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小继教 《教师的教学技能》教案(范文)

时间:2019-05-12 02:3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二五小继教 《教师的教学技能》教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二五小继教 《教师的教学技能》教案(范文)》。

第一篇:十二五小继教 《教师的教学技能》教案(范文)

导论:教学技能的习得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2年12月1日

总第1课时 授课教师:孙根国 教学内容: 教学技能的含义。教学目标:

1、理解几种不同的教学技能观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技能的定义。

2、综合理解教学技能的性质,并有自己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抽两位老师谈谈自己成功的教学案例。

2、谈话导入

二、学习新课

1、对于教学技能历来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教学技能观:

(1)活动方式说(2)行为方式说(3)结构说(4)知识说

以上几种看法其实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教学技能的性质。

2、教学技能的性质

(1)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2)教学技能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3)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

3、谈谈你对教学技能的理解。

三、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2年12月1日

总第2课时 授课教师:孙根国 教学内容: 教学技能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教学技能的三大特点。

2、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交流和讨论,促进分享。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教学技能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技能的含义和性质决定了教学技能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教学技能的习得与养成的过程中,成为教师掌握教学技能应当遵守的“通则”。

(1)教学技能获得的情境性。

教学技能的学习应当镶嵌于教学的情景中,借助案例研、行动参与等方式才有效。(2)教学技能表现的默会性

教师除了“显性知识”外,还有一种凝结在行动中,积累在经验里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而教学技能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A、观看视屏录像。

B、请3——5位老师谈谈自己的处理办法。C、教师相互交流。(3)教学技能构成的复合性

任何教学行为方式、技能都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教学技能不可能单一的使用,必须多项教学技能整体复合起来使用才能实现教学的目标。

三、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2012年12月1日

总第3课时 授课教师:孙根国 教学内容: 教学技能的分类 教学目标:

1、了解从不同的角度教学技能的不同分类。

2、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选择自己喜欢的分类。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教学技能的分类。

二、学习新课

由于教学行为的复杂性和人们背景知识的不同,人们对教学技能的项目设定及其重要性的看法不尽相同。

1、从教学活动的过程看教学技能。(1)准备阶段(2)师生互动阶段(3)反思改进阶段

2、从教师的工作结构看教学技能

(1)备课:被学生、备任务、备目标、备检测。(2)上课:启动、导入、展开、调整。(3)评课:反思、改进、总结。

3、从教学的行为方式看教学技能(1)教学设计的技能(2)课堂教学的技能(3)教学评价的技能

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适合自己的教学技能分类标准。

四、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授课日期:2012年12月1日

总第4课时 授课教师:孙根国 教学内容: 教学技能的掌握 教学目标:

1、掌握教学技能习得的三个规律。

2、学会在反思中不断构建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认识教学技能的目的在于掌握教学技能,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掌握教学技能,必须在“知”与“行”、“学”与“用”的统合中进行自主的构建。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

(1)教学技能的掌握要重视“知”与“行”的联系。A、了解其基本知识

B、在联系与应用中形成与发展。

(2)掌握教学技能要处理好“学”与“练”的关系。教学技能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可以经过科学训练而掌握的。

A、需要有明确的练习目的。

B、要了解练习的结果,及时反馈纠正。C、反复训练。

(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A、了解日本板元昂教授的实验。B、分析讨论。

2、教学技能的掌握需要在反思中建构。(1)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的反思。

(2)教师要主动建构经验的意义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一定的文化脉络中习得的。

3、教学技能的掌握依存于教师的整体素养。

教师的整体素养包括教师的知识(包括学科取向的内容知识和实践取向的默会知识)、教师的智能、教师的一般认知能力和特殊能力。

三、课堂总结。

教学设计的技能

第一章

把握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2年12月15日

总第5课时 授课教师:孙根国 教学内容: 分析学情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状况分析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2、了解分析学生的各种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什么是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又该如何进行呢?(1)你想到哪里去——确立目标(2)你怎样到那里去——导向目标。(3)你是否到了那里——评价目标。

3、教学内容的掌握是实现教学设计的基础。

二、学习新课

教学设计师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要以“学习需要分析”作为起点。

1、了解学生状况

(1)知识。

(2)情感。(3)个性心理。

(4)方法和思维。

(5)环境。

2、选择多种途径(1)自然观察法。(2)书面材料分析法。(3)谈话法。(4)调查研究法。(5)测验法。

3、重视已有经验。

(1)自读示例,讨论已有经验对学生的影响。(2)交流自己遇到的实例。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2年12月15日

总第6课时 授课教师:孙根国 教学内容: 研究教材 教学目标:

1、全面掌握教材研究的三个层次。

2、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教材,研究教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教师需要认真专研教材。

二、学习新课

(一)全面领会

1、学习课程标准

2、认真钻研教材

(1)了解教材的体系安排。

(2)确定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点。(3)通过插图、练习题等研究需要拓展的内容。

3、获取其它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二)深度解读

1、全方位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特征。(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分析知识结构和特征。(3)分析教学的具体要求。

2、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1)突出重点(2)排除难点(3)抓住关键

3、做好教学任务的分析

(1)自读教学任务分析两个示例。(2)教师讨论交流。(3)授课教师总结

A、对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进行分解。B、任务分析还是一个分类的过程。C、对分解出来的子成分进行排队。

三、精细加工

1、教材的取舍

2、教材内容的增补

3、教材内容的调整

4、教材的合理组织。

5、教材的创造性加工。

四、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2012年12月15日

总第7课时 授课教师:孙根国 教学内容: 确定目标 教学目标:

1、明确课时目标制定的几点要求。

2、知道落实教学目标有哪些策略

3、掌握陈述教学目标的技巧。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对学情和教材进行认真的分析之后,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确定教学目标。

二、学习新课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1、注意目标的纵向关系。

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2、确立“三维目标”

3、拓展目标的弹性空间

(二)落实教学目标的策略

1、在“全面育人”上出成效。

2、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

3、在“持续发展”上花时间。

4、在“突出重点”上做文章。

5、在“因材施教”上想办法。

(三)陈述教学目标的技巧

1、分清两类陈述的方式。(1)结果性目标的方式陈述。(2)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陈述。

2、确定目标行为的主体

3、把握四个基本的要素: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表现程度。

4、选好刻画行为的动词

5、说明结果产生的情形。

三、课堂总结

第二章

策划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2年12月15日

总第8课时 授课教师:孙根国 教学内容: 安排教学事件 教学目标:

1、明确教学事件安排中的九大事件。

2、能够灵活选择运用几种主要的教学事件安排模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要依附于教学活动的展开,而教学活动的展开必须是一个有步骤的教学事件的呈现。所以,根据目标我们必须策划教学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事件的构成

(1)观察加涅的教学事件关系图。(2)总结从中得到的信息。

2、教与学的相互匹配

(1)观察我国学者皮连生的“广义知识教学”图。(2)教师讨论,交流。

3、教学事件的变式(1)示范型(2)逻辑归纳型(3)逻辑演绎型(4)探究发现型(5)练习型。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4月7日

总第9课时 授课教师:孙根国教学内容: 创建学习环境

教学目标:

1、熟悉身边的情景,能运用到教学中。

2、懂得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为教学服务。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创建学习环境

二、学习新课

(一)发挥情景的作用

1、情景的特征表现为:

(1)感性因素比较丰富,具有直观性。(2)内部蕴含主题,具有典型性。(3)可以反复感知,具有稳定性。

2、阅读并讨论示例《创设一个促进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

(二)促进师生的交往

在学习环境中,积极的人际环境最为重要。

1、应答型学习环境

2、参与型学习环境

3、对话型学习环境

(三)提供学习的“支架”

在学习者最近发展区中提供必要的经验或联系,以促进其形成适于问题解决的组织良好的经验结构。

三、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4月7日

总第10课时 授课教师:孙根国 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1、明确制定教学教学策略的几个步骤。

2、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定教学策略。

二、学习新课

(一)安排教学程序

1、按认识活动规律展开教学过程。

2、按“课”的类型确定教学步骤。

3、按教学模式安排教学程序。

(二)组合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多种类型

2、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三)选择组织形式

1、课堂教学任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辅助教学组织形式在实践中的发展。

3、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创新。

(四)运用教学媒体

1、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

2、教学媒体选择的程序。

3、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五)编制练习作业

1、练习作业的功能

2、编制练习作业的要求。

3、练习作业的编制。

三、课堂总结

第三章

拟定实施方案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4月7日

总第11课时 授课教师:孙根国教学内容: 理清运作思路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确定自己的教学主线。

2、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策划教学活动”是“厚积”和“发散”的过程,而到了教学设计的后期,则需要“薄发”和“聚焦”,形成明确的操作思路,克服游离不定和枝蔓丛生的弊病。

二、学习新课

(一)形成主线

1、自读示例《从题眼中提炼主线》

2、讨论交流

3、授课教师总结。

(二)抓住关键

1、自学示例《草船借箭》的三种不同教学思路

2、交流讨论:说说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思路的关键点在哪里?

