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现代学徒制想要得到实际的效果,就必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本文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从课程教学各个环节的创新层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目的是找到现代学徒制下培养具备高素质、技能型的高职人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高职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J954-4
学徒制教育在中国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但并未形成自身的体系。西方的一些国家则通过不断的摸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教育形式。现代学徒制是实施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的模式,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具有双重身份:即学生和学徒工,也就是通过师徒关系将企业中的实际操作和学校的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
现代学徒制教育是一位企业中的工程师,即师傅,每次收少量徒弟,这是与传统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最大不同,虽然这样好像显得有些低效,但它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是无法替代的,也是学校传统教育的高效补充。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现的就是学校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每周1-2天的学校理论学习,3-4天的企业实践锻炼,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约为3:7。上述是一种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组织形式,可见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理论学时比较少,所以要求学校据此特点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同时把实践作为重中之重。现代学徒教育模式的特点
(1)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现代学徒制也正是为了体现这个目标,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是为了工作而去学习,目标明确、前景明确,所以大部分学习积极性高,并且应该有一大批学生被原企业在毕业后录用。
(2)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内容由学生和企?I双方共同制定,不仅使学生能够学到理论上应知应会的知识,而且突出培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适应企业的需求。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最先进、最真实的生产理念、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
(3)理想状态下,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不仅不需要缴纳费用,而且根据个人的表现还会享受学徒工资,这从另一个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是现代学徒制最具发展潜力的原因之一。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进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大多是针对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而抽象概念又多的内容放到实验或者实训课程中来完成。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则是一种更加系统化的多方协作的社会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徒制教育在很多方面也进行调整和完善。学徒制教育模式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要通过工作任务和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完成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实际工作中如何做课上就如何来讲授,而且整个过程由双师型教师来进行授课。学习的同时也在工作,在企业时就完全按企业员工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约束,这样学生也能够体验到企业的经营理论与运营模式。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基本要素
(1)政策支持
现代学徒制需要多方来共同实践,不仅包括企业和学校,国家在政策和制度上也需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当然还有法律上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让这种模式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实施,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率。
(2)师资队伍
由真正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来授课是现代学徒制得以高效实施的必要保证,也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其基本要素之一。包括了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性、数量的可行性及质量的保障性,这些还都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同时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与企业的工作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也是需要强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专业技术技能与实际项目的经验,是用人单位较为看重的方面,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指明了目标,但这个目标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可一旦能够在这方面有本质的突破,将会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因此,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来实践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模式将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最为关键要素。
(3)教育方式
依据现代学徒制的理论校企双方建立完整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后,如何采取一种可行又高效的教育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显然不能满足其办学目标。这就需要企业的师傅适时的介入,以达到实践技能的有机培养。这也就展现出了现代学徒制的优势所在,由企业具备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承担师傅的角色,把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教育效果。学徒和学生的区别
从传统意义的角度来看,学生是学科体系下偏向于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掌握,学徒则是在作坊进行技能的学习,偏向于动手能力的锻炼。目前就我国的高职院校来讲,培养的学生大多数仍然缺乏企业所必需的实际工作技能,办学实际状态与行业企业的需要仍存在一定差距。对于我国的高职教育中的现代学徒制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该与西方国家的有所区别,应该体现中国的国情,应该展示出学徒与学生的整合关系。
