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铁工业能源现状和管理
钢铁工业能源现状和管理
2004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为19.7亿吨标准煤,其中钢铁工业消耗2.99亿吨标准煤(含矿山、铁合金、焦化、耐材等行业),占中国能源总消费量的15.18%。2007年钢铁工业总能源占全国能耗14.71%,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工业排放总量8.53%,工业粉尘排放量占工业总排放量15.18%。
1、钢铁工业用能结构
说明:
⑴钢铁工业的用能是以煤炭为主,占70%以上。钢铁工业用能发展趋势是向多买煤,少买电力和石油类产品,不用天然气方向发展。
⑵日本钢铁企业自发电量占企业总用电量50%,说明充分利用好副产煤气对节能有重大意义。
⑶副产煤气(高炉、焦炉、转炉煤气)的热值是企业购煤总热量的34.12%。数值巨大,煤气使用好坏对企业能耗会产生重大影响。应高度重视 钢铁企业煤气应用情况,尽最大限度科学、合理地发挥其作用。
⑷钢铁企业尚没有向社会上供电的能力,也没有必要克求。
2、钢铁企业煤气性能和使用情况
说明:
(1)从表2可看出转炉煤气热值是高炉煤气的热值1倍多,但全
国重点钢铁企业(79个单位)有20个单位没有进行回收利用,这是个很大的浪费。国外工业发达国家转炉煤气回收量在100m³/t钢左右,而我国在56 m³/t钢这也是个浪费。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转炉容积偏小,回收投资大,难于管理。
(b)转炉除尘技术部份企业尚未过关。
(c)转炉煤气回收后,没有设置煤气储存柜,用户没能落实。
(d)企业管理尚存在缺陷。
转炉煤气回收量大于100 m³/t钢,煤气显热可回收90㎏/t钢蒸汽,且能使回收的物质得到充分利用,就可以实现负能炼钢。
(2)焦炉煤气合H2大于55%,去烧掉太可惜了,应当提取H2去做清洁燃料(技术已过关,储存方法也解决了,只是经济问题),也可再转换为二甲醚,可代替汽油,还可以去用作直接还原炼铁(最好的还原剂),首钢已在可行性研究。
(3)煤气要先得到充分利用,最后有富余量才去发电。因为煤气用于发电能量转化率不高。煤气-蒸汽-发电工艺能源转化率在25%左右,煤气-燃气轮机-发电工艺能源转化率在45%左右。
(4)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在热风炉、轧钢加热炉等)可以将低热值的高炉煤气得到充分利用,可发替换出高热值的焦炉煤气,去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3.近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各工序能耗情况
说明:
(1)2006年全国产钢4.21亿吨,年增长率在18.48%,但吨钢可比能耗是下降6.2%。由于钢铁工业节能成绩显著,能源年增长率低于钢产量增长率。
(2)从2007年上半年统计数据可看出钢铁企业之间能耗的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之间的差距甚大,说明企业的节能潜力巨大。
(3)工业发达国家的吨钢可比能耗为642㎏ce/t与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平均值相比差11.2%,是因能源统计和能源介质析标系数等方面出现问题,出现数据失真情况。本人认为我国钢铁工业总体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在15%左右。
(4)2006年以后国家规定电力折标煤系数从0.404Kgce/kwh改为0.1229Kgce/kwh致使全行业能耗指标约下降18%。
说明:
(1)炼铁系统占钢铁工业总能耗的78.87%。所以钢铁联合企业的节能工作重点应在炼铁系统,同时又是环境治理的重点。
(2)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我国有13个单位烧结工序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余为38.04Kgce/t,炼铁有38个单位,焦化有5个单位。说明我国在一些钢铁企业中主要工序的节能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能源管理和生产技术操作水平等方面已经有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 于全行业来讲是需要加强节能的普级与提高工作。
(3)”十五”以来,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加大节能工作力度,吨钢可比能耗下降6.04%,炼铁工序能耗下降1.66%,焦化工序下降1.08%,烧结工序下降6。72%。
(4)我国炼钢系统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最大,是目前钢铁行业节能工作应加强的地方。炼钢节能在工艺、技术、装备和操作上是技术难点、只是在投资和管理上要做工作。
1、钢铁企业能源分类
(1)一次性能源:自然界原来就存在,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
品种: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
(2)二次性能源(或为再生能源);以多种形式由其它载能体转换而来的。
品种:煤气、蒸汽、压缩空气、物体显热、液体或气体的压力能。
2、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
(1)节能概念
·节能含义;包括减少浪费和增加回收两个部份。
减少浪费:加强对用能的质量和数量的管理,优化用能结构,减少物流损失,能源介质的无谓排放等。
增加回收:大力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能源(包括余压、余热、余能和煤气等)。·节能工作的内容;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
直接节能:减量化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产品单位能耗。
间接节能;工艺结构调整、优化工艺流程、减少生产中间环节、提高产品性能和寿命等。
(1)节能工作的内涵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包括;管理节能、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
·管理节能;通过对企业现代化管理,建立相应的节能工作制度和实施细则,设立监管机构(如能源管理中心),最终实现所制订的节能目标。
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的工作内容是;监测、控制、调整、故障分析诊断、能源平衡等。如能够实现现代企业管理,就可以产生节约公司总能耗的5%的效果。公司能源管理中心的工作目标为:
(1)提高各类能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各类能源介质的优化调控,促进节能降耗;
(2)以减少能源中心定员,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调度管理人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能源系统,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4)及时发现能源系统故障,加快故障处理速度,使能源系统更安全;
(5)使能源系统的运行监视、操作控制、数据查询、信息管理实现图形化、直观化和定量化。
马钢、宝钢、鞍钢、本钢、上
一、梅山等企业均有好的工作业绩。能源管理中心的工作是与生产一线同步进行。而不应是离开生产,事后再统计分析。这就要求调控要科学、及时、有效。
要树立系统节能的观点,打破工序之间的专业界限,站在高层次上来深入研究企业整体节能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要在三个层次上(单体设备、各生产工序、钢铁联合企业)进行综合研究,目标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如宝钢高炉可以喷煤比达260㎏/t,但高煤比会使高炉煤气发热值贫化,造成充分利用低热值高炉煤气产生负面影响。但是,高喷煤比是炼铁技术发展方向。要研究各企业在不同条件下煤气发热值和高炉煤气利用率的最佳方案,以最终全公司有最佳节能效果为基准。宝钢就订出高炉喷煤比在200㎏/t左右。
《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指出钢铁工业有三大功能,完成各类钢铁产品的制造、能源转换、消纳社会上部份废物。做为能源转换功能是要进行科学分析、优化操作、精细管理。
国内外钢铁工业的用能结构均向多买煤、少买电、提高能源转化率和使用效率方向发展。大力回收钢铁企业的二次能源,并要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已成为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的工作重点。为此,各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可行的企业节能规划。
·结构节能
调整钢铁工业生产工艺结构,用能结构可以实现节能。如提高炼铁喷煤比、增加球团配比、采用连续铸钢工艺,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轧钢坯料热装工艺等技术均可实现节能效果。
焦化工序能耗是142.21㎏/t,喷吹煤粉工序能耗为20~35㎏ce/t,多喷吹煤粉,改变了高炉炼铁用能源结构,少用焦炭可节能1.5%。这是高炉炼铁工序结构调整中心环节。
球团工序能耗42㎏ce/t、烧结工序能耗66.38%,多用球团,少用烧结就可节能。同时球团含铁品位高于烧结,又可以实现提高入炉矿品位的效果。
连铸比模铸减少能耗25%~50%,薄板坯连铸连轧要比传统的模铸-开坯-热轧节能70%,连铸坯热装热送和直接轧制技术可节能35%。
采用短流程电炉生产工艺,就会节省了烧结、球团、焦化、高炉工序能耗。钢铁比每升高0.1,吨钢综合能耗会上升约20Kgce/t。
