别是其中的一大层教师年龄偏高,视力不好,学习使用网络的能力较差,但他们也笨鸟先飞,学习激情兴趣较高,现在也能初步会使用网络资源。因为他们认识到不会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已经赶上时代潮流,时代在发展,教育教学技术也要前进,而且他们当中还有一位使用、制作多媒体组织教学的火车头,那就是学校网络管理员田安海老师。他所带学科教学达到了课课有课件,而且课件有图画、有音乐、有视频。今年六月,他的一个自制品德课件《长江两岸是家乡之有趣的家乡风情》获湖北省第十四届中小学电脑制作作品评选”暨“第八届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教师作品一等奖,还推荐参加全国电脑作品大赛。
原来学校教师使用多媒体,主要是从网络上下载一些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的课件、教案等,然后修改;少部分网上没有的,才自己动手制作。而原来从网络上下载资料是需要注册用户,还需要有下载券,有的教师的下载券不够,看到适合自己的网络资源干着急而不能下载。这些制约了教师运用网络资源,现在襄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免费的资源下载,可谓是适应了我校使用网络资源的需要,因而我校教师的运用热情高。2014年5月,我校四年级数学老师田安海就组织学生学习开通教育云平台学生个人空间的方法,并且利用优教通教师个人空间给学生布置假期作业,发布学生考试成绩,有不少班上学生完成了网上作业。可谓是我校落实教育云工程的急先锋。为我校普及教育云工程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积极开展资源平台使用培训。
我校装备处主任葛生运老师在3月20日参加了全县中小学信息装备处主任培训班,并接受了教育云工程建设应用培训。2014年5月15日,我校襄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员田安海老师参加了电教站在县粉阳路小学举办的一期襄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员培训班。2014年5月,学校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员对学校的前勤教师进行了一次资源服务平台教师空间开通使用的培训,使教师认识到教育云平台的好处。所谓教育云,就是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将教育信息化资源和教学管理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在云平台上进行统一部署,从而通过互联网服务于教育管理机构、师生和家长的综合性系统。建设“教育云”,有助于搭建全方位的沟通管理网络,建立家校互联教学模式、打造可随时随地学习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有助于打造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公共平台,建立师生信息管理档案和资料库,实现在线课堂和在线课堂视频资源库。2014年10月17日,学校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员对四至六年级学生家长进行了教育云平台学生家长空间开通使用培训;培训做到了培训教师有培训课件、培训教案,学员做到了签到、有笔记。
三、全力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作。
我校积极开展三通两平台建设:
1、“宽带网络校校通”工作。我校多次加大开通宽带网络流量,校园做到网络全覆盖,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工作持续发展。
2、积极启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工作。组织教师参与网络资源建设工作,开发谷城特色数字教育资源,汇聚到襄阳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襄阳市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服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3、稳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作。利用云计算技术,为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机构等用户提供基于身份的个性化、信息化空间。统一分配教师、学生、机构网络空间账号,实现实名制管理,单点登陆。目前,我校已有20名教师开通使用教育云平台教师个人空间,学生有41名开通使用教育云平台教师个人空间,学生家长有35名开通使用教育云平台教师个人空间。
已经使用过的教师对资源平台上的丰富的优质资源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广大师生已初步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教育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目前,我校教师已经自觉使用教育云平台的资源,使用教育云资源已经是我校教师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管理员田安海及时解决教师在安装教育云平台时遇到的问题,有些教师不会安装教育云平台,他就主动帮助安装,经常是忙得团团转,那个教师有信息技术疑难就找他解决。他不摆架子,热心帮助,有求必应。这些都有力的推动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他也及时解答学生及其家长在开通个人空间时遇到的问题。学生陈梦琪在来电询问如何安装教育云平台时,他当时正在做家务,就立即停下手中的活,专心指导,学生问题解决了。结果自己接通线路的事耽搁下来,最后在手机电筒的光照下完成接线,才吃到晚饭。
四、学校教育云工程迎检档案资料整理已经基本完成。迎检的十项档案资料已经基本完成,一有学校教育云工程领导小组名单、职责、学校教育云工程实施方案、计算机教室、班班通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相关管理制度;二有县政府下发的《谷城县教育云实施方案》(谷政办函【2014】7号)等相关文件、通知;三有学校宽带接入合同复印件;四有学校信息化设备清单;五有开通教育云平台网络空间教师名单、账号;六有开通教育云平台网络学习空间的学生名单;七有学校开展教育云平台相关培训名单、资料、图片;八有学校要求教师利用云平台进行教学、教研的通知或有关要求。九有参加各类活动获奖资料。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教师制作、上传教育资源工作才刚刚开始,还需要摸索、提高。校本资源建设没有起步,云平台共享功能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改进措施是管理员首先熟悉管理平台的操作,对教师上传资源的方法进一步培训,拟在本周内对前勤教师进行第二次教育云平台应用培训。管理员及时处理更新本地资源库,学校出台资源上传的奖励措施,调动教师上传优质资源的积极性。