3、上过课文的老师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适当调整

1、自读示例《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调整教学重点》

2、说说你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用儿童的眼光去看教材”是的理解。

3、授课教师总结。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4月7日

总第12课时 授课教师:孙根国 教学内容:

1、保持必要的弹性

2、写好设计的文本 教学目标:

1、在做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案的适当弹性。

2、掌握撰写教学设计文本的基本要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构想”,所以在充满动态的课堂上,“生成”是不可避免的。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设计的弹性

1、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构想”

2、课堂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场合。

3、要有一个弹性化的教学方案。

(二)写好设计的文本

1、撰写教学计划

2、撰写教案的要求

(1)要体现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理念(2)应给出重要的内容信息。(3)教案的撰写可以因人而异

(4)教案可以集体讨论,由教师个人编写。(5)教案的内容与形式同教学设计的具体目的与用处有关。

3、教案格式的选定。(1)文字式(2)表格式(3)程序式

中篇

调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技能

第一章

激发动机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5月12日

总第13课时 授课教师:孙根国 教学内容:

1、激发动机的意义

2、学习的动力机制 教学目标:

1、理解激发动机的意义。

2、理解并能适当运用一定的策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是将教学设计付诸执行的过程。我国学者依据国内外的众多研究和主张,将上课的环节分为启动、导入、展开、调整和结束五个组成部分。

二、学习新课

(一)激发动机的意义

1、唤起内在需求,明确学习目的。

2、激励主动参与,开发学习潜能。

3、增强学习信心,促进人格发展。

4、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

(二)学习的动力机制

1、学习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

2、动机过程的模式

(1)内在需求

(2)外在诱因

(3)自我调节

3、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1)沃特科沃斯基的“TC动机设计模式”(2)凯勒的“ARCS动机模式”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5月12日

总第14课时 授课教师:孙根国 教学内容: 激发动机的方式 教学目标:

1、理解激发动机的五种常用方式。

2、能从案例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激发动机的几种常用方式。

二、学习新课

(一)设置刺激情景

1、唤起感知,即利用新异的、惊奇的、不合理的来激发和维护学生的注意。

2、引发探究,即通过激发或要求学生产生要解决的问题来刺激寻求信息的行为引起注意

3、利用变化力,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维护学生的兴趣。

(二)运用目标激励

1、阅读教学示例《知道学习的意义》和《在目标引领下步步前进》。

2、教师讨论,交流

3、授课教师总结

(三)激起内发需要

(四)发挥成功效应

1、阅读示例《成功,让孩子扬起前进的风帆》。

2、教师谈谈自己运用成功效应的案例。

3、授课教师总结。

(五)引导学生参与。

三、课堂总结

第二章

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5月19日

总第15课时 授课教师:孙根国 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的意义。

2、导入新课的要求。教学目标:

1、了解导入新课的意义

2、理解导入新课的要素和结构。

3、理解并能运用导入新课的原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成功的导入是很重要的,它能引领学生的心灵走进课堂。

二、学习新课

(一)导入新课的意义

1、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关注,传达教学的意图。

2、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学习的准备。

(二)导入新课的要求

1、导入的要素

(1)语言:亲切得体的态势语、丰富多彩的开讲语、生动有趣的书面语(2)信息(3)活动

2、导入的结构(1)引起关注(2)组织指引(3)建立联系

3、导入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关联性原则(4)艺术性原则(5)机智性原则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5月19日

总第16课时 授课教师:孙根国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的方式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导入新课的几种方式

2、能结合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导入新课的方式》

二、学习新课

(一)做好新知识的学习准备。

(二)采用“始前教学策略”

1、始前测验

2、陈述目标

3、呈示概要

4、先行组织者

(三)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四)揭示矛盾引发悬念

(五)开展尝试学习活动

三、课堂总结

第二篇:十二五小继教《教师的教学技能》教案

导论:教学技能的习得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2年12月22日

总第1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 教学技能的含义。教学目标:

1、理解几种不同的教学技能观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技能的定义。

2、综合理解教学技能的性质,并有自己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抽两位老师谈谈自己成功的教学案例。

2、谈话导入

二、学习新课

1、对于教学技能历来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教学技能观:

(1)活动方式说(2)行为方式说(3)结构说(4)知识说

以上几种看法其实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教学技能的性质。

2、教学技能的性质(1)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

(2)教学技能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3)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

3、谈谈你对教学技能的理解。

三、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2年12月22日

总第2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 教学技能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教学技能的三大特点。

2、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交流和讨论,促进分享。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教学技能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技能的含义和性质决定了教学技能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教学技能的习得与养成的过程中,成为教师掌握教学技能应当遵守的“通则”。

(1)教学技能获得的情境性。

教学技能的学习应当镶嵌于教学的情景中,借助案例研、行动参与等方式才有效。(2)教学技能表现的默会性

教师除了“显性知识”外,还有一种凝结在行动中,积累在经验里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而教学技能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A、观看视屏录像。

B、请3——5位老师谈谈自己的处理办法。C、教师相互交流。(3)教学技能构成的复合性

任何教学行为方式、技能都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教学技能不可能单一的使用,必须多项教学技能整体复合起来使用才能实现教学的目标。

三、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2012年12月22日

总第3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 教学技能的分类 教学目标:

1、了解从不同的角度教学技能的不同分类。

2、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选择自己喜欢的分类。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教学技能的分类。

二、学习新课

由于教学行为的复杂性和人们背景知识的不同,人们对教学技能的项目设定及其重要性的看法不尽相同。

1、从教学活动的过程看教学技能。(1)准备阶段(2)师生互动阶段(3)反思改进阶段

2、从教师的工作结构看教学技能

(1)备课:被学生、备任务、备目标、备检测。(2)上课:启动、导入、展开、调整。(3)评课:反思、改进、总结。

3、从教学的行为方式看教学技能(1)教学设计的技能(2)课堂教学的技能(3)教学评价的技能

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适合自己的教学技能分类标准。

四、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授课日期:2012年12月22日

总第4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 教学技能的掌握 教学目标:

1、掌握教学技能习得的三个规律。

2、学会在反思中不断构建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认识教学技能的目的在于掌握教学技能,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掌握教学技能,必须在“知”与“行”、“学”与“用”的统合中进行自主的构建。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

(1)教学技能的掌握要重视“知”与“行”的联系。A、了解其基本知识

B、在联系与应用中形成与发展。

(2)掌握教学技能要处理好“学”与“练”的关系。

教学技能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可以经过科学训练而掌握的。A、需要有明确的练习目的。

B、要了解练习的结果,及时反馈纠正。C、反复训练。

(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A、了解日本板元昂教授的实验。B、分析讨论。

2、教学技能的掌握需要在反思中建构。(1)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的反思。

(2)教师要主动建构经验的意义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一定的文化脉络中习得的。

3、教学技能的掌握依存于教师的整体素养。

教师的整体素养包括教师的知识(包括学科取向的内容知识和实践取向的默会知识)、教师的智能、教师的一般认知能力和特殊能力。

三、课堂总结。

教学设计的技能

第一章

把握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5月12日

总第5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分析学情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状况分析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2、了解分析学生的各种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什么是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又该如何进行呢?(1)你想到哪里去——确立目标(2)你怎样到那里去——导向目标。(3)你是否到了那里——评价目标。

3、教学内容的掌握是实现教学设计的基础。

二、学习新课

教学设计师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要以“学习需要分析”作为起点。

1、了解学生状况

(1)知识。

(2)情感。(3)个性心理。

(4)方法和思维。环境。

2、选择多种途径(1)自然观察法。(2)书面材料分析法。(3)谈话法。(4)调查研究法。(5)测验法。

3、重视已有经验。

(1)自读示例,讨论已有经验对学生的影响。(2)交流自己遇到的实例。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5月12日

总第6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

5)

(研究教材 教学目标:

1、全面掌握教材研究的三个层次。

2、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教材,研究教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教师需要认真专研教材。

