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机生产基地的规划设计与实施
有机生产基地的规划设计与实施
一、规划设计
对选择好的基地或决定转换的基地,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对其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建立良性循环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生产体系。
1.1.基本情况调查
对基地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资源状况以及社会经济条件,明确当地适合开发的优势产品和有机转换可能遇到的问题;
2.制定发展规划及生产技术方案
在掌握了基地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及生产技术方案。规划要遵循生态工程原理,符合当地自然、社会、环境条件。规划内容应包括:
>> 有机生产土壤培肥方案;
>病虫草害防治方案;
> 耕作方法(免耕法、垄耕法、穴耕法等)及相应的管理方法;
>农场生态保护计划,包括种植树木和草皮,控制水土流失,建立天敌的栖息地和保护带,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畜禽的生活环境(圈舍、围栏、野外觅食和活动空间)设计和卫生管理(包括畜禽粪便处理)计划、有机饲料生产/购买计划、畜禽健康计划以及运输屠宰计划;
>全过程质量管理计划(内、外部质量控制、内部跟踪审查);
>基地经营模式;
>基地的保障措施,如技术保障、资金投入等;
>有机农产品的检查认证计划;
>营销策略规划。
二、规划的实施
1、人员培训
农业生产技术人员与生产人员了解并掌握有机农业的生产原理与生产技术、基地建设的原理与方法,是有机农业成功开发的关键。因此,必须由有机农业专业人员和生态工程专业人员以及相应种植、养殖领域的专家召集基地管理、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培训:
>有机农业与有机产品的基础知识;
>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
>有机农业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模式;
>有机农业生产的相关技术;
>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状况; >有机农产品检查认证的要求与申请有机认证的程序;
>有机农产品的营销策略。
2、基地规划与生产技术方案的实施与监督
基地必须建立起专职部门负责实施规划与生产技术方案,以保证各项措施能够及时落实。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以公司—农户/农场的形式组织基地生产,也可以通过地方政府建立专门机构组织农户/农场进行生产,或通过农民专业协会的形式,形成以政府/公司—农场/农户—农民/技术员的实施与监督基地规划与生产技术方案的三级结构,确保有机生产的顺利进行。
3、基地申请有机认证
基地开始有机生产后,应及早向有机认证机构申请有机农产品的检查与认证,做好接受检查的各项工作,使基地能够顺利地通过检查并获得有机生产转换证书(证明)或有机生产证书。
4、销售有机产品
有机农产品获得认证后,其证书就是进入国内外有机农产品市场的通行证。但有了证书并不意味着产品销售就没问题,就能以高于常规产品的价格出售。为了顺利地出售有机产品,需要在生产的同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销售方案,不要等产品收获后再找市场。
5、有机农产品质量控制
有机生产基地执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包括外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跟踪审查三方面内容。
>>外部质量控制
外部质量控制是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派遣检查员对有机生产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审核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否符合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检查员一方面通过实地考察、同生产者直接交流,了解生产者是否了解有机农业的基本知识,同时检查生产者是否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是否使用违禁物等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系统的考察,了解生产者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健全有效。
>内部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是指生产、加工的操作者内部本身采取的保证有机农产品质量的措施。首先,需要建立从上层领导至管理人员,再至生产人员代表的质量管理小组,制定生产管理政策和内部质量管理章程,督促生产、加工过程严格遵守有机生产标准;第二,必须建立完整的文档记录体系,记录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项物质的投入、产出,包括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贮藏、销售各个环节都要有详细的文档记录,相互之间要能够互相衔接,保证能从终端产品追踪到作物的生产地块,从而保证产品有机质量的完整性。
>内部跟踪审查
内部跟踪审查系统是保存完整的记录体系,有机农产品记录要根据认证机构标准进行存档。内部跟踪审查有助于检查员审查生产者有机生产系统的有机管理,帮助生产者采取科学的决策。附表列出了CHC有机生产基地内部跟踪审查体系的主要要素。
第二篇: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
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
