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默特左旗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自查报告
土默特左旗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
自查报告
2015年5月6日
按照督导评估验收要求,现将我旗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情况汇报如下。
一、民族教育基本状况
我旗有民族学校和幼儿园10所。其中幼儿园2所,在园学生1018人;小学7所,在校学生4526人;完全中学1所,在校初中生2606人、在校高中生1464人;在岗教职工888人,其中专任教师737人。已形成了结构布局比较合理、从民族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确保了少数民族各年龄段青少年及幼儿加授本民族语言并兼学汉语,为民族教育搭建了坚实的发展平台。
目前,在全旗民族中小学(幼儿园)中,有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所,有呼和浩特市民族学校(幼儿园)内部管理评审5A级学校1所,有市级校园建设先进学校2所,有呼和浩特市校园环境先进单位2所,有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后勤服务管理四星级“放心食堂”2所。在全旗民族教师中,有盟级骨干教师3人,盟级同课异构竞赛获奖者2名;有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大队辅导员1人,自治区教学能手4人,自治区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人;有市级学科带头人14人,市级教学能手19人,市级基本功大赛获奖者33人,市级优秀辅导员7人,市级优秀班主任3人,市级优秀教师48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乡村教师园丁3人,市级教学新秀4人,市级优质课3人,市级优秀青年志愿者2人,有旗级学科带头人3人,旗级教学能手21人,旗级优秀教师12人。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升学率达90.8%,高中升学率专科85%以上,三本68%以上。
二、各项指标落实情况
(一)组织领导。多年来,我旗高度重视民族教育的发展,切实将民族教育摆在教育整体发展的重要位置,以提高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为目标,认真落实国家、区、市各级关于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的政策措施。先后出台了《土左旗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在工作方针上牢牢把握“优先、重点”发展方针;在经费投入、设备安排、教师配备、校舍改善等方面都优先于其他普通中小学;在教育整体工作中把着力点放在推动民族教育发展上,切实推进了民族教育的稳步发展;在发展环境上形成了全市重视教育、特别重视民族教育的良好氛围,为民族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在民族教育的内部结构上注意完善教育体系,确保各层次民族教育协调发展;在组织领导上成立民族教育领导小组,设立民族教育业务部门,配齐民族教育干部,建立定期研究民族教育工作制度,实行民族教育目标管理。另外,市人大、政协每年都要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民族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调研,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从而促进了我旗民族教育在办学条件、布局结构、均衡发展、控辍保学、素质教育、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持久、稳步发展。
(二)经费保障。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多年来,我旗一直把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作为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不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力度。对全旗民族中小学进行校舍改造,全旗所有民族中小学、幼儿园到2012年实现了校舍楼房化,农村全部实现了楼房化。2014年,根据《呼和浩特市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我旗启动了新一轮校舍改建、扩建工程。投入2100万元新建了贾力更综合楼和幼儿园3113平方米,投入2300万元新建了毕克齐综合楼和幼儿园5958.6平方米。2010年结合校安工程,投入
800万元,为蒙古族学校等6所民族学校新建和加固校舍
28000平方米。目前,民族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率已达90%,演示实验开出率达100%,分组实验开出率达95%,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各种设施设备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发展需要。二是民族教育专项资金建立和使用方面。我市建立完善了民族教育助学体系,2008年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立和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为确保加授蒙语幼儿、学前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在认真落实国家免费教育的相关规定基础上,市财政每年还拨付10万元设立了资助专项资金,用于贫困儿童的生活补助,全部实行了免费教育。
(三)办学条件。在全盟民族教育一期创优工程和二期创优工程以及全区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的推动下,我旗民族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幼儿、小学、初中到高中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满足了各年龄段民族青少年的就学需要。2010年,我旗启动了幼儿园建设工程,改建和新建了幼儿园,同时加大政策导向和宣传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民族幼儿入园率,为民族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队伍建设。多年来,为建立一支合格稳定的教师队伍我旗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抓好教师队伍的配备,从根本上解决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二是根据《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规划》,我旗先后出台了《师资队伍建设培训个案》《教师业务学习制度》《班主任队伍培训计划》等方案,使教师培训工作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系列化的培训机制。我旗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国家、区、市级举办的各种培训班,组织教师自修,加强校本教研,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拓展培训等方式,有效的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三是抓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抓好教师的管理,落实好教师的待遇,解决教师队伍的稳定问题。