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山东省中医服务能力项目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2 02:5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提升山东省中医服务能力项目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提升山东省中医服务能力项目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关于提升山东省中医服务能力项目的实施意见

关于提升山东省中医服务能力项目的实施意见

鲁卫规财发〔2009〕7号

各市卫生局、财政局,省属医疗机构: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坚持中西医并重”和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制定的医改政策精神及《关于申报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通知》(鲁卫中发[2008]7号)有关要求,省卫生厅和财政厅组织专家,在全省范围内遴选确定首批22个优势专科和首批69个特色专科和1000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现就已选出的上述中医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中医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的重要性

山东是中医药大省,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历代名医辈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医药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受体制、机制性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也暴露出中医服务体系不健全,机构建设薄弱,中医医院西化明显,人才不足,继承创新能力不强,特色优势不突出等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这与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政策,省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9〕89号)对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全省中医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规划建设,促进中医药发展,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各地、各单位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指示要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全省中医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规划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目标内容和要求

总体目标:自2009年起,对全省首批22个优势专科和首批69个特色专科及1000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养给予重点扶持,逐步形成功能完善、中医特色突出的优势(特色)专科群和结构合理、中医药基础扎实的中医药队伍,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㈠22个中医优势专科(专病)和69个特色专科(专病)的任务内容和要求

确保四个到位,即床位添置:对各优势专科(专病)共添置床位430张,各特色专科(专病)共添置床位1307张。床位使用率在目前基础上增长5个百分点(目前床位使用率在95%以上的,应达到超过100%);诊疗设备购置:对各优势专科(专病)共需购置诊疗设备614台件,各特色专科(专病)共需购置诊疗设备1180台件。所购置诊疗设备必须与专科(专病)发展密切相关;房屋修缮:对房屋进行修缮,确保专科(专病)科室面积满足新增床位数需要,完成危旧病房的修缮改良、病房内部的粉刷装修及办公条件的整装改善。人员培训:对各优势专科(专病)共进行人员培训381人次,各特色专科(专病)共进行人员培训888人次。各专科(专病)需有详细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各培训人员需撰写培训总结。㈡培养1000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

采取省内集中理论学习、个人自学和省内、外分散临床进修相结合等方式,对1000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进行培训。理论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中医经典理论、临床基础知识和专科专病研究与进展。临床进修内容主要是到相应专业的国家级、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专病)和中医药重点学科进行临床实践。培训时间为1年,其中理论学习4个月,临床专科进修8个月。通过培训,使其在专业理论知识、临床诊疗水平等方面显著提高,促进中医特色优势发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三、采取措施,抓好落实

㈠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地、各单位要将加强全省中医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规划建设作为中医药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加强组织协调。要实行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省里将定期组织有关专家,按照建设标准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㈡科学规划,分期实施。各地、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可行的项目建设规划。建设规划要以完善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核心内容,坚持节约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房屋和设备资源,盘活存量,控制增量,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项目规划建设方案包括总体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分年度实施计划。通过3-5年分期实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㈢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投入需要。各地、各单位要依据建设方案,统筹安排,积极筹措并落实项目配套资金。省级补助资金将根据项目进度情况等实行以奖代补。各地、各单位对主要设备购置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要规范项目实施,加强项目监管,防止资源浪费,确保项目质量。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所需资金由政府、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㈣强化管理,严格绩效。项目实施结束后,省里组织有关专家对其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和验收,对项目的建设规划、组织实施、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形成验收报告。省级财政依据验收评审结果兑现以奖代补资金。对未按规定进度和要求实施建设的专科,省里将视具体情况采取限期整改或撤消项目、追回拨款等措施。

㈤创新机制,增强活力。公立中医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要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专科和特色专科学术和技术领先作用。要以质量管理、经济管理为重点,完善制度规范,努力提高运行质量,降低成本。大力改进公立中医医院内部管理,切实加强内涵建设,狠抓管理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

