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在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合集]

时间:2019-05-12 02:0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师范生在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师范生在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第一篇:师范生在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师范生在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科设置不科学,师资队伍素质不高

全国很多高师院校都开始注重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都开设了一些职业技能训练课。但从大部分院校目前来看,除开设专业学科课程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三门课外,还缺乏专门的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如三字一话、音乐、舞蹈、美术等技能类课程。另外,在课程学时分配上存在不合理现象,现在我国高师院校专业课约占总学时65%,专业课时量是美国的1倍,比日本多1/3,教育类课程仅占10%,不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与个性的发展。与此同时,课程结构则表现出呆滞封闭。国外的综合类课程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自然的基础知识,其目的在于提高师范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底蕴,为学生知识结构的综合化打下基础。而我国的公共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主义建设、中国革命史、德育等,实际上这些属于政治教育课。这种单一的政治教育代替综合课程模式,表现出陈旧的思维模式对教育改革的严重束缚。这些都反映了高师院校教育专业课程脱离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已严重影响到教师教育本身的发展。

目前,地方高师从事教学技能培养工作的教师数量不足,水平偏低,观念陈旧。他们大都缺乏对我国基础教育现状的整体认识和对新课改的了解,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经验,往往只能限于将相关课程教材的内容搬上屏幕或照本宣科式地理论讲授,授课方法单一。一方面,受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科教学法的教师习惯于用老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来培养和要求学生;另一方面,师范院校的扩招带来了师范院校人力物力上的巨大压力,使学校不得不以采取上公共课和大班课为主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调动,师生间难以有效互动,教师难以有高成就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以上诸多因素,均使地方高师生教学技能培养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二、师范生的知识与技能严重割裂

在一般的师范教育的技能培养中,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是分开的,它割裂了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诚然,着眼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理论的探讨,是需要有相当的抽象的层次的,但我们仍然感到关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学科性质和逻辑结构的讨论过于抽象,似乎渐渐飘离了火热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实,变得枯燥乏味起来。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无论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还是将来要做“人民教师”的现在的师范生,他们都不会愿意仅限于只听我们抽象地谈论什么“教学论研究的对象、任务、学科性质”等等。

高师院校现行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等课程的抽象概括的程度很高,它过于强调学科的知识性和逻辑性,缺乏科学实证研究,不能用来分析和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更忽视了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各要素的研究,存在着原理多、原则多,存在着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现象,缺乏与教育实践尤其是与农村基础教育实践的紧密联系,不能够有效地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素养。这样学下来,高师毕业生的质量难以得到基层学校的认可,因而也影响学生的就业。

三、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少、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

完善

受学生人数众多、训练课时少等因素制约,各地方高师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往往局限单项技能的训练,教学技能整合训练意识较淡薄,轻视或缺乏各单项技能的整合训练。致使师范生难以把握各教学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应用,更难以把教学技能训练的结果转化为自觉实践的动力。

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培养和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两个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受实习时间有限和实习基地不稳等因素的制约,教育实习多数流于形式,因而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训主要由微格教学来完成。但微格教学这一传统模式过于强调单项教学行为的规范,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缺乏真实的教学环境且受制于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水平。致使师范生难以激起“角色扮演者”的真实体验和自我反思。

地方高师现行微格教学评价标准多为具体的、量化的评价表,师范生在训练中依照评价表,并以指导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点评为主,侧重外显行为和短期效果。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不可量化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师范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导致师范生的积极性不能长久保持,培训效果欠佳。

四、师范生在现代信息教学技能训练方面薄弱

大部分师范生在走上三尺讲台后,真正的教书育人时才发现,自己的教学技能是多么的缺乏,现在国家对教育投入的经费逐年增加,学校办学环境的改善,现代信息教学与我们的课堂息息相关,条件好的学校每件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室师的现代信息教学技能必须过硬,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然而,我们的师范生在经过教师招聘考试上岗后,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往往很吃力,问题就出在他们在校的现代信息技术技能的训练不足,出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起来很吃力,有些连最起码的PPT课件都不会做,这样就使课堂教学陷入困境,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也是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起来非常的吃力。

目前,大部分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所需的硬件条件不足,媒体设备数量有限,部分课程内容只限于观摩、介绍,不能够满足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践的需要,而且还是以选修的形式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有的学校甚至不根据文科和理科甚至专业来分班教学,导致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基础参差不齐,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较大,而不能够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和学科应用需要来进行针对性的深人学习和指导,制约了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致使师范生的现代信息教学技能不强,最终使他们在走上教师岗位后不能很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教学。

五、师范生的实习质量不高,缺乏教学能力

学生人数众多,教师难以有效管理;加之微格教学课时少,经费投入不足,微格教学设备数量有限,微格教学理论的学习难以得到重视,所以教学技能的训练也就只流于形式,远远达不到微格教学的需求。教育实习是一门以检验、考核和提高学生的从师技能为主的实践课程,高师院校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目前大多数地方高师教育的教育实习时间较短,实习经费缺乏。另外,提供实习的教学基地的教学水平普遍不高,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实习质量不容乐观。

