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市公职人员出国审查工作制度(精)
某市公职人员出国审查工作制度
为适应对外开放和对外交往迅速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对出国(境)人员审查审批和管理工作,规范公职人员出国(境)审批管理程序,保证出国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根据中办发〔1993〕23号、中办发〔1999〕23号及其它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我市公职人员出国审查工作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
位公职人员。出国人员的审查审批一律由组织部门办理。
二、严格掌握出国人员的政治及业务条件
(—)政治条件
出国人员必须政治可靠、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健康,作风正派,遵纪守法。对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犯有组织、策划、煽动错误的人员和参与现行反革命活动、刑事犯罪活动或已立案侦察或参与经济犯罪活动及泄露国家经济情报和其它严重损害国家利益行为的,要严格把关。
(二)业务条件
出国人员必须熟悉本职业务,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完成出国所承担的任务。
出国人员出访任务要与本单位工作职责、本人主管工作相一致。出访前要认真确定考察内容、精心安排考察行程。公务活动时间不能少于在外活动时间的二分之一。出国人员必须身体健康,能够坚持正常工作。
已离退休人员,一般不再派遣出国执行公务。少数有特殊专业、身体健康的,离退休后受聘继续工作或由有关单位随时借用半年以上,如确属工作需要由在职人员不能替代的出访,并征得原单位同意,可批准出国执行公务。
三、出国人员审批权限
(一)因公出国
1、跨地区、跨部门组团的出国人员,或组团单位临时借调(聘用)的人员,应按其行政(人事)隶属关系和出国人员审批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2、中央及自治区驻地单位,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中央及自治区、盟有关部门审批。
3、因公出国(境)除特殊需要外,不得通过因私渠道办理出国(境)手续。
(二)因私出国
在职县处级干部因私(非公务需要)出国(境),根据其申请事由,由盟委组织部酌情批准。科级以下干部及公职人员申请因私(非公务需要)出国(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中国公民因私事往来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暂行管理法规》、《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公安部《公民因私事出国护照申请、审批管理工作规范》、《内地居民赴港澳地区定居审批管理工作规 范》执行。
四、出国人员审批程序
出国人员审查表要逐项认真填写,不得漏项,政治表现栏须由单位或部门填写,单位审查意见栏要由其所在单位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主管部门意见栏由有审批权的审批部门的领导签署意见,批准机关意见栏由审批部门签署意见(内容包括:任务报批件文号、审查批件文号、出访国家(地区)、出访时间及任务)。
(一)因公出国
因公出国人员或单位办理因公出国审批手续时,必须出具邀请函件、盟行政公署向自治区人民政府上报的任务请示、自治区人民政府批件、本人政审材料、干部人事档案等有效公文;
1、县处级干部因公出国(境),由市委进行初审并出具政审材料,报市人民政府市长同意后,报盟委组织部进行终审。
2、县处级以下干部办理因公出国手续,由出国人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对出国人员进行了解审查并填写《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一式三份。由市委组织部审查,送分管副书记、副市长和市长同意,出具审查材料和批件。
3、审查批件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或调动工作单位再次出国需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二)因私出国
1、市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干部和其他公职人员申请因私出国(境),必须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后,再经公安部门办理出国手续。
2、市委管理的干部,由市委组织部审核后上报市委审批,统一由市公安局受理、审核,上报地区公安局审批。
3、国有、集体企业职工由所在企业法人代表或其授权的单位人事、保卫部门签署意见加盖公章。法人代表本人申请出国,由相应的上级人事管理部门出具意见,按照本制度办理有关手续。其他公职人员因私出国,由本人所在单位审批同意后,由申请人所在地公安部门受理,由地区公安局审批。
4、申请人需向审批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1)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
(2)公民因私事出国境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并贴有申请人近期正面免冠照片。
(3)提交本人符合97版护照所用的小二寸近期正面免冠照片两张。
五、出国人员的审批原则及纪律要求
(一)出国人员所在单位要认真负责地做好出国人员的审查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履行上报、审批及备案程序。审查部门必须
坚持原则,严格按照中办发[1991]8号文件、江党办发[1992]11号、[1994]9号文件和本制度精神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切实抓好出国(境)的审查备案工作,确保对出国(境)人员的审查工作真正做到位。对工作失误把关不严而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要追究审查机关领导及具体办事人员的责任。