附件:全省中医优势专科(专病)、特色专科(专病)项目

建设计划及投入概算表

二OO九

第二篇: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卫生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 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军队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33号)等对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和部队官兵中医药服务需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为做好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其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多样、费用较为低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城乡居民和部队官兵的欢迎。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

—1—

称深化医改),探索建立群众支付得起、政府承受得了、财政可持续的中西医相互补充的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化医改启动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加大基层中医药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目前,75.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6.5%的乡镇卫生院、51.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57.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人民群众看中医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初步改善。中医药为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作用越来越显现。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和理念不断增强,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不健全、基础设施条件差,人才严重匮乏、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突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城乡居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对此,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强烈。

实施提升工程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提升工程是坚持中西医并重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努力开创基层中医药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二、明确实施提升工程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服务更可及、能力有提高、—2—

群众(官兵)得实惠”的工作宗旨,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和中医药、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军队各级卫生部门以及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军队为中医药相关科室等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军队为部队卫生机构,含军以下部队编配的门诊部、医院、医疗所、卫生队、卫生所、医务室等)的积极性,投入建设与督导实施并举,落实政策与推进改革并重,通过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可及性和可得性的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构建中西医优势互补、广泛应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原则:政府主导、行业落实;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二)主要目标。

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中医医院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和军队系统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和部队官兵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和部队官兵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到2015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提供中医药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是指配备中医类别医师,配置中医诊疗设备,运用中药饮片等6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是指配备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按照规定

—3—

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乡村医生,配置中医诊疗设备,运用中药饮片或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每个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达到总服务量一定比例,并在“十二五”期间有明显上升。

三、着力完成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各项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制定省级新农合报销目录时,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目录。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诊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中,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小病到基层就诊。

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中体现中医药特点。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暂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和评审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药服务提供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应占一定比例。在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中,将县级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业务开展作为关键性指标之一。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开展县级中医医院基本条件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和

—4—

信息化建设,到2015年,7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加强尚未设置中医医院的县(市、区)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配备中医药人员。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各省(区、市)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允许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经过临床考核、农民评议和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中等中医学专业水平考试并合格后,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乡村医生(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中等中医学专业水平考试基本要求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另行制定。到2015年,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以及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开展多层次师承教育,鼓励老中医师带徒。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鼓励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以及部队卫生机构的各个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建设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形成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的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

建立县级中医医院和城市大中型中医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帮扶机制。在县级中医医院和城市大中型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5—

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探索中医类别医师县、乡、村纵向流动机制,逐步建立县级中医医院从人才、技术等多方面帮扶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科的机制。

(五)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针对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和中西医人员分层分类推广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允许基层西医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后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到2015年,每个县(市、区)均建有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依托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全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开展民间医药挖掘、整理、推广、应用工作。

(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内容;在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探索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逐步提高过程中,设计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项目和内容并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七)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进一步改善执业环境,落实价格、税收、医保定点、土地、重点

—6—

专科和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名老中医师带徒等方面政策,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在基层开办连锁经营的中医坐堂医诊所。

(八)依法加强基层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强化中医监督管理。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监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杜绝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个体开业,严厉打击打着中医旗号的各种非法行医活动和虚假医疗广告。

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广泛宣传和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允许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自种、自采、自用民间习用的中草药。收集和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用中药验方,筛选适宜的中药验方并探索推广应用。

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发展道地药材,规范中药材种植和养殖。开展中成药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研究,规范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成药剂型、规格、包装,推动中成药类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研究基地建设。严格规范中药饮片采购程序,中药饮片必须从合法的中药饮片生产及经营企业采购,严禁假劣中药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九)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 进社区 进家庭 进军营”活动深入开展。

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乡村。充分利用各级广播网络、各种传播媒体以及集市等,向农村居民普及中医药知识和发放中医药科普宣传资料。组织开展“中医药大篷车”进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活动。

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社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

—7—

生服务站设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栏,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城市社区设立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开展群众性中医健身活动等。