通过努力,我旗各民族中小学师资得到充分加强,结构日趋合理,学历和专业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小学、初中专业教师合格率均达100%,高中专业教师合格率达95%。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我旗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落实国家、自治区、盟各级关于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大力实施“科教兴旗”战略,不断强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优化中小学布局,紧紧围绕“教育事业上水平,素质教育求创新,队伍建设促提高,教育管理重实教,学校建设高品味”的工作重点,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使全旗民族教育基本形成了均衡发展,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四、存在困难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困难。一是虽然初步解决了薄弱学校问题,但距高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力度。二是在工作中进一步扩展思路,完善各种体制和机制。三是继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启动“课堂效率”工程。四是继续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均衡发展。
总之,我们在推进民族教育发展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自治区和盟委、行署对民族教育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这次督导为契机,认真整改,全力推进我市民族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民族教育。
第二篇:第一中学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自查报告
第一中学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
自查报告
按照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转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对盟市级人民政府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情况进行督导评估验收的通知‡的通知‣(呼政教督发„2010‟8号)要求,我校依照•内蒙古自治区对盟市级人民政府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情况督导评估验收指标‣,对学校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新右旗第一中学为纯蒙语授课的初级中学,始建于1960年。现校园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286平方米(其中教学楼6686平方米,宿舍楼2800平方米,综合楼2800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630名,教职工135人,其中专任教师94人。
二、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1、狠抓普及程度,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巩固“普九”成果。
2005年,我旗被确定为“呼伦贝尔市打造民族教育改革优质品牌”试点以来,我校以打造民族教育优质品牌为契机,将学校的民族教育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2007年,我校成功接受了国家“两基”验收;2008年,接受了 “两基”巩固提高先进旗县及“双高普九”督导评估检查工作;2009年,接受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督导团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验收。为了让工作更加扎实有效,使每位教师提高认识,明确方向,普及控辍做到有计划、有部署,严格管理,责任到人,落实到位,重抓普及程度,确保入学率。为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学校建立了校长、政教处、班主任三级负责的防流控辍工作网络,认真执行“三访一报告”制度,落实责任,使控辍工作成为每位教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对有辍学苗头的学生谈心、家访等方法,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效防止了学生的流失。2007年以来,我校无辍学生。
2、助学体系日趋完备,办学条件与日增强。
近年来,我校在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行所有住宿生免费食宿政策;2008年开始将补助标准由中学生150元人/月提高到200元人/月。2007年旗委、政府为我校新建了6686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2009年新建了2772平方米的宿舍楼;2010年新建了2700平方米的包括食堂的综合楼;2009年建成了400米的标准场地。综合教学楼内设有生、理、化实验室共5间、语音室1间、计算机教室2间、图书室1间,18间多媒体教室,配备率100%达到自治区标准化学校评估要求,是集现代化教学设备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楼。综合楼内有2间计算机教室,一间语音室,生机比为10:1。校园网已建设完成,各办公室均配备了至少一台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实现了以计算机和数字化显示设备为班级终端的“班班通”教学环境。这也为学校现代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加之远程教育系统的投入使用,更使学校的教育模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学校现已初步建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
