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我县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20:2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解决我县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解决我县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解决我县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思考

关于解决我县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思考

筠连县政府副县长 甘华锋

解决群众用水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随着我县县域经济的长足发展,县上进一步加大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力度,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有效缓解了群众用水难,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对相关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筠连县水资源及水利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筠连县地处四川盆周南缘、川滇两省结合部,幅员面积1256平方公里,辖9镇9乡243个行政村和14个社区,总人口41万人。据水务部门统计,筠连县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为10.56亿立方米(地表水7.73亿立方米,地下水2.83亿立方米)。从水资源总量上看,我县水资源丰富,但以现有人口计,我县人均有水2642立方米远低于全省人均有水3130立方米水平。再加上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县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现象突出,水资源紧缺问题已逐步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的一大绊脚石。县委、县政府对此问题高度重视。近年来,县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截止2009年底,筠连已建各类水利工程8016处,群众用水难得到有效缓解,但由于水利骨干工程短缺、工程分布不均、病险工程增多、工业生产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破坏等因素的存在,全县仍有12万人存在饮水困难。

二、筠连县水资源紧缺原因分析

(一)水利骨干工程短缺,工程分布不均。

全县已建成的11座水库均属小(Ⅱ)型水库,库容在10~50万立方左右,唯一的中型引水工程--龙碗大埝,由于年久失修,未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供水能力偏低。加上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县内水利工程分布不均,主要体现为西部水利工程较多,中部次之,东部偏少,全县12个无水库乡镇东部就占7个,无塘镇乡也多集中在东北部。工程性缺水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旱山村、缺水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病险水利工程增多,蓄供能力下降。

全县现有的塘、库70%以上建于上个世纪50~70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程已不同程度出现老化现象。据统计,11座小(Ⅱ)型水库中,病险水库就有9座,占水库总数的82%;山坪塘病险工程38个,占总数的79%;水轮泵、机电提灌站存在病害的有35处,占总数的78%;其他水利工程存在病险的有58处,占总数的28%;微型水池存在病害的有2720口,占总数的46.7%。病险水利工程的增多,进一步加剧了我县水资源紧缺困难。

(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重建轻管”现象突出。

目前,我县大部分的农村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尚不明确,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民用水缴费意识不强、自觉管护工程思想认识不够等原因,造成水利工程日常管护工作困难。同时,个别乡镇争取水利建设项目主动积极,但在管护方面工作力度不够,重建轻管较为突出。

(四)工业生产对水资源污染和水环境破坏日益加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对水资源的破坏及污染将不可避免的增加。筠连县是煤矿大县,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35.8亿吨。2009年,筠连县55个煤矿企业全年煤炭产量564.97万吨,开采煤炭资源已成为筠连县重要支柱产业。但不可回避的是,煤炭资源的开采对筠连的水资源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一是水系平衡打破,人畜饮水困难不断加剧。由于地下采空区塌陷,造成含水地层的破坏,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大量消失,采挖区范围内及周边人畜饮水出现严重困难。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县已有69个村3.5万余人不同程度受影响,此现象有进一步加剧趋势。二是水利等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沉陷使农田灌溉沟渠、人畜饮用水窖等大量被拉裂。三是对水资源造成了污染,破坏水环境。为保障安全而采用的人工疏干排水和采掘形成的煤层水系自然疏干,共同破坏和污染了地下水源;而仅经过粗放处理即大量排放出来的废水、废渣等直接流入或通过雨水冲刷随着自然地势从高处往低处流入矿山附近河道,又对周边水环境形成了新的污染。

(五)群众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利用率偏低。

目前,筠连县工业和农业用水均属粗放型用水,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均偏低,生产和生活领域仍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水资源浪费现象,如目前农业用水,渠道水利用系数只有0.65甚至更低,农田灌溉仍是采取大水漫灌。“大手大脚”用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的意识淡薄,是造成我县水资源紧缺又一重要因素。

三、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对策

(一)摸清家底,科学规划布局,优化配置水资源。

组织对全县现有的水源点开展一次全面普查,摸清家底,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乡镇为单位,结合当地实际,自下而上编制完善“十二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逐级审核汇总,形成全县“十二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以全县十二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为指导,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由县上统一组织实施,改善水利工程不合理布局,有效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二)兴建骨干水利工程,加大已建水利工程管护力度,有效提高可供水量。在无法增加我县水资源总量的情况下,可通过兴建和维护水利工程有效提高可供水量。在满足条件的地方兴建各种蓄水工程,是增加可供水量的最直接途径。同时,要加强对现有蓄水工程和引水工程的除险加固和防渗工作,减少水库、山塘和渠道水的渗漏,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县即将动工建设的王家沟水库,是我县唯一一座中型水库,该水库总容量达1200万立方米,预计可新增或恢复蓄引提能力1200万立方米,该项水利骨干工程的建成将有效缓解我县水资源紧缺问题。