·技术节能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淘汰落后,可以促进节能工作。这里只介绍几项关键节能技术,详细的分专业技术节能内容如下:
A)干法熄焦技术(CDQ)
从焦炉出来的红焦炭(950~1050℃)所含显热相当于炼焦生产消耗总热量35%~40%。采用干法熄焦可回收红焦显热的80%,吨焦可产生3.9Mpa的蒸汽口0.45t(先进的可达0.6t)。宝钢干熄焦可降低焦化工序能耗68㎏ce/t。这是钢铁工业可回收余能所占比例的最大项目,约占可回收余能的一半。
干熄焦的焦炭质量得到提高,热反应性降低10%~13%,M40提高了3%~4%,M10改善0.3%~0.8%;在焦炭质量不变条件下,可多配10%~20%弱粘结性煤,可节水0.38t/t焦;高炉使用干熄焦的焦炭可降低焦炭质量不变化条件下,可多配10%~20%弱粘结性煤,可节水0.38t/t焦;高炉使用干熄焦炭可降低焦比2%,产量提高1%。
鞍山华泰公司对引进干熄焦技术装备进行消化、吸收、创新已能设计、制造150t/h的熄焦装置,其投资比国外同类设备低一半,其技术性能已达国外同类设备水平。这对我国推广应用干熄焦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在建和建成的干熄焦已达94套。
采用高压锅炉发电技术,可以使CDQ的发电效率提高10%。其蒸汽压力从5.4Kpa升到9.5Kpa,蒸汽温度从450℃升高到580℃,并可进一步采用二级蒸汽发电工艺。
B)高炉炉顶煤气压差发电技术(TRT)
理论上高炉炉顶煤气压力在80 Kpa,TRT所发的电能与所用的电能平衡,煤气压力在100 Kpa时会有经济效益,而煤气压力大于120 Kpa时会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TRT发电能力是随炉顶煤气压力而变化,一般每吨生铁可发20~40度电。采用干法除尘,可提高发电量30%左右。因煤气温度每提高10℃,发电透平机出力可提高3%。最高发电量可达54度电。
高炉鼓风能耗约占炼铁工序能耗10%~15%,采用TRT装置可回收高炉鼓风机能量的30%左右,可降低炼铁工序能耗11~18㎏ce/t。
从技术政策上讲,炉顶压力大于120Kpa的高炉均应当有TRT装置。我国已有220多套TRT设施。
C)转炉负能炼钢技术
吨钢回收转炉煤气100m³t钢,煤气显热回收蒸汽50㎏/t钢,并使回收的热能得到充分利用就可发实现负能炼钢。国外大型转炉基本上均是负能炼钢运行。我国宝钢、武钢、鞍钢、本钢等钢企业也实现了负能炼钢。所谓负能炼钢一般是指转炉工序,而铁水预处、连铸、炉外精炼工序能耗不在内。2007年上半年太钢转炉工序能耗为-16.07㎏ce/t,太钢为-13.24㎏ce/t。2005年宝钢是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工序能耗为-3.54㎏ce/t,连铸能耗为15.9㎏ce/t。
D)冶金炉窑高效燃烧技术
采用蓄热式高效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可以使炉室节能15%。热风炉采用空气、煤气双预热可从实现使用低热值高炉煤气,实现1200℃以上高风温。轧钢加热炉采用此技术可使轧钢工序能耗降低19㎏ce/t。目前全国已有270座加热炉使用了该技术。
E)烧结矿余热回收技术
用热空气冷却热燃结矿(烧结设计规范要求生产冷烧结矿),高温空气使锅炉产生高压和中压蒸汽,再进行发电;高温空气可以用于热风烧结,可使烧结工序能耗降低10㎏ce/t。对于300㎡烧结机可配置12500KW的电站,蒸汽压力4Kpa,,温度在425℃,提高发电效率。
F)烧结工序节能
·固体燃料消耗占烧结工序总能耗75%~80%,电力消耗占13%~20%,点火能耗占5%~10%。
·烧结矿含铁品位由±1.0%降到±0.5%,高炉系数升高2%,焦比降1.0%,碱度波动由±1.0降到±0.05,高炉系数提高2.5%,焦比降1.3%。
·小球烧结、燃料分加、厚料层(650mm左右),可减少料消耗15~20Kg/t,降低烧结工序能耗5Kg/t,还可提高烧结质量。
烧结料层每提高10mm,燃耗可降低1~3Kg/t,FeO含量下降0.22%~0.5%。
·烧结尾矿在600~800℃,进行余热回收,可降工序能耗10Kgce/t。马钢、济钢、已投入生产。
·对烧结机废气进行回收利用(其热值占烧结总能耗10%~20%),特别是1~5风箱废气温度高,用于热风烧结。宝钢、南钢等企业已运行,降燃耗10%。100℃热风,降燃耗5%。
·使用催化助燃剂可使烧结降低固体燃耗13%,增产5%。
·烧结机漏风减少10%,节电2度/t,减少烧结矿残碳损失。
·减少烧结固体燃耗的办法: 生石灰活性度每提高10ml,可降低燃耗1.5Kg/t,提高产量1%。
合理配矿:少用赤铁矿和石灰石,配加钢渣。焦粉粒度0.5~3.0mm。
提高料温:每提高10℃,燃耗减少2Kg/t,提高一、二混温度。
强化制粒:改善料层透气性,增加料层厚度
提高成品率,减少返矿:返矿减少1.5%~3%,节焦粉0.6Kg/t。
偏析布料、双层配碳烧结:使大颗粒料布在下层、燃料在上层。
固体燃料分加:一次混合加20~30%的细焦粉,其余在二混。
热返矿量在30%,固体燃耗降10.4Kg/t。
FeO含量降低0.22%~0.5%。
配加轧钢氧化铁皮1Kg/t,可节燃耗0.2Kg/t。
烧结含粉率变化1%,影响焦比0.5%,影响产量0.5%~1.0%。
烧结直接还原度增加10%,焦比上升8~9%,产量下降8%~9%。
烧结间接还原度提高5%,高炉煤气中CO2升高,煤气利用率(ηco)升高0.66%。
配加5%左右钢渣,可降低固体燃耗3Kg/t。
·烧结矿的低温还原强度(RDI)每升高5%,煤气利用率降低0.5%,焦比上升1.55%,产量下降1.5%。
·烧结余热锅炉(在点火器之后)进行蒸汽回收,可节能2.5Kg/t。
·降低点火热耗:控制点火负压,降燃耗6~12%,降能耗5~6%。采用节能型点火炉(带状火焰、热风)
·低温烧结
烧结温度由1300℃降至1150~1250℃,可降低固体燃耗7%~8%。
·降低烧结矿中FeO含量:FeO含量升高1%,能耗上升0.68Kgce/t,高炉焦比也会升高1%~1.5%。
·节约气体燃料消耗:双斜式点火器,ML型幕式点火器对煤气、空气双预热
·节电:烧结主风机和除尘风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
G)高炉炼铁节能:
·提高风温:风温升高100℃,可降焦比15Kg/t,多喷20~30Kg/t煤粉,提高产量4%。热风带入的热量占高炉输入总热量的16%~19%。
·富氧鼓风:富氧1%,增产4.76%,风口理论温度升高35~45℃,允许多喷煤10~15Kg/t。节焦比1%,煤气发热值升3.4%。
·脱湿鼓风:鼓风温度由13%降到6%,可增加风量14%,节能10%,降焦比0.7 Kg/t。风中减少1g/m³水,可提高风温9℃。
·煤气中CO2含量提高0.5%,可降燃耗10 Kg/t,降工序能耗8.5 Kgce/t。
·生铁含Si降低0.1%,可降焦比4~5 Kg/t。
·提高炉顶煤气压力1Kpa,可增产10±2%,降焦比3~5%,有利于冶炼低Si铁,提高TRT发电能力。·高炉冷却采用软水窑闭循环设施,可节水和节电。
·热风炉废气综合利用。可用于煤粉干燥,对空气和煤气双预热,还可用于煤的脱湿和风选。
·对冷风管道进行保温,可提高风温9~17℃。
·铁矿石还原度每增加1%,可节省碳素消耗6~7Kg/t。
·高炉采用全风操作,由鼓风机方面控制风量,高炉不放风。
·高炉炼铁降低燃料比会减少吨铁风耗。燃料1Kg标煤,鼓风量要2.5 m³,消耗风机能耗0.85Kg标煤。宝钢吨铁风耗为930m³/t左右。
·提高焦炭质量,炼铁节能:
·焦炭热反应性增加一位时,每吨铁燃料消耗要增加5%~11%。
·吨铁渣量减少100 Kg/t,可降低燃料比20~50 Kg/t,增产8%。
·炼铁少用石灰石100 Kg/t,降焦比30 Kg/t。H)高炉炼铁精料技术对节能的影响
·高品位是精料技术的核心:
入炉品位提高1%,炼铁焦比下降1.5%,生铁产量提高2.5% ·提高原燃料强度可降低炼铁燃料消耗。
烧结、球团转鼓强度提高1%,高炉产量升高1.9%,焦比下降。
·熟料比提高1%,炼铁焦比下降2~3 Kg/t。
·原料成分要稳定:烧结矿设计规范要求品位波动<±0.5%,碱度波动<±0.5%,含铁品位波动1%,高炉产量会影响3.9~9.7%,焦比变化2.5~4.6%;碱度波动0.1,高炉产量会影响2.0~4.0%,焦比变化1.2~2.0%。
·原燃料粒度要均匀,减少炉料填充效应,提高煤气透汽性和炉料间接还原度。间接还原度每增加1%,炼铁焦比下降6~7 Kg/t。
将烧结矿12.7~38mm粒度与6.4~12.7mm粒度进行分级入炉,可降比6%。块矿入炉粒度由10~40mm降到8~35mm可降焦比3%。武钢3200 m³高炉已开始用不同粒度炉料分级入炉。
·铁矿石冶金性能影响
矿石还原度提高10%,焦比可下降8~9%。矿石低温还原粉化率升高5%,产量下降1.5%,焦比升高。
·减少入炉料粉末:<5mm的粉末炉料所占比例要控制在5%以内,粒度在5~10mm的比例要小于30%。入炉粉末减少1%,焦比下降0.5%,生铁产量提高0.4~1.0%。
L)焦化工序节能
·焦炉型煤配比增加10%,M40可提高0.7%~1.1%,反应后强度提高2.2%。当型煤配到30%时,M40可提高2%~3%,M10改善2%~4%。
·焦化用锅炉要合理选型,定额负荷在80%~90%。锅炉容量比实际用汽量大10%即可。控制配风,降低空气过剩系数,减少炉门等部位漏风。
·充分利用水资源,分级、分质供水,扩大循环水使用范围。
·用高压氨水代替蒸汽喷射装置,可节省蒸汽,又省电。以65孔焦炉为例每年可节约蒸汽1.7万吨。
·用高压氨水代替蒸汽清扫集水管,可节约蒸汽。
·焦油蒸馏后的尾气,可送到黄血盐工序生产黄血盐,其冷凝水可回用给锅炉作补充水。
·加强焦炉热工调节可节能。用焦炉煤气加热时,α值从1.45降到1.2;用高炉煤气加热时,α值从1.25降至1.15后,可节省炼焦能耗5.91~11.82kJ/kg湿煤。
·采用硅酸铝隔热板,可减少炉体散热,节约炼焦耗3.5kJ/kg湿煤。
·对烟道空气过剩系数进行自动控制,可降10%炼焦能耗。
·采用新型蓄热室格子砖、加大换热面积,其高度降低30%,废气温度不变,(蓄热室高度不变),炼焦能耗降52.2kJ/kg煤。
·减薄炭化室炉墙,若炼焦周期不变时,立火道温度允许降50~60℃,能耗降低7%。
·对煤进行调湿,水分从9%~10%降至5%~6%,可节能8%。
·提高装炉煤密度(用型煤或捣固)7%~11%,结焦时间减少4%~6%,增产5%~7%,允许增配8%~10%弱粘结性煤,有节能效果。
·对荒煤气上升管进行汽化冷却(由600~800℃降至200℃),可回收能源8kgce/t焦,每吨干煤可产生0.1kg的蒸汽(压力0.3~0.6MPa)。