现行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机制中,绝大多数专业课、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的教师采用讲授型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为学生提供的教学实践机会比较少,必然导致知识迁移性较差。同时,微格教学课时少,经费投入不足,微格教学设备数量有限,微格教学理论的学习难以得到重视,所以教学技能的微格教学训练也就流于形式,训练效果根本得不到保障。教育实习虽得到各师范院校的重视,但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教育实习时间较短。实习教师真正到实习单位上课的机会比较少。实习与实践机会的缺少,导致知识习得仅仅停留在记忆与理解层次,如何在类似的情景中灵活运用知识成为培养中的盲点,学习迁移的欠缺必然导致师范生处理实际课堂问题能力的缺乏。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高校课程设置定位不准与教师专业化培养目标缺失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多数地方高师师范生培养目标是“某某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不是培养“基础教育的专业化教师”。课程设置定位上,把《教学设计》和《学科教学论》定位为应用理论课程,把《微格教学》定位为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实践课程,并作为学科教学论的辅助课程来实施。由于教师专业化培养目标的缺失,教师专业化意识淡薄,缺乏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连续性、终身性和一体性的充分认识,致使师范生难以获得持久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态度。

由于课程设置定位不准,缺乏教学技能培训的专门模块,使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分开,割裂了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尤其在学科教学论的教学中,教师既要阐明过于抽象的教学理论,又要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难以同时完成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两项性质不同的任务。致使重理论知识,轻教学技能,难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二、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各自为政。

在传统的教育中,过于强调了以学科为中心,很多时候都是在学习抽象的教育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学科性质和逻辑结果等,往往忽视了课程和教育改革的现实。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不能很好的结合,致使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师范生理论知识比较多,实用的比较少。另外,师范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不配套,导致师范生不能很好的对知识与技能加以整合,不能很好的学以致用,最终影响的是他们的就业,使他们在走上讲台、面对学生真正上课时才发现自己在校学到的哪些理论知识不是特别的实用,自己的教学的技能在教学中是多么的有限,在教学工作中就会感到很吃力。

三、学校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的重视力度不够,师范生学习不用心

由于高校的师资队伍素养不高,办学观念稍有滞后,软、硬件设施配套不齐全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师范生在教学技能的培养上不是很到位。师资力量不强,教学观念滞后,着重强调学科知识,要求师范生学的多数是理论知识都是比较抽象。另外这些知识不仅不能激起师范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这些知识的实用性较弱。

高校在对学生的管理上不是很到位,以及考核与评价师范生的体系不科使师范生在学习教学技能时,一、未充分认识到教学技能对作为一个教师的重要性,不知道教学技能的培养对于即将毕业的师范生是多么的重要

二、学校对是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考核很松,致使师范生在学习很随意。

四、学校硬件设施不足,师资力量不强,教学环境不利于师范生现代信息技能的而培养

1、因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所需的硬件条件不足,媒体设备数量有限,部分课程内容只限于观摩、介绍,不能够满足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践的需要.媒体设备更新滞后,导致教师和书本上提到的先进媒体或一些新功能新配置只能以展示图片或功能介绍的形式从表面和形式上让学生去了解,无法实现在操作和体验中学习,培养能力的真正目的.2、大部分师范院校以选修的形式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有的学校甚至不根据文科和理科甚至专业来分班教学,导致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基础参差不齐,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较大,而不能够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和学科应用需要来进行针对性的深人学习和指导,制约了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3、各学校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和媒体操作技能方面的能力培养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课程内容相差较大,有的学校侧重计算机常用软件知识的培养,有的学校侧重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有的学校仅侧重媒体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师范生对教育技术这门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误区.4、当前师范院校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来实施,导致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存在与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相分离、割裂的现象阎.同时,学校整体也存在着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和传统教学环境之间割裂并存的现象,不利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五、学校人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有限加上师范生对实习的不重视致使师范生实习的质量不高

每年的应届师范生较多,学校在安排实习是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毕竟学校的人力、财力均有限,不可能对每个师范生都安排的妥妥帖帖。在这样的条件下,就会出现师范生在实习时只是偶尔的上一两节课,其他时间只做些协助的事情,还有些到实习学校以后专业不对口,指导教师形同虚设,结果导致师范生实习就像是做一个样子,实习效果极差。

有些师范生在实习时,根本不听从学校的安排,自己去找实习的地方,随意性极强,他们就利用这段时间做本末倒置的事情比如说做临时工等社会实践。师范生实习做好是到学校实习,这样才能做好从一个学生到一名教师的转变,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自己的教学技能,为以后走上教师岗位做好准备。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调整课程结构,改革师资队伍建设