在加强新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切实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由水务部门牵头,相关镇乡切实履责,积极发动当地群众广泛参与到水利工程管护工作当中来,共同做好水利工程管护工作。水利工程既要重建,更要重管,唯此,工程才能长久发挥效益。

(三)做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恢复或改善水环境。

一是严格控制矿业“三废”排放。努力提高废水重复利用率和污水处理率,降低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二是严格执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组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积极实施矿山生态水系系统恢复与重建。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无证非法采矿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四是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监督检查,全面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补偿机制。依法督促采矿权人对矿山开发活动中遗留的坑、井、巷等工程进行封闭和回填。五是对筠连矿区范围内从事煤炭开采的企业,按照动用(消耗)资源储量,以10-20元/吨标准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所收取基金主要用于因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人畜饮水困难、农户搬迁、水利设施重建等生态环境问题治理。

(四)推广节约用水,有效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推广节约用水,是解决我县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根本出路。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努力提高群众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普及节水知识,提高群众节水素质。要加强对取水户尤其是取水大户的监督管理,努力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鉴于目前我县的工农业用水浪费较为严重的现象,要积极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开展农业灌溉节水工作,努力提高渠道水利用效率;要通过技改等手段,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同时,切实把好《取水许可证》的发放和年检关,严格限定取水量,取水许可量严格限制在国家定额标准低限极限值,加强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对超许可取水的单位或个人实行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制度。

第二篇:关于解决工匠紧缺问题的方案

关于解决工匠紧缺问题的方案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作为振兴苏区政策中的重点工程,是全市农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建设美好家园”的大好机遇。借着《若干意见》出台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惠民政策,应该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抓好抓紧抓实。而面对着农村工匠队伍中人数偏少和年龄老化,可能会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中出现工匠紧缺的问题。

造成对于农村工匠队伍中人数偏少和年龄老化的两大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农村工匠所提供的必需品被现代机械所替代。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农民增收渠道日益多元,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参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农村工匠的作用不断削弱。另一方面是思想观念的转变,物质利益的吸引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工匠不想待在农村,而选择在城市发展,脱离了农村工作队伍。

针对导致工匠紧缺的以上几个原因,对于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工匠紧缺问题,有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一、抓好工匠培训。政策上对于农村工匠培训多给予支持,加大农村工匠培训力度,鼓励农户生产学习,增加农民生产学习技能。以短期培训为主,多加组织农民到各职高技校进行工匠课

程学习,或者多请建筑技术专家前往农村对农民给予培训讲座,对于参加工匠培训的农民给予一定补助或免除培训费用。

二、吸引农民技工回乡。政策上对于外地回乡农民技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大精神文化宣传,激发在外农民为家乡多做贡献的精神,继而吸引鼓励在外农民回乡。

三、组织附近城镇农民工匠。加大与附近城镇政府的合作机制,通过与附近城镇的通力协作,将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农民工匠资源统一起来管理调配,优化工匠人员配置,根据不同地区需要的工匠数量,做工工种等问题进行不同的划分,使工匠人员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四、细化施工任务。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中的各项建设任务细化分工,对于一部分农民只了解部分建筑技能的应多加以利用,充分发掘各个农民的生产能力,尽量多发挥每家每户的作用。

五、从外引进施工队。政府应事先预留好一部分资金,如果出现本地工匠实在紧缺的情况,政府便可划分出一部分资金从外地引进施工队。对于从外地引进施工队,应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对于施工所涉及的建筑材料价格,人员费用严格把关,避免出现价格虚高,工程质量差等问题。

第三篇:关于解决我校学科教师紧缺问题的申请报告

关于解决我校学科教师紧缺问题的申请报告

河南县教育科技局:

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的主心骨,教师队伍的素质以及人员的配备,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决定着学校的荣辱兴衰。

我校现有学生775名,18个教学班,现有教师50名,其中代课教师8名,地方特岗3名,为了公正、公平的安排课程,学校特成立课程设置领导小组,经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按国家课程设置标准为主,合理地进行课程安排,存在如下问题:我校现有的教师结构不合理,藏语文和数学教师有点多,汉语和英语教师较少,特别是体育、思品、美术、科学等学科教师十分紧缺,这样以来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相关学科教师紧缺这一问题我校无法自行解决,无奈之下,向上级领导提出申请,望局领导尽快解决我校学科教师紧缺问题,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学校现有体育教师1名,按课时还需1名体育教师。(2)学校现有科学教师1名(2013-2014在青海师大科学转岗教师培训1年),按课时还需2名科学教师。