二、学习新课

(一)全面领会

1、学习课程标准

2、认真钻研教材

(1)了解教材的体系安排。

(2)确定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点。(3)通过插图、练习题等研究需要拓展的内容。

3、获取其它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二)深度解读

1、全方位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特征。(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分析知识结构和特征。(3)分析教学的具体要求。

2、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1)突出重点(2)排除难点(3)抓住关键

3、做好教学任务的分析

(1)自读教学任务分析两个示例。(2)教师讨论交流。(3)授课教师总结

A、对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进行分解。B、任务分析还是一个分类的过程。C、对分解出来的子成分进行排队。

三、精细加工

1、教材的取舍

2、教材内容的增补

3、教材内容的调整

4、教材的合理组织。

5、教材的创造性加工。

四、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5月12日

总第7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 确定目标 教学目标:

1、明确课时目标制定的几点要求。

2、知道落实教学目标有哪些策略

3、掌握陈述教学目标的技巧。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对学情和教材进行认真的分析之后,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确定教学目标。

二、学习新课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1、注意目标的纵向关系。

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2、确立“三维目标”

3、拓展目标的弹性空间

(二)落实教学目标的策略

1、在“全面育人”上出成效。

2、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

3、在“持续发展”上花时间。

4、在“突出重点”上做文章。

5、在“因材施教”上想办法。

(三)陈述教学目标的技巧

1、分清两类陈述的方式。(1)结果性目标的方式陈述。(2)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陈述。

2、确定目标行为的主体

3、把握四个基本的要素: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表现程度。

4、选好刻画行为的动词

5、说明结果产生的情形。

三、课堂总结

第二章

策划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5月12日

总第8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 安排教学事件 教学目标:

1、明确教学事件安排中的九大事件。

2、能够灵活选择运用几种主要的教学事件安排模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要依附于教学活动的展开,而教学活动的展开必须是一个有步骤的教学事件的呈现。所以,根据目标我们必须策划教学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事件的构成

(1)观察加涅的教学事件关系图。(2)总结从中得到的信息。

2、教与学的相互匹配(1)观察我国学者皮连生的“广义知识教学”图。(2)教师讨论,交流。

3、教学事件的变式(1)示范型(2)逻辑归纳型(3)逻辑演绎型(4)探究发现型(5)练习型。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5月12日

总第9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 创建学习环境 教学目标:

1、熟悉身边的情景,能运用到教学中。

2、懂得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为教学服务。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创建学习环境

二、学习新课

(一)发挥情景的作用

1、情景的特征表现为:

(1)感性因素比较丰富,具有直观性。(2)内部蕴含主题,具有典型性。(3)可以反复感知,具有稳定性。

2、阅读并讨论示例《创设一个促进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

(二)促进师生的交往

在学习环境中,积极的人际环境最为重要。

1、应答型学习环境

2、参与型学习环境

3、对话型学习环境

(三)提供学习的“支架”

在学习者最近发展区中提供必要的经验或联系,以促进其形成适于问题解决的组织良好的经验结构。

三、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6月8日

总第9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1、明确制定教学教学策略的几个步骤。

2、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定教学策略。

二、学习新课

(一)安排教学程序

1、按认识活动规律展开教学过程。

2、按“课”的类型确定教学步骤。

3、按教学模式安排教学程序。

(二)组合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多种类型

2、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三)选择组织形式

1、课堂教学任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辅助教学组织形式在实践中的发展。

3、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创新。

(四)运用教学媒体

1、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

2、教学媒体选择的程序。

3、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五)编制练习作业

1、练习作业的功能

2、编制练习作业的要求。

3、练习作业的编制。

三、课堂总结

第三章

拟定实施方案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6月8日

总第10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 理清运作思路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确定自己的教学主线。

2、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策划教学活动”是“厚积”和“发散”的过程,而到了教学设计的后期,则需要“薄发”和“聚焦”,形成明确的操作思路,克服游离不定和枝蔓丛生的弊病。

二、学习新课

(一)形成主线

1、自读示例《从题眼中提炼主线》

2、讨论交流

3、授课教师总结。

(二)抓住关键

1、自学示例《草船借箭》的三种不同教学思路

2、交流讨论:说说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思路的关键点在哪里?

3、上过课文的老师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适当调整

1、自读示例《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调整教学重点》

2、说说你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用儿童的眼光去看教材”是的理解。

3、授课教师总结。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6月8日

总第11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

1、保持必要的弹性

2、写好设计的文本 教学目标:

1、在做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案的适当弹性。

2、掌握撰写教学设计文本的基本要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构想”,所以在充满动态的课堂上,“生成”是不可避免的。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设计的弹性

1、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构想”

2、课堂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场合。

3、要有一个弹性化的教学方案。

(二)写好设计的文本

1、撰写教学计划

2、撰写教案的要求

(1)要体现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理念(2)应给出重要的内容信息。(3)教案的撰写可以因人而异

(4)教案可以集体讨论,由教师个人编写。

(5)教案的内容与形式同教学设计的具体目的与用处有关。

3、教案格式的选定。(1)文字式(2)表格式(3)程序式

中篇

调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技能

第一章

激发动机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9月29日

总第12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

1、激发动机的意义

2、学习的动力机制 教学目标:

1、理解激发动机的意义。

2、理解并能适当运用一定的策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是将教学设计付诸执行的过程。我国学者依据国内外的众多研究和主张,将上课的环节分为启动、导入、展开、调整和结束五个组成部分。

二、学习新课

(一)激发动机的意义

1、唤起内在需求,明确学习目的。

2、激励主动参与,开发学习潜能。

3、增强学习信心,促进人格发展。

4、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

(二)学习的动力机制

1、学习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

2、动机过程的模式

(1)内在需求

(2)外在诱因

(3)自我调节

3、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1)沃特科沃斯基的“TC动机设计模式”(2)凯勒的“ARCS动机模式”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9月29日

总第13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 激发动机的方式 教学目标:

1、理解激发动机的五种常用方式。

2、能从案例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激发动机的几种常用方式。

二、学习新课

(一)设置刺激情景

1、唤起感知,即利用新异的、惊奇的、不合理的来激发和维护学生的注意。

2、引发探究,即通过激发或要求学生产生要解决的问题来刺激寻求信息的行为引起注意

3、利用变化力,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维护学生的兴趣。

(二)运用目标激励

1、阅读教学示例《知道学习的意义》和《在目标引领下步步前进》。

2、教师讨论,交流

3、授课教师总结

(三)激起内发需要

(四)发挥成功效应

1、阅读示例《成功,让孩子扬起前进的风帆》。

2、教师谈谈自己运用成功效应的案例。

3、授课教师总结。

(五)引导学生参与。

三、课堂总结

第二章

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10月6日

总第14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的意义。教学目标:

1、了解导入新课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成功的导入是很重要的,它能引领学生的心灵走进课堂。

二、学习新课

(一)导入新课的意义 入新课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

1、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关注,传达教学的意图。

2、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学习的准备。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10月6日

总第15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的要求。教学目标:

知道一些导入新课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入新课的要求

1、导入的要素

(1)语言:亲切得体的态势语、丰富多彩的开讲语、生动有趣的书面语(2)信息(3)活动

2、导入的结构(1)引起关注(2)组织指引(3)建立联系

3、导入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关联性原则(4)艺术性原则(5)机智性原则

三、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10月6日

总第16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的方式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导入新课的几种方式

2、能结合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导入新课的方式》

二、学习新课

(一)做好新知识的学习准备。

(二)采用“始前教学策略”

1、始前测验

2、陈述目标

3、呈示概要

4、先行组织者

(三)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四)揭示矛盾引发悬念

(五)开展尝试学习活动

三、课堂总结

第三章 呈现教材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10月27日

总第17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第一节 呈现教材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道呈现教材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教材的呈现是教材编写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在教学情境下以什么方式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问题。

教师呈现教材的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将课程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组织学生有效地掌握教材内容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包括整合课程资源、重组教学、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等各种活动。随着课程的实施,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一改过去那种一现成的、不容置疑的定论方式把课程内容给予学生、让学生接受的方式,从而淡化了教材的质性的规定性,增强了挑战性、生成性和创新性。

呈现教材的意义在于: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强化课程与学生经验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习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样化。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10月27日

总第18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第二节 教材呈现的要求 教学目标: 知道教材呈现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课程、教材与教科书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成分,是课程家族中的基本成员。从不同角度界定的教材概念可以概括为:①旨在构成课程而选择出来的、具有文化价值的信息性素材;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性素材或选择出来的具体的材料。