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家庭。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把中医药科普读物等送进家庭。有条件的地区,可联合当地媒体,组织制作、播放和开设面向家庭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与知识普及类节目和专栏;向家庭配送中医药保健器材等;面向养老院、孤儿院等特殊家庭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

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军营。发挥军地中医药资源优势,深入基层部队广泛开展“中医中药军营行”活动并建立长效机制。

军队系统实施提升工程相关任务由总后勤部卫生部确定并实施。

四、建立健全提升工程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军队各级卫生部门要把实施提升工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务求实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总后勤部卫生部成立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各省(区、市)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成立由中医药、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军队卫生等部门参加的提升工程组织领导机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把提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好抓实。其他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责对提升工程各项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各项任务的具体负责部门和责任人。

(二)强化目标管理。

建立目标责任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共同签订《目标责任书》。各省(区、市)内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要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

—8—

合理确定总体目标和目标。建立奖惩机制,将《目标责任书》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对《目标责任书》落实不力的地区,进行督导、约谈和通报批评。

(三)加大投入力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等部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开展提升工程相关项目,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中医药设备配置、中医药人员配备和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以及县级中医医院基本条件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在国家和地方共同实施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中,强化中医药功能建设,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条件。各省(区、市)要围绕提升工程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国家实施的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投入、地方为主、相互配合的投入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四)开展监测评估。

开展信息监测。依托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和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情况信息统计工作和动态监测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基层中医药服务信息。各省(区、市)要加强本地区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的动态监测。

开展督导检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各省(区、市)《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和不定期督导。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省级卫生行政等部门每至少要组织一次省级检查评估工作。定期检查评估办法和细则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另行制定。军队系统督导检查工作由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实施。

(五)营造良好环境。

各省(区、市)要部署和加强新闻宣传工作,使各级卫生、中医

—9—

药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充分认识开展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增强实施提升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地)和县(市、区)要在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开展动员部署活动。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提升工程开展得力、效果明显的单位进行表彰。加大对实施提升工程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卫生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

2012年8月27日

—10—

第三篇: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军队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33号)等对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和部队官兵中医药服务需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为做好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其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多样、费用较为低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城乡居民和部队官兵的欢迎。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深化医改),探索建立群众支付得起、政府承受得了、财政可持续的中西医相互补充的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化医改启动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加大基层中医药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目前,75.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6.5%的乡镇卫生院、51.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57.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人民群众看中医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初步改善。中医药为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作用越来越显现。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和理念不断增强,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不健全、基础设施条件差,人才严重匮乏、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突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城乡居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对此,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强烈。

实施提升工程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提升工程是坚持中西医并重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努力开创基层中医药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二、明确实施提升工程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服务更可及、能力有提高、群众(官兵)得实惠”的工作宗旨,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和中医药、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军队各级卫生部门以及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军队为中医药相关科室等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军队为部队卫生机构,含军以下部队编配的门诊部、医院、医疗所、卫生队、卫生所、医务室等)的积极性,投入建设与督导实施并举,落实政策与推进改革并重,通过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可及性和可得性的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构建中西医优势互补、广泛应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原则:政府主导、行业落实;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二)主要目标。

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中医医院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和军队系统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和部队官兵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和部队官兵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到2015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提供中医药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是指配备中医类别医师,配置中医诊疗设备,运用中药饮片等6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是指配备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按照规定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乡村医生,配置中医诊疗设备,运用中药饮片或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每个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达到总服务量一定比例,并在“十二五”期间有明显上升。

三、着力完成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各项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制定省级新农合报销目录时,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目录。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诊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中,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小病到基层就诊。

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中体现中医药特点。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暂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和评审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药服务提供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应占一定比例。在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中,将县级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业务开展作为关键性指标之一。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开展县级中医医院基本条件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到2015年,7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加强尚未设置中医医院的县(市、区)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配备中医药人员。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各省(区、市)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允许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经过临床考核、农民评议和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中等中医学专业水平考试并合格后,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乡村医生(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中等中医学专业水平考试基本要求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另行制定。到2015年,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以及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开展多层次师承教育,鼓励老中医师带徒。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鼓励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以及部队卫生机构的各个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建设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形成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的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