现行的教学技能培养课程结构已不能满足未来教师对各种知识的需求。因此,首先,应转变观念、调整专业课程与教学技能课程之间的比例,加强师范生教育课程建设,特别是加强《学科教学论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和《系统化教学设计》等课程的建设,从而有效增强教学技能培养机制中的弱势知识,完善教学技能培养中的知识结构。其次,应摒弃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学科内容、教学法、技术和教学情境等知识分离培养的方式,建立并完善把教学法、技术和教学情境知识融入学科内容教学中的培养机制。不能孤立地培养一项教学技能,而应综合地看待各种知识在教师教学技能培养中的作用。在课程授课中,以课程知识内容为主线,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法,合理运用技术手段,为学习者构建适应结构不良领域学习的环境,进而培养师范生的综合运用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学生知识和情境知识的能力,以有效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从而真正做到培养“教学技能”于日常课程学习中。在具体实施中,可“结合学习者专业知识内容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系统化教学设计》和《学科教学论》等公共课教学”活动。授课教师不仅要关注本课程内容,而且应关注授课班级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了解其专业教学的特殊性,从而有效组织和使用与学生专业内容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

二、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更好地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长期以来,教师教育一直是注重专业培养而轻师范技能培养。培养理念的偏向必然导致专业培养与教学技能培养的分离,以致教师教育一直按“专业学习+教学法+教育实习”的方式进行。这种培养方式必然导致专业学习与教学技能训练的分离。专业学习与教学技能训练的分离必然使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结合、专业知识与教学法结合等高级学习难以发生,以致这些将走向讲台的师范生不知怎样将专业知识、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媒体等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一方面我们要提高师范生的文化素质,要以文化教育取代以学科知识为主的知识教育,要打破学科过窄的框架,提倡学科整合。另一方面,要处理好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和教育智慧培养三者的关系:理论是基础,技能是手段,教育智慧是最终目的。要处理好生成和预设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教学机智水平。

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主,以学习知识为辅:大学里培养学生的另一个重要素质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为以后的科研提供指引和帮助,现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如此之快,人的自学能力、终身学习对人的社会生存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这个能力在大学期间是最重要的培养阶段,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如何使学生掌握随时可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的最快途径是每一个大学教师都要在教学中予以渗透的,这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对每个师范生负责,也是对中国的教育负责。

三、注重教学技能整合训练,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师范生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化的准备阶段,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教育的专业化教师”。因此,围绕这一目标,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师范生终生学习的理念,树立教师职业理想,使师范生获得教师专业发展中持久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态度。教师的专业性集中地体现在职后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上。为切实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在课程设置上,应独立设置《微格教学》课程,将《教学设计》、《学科教学论》、《微格教学》等课程和教育实习整合为教学技能培训的专门模块,增加培训模块课程的学时。这样既保证教学技能培训有充足时间,又使理论知识传授与教学技能培训有效结合。

评价反馈是教学技能训练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技能培养成败的关键。在师范生教学技能未形成之前,对其从技术思维到技术表现予以初步而规范的训导是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任务。评价指标体系应着眼于师范生技能行为的生成、发展及矫治和诊断策略,以提高师范生对自我教学思维和教学行为的认识水平为目标,侧重师范生技术行为感知、技术行为原理与行为操作的协同和沟通。按照这一要求,遵循目标性、发展性、整体性、突出学科专业特点等几个原则,依照真实教学情景中各种教师行为的实际状态需求与学科教学达标要求,建立起教学者、学习者、指导者不同视觉的价值参照常数,并尽可能地予以明确化规定和描述,使之成为具体的、行为化的、可测的和操作性强的反馈评价指标体系。

四、对症下药,多方面入手提高师范生现代信息教学技能 1.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架构是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有力保障 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之前,通常要求学生已修 完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基础等三门先导课程.在此基础上,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内容应重点围绕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学科整合综合实践等三大模块来教学其中教育技术理论教学应围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创新思维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三个重要理论来开展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再贯穿教育技术基本概念和所涉及到的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进行讲授这样,既能满足少学时内包容重要的理论知识讲授需要的同时,又能突出教育技术学科区别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科理论特色。

2.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贯穿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反思

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首先要改变的是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应以真正的行动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新型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所在,为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反思中理解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真正内涵和深远意义创造有利的条件.3.加强软硬件建设,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学校应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学生的硬件教学条件的同时还要提倡现有设备的优化配置和合理重组,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可以借助免费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等来建立学习资源库,为师范生现代教育技能的培养提供有利的环境。

五、构建多元化实践空间,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融合

多项研究表明,实践机会的缺失是直接导致师范生教学技能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从TPCK的特征可知,教学技能的培养应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从综合和发展的视角关注教师自身的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的综合提升。师范生需要在真实课堂中应用技术并验证这些技术是怎样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如果缺少这样的机会,他们将获得一个不真实的学习经验,不利于教师个人的TPCK内各项知识的融合与内化。因此,为有效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必须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和足够的实践机会。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1、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机会。

各课程的课堂教学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师范生创建课堂教学实践的机会。特别是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为师范生创设作为学习者或指导者参与到整合了多种技术的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机会。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相关教学法的使用规则和技术应用方法都将内化成为影响他们未来教学的隐性知识。

2、完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机制,开展微格课例研究。

首先,采用“两结合、两保障”的策略完善现行的微观教学训练机制。所谓“两结合”就是结合本校师范专业学生数安排训练时间,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等公共课程安排训练内容。所谓“两保障”就是保障微格训练时间,保障每次训练都有教师临场指导,从而保障训练效果和质量。其次,开展微格教学与课例研究有机结合的微格课例研究[10],为教师提供一个面向真实教学问题并能在行动中学习、反思和提高的平台,拓展他们的TPCK知识。