2、学生、家长账号注册了不少,但是开通的网络空间程度不高。改进措施是本周五对我校一至三年级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开通使用教育云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使家里有电脑的学生都开通优教通个人空间,使用优教通个人空间。鼓励教师在空间上与学生及其家长互动。学校出台相关激励措施。
3、利用云平台进行网络教研没有开展。改进措施是以后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参加。
第二篇:明德小学教育云工程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明德小学教育云工程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启动建设襄阳“教育云”工程是2014年襄阳市政府“十件实事”中的第二件实事: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我校在实施教育云工程方面起步早,师生积极使用兴趣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就我校使用教育云的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师生运用网络技术的觉悟高。
我校教师素有运用网络教育资源组织教学的传统。学校教师努力学习使用网络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全校教师是边学边用,从连打字都不会的电脑使用门外汉,到现在所有前勤教师人人会使用网络,特别是其中的一大层教师年龄偏高,视力不好,学习使用网络的能力较差,但他们也笨鸟先飞,学习激情兴趣较高,现在也能初步会使用网络资源。因为他们认识到不会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已经赶上时代潮流,时代在发展,教育教学技术也要前进,原来学校教师使用多媒体,主要是从网络上下载一些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的课件、教案等,然后修改;少部分网上没有的,才自己动手制作。而原来从网络上下载资料是需要注册用户,还需要有下载券,有的教师的下载券不够,看到适合自己的网络资源干着急而不能下载。这些制约了教师运用网络资源,现在襄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免费的资源下载,可谓是适应了我校使用网络资源的需要,因而我校教师的运用热情高。
二、积极开展资源平台使用培训。
2014年5月,学校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员对学校的前勤教师进行了一次资源服务平台教师空间开通使用的培训,使教师认识到教育云平台的好处。所谓教育云,就是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将教育信息化资源和教学管理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在云平台上进行统一部署,从而通过互联网服务于教育管理机构、师生和家长的综合性系统。建设“教育云”,有助于搭建全方位的沟通管理网络,建立家校互联教学模式、打造可随时随地学习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有助于打造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公共平台,建立师生信息管理档案和资料库,实现在线课堂和在线课堂视频资源库。2014年10月17日,学校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员对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教育云平台学生家长空间开通使用培训;培训做到了培训教师有培训课件、培训教案,学员做到了签到、有笔记。
三、全力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作。
我校积极开展三通两平台建设:
1、“宽带网络校校通”工作。我校多次加大开通宽带网络流量,校园做到网络全覆盖,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工作持续发展。
2、积极启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工作。组织教师参与网络资源建设工作,开发谷城特色数字教育资源,汇聚到襄阳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襄阳市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服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3、稳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作。利用云计算技术,为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机构等用户提供基于身份的个性化、信息化空间。统一分配教师、学生、机构网络空间账号,实现实名制管理,单点登陆。目前,我校已有28名教师开通使用教育云平台教师个人空间,学生有41名开通使用教育云平台教师个人空间,学生家长有35名开通使用教育云平台教师个人空间。
已经使用过的教师对资源平台上的丰富的优质资源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广大师生已初步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教育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目前,我校教师已经自觉使用教育云平台的资源,使用教育云资源已经是我校教师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教师制作、上传教育资源工作才刚刚开始,还需要摸索、提高。校本资源建设没有起步,云平台共享功能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改进措施是管理员首先熟悉管理平台的操作,对教师上传资源的方法 进一步培训,拟在本周内对前勤教师进行第二次教育云平台应用培训。管理员及时处理更新本地资源库,学校出台资源上传的奖励措施,调动教师上传优质资源的积极性。
2、学生、家长账号注册了不少,但是开通的网络空间程度不高。改进措施是本周五对我校一至三年级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开通使用教育云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使家里有电脑的学生都开通优教通个人空间,使用优教通个人空间。鼓励教师在空间上与学生及其家长互动。学校出台相关激励措施。