2、新课程的教材观

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

3、创造性使用教材与教材呈现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优秀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也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标志。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2013年10月27日

总第19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第三节 呈现教材的方式 教学目标:

通过示例,知道呈现教材的方式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联系师生的经验 师生的经验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学生要真正理解这些真理和建构起“意义”,取决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阅历。因此,教材呈现一定要使它与师生的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教材获得“生命力’

示例----利用学生的经验学“积的近似值”

2、引入“先行组织者”(1)陈述性组织者

示例-----《荷塘月色》学习时“先行组织者”(2)、比较性组织者

示例------运用“比较阅读”组织学习(3)、具体模型组织者

示例----活鲫鱼-----形象的先行组织者

3、设置一定的问题

示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课文

4、组织相关的素材

示例——运用身边的“素材”

5、采用标志的技术

第三篇:十二五小继教 “新理念”教案

十二五小继教 “新理念”教案

培训时间:2012年8月29日

辅导教师:周科刚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一章

从研究的角度走进新课程

问题背景:

目前我们绝大部分教师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围绕教材、教参、考点来进行上课。易将自己当作复印机,学生你需要吗?我复印一份给你,完事了,没有点燃学生学习欲望。比较孤独、比较保守,比较平淡、比较封闭,具有排斥心理,不喜欢领导、老师听他的课,主要怕影响自己的教育生命,长期以来走入了职业倦怠症。

十年课改,我们教师的适应性表现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穿新鞋,走新路

特点:入位、到位

第二种:穿新鞋,走偏路

特点:错位、越位

第三种:穿新鞋,走老路

特点:认同、乏力

第四种:穿旧鞋,走老路

特点:缺位、抵触

现实要求我们领悟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转变我们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式。

第一节

新课程呼唤

“研究型”教师

一、“经验型”是传统教师的重要特征

1、计划性

2、统一性

3、强制性

4、虽然作了一些改革,始终还是停留在教法层面上,即主要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二、新课程呼唤“研究型”教师

(一)教学重心的转变增加了课程实施的复杂性

1、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教学重心从传统教育价值观即“关注学科”到“关注学生”的转变,增加了课程实施的复杂性。

首先,学生作为一个生命存在,是有血有肉的人,为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光关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得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必然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即使相同年级,今天的学生也可能不同于昨天的学生,昨天的教学经验也不一定可以简单的移植到今天。

3、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同一年级也有差异,因此,一个教师设计的教学预案不一定适合同一年级的另一个班。过去的经验显然无能为力。

(二)课程管理的开放性要求课程实施具有创造性

过去国家在课程管理上一统天下,现在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模式。这极大地扩大了学校对课程管理的自主性,给教师的教学发挥留下较大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实施已不在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得教学充满不确定性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当新课程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后,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后,教学过程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

三、研究是教师实现“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必要途径

(一)通过研究形成新的教育观念

(二)通过研究科学认识新课程新课程中出现的新现象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在改革的广度,还是在改革的深度上,都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改革。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如果用过去的习惯去看待新事物,教师会产生:怀疑、没有信心、用简单的办法应对,会成为课改的阻力。

(三)通过研究获得体现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策略

1、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一味地用过去的经验去处理,往往会陷入困境。

2、通过研究,探索新路径、新方法,克服思维惯性,丢掉经验的包袱。

第二节

以研究的眼光认识新课程带来的新变化(6页至17页)

2课时

下午15 :00~17:30

一、关注教育理念的变化

(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每位学 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1、在关注的重心上,新课程从“关注学科”转变 为“关注学生”,反映了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

2、在关注的范围上,新课程从 关注“少数精英”转变为关注每位学生,反映了大众教育思想和尊重学生个性的 民主教育理念。

3、在关注的内容上,新课程从“关注学业成绩”转变为关注学 生发展,反映了终身教育思想。

二、关于课程功能的变化

(一)新课程在课 程功能方面的变化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 标。《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 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 过程。

课程目标从单一目标向多维目标的转变。

1、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三 个组成部分,没有主次之分。

2、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解决问题中共同 发挥作用。

(二)课程功能发生转变的原因

新课程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 点和归宿点对课程的认识:

1、传统的认识:即学科、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 参考书等文本材料。

2、新理念:课程是一个过程,即学生经验的建构,师生在 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建构意义的过程。它不仅包括文本资料,还包括师生活动,教 学环境。

三、关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新课程倡导的新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纲要》指出”改变 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倡导新学习方式的原因

1、学生观的变化。

(1)学生是具有生命独立意义的人(2)学生是具

有社会属性的发展中的人(3)学生是完整独特的人

2、学习理论的发展

(1)学习是一个积极意义主动的建构过程

(2)课本知识不是绝对的真理,只是一种 较为可靠的假设(3)学习中知识的建构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通过合作交流而 形成(4)学生学习过程由个人情感、经验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

3、新学习工具 的产生。

四、关于教学方式的变化

(一)新课程在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变化、平等的师生关系

2、信息传递中的开放性

3、新课堂教学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 提出了新的要求(1)、学会组织

(2)、学会沟通(3)、学会尊 重

(4)、学会引导

(二)课堂教学方式变化的原因

1、对教学过程 认识发生了变化

2、学生所处环境发生了变化

五、关于学生评价理念的变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3、建立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培训时间: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09:00~18:0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一章

从研究的角度走 进新课程(1页至34页)

第三节

用研究的方法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18页 至27页)

2课时

上午09:00~11:30

一、用研究的方法转变教育观念

案 例:常常听到教师抱怨:这道题是课本上的例题,课上反复强调过,还 是有这么 多学生不会做!某某学生太笨了,那么多学生考满分,他却考得那么糟糕!某某 学生拿他没办法,我给他补课时,讲得那么详细,当时他听懂了,可这次又忘了 „„

分析:中国教师的敬业精神令人佩服,教师的抱怨与无奈也着实让人同情,但是,这不是学生造成的,是由于我们错误的学生观所导致的。

第一,学生 不是容器,不可以由教师向其任意灌输知识,不是我们复制后粘贴他就能够获得。

第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具有差异的人,用划一不二的标尺去衡量所有学生,是不科学的。

第三、学生有时确实听懂了教师的讲解,但这只能说明学生已 经知道了教师按自己的方式得到了解题程序,并不代表学生一定获得了对这问题 的理解,发生遗忘也是正常的事。

上述现象的存在,只能说明教师并未真正形 成新的学生观,教师之友用研究的方法,把对学生

的每一次不满、意外、困 惑作为研究对象,并尝试用新的学生观去分析,寻找合理解释,慢慢地就会把关 于新学生观的知识,转变为对学生的新认识。

二、用研究的方法改变教学策略

(一)教学准备策略的研究(习惯上称为备课)

(二)教学实施策略的改善(习惯上称为执行教案)

1、组织策略

2、合作策略

3、引导策略

(三)学习评价策

略的改善

1、着眼发展性

2、注重过程性(注重结果是面向“过去”的评价,注重 过程是注重“未来”的评价)

3、体现差异性

三、用研究的方法更新教师的知 识结构

(一)通过研究,重新组织知识结构

(二)运用研究,改善教师的学习方式

1、纲目式阅读

2、追踪是阅读

3、合作与交流

第四节

以研究的态度 追逐新课程的教育思想(28页至29页)

2课时

下午15:00~18:00

一、以开 放的心态去反思,不断摒弃与新课程相背离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案例:在新 课程课堂上,教师用得最多的评价语是“很好”,“真棒”等一类恭维性评价。

分析:这种评价具有片面性,是一种畸形的评价。

第一,评价不等于表扬,表 扬只是一种评价方式,有时对学生发言缺陷的客观分析、对学生回答质量的更高 期待,也许更具有激励作用。

第二,这种评价缺乏公正性,对质量高低不等的 学生回答,均给予高级别的褒奖,容易滋长学生虚伪的表现;

第三,这种评价 不具有针对性,对差异程度不等的学生回答,一律采用雷同的等级评价,难以让 学生做出积极的心里认同,势必逐渐丧失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力。

二、以试验的 勇气去大胆面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失误

三、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实现新的超越。

第五节

以研究的理念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29页至34页)

一、教师研究 意识的基本含义

是指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有清晰、完整的认识,并能自觉地

以教育科学 理论为指导,在教育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追求和探索。

二、教师研究意识 培养的意义

(一)育人的教育活动需要教师具有研究意识

(二)新课程要求教 师有研究意识

三、教学研究意识培养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责任意识的培养

教师的责任意识是师德的根基,是教师工作的动力。

(二)成就意识的培养

成 就意识是指教师在工作中有着强烈的自觉追求成绩,追求进步的倾向。一方面创 造条件,让他们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另一方面学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教研成果奖励 机制