建立县级中医医院和城市大中型中医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帮扶机制。在县级中医医院和城市大中型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探索中医类别医师县、乡、村纵向流动机制,逐步建立县级中医医院从人才、技术等多方面帮扶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科的机制。

(五)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针对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和中西医人员分层分类推广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允许基层西医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后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到2015年,每个县(市、区)均建有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依托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全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开展民间医药挖掘、整理、推广、应用工作。

(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内容;在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探索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逐步提高过程中,设计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项目和内容并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七)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进一步改善执业环境,落实价格、税收、医保定点、土地、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名老中医师带徒等方面政策,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在基层开办连锁经营的中医坐堂医诊所。

(八)依法加强基层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强化中医监督管理。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监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杜绝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个体开业,严厉打击打着中医旗号的各种非法行医活动和虚假医疗广告。

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广泛宣传和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允许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自种、自采、自用民间习用的中草药。收集和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用中药验方,筛选适宜的中药验方并探索推广应用。

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发展道地药材,规范中药材种植和养殖。开展中成药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研究,规范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成药剂型、规格、包装,推动中成药类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研究基地建设。严格规范中药饮片采购程序,中药饮片必须从合法的中药饮片生产及经营企业采购,严禁假劣中药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九)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 进社区 进家庭 进军营”活动深入开展。

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乡村。充分利用各级广播网络、各种传播媒体以及集市等,向农村居民普及中医药知识和发放中医药科普宣传资料。组织开展“中医药大篷车”进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活动。

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社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栏,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城市社区设立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开展群众性中医健身活动等。

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家庭。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把中医药科普读物等送进家庭。有条件的地区,可联合当地媒体,组织制作、播放和开设面向家庭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与知识普及类节目和专栏;向家庭配送中医药保健器材等;面向养老院、孤儿院等特殊家庭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

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军营。发挥军地中医药资源优势,深入基层部队广泛开展“中医中药军营行”活动并建立长效机制。

军队系统实施提升工程相关任务由总后勤部卫生部确定并实施。

四、建立健全提升工程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军队各级卫生部门要把实施提升工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务求实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总后勤部卫生部成立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各省(区、市)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成立由中医药、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军队卫生等部门参加的提升工程组织领导机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把提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好抓实。其他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责对提升工程各项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各项任务的具体负责部门和责任人。

(二)强化目标管理。

建立目标责任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共同签订《目标责任书》。各省(区、市)内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要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总体目标和目标。建立奖惩机制,将《目标责任书》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对《目标责任书》落实不力的地区,进行督导、约谈和通报批评。

(三)加大投入力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等部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开展提升工程相关项目,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中医药设备配置、中医药人员配备和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以及县级中医医院基本条件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在国家和地方共同实施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中,强化中医药功能建设,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条件。各省(区、市)要围绕提升工程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国家实施的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投入、地方为主、相互配合的投入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四)开展监测评估。

开展信息监测。依托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和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情况信息统计工作和动态监测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基层中医药服务信息。各省(区、市)要加强本地区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的动态监测。

开展督导检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各省(区、市)《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和不定期督导。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省级卫生行政等部门每至少要组织一次省级检查评估工作。定期检查评估办法和细则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另行制定。军队系统督导检查工作由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实施。

(五)营造良好环境。

各省(区、市)要部署和加强新闻宣传工作,使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充分认识开展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增强实施提升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地)和县(市、区)要在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开展动员部署活动。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提升工程开展得力、效果明显的单位进行表彰。加大对实施提升工程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卫生部

2012年8月27日

第四篇: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实施意见

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实施意见》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实施意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精神,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升我县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全面落实粮食收购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建立健全粮食收购工作协调机制,早稻及中晚稻上市前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开展稻谷产销情况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前做好收购仓容和收购预案等准备工作。积极推进粮食市场化收购,指导粮食收储企业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订单式生产和收购。按时启动粮食收购工作,早稻及中晚稻收获后,及时启动地方储备粮及最低收购价粮收购政策,根据仓容规模,做到应收尽收,保障种粮农民利益。