(二)根据出国任务的要求,对出国
人员不仅要从政治上进行审查,而且在业务条件、团组结构上也要严格把关。对不熟悉出国业务、专业的人员,与任务无关的人员,一律不得批准出国。凡是出国执行专业技术任务或接受技术培训的,党政机关干部不得借故“搭车”出国。
(三)派遣出国必须经过正常渠道,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对为了达到出国目的,弄虚作假、谎报出国任务及出国人员审查材料的,一律不得批准出国,还要严肃批评教育或通报,对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
(四)因公出国要讲究实效,严禁一般性的参观考察,不得擅自增加出访国家(地区)和延长在外停留时间。对那些没有实质性内容和具体出国任务的出国考察、培训团组一律不得上报审批。必须派出的团组,要贯彻“少、小、精”的原则,杜绝“搭车”照顾出国,防止“说情风”,干扰出国审批工作的正常进行。
(五)出国人员中凡发生违反外事纪律、逾期不归、叛逃等问题,必须由派出单位查明原因和责任,书面报送审批部门,同时要总结教训,做好善后工作。
(六)办理出国人员审查手续,材料必须详实齐全。
(七)出国人员归国后,必须于一周内向组织部门报送出国(境)期间考察及活动情况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出国(境)时间、地点、原由、考察情况、活动情况、收到的成效及收获等),并将已申领的出入境证件交所在单位党委(党组)保管。出国团组要如实地做好出国人员在国外期间的表现鉴定,由团组负责人签名后,送交出国人员所在单位。出国人员所在单位要将《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及时交由管档单位存入个人人事档案。对那些隐瞒不报、不备案和不报送考察报告的,将视情节轻重,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八)、各级各部门应本着厉行节约,超支自负的原则,加强对出国经费的管理,严禁向下属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摊派出国费用。凡违反规定的开支,财会部门不予报销,由本人自理。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审计,对违反规定者,视情节轻重,对当事人批评教育和按有关财经纪律进行处理。
附:《某某市出国人员审批表》
中共某某市委组织部
二00四年九月十日
第二篇:市公职人员出国审查制度
文章标题:市公职人员出国审查制度
为适应对外开放和对外交往迅速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对出国境人员审查审批和管理工作,规范公职人员出国(境)审批管理程序,保证出国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根据中办发〔〕号、中办发〔〕号及其它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我市公职人员出国审查工作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
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出国人员的审查审批一律由组织部门办理。
二、严格掌握出国人员的政治及业务条件
—政治条件
出国人员必须政治可靠、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健康,作风正派,遵纪守法。对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犯有组织、策划、煽动错误的人员和参与现行反革命活动、刑事犯罪活动或已立案侦察或参与经济犯罪活动及泄露国家经济情报和其它严重损害国家利益行为的,要严格把关。
(二)业务条件
出国人员必须熟悉本职业务,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完成出国所承担的任务。
出国人员出访任务要与本单位工作职责、本人主管工作相一致。出访前要认真确定考察内容、精心安排考察行程。公务活动时间不能少于在外活动时间的二分之一。出国人员必须身体健康,能够坚持正常工作。
已离退休人员,一般不再派遣出国执行公务。少数有特殊专业、身体健康的,离退休后受聘继续工作或由有关单位随时借用半年以上,如确属工作需要由在职人员不能替代的出访,并征得原单位同意,可批准出国执行公务。
三、出国人员审批权限
一因公出国
⒈跨地区、跨部门组团的出国人员,或组团单位临时借调聘用的人员,应按其行政人事隶属关系和出国人员审批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⒉中央及自治区驻地单位,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中央及自治区、盟有关部门审批。
⒊因公出国(境)除特殊需要外,不得通过因私渠道办理出国(境)手续。
(二)因私出国
在职县处级干部因私非公务需要出国(境),根据其申请事由,由盟委组织部酌情批准。科级以下干部及公职人员申请因私非公务需要出国(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中国公民因私事往来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暂行管理法规》、《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公安部《公民因私事出国护照申请、审批管理工作规范》、《内地居民赴港澳地区定居审批管理工作规范》执行。
四、出国人员审批程序
出国人员审查表要逐项认真填写不得漏项政治表现栏须由单位或部门填写单位审查意见栏要由其所在单位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主管部门意见栏由有审批权的审批部门的领导签署意见批准机关意见栏由审批部门签署意见内容包括任务报批件文号、审查批件文号、出访国家地区、出访时间及任务。
(一)因公出国
因公出国人员或单位办理因公出国审批手续时,必须出具邀请函件、盟行政公署向自治区人民政府上报的任务请示、自治区人民政府批件、本人政审材料、干部人事档案等有效公文;
⒈县处级干部因公出国境,由市委进行初审并出具政审材料,报市人民政府市长同意后,报盟委组织部进行终审。