(2)钢铁企业节能潜力有多大
据统计分析,国内联合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可回收的二次能源量占本企业能耗总量的15%左右,(是扣除各种煤气热值之后)一般钢铁联合企业其能源费用是占钢铁产品总成本的20%左右,而对于一些独产的炼铁产品成本的30%以上。
·余热回收的温度限制
依据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又具备有先进、可靠、实用装备,且要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条件下,各种余热载体回收余热的下限温度是:固体载体500℃,液态载体80℃,气态载体200℃。(2)国内外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回收情况
日本新日铁钢铁公司的余热余能回收率在92%以上。其企业的购能源费用占产品成本的14%。我国技术装备水平最高水平的宝山钢铁股份公司的余热余能回收率在73%,其能源费用占产品成本的21.3%。邯郸钢铁公司能源费用占产品成本的26.55%。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回收率在50%以下,其能源费用占产品成本的30%以上。这说明我国钢铁企业的节能潜力还是较大的。
·钢铁工业实行的技术路线 A)钢铁工业发展以连铸为中心
B)炼铁系统结构调整是以提高喷煤比为中心
C)轧钢系统是实现串联式高速轧制,一火成材生产
·新修订的各专业设计规范均有一些强制性执行条款,积极采用的技术和限制使用的相关内容。
·关注2006年10月公布的《2006-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科学技术发展指南》。
3.钢铁企业能源发展规划的制订 3.1编制原则
·要和本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一致,在指导思想上要统一。
·全面系统地调查好企业能耗的现状(要计量准确、数据可靠、真实、购能和用能数值接近等)。
·做好本企业的能源平衡表(原冶金部文件有格式、内容、方法、计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重申折算系数。
掌握国内外钢铁企业先进节能技术、指标、措施、方法等以利进行对比分析。
·科学、合理、先进、可行地提出本企业能耗各项指标。
·生产条件论。钢铁工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有条件下才能实现的。每个能耗指标的实现是要有一定条件下来完成。所以,要研究好每项指标完成所要求的是什么条件,什么方法。可参考附件。
·要有阶段性目标,如2007年、2010年、2015年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值。
·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产业技术路线和新修订的各工序设计规范(附2)。3.2 企业能源发展规划的目录。详见附件
(1)编制依据(2)企业概况(3)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规划的目标(5)主要措施规划(6)节能篇
(7)环境保护(8)经济效益分析(9)结论
(10)论证材料(11)附件 4.钢铁企业能源管理
技术和管理是企业行走的两个轮子,要同步运行,车子才能直线行走。要重视企业管理上的作用。
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是联合钢铁企业管理的一部份。总体上,能源管理原则要服从企业整体管理,但也应有自己的特色。企业应有专职的能源管理人员和独立的部门,要有能源工作部门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建立企业能源标准化工作系统(企业能源管理中心)。
4.1 联合钢铁企业总的能源指标要分解落实到各二级厂矿、车间、班组。要有定额、措施、方法。
4.2 建立完善的计量器具和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工作的定级工作,逐步实现检测手段和计量技术的自动化、现代化。原始记录、凭证、台账、统计报表和用户信息要妥善保存,以利进行技术分析和指导今后工作。
4.3 对企业和能源信息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及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能及早发现重大变化,找出主要原因,提出相应对策。4.4 重视采购各类能源的数量、质量、批次、时间,物流去向等等方面工作。节能要从源头抓起。钢铁企业要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注重企业整体经济效益。采购能源要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观点出发,找出企业采购的最佳经济结合点在那儿,4.5 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做为企业节能工作重点。要与企业相关部门作好协调工作。建立企业完善统一的经济责任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在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经济上要向对节能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倾斜。
4.6 要对职工开展节能工作培训,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节能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开展节能降耗的研究和开发工作。5.钢铁企业能源系统的运行 在建立专门能源管理部门,有相关完善的工作条例和建立联合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网络。网络要通畅、功能齐全、运行灵活。信息要科学、准确、及时、能反映出生产过程发生的重大变化。5.1 对进厂的各种能源要及时进行质量、数量、批次进行检验。严防采购中的灰色经济、质量变化、重量失准,大批量货物的多种波动等方面的负面现象发生。要建立互相监督制约机制,采购部门、质检部门和使用部门的三本账要大体上一致,其误差不能太大。出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处理。要做到日清月结,一个季度要小结一次,年终进行一次清库大盘点。要建立有效的能源进厂检验制度。
5.2 建立几个系统的分项工作体系。对煤、煤气、油水、蒸汽、压缩空气、电力等内容的工作报表和工作原则。
上述能源介质的采购量和使用量要能对应,也要结合本公司各工序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衔接,按照原冶金部公布的折算标准煤系数,进行计算,是否能大体上合拍。出现大的误差要找出原因。
5.3 定期开展专项技术经济分析、专项评估、预测等活动。
要把握几个工作要点:
能源利用率应在不断提高
各能源介质分配是否合理、经济。
坚持使用公布的折标系数
公司整体和各工序能耗是否在下降
大中修、技术改造中是否有节能项目
监测完成节能规划内容执行情况和进度
新上项目(设备)的能耗评估,技改后节能效果验证
5.4 定期编制企业能源运行情况报告(可按月、季、半年、全年)
内容包括:能源平衡情况、能源利用的说明、能源利用中重大问题分析、能源使用预测。
5.5 企业正常生产中的能源优化分配、大中修和技改项目的能源管理、突发事件中的能源调度等。
上述活动要在日常工作积累、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要设定全公司、各工序、各阶段的能耗标准值,允许上下浮动的范围,相关领域对本岗位的能源影响的分寸有多大。要做到能源管理心中有数,突发事件心中有数,处理问题有原则,鼓励技术创新、讲求实效。
公司所有能源管理人员要成为技术上的明白人,领导要成为该领域的行家、专家。在技术上要有科学、创新、求实、认真的理念。要对每项能耗的技术指标含义,指标的先进性在那和达到先进指标所要求的条件是什么等内容有所了解,或开展相关工作。
6.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力度。技术是要应用一代,开发一代,存储一代,使企业永保青春活力。企业经营不能只维持简单再生产。长春一汽例子。(中国钢铁新闻网)
第二篇:能源合同管理范本
甲方:
乙方:
第一部分 商业条款
1.总则
(以下简称甲方)与(以下简称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就由乙方按“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向甲方提供(emc项目名称:)项目节能服务一事,经过双方友好协商,特订立本节能服务合同(以下简称“合同”)。
2.项目的名称、内容和目的2.1项目名称:(以下简称“项目”)。
2.2项目内容:。
2.3项目目的: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降低能耗,降低成本。
3.合同的起始日与期限、项目的验收
3.1本合同以双方签字之日为生效起始日。
合同生效后,乙方开始项目的设计、设备的采购、安装及调试。设备的安装调试期为30 天。
3.2节能效益分享的起始日为甲方出具试运行正常的项目验收证明文件的次日,效益分享期为 个月。
合同有效期为合同起始日至效益分享期满为止。
3.3项目安装完毕后 内,由甲方按改造方案检查安装情况;安装检查合格后,试运行 小时,试运行期间可对设备进行调试。试运行结束后无异常发生,则甲方应签署试运行正常的项目验收证明文件。
4.效益分享的比例、付款方式
4.1项目的年节能效益约为人民币 元(小写: 万元)(以每月实际节电效益为准)
4.2 节电率的计算方法
乙方在进行节电改造工程前,由甲方提供合格的电表,协助乙方在所有要进行节电改造工程的中央空调系统回路中具体设备前安装到位,并用此表按以下方法计算某具体设备(a1)的节电率:a1设备平均节电率(%)sa1=(q前a1-q后a1)÷q前a
1其中:q前a1=节电改造前24小时的目标中央空调系统a1设备用电量;
