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完善权利清单制度
关于完善权利清单制度
为进一步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提高畜牧兽医行业依法行政水平,我局积极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对行使的行政权力和责任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和自查,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做到了“五个到位”。
一是责任落实到位。1月22日,我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编制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指挥,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局人事政工股牵头落实。依据新法和法律法规修订内容,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确认、行政给付,以及其它具体行政行为等六类行政权力清单上的执法项目和执法依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清理。
二是讨论研究到位。各项畜牧兽医的法律、法规、规章都是畜牧兽医部门的执法依据,为确保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简明实用,我局积极与上级畜牧兽医部门沟通,及时汇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认真讨论研究、确保权力归类统一、权力名称统一、权力依据统一。
三是工作推进到位。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一系列畜牧兽医法律法规规章,严格按照工作要求,逐条梳理、逐项填写,在此基础上征求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业务股室中心的意见,确保我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真实、合法,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四是调整修改到位。针对提出的行政奖励、向社会公开等,从实、从细进行了认真修订。
五是及时公示到位。我局及时将修订调整后的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在单位公示栏粘贴公示。
第二篇:权利清单制度(范文)
我国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1、概念:
权力清单是将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所行使的各项公共权力进行梳理和统计,以清单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一项制度。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要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要在清单列举的权利事项内进行。
权力清单为公共领域的各个主体所树立的原则是:对于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对于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法无禁止即可为”。通过理顺各方行动范围边界,树立各方行动准则,才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三者之间关系。
2、政策提出和发展阶段
我国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发端于2000年前后,2008年伴随政府信息公开的推行初见端倪[8]。在整体进程中,权力清单的建设呈现出自上而下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提供依据,自下而上地方试点探索经验上升为统一制度的过程。
第一,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初探阶段。这一阶段以相关配套法规为行政权力规范行使提供合法依据为特点。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决定等“上位法”是地方进行制度实验的主要依据和行动指南。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发端于2000年前后国内启动的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全面规范的工作,特别是2003年《行政许可法》以及2004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颁布,对依法行政作出全面规划和安排。以此为基础,行政执法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各行政机关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分解行政执法职权和确定行政执法责任,行政职权的边界得以明晰。如2005年,河北省在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础上,以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邯郸市政府为试点,依法清理行政权力项目,公开政务运作流程[9I。2005年,湖南省面向全省各级、各部门与省直机构提出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工作,梳理执法依据并将梳理结果报法制机构审核,在此基础上准确界定执法职权、科学分配执法职权、减少执法层次、规范执法程序,并通过签订责任书、责任状或确定执法工作目标等形式明确具体责任。
第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试点导人阶段。这一阶段以政府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为权力清单制度建设提供合理路径为特点。在对政府权力逐步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权力公开透明为政府权力监督提供了重要渠道。2007年国务院通过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立了政府信息除法定例外均应当予以公开的制度。自2008年始,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将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列为全国政务公开的要点。2009年3月,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开启了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在江苏省睢宁县、河北省成安县和四川成都市武侯区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伴随政府信息公开的推行,在各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实践中,权力清单探索初见端倪。