3、完善实习保障机制,提供教学实践机会。

从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时间两个方面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为学生提供综合应用教学法知识、信息技术技能来实施教学的机会。这些实践机会的获取与合理利用对其教学技能的提升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近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不断进步,新课程理念得到明显体现,譬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问题、动手活动机会比以前多了,也不乏精彩的课堂教学,令人赞赏。但是,仍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有意或无意)仍沿袭传统的“教师中心论”、“传道、授业、解惑”,不注重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不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来看,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使得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这种现象虽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有所改观,但是,他的共性和普遍性还是显而易见的。年龄愈大的教师这种现象愈突出,地理位置愈偏远、学校规模愈小的学校问题愈严重。

2.过分重视人文性,在对作者的情感、课文的态度和价值观、审美教育方面讲得多,甚至分析很到位;而对语文的工具性比较轻视,淡化了基本的语言训练。表现的形式是:学生对文本朗读不足,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不够,教师分析讲解多,学生质疑问难少。学生学到的东西都是教师准备好的、标准的、“步调一致”的“参考答案”。因而,导致学生基础薄弱,只记住了一些已有定论的答案,分析问题的技能欠缺,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足。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接受新课程理念熏陶后,分组学习讨论、学生表演、比赛等活动形式常常能在课堂教学中见到,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这些活动大多属于花架子、走过场,一时热闹而已,不能与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学生的真正需求这些实质性东西相联系。

4.重视知识传授的结果,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过程。这主要表现在对考试分数的追求上,只要学生能取得高分,不管这种教法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广的。单调刻板的答案背诵、大题量作业练习这一方法得到了多数人的推崇。

5.教学形式单一,仅限于课堂教学一种形式。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综合性活动被当做“语文课”来上,这些“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也表现为不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是为对付考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实贯彻新课程理念,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采取得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好上述问题。

1.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维、大胆质疑、积极探究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学生为本,放弃那种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师长”架子,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地位,以朋友谈心式的语气带领学生探究问题。“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训值得我们深刻领会,如能真正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实际行动中,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科性质和地位作了明确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今天,重温这些话语,我们应该有所领悟,让学生会学习语文,能够运用语文是语文课教学的根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我们一定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让语文课更像“语文”。

3.从备课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本质性改革。新课程语文教学观要求教师备课从学生自学开始,注重学法的指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学;把语文的文本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阅读、思考,找出疑点,发表见解。教学过程设计要由原来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向教师积极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的过程转变,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机制。现在,让我们对备课做一个重新定位:教案只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结果,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一种预设,而组织教学时要因时而动,因人而异,避免按部就班,死板硬套。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教学活动能不能让所有学生都方便学、乐意学,教师将要呈现给学生的东西必须是经过精心选择、最适合学生接受的,起步是简单的和能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望的。这样的标准实际上更高,对教师备课要求更苛刻,不经过充分准备是难以上好本节课的。

4.优化教学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一个重要特征是,教师是生命的“牧者”,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发动者和学习空间的创造者。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动态过程,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实验、表演等,过去那种形式主义的教师“灌”,学生“喝”的单向交流方式或者教师问,学生答的双向交流方式获得实质性转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学生思维的火花飞扬四射,课堂教学顿时成为了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适应了学生的多边交往需要,为学生个体的发展、个性的张扬提供了更广阔自由的空间,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在小组中得到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小组内优势互补,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但这种形式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和指导,教师要尽可能做到“不见自我”,不越俎代庖。特别是起步阶段,教师必须从一点一滴手把手教导,让学生有兴趣、懂方法、忠诚交流、友谊合作,成熟后逐步提高质量和效益。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语文课虽无定法,但却需要讲究教学方法。启发式是我们组织教学的总原则和出发点。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随机应变是个人经验的积淀和素养高低的真实体现,是“有心人”劳动成果的最佳展示。如果说对语文课有什么统一要求的话,那就是“活”、“实”。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1)组织辨论会、朗诵会、新闻报道会、口头作文会、集锦会、非常6﹢1、快乐大本营、才艺展示会等等。通过这些丰富有趣的活动,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他们快乐思考,主动思考,有效思考;语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特点也体现得更充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生成的新认识和看法会更多,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自编、自导课本剧。语文教材为了适应学生情感和认知的需要,常常编排一些有趣的内容,可以在进行课后练习时组织学生合作编排短剧,通过分角色表演以加深学生们的体验。对于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说,他们不甘于对原文的简单再现,而是进行了大胆的想象,能够设计出很多与剧情有关的道具、动作、神态、语言等,生动活泼的表演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

(3)设立课外阅读课。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除了组织学生认真学好课本知识外,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甚至广告、社区宣传栏等都可以成为他们阅读的对象。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教师可以利用自习课,或每周安排1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或开展读书展评活动,介绍自己读过的书的内容,谈读后的感想以及自己的评论,还可以回答同学的提问。这样学生读书时就比较认真,不仅读,而且能深入思考。学生的知识面、读写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也会不断得到升华。