3、利用云平台进行网络教研没有开展。改进措施是以后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参加。
高新区明德小学
2015.1
第三篇:官坊中心小学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情况自查报告
应县金城镇中学
关于发放寄宿生营养膳食补助的报告
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的有关精神,认真完成了2014年春季学校寄宿生营养膳食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享受生活补助人数标准:
2014年春季全校寄宿生240人,县政府、教育局安排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共120000元,每人标准500元,主要用于改善学生的生活。我校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下拨的资金落实发放对象。
二、寄宿生生活补助审核程序。
为了严把学校审核发放关,确保审核发放程序公开透明,真正让住校的寄宿生享受到政府的关爱,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寄宿生营养膳食生活补助认定发放的领导小组,各班班主任为成员”。学校严格对寄宿生进行资格检查监督与核实,按照先自己申报、班主任进行审查、上报学校后经财务室统一制出《寄宿生营养膳食生活补助花名表》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认定、批示,由财政部门下拨专项经费。
三、公开发放。
在所有程序结束后,学校在发放前一周通知寄宿生家长亲自到校领取,发放时学校分管领导到场指导监督,会计负责发放现金。发放时一律由家长持身份证或户口本登记证件号码、家庭住址、与被领取人的关系方可签字领钱。情况特殊家长不能亲自领取的,由学生持监护人有效证件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本人领取。发放结束后将《寄宿生营养膳食生活补助发放花名表》复印一式两份上交县教育主管部门。
总之,寄宿生营养膳食生活补助是县政府和教育局对我校学生的特别关爱,作为落实这项政策的实施者我校领导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做到了专款专用,及时发放。让真正寄宿生受益是我们的职责,是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具体措施。
补助下发后,我校领导和班主任通过和学生座谈,调查家长,都十分感谢政府和县教育局对农家孩子的厚爱,让他们不仅住讲舒适,而且吃也能讲营养,从而大大的改善了寄宿生的生活现状。
应县金城镇中学
2014年6月5日
第四篇:隆坊中心小学316自查报告
隆坊中心小学“316”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依据《陕西省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指标体系》,以及我县教育督导室文件精神,我校成立316督导评估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对照评估细则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评估,现将自查评估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学校占地8259平方米,建筑面积5528平方米。学校主要建筑和教学设施有:教学楼两幢、学生公寓楼一幢、教师住房一幢,部室楼一幢。去年利用“双高双普”的有利时机,学校教学设施按照“双高双普”一类标准配齐配足,硬化了校园所有路面,建成了以北院花园为中心,中院、南院为衬托的花园式学校,新增了劳技室、实验室、阅览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等多个教学部室,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小教高级职称39人,小教一级职称34人,本科学历18人,大专学历49人,中师学历6人,高中学历一人,学历达标率100%。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1072人,住宿学生294人。近年来,我校的教学质量稳中有进,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每年都能超额完成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指标。新课程改革试验稳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教职工的凝聚力不断增强,社会整体形象不断提高,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
二、自评过程及结果
1、依据《陕西省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实施方案》,以及县教育督导室文件精神,我校成立自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蔡江涛
副组长:党芳玲 王秦英
成 员:张晓东 岳延龙 兰凌志
2、自查工作领导小组于5月14日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自查具体事宜,将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主管领导负责,责任到人。
3、各部门负责人对自己部门的数据及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就各自的项目对照《陕西省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指标体系》自查打分,将结果上报主管领导。
4、5月16日各主管领导将成绩上报学校。
结果:总分967分,为优秀。
三、主要成绩
(一)我校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学校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将办学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定位于面向全体学生,将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动手能力有效的统一起来。为学生一生负责,为社会发展着想,培育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近年来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涌现了大批优秀学生,先后在国家、省、市县级各种征文中获奖,今年,刘聪玲、陈丽、刘小妮在县级课堂大赛中表现突出,获得了去市级参赛的资格。不少教师在省、市各种报刊上发表论文。近几年六年级毕业考试中成绩不断提高。
