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罚没票据的监管
浅议罚没票据的监管
近几年来,随着我县经济持续跨越发展,罚没收入也在逐年增加,年罚没收入从2005年的800多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5000多万元,罚没收入票据的年使用量也从当初的2000多本增长到现在的9000多本,罚没收入已经成为我县非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罚没票据的监管愈显重要,也是财政加强罚没收入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罚没票据监管必须做到“七查七验”,即:一查票据使用类型,验票据使用是否正确;二查票据填制基本要素,验票据填制基本要素是否齐全;三查票据存根,验票据存根是否齐全。
一、查票据使用类型,验票据使用是否正确
2010年3月,A单位对六位当事人进行处罚,罚款45000元。单位将票款分离单和行政处罚通知书送到财政部门时,经过沟通交流,该单位已开具行政事业单位结算票据,审核发现A单位使用票据类型错误后,立即提醒该单位经办人员应使用罚没款票据并详细向他解释票据使用错误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后果,A单位接到通知后立即改正,并结合这次票据使用错误案例,对其他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避免此类错误再次发生。
1.错误产生的原因:
该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各部门执法人员虽具备行政执法资格证,但是缺乏财务知识和票据使用知识,对罚没票据的用途了解不足,导致执法过程中错误使用票据类型。
2.整改措施:
应加强票据使用知识培训,普及罚没票据使用知识。应采取分级培训的方法,财政部门负责各执法部门财会人员的票据知识培训,各执法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执法人员培训。
二、查票据填制基本要素,验票据填制基本要素是否齐全
2009年2月,在核销B单位罚没款票据时,发现有部分罚没款票据上只有被处罚当事人和罚款金额,其他应填具的罚没事由、处罚决定书编号、没收款金额、执法机关、负责人、收款人等基本要素填制不齐全。
1.错误产生的原因:
使用票据人员责任心不强,开具票据时图省事。2.整改措施:
应加强单位票据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票据核销、查验、年度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票据管理制度。
三、查票据存根,验票据存根是否齐全
2009年10月,在对C单位缴销票据进行查验时,发现票据存根金额合计数与票款分离单金额合计数一致,没有发现异常现象。但是,在清点票据存根数量时,发现票据存根只有24份,比完整票据25份少了一份。经仔细辨认,发现票据订书钉处还留有被撕痕迹,四联单存根一份不少,说明C单位少缴了一份票据的罚没款,经过与票据管理员核对、沟通,该单位终于把撕下来的票据存根送来,并把开票的3000元存入罚没专户。
1.错误产生的原因:
单位有可能想私设小金库,也有可能是票据管理人员想贪污。2.整改措施:
应加强票据存根数量、金额等的审核和查验,强化监管,当有不正当想法的单位和个人无机可乘,有效避免私设小金库和贪污现象发生。加强票据发放和核销两个环节的管理,明确责任,避免纠纷。票据管理员从财政部门领取票据时,必须当面查验票据是否连号,有无缺号、断号、跳号现象。同样,缴验票据时,财政部门验票人员也要查验票据存根是否连号,有无缺号、断号、跳号现象。
第二篇:辽宁省收费罚没票据管理规定
【发布单位】80602
【发布文号】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0号 【发布日期】1992-04-13 【生效日期】1992-04-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辽宁省收费罚没票据管理规定
(1992年4月13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0号发布)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对收费、罚没票据的管理,维护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制止乱收费、乱罚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收费罚没票据(简称票据,下同),是指依据国家和省物价、财政部门规定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罚款和没收财物时,向交款(物)方提供的凭证。
第三条 第三条 凡在我省使用票据的单位,都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第四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本行政区票据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规定的实施。
第五条 第五条 票据分为统一票据和专业票据。统一票据式样,由省财政部门制订;专业票据式样,由省业务主管部门制订,报省财政部门审查批准。
第六条 第六条 统一票据和专业票据,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票据名称;
(二)专用检印;
(三)字轨号码;
(四)联次;
(五)省财政部门批准文号;
(六)收费或罚没项目;
(七)收费标准或罚款幅度;
(八)收费或罚没金额(数量);
(九)交款(物)单位(印章);
(十)收款(物)单位(印章);
(十一)收款(物)人;
(十二)收款(物)日期。
第七条 第七条 印刷票据必须由省财政部门指定的印刷厂负责,其他单位不得印刷。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 第八条 使用票据的单位(简称使用单位,下同),应当持《收费许可证》或法律、法规、规章关于罚没款(物)的有关规定到同级财政部门办理票据准购簿,凭票据准购簿到票据管理机构领购票据。