3、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确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学校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执行作息时间、日课表,狠抓“备、讲、批、辅、考”五大教学环节,在教师的自查自评的基础上,教导处加大了日常教学工作督查力度,做到自查与督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行政抽查相结合,从实在、实用和利用率上,重点检查课前准备与练习设计、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作业批改及辅导,力求高质量、高效益做好教学工作。及时了解各科教学质量情况,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正确处理好培优和补差的关系,发挥学生的长处,开展扬长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对教学模式的转变,我校也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了相关活动。一是积极开展勤读书活动,要求教师积极利用校本服务器中的图书资源多读书、读好书,夯实理论基础,丰富文化底蕴。二是扎实开展研究活动,把教学研究与教学反思结合起来。坚持课前独立思考、集体备课相结合,课中全员参与学习观摩,课后互听互评,相互启发,使做课教师与听课教师都得到提高。学校成立了教研室,作为教研活动的基地,并聘各学科的优秀教师任教研员,对各学科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校长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活动开展得实实在在,做到了组织保证、时间保证、活动保证、质量保证。如今,教研活动已成为教师自我展
示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学校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教师从中受益匪浅,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学校每学期都组织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展示、研究活动,指导他们上好入门课、汇报课、实践课、示范课、竞赛课,要求他们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备课、上课,在实践中锤炼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鼓励和支持他们一马当先,当领头雁。同时,旗教研室各科教研员经常深入学校引领教师将教育教改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行为,增强教师们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信心和能力。学校的业务校长和教导主任每逢公开课、实践课、示范课等活动均能听课指导,每学期的听课节次在40节以上。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母语教学为主的办学思路,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学好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教学的同时,搞好“三语”教学。我校在开设的教学课程里,在三个年级分别开设了英语和汉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汉语课用汉语文授课和外语课用外语授课,其它学科均用蒙语授课,这样既完成了蒙古文化的传承,又达到了正确处理蒙语、汉语和外语的关系,并保证了学好蒙语和汉语的同时,又学好了一门外语。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为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们对数理化、三语、历、政八门学科实行每月检测,并做好“双向细目表”,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4、扎实开展培训工作,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升。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长期坚持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时间上和经费上予以保障和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术交流、学历提高等多种培训。近年来,学校尤其重视关于新课程、新理念的培训,希望通过培训,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把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得最新动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2007年教师参加盟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人数108人,比例为121.3%;2008年教师参加盟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人数140人,比例为162%;2009年教师参加盟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人数70人,比例为79%;2010年至今日参加盟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人数56人,比例为60%。
我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坚持培训与教研、培训与教改相结合,通过培训,教师的教研能力提高了,教学理念加强了,教学方式有了转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今后我们将把这一工作更好的开展下去,为建设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而努力。
四、下一步努力方向
1、加强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教师的专业化知识培训,骨干教师、名师培训,全面提高民族教育师
资队伍整体素质。
2、努力传承民族文化,要通过弘扬蒙古族优秀文化,整体打造民族特色品牌学校,彰显民族特色,创建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绘制一张民族教育的对外展示名片。
第三篇:关于发展民族教育的经验材料
关于发展民族教育的经验材料
——清河学区中心校
各位领导:
大家好!
9月
日,清河学区图力格小学作为一所民族村小在这次现场会上供各位领导检查指导。现在,我将清河学区支持和发展民族教育的点滴做法介绍给大家,请各位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正。
多年来,清河学区始终把“办好每一所村小,让孩子们能就近读好书”作为工作的重点,尤其是把发展好民族教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学区共有民族小学三所,图力格小学最具代表性。它位于清河学区的最南端,距学区中心校30华里。2007年明仁苏木将南庆丰汉族村与图力格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南庆丰小学也随之撤并到图力格小学,所以属蒙汉合并的校点,承担着图力格村幼儿、学前和1—3年级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现有蒙语授课班3个,汉语授课复式班一个,共有学生25名,教师6名。
图力格小学与其他两所民族村小一样都面临着相类似的问题。首先,适龄儿童数量逐年减少,生源逐年减少,4——6年级的学生在外借读,生源少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其次,这几所学校办学条件有限,普遍存在师资短缺,房舍不足,办学软硬件设施不足等问题。尤其是缺少能在蒙语授课的班级里任教的英语教师。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前几年,家长对我学区的民族教育的认可度不高。
这几年来,我学区领导高度重视民族教育的发展,为了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够就近入学,让每一个适龄儿童有书读、读好书,他们多方面努力,各校的校容校貌、办学条件、师资等都有很大改观。2010年图力格小学借校安工程落实之际将学校迁到新址,签到新址以后,先后得到了旗教体局和奈曼旗旗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匹配资金修建院墙大门,更新了教学和办公设备。