⒉县处级以下干部办理因公出国手续,由出国人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对出国人员进行了解审查并填写《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一式三份。由市委组织部审查,送分管副书记、副市长和市长同意,出具审查材料和批件。
⒊审查批件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或调动工作单位再次出国需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二)因私出国
⒈市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干部和其他公职人员申请因私出国(境),必须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后,再经公安部门办理出国手续。
⒉市委管理的干部,由市委组织部审核后上报市委审批,统一由市公安局受理、审核,上报地区公安局审批。
⒊国有、集体企业职工由所在企业法人代表或其授权的单位人事、保卫部门签署意见加盖公章。法人代表本人申请出国,由相应的上级人事管理部门出具意见,按照本制度办理有关手续。其他公职人员因私出国,由本人所在单位审批同意后,由申请人所在地公安部门受理,由地区公安局审批。
⒋申请人需向审批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
()公民因私事出国境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并贴有申请人近期正面免冠照片。
()提交本人符合版护照所用的小二寸近期正面免冠照片两张。
五、出国人员的审批原则及纪律要求
一出国人员所在单位要认真负责地做好出国人员的审查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履行上报、审批及备案程序。审查部门必须坚持原则,严格按照中办发号文件、江党办发号、号文件和本制度精
第三篇:出国审查工作总结
我县的出国(境)人员审查工作,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和直接指导下,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贯彻中央、省、市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做到了把握政策,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证了出国(境)人员审查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2003年、2004年出国人员审查工作情况2003年、2004年我县共审查办理出国(境)人员手续49件,涉及89人,其中因公72人(备案管理55人),因私17人。局级15人,处级55人,科级1人,其他人员18人。访问或考察37人,经贸活动46人,劳务输出3人,学习培训3人。在审查过程中,我们注重把好“三关”,2003年以来,全县共审批的因公出国,没有一名外出不归和晚归的,也没有一名违背外事工作纪律的。一是从条件上把关。坚持对出国进行技术、管理知识学习和培训的人员,出国考察项目、引进资金的人员优先审批,对政审不合格者、无明确出国目的者、身体不健康者不批。二是从程序上把关。对凡是办理出国手续的,要求报齐五个材料,对材料不全、书写不规范的不予受理,同时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在坚持程序的前提下适量简化、合并程序,为出国人员提供高效的服务。三是从机制上把关。建立健全与执法部门的联系制度、严格的政审制度、与外事部门的通报制度,加强对出国人员的全面考察。
二、审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公出国人员审查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工作,事关国家利益、干部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随之出现。
(一)思想认识的模糊,淡化了出国人员审查工作的意识。在调查中发现,基层少数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对因公出国人员审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了,出国人员的条件完全可以放宽;有的认为出国人员审查工作是组织部门的事情,与本单位、本部门关系不大,预审和公示只是“例行公事”,走走形式;有的单位把因公出国当作一种待遇或奖励,甚至于当作出国公费旅游的机遇。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反映了基层人员在因公出国人员审查工作思想认识上的误县,淡化了出国人员审查工作的意识。
(二)制度上的滞后,弱化了组织部门的管理力度。出国人员审查工作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因公出国审查工作基本原则、因公出国人员的审批权限、审批手续、预审和审批职责分工等方面应与时俱进,相关规定应进一步调整和明确;进行政审时,如何辨别当事人所持材料的真伪;由当事人自己拿着有关材料办理政审批件,而当事人所在单位没有出面办理;行前教育和鉴定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在制度上予以保证。凡此种种,根本原因还是制度上的不完善,导致了工作中有些问题的出现,由于找不到处理问题的依据,使工作陷入被动。