(三)自我定位意识的培养

(四)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研究意识 的核心内容,没有创新,研究也是去了价值。

(五)学习意识的培养

(六)问 题意识的培养

(七)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

(八)协作意识的培养

(九)实践意 识的培养

(十)动笔意识的培养

培训时间: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10:00~17:30 辅导教师:××× 培训课

时:4课时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二章 新课程程教学研究问题选 择与资料积累(35页至68页)

第一节

以研究的态度追逐新课程的教育思想(35页至38页)

2课时

上午10:00~12:00

一、问题的实质

(一)问题的涵义

(二)问题的特点

1、问题通常由“给定”、“目标”和“差距”三个成分

2、问题通常不能用“是”、“否”或简单一句话解决

3、问题具有主观性

二、教学 研究中问题产生的途径

(一)从教育规划部门提供的信息中发现问题

(二)从 教育实际中发现问题

1、教学工作问题

2、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问题 ;

3、教学管理问题 ;

4、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 ;

5、小学教育社会环境问题 ;

(三)从教育理论中演绎问题或质疑出问题

(四)从过去中的研究发现问题

(五)从与专业人员交往中发现问题

第二节新课程教学研究问题的选择(39 页至43页)

2课时

下午15:00~17:30

一、新课程教学研究问题的选择方法

1、问题追溯法

2、经验提炼法。

3、资料寻疑法。

4、由大缩小法。5、借题法。

二、选择教学研究的原则。

1、价值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

4、准确性原则。

5、可行性原则。培训时间: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10:00~18:00 辅导教师:××× 培训课

时:4课时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二章 新课程程教学研究问题选 择与资料积累(35页至68页)第三节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与实施方案制订

(44页至53页)

2课时

上午10:00~12:00

一、教学研究课题的准确表述与 论证。

二、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的制订。

三、明确探究目的,提出研究假设。

1、分析研究变量。

2、确定研究对象。

3、选择研究方法。

4、写出课题研 究方案。

第四节 新课程教学研究资料的积累与筛选(54页至58页)

一、教 学研究资料的积累。

1、搜集教育文献资料的渠道(1)、通过图书杂志搜集资料

(2)、通过个别交流,专家咨询搜集资料(3)、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搜集资料(4)、通过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

2、收集教学研究资料。

(I)、收集材料必须有目 的、有计划地进行(2)、收集材料应多方面进行

(3)、收集材料应尽量避免主观 臆断和个人偏见

(4)、收集材料要注意确保收集材料的技术与手段的信度和效度

二、教学研究资料的筛选。

1、审核研究资料。

2、教学研究资料的分类。

3、教学研究资料的选择。第五节

教学研究资料的处理(59页至61页)2课时

下午15:00~18:00

一、定性分析。

1、因果分析法。

2、比较分析法。

3、归纳和演绎法。

4、分 析和综合法。

二、定量分析(又称数学分析和统计分析)

第六节

新课程 教学研究的随笔与研究文章的撰写(62页至68页)

一、教学研究随笔的撰写。

1、教学经验总结的撰写。

2、教学案例的撰写。

二、教学研究性论文的撰写。

1、教学研究调查报告的撰写。

2、教学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

3、教学研究学士 论文的撰写。

培训时间: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16:30~18:00 辅导教 师:××× 培训课时:2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

第三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69页至126页)

第一节

个体实验法(69 页至83页)

一、个体实验法介绍与范例。

二、实验法与范例。

1、什么是实 验法。

2、实验法的三个因素。

3、实验法的特征。

4、实验法的分类。

5、实验 法的一般操作过程。

6、实验法设计模式的选择

第二节 群体比较法(84页至89 页)

一、什么是群体比较法?

二、比较法有哪些种类

三、同类整体比较。四、群体比较法的基本步骤

1、明确比较主题。

2、制定比较标准。

3、搜集比较 资料。

4、解释比较内容。

5、作出比较结论。

五、用群体比较法应注意的问 题。

1、比较的资料必须真实可信。

2、供比较的资料要有可比性。

3、衡量比 较对象的标准要统一。

4、坚持全面本质的比较。

5、比较要注意所具备条件和 范围。

6、比较研究的结论有其相对性和实践检验性。

培训时间:2013年3 月5日

星期二

16:30~18:0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2课时

培训地 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

第三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69页至126页)

第三节

行动研究法(90页至97页)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法 ?

1、行动研究发的起源和引入。

2、行动研究法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

3、行动研究法的适用范围和优势所在。

二、新课程教学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的 类型和模式有哪些?

三、、新课程教学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的步骤和程序。、步骤。(1)预珍。(2)初步研究。(3)拟定总体计划。(4)制订具体 实施方案。(5)行动。

(6)研究结果的总体评价。

(7)新课程教学研究 采用行动研究法的程序。

四、新课程教学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的三个层次。、“135模式”的行动研究。

2、“螺旋模式”行动研究。

3、课题与行动研究。

五、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比较。

培训时间: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16:30~18:0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2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 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三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69页至126页)

第四 节

个案研究法(98页至110页)

一、什么是个案研究法?

二、个案研究法 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和特点。

三、个案法类型。

1、诊断性个案研究。

2、指导性个案研究。

3、探索性个案研究。

四、个案法研究步骤。

1、确 定研究对象。

2、个案现状评定。

3、诊断与因果分析。

4、个案资料的收集与 分析。

5、矫正特殊行为或个案发展指导。

6、追踪研究。

7、撰写研究报告或 论文。

五、具体的个案研究方法简介。

1、追踪法。

2、追因法。

3、临床 法。

4、产品分析法。

培训时间: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16:30~18 :0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2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 训内容:

第三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69页至126页)

第五节

简介几种新课程教学的校本研究方法和做法(111页至126页)

一、几种新课程 教学的校本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文献资料法。

3、统计分析 法。

4、综合评价法。

二、几种新课程教学的校本研究做法。

1、教学叙 事研究。

2、教学移植研究。

3、教学案例研究。

4、教研沙龙。

5、研

究性备课。培训时间: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10:00~18:00 辅导教师:××× 培训

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四章 从他人的研 究中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点(127页至159页)

第一节

走向新课程教学研究的 准备(127页至128页)

2课时

上午10:00~12:00

一、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深 入地了解和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

二、通过各种渠道全 面深入地了解新课程试验区的经验。

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课程。

第二节

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课堂教学模式(129页至133页)

一、常 用的课堂教学研究基本模式。

1、“过程——成果”式。

2、“中介过程”式。

3、“教室——生态”式。

二、课改课堂教学新模式。

1、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 模式。

2、自主探索、合作研讨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节

在新课程的实验 中寻求高效益的互动教学方法(134页至143页)

2课时

下午16:00~18:00

一、基本理论

1、预习。

2、提问。

3、解问。

4、练习。

5、总结。

6、复习。

二、理论依据。

1、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 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2、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 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 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 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2)由 “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5)由“信息源”向“信 息平台”转变;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9)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10)由“园丁”向“人 生的引路人”转变

三、互动教学法的研究。

1、“互动教学法的”提出。2、“互动式”教学法的理论思考。

四、“互动教学法”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及其

推广价值。

培训时间: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10:00~18:00 辅导教师 :×××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四 章

从他人的研究中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点(127页至159页)

第四节

在 新课程教学实践存在问题和他人研究经验总结中寻找研究的 切入点(144页至151 页)2课时

上午10:00~12:00

一、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二、新课程与应试教育的冲突。

2、考试制度和教学评价改革严重滞后。

3、农村 学校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

4、课程综合化的困难。

5、课堂教学形式化。

6、大班额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7、新课程改革组织实施中的问题。

三、在他人研 究的经验总结中寻找研究切入点。

第五节

新课程、教学与技术整合的研究(152页至159页)

2课时

下午16:00~18:00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 不是“新理念”

二、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 特点

1、在对数字信息高速处理基础上,利用彩色显示屏连续动态输出的优势。

2、在逻辑信息高速处理基础上的交互性和智能化优势。

3、各种信息资源的数 字化和对数字化信息的高速传输和整合的功能。

4、现代信息技术还有一个重要 优势,是将计算机网络实验观测手段整合。

三、如何进行整合。

培训时间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09:30~17:3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五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与 动向(160页至213页)