(责任单位及股室:行业指导股、县粮食收储公司)

二、巩固提升县级储备粮和县级应急成品粮油储备

做好地方储备粮轮换工作,根据省级储备粮和县级储备粮轮换计划,完成今年省级储备粮1115吨和县级储备粮500吨轮换工作。做好粮食去库存工作,网是竞拍粮食10000号,确保省级储备粮保持3000吨规模,县储备保持5000吨规模,动态粮储备保持1100吨规模,县级动态油100吨规模。

(责任单位及股室:县粮食收储公司、粮油应急配送中心)

三、推进县级粮食仓储设施改造提升

加快县粮食产业园粮食仓储设施项目建设和县粮食储备库智能化粮库升级改造进度,确保改造升级后实行电脑测温、智能安防、智能出入库、自动扦样等功能,提高粮食仓储管理智能化水平,确保储备粮储存安全。(责任单位及股室:局行业指导股、县粮食收储公司)

四、大力发展稻谷烘干设备设施建设

积极引导二个粮食烘干企业开展为农代办烘干业务,抓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全年为农户烘干粮食2万吨,减少粮食产后损失,避免种粮农民因天气原因而使稻谷受损,切实保障好种粮农民利益。(责任单位及股室:局行业指导股、县粮食收储公司)

五、做好粮食保供稳价工作

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精神,制定我县粮食仓储管理实施意见,规范好季度仓储考核评分标准。做好粮油应急保障工作,进一步落实好地方储备规模和实物,加快地方储备轮换进度,按要求及时充实成品粮油库存,筑牢市场供应基础,确保地方储备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积极推动粮油加工企业复工达产,保证粮油供应数量充足、品种丰富、价格稳定,及时通知门点和超市补足柜台货架,确保米面油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市场运行平稳有序。(责任相关股室:调控和监督检查股、粮油应急配送中心)

六、加强粮食收储质量监督检查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粮食收购环节的监管,适时组织开展粮食收购工作专项督查,防范“转圈粮”事件的发生,对压级压价、虚报数量、哄抬价格等扰乱粮食收购市场秩序、坑农害农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确保入库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责任相关股室:调控和监督检查股)

七、强化宣传舆论引导

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平台、集中组织开展粮食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粮食安全形势、粮食政策法规、粮油科普知识等内容,引导广大群众关心粮食安全、支持粮食工作、参与粮食宣传,积极营造依法管粮、人人节约爱惜粮食的良好氛围。(责任股室:局办公室、行业指导股、粮食收储公司)

各责任单位和相关股室要根据任务进一步压实责任,落实落细工作举措,统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对因作风不实、工作不力,导致落实缓慢、效果不好的,对其进行严肃问责。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意见

中共沙坪镇委员会

关于大学生村干部“一二三四”能力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

各村(社区)、各党支部:

为进一步推动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形成“择优选聘、精心培养、合理流动”的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梯次培养长效机制,沙坪镇2012年全面实施大学生村官“一二三四”能力提升行动,积极拓展大学生村官发展空间,搭建成长成才新平台,促使他们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增强本领,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在基层锻炼干部、在基层选拔干部”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我镇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大局,把大学

生村官队伍建设与加强基层年轻干部培养、促进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基层一线出干部、从基层一线选干部”的干部培养使用导向,着力打造一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加快建设富强、和谐新沙坪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二、目的意义

大学生村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党政干部培养年轻干部的后备人才,也是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源头活水,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和能力的提升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形成从农村基层开始的的党政干部培养链,让大学生到农村广阔天地经受实践锻炼,体味基层甘苦,增进与农民的感情,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成为推进党的事业的优秀干部。加强管理和提升能力,有助于发挥大学生村干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成为农村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成为农村民主管理的“助推器”,成为党政人才培养的“蓄水池”的作用,有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全面提升我镇党委科学化建设水平。