有机食品系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的标准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加入WTO后农产品面临的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出口贸易中绿色壁垒的限制,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受到政府、消费者和贸易公司的广泛重视。要进行有机食品开发,建设有机生产基地,首先要了解有机农业的准确内涵。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对有机农业的定义充分概括了有机农业的内涵与指导思想,其具体内容是:有机农业包括所有能够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将当地土壤肥力作为成功生产的关键。通过尊重植物、动物和景观的自然能力,达到使农业和环境各方面质量都最完善的目标。有机农业通过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和药品而极大地减少外部物质投入,相反它利用强有力的自然规律来增加农业产量和抗病能力。IFOAM强调和支持发展地方和地区水平的自我支持系统,强调要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具体实施。从此定义可知,进行有机生产要有强烈的自然观,即尊 重自然规律,与自然秩序相和谐;另外还要有很强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时刻注意在农业生产的同时保护环境的质量;最终的目标是要达到环境、经济和 社会的良性发展。只有理解了有机农业的真实意义和目标,具备了有机的意识,基地才能建设好。1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理论基础
有机农业以拒绝使用人工合成的农用化学品而著称,但20世纪20~40年代德国的著名哲学家Steiner提出生物动力农业,英国的Howard和Balfour提出有机农业概念时,首先是从健康的角度来提倡的,强调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使用养分来培育土壤肥力和生命力,使作物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健康地生长,从而生产健康的产品。他们不是简单地看待人类疾病和导致疾病的原因,而是努力从整个生态系统探索健康的根源。Balfour发表了对健康的著名的论述,即土壤、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认为只有土壤健康才能获得人类的健康,即 “健康的土壤→健康的作物→健康的动物→人类的健康”。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是指农业生态系统免受发生“失调综合症”、处理胁迫的状态和满足持续生产农产品的能力,它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在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条件下才有可能生产出安全的农产品。土壤健康是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保持生态系统健康强调预防性的措施和方法。因此,进行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必须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为指导,循环使用 系统中的各种有机废弃物,科学合理地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种植绿肥,实行作物轮作和多样性种植,以培育健康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土壤,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生产出安全健康的有机食品。
有机农业强调充分发挥系统自身的自我调节机制作为防治作物病虫害的基础。这种理念与20世纪80~90年代提出与研究的生态防治理论相吻合。生态防治可定义为: 依据整体观点和经济生态学原则,选择任何种类的单一或组合措施,不断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使其安全、健康、高效、低耗、稳定、持续,同时将害虫维持在经济阈值水平之下。生态防治的显著特征是强调整体效能、系统健康和持续控制。在有机农业基地建设过程中,生态防治理论是病虫防治的基础,要充分采取农 艺措施(耕作、抗性品种、轮作、间作套种、地面覆盖、肥水管理、清洁田园等),辅之于恰当的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自然天敌、释放天敌益虫、B.t等微生物农药、植物性农药等)、物理防治(灯光诱杀、防虫网、调节温湿度等)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大量发生。对茶园、果园的研究结果证明,生态防治具有良好的病虫防治效果。
有机农业以“与自然秩序相和谐”为指导原则,要求在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植物、动物与景观的自然能力,在有机畜禽养殖过程中,要尊重动 物的天然习性,善待动物,给予动物一定的福利条件,禁止过分集约化的动物养殖方法。这种观念就是生态道德、环境伦理的体现,承认自然物有其自身固有的权利与价值,否定了人是自然界的主人,人类可以征服自然的传统世界观。基于此,要求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者要具备生态文明、生态道德的思想意识,在生产的同时注意对自然物的尊重与保护。生态道德观是有机农业生产者能否理解透彻有机农业原理和有机认证标准,行动上能否自觉地按照这些原理与标准去执行的前提条件。2有机农业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根据近年来指导有机生产基地建设的经验,要建设好一个有机生产基地,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 是标准化与科学化相结合。有机生产标准化是指在有机农业基地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有机认证标准和认证要求进行操作。有机农业除了有一定的原理外,还有详细 的标准规定什么行为与方法或物质是允许的,什么是限制的,什么又是禁止的,并且有专门的认证机构按照有机生产标准对基地进行检查认证,如果违背了标准,基 地就不能通过认证机构的认证,它生产的产品也不能以有机产品出售。而科学化是指在遵守标准的基础上应更深层次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如生态农 业技术、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对基地进行规划与设计,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力,开拓市场的能力,以至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有机生产基地强调标准化多,而科学性体现不足,多数基地只是进行单一的替代式的生产,除了不使用农药、化肥外,与常规农业没有多大差别。在经济效益方面,对产品价格过分依赖,一旦没有获得较好的价格,没有进入有机食品市场,则效益普遍不高,从而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而且,为了做到标准化或者说对标准的理解不透彻,禁锢了很多人的思想,只是被动地严守标准,而非本质上的理解,对有机农业始终没有正确的认识,始终停留在不用农药与化肥的界面上,并且经常抱着怀疑的态度看待有机农业。