第一节

国家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与动向(60页至166 页)

2课时

上午09:30~11:30

一、新课程目标的反思和设计。

二、新课 程的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实施。

2、课程的评价

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反思。

1、对地方课程开发的反思。

2、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

3、对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开发与反思。

四、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培养与评价。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方法。(1)、观察。(2)、访谈。(3)、问卷。(4)、利克特量表。

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的关系。

第二节

各地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与 动向(167页至175页)

2课时

下午15:00~17:30

一、学习方式研究。

二、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得益彰。

三、关于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实践。

1、预 设与生成——关于备课的思考。

2、教学设计之定位:从“教案”走向“学案”。

3、教学设计改革之着力点:从“框架设定”到“构建策略库”。

4、教学设 计之价值定向:从“服务一课”到“服务终生”。

四、教学案例研究。

五、信 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培训时间: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10: 00~17:3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 室培训内容:第五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与动向(160页至213页)

第三节

新课程学科教学研究热点问题和方向(176页至190页)

2课时

上午10:00~12 :00 新课程学科教学研究热点问题和方向,由于学科不同而各有不同。

一、小 学语文课程改革中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1、准确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2、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处理学习语文与学习做人的关系。

3、强化“导学”功能,正确处理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 作、探究学习的关系。

4、增强资源意识,正确处理用好教科书与开发、利用相关 课程资源的关系。

二、对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意见。

1、关于设计思路。

《标准》中设计思路表述的不够清晰,修改稿对设计思路做了较大的修改.主要 是对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做了明确的阐述.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确立 了“数感”、“符号意识”等七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关键词,并给出描述 .

2、关于课程目标。

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 基本活动经验;对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在原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1)关于内容标准。

(2)数与代数。(3)空间与图形。

(4)统计与概率。(5)实践 与综合应用。

3、关于实施建议。

三、数学教学中算法优化和算法多样化的关 系。

四、实施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探讨。

1、努力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2、实施“品德与社会”课采取的教学策略(1)开放式的教学策略。(2)活动化 的教学策略。(3)对话式教学策略。

五、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反 思。

1、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反思

2、、对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管理的反思

课程管理是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以下从教育行政部门和 学校两个层面来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问题。

(1)教育行政部门对该门 课程的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2)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问题:.学校对 课程资源的管理;责任安全问题

3、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反思

(1)存在精 英主义取向

(2)教学目标仍打上“知识本位”的烙印(3)学习内容出现 偏颇

(4)对学习活动的指导不到位

第四节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 文章范例(191页至213页)

2课时

下午15:00~17:00 范例一:实施新课程 教师缺什么? 范例二:播种个性收获丰富。范例三:表扬越多越好吗?

范例 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1、把握缺点资源。

2、研究疑点资 源。

3、利用错点资源。

4、挖掘亮点资源。范例五:课堂:预设还是 生成。范例六:小学语文课改的三个误区

1、无限度地收集资料。

2、无节制地 合作学习。

3、无目的地整合学科。

范例七:课前亲自实践教材有多重要。、课前准备。

2、“我知道!我知道!”

3、咬了一口的西红柿。

范例八 :由一个案例引发对“人文关怀”的思考 范例九:“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第四篇:十二五小继教_“新理念”教案

培训时间: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09:00~17:3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

第一章

从研究的角度走进新课程(1页至34页)

第一节 新课程呼唤“研究型”教师(1页至5页)

2课时

上午09:00~11:30 问题背景:目前我们绝大部分教师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围绕教材、教参、考点来进行上课。易将自己当作复印机,学生你需要吗?我复印一份给你,完事了,没有点燃学生学习欲望。比较孤独、比较保守,比较平淡、比较封闭,具有排斥心理,不喜欢领导、老师听他的课,主要怕影响自己的教育生命,长期以来走入了职业倦怠症。

十年课改,我们教师的适应性表现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穿新鞋,走新路

特点:入位、到位 第二种:穿新鞋,走偏路

特点:错位、越位 第三种:穿新鞋,走老路

特点:认同、乏力 第四种:穿旧鞋,走老路

特点:缺位、抵触

现实要求我们领悟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转变我们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式。

第一节

新课程呼唤

“研究型”教师

三、研究是教师实现“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必要途径

(一)通过研究形成新的教育观念

(二)通过研究科学认识新课程新课程中出现的新现象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在改革的广度,还是在改革的深度上,都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改革。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如果用过去的习惯去看待新事物,教师会产生:怀疑、没有信心、用简单的办法应对,会成为课改的阻力。

(三)通过研究获得体现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策略

1、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一味地用过去的经验去处理,往往会陷入困境。

2、通过研究,探索新路径、新方法,克服思维惯性,丢掉经验的包袱。

第二节

以研究的眼光认识新课程带来的新变化(6页至17页)

2课时

下午15:00~17:30。

培训时间: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09:00~18:0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一章

从研究的角度走进新课程(1页至34页)

第三节

用研究的方法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18页至27页)

2课时

上午09:00~11:30

一、用研究的方法转变教育观念

案例:常常听到教师抱怨:这道题是课本上的例题,课上反复强调过,还 是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做!某某学生太笨了,那么多学生考满分,他却考得那么糟糕!某某学生拿他没办法,我给他补课时,讲得那么详细,当时他听懂了,可这次又忘了……

分析:中国教师的敬业精神令人佩服,教师的抱怨与无奈也着实让人同情,但是,这不是学生造成的,是由于我们错误的学生观所导致的。

第一,学生不是容器,不可以由教师向其任意灌输知识,不是我们复制后粘贴他就能够获得。

第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具有差异的人,用划一不二的标尺去衡量所有学生,是不科学的。

第三、学生有时确实听懂了教师的讲解,但这只能说明学生已经知道了教师按自己的方式得到了解题程序,并不代表学生一定获得了对这问题的理解,发生遗忘也是正常的事。

上述现象的存在,只能说明教师并未真正形成新的学生观,教师之友用研究的方法,把对学生

的每一次不满、意外、困惑作为研究对象,并尝试用新的学生观去分析,寻找合理解释,慢慢地就会把关于新学生观的知识,转变为对学生的新认识。

二、用研究的方法改变教学策略

(一)教学准备策略的研究(习惯上称为备课)

(二)教学实施策略的改善(习惯上称为执行教案)

1、组织策略

2、合作策略

3、引导策略

(三)学习评价策略的改善

1、着眼发展性

2、注重过程性(注重结果是面向“过去”的评价,注重过程是注重“未来”的评价)

3、体现差异性

三、用研究的方法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一)通过研究,重新组织知识结构

(二)运用研究,改善教师的学习方式

1、纲目式阅读

2、追踪是阅读

3、合作与交流

第四节

以研究的态度追逐新课程的教育思想(28页至29页)

2课时

下午15:00~18:00

一、以开放的心态去反思,不断摒弃与新课程相背离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案例:在新课程课堂上,教师用得最多的评价语是“很好”,“真棒”等一类恭维性评价。

分析:这种评价具有片面性,是一种畸形的评价。

第一,评价不等于表扬,表扬只是一种评价方式,有时对学生发言缺陷的客观分析、对学生回答质量的更高期待,也许更具有激励作用。

第二,这种评价缺乏公正性,对质量高低不等的学生回答,均给予高级别的褒奖,容易滋长学生虚伪的表现;

第三,这种评价不具有针对性,对差异程度不等的学生回答,一律采用雷同的等级评价,难以让学生做出积极的心里认同,势必逐渐丧失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力。

二、以试验的勇气去大胆面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失误

三、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实现新的超越。

第五节

以研究的理念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29页至34页)

一、教师研究意识的基本含义

是指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有清晰、完整的认识,并能自觉地以教育科学

理论为指导,在教育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追求和探索。

二、教师研究意识培养的意义

(一)育人的教育活动需要教师具有研究意识

(二)新课程要求教师有研究意识

三、教学研究意识培养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责任意识的培养

教师的责任意识是师德的根基,是教师工作的动力。

(二)成就意识的培养

成就意识是指教师在工作中有着强烈的自觉追求成绩,追求进步的倾向。一方面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另一方面学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教研成果奖励机制

(三)自我定位意识的培养

(四)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研究意识的核心内容,没有创新,研究也是去了价值。

(五)学习意识的培养

(六)问题意识的培养

(七)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

(八)协作意识的培养

(九)实践意识的培养

(十)动笔意识的培养

培训时间: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10:00~17:3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二章 新课程程教学研究问题选择与资料积累(35页至68页)