第九条 第九条 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票据使用情况。对遗失的票据应当及时报告财政部门,必要时应当公开声明作废。
第十条 第十条 因单位撤销、合并以及其他原因不再使用票据的,应当将剩余的票据和票据准购簿及时退回发放单位,禁止转让或自行销毁。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使用单位应当妥善保管票据存根,发现存根短缺,应当及时报告同级财政部门;销毁存根,必须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查同意。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建立票据稽查制度。财政部门应当对使用单位管理和使用票据的情况实施检查。使用单位应当接受财政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对未使用规定的票据实施收费、罚没款(物)的,交款(物)单位或个人有权拒付。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按照《 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辽宁省收费罚款没收财物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加强票据业务监管 防范风险
1、银监会对票据业务管理的风险提示()(20 分)
A
票据同业业务专营治理落实不到位。
B
通过票据转贴现业务转移规模,消减资本占用。
C
利用承兑贴现业务虚增存贷款规模。
D
与票据中介联手,违规交易,扰乱市场秩序。
正确答案:A B C D
2、以下属于票据业务内部风险的是()(20 分)
A
使用变造、伪造票据、“克隆票”、作废票据,骗取银行资金。B
内部人员直接参与作案。
C
业务人员经验不足,识假辨假能力不够。
D
内控制度不严。
正确答案:B C D
3、票据同业业务专营治理落实不到位,体现在()(20 分)
A
票据专营不彻底,不同程度的存在未实行专营部门集中审批,分支机构办理同业票
据业务;
B
会计处理不集中;
C
未对同业票据交易对手实行名单制管理;
D
违规办理商业承兑汇票买入返售业务。
正确答案:A B C D
4、通过票据贴现转移规模,消减资本占用,表现在()(20 分)A
利用卖断+买入返售+到期买断;假买断+假卖断
B
附加回购承诺等交易模式
C
假卖断真出票
D
帮助他行在月底代持,调节信贷规模;
正确答案:A B C D
5、利用票据贴现虚增信贷规模,主要体现在()(20分)
A
部分银行通过滚动签发承兑汇票,以票吸存,虚增资产负债规模;
B
以贷款、贴现资金做保证金,开票,虚增存款;
C
通过人为倒换业务类型,提增中间业务收入,虚增业绩。
D
担保评估、贷款审查和审批、放款
正确答案:A B C
第四篇:罚没物品管理制度
罚没物品管理制度
一、为了加强罚没物品的管理工作,规范我卫生监督小组行政执法行为,制定本制度。
二、建立罚没物品保管仓库,确定保管人员对罚没物品实行统一保管。
三、执法人员依法罚没的物品,经查对核实后,应当向当事人开具罚没物品清单。罚没物品清单一式三份,一份交当事人,一份附卷,一份交罚没物品保管人员。
四、罚没物品清单应当注明罚没物品的名称,规格、型号、单位和数量及没收时间,并由当事人和执法人员分别签字或者盖章。经过检验或者鉴定的罚没物品,应当附有检验或者鉴定报告复印件,或者在罚没物品清单中注明检验或者鉴定结果。
五、案件承办人员应当在罚没物品没收后三天内凭罚没物品清单将罚没物品交给稽查科,稽查科对合法性审查无误后,案件承办人员交给保管人员。保管人员应当在罚没物品清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罚没物品和罚没物品清单记录不一致的,保管人员应当在案件承办人员的主管领导注明情况后才能接收。
六、保管人员对接管的罚没物品必须登记、造册,分类妥善保管。
七、罚没物品保管人员对在规定时间内,未申请行政复议也未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案件的罚没物品,应当在半年内提出处理意见,按规定程序经卫生局审核同意后统一进行处理。
八、经卫生局审核同意处理的罚没物品,应当由保管人员与罚没物品处理人员办理出库交接手续,并将罚没物品清单归档备查。
九、罚没物品的处理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罚没物品的不同特征采取监督销毁、拍卖或者做必要的技术处理。
十、对不宜做技术处理和拍卖的罚没物品应当按规定监督销毁。
十一、监督销毁罚没物品,应当有两名以上监督执法人员参加,要制作销毁笔录,记明销毁的时间、地点、方式,销毁罚没物品的名称、种类、数量执行人等。需拍照、摄像的,还应拍照、摄像存档。
十二、经检验或者鉴定,符合拍卖要求的罚没物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规定进行拍卖。
十三、罚没物品的拍卖款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及时上缴国库。
十四、采取做必要的技术处理等其它方式处理罚没物品时,应当符合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有关规定。
十五、行政执法人员或罚没物品管理人员私自挪用、调换、私分罚没物品的,视情节给予责任人相应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六、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罚没物品管理制度
罚没物品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罚没物品的管理和处置工作,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健全卫生行政执法制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罚没物品是指在卫生行政执法中,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并按法定程序予以没收的产品,用于生产、销售的原辅材料、半成品、生产工具、设备,以及产品标识、包装物等物品。