二是生产与市场开拓相结合。有机农业作为安全、优质、健康的环保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产品价格也普遍高于常规的30-50%,甚至翻几倍,但高价格的实现要以市场接受为前提。因此,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市场开拓问题,这正是很多生产基地面临的难题。目前,有机生产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一些贸易公司或龙头企业有有机食品的出口订单,再组织农户或农场进行生产,二是政府鼓励农民或农场先进行有机生产转换,再寻找市场。前者不存在眼前的市场问题,也是很多生产基地所期待的生产组织方式,后者则经常具有盲目性。因此,有机生产基地建者必须具备很强的市场意识,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市场前景,做好产品的营销策划(如选择出口、主供国内大都市市场或基地周边市场、直销或家庭配送等方式),否则很容易遭受挫败。
三是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是各种可持续农业方式的共同目标。有机农业基地建设过程中,生产、管理人员要有实现三大效益的主观意识。环境效益,包括对基地的绿化美化、建造丰富多彩的田园景观,保护野生生物和生物多样性,对土地的保护,对水资源的保护,尽量减少裸地,避免水土流失,减少面源污染等,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是消费者愿意花高价购买有机食品以激励农民从事有机生产的原因之一;经济效益是有机生产极为重要的目标,一方面要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再 生、多层利用的农业生态工程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基地的整体生产力,另一方面通过较高的价格回报来实现高的经济效益,高价格是有机农业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社会效益包括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强调社会公正性等。三大效益 中,经济效益是实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动力因素,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又是经济效益的基础,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机生产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基地的宣传,有意识地实现三大效益,并使它们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3 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方法
有机农业生产在标准、技术、管理诸方面都区别于常规农业,基地建设要强调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选择理想基地。有机农业是一种农业生产模式,故原则上所有能进行常规农业生产的地方都可进行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有机农业生产强调转换期,通过生产管理方 式的转换来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活力,降低土壤的农残含量,而非强求首先要有一个非常清洁的、偏远的生产环境。因此,有机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就是常规农 业生产的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这样,在选择基地时,只要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1995》检测灌溉用水和田块土壤质量(尤其是怀疑水、土受到污染时),水质要达到相应种植作物的水质标准,土壤至少要达到二级标准即可。在周围存在潜在的大气污染源的情况下,要按照《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 9137-88》对大气质量进行监测。对于水产养殖,水质要求比较高,要按照《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进行养殖水面的水质检测。
选择的基地,田块要相对集中连片,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对基地产生的潜在的影响,要远离明显的污染源如化工厂、水泥厂、石灰厂、矿厂、交通要道等,也要尽量减少相邻常规地块对有机地块的影响,如水的流入和施用农用化学品对有机地块的影响等,设立明显的缓冲隔离带(根据美国OCIA认证标准的规定,需要建立8m宽的缓冲带)。另外对于基地的农田基本建设状况,产品特色,劳动力资源,农民的生产技术,交通运输情况也要加以考虑。选择产品知名度高,农民生产技术强,文化教育良好的地区作为有机生产基地,有机转换可顺利进行,并实现产品的有机与优质相结合,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野生植物的有机农业开发,基地必须选择在近三年内没有受到任何禁用物质污染的区域和非生态敏感的区域。
二是进行科学规划。有 机农业开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将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来,因此对选择好的基地或决定转换的基地,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对其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规划 整体设计上要以生态工程的原理为指导,参照我国生态农业中成功的农业生态工程的模式,规划设计符合当地自然、社会、环境条件的有机农业生态工程系统;在具 体细节上要决定基地的主要种植作物,品种选择,作物轮作计划,土壤培肥、病虫草害防治措施,基地生态保护与景观建设,基地将采取的管理与运作形式如公司加 农户、公司反租倒包农民土地、公司租赁经营、农民以专业协会或合作社的形式组织生产等,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如组织领导、技术资金保障,产品的营销方案等都 要全面策划。通过制定规划,明确有机生产的目标,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保障有机生产的成功进行。三是重视人员培训。有机农业是对现代常规农业的挑战,是一种劳动、知识与技术集约型的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工程牵涉的技术面更广,因此使农业生产技术人员与生产人员了解并掌握有 机农业的生产原理与生产技术、掌握有机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原理与方法是有机农业成功开发的关键。