第一节

以研究的态度追逐新课程的教育思想(35页至38页)

2课时

上午10:00~12:00

一、问题的实质

(一)问题的涵义

(二)问题的特点

1、问题通常由“给定”、“目标”和“差距”三个成分

2、问题通常不能用“是”、“否”或简单一句话解决

3、问题具有主观性

二、教学研究中问题产生的途径

(一)从教育规划部门提供的信息中发现问题

(二)从教育实际中发现问题

1、教学工作问题

2、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问题 ;

3、教学管理问题 ;

4、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 ;

5、小学教育社会环境问题;

(三)从教育理论中演绎问题或质疑出问题

(四)从过去中的研究发现问题

(五)从与专业人员交往中发现问题

第二节新课程教学研究问题的选择(39页至43页)2课时

下午15:00~17:30

一、新课程教学研究问题的选择方法

1、问题追溯法

2、经验提炼法。

3、资料寻疑法。

4、由大缩小法。

5、借题法。

二、选择教学研究的原则。

1、价值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准确性原则。

5、可行性原则。

培训时间: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10:00~18:0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二章 新课程程教学研究问题选择与资料积累(35页至68页)第三节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与实施方案制订(44页至53页)

2课时

上午10:00~12:00

一、教学研究课题的准确表述与论证。

二、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的制订。

三、明确探究目的,提出研究假设。

1、分析研究变量。

2、确定研究对象。

3、选择研究方法。

4、写出课题研究方案。

第四节 新课程教学研究资料的积累与筛选(54页至58页)

一、教学研究资料的积累。

1、搜集教育文献资料的渠道(1)、通过图书杂志搜集资料

(2)、通过个别交流,专家咨询搜集资料(3)、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搜集资料(4)、通过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

2、收集教学研究资料。

(I)、收集材料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2)、收集材料应多方面进行

(3)、收集材料应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偏见

(4)、收集材料要注意确保收集材料的技术与手段的信度和效度

二、教学研究资料的筛选。

1、审核研究资料。

2、教学研究资料的分类。

3、教学研究资料的选择。

第五节

教学研究资料的处理(59页至61页)2课时

下午15:00~18:00

一、定性分析。

1、因果分析法。

2、比较分析法。

3、归纳和演绎法。

4、分析和综合法。

二、定量分析(又称数学分析和统计分析)

第六节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随笔与研究文章的撰写(62页至68页)

一、教学研究随笔的撰写。

1、教学经验总结的撰写。

2、教学案例的撰写。

二、教学研究性论文的撰写。

1、教学研究调查报告的撰写。

2、教学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

3、教学研究学士论文的撰写。

培训时间: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16:30~18:0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2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

第三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69页至126页)第一节

个体实验法(69页至83页)

一、个体实验法介绍与范例。

二、实验法与范例。

1、什么是实验法。

2、实验法的三个因素。

3、实验法的特征。

4、实验法的分类。

5、实验法的一般操作过程。

6、实验法设计模式的选择

第二节 群体比较法(84页至89页)

一、什么是群体比较法?

二、比较法有哪些种类

三、同类整体比较。

四、群体比较法的基本步骤

1、明确比较主题。

2、制定比较标准。

3、搜集比较资料。

4、解释比较内容。

5、作出比较结论。

五、用群体比较法应注意的问题。

1、比较的资料必须真实可信。

2、供比较的资料要有可比性。

3、衡量比较对象的标准要统一。

4、坚持全面本质的比较。

5、比较要注意所具备条件和范围。

6、比较研究的结论有其相对性和实践检验性。

培训时间: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16:30~18:0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2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

第三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69页至126页)第三节

行动研究法(90页至97页)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发的起源和引入。

2、行动研究法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

3、行动研究法的适用范围和优势所在。

二、新课程教学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的类型和模式有哪些?

三、、新课程教学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的步骤和程序。

1、步骤。(1)预珍。(2)初步研究。(3)拟定总体计划。(4)制订具体实施方案。(5)行动。

(6)研究结果的总体评价。

(7)新课程教学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的程序。

四、新课程教学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的三个层次。

1、“135模式”的行动研究。

2、“螺旋模式”行动研究。

3、课题与行动研究。

五、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比较。

培训时间: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16:30~18:0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2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三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69页至126页)第四节

个案研究法(98页至110页)

一、什么是个案研究法?

二、个案研究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和特点。

三、个案法类型。

1、诊断性个案研究。

2、指导性个案研究。

3、探索性个案研究。

四、个案法研究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个案现状评定。

3、诊断与因果分析。

4、个案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5、矫正特殊行为或个案发展指导。

6、追踪研究。

7、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五、具体的个案研究方法简介。

1、追踪法。

2、追因法。

3、临床法。

4、产品分析法。

培训时间: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16:30~18:0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2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

第三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69页至126页)

第五节

简介几种新课程教学的校本研究方法和做法(111页至126页)

一、几种新课程教学的校本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文献资料法。

3、统计分析法。

4、综合评价法。

二、几种新课程教学的校本研究做法。

1、教学叙事研究。

2、教学移植研究。

3、教学案例研究。

4、教研沙龙。

5、研究性备课。

培训时间: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10:00~18:0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四章 从他人的研究中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点(127页至159页)

第一节

走向新课程教学研究的准备(127页至128页)

2课时

上午10:00~12:00

一、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

二、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深入地了解新课程试验区的经验。

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课程。

第二节

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课堂教学模式(129页至133页)

一、常用的课堂教学研究基本模式。

1、“过程——成果”式。

2、“中介过程”式。

3、“教室——生态”式。

二、课改课堂教学新模式。

1、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

2、自主探索、合作研讨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节

在新课程的实验中寻求高效益的互动教学方法(134页至143页)

2课时

下午16:00~18:00

一、基本理论

1、预习。

2、提问。

3、解问。

4、练习。

5、总结。

6、复习。

二、理论依据。

1、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2、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

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9)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三、互动教学法的研究。

1、“互动教学法的”提出。

2、“互动式”教学法的理论思考。

四、“互动教学法”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及其推广价值。

培训时间: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10:00~18:0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四章

从他人的研究中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点(127页至159页)

第四节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存在问题和他人研究经验总结中寻找研究的切入点(144页至151页)2课时

上午10:00~12:00

一、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二、新课程与应试教育的冲突。

2、考试制度和教学评价改革严重滞后。

3、农村学校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

4、课程综合化的困难。

5、课堂教学形式化。

6、大班额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7、新课程改革组织实施中的问题。

三、在他人研究的经验总结中寻找研究切入点。

第五节

新课程、教学与技术整合的研究(152页至159页)

2课时

下午16:00~18:00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不是“新理念”

二、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特点

1、在对数字信息高速处理基础上,利用彩色显示屏连续动态输出的优势。

2、在逻辑信息高速处理基础上的交互性和智能化优势。

3、各种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对数字化信息的高速传输和整合的功能。

4、现代信息技术还有一个重要优势,是将计算机网络实验观测手段整合。

三、如何进行整合。

培训时间: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09:30~17:3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五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与动向(160页至213页)

第一节

国家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与动向(60页至166页)

2课时

上午09:30~11:30

一、新课程目标的反思和设计。

二、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实施。

2、课程的评价

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反思。

1、对地方课程开发的反思。

2、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

3、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反思。

四、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评价。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方法。(1)、观察。(2)、访谈。(3)、问卷。(4)、利克特量表。

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的关系。

第二节

各地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与动向(167页至175页)2课时

下午15:00~17:30

一、学习方式研究。

二、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得益彰。

三、关于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实践。

1、预设与生成——关于备课的思考。

2、教学设计之定位:从“教案”走向“学案”。

3、教学设计改革之着力点:从“框架设定”到“构建策略库”。

4、教学设计之价值定向:从“服务一课”到“服务终生”。

四、教学案例研究。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培训时间: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10:00~17:30 辅导教师:×××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地点:白沙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内容:第五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与动向(160页至213页)

第三节 新课程学科教学研究热点问题和方向(176页至190页)

2课时

上午10:00~12:00 新课程学科教学研究热点问题和方向,由于学科不同而各有不同。

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1、准确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2、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处理学习语文与学习做人的关系。

3、强化“导学”功能,正确处理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系。

4、增强资源意识,正确处理用好教科书与开发、利用相关课程资源的关系。

二、对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意见。

1、关于设计思路。

《标准》中设计思路表述的不够清晰,修改稿对设计思路做了较大的修改.主要是对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做了明确的阐述.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等七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关键词,并给出描述.