如2008年浙江省绍兴市钱清镇结合中心镇运行特点,确定用权主体和权力项目数,对权力清单体系进行编码和重点解释[10](P186’;2009年4月,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意见》,并在全国率先进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工作[11];2011年,宁夏盐池县通过编制县委书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流程图”,做好限权、确权、分权工作,梳理出县党代会职权5项、县委全委会职权8项、县委书记职权27项、常委班子成员职权143项[12]。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各地进一步对权力事项进行梳理,探索各具地方特色的权力清单改革形式。如2013年1月9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开通“西城区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将2128张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在网上公布并通过该网“曝光”其“权力清单”。经过普查,全面摸清了全区68个部门所掌握的5000余项行政职权,实现了部门全覆盖等[1 3l。
第三,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规范推广阶段。这一阶段以中央的制度要求为自下而上多层次地方试点注入改革动力为特点。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基础之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4](P36)2014年3月,国务院审改办在中国机构编制网公开了国务院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汇总清单,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公布权力清单。至2014年,随着简政放权措施的颁行,已相继取消和下放了9批共798项行政审批事项[1 4|。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由自下而上的地方试点转化为自上而下的统一要求。中央统一制度要求为各级政府权力清单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地方各级政府普遍开展了权力清单建设。如浙江省在2013年11月份开展“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包括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浙江政务服务网,并于2014年6月25日公布[15];2014年3月31日,武汉市公布市级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在此基础上,2014年4月4日公布区级权力清单[16],权力清单将行政裁决、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服务、行政征用等15个类别进行全面细分,完整勾勒出政府部门的权力边界;2014年3月7日,浙江富阳率先在全国晒出了首份县域权力清单,形成了“三单一图一改”的初步成果,将原始行政权力从2008年的7800多项削减到4825项、常用行政权力从2500多项削减到1474项,同时制定了部门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编制了一张权力运行图,推进了一系列审批制度改革[17];2014年12月2日,广东省公布《广东省行政审批事项通用目录》,成为我国首张涵盖省、市、县三级全部行政审批事项一单式“纵向权力清单”[18]。
3、提出依据
从理论背景来看,权力清单制度主要着眼于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在政治生活中,权力是一种支配性力量,权力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凭借某种身份、能力或影响力来控制他人行为、支配资源的分配。所以,权力如果不受到限制和约束,极易出现滥用现象,“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9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第lO条规定了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体,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条例》的出台可谓是要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公开信息有了法律依据。
4、有利的地方:
权力清单制度为行政权力的行使划定边界、明晰权责,同时将行政职权以清单的形式公布于众,接受大众监督,这实质上是依法治权,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有限政府、责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从制度上解决权力滥用、权力寻租,防止行政不作为,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内容,对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权力清单制度有利于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推动法治政府、法治国家建设。
在现代社会中,法治政府应当公开透明,倡导开放透明的政务运转模式,增进管理者与公众的交流互动。权力清单制度建设为当前推行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注入了强大动力。权力清单制度将行政机关的权力全部向社会公开,供公众了解,因此权力清单制度本身就是政府公开透明的组成部分,这一制度的存在以及制度的良好运行本身就表明政府公开透明度的提升。
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行有利于推动各级政府机构明晰自身权责、全面正确履行职能。权力清单制度的首要工作就是厘清政府权责边界,按照职权法定和市场优先的原则,根据实际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对政府部门现有的行政职权进行系统梳理,以清单的形式明确各个机构的职权范围、运行程序、责任大小,从而让每个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都知晓自身到底有哪些权力,如何行使,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样就有利于政府机构更好地“定责”“明责”,履行职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不同部门之间、层级之间的职责交叉、相互推诿、部门本位主义等问题,克服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懒政、怠政、失职等现象;同时也有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人员,促进政府精简效能。在这个意义上看,“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是对政府行政行为的重塑,它将开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新途径,很有可能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措施。