q后a1=节电改造后24小时的目标中央空调系统a1设备用电量;
完成节电改造工程前的中央空调系统a1设备用电量和完成节电改造工程后的中央空调系统a1设备用电量数据由双方有关人员共同抄表并签名确认,连同计算出a1设备平均节电率。依此类推,测出中央空调系统中其它设备a2、a3、a4等的平均节电率sa2、sa3、sa4等。统计完后由双方签章生效并作为本协议之附件b。
4.3 节电效益的计算方法
以自然月为单位,对通过节电改造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按以下方法计算:
以设备a1为例,当月设备a1节电效益(元)ma1=(m前a1-ma1抄表)=ma1抄表*sa1/(1-sa1)
m前a1=ma1抄表÷(1-平均节电率sa1)
ma1抄表=节电改造后当月的中央空调系统中设备a1电费(电度表当月实抄的用电数量)。
sa1为设备a1的节电率
当月中央空调系统节电效益(元)m=ma1+ma2+ma3+ma4+……
4.4 双方效益的分成效益分成期为五年,节电改造后按本协议本项第3、第4条的计算方法计出甲方所节省的总电费,并按甲方20%,乙方80%的比例进行分配:
乙方当月应分配金额(元)=当月节电效益(元)×乙方分成比例(%)
4.5 甲方应在分享效益起始日后,每个月后三天内向乙方付款一次,付款数额为4.2中规定的乙方应分享的数额,直至分享效益期限届满。如果甲方延迟付款,甲方应向乙方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逾期付款违约金按所欠到期款项的每日万分之三计算。
4.6 该项目由乙方投入设备,但签订本合同后甲方需向乙方交项目总额的百分之三十作为押金,合同正常履行两年后,此押金由乙方无条件退还给甲方。
4.7 在本合同规定的效益分享期内,电价按同期供电部门价格计算。
4.8 如因甲方提供的测量数据不正确而导致用以计算节能量的基线未能反映真实情况时,乙方有权对计算节能量的基线作出调整;节能量的测量应在设备级(而非工厂级)层面上进行。
5.甲方的责任
除本合同规定的其他责任外,甲方还应:
5.l 对乙方提交的设计、施工方案应在七日之内予以书面核准。
5.2在本厂区接受附件a所列设备和相关材料、配件,在安装前甲方应按乙方要求予以免费、妥善保管。
5.3为乙方实施和管理本合同项下的项目提供必要的协助。
5.4 按3.3条款验收项目,及时提供确认安装完成和试运行正常的验收文件。
5.5根据设备制造商提供的设备操作规程和保养要求或乙方的书面要求,对设备进行操作,配合乙方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5.6在合同有效期内,对设备运行作出记录,并根据乙方要求向乙方提供上述记录。
5.7 若发现本项目安装的设备出现故障,有义务立即通知乙方。
5.8 在本合同有效期内,为乙方维护、检测、修理项目设施和设备提供便利,乙方可合理地接触与本项目有关的甲方设施和设备。
5.9 在合同有效期内,如附件a所列设备发生损坏、丢失,则甲方应在得知此情况后一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乙方,配合乙方对设备进行监管。
6.乙方的责任
除本合同规定的其他责任外,乙方还应:
6.l 负责项目融资,对附件a所列或甲方以书面形式列出、乙方认可的设备进行设计、采购、安装与调试,按期完成施工。
验收合格后,将项目移交甲方运行。
开工前七日内,将设计、施工方案及工期提交甲方予以确认。
6.2 确保设计、供货和安装达到附件a规定的要求。
6.3 根据国家有关施工管理条例和与项目相对应的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完成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6.4 对甲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该项培训应不少于五个小时,以使他们能够正确地操作和维护设备。
6.5 除本合同另有规定外,承担项目移交甲方运行前的一切风险损失,但不包括由甲方造成的或甲方未尽到本合同规定的义务引起的损失。
6.6 设备所有权移交甲方时,乙方应将该项目的全部设计资料交给甲方。
6.7 定期派人检查项目的运行情况。
7.所有权
7.l 在本合同有效期满和甲方付清全部款项之前,项目(包括设备和设施,下同)的所有权属于乙方。
7.2 甲方在本合同有效期满后一个月内,按规定付清乙方应得全部款项之后,才有权取得项目的所有权。
7.3在本合同生效后的十二个月内,甲方可以依照本合同第4条规定的付款方式以相当于乙方分享总效益的价格(扣除乙方己分享的效益后剩余效益的折现价格)提前购买设备的所有权。在乙方收到全部价款之后,项目所有权归甲方所有。
7.4项目的所有权由乙方移交给甲方时,应同时移交项目的技术资料。
7.5 甲方违约(如拖延应付款且到本合同终止时仍未付清应付款及逾期付款违约金)时,乙方仍享有项目所有权,直到此种违约状况消除七天后,项目所有权才归甲方。
8.提前解除合同
8.l 甲方欲提前解除合同,应提前六十日书面通知乙方,并向乙方支付终止费和赔偿乙方的其他损失(如有),终止费按下面公式计算:
终止费=(乙方按合同规定应分享的全部款额-终止前己分享的款额)×30%
乙方的其他损失为乙方在项目上的所有人力、物质上的投入加上乙方合理的利润,该损失以本合同得以全面履行情形下的乙方全部收益为限。
8.2 由于甲方未经乙方书面许可而对设备进行实质改动或拆除,影响了本项目的正常运行和节能效益,乙方有权提前解除合同,甲方应支付乙方本合同规定的全部应分享款项,且在此情形下项目仍归乙方所有。
9.违约责任
9.1 甲方违约:
9.1.1在本合同生效后、项目移交甲方运行之前,如果甲方解除本合同,则应按本合同规定的效益总额的20%向乙方支付违约金,并承担乙方为此项目所支出的全部费用,如设备购置费、运费、安装费、设计费等。
9.1.2 如果甲方在接到乙方通知后七天内未向乙方支付应分享的款项,则应每日按应付款金额的万分之三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
9.1.3 如果甲方在接到乙方通知后超过两个月未向乙方支付应分享的款项,则乙方有权收回此项节电工程的所有节电设备,并同时享有追究甲方其它违约责任的权利。
9.1.4 甲方违反在本合同中的一项或多项义务,则乙方有权选择单独或合并采取以下方式要求甲方承担违约责任:
i)按甲方实际违约的天数顺延项目的安装调试期;
ii)延长分享节能效益的时间,直至乙方的损失得全部弥补;
iii)在保持节能效益总额不变的前提下缩短乙方的分享期,即加大每期甲方的应付款数额;
iv)解除合同,要求甲方赔偿全部损失;该等损失包括但不限于:乙方的直接损失、项目利润、律师费用和项目相关的其它费
用。
9.1.5 因甲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尤其是节能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造成项目中断和停止,则如果此种违约若在三十日内得以纠正,且乙方因甲方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得以补偿,则不视为甲方违约。
9.2 乙方违约:
9.2.1 设备安装完毕三个月后仍不能正常运行。
9.2.2 甲方在设备运行工况与项目验收相同的条件下可随时复验节电率,如果复验节电率低于附件b中相应节电率并超过10%范围,则甲方应书面通知乙方,双方共同参与节电率复验,如果经双方确认节电率的确低于附件b中相应节电率并超过10%范围,则视为乙方违约。
9.2.3 乙方不履行或不遵守本合同的规定,则甲方有权方有权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10.违约补救
10.1 甲方违约的补救:如果甲方违约,乙方有权选择终止合同或直接进入司法解决程序,收回应得和受损失的款项。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承担因此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律师费用和项目其他相关费用。
乙方在事先书面通知甲方的情况下,有权进入甲方生产场地拆除设备,在不损害甲方权益的情况下解除本合同。
10.2 乙方违约的补救:如果乙方违约,甲方有权选择终止合同或直接进入司法解决程序,收回受损失的款项。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承担由此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律师费用和项目其他相关费用。
10.3 一方违约后,另一方当事人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否则不能就扩大部分的损失要求赔偿。
15.2如果甲方欲对自有设备进行更改或对生产
计划进行调整,可能对项目的节能量造成影响时,甲方应至少提前七天书面通知乙方,说明这些变化可能对项目节能量产生的影响。当这些改变致使节能量下降时,甲方应承担乙方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否则,甲方应按本合同第8.1条的规定向乙方承担责任。
15.3如果甲方对项目相关的设备进行检修,影响了项目的正常运行,导致节能量减少,甲方仍需按本合同规定的数额向乙方支付分享款项。
15.4如果甲方对与本项目相关的设备进行大修,影响了项目的正常运行或停止运行,大修期超过30天,改造期间不分成,但双方应以书面方式认可延长相同时间,以弥补效益分享期。
16.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16.1 对本合同及其附件的修改,必须经甲、乙双方签署书面协议才能生效。
16.2 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无法履行,可以提前解除合同。如果不可抗力事件不足以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甲、乙双方应根据其对合同履行的影响程度确定延期履行或部分免除责任。
16.3 由于一方不履行本合同规定的义务,导致项目无法进展或与本项目实施前相比根本不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
16.4 本合同最后签字之后满九十天未实际履行,任何一方均可终止本合同的履行。