(三)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分化了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出国人员审查工作,涉及到外事、公安、纪检(监察)、等好几个部门,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出国人员审查工作的质量,所以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各部门在具体政策的把握上不是很一致,在有关出国人员审查工作信息的沟通上做得不是很好,对一些在审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沟通不够,而且制度上只规定各部门应该做什么,却没有规定对“不为”或做得不够的部门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处罚。给因公出国人员审查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业务培训上不到位,影响了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审查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工作,政策性、政治性强,事关国家利益、干部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具体工作人员的变换,导致了审查工作业务质量的下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查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宣传,增强基层人员对因公出国人员审查工作的认识。出国审查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必须进一步加强宣传,使基层人员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下条件下,此项工作不仅不能放松,反而更要抓紧抓好。同时,要认真宣传、贯彻上级有关出国审查工作规定,让他们对出国审查工作有全面的认识,熟悉工作步骤,为出国审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队伍建设。“外事无小事”,出国人员审查工作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的出国人员预审和审批工作队伍,是新形势下做好出国人员审查工作,确保出国人员质量和出国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和保证。
(二)健全制度,提高组织部门对因公出国人员的监管力度。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派出的团组是不是符合政策规定,派出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不是高,所在单位把关至关重要,对此负有直接责任;能不能把那些不该出国的团组和人员坚决卡住,很大程度上在审批部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以健全出国人员审查工作制度为抓手。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影响到组织部门对因公出国人员审查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因此我们认为应建立和强化以下几项制度:一是建立跟踪管理制度。对出国人员在境外的政治表现、思想品德情况,应会同出国人员所在单位党委(党组)通过各种途径跟踪了解,加强管理。二是强化出国人员鉴定制度。因公出国人员回国后,组团(派遣)部门应及时组织出国人员填写《出国人员鉴定表》,经团组长签署意见和组团(派遣)部门审核盖章后,送县委组织部和出国人员所在单位归档。三是建立公职人员持有因私护照统一管理制度。针对公职人员手中持有因私护照难于管理的问题,应加强与公安、外事部门协调,建立护照统一管理制度。将公职人员手中持有因私护照由组织部门统一管理。四是建立因公出国人员财务审计制度。坚持对归国人员进行财务审计,对不合理的开支不予报销,坚决堵塞漏洞。五是建立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公示制度。为加强对领导干部因公出国的管理与监督,对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应实行“公示”,具体可以做到六个“公开”:一是公开公示范围,领导干部出国,行前必须公示;二是公开公示内容,公示写明出国(境)人员姓名、身份、邀请单位、组团单位、派遣部门、出国(境)目的和任务,所去的国家和地区、行期、经费来源和批准单位;三是公开公示时间,一般为一周;四是公开公示形式,在本单位全体人员会议上宣布,并在单位政务公开栏内予以张贴;五是公开反映形式,公示期内如对拟出国(境)人员有异议,可以用口头形式、电话形式或书面形式向本单位或县委组织部反映,同时公开举报电话;六是公开审批责任,本单位或县委组织部接到群众反映后,要认真调查核实反映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重新审查拟出国(境)人员,同时对不按规定程序随意审批、瞒报漏报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直至党政纪处分。
(三)加强协调,强化组织、外事、公安、纪检部门之间的沟通。组织、纪检(监察)、公安、外事办等部门一方面应明确分工、明确职责、明确工作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联系,进一步强化联系会议制度,实行因公出国人员审查工作信息通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沟通信息,分析情况,对审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突发性问题要及时研究,并采取切实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认真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审查工作。
第四篇:固原市总工会经费审查工作制度
固原市总工会经费审查工作制度
(讨论稿)
一、经审查会议事规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固原市总工会经审会会议制度,提高会议质量,更好地履行职责,特制定本规则。
第一章会议的内容
第二条 讨论、审议《经审工作报告(草稿)》。
第三条 审议、确定召开经审委员会议的议题、时间、地点。
第四条 审查市总本级工会经费预决算执行情况。
第五条 依照有关标准和办法,对下级工会开展经审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评比,确定考核结果。
第六条 对在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中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做出表彰奖励决定。