随着我们国家各行各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各个领域对于用人的标准及要求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遵守规章、能操作将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才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和范畴发挥其作用、体现其发展空间。而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恰恰与这种思想有着很高的切合度,它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具备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水平,同时重点突出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
因此,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具备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具有与企业要求相吻合的实践能力,所以能够使学生具有“零距离就业”的感触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关晶.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R].上海师范大学,2014:23.[2] 赵志群,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与“现代学徒制”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3(1):21-27.[3](美)阿兰?科林斯,(美)理查德?哈尔弗森.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 范星.近代商人对学徒教育的参与及其意义.职业教育研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 李敏,潘严娜.英国发展世界一流学徒制的最新进展[J].世界教育信息,2010(10):34-36.[基金项目] 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2015-2016年度课题(项目编号:LZY15186)
[作者简介]刘继光(1980-),男,讲师,硕士,从事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第二篇: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 简志华
摘 要: 本文结合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实施“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谈了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认为现代学徒制符合黄炎培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体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职业教育实践,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正确途径,提出了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在职业学校构建一整套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与方法的构想。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模式 思考 教学做合一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近两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看,这一模式已经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但在探索与实验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困惑。因而当前对这种制度的推行,也引起了一些思考和议论。有的人把这种“半工半读”的现代学徒制和文革前后所进行的“教育革命”联系起来,担心重走以劳动代学习的老路,怕孩子学不到知识和技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现代学徒制做了一些研究,以解目前的某些疑虑。
一、“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正确途径
实施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适应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绝不单单是为了解决贫困学生求学的经济困难。其目的重在按照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去塑造和培养新型的生产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
实施产教结合,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途径。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按照企业需求的人才规格、人才模式、人才特点进行培养,才能真正完成这一任务。当前提出的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现代
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20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半工半读制度既有继承性,又有时代的区别。六十年代提出两种教育制度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一味强调人的思想改造,把一种教育和学习制度放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斗争的背景之下,打上了很深的阶级烙印。其结果是把一场改革引入歧途,受“读书无用论”毒害,劳动成为学校的主要课程,且劳动是纯体力的,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劳动的目的被限定在思想意识和观念的改造上,给师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压抑。可见,把今天所提倡的半工半读与文革前后的半工半读相提并论是一种误会。因为这是在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下完全不同的两种教学模式。
今天倡导的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是在产教结合、企校合作职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使学生既学习理论知识又参与实践,既能在企业内进行有效的技能训练,又能给学生一定的经济补助。一年前,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就开始进行这样的试点。如何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产,既确保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又使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同时又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是试点初期面对的主要矛盾。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这一模式得到逐步的完善,不仅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而且被逐渐认定为是一种有效的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成功选择。试点初期,该校就已有100余名学生实现了这种教育。随着实验的逐渐成熟,现在每名学生不仅能合格毕业,而且三年内还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这对于经济困难的农村家庭来说,不能不是令举家欢迎的好事。改变了孩子,改变了家庭,也改变了困难的乡村。正如教育部有关领导所说:这种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制度的改革,而且也是最好的教育扶贫形式。
在半工半读过程中.学校始终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规定,对未满十六周岁的新生,不安排到工读班学习。对工读班,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劳动保护措施等方面,一定做 2
到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
实践证明,学生一面学习,一面参加生产,实现了学有所成、学有所养、学有所得。学生边学习理论,边进行技能训练,边生产产品,融学习、训练、生产于一体。从教学计划看,基本符合教育部所提出的教学与实习对半安排的比例。并且实习安排在企业设在校内的车间里。这样提前介入企业,学生较早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经受了企业管理与生产过程的磨砺,逐渐成熟。对企业来说,既完成了一定的生产任务,又培养造就了一支充满朝气的新职工队伍,同时也打造了融企业、校园文化于一体的新的企业文化。