因此必须由有机农业专家和生态工程专家以及相应种植、养殖 领域的专家在基地召集与有机农业生产、加工相关的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进行包括标准、技术、管理、销售在内的全方位的培训。只有当生产者确实具备了有机生产 和生态工程的意识,消除了对有机农业的误解,并掌握了相应的技术后,基地建设才能顺利进行。经验表明,有机生产的成功转换,首先在于生产者的意识与思想观 念的转换,当他们能够摆脱常规生产的思路,用有机农业的原理与技术方法来指导生产行为时,有机农业转换就离成功不远。因此,有机基地建设一定要重视对生产 者的培训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四是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良好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是有机认证对生产基地的基本要求。内部质量控制是指生产基地本身采取的保证质量的措施,其实也就是一种诚信的保证,每个生产基地只依赖于每年一次的有机检查来控制质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缺乏诚信,有机生产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内部控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要建立起 质量管理体系,即建立从主要负责人至管理人员,再至生产人员代表的质量管理小组,要制定基地的生产管理方案,监督基地的生产过程严格遵守有机生产标准,与 农户签订相应的质量保证合同与产品收购合同等;再则是基地必须建立完整的质量跟踪审查体系,也即文档记录体系,通过基地地块分布图、田块种植历史、农事日 记、详细的投入、产出、贮藏、运输、销售记录,产品标贴、产品批号来保证能从终产品追踪到作物的生产地块,从而保证产品有机质量的完整性。跟踪审查文档记 录同时还有助于生产者制定良好的生产管理计划。对于小农户认证,除做好文档记录外,还要求生产者彼此相邻,种植作物与农事操作必须统一,使用同样的投入物质,产品统一加工和销售,要有内部检查员,并制定违反标准的惩罚制度等。那些通过ISO9000、ISO14000、HACCP认证的企业,有机生产、加工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比较容易建立,因它们的要求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除质量控制外,质量教育也是保证有机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当有机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人员具备了很好的质量意识,质量控制措施才能有效地实施。质量意识的培育要通过对有机农业的原理、意义、理念的培训来达到,如日本有机产品认证标准(简称JAS法)就规定有机生产、加工过程的管理者必须参加认证机构指定的培训班的学习。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是一个涉及有机生产、组织管理和市场开拓的复杂的生态工程,要求生产与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与领会有机农业的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积累技术 与管理方面的经验,不断地完善基地的生产结构和质量控制体系,挖掘基地的生产潜力,从而不断地改善基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基地的综合生产力和基地的知名度与 信誉度,最后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三大效益。
第三篇:云峰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
云峰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为做好,2013年春种与有机认证程序的准备工作,3月8日在公司吴局长与方经理带对队下,组织人员赴头陀乡虎形村,进行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的考察,对去年基地种植水田经行了采集土样与浇灌用水,为做好有机认证检测提供样品。
公司在对于基地有机种植水田严格控制,严格按有机水稻种植要求,不施化肥 农药 远离生活区以减少生活垃圾对于有机种植的影响。以做好有机水稻用田三年的转化期,和保证以后有机水稻有机种植的持续进行
取样期间,方经理对种植地提出严格要求,并对种植地水田周边环境做出未来设想,设想指出云峰公司要保证有机水稻的种植,不能让周边环境对有机生产产生一丝不利有机的环境,保证有机水稻的有机性。对于种植水田浇灌用水也提出要求,要求指出对于浇灌用水我们要做到专田专水,保证浇灌用水源头不受影响,保证浇灌用水不受化肥 农药的污染,浇灌用水要与一般农田用水隔绝,以防止受到污染的可能。
考察期间,吴局长与合作村领导王书记….等做了长时间交谈,就公司对基地种植的一些问题提出具体要求并作出具体安排。公司要求种植户严格按照有机水稻种植要求操作,做好种植的田间管理,保证有机水稻的量跟质。公司就今年水稻稻种的选择,具体种植过程,收购等一系列问题,与种植基地领导交换意见,并达成一直。
第四篇:对建设全省有机苹果生产基地的调研与思考
对建设全省有机苹果生产基地的调研与思考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机化已成为苹果产业的最新发展方向和苹果消费的主导方向。灵台县作为全国苹果生产的最佳适生区和全省18个苹果生产重点县之一,必须以发展有机苹果为方向,立足高端消费市场,坚持高目标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推进,加快推动苹果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力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一、全县苹果产业发展的成效
2006年秋季以来,灵台县委、县政府在总结经验教训、科学分析市场形势的基础上,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平凉金果”品牌优势,把苹果产业确定为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握紧拳头,强势推进,全县苹果产业发展实现了较大突破,也为建设有机苹果生产基地探索了经验。
一是突出规模经营,集中连片开发。全县上下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制定出台了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对集中连片定植果园面积的示范点予以扶持奖励,通过宣传发动,部门包抓,集中扶持,抓点示范,跨乡镇、跨村社、整流域、整片带进行规划,引导群众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速苹果产业规模扩张。目前,全县定植以烟富3号为主的优质苹果面积达到10.38万亩,人均果园面积0.52亩,其中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点27处79886亩,万亩以上的乡镇5个,千亩村达到47个。