第七条 审查市总本级工会经费预算调整及追加追减事项。
第八条 讨论有关经审工作的其他重要事项,做出决定。
第二章会议的举行
第九条 市总经审办根据上述会议内容需要提出会议的日期等建议,经过经审会主任同意后做好会议的筹备工作并发出会议通知。
第十条 经审会会议由经审会主任主持或由主任委托副主任主持召开。
第十一条 经审会会议须有2/3以上委员参加方能召开。委员因特殊情况不能出席会议,须在会前向经审会主任请假。
第十二条 根据会议内容需要,可邀请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第三章议题的表决和决定
第十三条 参加会议的委员要对会议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经审会主任对大家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后做出会议决定。也可以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议题进行表决,根据表决结果做出会议决定。
第十四条 市总经审办的工作人员负责做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做为档案资料保存。
第十五条 本规则从下发之日起施行。
二、经审办会议制度
一、经审办会议于每季初召开,会议由经审办主任召集并主持,全体工作人员参加。
二、会议内容
1、学习、贯彻上级工会和市总全委会、经审会提出的经审工作意见。
2、讨论、制定经审办的全年工作目标任务。讨论、提出审计项目计划(草案)报区总经审会审定。
3、落实审计项目计划,讨论、确定审计组提出的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4、总结上季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讨论、确定当月的工作目标任务,明确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工作质量和完成的时间要求等,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5、提出对下级工会经审工作考核结果以及有关工作的建议,拟定经审调研提纲,安排调研活动和工会经审干部培训等事项。
三、由经审办负责内务的同志做好会议记录。
四、因工作需要,经审办工作人员可随时提出议题,由经审办主任决定召开会议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讨论。
三、经审办学习制度
一、经审办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系列方针、政策。
二、经审办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审计、财会以及审计信息化等新知识,学习有关法规、政策、制度,掌握计算机应用等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与成效。
三、学习采取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以自学为主。每月安排半天时间集体学习,做到保证学习时间,记好学习笔记,讲求学习效果。
五、理论联系实际,搞好调查研究,注重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六、积极撰写调查报告、工作论文等,每人每年至少1篇在县总或上级工会刊物上发表。
四、经审干部廉洁自律规定
一、自觉遵守审计人员廉政纪律;
二、不得在审计管辖范围内单位兼职财务会计工作;
三、不得向被审计单位索取任何财物;
四、不得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物馈赠;
五、不得在被审计单位报销任何因公因私的费用;
六、不得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与审计工作无关的要求;
七、不得将在审计中发现的违规事项隐瞒;
八、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
五、工会经审信息工作制度
一、工会经审信息工作要围绕、服务工会工作大局,突出工会经审特色,及时准确地反映工会经审工作的情况。
二、建立工会经审信息员队伍。县总经审会聘请各乡镇、系统及有关基层工会的经审干部为工会经审信息员,负责工会经审信息工作。
三、工会经审信息员的职责
1、组织本级工会和所属基层工会开展经审信息工作,及时反映经审工作信息。
2、负责采集、编辑经审工作信息,积极向《工会信息》及祁门工会网投递信息稿件,推荐上报优秀论文、调查报告等。
3、参加工会经审信息员培训,提高信息工作能力。
4、完成上级工会布置的有关指标的调查和数据统计任务。
5、在信息工作中注意保守国家秘密和单位的商业秘密。
四、市总经审办负责工会经审信息员培训工作,聘请信息采编专家传授信息写作和编辑技巧、进行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培训,提高工会经审信息员编写信息的技术和能力。
五、工会经审信息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市总经审办专人负责,建立统计台账、对各单位信息报送、稿件采用情况进行登记,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第五篇:工会经费审查工作制度
经审会工作制度
第一条 目的。为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促进工会经审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根据《工会法》和《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原则。工会经费审查是工会根据经费独立原则而建立的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制度。工会经费审查监督是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依照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工会的有关规章制度所展开的工作,其目的在于保证工会经费的合理使用和财务收支计划的实现,促进工会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三条 经审会工作的基本要求