(二)、权力清单制度有利于遏制权力滥用行为,加强社会监督。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依据法律规定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实际内容划定行政权力范围,明确各个部门的权力空间、运行程序,使政府权力有法有据、流程清楚、公开透明,有利于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改变政府权力过于集中、过度管理的现象,消除各种于法无据的行政收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为,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从源头上切断腐败滋生的链条,防止权力滥用。同时,权力清单制度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让社会公众知晓各级行政机构的职权内容、行使程序,以公众知情权“引领权力清单的实施过程,目标指向明显,达成路径明确,消除权力在实施过程中的任意扩张、滥用、腐败和懈怠等问题,也能够有效体现民众对权力存续运行中的制衡意识,代表和反映了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⑤维护社会公众的民主权利,推动政府的简政放权、职能转变。
(三)权力清单制度契合了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合理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释放市场与社会的活力。
权力清单制度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尊重市场和社会发展的自主性,削减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话语权、支配权,改变过去那种政府深度参与市场规则制定、执行的做法,将社会、市场能做好的事情交还给社会;同时,行政管理机构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给市场和企业松绑减负,为知识、技术、资本、管理释放活力创造空间。因此,“从长远来看,权力清单制度将为释放改革红利、激发社会活力、消除市场扭曲提供制度保障。”
5、弊端和问题
从各地实践来看,权力清单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若干问题。譬如,政府职权的梳理和确定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行政审批改革主要由政府自身推动,缺乏社会成员、相关专家等社会主体的参与;各级政府在权力清理时基于部门利益驱动,选择性清理的现象比较明显;相关的行政职权回归社会后,与之相对应的市场主体的自我规制能力还有待提升。
(1)行政机关维度:存在消极应对、形式主义的问题。一些政府部门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建设较为迟缓和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府内部具有“经济人”属性和“官本位”观念的行政官僚因私利和官瘾而在暗中消极抵制。还有,有的政府部虽然公布了所谓的权力清单,但公布权力清单只是在碍于中央的权威和压力下,为应付检查,对行政权力进行的简单化、程式化梳理,形式主义严重。
(2)清单本身维度:存在规范不够、覆盖不全的问题。,虽然中央明确了在国家治理层面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权力清单制度建设仍然处于一种各地行政机关随意开展的“碎片化”状况。权力清单的规范不够具体是指权力清单的分类标准、格式规范、运行流程等由各地行政机关自主设计乖LI确定,还未形成全国统一的标准。此外,权力清单制度建设还存在覆盖不全的问题。权力清单制度建设的目标范围是覆盖行攻机关的各层级、各部门以及各领域,但现实并非如此。
(3)保障机制维度:存在立法滞后、监督乏力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法制保障以及监督机制跟不上是促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法制保障跟不上主要是说专门为权力清单制度而进行的立法滞后。没有从立法上明确权力清单编制和公开的主体、主体的权限以及清单的效力等这些对全面科学推进权力清单制度最为核心的内容。
6、权力清单制度法律方面的完善(1)、具体依据上的完善
权利行使行政权的主体所依据的法律存在很大的模糊性。权力清单列举的权利依据的法律法规大多明确写明了具体法条的具体规定,但很多依据直接罗列法律条文没有具体展开。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教育厅具有教师资格认定的审批权,具体依据只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l2条、第13条,没有具体展开。那么相关人员在需要查看此内容时还需自己查找法律的规定。《教师法》第l2条规定,本法实施前已经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未具备本法规定学历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教师资格过渡办法。将这一条作为实施此项权利的依据未免太过牵强。因为《教师法》第12条的内容强调的是取得教师资格应该具备的学历条件,并没有说不具备此项条件的将交由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不只是浙江省存在这样的问题,其他省市也有,所以无论是现在已经公布的还是准备公布清单的,都应该明确写明行使权力的依据,根据这一依据是否表明享有这一职权,而不能为了公布而公布,“法无授权不可为”应该是行政机关始终遵守的基本原则,要把这一原则贯穿到“行政行为”的始终。(2)、法律程序上的完善
自2013年5月t5日至2014年11月24日,国务院共发布了五项决定。以2013年5月29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为例,《决定》中明确写到16项拟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是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国务院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规定。国务院发布的5个决定中每一次取消或是下放行政审批事项都有法律依据,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地方在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同时更应该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行政许可法》第21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可能我们在行政审批程序上的法律依据不全面,很多问题没有做出具体规定,但是在有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行使职权。自己取消或下放了哪些审批事项,具体的依据是什么都应该有公开的文件供查看。
(3)、可以以法律或行政法规形式对权力清单制度进行明确规定。可以制定一部行政权力清单方面的法律或行政法规,对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行做出相应规定,并加以规范。规范的内容具体包括:一是把公布权力清单作为政府的职责来规定。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行政权进行清理并列出权力清单。二是明确权力清单应包含的基本内容。即对各行政机关在权力清单中应包含的事项作出规定,一般包括权力清单