第四篇:传承民族文化 发展民族教育
传承民族文化 发展民族教育
——腾克中心校民族教育发展情况
腾克中心校成立于1913年,是一所有着九十多年历史的民族学校,民族学校教育不仅是传递文化知识的活动,更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带有双重性质。因此,我校作为达斡尔族学生为主体的民族学校,在传承民族文化的目标是:让少数民族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本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形成对本民族文化与历史的认同感,从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自2005年3月迁入新校址时起,我校在传承和保护达斡尔族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传递和延续民族文化;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活动来改善作为民族学校却忽视少数民族文化的现状。
一、校园文化建设彰显达斡尔族民族特色。
为了让学生了解并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校用图板、照片等形式介绍达斡尔族过去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生产劳作、文化体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在历史上,达斡尔人在生产力不高、生产方式落后的情况下,怎么样生产、生活,为什么会形成勤劳、勇敢、善良的民族品质;通过展示曲棍球比赛、乌春表演、鲁日格勒舞蹈的图板,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悠久传统文化和体育竞技活动,更加热爱本民族,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
1、文化艺术活动以民族文化作为载体开展活动。近几年,不论是校园文化艺术节还是艺术展演活动都以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为主,如:“民族民间广场舞比赛”、“扳棍、劲力比赛”;“达斡尔族歌曲大赛”等等,不仅让学生收到了艺术熏陶,更重要的是通过此类活动让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艺术展演活动中,孟志娟老师和学生合作的歌伴舞《四季歌》、吴永明老师的乌春表演、学生的舞蹈《鲁日格勒》等作为学校的保留节目、品牌节目曾参加过旗庆等多次全旗大型的文艺汇报演出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更以民族艺术为主要内容。我校一直成立有文艺队,合唱队,有计划地排练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如:鲁日格勒舞、达斡尔族歌曲演唱。
我校的绘画小组开展的活动也以民族艺术为主体,如:“哈尼卡制作”、“剪纸”等都是绘画活动小组的主要教学内容,活动小组的艺术作品布置了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活动室。
3、作为曲棍球基点校,我校积极开展曲棍球运动项目,校曲棍球队成立于2004年,虽然开展时间短,校代表队积极参加旗举办的各种比赛,2006及2007年全旗曲棍球比赛中荣获道德风尚奖,并为上级输送了2名优秀运动员,通过参加各种比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主动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从而推动了学校体育传统项目,也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三、以开展课程文化的途径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任务。
1、我校编写的校本教材,以思想教育为主轴,介绍达斡尔族的历史、人物、文化、体育、服饰、风俗习惯,在授课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如:讲故事,演讲,曲艺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中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达斡尔族的发展史,更加珍惜今天得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培养坚韧、积极向上的品质,并树立自己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2、2009年4月,我校还增加了达斡尔族语言的课程内容。达斡尔族语言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趋于消失的势态,因此民族学校有责任开设达斡尔族语言传授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会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会用本民族语言讲故事。
四、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今年,我校担任了自治区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题研究的子课题研究任务,我校申报了“达斡尔族剪纸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及“达斡尔族鲁日格勒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两个子课题,虽然处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但是已经尝试着将剪纸艺术和鲁日格勒等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及学校各项活动中。此项活动的成功开展必将会打造更具民族特色的品牌学校。
五、教育教学质量取得进一步发展
学校坚持“对学生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领先,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科研兴校”方略,建立并实施了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教、修、研”一体的校本教研制度,以及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制度,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总之,民族文化传承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民族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育过程。但在这个传承过程中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民族文化的创成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腾克中心校所有师生必定会拿出我达斡尔族人具备的坚强不屈的品格,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一代一代传承、发扬光大,为民族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腾克中心校
2009年6月9日