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师教了多少年语文都是新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将呈现一派生机机勃勃的景象,更新鲜的东西也有待我们学习和接受。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专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数学教学中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个别学生因厌学而辍学。现将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现象做以汇总,希望各位同仁能给予指正,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教师层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1.情境创设偏离教学内容,牵强附会,只注重“趣味”而不注重“数学味”,有些甚至“离题”太远,不切实际。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应有度,不要生捏硬造,刻意为之。应尊重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结构,有些问题找不到适合情境也很正常,有些问题来自数学本身。

2.部分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对课标理解不透彻。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以学科知识和数学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但多数教师仍侧重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目标完成,将其作为数学学习目标的主体,导致课程目标的失衡,使之教学过程简单化、程序化。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训练”,缺乏必要的“培养”。

3.教学方法模式化,缺乏灵活性。有些教师为了应付集体备课,在进行集体备课时,只是把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分工,没有进一步探究和挖掘,只“拿来”不“思考”,形不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缺少“备学生”的环节,对所谓的“经验”和“理念”盲目借鉴,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值得提倡,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用探索与发现,高年级和低年级的授课方式上应根据不同课型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新课改不是全部否定原来的教学模式,有些问题的解决采用教师的启发引导,合情推理来完成更有效,应视实际而定,不应以偏盖全。

4.尴尬的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最能展示一名教师的“修养和内功”,本次调查发现:有些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匮乏,评价肤浅化、琐碎化、过度化,缺乏激励性、启发性,课堂上鼓掌成了主要方式,甚至是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带有一定的讽刺或侮辱性,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专家所说“有些孩子是被骂坏的”。如果评价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引发灵感的碰撞;不能有效的发挥其诊断、调节、指导与激励方面的功能,那就失去了评价意义。

5.学生的合作探究形式化,小组讨论的问题没有价值。缺乏对“大问题”的设置,对课堂问题不能有效地“放”与“收”,“曲解1/3模式”,课堂教学中“找答案”的现象普遍存在。

6.忽视课堂中师生的真实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现象严重,师生难以进入“角色”,缺乏好的课堂资源生成,课堂资源的生成应是自然地激发生成的,而非刻意造就的。不能很好把握课堂交流中的过程状态,让学生有效参与活动,积累经验,反思体验,不能很好将学生的经验归纳总结成数学问题。

7.个别年轻教师课堂环节缺失,思路不清,课堂效率低,缺乏有效反馈和及时评价,课堂教学忽略学生实际,课堂“任务型”思想严重,缺乏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如实验观察、信息获取、数据处理、模式抽象、合情推理、预测猜想、逻辑证明、探究创造等重要的数学能力的要素在数学教学中多数都不能得到很好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学习目标中体现最弱的一个方面。

二、学生层面

1.作业质量差,家庭作业缺乏有效监管。初中学生年龄尚小,自制力相对比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主动性。在初中阶段不完成作业和作业不认真是整个初中阶段存在的最难解决的问题,因为放学回家便不在教师的掌控中,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不能及时督促学生,而学生自制力又差,所以学生不做作业或抄作业现象比比皆是,特别是周末和假期作业,更是一塌糊涂。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业书写不认真、审题不认真、不认真检查,稍微有点难度就放弃。很多同学的作业流于形式,每天的课堂教学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处理作业,而又要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势必造成了课堂教学的简单化,同时也会导致部分认真做了的同学的时间和精力上的双重浪费。以致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学生厌学,家长不配合。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学生不愿吃苦,学习动机不明确,农村部分家长对此认识不到位,不注重对孩子吃苦耐劳品质及意志力方面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有效监督。课堂上,教师的说教及想方设法调动起来的学习兴趣,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时间一久,学生的兴趣就没有了。有的教师形象的形容农村第二胎是个男孩,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就是天生的“残次品”,可见家长对其溺爱的程度。怎样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3.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堂“乏力”,常常是以睡觉的方式进行无言的“对抗”。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发力”,才能既能让优生吃饱,又能让中等生吃好,还能让差生吃的了,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改变初中高年级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熬课堂”的局面,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4.缺乏必要的“做人教育、惩罚教育”,现在的学生,接受“做人”教育的渠道很窄,所以课堂上的“育人”应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在平日教学中,数学教育应有的育人功能难以体现,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教书”,缺乏有效地“育人”,以至于很多学生不明白做错了应受到必要的“惩罚”,对于作业不完成及学习不上进的学生,没有有效的措施来进行管理,很多学生无感恩之心,缺乏责任意识、缺乏责任感。

5.忽视细节,不注重对学生的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缺乏对数学学科严谨性及逻辑性的培养。例如,在本次调研中看到一名学生的作业是这样写的:“四边形ABCD是等腰三角形”,由此可见,在平日学习中缺乏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

6.对“自学和预习”的困惑。自学和预习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的。部分家长在双休日及假期将孩子送入“辅导班”进行“抢跑”,通常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情况是这种预习只是形式上的,没有进行学程预设,结果预习设计与学情相脱节,使学生预习成功感减弱,学习热情消减。另一种是部分学生将课堂作为个人“展示”的平台,在课堂上往往是一些有“价值”问题被“偷跑、抢跑”的学生抢答,致使一些有价值的课堂资源不能有效地生成,同时也限制了这部分同学思维的有效拓展,也使其他学生缺少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个性品质的关注,削减了数学学科的魅力,容易导致其他学生缺失数学学习的兴趣及信心,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