三、举措办法

为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和能力的提升,采取“一二三四”行动。

(一)“一”是指主导或者参与一个致富项目(或重大中心工作)

各基层党组织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破除求全责备的观念,消除

对大学生村官“太年轻”、“不放心”的顾虑,对看准了、潜力大的优秀大学生村干部,要敢于打破常规,早一点将其放到有利于促其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岗位、项目或者重大中心工作中进行培养锻炼,要有意识地安排其多承担一些急、难、险、重任务,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砥砺思想、磨练意志、增长才干,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二”是指每年撰写两篇心得体会或者调研文章

大学生村官每半年进行一次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同时上报镇党委组织部。这个总结,必须充分体现大学生村官的个人特色,既可以是对季度工作的全面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项重点工作的调研总结,要求态度要认真负责,内容要具体详实,既要谈工作,也要谈思想、认识、体会。

(三)“三”是指联系帮扶三户村民

大学生村官以“一帮三”的长效机制,以“走进农家、为民服务”为主题,每年对三户村民进行帮扶。大学生村官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结合自身的特长,结合村民的实际情况,以“扶贫、扶智、扶劳”等形式进行帮助。

(四)“四”是指每年参加四次培训或者交流活动

每年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党校听课、赴人才基地培训、参加论坛和个别选派进修,开展与我镇产业特点、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培训,帮助大学生村官开阔视野、拓展思路。镇委组织部每年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工作汇报或者组织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同时,在双向自愿的原则下,每个大学生村干部每年轮流到镇各部门挂职锻炼三个月,使他们具有镇、村、社的工作经验,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确保大学生村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各村(社区)亦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给予大学生村干部在工作上、生活上、思想上实质性的关心、慰问和帮助。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落实

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既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又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工作任务,是我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各村(社区)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切实承担起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的主体职责。组织部门要负责做好牵头抓总工作,宣传部门要加强工作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帮带培养,抓好锻炼

开展干群式结对、朋友式结对的结对帮扶活动,形成大学生村干部“一对一”帮扶的长效机制。一是干群式结对。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以定期约谈、下村(社区)工作时谈话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干部结对帮扶,定期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加强思想引导和工作指导,为他们解除思想的困惑,解决生活的困难,搭建成长的平台。二是朋友式结对。镇党委成员、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干部以交朋友形式结对,与大学生村干部一起

调研、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等方式,进行结对帮扶,指导其掌握基层工作方法,了解镇、村(社区)中心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

(三)加强考核管理,抓好提升

根据“一二三四”能力提升计划的完成情况,镇村两级对他们工作出勤的登记,农村工作笔记,定期交流汇报工作情况,收集群众反映,听取村社意见,综合比较,全面衡量大学生村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掌握工作实效,并把考核结果与他们的去留奖惩相结合,激发其一心一意干事业的创业热情。

下载关于提升山东省中医服务能力项目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提升山东省中医服务能力项目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打造中医特色品牌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打造中医特色品牌 酒泉市中医院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工作汇报 酒泉市中医院成立于1986年,1996年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是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

    新疆:提升基层中医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大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疆:提升基层中医民族医药服务能力 作者: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3年第05期 2013年3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药服务能力提......

    山东省互联网+实施意见

    山东省“互联网+”发展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工作部署,大力推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着力发展互联网经济,进一步增强山东经济发展新动力,现就山东......

    山东省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意见

    山东省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意见 时间:2011年5月24日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根据《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鲁发[2010]20号)、《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

    提升保障服务能力

    提升保障服务能力 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各地质监部门扎实推进“质量和安全年”活动 一场任务包干会 几多分量压肩头 □ 本报记者 杨荣坚 3月30日下午4时45分,辽宁沈阳市质监......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

    服务能力提升从我做起

    服务从心开始 为民从我做起 建设民生幸福工程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我---作为一名城乡居保人员,站在为民服务的前沿,就是要真心诚意为民着想,耐心细致为民办事,在政策......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县公路局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服务能力,带领党群创先争优的原动力,多举措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该局采取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