二是突出标准规程,坚持规范建园。讨论制定了《灵台县苹果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和《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创建方案》,严格落实大苗、大坑、大肥、大水等质量标准,严把规划、定植穴开挖、施肥、泥浆蘸根、栽植、浇水、埋枝、整带等质量关口,按标准施足了底肥,浇足了定根水,提高了苗木成活率,真正做到了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园。先后建成了什字塬优质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区和邵寨干槐树坳、独店姚景、西屯柳家铺至郭阳、什字南庄至沟泉、上良北坳等一批标准化苹果产业发展基地,配套修建了部分示范园区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为全县苹果产业发展树立了样板。
三是突出间作套种,增加前期效益。针对果园建设前期投入多、收益少、群众积极性不高的实际,坚持把幼龄果园间作套种作为增加果园前期效益、确保果农收入不减的关键措施来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实施果园高效间作。县乡村多方联系订单,结合群众的务作习惯,以适销对路、经济效益高的豆类、薯类、蔬菜等作物为主,及时制定了间作方案。在规划指导上,以有利于果树生长为原则,严格按规范留足果带,坚决杜绝了间作高杆深根作物,同时引导连续两年套种豆类的果园,合理轮作倒茬,改种其他作物,促进了幼园前期效益明显增加。
四是突出技术培训,推行标准管理。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与园内现场指导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发放技术资料与声像宣传相结合等办法,分层次、分季节搞好培训,并聘请专家教授现场示范指导,以理论讲课、技术示范、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让群众掌握果树栽植技术,全县苹果产业发展重点村社全部实现了“村有果树管理专业队伍、社有专业能手”的目标。讨论制定了《灵台县绿色食品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制度》和管理作业历,聘用农民果树技术员200名,成立果树管理专业服务队11支,指导群众落实各项标准化管理措施,提高了果树管理水平。
五是突出机制创新,形成发展合力。县乡两级财政持续加大对果产业的支持力度,每年预算列支苹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苹果产业发展。大力推行县级领导联乡(镇)抓点、县直部门联村帮扶、行政技术干部双轨包抓制度,在果树定植、管理的关键时期,帮扶部门在资金、人力、物资等方面进行帮助扶持,各级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协助果农落实管理措施,形成了领导包抓、部门帮扶、业务单位精心指导、乡村全力落实,集中发展苹果产业的强大合力。
虽然全县苹果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仍然处在点状突破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面状发展的态势,发展有机果品仍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化程度不高。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化程度低,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不利于有机农业的推广和向纵深发展。二是有机技术集成应用体系不健全。技术层次还比较低,生产技术管理不规范,没有形成系统的技术集成与服务体系,尤其是果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没有专业的果品质量检测检验机构,果品农药残留难以实现有效控制。三是农民整体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不高。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在部分农户心中根深蒂固,难以较快接受一些先进技术和方法;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发展缓慢,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制约了有机苹果的发展。
二、发展有机苹果势在必行
有机苹果是按照国际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或技术规范生产加工出来,并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检查质量合格,是真正无污染、纯天然、高品质的健康食品。有机化已成为苹果产业的最新发展方向和苹果消费的主导方向。
首先,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客观需要。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苹果要求不再只是注重口味好,更关注环保、无公害等深层品质,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县周边的地区已开始发展有机苹果,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灵台要在苹果产业中占居一席之地,就必须以发展有机苹果为方向,充分发挥我县耕地面积较大、光热水条件适宜、畜牧业发展基础好的优势,瞄准高端消费市场,高目标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推进,使苹果在质量和安全性方面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以有机苹果占领高端消费市场,打出灵台苹果品牌。