1、每年按时审查工会经费收支预算、预算执行情况(决算);
2、定期审查工会经费计拨上解情况和工会会费收入情况并适时开展对工会固定资产的审计;
3、定期向会员大会报告工作,督促工会公布财务收支账目,报告财务收支情况;
4、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总结本工作情况,制定下计划;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财经法规、工会财务、经审制度和经审业务知识。
5、经审会与工会同时按规定换届改选,经审会负责人列席工会委员会会议;
6、积极组织参加上级工会经审会举办的业务培训,并经常向上级工会经审会提供有关信息。
第四条 经审会的主要职责
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职责是通过对同级和下级工会的经费收支和与经费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审查,监督其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财经政策、纪律、法规和工会财务工作的方针、规章制度,从而协助同级工会组织收好、管好、用好工会各级经费,管好工会财产,严肃财经法纪,使工会经费得到合理、有效地使用,使工会的企事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
第五条 工会经审的主要工作任务
1、审查同级和下级工会的预算、决算编制执行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是否准确合理地反映了工会工作的需要;
2、对下级工会的工会负责人进行离任审计。
3、督促同级和下级工会定期公布帐目,发扬财务民主,实行财务公开;
4、检查工会对会员(代表)大会关于财务工作决议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对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建议或决议的执行情况;
5、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对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6、工会组织机构变动和财务、财产管理负责人工作调动时,负责监督做好交接工作;
7、宣传党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同铺张浪费、私分钱物、贪污盗窃、侵占国家的财产现象进行斗争。对模范执行财务法纪、财务工作成绩显著的,建议给予表扬、奖励。
第六条 经审会的权力
(一)经审会审查监督权
1、有权要求工会按时报送有关的计划、预算、决算、会计报表和文件资料,听取他们的汇报;
2、有权对工会各项经费收支、财产管理的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审查;
3、有权审查工会经费收支预决算、重大经费开支事项、预算调整等。未经经审会审查同意、签署和盖章、上级工会应不予受理;
4、有权检查工会的有关账表、凭证等会计资料,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对有关事项进行调查并取证;
5、审查中发现正在进行的严重违反财经法纪、损害国家和工会利益的行为,有权提请同级工会委员会或上级工会及时制止,并对已造成的损失作出处理决定;
6、遇有阻挠、破坏审查工作时,有权采取封存账册、印鉴和资料等临时措施,并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意见。
(二)经审会建议权
1、对违反财经法纪的有关责任人员,有权建议给予纪律处分或经济制裁,触犯刑律者,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对模范执行财务制度和纪律,在财务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人员,有权建议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经审会了解情况、反映情况权
1、参加有关会议,了解情况。经审会负责人,有权列席同级工会常委会会议;经审会委员有权列席同级工会全委会;经审会、经审办负责人或指定人员,有权参加同级工会有关财务工作的会议;
2、学习文件,了解情况。对上级工会有关财经政策、法规、制度等文件进行学习;
3、经审会在审查工作中遇有重大问题以及与同级工会组织发生意见分歧,有权向上级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反映。第七条 经审会的主要义务
1、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严格执行工会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2、坚持依法审计,健全审计程序,防范、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3、自觉接受上级工会经审会的业务指导,完成上级经审会指派的工作任务,参加上级工会经审会安排的业务学习和活动;
4、加强学习,按照党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和工会的财务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第八条 工作方式。
1、按照全总关于《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条例》开展经审工作;
2、经审工作台帐化管理。将经审工作计划、会议内容、对工会经费预决算、会费收入、固定资产的审计工作、工会经费计拨上解情况以及问题与建议等内容都要在经审工作台帐上反映,实现工会经审工作整体、动态的管理,做到“一册经审台帐在手,全年经审工作一目了然”。
3、结合自身特点,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加大经审力度、规范创新制度,履行好经审监督职能。
第九条 考核。每年按时参加上级经审会组织的工会经费审查工作规范化建设考核并上报相关资料。
第十条 本办法由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