16.5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被关闭或撤销、停产或停业、转产或与其它单位合并或分立,则本合同对发生此种变化后的甲方或其继承者仍然有效。发生此种情况时,甲方应事先告知有关当事方,并将此条件列入新的实体之中。如果当事方不能接受此种条件,则由甲方应在此变化发生前,按本合同规定购买本项目。乙方也可自行决定拆除所装设备。
如果甲方发生破产而导致本合同终止,项目及甲方为乙方所提供的担保财产不属于破产财产范围。
17.合同项下权利、义务的转让
17.1 甲方在转让本合同项下的权利和义务之前,应征得乙方同意,在未征得乙方同意之前,甲方无权以任何形式、在实质上转让或转移本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
17.2 乙方可以通知甲方将本合同及所有的权利、义务转让给乙方所属的分公司或有关联的公司。
17.3 乙方可以将本合同中所有权属于自己的设备作为担保,用于节能服务项目期间的担保。
18.税、费
由甲方支付给乙方的款项,乙方出具普通商业发票。
19.不可抗力
按相关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执行。
20.争议的解决
凡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应提交北京市仲裁委员会,按照该会的仲裁程序和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结果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仲裁费由败诉方承担。
本合同在仲裁过程中,除双方有争议正在进行仲裁的部分之外,其它部分应继续履行。
21.合同的生效及其它
21.1本合同的附件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合同的附件包括:
附件a:节能系统设计方案
附件b:节能效益的计算及确认
21.2 本合同及附件之间规定不一致时,以规定详细的为准。
21.3 本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释,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并应遵守行业惯例。
21.4甲、乙双方用电报、电传、电话、传真发送通知时,凡涉及各方权利、义务的,应随之以书面信件通过特快专递通知对方。本合同中所列的地址即为甲、乙双方的收件地址。
21.5本合同中所称的“一方”及“一方当事人”是指甲方或乙方,“双方”或“双方当事人”则是统称甲、乙双方;
本合同中的“意外事件”是指在合同签订以后,不是由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当事人既不能预见,又无法事先采取预防措施的客观事故。
本合同中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21.6本合同自双方授权代表签署之日起生效。合同文本一式六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双方各执三份。
本合同由双方授权代表于x年x月x日在xx签订。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授权代表签字:授权代表签字:
通讯地址:通讯地址:
电话:电话:
传真:传真:
开户行:开户行:
账号:账 号:
第三篇:钢铁工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能源及环境方面)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钢铁生产工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课程名称:材料学院自主学习
学 院:材料与冶金学院 专 业:冶金工程
年 级:冶金111 学 号:1108020218 学生姓名:曾荣伦 指导教师:王家伟
2012年7月6日
目录
能源方面问题及对策。。。。。。。。。。。。4 钢铁工业生产环境保护问题及其对策。。。。。6 针对能源和减排问题的综合措施。。。。。。。9 总结。。。。。。。。。。。。。。。。。。。10 参考文献。。。。。。。。。。。。。。。。。10 前言
钢铁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钢铁生产的历史是一段悠久而光辉的岁月。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够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出现封建社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古代社会很早得到了较高的发展,这是和当时钢铁生产技术高度发展分不开的。中国春秋晚期已经发明了生铁冶铸技术,这项发明比欧洲早了一千九百多年,(欧洲直到封建社会中期十四世纪才推行这项技术),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钢铁工业一直是支持与推动工农业、交通、建筑、军事等其它各行业进行产业革命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始终把钢铁工业当作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战略工业,其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钢铁工业发展水平如何,历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但发展到今天仍然有一些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例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钢铁冶炼过程中,由于各工程所采用的原材料及制造程序等原因,很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内产生多种污染物质,钢铁厂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有三类。一
能源方面问题及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钢铁产量迅速增加,由2000年的1.56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6.27亿吨,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2.8%,占世界钢铁产量的由32%上升到44.3%,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显然,能源消耗自然也巨大,还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查证可知。能源消耗由2000年15014万吨 增加到2009年的35206万吨,增加了1.34倍,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达到14.7%。
据以上数据显示,尽管钢铁产量的快速增长导致了钢铁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增长,但每年每吨
钢铁的能源呈下降趋势,尽管如此,钢铁生产过程仍然存在诸多能源浪费问题。
钢铁比高,而废钢利用率却小。钢铁工业生产所需铁矿石,废钢,铁水等资源。对能耗影响很大,我国以贫矿为主,所以带来一系列不利于节能降耗和环保问题,因此,我国刚铁工业需从全球考虑矿石资源稳定供应和优化配置问题,此外,还需要尽可能回收废铁废钢,并充分利用其回收到钢铁工业中来,作为原材料重新利用,这样,才能达到利用较少能源生产出较多钢铁的工业的目的。
在循环经济条件下的钢铁材料加工过程为背景,针对节约型减量化的钢铁材料加工过程的理论和实践过程的关键技术和重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实验室研究工作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工业推广应用,阐述了节约型减量化工艺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结合我国当前钢铁工业能耗高,资源、能源以及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发展现状,本文指出 钢铁材料加工过程的节约型减量化是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分析当前钢铁材料加工技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针对钢铁材料加工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结合钢铁材料的节约型减量化目标,建立节约型减量化钢铁材料加工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节约热能、节约水电、节约资源和环境减排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钢铁生产减量化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对上级指标的影响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判钢铁企业的减量化生产等级。结果表明该理论是客观有效的,能够定量评价减量化生产的评价等级,对企业实施减量化生产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现代钢铁企业的减量化生产运作机制。钢铁材料加工过程的减量化技术是与钢铁产品生产流程密切相关的,对于钢铁产品生产制造过程,最基本的原则在于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和能源量,从源头开始节省资源、提高利用率、防止废物产生,而不是将重点放在产生废物后的治理上。因此,减量化的工艺技术体现,一方面在于减量化的成份设计,减少资源如铁矿石、合金元素的使用量;另一方面在于减量化的工艺设计,通过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减少工序流程,从而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综合效率。