范围、每项权力实现的流程图、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等,使得各行政机关清单在内容上具有相对统一性。三是规定各地定期对权力清单进行修订,实时更新,进行动态管理。特别是随着相关法律法规修改和情势变化,都要对权力清单内容进行更新,及时将不需要政府干预的权力从清单中删除,将政府增加的权力通过有关机关审查后及时公布在清单里,以确保权力清单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四是规定权力清单是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依据,不在权力清单范围内的,不得实施;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严格监管,要遵循“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律原则,对没有法律依据的权力,要坚决杜绝。权力清单划定政府权力的边界,不允许行政权越雷池一步。五是规定应有的法律责任。针对各级行政机关权力清单的公布和实施情况,规定对不按照要求实施权力清单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对权力清单的内容予以法制化。对地方政府权力清单法制化比较简易的路径有两种方式:一是地方政府规章的形式,一是地方性法规的形式。以地方政府规章的形式对政府权力清单进行规范,仍难逃脱政府自己为自己制定规则所带来的弊端。地方性法规就不同了。权力清单是对行政权力进行的控制和监督,对行政权监督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发挥权力机关作用,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对权力清单内容进行法制化,可以充分体现地方人民的意志,可以有效发挥地方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而且,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体现权力清单内容,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依据,如果行政主体不按照权力清单内容认真履行,行政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权力清单的内容将作为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裁判依据,以更好地发挥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
7、推进权力清单制度
(一)加强权力清单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一领导。
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为了加强权力清单制度建设的统一领导和协调行动,建议设置国务院权力清单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此外,省级政府也要成立省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能是协助国务院权力清单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来开展本省的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工作。
(二)推进权力清单制度的标准化和全面化建设。
权力清单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就是权力清单的构成要素、格式规范 运行流程等内容无一例外地由中央政府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定化和规范化,而不是由各地行政机关随意设计和自主确定。权力清单制度的全面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就是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进,应涵盖政府的各个层级及主要领导岗位,涵盖政府的各个部门,涵盖各类权力事项嗍,即层级、部门和领域的全覆盖。
(三)加快权力清单制度的专门立法工作和监督机制创新。建议国务院尽快制定并出台《行政权力清单条例》来全面规范全国范围内的权力清单制度建设。(1)编制与权力清单对应的责任清单,并建立两份清单都在内的网络公开运行系统,最大限度接受公众和社会的监督,进而强化权利对权力的监督。(2)普遍监督与专门监督相结合。既要对权力清单的编制、公开、运行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化、普遍化监督,也要对重点领域的权力清单进行专门化监督,如对“三公经费”权力清单的监督。(3)监督机制的及时更新。权力清单改革存在动态变化,那么权力清单的监督机制就要做到及时更新,适应权力清单的这种变化。
(四)建立相应的配套设施。
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运行必然关系到其他制度,需要相应的配套制度作支撑。其中,电子政务和责任追究制度十分重要。已推行的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基本是通过网络公开的,一些地方专门设有行政权力公开透明网。这样的网络平台建设非常重要。目前,基层行政机关的网络平台建设水平仍有差距,已建成的网络平台质量仍有提升空间。建议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与电子监察监督、部门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立权力清单运行的考核、投诉处理等制度。
第三篇:如何完善行政领导的权利监督机制
如何完善行政领导的权利监督机制
近年来,随着法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监督制约机制的大力运行,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新的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利用行政权力进行腐败的案件屡屡发生,纠而不止,使加强监督制约工作显得尤为突出和紧迫。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有效的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需要从机制和体制等多方面努力加以完善,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整体合力,这样才能把行政权力的运行置于有效的监督制约之下,做到依法行政。
一、进一步强化行政机关内部的机制制约,科学制定行政程序,做到分权、限权。分权,就是通过合理设置机构,适度分解领导干部的权力。限权,就是细化标准,最大限度地限制行政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建立监督制约机制离不开改革,应依据权力制约原理,科学制定行政程序,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减少个人因素对权力运行的不当干预,从而规范权力运行。
(一)科学设置行政程序,形成衔接紧密、相互制约的行政执法流程。行政程序对权力运行中自由裁量部分具有制约规范作用,有利于避免职权的滥用。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完善从政行为规范,明确职责范围、办事程序,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责权分明、监督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防止权力过于集中。譬如我们地税机关税收执法中的征、管查(即税款征收、税源管理、税务稽查)“三分离”以及税务稽查的选案、审理、检查、执行“四分离”,还有稽查透视征管质量、税收执法大检查等机制,都是在将权力进行分解和限定,做到了各个执法流程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相互透视,强化了监督和制约。