7.数学考试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周考、月考过于频繁,评价方式单一,教师习惯性地给学生排队。考完后家长、教师多数会“小题大做”,机械性、重复性的练习会加大,甚至还会遇到“人人过关”、“补考”等方式,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厌学情绪加强,教师又缺乏有效的补救措施。

三、对改进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注重常规管理,加强常规管理的研究,抓好备课环节,备课要“实”,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了解学生的基础,抓好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

2.注重加强学科学习,提升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课程标准、教材充分理解,吃透精神,能够熟练地驾驭教材,把握教学难度,设置合适的目标。不同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一个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差距,而一个思维僵化的学生面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到束手无策.但是如果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去学习新知识,那么任何问题都会令人感兴趣,达到预想的目标。

3.学习内容分层次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分不同的层次要求,对优等生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对中等生加强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暂差生”加强“双基”训练,使其跟上学习进度,对于“睡觉”的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使之课堂有事可做,充满活力。总之,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共同发展,从而增强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可把一种教法模式化、简单化,注重在细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倡教师打造“激情”课堂,但课堂上对于“嘴快”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打压”,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逻辑思维能力及意志力品质的培养。

5.提倡小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可以采用“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模式,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

6.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高。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才能信心百倍地学习,在学习中也才能富于探索和创新,教学效率才能明显提高。

7.注重常态课的教学及反思。常态课教学应该在“实”字上下功夫,教师应在常态课上关注学生,而且不仅关注显性的目标,还有隐性的发展目标,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从平时做起,把每一节常态课打造成高质量的课,提高常态课的课堂效益,做教学的有心人。

8.优化评价方式,以评价促提高。课堂评价语言要丰富,要恰如其分,要重激励,更要重于“帮”,而不是“指责”,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要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改进学习方法出发,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诚如专家所说“孩子不是靠着一堂课养大的”。教学需要常规,需要常态,课堂需要真实、需要自然,就像做人需要真诚一样。只要认真的反思,适时的调整,必能打造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浅析高中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浅析高中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廖欣

(陕西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 英语093 廖欣 陕西汉中,720300)

[摘要]本文是对地区一所中学高一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并且对所收集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探讨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阅读策略;学生;方法

一、引言

我对高一整个年级就阅读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初二年级共有105人,其中借读生32人。新手入学时水平参差不齐,英语水平的巨大差异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逐步提高。

我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调查了解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兴趣,方法,及阅读障碍。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1:在兴趣上,总共有35%的学生对阅读感兴趣,说明他们有进行英语阅读的愿望和习惯;有41%的学生对阅读持不感兴趣,说明对阅读重视不够,这些学生想做好阅读但苦于没有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有24%的学生不喜欢英语阅读,这与多年的“应试”有关,强烈的功力排斥阅读。2:在认识上,有32%的学生认识英语阅读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会涉及很多课外学习。这类学生对英语阅读可以摆正态度。有45%的学生认识英语阅读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认识不够正确,而18%的学生说不清英语阅读的作用,这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认识不明确,可以加强培养。

3:在英语阅读中,掌握了一定方法的学生占到28%,他们在英语阅读中会注意积累知识,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应试技巧。有43%的学生没有运用什么技巧,只是凭感觉选。有29%的学生认为不需要阅读技巧,熟能生巧,多做多读。4:有42%的学生阅读词汇障碍主要体现在生词较多,难以理解文章大意,32%的学生的句法障碍主要体现在复合句中难以理解文章的大意,理解容易有偏差。53%的学生喜欢故事类的文章。

(策略一)采用横向,纵向归类联想记忆法,扩充单词量,实现有效阅读

外语教学是应以词汇教学为主,但 又不能单纯的进行词汇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将词汇教学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单词拓展和记忆的策略指导,使其掌握记忆规律,积极探寻单词间存在的联系,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如:归类记忆,联想记忆等,这样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记忆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外研社八上朝阳目标第三模块第二单元的课外阅读理解时,出现了一个词:deaf(聋的),利用归类和联想的记忆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归纳出瞎的blind—瘸的 lame—拐棍 walking stick—轮椅 wheelchair—扶手椅 armchair,这称之为纵向联想;在讲三习五练第四模块第三单元阅读时,出现了研究院 academy一词,学生立刻想到了大学university,学院college,又想到了宇宙universe—space—astronaut—这就是横向联想。行之有效的速记单词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积累词汇量,为阅读学习扫清了障碍。

此外,我们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注意词汇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儿不应单独讲解词汇。猜词悟义是英语词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学习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单词的意思,不要见到不会的单词就束手无策。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遇到这样的单词教师则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词汇学习的同时,能够形成包括猜词悟义,预测分析,判断和总结等认知策略,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