二、黄炎培关于“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精神
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在他的许多论著里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做,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合一,重心在“学与做”的密切结合上。这实质上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职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取决于这种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黄炎培先生说:“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模式的前提在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一。”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社会,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只有走进社会,走进企业,才能完成在校园内不可能完成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训练。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把企业引入学校,利用学校实训车间和康展集团下属的汽车修配厂的设施,与几家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在车间轮流交替上岗,企业派骨干技术人员指导学生,使学校实现了由消耗性实习变生产性实习。融生产与实习为一体。这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从生产与实习结合所取得的效益看,也恰恰印证了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思想的客观性
与正确性。从根本上说,这也正是职业教育自身规律的体现。
黄炎培先生还说:办职业学校最大的难关,就是学生的出路。怎样才使学生有就业出路?关键在于学校要和企业实现最为紧密的联系。实现这种联系的最佳选择则是半工半读。许多学生毕业后即就业的实例,证明了这一命题的客观性。笔者引用黄炎培先生的论述目的在于进一步说明:半工半读、工学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有其历史渊源,是已经被历史上的职业教育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三、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具体的、合理的职业教育实践
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是对英国现代学徒制、德国双元制等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借鉴和发展。英国从2003年起实施一种新型的国家现代学徒计划,力求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学校脱离企业的弊端,这是一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途径。
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是在传统学徒制现场教学的基础上.发展为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工读交替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做法是:整个学徒期4~5年,第一年脱产到继续教育学院的训练中心学习,以后的几年培训在企业进行。在完成整个学徒期的训练计划并经过严格考核后.可以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种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工读交替的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单纯的现场教学模式不再能适应新的生产方式之后形成的。
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借鉴德国双元制实施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这种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诸多优势。德国双元制的实质是由企业直接担负培养学徒工的任务,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大部分时间在企业。企业承担了无偿培训学生专业技能的责任。目前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实施的“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借鉴了德国的经验。例如:学生到企业实训,企业师傅负责技术指导;学校负责管理。企业支付学生生活津贴,学校 4
安排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双方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任务。
四、实行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构建一整套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与方法
一是要准确把握起点、确定目标。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实施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证明,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这一教育模式的起点,既要按照企业生产与用工的要求。又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身体素质能力以及心理状况,要从确保学生身体、心理、学业、技术和能力的健康发展与成长出发,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且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所制定的劳动保护制度。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这样提出: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必须做到“三个不谈”:企业效益不好的不谈,安全卫生状况差的不谈,劳动强度过大的不谈。对选择参与这一教学模式学习的学生时定了三个标准:一是家庭困难的学生;二是必须年满16岁;三是要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品学兼优。这样做正是为了从根本上做到依法施教,真正全面实现培养目标。
二是重在教育教学和实操的过程。目前实施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旨在不断积累经验。要始终坚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标准,决不随意放松和降低要求。既不可用劳动代替理论学习.也不可以强化理论学习而削弱技能训练。应端正对学习的认识,建立这样的观念:读书是学习,参加生产实践也是学习,关键要做到两种学习的结合。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发展和身体成长的实际,一定要从学生身心成长阶段的特点出发。在这方面,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提出了四个“到位”:(1)教学管理到位。要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工学兼顾,既有足够的学习与动手实践的时间,也有足够的供学生活动、全面发展、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时间。(2)企业文化渗透到位。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劳动保护教育和企业文化渗透,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信念。(3)工学补贴到位。按时按 5
质按量发放生活补贴。(4)监督管理到位。学校与企业各自明确责任.既要坚持对学生的管理,也要严格对企业职责的监督,确保学生在学习和生产实习中应该得的劳动保护,维护自己的权益。要充分考虑处于成长期的学生的实际需要。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是以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对这一管理过程的严密督导为保障的。这些要求旨在帮助学生树立企业意识,按照企业对职工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作企业主人公的思想。