学校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队列队型体操比赛、书画展、法制报告、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知识宣传、国防教育、文艺汇演、小歌手比赛、安全知识竞赛、道德教育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创新能力和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在延安市“联通杯”乒乓球选拔赛中,王博、马旭分别获得第一名、第四名的好成绩,并取得了代表黄陵县参赛的资格。学生素质普遍提高。近年来,我校无一例学生违法犯罪的记录,也无恶性案件发生;拾金不昧的良好风气在我校基本形成,尊师在我校成为优良的传统;我校学生之间和睦相处、彼此互让,没有出现过学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二)学校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校结合时代要求和我校实际,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组织教师学习时事和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师德规范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文件;组织观看素质教育录像,积极对教师进行素质教育意识的强化培养,要求教师在学习时人人有记录、有心得、有总结。通过学习,使教师的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更新观念,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我们还针对学校教研活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隆坊小学教科研奖励条例》。在常规管理中,我校强化以教研组为主的教育理论研究,每个教研组按年级每学期确定一个教研课题,几年来有3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教育刊物发表或得奖。
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校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目标。近几年来,我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1、学校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观念,发挥“两种示范”作用,即行为示范和道德示范作用;保持“三种情怀”,即“对教育事业有感情、对教育对象有热情、对待生活和工作有激情”;强化“三种意识”,即“教学的对话意识、思想工作艺术意识、终身学习意识”。为学生一生负责,为社会发展着想,培育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学校每年选派中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先后在无锡、西安、延安等地参加新课程学习培训,以及新课程教育教学展示活动;学校积极鼓励支持教师业务进修,加强对教研活动的领导和管理,组织了 “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去年后季,组织20名班主任和校委会成员去宜川中学学习等一系列活动,对中青年教师起到了良好的传帮带作用。开展多种多样的“创优评差”、听课评课、“优秀教案、作业”、“优秀班主任”、“课件创作比赛”等评选活动。
3、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综合素质考核。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使青年教师尽快脱颖而出,担负起学校教学的重任。
4、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健全教师评价制度,校本培训计划和教师自我发展目标切实可行,学校制定的量化考核细则及教学效果评估方案对于教师的培养提高具有导向作用。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至少一次。通过班务量化考核实施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并依此为依据发放班主任津贴。
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的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也使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素质教育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使得一个工作责任心强,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本形成。
(三)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实行家、校联合的教育策略
1、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和教育模式,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学校聘请隆坊派出所人员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每学期为学生作一次法制报告;重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能够针对学生实际定期开展各种法制教育活动。
2、学校加强学生在校管理,每节课、自习都安排人员进行检查。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学生安全责任合同书》,共同管理学生;校领导和班主任坚持每晚护送学生;加强对于住宿生的管理力度,每晚坚持检查学生宿舍;加强对教师住房和学校宿舍的安全检查,用“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警示全体师生树立起高度的安全责任感,防患于未然。近年来未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
3、我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学期由专任教师兼任我校心理健康辅导师。
4、为解决学校与家庭教育衔接问题,解决子女教育中存在的疑惑,进一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校开设家长学校,借助家长学校这个平台,我们积极开展家长培训工作。设立学校开放日,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于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的办好学校开放日活动,学校制定“学校开放日活动方案”,向全体学生家长与社会公布。