传统的教学把重点放在孤立的词汇学习和语法分析上,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常以单

词或句子为单位,而不是以意群为单位,对文章的理解停留于词语与句子的含义上,虽然文

章中没有生僻的单词,句子也似乎能看懂,但对文章理解模糊,甚至背道而驰,严重的影响

了阅读效果。

(策略二)采用“解剖法”,分析句子结构

在教授过程中,老师要结合背景知识和语境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把握文章结构更好的领

会作者意图。若句子过长,一定要引领学生对句子进行“解剖”,找到主谓宾是非常必要的。

如:Helen, who was sitting on my left, said that the film was the best one that he had ever seen,看

到如此长的一句话,有些学生会望而生畏,放弃理解。其实细分一下就不难发现Helen(who

was sitting on my left),said that the film was the best one(that he had ever seen)上述句中,第一括

号里的词为定语修饰助于主语Helen,谓语是said,宾语则为the film was the best one,而第二

括号里的词为定语修饰the best one.教会学生分析句子,化整为零,有效的提高了对文章的理解。抓住了句子就抓住了文章,这会使文章化繁为简,事半功倍。此外,要帮助学生学会

根据连词推理句子的逻辑关系。

很多学生不太理解新闻,小说,人物传记,科普作品和其他应用文体的结构及其特点,不

能根据不同的结构理解文章,影响了阅读效率。

(策略三)提炼内容,一目了然

阅读文章总体分为说明文,记叙文。在高中阅读文章中以记叙文居多。此类文章可以按

照4W问以表格形式展现出来。如外研社版八第十模块第一单元——“He would go to London”

为例,让学生泛读之后按照主人公的计划填写表格,这样问着内容清晰的呈现出来,使学生

对其意一目了然。

阅读课上滥用多媒体或电化教学手段。无可否认,多媒体技术已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

泛应用;但是,不应把是否使用多媒体作为评价一堂阅读课优劣的标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正确使用应该是让多媒体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用言语表达清楚且难以用别的教学手段准

确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如果把阅读材料中的主要情节都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就会使学

生失去充分想象的空间,因而限制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阅

读方法的指导了。笔者认为,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通常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1)制作的课件可用来介绍阅读材料中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它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引起

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2)阅读结束后关键片段音像的回放可用来验证学生的逻辑思

维是否合理。(3)较难的科普文章可用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或帮助学生进行抽象思

维。(4)阅读后可采用同等难度的视频材料以及诊断性或形成性检测题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

或限时阅读训练等。

(策略四)指导学生学会严谨思维和正确推理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加以尝试:

(1)培养学生阅读时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典型的范文引导学生阅读

和理解文章;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阅

读题材的广泛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巧妙设置检测题,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限制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以

及抽象与概括等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形

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的思维方式。

(3)引导学生将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全

面思考所读材料,通过比较和分析文中提供的信息引出正确答案。

(4)引导学生将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顺向思维就是根

据阅读材料中所提供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发展的自然顺序或一般的逻辑线索经过顺向推理

得出结论;逆向思维则是假定阅读后得出的某一结论是错误或正确的,再用这一结论检验是

否与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一致或有偏差。如果得出的结论与原文信息不一致,就说明结论欠妥。(策略五)培养学生检查和复核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检查和复核答案的习

惯十分重要。检验答案实际上是重新审视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求同思维与求异

思维有机结合的重新运作。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仔细分析摒弃错误选项的原因,充分考虑

所选择的正确选项与材料中的基本事实、语法结构、逻辑线索、作品的内在涵义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意图等诸多方面是否一致。这是一种思维提炼或思维升华的过程。事实上,有些答案

在复核过程中仅凭语感就会发现错误之所在。因此,检验答案、核对全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其理解正确率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还要使学

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与阅读习惯。学生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方法,具

备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其阅读能力才会自然提高。

参考文献

[1]何燕雄.应对任务型写作的策略[J].广东: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12期

[2]王哲.高中生责任教育的探究[D].辽宁:东北师范大学.2005

[3]张焕.尤扬.高中生英语自我效能感与英语成绩的相关研究[A].2005

[4]杨建军.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

[5]张雯静.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

[6]张韧.中学英语学习困难生意志品质的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0

The Analysis on the Senior High Student’s Reading and Method

Liao Xi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0,Shaanxi)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an analysi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 on reading.We

made an analysis on the collection statistics to know the condition of their use and to discuss the

useful method on teaching.Key words:the method on reading;student;method

初中生英语阅读策略调查问卷

英语093班廖欣0906014094

请你在以下各种描述中选出符合你现实和想法的答案,并在答案上划“√”,也可以在D选项自述理由。本问卷以了解情况为唯一目的,与学业成绩无关,请务必真实答卷。谢谢配合。

()1.你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A、感兴趣B、不感兴趣C、无所谓

()2.你认为学习英语课文就是为了考试吗?

A、是B、不是C、说不清

()3.你有下列阅读习惯吗?