实际上,减量化的成份设计通常需要工艺技术进步的支撑,而减量化的工艺设计,又通常体现在成份设计的减量化。钢铁材料加工过程中随着温度的不同,钢材内部发生着复杂的相变过程,通过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可得到性能范围极宽的不同规格特性的产品,这就是钢铁材料 加工过程实现减量化的基础。本文针对钢铁材料加工流程,结合对传统TMCP技术的分析,阐述了新一代TMCP技术的实现条件以及其在棒线材、板带材等领域的实验室研究及潜在应用。基于钢铁材料的加工特性,钢铁材料加工过程的减量化还体现在基于组织性能控制的柔性化轧制技术上。基于新一代钢铁材料开发过程实践,采用同一种化学成分的坯料生产不同性能的产品已成为可能,其最为显著的效益及应用在于适度解放炼钢。生命周期的减量化是节约型钢铁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钢铁材料的再循环和再利用。结合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及钢铁材料加工过程特征,建立了钢铁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一基于多目标规划的LCA模型,探析钢铁材料生命周期的减量化问题,并通过应用算例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后,结合韶钢生产实际,将节约型减量化技术应用于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公司生产实践,促进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满足企业节能减排需要。
二
钢铁工业生产环境保护问题及其对策
钢铁生产中的三大类污染物。A大气污染物质SO.:是通过原料、燃料中硫磺成分的燃烧而产生的。烧结工厂等为其主要发生源。NOr:通过燃烧后发生。烧结工厂等为其主要发生源。煤尘:通过燃烧后发生。烧结机、各种加热炉为其发生源。粉尘:从燃料原料的愉送、处理过程,及储藏场中产生。炼铁、炼钢工程为其主要发生源。B污水污水中含有下列污染物:固体悬浮物(SS):从排气集尘、高温物质的直接冷却等过程中产生。油:由各种机械等所使用的油所发生的泄漏及冷轧工程使用轧制机的机油等原因而产生。化学需氧量(COD):从煤炭干馏时的氨水,及冷轧、电镀废水中产生。酸、碱:从冷轧工程的酸洗工程、电镀工程等的脱脂工程中产生。
C固体废弃物炉渣:从高炉、铁水预处理、转炉、„电炉、二次精炼设备等的冶炼工程中产生。污泥:在各种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灰尘:从各种干式集尘机中产生。2002年,钢铁工业废水排放量占中国重点统计企业废水排放量的10.3Y,居第五位;钢铁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中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6%,烟尘排放量占5.5%,粉尘排放量占12.6%,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占16.7%, 2004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数量巨大。其中,二氧化硫为64.99万t,烟尘为13.26万t,工业粉尘达119.9万t,挥发酚达126.78t,氛化物为12131t;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仅为91.46.小型钢铁企业大多没有配套建设最起码的污染物回收和处置装置,排放的“三废”对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
钢铁产业又是温室效应气体Cq的排放大户,每吨标准煤产生的CO2量约为3.67t,按2003年全国钢铁全行业的总能耗2.99亿t标煤计,排放C0210-96亿t。当年全国Cq排放量为35.41亿t,占全球Cq排放总量251-62亿t的14%.温室效应气体中C02的效应占55%,甲烷占15%, NO占6%, CC13F, CC12 F3等占17%,其他占7%, SOZ和NOO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因钢铁工业需消耗大最的能源和原材料,对环境的现实和潜在影响是很大的,这也决定了环境政策不仅在现在,而且在将来都会长期影响钢铁工业的发展。中国自1996年起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大国,产量的增加势必进一步增加能源和资源消耗,同时也造成了更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个问题已引起中国各阶层人士的严重关注,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和邻国的密切重视。
虽然钢铁行业属于重污染行业,但是“九五”以来钢铁行业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通过增加污染防治投人,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堆动中国钢铁工业进人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在钢铁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并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钢铁工业污染防治取得重要进展。但由于基础较差和过热发展带来的种种环境问题仍重待解决。
从所周知,钢铁生产过程是典型的铁-煤化工过程,其主要特点是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节能和环保是当前面临最重问题。我国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主要以高炉-转常流程为主,该流程钢铁产量占全国钢铁产量的80%以上,而其中以煤为主能源占80%左右,造成了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量重中之重问题。
据查阅资料显示,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CO2排放量在一个国家的CO2排放总量汇总占很大比例,2005年,我国钢铁工业CO2排放量占当年工业生产CO2直接排放量的37.2%,随着我国钢铁产业逐年增加,CO2排放总量也急剧上升,由2000年的2.57亿吨到2007 年的9.16亿吨。以煤为主,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对钢铁制造流程的节能减排有重要影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2007年煤占80%,由于煤利用率低,污染气体,废渣排放量大,造成了CO2排放量逐年增加,在我国钢铁生产总CO2排放量中,化石燃料消耗引起的CO2排放量主要的部分,约占钢铁工业生产CO2排放总量的95%。
减排和环保对策。贫油
少气 多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费低碳经济道路的困难,许多知名专家认为,要走低碳环保经济道路,有三个重要环节:(1)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环节。(2)能源需求环节,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3)治理环节,主要是造林植树,对CO2的回收并利用,加强碳汇建设。
三
针对能源和减排问题的综合措施
(1)淘汰落后产业,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并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低降CO2排放的主要措施之一。
(2)优先物流结构,提高电炉刚比,优化入高炉炉料配比等钢铁生产流程中增加物质流流量和循环物质流流量,均为降低CO2排放的主要措施,尤其是增加废铁使用量,提高电炉钢比,将极大的降低钢铁企业内部的CO2排放量。
(3)改善能源结构,提高余能余热回收率
由于煤利用过程中的能源效率较低,污染严重,能源成本高,因此,企业用能结构中煤比例高,其能耗和CO2排放水平必然要高,随着国际和我国能源格局的变化,政府应多鼓励钢铁企业利用采用多 元化结构,优先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而在余热方面,采用全球化先进节能技术,提高回收率和利用率,比如将剩余煤气实现能源高效转化和优化集成,降低新 水等消耗。
总结
以高炉-转炉流程为主的钢铁生产过程是高能耗,高污染和高资源消耗行业之一,节能,减排压力巨大。淘汰落后产能,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改善物流结构和能流结构,提高能源转换工作顺序的转换水平是降低能耗,减少CO2等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朝晖.试论我国钢铁工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2,(9).【2】刘颖.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有色矿冶,2002,(8).[3]李新创.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十大因素叨.
第四篇: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