(四)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我校地处农村,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发展缓慢。近年来,根据我校实际,我们想法设法筹措资金增添了电子备课室、安装了校园音乐广播系统、校园网络系统、监控系统,去年,我们利用双高双普的有利时机,新增了多个现代化部室,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大大方便了教学,并更换了微机室等部室的设备。
四、存在问题
1、我校急需修建一座办公楼。
2、我校仍有三十多名教师无住房。需修建一座教师公寓楼。
隆坊镇中心小学
2012-5-22
第五篇:坊楼中心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汇报材料
坊楼中心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汇报材料
我校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高标准配置教育现代化设备,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应用水平,狠抓建设、管理和应用,加快推进教育技术装备整体工作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进程,为学校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重视装备建设, 促进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队伍,为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1)成立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校委会成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布置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目标任务,组织学习上级有关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文件、精神并研究讨论具体落实措施。
(3)配备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具体人员。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设岗,兼职人员数量基本达标。目前拥有实验仪器室和实验室管理人员1人,图书室管理人员1名,电脑房管理人员1名,美术器材室管理人员1名,音乐器材室管理人员1名,舞蹈室管理人员1名,体育器材室管理人员1名,远程教育室管理人员1名。具体工作人员在装备工作小组直接领导和服务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研究等。
2.加大投入力度,保证装备到位,为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提供硬件保障
县教育局及学校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保证教育装备的添置、更新和补充,不断加大投入,使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不断完善并达标。
(1)关于科学实验室装备。学校现有科学实验室1个,实验室面积达到标准,科学仪器室1间,面积为30m。实验仪器基本能按照《省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标准配齐。
(2)关于图书室装备。学校建有图书室一间,学生阅览室1个。图书室藏书量15000余册,生均超过20册,藏书量达标。
(3)关于信息技术装备。学校拥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面积均达标准,多功能教室1个,室内配置了电子白板,投影机一台、扩音器一对等。计算机网络教室共有计算机30台,教师用电脑10台。学校建有校园局域网,网络接点配置到教师办公室和多功能室。学校建有校园广播音响系统,学校安全监控系统,为日常教育教学、安全保卫需要提供了保证。
(4)关于音体美装备。学校有音乐教室1个,每个室面积均为40㎡,音乐教室均配有钢琴1台,台阶1套,五线谱电教板1块。舞蹈房1个,配置了不锈钢把杆、墙镜等。音乐器材室1个,各类器材基本配备到位。美术器材室1个,美术小型器材基本到位,如学生画架、写生画板、石膏像等。体育器材室1个,体育器材配备到位。建有200余米塑胶跑道,篮球场2块,(篮球架3副)排球场1块,足球场1块,羽毛球场1块,室外乒乓桌2张,室内乒乓桌6张,单双杠区和健身器材集中安置,区域自成一体。体育场地达标。
(5)其他专用室配备。学校配有综治室、心理咨询室、乒乓球室等。
在设备添置中,学校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各项规定,通过政府采购系统完成采购,所购产品严格按照要求把好质量关,仪器、器材、设备和图书的购置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要求,仪器设备质量可靠,不让不合格产品和盗版、低劣、内容不健康的图书进入学校,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3.重视环境建设,倾力打造环境育人氛围
学校注重图书室与各专用教室的环境布置,在墙上贴有相对应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学科知识介绍图片等,图文并茂,融合知识的传播、技能的形成,素养的提升、学校的特色等要素,营造了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习氛围,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能。
二、抓好装备管理,提高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化管理水平1.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学校情况修订、完善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各专用教室管理人员职责。所有规章制度均上墙,起到了提醒、督促作用。学校每学期组织实验室、图书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专兼职管理员学习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2.加强器材管理。