三是需要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强化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企业人、社会人。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强化学校和企业的人文积淀.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用人类社会长久积累的丰富的人文资源哺育学生,塑造学生的高尚灵魂和健康心理。让学生学会做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同时,也必须克服把学生当作纯劳动力使用的倾向。要把这种人文教育渗透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四是强化学校班级管理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和造就学习人、企业人、社会人,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要求学校和企业联手打造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要从完善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出发,坚持以班级管理为基础,以自我管理为动力。增强学生自理、自力、自立的能力和自觉性。
第三篇:现代学徒制的宁波探索
现代学徒制的“宁波探索”
日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举行了现代学徒制工作推进会暨拜师仪式,5位宁波名厨成为该校烹饪专业的第一批师傅,10名烹饪专业的学生成为他们的首批弟子。
古林职高校长俞浩奇告诉记者:“学校2014年9月开始在烹饪专业试点现代学徒制,此次举行拜师仪式是对学徒制的深化。”
和古林职高一样,宁波的不少职业院校正在探索现代学徒制,市教育局已将“现代学徒制推进项目”立项为宁波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10个先行先试项目之一。
学徒生在企业实习如鱼得水
宁波北仑职业高级中学从2011年开始,在原有校企合作冠名班级的基础上,选择吉利汽车等5家企业试行现代学徒制。企业从招生阶段就参与进来,通过学校直接从初中毕业生中采取“面试+中考”的方法录用“学徒”或“学徒生”。
北仑职高校长林绿洋介绍,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由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
当北仑职高首届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龙星物流班的“学徒”进入企业实习时,还在企业内意外地刮起了一阵“蓝色旋风”。原来,为与员工的红色安全帽有所区分,公司为实习生准备了蓝色安全帽。起初,主管布置任务时通常都找“红帽子”。久而久之,客户发现这些“蓝帽子”有礼貌、操作专业且不怕麻烦,就更愿意找他们做事。现在,蓝色安全帽已成为该企业示范岗位的标志。
2010年6月,宁波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相关院校提前进行人才培养,宁波市职教中心是其中之一。委培期间,公司全程介入人才培养过程,确定培养标准,编写教材,给予师资支持,共建仿真实训室。
2014年5月,宁波地铁正式投入试运营,宁波职教中心首届轨道班的35名学生全部被录用。由于毕业生在岗位上表现突出,宁波轨道交通集团今年在宁波职教中心“订单班”的招生名额,从去年的80人增加到170人。
学徒制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期
近日,北仑职高物流专业的教师陈方园没在学校上课,经常往企业跑。原来,该校14级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宁波国柜物流有限公司参加实训,陈方园就随学生在企业进行蹲点管理。
除了管理学生,陈方园也趁这段时间给自己充电:“下企业后对业务流程、操作规范都更熟悉了,尤其对仓储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执教的课程有很大的帮助。”
2012级学生邱良峰已经和公司达成了就业意向。邱良峰告诉记者:“高一高二就来企业实习过,顶岗时上手比较快。”
国柜物流副总经理叶锡其告诉记者,公司从2008年起就与北仑职高开展校企合作,2011年开始在该校试点现代学徒制。“经过3年跟踪培养,学生能缩短岗位适应期,就业稳定性和忠诚度也较高,公司招录员工时会优先考虑这些学生。”
北仑职高副校长江云说,现代学徒制要做的就是使学校教育尽量吻合企业需求。
宁波市先后出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及实施办法,从制度上保障了现代学徒制的顺利推进。北仑区每年对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奖励100万元,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基层校长为现代学徒制支招
如何进一步深化现代学徒制?俞浩奇认为,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是关键。对于大家都比较关注的资金来源问题,俞浩奇建议,建立一个用于现代学徒制(或校企合作)的专项发展资金,参与教育合作双方的经费都从这个专项经费中开支。这样许多无法在学校内解决的经费问题,都可以在这个经费库中统一解决。
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是大家所关心的。俞浩奇说,专业教师参与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监管,其自身也同时参与了企业的实习。俞浩奇建议,该实习折算成一定的培训学时,使之得到有效认可。
面对师资不足问题,林绿洋建议,适当增强教师聘任的灵活性,加强师资队伍。
江云最牵挂的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去企业轮岗实训,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学校目前的做法是每天用专车接送。这样做一方面成本高,另一方面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江云说,“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企业能否提供住宿?如果能提供住宿,学生的安全问题怎么保障?相应的管理怎么跟上?这些都是我们日后需要破解的问题。”
还有一个让江云关注的问题是企业师傅的任职资格。江云告诉记者,现在企业师傅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学生如果跟着技能不过关或者不懂得如何传授技艺的师傅实习,并不能真正学到技能。“今后能否有专门的部门对企业师傅的任职资格进行鉴定,规范企业师傅队伍。”江云建议。
此外,江云建议,企业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岗位要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匹配,不能随意按照自身的用工需求提供实习岗位,要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考虑,提高岗位匹配度。
第四篇:现代学徒制下的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下的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由于我国中职学校中计算机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力度不够,不能在真实“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中培养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需求,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对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基于现代学徒制研究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由学校、企业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共同进行教学指导,通过课程整合,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知识,保证让学生获得全面又切实有效的教育,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以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首先,人才培养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二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企业学徒工又是中职学生,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形成一体化育人机制;三是实施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工学结合。教育部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现代职业技能为核心目标,教师要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师与师傅合作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三、现代学徒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现代学徒制涉及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关系与利益,要求专业课教学以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素质为主,注重实践性,创新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运行与管理、考试评价、学生教育管理及师资配备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探讨。