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2010-06-29 19:12:2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2)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国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0%,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也是一个约束性指标,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同时,经济社会的日益向前发展,也急需加强能源统计工作。作为一名与能源统计渊源较深的统计人,深感能源统计工作之重要。现结合县级实际,从一个能源统计业务人员角度,谈谈当前能源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县级能源统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求抛砖引
玉。
一、能源统计历程及现状
1、能源统计工作历程
我国的能源统计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80年代至90年代初:80年代初期,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设置了能源统计指标,并建立了能源统计机构,隶属于物资统计。至90年代初期,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统计机构和统计指标体系。
(2)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能源供应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几次大的统计制度改革与调整,相继撤销了能源统计机构,能源统计作为工业统计的一部分,归属于工业统计管理。
(3)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统计逐步进行了恢复性的调整、完善和加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节约能源作为基本国策,要求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能源统计工作的
重要性开始显现。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省辖市以上统计部门逐渐建立了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配备了专业统计人员,县以下能源专业统计机构也正在逐步建立。
2、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
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是在工业能源统计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县级统计部门只负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仅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等。统计内容为能源产品的生产、购进、消费和库存等情况;设置的报表周期为年报和季报,主要表种有: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附表、主要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和工业企业水消费表。
除工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还没有完整的能源统计报表
制度,只能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进行推算和估算。第二产业中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也还没有建立能源统计制度,有关能源资料是根据经济普查或其他方面的资料进行推算的。
二、县级能源统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重视不够,机构设置不到位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样,能源统计工作也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通力配合。然而现在的状况基本是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到县级则变为任务的简单分解,没能从思想根源上重视起来,没有形成全社会同心协力、力促节能降耗的氛围。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往往还在考核工业用电量指标,无疑就造成了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能源统计工作的忽视。“节能降耗”的重大责任,最后简单地落到了专业人员身上。可现有的能源机构设置已不能满足节能减排工作 的要求。当前,县级统计部门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统计任务,除了常规统计任务外,又增加了全面小康监测、服务业、能源等统计任务,统计部门的力量与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县级及县以下统计部门,基本没有能源统计职能科室,大多没有专职的能源统计人员,能源统计力量极为薄弱,矛盾更加突出。本人所在的县统计局已多次向县政府的编制部门打报告,要求增设能源统计科,增加能源统计编制,可在短时间内依然未获批复。
2、县级能源统计方法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对能源统计工作未能建立全面的统计报表制度,仅有规模以上工业报送季度报表,一产、三产、规模以下工业单位均没有报表制度,尤其是对煤、电、油的生产和运输企业未能建立健全报表制度,无法掌握全县的煤电油运等全面情况。仅靠编制
能源平衡表来编报数据,其数据来源,除了规模以上工业能提供一套基层数据外,其他数据都是推算、估算、测算数据,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目前,县级能源平衡表编制工作由于部门能源统计资料难以收集等因素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全社会能源平衡表的数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能源统计的“双基”工作薄弱
一是企业基础资料不够健全。调查发现,大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能提供一些较为完整的能源资料,但一产、三产、建筑业等其他行业的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尤为薄弱,几乎没有能源方面的统计资料。如石油、煤炭等经销部门和商业企业,经过改革、改组、转制后,规范完整的统计机构已被削减,能源消耗统计几近瘫痪。二是能源管理不严,管理渠道多头。在一些能源消费相对较少的企业,如电力消费由财务部
第五篇: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国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0%,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也是一个约束性指标,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同时,经济社会的日益向前发展,也急需加强能源统计工作。作为一名与能源统计渊源较深的统计人,深感能源统计工作之重要。现结合县级实际,从一个能源统计业务人员角度,谈谈当前能源统计工
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县级能源统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求抛砖引玉。
一、能源统计历程及现状
1、能源统计工作历程
我国的能源统计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80年代至90年代初:80年代初期,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设置了能源统计指标,并建立了能源统计机构,隶属于物资统计。至90年代初期,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统计机构和统计指标体系。
(2)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能源供应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几次大的统计制度改革与调整,相继撤销了能源统计机构,能源统计作为工业统计的一部分,归属于工业统计管理。
(3)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统计逐步进行了恢复性的调整、完善和加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节约能源作为基本国策,要求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省辖市以上统计部门逐渐建立了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配备了专业统计人员,县以下能源专业统计机构也正在逐步建立。
2、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