第五篇:历年工程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历年工程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县林业局:
根据省、市、县林业主管部门的安排和下达的任务要求,我场在县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作业设计要求,积极安排部署,扎实实施,全面完成所有工程任务。为了全面掌握我场天保工程建设情况,促进我场天保工程建康有序地开展,现将历年来工程实施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柏峪林场位于黄龙县东南部,距县城70余公里,总面积9140公顷,活立木蓄积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0.4%。林场始建于1983年,为全民所有制科级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下设2个管护站,人员编制20人,设领导职数2人,目前现有职工33人,其中临时工17人。全场辖区有4个行政村,12个村民小组,401户,1262人,其中偏远自然村2个,呆傻人员20人。境内地形复杂多样,针叶树种多,加之辖区是生态风光旅游区,人车流量大,属常年防火期。
二、工程实施情况
(一)天保工程实施情况
1、森林管护工作
森林资源管护是实施各项林业工程的第一任务,管好森林资源是保证林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保障。建立健全了管护机构,夯实了管护责任,明确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管护人员为具体责任人。根据管护区的难易 程度,采取“设卡封禁,承包管护”,建立精干的专业管护队伍,划定区域,责任承包。采取划分森林管护责任区,用签定管护责任书的方式,确定管护者的责任和义务,实行划片包干承包管护,巡逻检查,场、站、护林员三级管护责任的新型管护模式,落实管护人员47人,划分管护责任区15个,建立管护站4个,签定管护责任书47份。在护林员聘用上按照“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对管护人员实行竟争上岗,择优聘用,同时实行“五包一考评”的管护责任制,即包管护区内无森林火灾,无乱砍乱伐,无乱占林地,无毁林开荒,无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并在年终采取定量考核与定性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对护林员考核评定。由于管护措施到位,一年来没有发生森林火灾、破坏森林资源的重大案件,病虫害防治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内,从而使森林资源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2、生态公益林建设
严格按照《公益林建设目标责任检查考核办法》及《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实行天保工程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和监理制。以提高“成活、保存、合格”三率为目标,场与施工员、施工单位层层签定目标责任合同书,做到任务、管理、责任、人员、措施“五到位”上级下达完成工程任务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2001年封育面积9930亩,有效封育面积4255亩,机械围栏3270米,界桩12个,封育碑1座,宣传牌5块;
2002年封育面积4360.5亩,有效封育面积4326.3亩,机械围栏330米,界桩11个,封育碑1座,宣传牌4块;
2003年封育面积11803亩,有效封育面积8000亩,机械围栏2400米,界桩9个,封育碑1座,宣传牌7块;
2004年封育面积6062.2亩,有效封育面积4000亩,机械围栏4840米,界桩9个,封育碑1座,宣传牌2块;飞播面积10000亩;
2005年封育面积9765亩,有效封育面积7000亩,机械围栏6690米,界桩8个,封育碑1座,宣传牌2块;
2006年封育面积6567亩,有效封育面积4000亩,机械围栏3360米,界桩7个,封育碑1座,宣传牌2块;
2007年下达飞播面积10000亩;
2008年封育面积7510亩,有效封育面积6000亩,机械围栏2594米,封育碑1座,宣传牌2块;
2010年封育面积7697亩,有效封育面积4000亩,机械围栏3580米,界桩4个,封育碑1座,宣传牌2块;
2011年封育区面积2369.0亩,有效封育面积2000亩。机械围栏460米,封山育林碑1座,宣传牌1块。
(二)三北防护林工程封山育林项目
2009年封育面积5730亩,有效封育面积4000亩,机械围栏4070米,界桩43个,封山育林碑1座,宣传牌1块; 2010年封育面积11829亩,有效封育面积8000亩,机械围栏4400米,界桩4个,封山育林碑1座,宣传牌1块;
2011年封育面积6958亩,有效封育面积6000亩。机械围栏2630米,封山育林碑1座,宣传牌1块,界桩2个;
(三)档案管理情况
工程档案管理严格按照《林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为实现工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充分发挥工程档案的作用,做到任务、管理、责任、人员、措施“五到位”。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程质量和档案管理人员的考核依据,做好挡案的收集、归档、保管工作,做好工程建设原始资料的保存,确保工程档案的完整、准确和有效利用。
三、采取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了确保工程及历年来人工补植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场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自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场长马冬同志担任,成员为业务组成员,切实加强了此项工作。
2、按照规程,严格自查。
根据《陕西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黄龙县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历年重点工程补植整改工作的紧急通知》及《黄龙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要求,对历年所有工程项目进行了自查,在自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人工补植采取逐林班、逐小班、逐地块调查,看是否补植到边、到界。对硬件设施而言,看刺丝围栏是否松动,界桩是否发生人为破坏等。
3、加强管护,巩固成果。
公益林建设项目完成以后,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已经把工程移交给管护站进行管护,管护站首先制定了乡规民约和管护制度,加大对封育区附近村民的教育力度,并对破坏林木的现象予以严厉打击;其次,给护林人员建立了护林员管护制度,护林员的工资与管护成效相结合,同时与护林员签订了管护合同书,明确了护林员的职责和权利,切实肩负起管护责任。并加大了封山禁牧力度,对当地群众习惯乱放牛、羊进入造林地的追究其责任。总之,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造林成效。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作业区立地条件差、坡度大、给作业带来许多不便,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2、工程任务下达太迟,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