1.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企业学徒工身份参加生产。通过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学习技能,积累生产经验,养成职业素质。二是通过课堂学习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实现知识、技能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最终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和“升华”,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两个方面是通过“课程”融会贯通的。而这一培养模式采用传统课程压缩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必须通过重构课程体系,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基于工作任务和真实工作情景编写教材,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这是目前在推行现代学徒制过程中中职学校教师必须完成的最艰巨任务,必须下工夫做好。
2.教学运行方式的确定
现代学徒制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解决招工难的问题,给企业储备一些适合本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技能型人才;而学生可以解决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并获得适当的经济利益,特别对一些贫困学生,可以帮助其圆大学梦。对学生来说,既要工作又要完成学业,不可能把全部时间用于工作,因此,一般每周以三天工作、两天学习为宜。然而企业生产不可能停顿,特别是现代生产线上。那么这个矛盾又该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可以扩大每个班的招生人数,采用轮岗制,其中一半学生在上班工作,一半学生在课堂学习。这样对学校来说虽然会增加办学成本,但对企业来说可以真正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带来好处,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形成三赢局面。
3.教学手段的更新
现代学徒制采用的是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教学场地在企业生产场地与教室之间交替轮换,岗位分布在企业不同岗位,具有独立性和分散性。采用现代化高科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运用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这种新的授课方式为现在学生乐于接受,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根据行业与企业实际,不断研究和开发微课与慕课课件,是中职学校教师当下十分重要的任务。不难相信,互联网技术+现代学徒制必将成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
四、基于现代学徒制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很多,但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教学模式却不多见。现有教学模式强调课程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不够,普遍增加实践时间,具体方法有:
一是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增加了课程设计和实践环节。但这种模式存在的不足是:课程所用案例和项目都是为了教学而设计的,缺乏整体性和实际应用性。还会为了课程体系的完善,在教学中生搬硬套地加进去一些实际工作中用不到或很少用到的知识,这样既使学生难以理解,又疲于应付繁杂的知识点。
二是增加了综合实训教学环节。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综合实训教学涵盖的课程不在一个学期开设,就会导致学生遗忘一些相关知识。另外涵盖课程不能将教学重心向后续综合实训递进,实训要用的知识并没有重点讲解甚至没有讲到,这样既浪费教学课时,又让学生综合实训时知识储备不足。
这两种教学模式虽然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由于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指导,仅参考课本设定,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而导致实践项目与工作实际不符合,培养的学生达不到企业需求。
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优势在于:首先,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打破了传统,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参与教学,把当前工作经验和岗位技能带入课堂;教师深入企业调研,能及时了解专业知识领域的新动态,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工作项目为教学内容,而企业人员带领学生真正参与到项目中,达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效果。其次,在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以保证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将完成一个项目需要的课程安排在同一时期进行,保证项目顺利进展,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强化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满足了企业和岗位的需求。再次,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综合化教学体系,打破了传统评价办法,以实际工作项目为教学内容,多门课程整合教学,考核学生对项目的完成过程和完成情况,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不再注重考试形式及考试结果,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结语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创新尝试,需要多方通力合作,并探索过程中逐步总结经验,探索出多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以更好地为培养计算机技能型人才服务。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编号:GHB0087。
第五篇: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核心提示】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现代学徒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模式。
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的演变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教。一般认为制度化的学徒制出现在中世纪,“学徒制”一词始于13世纪前后。在此之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出现了学徒制这一技能传授模式。
工业革命对学徒制造成了致命冲击。机器部分代替了人的劳动,原有学徒制所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才的需求,职业学校的兴起取代了原有的学徒制。“二战”后,随着企业对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各国也在汲取德国“双元制”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纷纷实施“学徒制”,并对学徒制进行改革和创新。目前,各国普遍将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这个阶段的学徒制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革。如在英国,现代学徒制把培养目标划分为学徒制、高级学徒制和高等学徒制三个层次;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建立多样的课程体系和国家职业资格课程;在学习方式方面,实施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的学习方式。学徒制的性质仍具国家性质,国家对学徒制各个方面进行规范。