其次,是苹果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垃圾的大量排放,对生态环境和果品卫生造成了很大威胁,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节能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发展有机苹果生产,可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和谐社会,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同时,有机苹果的销售价格也远远高于普通苹果,且有机苹果的市场空间大。发展有机苹果,可以提升我县苹果产业品位,从而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步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再次,具备发展有机苹果的基础条件。灵台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任何工业污染源,是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通过近年来不懈努力,全县苹果园面积已经初具规模,果园管理技术较为规范;新农村建设推广的沼气产生的沼渣、沼肥,可直接作为有机肥使用,畜牧业发展也为有机肥料生产提供了肥源;积极落实生物、物理等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降低了农药使用程度,基本具备生产有机苹果的基础条件。
三、建设有机苹果生产基地的思路与对策
建设有机苹果生产基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规模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品牌化建设、产业化发展、典型化带动、制度化保障”的思路,坚持高目标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推进的理念,科学规划,循序渐进,持续推进苹果产业扩量提质增效,真正把苹果产业发展成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一)发挥区域优势,壮大产业基地规模。要紧紧抓住灵台被列为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和全省苹果发展重点县的历史机遇,继续把苹果产业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按照“抓规模建基地,抓管理增效益”的思路,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切实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真正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合灵台特点、果品质量优、市场销售好的主栽品种,既有早熟的,也有中熟的,还有晚熟的,确保全县苹果品种多样化,使高效益、高产值的苹果得到较快发展。要按照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向,坚持从资金上扶持、技术上指导、销售上服务,严格落实全县“十二五”发展果园新植专项规划,片上扩展,带上延伸,点上突破,不断壮大基地规模。要以建设苹果产业万亩大乡(镇)、千亩产业带和专业村、专业户为抓手,继续落实扶持奖励政策,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打破村组界限,整片带、整区域、规模化发展果园,使每处果园面积不小于2000亩,为统一配套基础设施、强化服务管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实行机械化作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实行标准生产,推进产业提质增效。要整合劳动力、科技等生产要素,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推进水果品种优质化、苗木生产本地化、果园建设规范化、生产管理科学化、投入品使用合理化、果品质量优良化、采摘包装规范化、加工藏运科学化,提高安全生产和市场准入水平。一要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科学院、农业部门、农业技术学校等的作用,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苹果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结合我县实际,抓紧制定有机苹果生产标准,推进水果品种优质化、苗木生产本地化、果园建设规范化、生产管理科学化、投入品使用合理化、果品质量优良化、采摘包装规范化、加工藏运科学化,提高安全生产和市场准入水平。二要强化技术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聘请果树专家举办高层次的咨询培训活动,提高果农的科技意识和经营水平;继续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落实奖励政策,激励他们开展科技承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以及印刷资料、开展技术咨询等手段,扩大技术覆盖面,确保每个果园户有一名会经营、懂管理的科技明白人。三要推行标准化生产。按照“以畜促果、果畜结合”的思路,配套发展养牛业,不断加大有机肥投入,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积极推广运用物理、生物等病虫防控技术,加大杀虫灯、粘虫板、糖醋液、诱虫瓶(带)等设施投入,采用综合手段防治病虫害。全面推广苹果管理集成技术,做到各个生产环节环环紧扣、有效衔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提升果品产量和质量。四要强化质量监管。坚持源头治理,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坚持对国家明令禁用的农药、化肥、果袋进行专项整治,做到不准卖、不准买、不准用。建立农残监测体系,实施生产全程跟踪监控。
(三)打造优势品牌,提升果品竞争能力。品牌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统一体,只有打造优质品牌,才能开拓市场、占有市场。一要全力打造品牌。建立质量监测体系,对可能造成果园污染的污染源进行清理整顿;购置农残检测、果品理化指标分析等检测仪器,配备专业人员,加强对有机果园投入品和果品质量的监测,对全县果品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完备的档案管理体系,形成产品追溯查询招回机制,杜绝使用禁、限农业投入品。二要注重果品包装。加大苹果认证力度,对符合生产质量和流通标准的灵台苹果给予认证贴标,把好入口和出口关,有效保护好灵台苹果品牌。引导广大果农和经营者积极主动适应国内外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按照不同品种的特点,结合市场标准,完善包装规范、重量标准、质量等级等标准,切实做好采后商品化处理工作。三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借助古商周和皇甫谧文化的外在影响,通过参加、举办各种节会,广泛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我县发展苹果产业的资源优势、取得成效及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升灵台苹果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强化配套开发,加快产业化进程。