学校十分重视各专室的器材管理,做好器材的台帐建设工作,把各类台帐记录作为各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音乐、体育、美术、电脑等室建有纸质分类帐、总帐,各类帐册能及时、准确记载。各专用教室配有充足的橱柜,各类仪器、药品、器材、设备做到学科分类、按特性分室,入橱定位存放,橱内仪器摆放有序,并标明物什,做到橱上设卡,帐、物、卡相符。仪器分类存放,整齐规范,做到定期保养,损坏及时维修,做好防腐、防尘、防潮等工作,使所有设备均处于可使用状态。
3.加强各室管理。
(1)加强科学实验室管理。我们要求实验教师能按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及实验要求和演示要求上好每节实验课,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实验课开出率与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要达到100%。认真填写各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报告、仪器使用记录等。
(2)加强图书室管理。学校要求全天开放,全开架借阅,确保图书流通率达标。对各类图书及时整理归类上架,定期开展新书推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读书。
(3)加强体艺专用室管理。音乐、美术等室我们要求逢课必用,做好教室环境布置,营造氛围,增长知识。每课结束做好使用记录。体育器材室安排专人负责,填写出借记录,及时归还、清点器材数量,器材存放安全有序,除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的出借外,还要积极为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运动提供器材,促进学生每天1小时运动的有效开展。
(4)加强信息技术管理。学校不断加强计算机、网络设备等信息化设备和各类电教设备的管理,及时修理与维护信息化设备,重视网络的安全工作,定期做好备份,并能定期进行常规的网络防毒杀毒等工作,确保学校网络正常运行,能保存与积累有关软件资料和纸质资料。为加强计算机室设备的维护,明确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由一名教师专门负责设备监测维护。
4.加强检查督促。
(1)通过巡课,杜绝挤占课时现象。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课程,确保音、体、美、计算机等学科课程均能按照上级规定要求开设,同时,加强了课程管理,学校每天安排行政人员进行巡课,对教师执行课标情况进行检查,杜绝了教师随便占用音、体、美、计算机等学科的现象。(2)加强专用教室使用检查。对照要求,学校汪定期对专用教室使用情况、使用记录、账册记载情况等进行突击检查,学期末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保证了专用教室的使用效率。
三、强化装备应用,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科学化应用水平
学校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装备对师生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鼓励师生积极使用教育技术装备,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功能,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1.强化实验室应用,提升服务教学、促进教学效能
学校严格按科学教材的要求开全、开足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学校在实验室建有学期实验教学计划执行表,能直观地反映各班实验操作进展情况。每位老师实验后,整理好各类管理资料,如:实验室工作计划与总结,实验通知单,维修和报损记录等,科学教师对实验教学认真备课,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学校将教师的实验开设情况列入工作考核。
2.强化图书馆应用,提升服务教育、促进教育效能
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全天正常向师生开放,不断提高利用率。生均年借书量超过10册,并协助教务处积极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引导广大同学多读书,读好书,形成读书热潮。
3.强化信息技术运用,提升服务管理、促进教育效能
(1)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为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我校将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培训的统一规划。先后举办了多功能室设施使用培训、电子白板使用培训等。根据学校实际,选择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参加县级以上的外出培训学习,提升装备技术的使用能力。
(2)开展信息技术各项竞赛。内容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说课、上课,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论文评比等,倡导教师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广泛查阅资料,开拓知识面,同时不断提高应用能力。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务、财务、总务、学籍、档案、图书管理、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以上每一个项目都有专门的管理应用平台,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充分发挥校园网站在教育宣传、交流、管理、育人、学校文化建设五大方面的重大作用,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加强学校与教师、学校与上级部门的信息传送、交流沟通。同时充分发挥硬件与资源优势,积极利用校园广播等设备开展各级各类活动。
4.强化艺术、体育等课程实践,促进均衡发展、多元发展
我校在课程教学和少年宫活动中能充分运用音乐、美术、体育器材及设施设备,学校把开展好体育工作作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大力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有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总之,先进的设备、完备的设施,必须要有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将通过创建提升我校教育装备管理水平目标,对照标准,寻找差距,相信通过不懈努力,在建设、管理、应用工作中将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