(3)学校现有美术教师1名(代课教师),按课时还需1名美术教师。

(4)学校思品教师紧缺,暂时专业不对口的教师来勉强维持教学秩序,按课时还需2名思品教师。

(5)学校现有汉语文教师9名,其中少数民族教师5名,少数民族教师授语文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望局领导考虑到我校实际困难,给我校多调配4、5名汉族教师。

(6)学校现有英语教师6名,(2名教师为非专业教师,1名代课教师,1名教师请产假,目前有2名英语教师每人代三个班的英语课,负担较重,按课时还需1名英语教师。

这一部分教师都是我校紧缺的,望领导调查核实、酌情考虑,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好让我校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对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保证。

优干宁镇第二完小

2015年4月20日

第四篇:中小企业人才紧缺问题的调查思考

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党的十七大着眼于推进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县委、县政府从全面实施“两创”战略、着力构建“四型xx”的大局出发,重中之重抓工业,着力体现了“两个率先”的要求。工业企业作为主战场,推动创新发展,实现二次创业,人才在生产各要素中的地位、作用至关

重要。当前,我县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环节受诸多因素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我们专题进行了调研,以供决策参考。

一、中小企业人才紧缺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截止2007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458家,全部为中小型,各类企业人才约14500人,其中经营管理类4900人,专业技术类1800人,技工7800人,当年实现总产值144.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9家,实现产值113亿元,基本形成了以机床、工模具、缝纫机、汽摩配、照明电器、建材、门业、厨具、纺织服装等为主体的特色产业体系。但就总体而言,我县中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比较突出,受人才、资金、信息、管理等要素制约比较明显。特别是随着我县中小企业数量的增长、规模的扩张,人才“两缺”、“三难”的现实矛盾更加突出,直接影响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两缺”:从市场紧缺程度和企业需求量看,一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紧缺。中小企业家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创新能力不足,仅凭感性经验、市场意识和冒险精神,越来越难以适应复杂的企业结构、多变的市场环境。同时,企业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人才每年供需缺口约850人,与外向型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即使取得自营进出口权,主要也是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优势,一旦遭遇国际贸易摩擦、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纠纷等,就相当被动。二是专业技术、技工人才紧缺。企业产业规模普遍偏小而且科技含量不高,技术创新型人才匮乏,短期内难以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提升。同时,先进制造业需要一流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气技术工程、化工机械等专业技术、技工人才每年供需缺口约1800人。中小企业大量的一线技工,很大部分来自农村,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文化层次较低,知识型、技能型并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技工很少,难以适应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作。

“三难”:从企业人才开发看,一是引才难。近几年我县每年组织企业赴外地开展引进人才活动2次以上,需求与引进的比例约为10:2。每年组织一次大型的大中专毕业生人才招聘交流会,中小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左右,最终应聘就业的不到200人次。二是育才难。通过问卷调查107家企业显示,我县60%企业没有人才培养规划和经费投入,仅有21家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门机构,其他多数从属于办公室、总经办等,甚至根本没有。采取上岗前技能培训的有54家,占52%;采取边干边学方式培训人才的有45家,占44%;仅有4家企业将员工送到学校培训,不到4%。三是留才难。企业千方百计招聘、培养的人才,工作两三年有了一定的工作资历后,就纷纷跳槽到发达地区企业,或通过公开招考流向机关事业单位。据统计,我县中小企业普通员工流动率达20%~50%,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达20%。如此高的人才流动,造成管理、技术岗位人才断链,企业苦不堪言。

二、中小企业人才开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竞争,既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或者说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竞争。当前,在人才资源市场配置条件下,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开放,面临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从发达地区看,企业人才开发工作认识更加到位,思想更解放,政策更灵活,在“招商引资”方式上重点向“招才引智”转变。如宁波市早在2000年就实施人才“一号工程”,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出台了发放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月工作补贴以及子女就学方面等优惠政策,形成了人才集聚高地。从欠发达地区看,由于受经济、地理等因素制约,人才理念、人才政策等相对落后,企业人才非但引进少,现有不少人才纷纷往大中城市、大企业集聚,形成人才流动恶性循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中小企业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夹缝求生存,所处环境更为不利。

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县中小企业人才资源开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首先,省委“两创”战略的全面实施,为中小企业人才开发营造了良好环境。县委、县政府着眼构建“四型xx”,提出“大力创业、大气创新”,调控公共资源向创业创新集聚,不断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将进一步转变各类人

第五篇:中小企业人才紧缺问题的调查思考

中小企业人才紧缺问题的调查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中小企业人才紧缺问题的调查思考2010-06-29 19:08:5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中小企业人才紧缺问题的调查思考中小企业人才紧缺问题的调查思考(2)