2、关于课程目标。

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对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在原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1)关于内容标准。

(2)数与代数。(3)空间与图形。

(4)统计与概率。(5)实践与综合应用。

3、关于实施建议。

三、数学教学中算法优化和算法多样化的关系。

四、实施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探讨。

1、努力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2、实施“品德与社会”课采取的教学策略(1)开放式的教学策略。(2)活动化的教学策略。(3)对话式教学策略。

五、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反思。

1、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反思

2、、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反思

课程管理是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以下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两个层面来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问题。

(1)教育行政部门对该门课程的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2)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问题:.学校对课程资源的管理;责任安全问题

3、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反思

(1)存在精英主义取向

(2)教学目标仍打上“知识本位”的烙印(3)学习内容出现偏颇

(4)对学习活动的指导不到位

第四节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文章范例(191页至213页)

2课时

下午15:00~17:00 范例一:实施新课程教师缺什么? 范例二:播种个性收获丰富。范例三:表扬越多越好吗?

范例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1、把握缺点资源。

2、研究疑点资源。

3、利用错点资源。

4、挖掘亮点资源。范例五:课堂:预设还是生成。范例六:小学语文课改的三个误区

1、无限度地收集资料。

2、无节制地合作学习。

3、无目的地整合学科。

范例七:课前亲自实践教材有多重要。

1、课前准备。

2、“我知道!我知道!”

3、咬了一口的西红柿。

范例八:由一个案例引发对“人文关怀”的思考 范例九:“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第五篇:十二五小继教方案

乡中心校“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

实 施 方 案

根据“

(2011)98号”文件和《

中小学教师培训暂行办法》及 《

“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精神,为扎实推进我乡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下简称“继教工程”),切实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一德四新” 为指导,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新教师培训、教师岗前职务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本培训、全员培训、学历提升培训为主线。不断加大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效益,全面提高我乡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巩固提高我乡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二、目标要求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县的方案中五年时间每位教师不少于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240学时)为抓手,扎实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全体在职教师。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继教工程”从2011年起至2015年止,用五年时间,对我乡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240学时)。

“十二五”“继教工程”培训坚持分类、分层、分岗、分科原则,以学科培训为基础,将“一德四新”有机地融入各个学科培训。

我乡“继教工程”培训分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全员培训要以校本研修为主,聚焦课堂,要注重校本研修的自主创新和培训质量的提高。专项培训要以“打造骨干”为主导,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构建校级骨干教师梯队。

(一)全员培训

1、师德教育

采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充满爱心、甘于奉献、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营造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师、处处都是德育环境、课课渗透德育教育的“三维德育环境”。学校拟出相应的考核细则对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进行考核。主要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进行评价,对师德考核不全格的年终考核不合格。

2、新理念

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目标,以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为主要内容,树立新的价值观、质量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新知识

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实践成果,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深化学科专业知识,使我乡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实现学科育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等的综合素质,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4、新方法

要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培训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知识建构力及学习实践力,让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发展,增强课堂教学的执行力、创造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5、新技能

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强化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评课的技能,增强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倾听、思考、交流、提问和应对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

(二)专项培训

1、积极实施上级关于“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计划。积极选拔教师进行参培参训。促使我乡骨干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2、实施实施素质提升计划。对我乡骨干教师进行提升培训,增强其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使其成为当地基础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

3、实施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培训。结合“国培计划”,通过省、地、县三级培训,对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教学等紧缺学科教师开展专项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4、实施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五年内,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班主任进行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班主任培训要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培训,不断增强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5、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计划。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在普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中级培训,提高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能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力争90%以上的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6、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培训内容应包含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所任教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班主任工作等。

(三)学历提高培训

坚持以在职攻读为主、脱产学习为辅、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稳步推进我乡教师学历提升工作,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到2015年95%的学历达到大专化。

五、措施保障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

学校各部门要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学校,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发,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切实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领导,把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考虑,统筹安排,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并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长:

(乡党委副书记、分管教育领导)副组长:

(中心校校长)

(中心校副校长,分管继续教育工程领导)成员:

(中心校副校长)

(二)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化管理 继续教育实行五年一个周期的管理制度和继续教育培训登记制度。五年内须接受不低于360学时的培训(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不低于240学时)。教师参加符合规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其培训学时根据文件的规定,计入《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五年内,教师完成规定学时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

对在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学校将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继续教育工作不支持的、态度不端正的、不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擅自中断培训,或考核不合格者,当年考核视为不合格。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9月底前为启动阶段。在启动阶段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认识,搞好调研,制定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并对管理者和学培训者进行培训。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4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应从实际出发分期分批逐步展开培训活动,培训中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质量、不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按县级及其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安排后按实际分期分批参加相应的培训。尤其是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1. 师德和教育教学培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深入领会素质教育实质,把握新课程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精髓,树立新型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

2. 教师岗位培训: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如学科教材主题培训(教学大纲学习、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了解)在每学期开学初完成;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培训(以学校自行组织、相邻学校组织、片区与片区组织的观摩课、示范课为重点;以及相关部门与县级及其以上培训机构或高等学校合作,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组织集中培训)在学期中进行;教师业务素质培训(以业余学习和教师研讨为主);学历提升培训(以业余学习和脱产学习为主)。

3. 教学常规培训:针对学科实际、学科特点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培训,如备、教、批、辅、考内容。在每个学期初进行。

4. 基本功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传统的三笔字、普通话等内容的基础上,应侧重于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和信息技术的培训。5. 新任教师实践培训:如导师制中的师徒结对。

校本培训形式

1. 案例教学式。学校要根据需要分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案例教学方案,使教师针对案例进行学习、研究、反思、感悟、借鉴。案例教学应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基本方式。

2. 现场诊断式。有目的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严谨的理性观察和面对面的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策略的方法。

3. 主题研讨式。一般每学期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设计系列活动,解决本学科热点、难点问题。选题要有价值。

4. 专题讲座式。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共性需求,每年确定几个重点专题,组织集中培训。

5. 示范模仿式。主要适用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培训。培训者和学习者应该以互动的方式进行。

6. 自修反思式。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培训者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评价、自主完善。

7. 课题研讨式。学校对课题实验中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如起步作文、高年级作文、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当中的某个问题等等)。

8. 远程教育培训,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学习培训。

总之,学校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1-12月为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5月底前乡(镇)“继教工程”自查验收;2015年6月底前,迎接对全县各乡(镇)“继教工程”的检查验收;2015年9月底前,迎接地区对县的检查验收;2015年10—12月,接受省对县的评估验收。省评估验收结束后,我乡将对“继教工程”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及个人进行表彰。

七、落实经费投入

要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的要求,不断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支持力度。要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确保经费足额专项用于教师培训。要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个人出资相结合等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机制;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

八、学时登记办法

请各校参照《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认真填写学时登记表,作为省评估验收的依据。

乡中心小学

二0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下载十二五小继教 《教师的教学技能》教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二五小继教 《教师的教学技能》教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二五小继教计划

    秀水一小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十二五”期间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本学期,根据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工作指导意见以及学校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本校发展的实际情......

    十二五小继教教材(精选合集)

    十二五小继教教材如下: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 《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引领新课......

    十二五小继教《新技能》培训教案

    关岭自治县新铺乡中心小学“十二五”小继教《教师教学智慧》培训讲稿 新铺乡小继教《教师教学智慧》授课教案 第一讲理解教材的能力 时间:2012.10.22 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教......

    十二五小继教培训讲稿

    《教师教学智慧》第十三讲 7、观察能力(一) 时间:2014.10.8 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教师:冯文龙 胜任特征说明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是人们主动地、自觉地获得信息的重要手......

    十二五小继教方案(全文5篇)

    普定县鸡场坡乡红岩小学“十二五”继续教育 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校“十二五”(2011-2015 年)继续教育工程,切实提高我校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二五小继教培训讲稿

    第十二讲 有效教学策略(二) 时间:2014.5.26 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教师:王海 情景二 我是一名任教两年的八年级思品教师,我所在的学校是我市一所不错的中学,近年来学校在倡导幸福文......

    十二五小继教制度 3

    施洞镇中心小学“十二五”小继教 (教研教改) 管理制度 一、教师学习培训制度 二、辅导培训制度 三、培训考勤制度 四、奖 惩 制 度 五、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六、考 试 考 核 制......

    十二五小继教继续教育学习计划

    小继教个人学习计划 杉树完小 杨旋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新的想法,注定我们必须是新型的教师,原有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也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面对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