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是在工业能源统计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县级统计部门只负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仅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等。统计内容为能源产品的生产、购进、消费和库存等情况;设置的报表周期为年报和季报,主要表种有: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附表、主要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和工业企业水消费表。
除工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还没有完整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只能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进行推算和估算。第二产业中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也还没有建立能源统计制度,有关能源资料是根据经济普查或其他方面的资料进行推算的。
二、县级能源统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重视不够,机构设置不到位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样,能源统计工作也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通力配合。然而现在的状况基本是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到县级则变为任务的简单分解,没能从思想根源上重视起来,没有形成全社会同心协力、力促节能降耗的氛围。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往往还在考核工业用电量指标,无疑就造成了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能源统计工作的忽视。“节能降耗”的重大责任,最后简单地落到了专业人员身上。可现有的能源机构设置已不能满足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统计任务,除了常规统计任务外,又增加了全面小康监测、服务业、能源等统计任务,统计部门的力量与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县级及县以下统计部门,基本没有能源统计职能科室,大多没有专职的能源统计人员,能源统计力量极为薄弱,矛盾更加突出。本人所在的县统计局已多次向县政府的编制部门打报告,要求增设能源统计科,增加能源统计编制,可在短时间内依然未获批复。
2、县级能源统计方法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对能源统计工作未能建立全面的统计报表制度,仅有规模以上工业报送季度报表,一产、三产、规模以下工业单位均没有报表制度,尤其是对煤、电、油的生产和运输企业未能建立健全报表制度,无法掌握全县的煤电油运等全面情况。仅靠编制能源平衡表来编报数据,其数据来源,除了规模以上工业能提供一套基层数据外,其他数据都是推算、估算、测算数据,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目前,县级能源平衡表编制工作由于部门能源统计资料难以收集等因素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全社会能源平衡表的数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能源统计的“双基”工作薄弱
一是企业基础资料不够健全。调查发现,大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能提供一些较为完整的能源资料,但一产、三产、建筑业等其他行业的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尤为薄弱,几乎没有能源方面的统计资料。如石油、煤炭等经销部门和商业企业,经过改革、改组、转制后,规范完整的统计机构已被削减,能源消耗统计几近瘫痪。二是能源管理不严,管理渠道多头。在一些能源消费相对较少的企业,如电力消费由财务部
门管理,油料消耗由运输部门管理,其他能源品种具体由相关的使用部门管理,整个企业没有完整的能源消耗数据,统计人员只在填报能源年报或能源季报时搜集指标数据,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产量能耗等参考资料。三是能源统计人员不固定、不专业。目前普遍存在基层单位能源统计人员不固定、不专业的情况,操作技能比较欠缺,还有其他部
门人员兼职的现象,“双基”工作亟待加强。力量配备与工作任务明显不协调,使能源统计工作无力深入开展。四是基层单位工作量大,资料精度不高。能源消耗统计的基础在企业,企业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不能专心从事某一项工作,对于各种报表也是疲于应付,加之对能源统计的重视程度不高,缺少专门的能源统计核算机构,能源消耗资料采集困难,统计数据填写随意性大,精度不高。
4、能源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素质不强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及基层企业大多没有专职能源机构和统计人员,且企业统计人员流动性大,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在现有能源消耗统计人员中,大都为“半路出家”,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极需加强。加之上级业务部门在能源统计知识及业务上培训较少,兼职的统计人员平时工作又较为繁忙,以致对能源统计知识不熟悉、不全面,在报表中出现差错。这将严重影响能源统计工作的开展和能源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三、几点建议
1、充实能源统计力量,加强能源队伍建设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给予支持,充实和强化能源统计队伍建设,要给机构、给编制、给人员。要加大节约能源的宣传力度,积极组建专业化的能源消耗统计机构和网络。健全部门能源统计制度,疏通能源统计渠道,发改、经贸、交通、建设、电力、石油、统计等部门要同心同德,密切配合,配备业务精湛的专职统计人员,各尽其职,切实做好能源生产、消费、流转、销售等多环节的统计工作。基层能耗单位是能源数据的源头,是实施gdp能耗公报制度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各能耗单位要有专门人员负责能源统计工作,为圆满完成能源统计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日益繁重的能源统计工作。
2、完善能源统计方法,构建能源统计体系
建立全社会能源消耗统计体系是获得全社会能源消耗量和三次产业以及国民经济主要大类行业能源消耗量的基础,是编制地区能源平衡表的先决条件,是掌握地区能源降耗指标的关键。一要完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建立符合本地情况的数据采集体系。在现有面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的基础上,将能源统计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加大对一产、建筑业和三产的能耗统计,采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多种统计方法分类调查,科学搜集有效的能耗资料。二要逐步建立部门能源统计制度,以重点部门统计为骨干,将部门统计延伸至相关企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建筑业、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在能耗普查的基础上,采取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三要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建立能源数据质量评估体系,总体把握能源统计数据质量。
3、规范能源统计基础,破解能源“弱基”难题
政府统计是“节能降耗”目标实现的统计者和检验者,企业是节能降耗的主体,也是能否完成目标的关键。一要成立县级统计部门能源统计机构并配备专职的统计人员,增强能源统计工作力量。二要规范企业原始资料,统一台账格式,严格上报制度,力争数出有据,来源可靠。三要落实企业能源统计机构和人员。企业要安排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工作,按时上报各种各类能源调查表,确保企业的能耗数据有据可查。
4、强化能源业务培训,提高能源统计水平
能源统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能源统计工作的人员,既要有专业的统计知识,也要有能源消耗与计量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市场经济下能源的生产、销售、消费、流转等环节非常复杂,要及时、详尽地反映能源利用状况必须加强对能源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只有不断提高能源统计人员业务水平,才能满足对能源统计工作新要求。目前,县级及县以下企业统计人员业务素质都较低,水平急需提高。要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经验、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同时要培训计算机网络知识,配备先进的统计设备。只有不断提高能源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熟练掌握核算方法,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有效保证能源核算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