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党的十七大着眼于推进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县委、县政府从全面实施“两创”战略、着力构建“四型xx”的大局出发,重中之重抓工业,着力体现了“两个率先”的要求。工业企业作为主战场,推动创新发展,实现二次创业,人才在生产各要素中的地位、作用至关重要。当前,我县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环节受诸

多因素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我们专题进行了调研,以供决策参考。

一、中小企业人才紧缺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截止2007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458家,全部为中小型,各类企业人才约14500人,其中经营管理类4900人,专业技术类1800人,技工7800人,当年实现总产值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实现产值113亿元,基本形成了以机床、工模具、缝纫机、汽摩配、照明电器、建材、门业、厨具、纺织服装等为主体的特色产业体系。但就总体而言,我县中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比较突出,受人才、资金、信息、管理等要素制约比较明显。特别是随着我县中小企业数量的

增长、规模的扩张,人才“两缺”、“三难”的现实矛盾更加突出,直接影响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两缺”:从市场紧缺程度和企业需求量看,一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紧缺。中小企业家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创新能力不足,仅凭感性经验、市场意识和冒险精神,越来越难以适应复杂的企业结构、多变的市场环境。同时,企业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人才每年供需缺口约850人,与外向型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即使取得自营进出口权,主要也是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优势,一旦遭遇国际贸易摩擦、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纠纷等,就相当被动。二是专业技术、技工人才紧缺。企业产业规模普遍偏小而且科技含量不高,技术创新型人才匮乏,短期内难以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提升。同时,先进制造业需要一流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

体化、电气技术工程、化工机械等专业技术、技工人才每年供需缺口约1800人。中小企业大量的一线技工,很大部分来自农村,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文化层次较低,知识型、技能型并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技工很少,难以适应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作。

“三难”:从企业人才开发看,一是引才难。近几年我县每年组织企业赴外地开展引进人才活动2次以上,需求与引进的比例约为10:2。每年组织一次大型的大中专毕业生人才招聘交流会,中小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左右,最终应聘就业的不到200人次。二是育才难。通过问卷调查107家企业显示,我县60%企业没有人才培养规划和经费投入,仅有21家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门机构,其他多数从属于办公室、总经办等,甚至根本没有。采取上岗前技能培训的有54家,占52%;采取边干边学方式培训人才的有45家,占44%;仅有4家企业将员工送到学校培训,不到4%。三是

留才难。企业千方百计招聘、培养的人才,工作两三年有了一定的工作资历后,就纷纷跳槽到发达地区企业,或通过公开招考流向机关事业单位。据统计,我县中小企业普通员工流动率达20%~50%,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达20%。如此高的人才流动,造成管理、技术岗位人才断链,企业苦不堪言。

二、中小企业人才开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竞争,既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或者说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竞争。当前,在人才资源市场配置条件下,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开放,面临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从发达地区看,企业人才开发工作认识更加到位,思想更解放,政策更灵活,在”招商引资”方式上重点向“招才引智”转变。如宁波市早在2000年就实施人才“一号工程”,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出台了发放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月工作补

贴以及子女就学方面等优惠政策,形成了人才集聚高地。从欠发达地区看,由于受经济、地理等因素制约,人才理念、人才政策等相对落后,企业人才非但引进少,现有不少人才纷纷往大中城市、大企业集聚,形成人才流动恶性循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中小企业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夹缝求生存,所处环境更为不利。

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县中小企业人才资源开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首先,省委“两创”战略的全面实施,为中小企业人才开发营造了良好环境。县委、县政府着眼构建“四型xx”,提出“大力创业、大气创新”,调控公共资源向创业创新集聚,不断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将进一步转变各类人

下载关于解决我县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解决我县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3.3 紧缺的水资源》教案(推荐5篇)

    《3.3 紧缺的水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我国设计经济发展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

    3.3《紧缺的水资源》教学反思

    3.3《紧缺的水资源》教学反思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 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地方能源紧缺问题的若干政策规定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5-01-29 【生效日期】1985-01-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地方......

    关于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思考讲解(大全)

    关于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思考 众所周知,水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世界发展到今天,几乎所有的水......

    关于解决“人才断层”问题的一些思考

    关于解决“人才断层”问题的一些思考 以礼河电厂是国家“一五”期间的重点企业之一,素有云南“水电人才摇篮”的称号。随着云南电力事业的发展,以礼河电厂已经为云南电力行业......

    解决农村问题的几点思考----关于农村问题的调研

    解决农村问题的几点思考----关于农村问题的调研 “>便民电话工作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倾听民声的重要渠道。人民群众向各级党政机关积极反映问题,根本上是出于对党和政府的爱......

    关于解决信访难点问题的思考

    关于解决信访难点问题的思考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以及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信访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信访总量持续上升;二是越级访、重复访明显......

    有关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有关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政策的放宽,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大批进城务工的农民,即所谓的“农民工”。农民工的产生与发展对城市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