(二)最大限度缩小自由裁量权,限制权力空间。
自由裁量权越大越容易造成腐败。因此,要以法制化的规则和程序细化并缩减自由裁量权,使掌握权力的人员只能在法律限定的范围、程序、程度上行使职权,最大限度的制约每个行政执法人员手中的权力。一般来说,法律规定的自由裁量权,都是个上限与下限有着较大差别的空间额度,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规定对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证件验证或者换证手续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那么2000元以下是多少,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又是多少,怎么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中也没有具体规定。我们地税机关结合执法实践经验对此进行了细划,将处罚额度具体划分为若干个处罚等级标准,处罚标准提高,批准权限相应提高,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有力推进了机关的廉政建设。
二、进一步强化行政机关外部的法制监督,充分发挥监督机构作用,做到有力、有序。外部法制监督是相对于行政部门内部监督而言,它是指各级人大、政协、司法部门依法对行政部门行政工作进行的法律监督。如果说内部监督侧重于执法程序的制约,那么外部监督则侧重于法制监督,更具有威慑力。因此,在做好内部监督制约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外部的法制监督,做到内外监督并举,相互结合。
(一)进一步加大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部门的工作力度,发挥专门监督部门的专职监督作用。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机关要加大监督工作力度,加强对行政权力和行政违纪的监控,尤其是对容易发生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部门和环节要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形成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或联合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严密防止权力越轨和滥用。加大对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首先应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纪检监察干部要做懂得行政执法业务的行家里手。纪检监察干部如果不懂得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重点业务知识和主要执法操作流程,就会由于不了解其有关程序和规定,想监督而不会监督,或者由于自己是门外汉容易被“忽悠”,让浅层次的问题蒙蔽双眼,不能深入的发现某些行业的“潜规则”,也就不能主动、深入的开展好监察工作。因此,纪检监察干部要进一步加强相关业务的学习,尤其是要学习和掌握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重点业务知识和主要执法操作流程,对那些重点环节的业务知识和执法程序要深入研究,善于发现腐败的蛛丝马迹。二是要从行政体制上解决派驻监察干部的身份。当前行政部门的纪检监察组织和监察干部都是派驻的,纪检监察干部的人选及其人事、工资等都归所在单位管辖,受制于人,这就使得某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中不得不考虑自己职位升迁、福利待遇等一些现实问题,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就会缺少原则性,或者怕遭打击报复、“引火烧身”而不愿监督;或者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而不敢监督,导致一些地方和单位好人主义盛行,明哲保身吃香。实际上,这种被弱化了的监察和预防其危害远不止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等于是对腐败行为的纵容。因为,别人如果看到腐败分子受不到应有的处罚就会失去对监察、监督工作的信任,有的人就会放松警惕,转而效仿,形成更大的危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体制上解决纪检监察干部的人事关系等,使其编制、工资、调动、职务晋升和福利等划归纪检监察部门统一管理,可以垂直到省,这样也便于对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开展考核和任用。
(二)进一步强化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职能,依法严格履行法制监督职责。人大要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和罢免制。人大代表要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研,就行政执法中发现的问题多提交提案。政协要依法对行政执法部门和单位加强视察,做好议案工作。司法机关要就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等职务犯罪案件该立案的立案,该严惩的从快从严惩处。“法善而不循法,法亦虚器耳”。近年来,我们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日趋重视,有关法律法规日渐增多,但令人遗憾的是,腐败等权力运行的不法现象却呈现蔓延和加剧之势。究其原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其中最重要因素。法律的生命和权威都在于严格执行,有力、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既是对权力滥用者的有力惩处,也是对潜在权力不法的严重警示。如果我们弱化了监督和制约,离开了严格执行,法律就会失去其一切功效而成为一纸空文。因此,我们固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加强监督和制约的有关法律制度,更应该重视和加强现有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只有在真正落实现有法规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发现权力监督的盲点、空白和薄弱环节,为行政权力监督的法规建设提供充分的实践依据。
三、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拓宽监督渠道,做到通畅、便捷。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资源。因此,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加强党内监督,要把党内监督与国家专门机关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近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和实践加强党内监督的有效形式和办法,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重要的党内法规,坚持并完善了巡视、派驻等重要的监督形式,逐步实现以权制权和依法治权的有机结合。