学徒制从萌芽到现代学徒制,其内涵和意义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性”赋予现代学徒制新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
作为高等教育类型之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质和特征是“跨界的教育”,这是基于对高职教育功能定位的深刻认识和对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深刻理解。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主要体现在“高等性”与“职业性”两个属性上。学徒制以职业实践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的外在价值。但高等职业教育不应是“应职教育”。近些年,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过多强调社会需求,过分强调职业岗位对人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求;较多关注了教育的外在价值,忽视了教育的内在价值,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教育的畸形发展。所以,在实现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应在凸显高职教育“职业性”而实现教育外在价值的同时不失其“高等性”,从而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因此,必须赋予现代学徒制新的内涵,核心思想是回归教育本质,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兼顾社会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的需求,这是高职教育的内在价值所在。
现代学徒制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其内在的逻辑体系和运作流程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这种“工”与“学”的交替、将工作与学习相融合的教育模式的建构和发展,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本质特征赋予现代学徒制的新内涵。
支撑现代学徒制的要素分析
1.学生、学校、企业的自觉约定——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表现为:一是招工即招生,首先解决学生的员工身份问题。二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突破体制与机制上的瓶颈,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2.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重组——重建学习载体。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课程进校外“基地”及“基地”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应是一种常态的教学安排,但这是目前高职院校都面临的难题,也是高职教育实现“高等性”和“职业性”有机融合的瓶颈。究其根源在于,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尚未完全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仍是以知识的系统性作为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岗位工作任务不能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这虽然强调了“高等性”,却又弱化了“职业性”。此外,按照岗位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基于岗位工作流程组织教学,缺乏以能力培养为逻辑主线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这显然也是强调了“职业性”却弱化了“高等性”。这均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现代学徒制要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各专业必须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工”与“学”的交替——变革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现行学校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工学交替。由于教学空间延伸由校内到校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在教学管理运行中,要求做到工学衔接合理,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以他方为中心和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讲,就是要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和评估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为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管理上的支撑。
4.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协作和互补——集聚教学团队的目标。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教学团队的特殊性。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也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
专任专业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工”与“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具备本专业领域内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
兼职教师是现代学徒制中“师傅”这一角色的主体,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和教育教学方法及综合执教能力的培训,使其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兼职教师的执教能力。对于专兼教学团队的管理,可通过结对子的方式,让专兼教师互相帮扶、取长补短,使专兼教师在专业建设、科研合作、课程实施等方面实现共同提高,促进专兼教师协同工作,整体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水平,实现团队目标的集聚效应,使团队效能最大化。
5.针对性与发展性相协同的学习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在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框架下,学生对于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领悟能力,对职业规范的理解,对职业风范的把握,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都将有其独特优势。建立以目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三个原因:一是实施过程考核,按照培养方案的设计,结合“工”与“学”特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定期对学生的课业学习状况进行考核,适时进行反馈、沟通,保证学习过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创设学生学习和创作成果展示及各项评优活动平台,如通过开展优秀学徒、优秀技能手、优秀设计师等的评比,组织各类技能竞赛,展示学生学习创作作品和先进事迹,发挥榜样激励对学生成长的促动。三是实施面向学生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的发展性学习评价,突出对学生人文素养、沟通能力、职业素养、文化自觉等方面的评价,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习品质的评价。这些评价应贯通校企,全面体现于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学习和实践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