要坚持走“以农业产业化支撑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路子,有效整合各种农业项目,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尽最大可能减免各项税费,支持和帮助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带动产业整体优化升级。一要大力发展果品贮藏业。认真落实对企业的扶持政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在全力促进灵台县绿色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瑞天祥果蔬发展有限公司、映山红果品公司和录林果蔬发展有限公司等果品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建立土库、冷藏库、气调库等苹果贮藏设施,确保冷库贮藏率达到40%以上,实现季产年销。二要加快建立市场营销体系。按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服务要求,引导广大果农树立市场化、规模化意识,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营销大户,采取外联国内国际市场,内联千家万户的果业生产者和生产基地的方式,不断开拓市场,增加苹果市场份额。三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按照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培育贮藏营销物流企业,扶持建立功能全、服务好、规模大的苹果专业合作社和营销协会,鼓励农村能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创办,领办、参与各类专业合作社,为果农提供产前信息物资供应、产中技术服务、产后储藏销售等社会化服务,从而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信息流通问题,加快形成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的多元化经营格局,促进苹果产业化发展。
(供稿:灵台县 夏军平)
第五篇:有机茶项目规划
有机茶项目规划
第一节
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有机茶园项目
2、建设规模
新建面积500m2生态绿茶精加工车间,建设1000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茶园。
3、建设内容
建设500m2的精深加工车间,250m2的原料仓储和产品库房,150m2的生产辅助用房及500m2办公生活用房。
4、投资规模
有机茶园项目投资规模为500万元。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建成投产期年销售产值300万元,销售税金50万元,利润总额150万元。
第二节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扩大内需的各项经济政策的逐步实施,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放在主要地位,同时,广大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日趋迫切,要求标准越来越高,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县,有资源、环境优势、有独特的自然条件,生产出的农产品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多项优惠政策给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很多机遇和条件。
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发展,综合开发的政策,有利推动山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2、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资源整合;
3、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农业种植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4、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地方茶叶产业产业链的科技含量;
5、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6、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7、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第三节
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优越
2、区位优势明显
3、生态环境良好
按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规定的项目采样和分析方法,经有关单位检验,水质、土壤、空气环境质量均属清洁,符合绿色食品基地水质、土壤、空气环境质量标准,适宜发展A级、AA级绿色食品以及有机食品。
4、具备后发优势
由于村远离中心大城市,区域内又没有大中型工矿企业,水质、土壤、空气环境质量未受污染,为发展有机食品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同时又有交通优势。因此,在村建设有机茶基地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和优势。
是以山地为主的山区县,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80%以上。长期以来,农业种植结构品种单
一、效益低下、综合竞争力不强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建设有机茶基地,发展有机食品产业,对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收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的有利条件
有机茶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在有机茶的生产、加工乃至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受到有关有机茶认证资格的认证机构进行监督认证。特别是在茶园的田间管理过程中,茶叶生产绝不允许受到任何化学及其它污染。