(一)要从严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有关制度的落实。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制度和规定。但是,总的来看,落实情况还不够好,有章不循、守章不严、违纪不纠的现象时有发生,削弱了制度的约束力和权威性。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领导干部抓起,要通过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形成落实制度的强大推动力。要合理分解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最大限度的制约“个人说了算”;要加强检查督促,严格执行纪律。一是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上级党组织要定期、深入的开展对下级党组织和主要领导干部的巡视,认真落实谈话诫勉、责任追究等制度,以加强和改进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二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推动这一制度的落实。三是建立健全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使组织监督、专门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监督制约等相关制度出台一项,就要落实一项,见效一项,对有章不循,违反制度的,要抓住典型,严肃处理,决不能徇情枉法、姑息迁就。
党员领导干部要强化监督意识。一是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要正确对待群众的信访举报和批评建议,不能因为信访举报和群众批评意见中有不实之词,甚至有错误之处,就拒绝接受批评和监督。二是要引导党员和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开展好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每个党员领导干部既是被监督者,同时又是监督者。作为监督者,对其他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的行为都有权利、有义务进行监督。
(二)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工作,拓宽渠道便于社会监督。社会监督主要包括新闻媒体、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举报监督。近年来,社会监督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大案、要案的发现都来源于信访举报、网络曝光等。行政部门要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为人民群众开展监督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行政机关要将行政执法的执法依据、执法内容、执法标准、执法程序、执法机构、执法监督方式方法、最新开展的执法活动情况以及执法收益(执法结果)等通过政务公开展示板、门户网站、服务大厅显示屏、政务公开手册等展示出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报道出来;通过行政服务热线、执法宣传站等讲解出来,让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知道怎样去监督,找到对行政监督的把手。同时,行政部门要积极畅通监督渠道,公布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并完善举报内容的处置和处理结果信息反馈程序。发动好社会监督,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切实加强对检举人、控告人特别是对署真实姓名人员的保密、保护措施,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打击报复行为。二是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配合,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公开性、快捷性的特点,对各级领导干部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揭露。三是要进一步健全特邀监察员制度,注意多从被管理者中聘请监督员。
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方方面面的监督作用,以保证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保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第四篇:塔城地区师范学校办公室权利清单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办公室)权力清单
填报单位:塔城地区师范学校 日期:2016年1月10日 岗位名称:办公室 负责人姓名:尹丽华
(1)包括人员政治业务学习,实施办公室工作,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2)负责重要文字材料的撰写和各种上报材料文字把关;(3)搞好调查研究、信息宣传工作,抓好区局宣传报道工作。(4)全面抓好加强机关管理和运转工作。
(5)负责贯彻执行上级部门有关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指示和决定;
(6)负责依照保密法规,制订局及系统保密规章制度,组织划分、调整国税工作中的保密范围和密级,并监督实施;
(7)负责局机关日常保密工作,并配上级和地方保密工作机构,加强对局机关保密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8)负责组织、配合上级保密部门的各项保密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整改;
(9)负责局机关机要文件的管理工作,包括机要文件的签收、登记、传阅、整理、归档、移交、销毁;
岗位负责人签字 主管领导签字 注:列出岗位全部权利事项。
第五篇:街道办事处权利清单
街道办事处“五项权力”理权清单
一、财务权
1、各项经费支出;
2、公共资产处置;
3、政府采购办理;
4、农村资金管理、审批、监督;
5、财政专项奖金管理;
6、预算外奖金管理;
7、各种涉农补贴奖金管理。
二、人事权
1、中层干部任免;
2、党员发展;
3、一般人员调整、职务晋升;
4、干部考核奖惩;
5、村委班子调整换届。
三、重点项目
1、办事处内部重大工程项目结算;
2、村、社区重大工程项目监督。
四、行政审批权
1、公章管理;
2、机关办公用品采购、车辆管理;
3、档案管理、文件收发;
4、信息上报;
5、低保初审权;
6、残疾证办理初审权;
7、廉租房补贴办理初审权;
8、低保金、抚恤金、廉租房补贴、医疗救助金、临时救助金发放;
9、一孩、二孩生育指标初审;
10、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
11、办理奖励扶助光荣证;
12、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
13、代收社会抚养费;
14、就失业证办理初审权;
15、下岗职工小额贷款办理的初审权;
16、社保补贴初审;
17、征兵政审初审。
五、行政执法权
1、协助土地部门对违法占地情况进行执法;
2、协助住建局对违法建筑、私搭乱建的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