A、指字阅读B、有声阅读C、回视D、都没有

()4.你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是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并且在阅读中加

以应用:

A、不知道有什么阅读技巧,凭感觉。

B、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并能应用。

C、不用什么技巧,多读多练,熟能生巧。

()5.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你能否有意识的选择有效的阅读策略进行 阅读:

A、能有意识的应用一些阅读策略

B、无意识状态下曾应用过阅读策略。

C、不清楚有何阅读策略。

()6.阅读过程中你的词汇障碍表现为:

A、生词较多,影响理解文章的主旨及细节。

B、有生词,不影响理解文章主旨,但影响理解细节。

C、遇到生词就心烦,失去阅读兴趣和信心。

()7.阅读过程中你的句法障碍表现为:

A、遇长句时往往搞不清句子结构,很难理解句意。

B、遇复合句时容易造成理解偏差,很难理解句意。

C、各种句法现象(省略、倒装、分隔等)对理解句子结构和句意有

较大影响。

()8.阅读过程中你的语意障碍表现为:

A、搞不清上下文之间的语意联系或逻辑关系。

B、抓不住段落或全篇主旨,在语篇意义理解方面有困难。

C、只理解表面意义,不理解内涵,难以做出推测和判断。

()9.阅读理解的文体、题材对你来说较难的为:

A、广告、故事类 B、新闻类C、科普文、议论文

()10.你对自己的阅读理解的成绩满意吗?

A、不满意B、满意

C、怕做英语阅读理解题,每次考试阅读理解失分最多。

()11.你是否在课外听或看英语节目,或通过互联网进行英语学习:

A、经常性B、偶尔C、没有

()12.你觉得母语及其它课外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有何影响?

A、有影响,影响很大。B、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C、无影响

()13.你对哪种阅读材料感兴趣?

A、故事 B、科普文章 C、社会文化类

()14.在阅读时,碰到生词你会怎么办?

A、立即查字典 B、跳过C、尽量猜测词义

()15.在拿到不同阅读材料时,你会怎么办?

A、从头到尾读 B、只读感兴趣的段落 C、没有注意过

()16.你对哪一类阅读材料阅读速度较快?

A、广告B、科普文章C、故事

()17.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对完答案后,发现仍做得不好,你会怎

么办?

A、不予理会 B、自行重读C、主动向老师或同学求助

()18.你认为自己的阅读方法跟阅读效果如何?

A、较好B、一般C、不好

()19.你在阅读文章后能否说出文章的大意?

A、可以B、一点点C、不可以

()20.你在阅读短文时会用笔划重点单词,短语或句子吗?

A、会B、有时候C、从来不会

第五篇:中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

中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

长城实验学校

唐俊

教学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各种问题:作文的目的仅为应付老师要求,没有写作动力;对作文没兴趣,更没感情;作文内容东拼西凑,缺乏生活的底色;缺少良好的表达技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多是我们的教育引导缺失,主要有:对生活的关注不够,缺乏写作素材;对生活感悟不够,缺乏表达愿望;写作指导不到位,缺乏表达的基本技巧。为了改变中学生作文的现状;提高中学生作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感情,针对当前中学生作文与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的语文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对策与措施:

一、积累生活,感悟生活

在教学中,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关联,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兴趣,进而建议学生有感而发,写下一些生活的精彩的、深情的点滴。我们需要小步的,不带强制的,建议式的引导学生去积累和感悟,这引导需要有计划,逐步加深,逐渐完善。一方面要积累和感悟,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关注生活、用心积累生活的兴趣。

二、以笔传情,表达生活

对学生害怕写作的问题,我们需要降低写作难度和要求,分成很多小步来培养。首先是生活中的小情节记录、感受;再是相关情节连缀成篇的练习;然后是对简单的连缀成篇,做巧妙的剪裁,使之能围绕一个中心,有详略,有精彩;最后是更完善的艺术的表达。有了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已经学会了从生活中来,用语言自然的表达生活,艺术的表达生活了,每一个步骤的要求都建立在他们早已形成的能力基础上,缩小了难度,也教会了学生写作的方法。写作本就是自然的内心的流露,写作也就回归了他最自然的本色,不再是面目狰狞的、冷冰冰的作文题目了。

三、学习经典,巧妙表达

课文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课文教学的目标,读懂文本本来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教会学生阅读,教会学生表达就成为课文教学的重点。我们充分利用好课文,让课文成为阅读教学材料,成为作文教学的范文,带领学生分析各种文体,每篇文章的内容、语言、结构、情感本就是对作者的选材、立意、谋篇、表达等的分析和学习,我们可以安排一定量的分析欣赏练习、仿写练习,课文能给学生的会更多,更有价值。

下载师范生在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师范生在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等学校党员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五篇范文]

    高等学校党员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等学校是新党员重要的发展基地,大学生党员是党的新生力量的主要来源。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

    化学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推荐五篇]

    化学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初中化学新课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基本的课程目标。 初中化学对于初......

    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摘 要:中职体育作为新课程改革要求背景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促进我国学生体能方面的提高、身心素质的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起着关键性的作......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教学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以来,一直处于引进的状态,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研究,加之理论构建中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教......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摘要 幼小衔接指的是儿童在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连接中的情况,处于幼儿园与......

    浅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 要:近年来,大学英语的教学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期望越来越迫切。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进程,主要表现......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析5篇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析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文章对数学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是检验、评价教学效果和修正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是师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