第三条 加强对罚没物品的管理,逐步罚没物品保管制度和结算对账制度,罚没物品的处置程序和制度。
第四条 没收罚没物品时,应当按照全市统一制发的罚没票据。
第五条 应当对罚没票据统一造册登记,统一办理领用和缴销手续。
第六条 应当设立罚没物品保管仓库或者专用场所,确定罚没物品保管人员,对罚没物品实行统一保管。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罚没危险物品应当设立专门保管仓库。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调换、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罚没物品。不得在本单位内部变价处理罚没物品,不得自行拍卖罚没物品。
第八条 依法罚没的物品,经查对核实后,应当向当事人开具罚没物品清单。罚没物品清单应当与罚没票据同时使用。按照规定确定为无主的物品,应当将有关公告情况记录在案,并将公告复印件作为罚没物品清单附件。
第九条 罚没物品清单应当注明罚没物品的名称、规格型号、单位和数量,没收时间,并由当事人和执法机关分别签字或者盖章。经过检验或者鉴定的罚没物品,应当附有检验或者鉴定报告复印件,或者在罚没物品清单中注明检验或者鉴定结果。
第十条 案件承办人应当在没收物品后三天内凭罚没物品清单将罚没物品交给罚没物品保管人员。保管人员在核实罚没物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与罚没票据的记录一致后,应当在罚没物品清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罚没物品和罚没物品清单的记录不一致的,保管人员应当在案件承办人员的主管领导注明情况后接收。按照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应当及时销毁的除外。
第十一条 保管人员对接管的罚没物品必须登记、造册,分类妥善保管。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罚没物品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分类妥善保管。
第十二条 自《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对在规定期限内未申请行政复议也未提起行政诉讼的罚没物品,应当在半年内提出处理意见,按规定程序审核同意后统一处置。
第十三条 经审核同意进行处置的罚没物品,应当由保管人员与罚没物品处理人员办理出库交接手续,并将罚没物品清单归档备查。
第十四条 罚没物品的处置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罚没物品的不同特征采取监督销毁、拍卖或者作必要的技术处理等方式进行。
第十五条 罚没物品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监督销毁:
(一)不能作技术处理的或者技术处理后仍可能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
(二)属于国家明令淘汰并已禁止使用产品的;
(三)失效、变质的;
(四)已经失去使用和回收利用价值的;
(五)不能消除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标志印记的;
(六)属于虚假的产品标识、标志和包装物的;
(七)属于国家禁止使用的;
(八)其他应当销毁的罚没物品。
第十六条 罚没物品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按规定程序审核同意后及时监督销毁:
(一)易腐烂、变质的;
(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或者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
(三)无法进行保存的其他物品。
第十七条 罚没物品的监督销毁应当视罚没物品的不同特性,采取压碾粉碎、火烧水浸、切割肢解、有机溶解以及其他改变产品原始用途或者状态的方式进行。
第十八条 监督销毁罚没物品时,应当有两名以上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制作销毁笔录,记明销毁的时间、地点、方式,销毁罚没物品的名称、种类、数量以及执行人。需拍照、摄像的,应当拍照、摄像存档。监督销毁罚没物品应当与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沟通,符合国家有关卫生、环保、公安消防等方面的要求。
第十九条 经检验或者鉴定,罚没物品符合下列要求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规定进行拍卖:
(一)不存在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
(二)有一定使用价值或者有回收利用价值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的。
第二十条 拍卖罚没物品应当委托具有罚没物品拍卖资质的机构进行拍卖。
第二十一条 罚没物品的拍卖款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及时上缴国库。
第二十二条 采取作必要的技术处理等其他方式处理罚没物品时,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三条 应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对有关罚没物品管理和处置中发生的费用,可协商财政部门解决。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责令返还挪用、调换、私分的罚没物品,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人相应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与国家、上级部门有关规定相抵触、相冲突的,以国家、上级部门有关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