目前,我国有机茶生产技术标准已相继制定并颁布实施。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中心以IFOAM基本标准为基础,参照欧盟标准,于1999年5月制定了有机茶认证标准,用于开展有机茶认证工作。
有机茶中心还编写了农业部行业标准,NY5196-2002《有机茶》、NY/T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NY/T5198-200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等技术标准,并于2002年9月1日起实施。这些技术规程和标准为我国有机茶生产,加工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支持。
第四节
项目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一、市场分析
有机茶是一种绝对不受任何污染的纯天然食品。由于有机茶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受到严格控制,其品质是有保障的,是最营养、最安全的天然食品之一,满足了当今广大消费者追求健康安全的消费需求,因此,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国际市场对有机茶需求量稳步增长,而国内市场对有机茶的需求正在启动并呈迅猛发展之势。
有机茶主要销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国;有机茶的销量仅占上述国家和地区茶叶销售量的1%,而有机食品在上述国家和地区已占到5%以上。
目前,世界茶叶总产量约为296万吨,而有机茶销售量约为6000吨,且主要是红茶。有机茶在国际市场以20%的增长率增长。因此,有机茶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呈供不应求之势,有机茶的销售价格较一般常规茶叶销售价要高30%~50%,利润相当丰厚,市场空间相当巨大。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国有机茶发展经过近十年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有机茶园经有机茶认证的茶园面积仅12万亩,占全国茶园面积的0.7%,年产有机茶仅4000吨,占全国茶叶产量的0.5%。我国的有机茶主要分外销和内销两条渠道,外销为主。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有机茶出口数量占全年产量的60%,而内销为40%,但从产值情况来看,目前有机茶产值约为1亿元,占全国茶叶产值的1%,利润丰厚。出口有机茶产值占有机茶产值25%,而内销有机茶产值占有机茶产值75%。由此可见,内销有机茶的产值高于出口有机茶产值,内销市场较外销市场更好,说明我国有机茶市场处于起步期并迅猛发展,消费者对最营养、最安全的有机茶更加青睐。
本项目按照无公害标准生产优质茶叶,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项目建设不仅可促进地方茶叶产业的升级换代,同时还可将茶叶产业发展成为地方饮料食品产业的新的增长点。
二、销售方案
从我国有机茶销售渠道而言,我国已开展有机茶经销商认证,建立了有机茶销售专柜制度。在经销商和市场的共同拉动下,目前我国有机茶产销基本平衡,部分产品特别是高档的有机名优茶呈供不应求的态势。我国有机茶市场主要由当地市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出口市场组成。
因此,对我公司即将开发出来的有机茶产品销售,我们将以当地市场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主,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寻找已获得有机茶认证的经销商代理经营有机茶产品,从而建立起有机茶的销售网络。
第五节
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规模
建立产业推广及科技服务体系;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稳定的优势无公害茶叶原料基地;建设高标准的加工厂房,进行绿茶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达到年产绿茶系列产品10吨的生产规模。
1、茶场建设规模
投资200万元,新建复垦1000亩有机茶园,建设500m2的精深加工车间,200m2的原料仓储和产品库房,100m2的生产辅助用房及500m2办公生活用房。
2、设备规模
投资200万元购置茶叶保鲜、加工及包装成套设备,按照环保和消防要求,配备必要的消防及环保设备。
3、项目规模
年产绿茶系列产品10吨。
二、项目规划与布局
按照原料购进——储存保鲜——生产加工——成品库的产品流向进程布局规划,办公生活区相对独立。总平面布置力求做到:合理规划,相对集中,紧凑美观,以达到工艺技术路线合理,获得最合理的物料和人员流动路线,运输管理方便,节省投资的目的。
三、生产技术方案及产品方案
1、产品技术标准
原料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4456.1-2008绿茶。
2、项目关键技术
杀青是茶叶加工的关健技术。杀青方式有锅炒杀青和热蒸汽杀青两种,蒸汽杀青的绿茶称“蒸青绿茶”。干燥依最终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和晒干之别,炒干的称“炒青”,烘干的称“烘青”,晒干的称“晒青”。
本项目拟采用蒸汽杀青和烘干技术。
3、项目加工技术方案
细嫩的名优绿茶,千姿百态的外形,都是制造过程中采取不同的造型方式(手法)而形成的,有压扁的,有搓条成针的,有团揉成球的,有抓拍成片的,有搓揉卷曲的,有结扎成花的等等。基本加工流程:杀青 → 揉捻 →干燥。
第六节 项目有机茶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一、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
(1)加工设备及构成:200万元(2)种苗投资及构成:200万元(3)流动资金:100万元
2、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00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
二、效益分析
1、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该项目有机茶园面积1000亩。
茶树是一种叶用多年生经济作物,其经济年限一般在30~40年。如果能科学种植和管理,便能达到头年载,二年摘,三年超双百的水平。但是,通常来讲,茶园都要通过2~3年的抚育后,进入6~7年后即进入盛产期,可延期20~30年。
随着我国茶叶产品结构调整,我国茶叶产品都向无公害、绿色食品、高档化、名优茶产品方向发展,茶园产值相当乐观。
2、成本及利润分析
根据调查,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其投入产出比基本上在1:1.3~1:1.65之间。按1:1.3的投入产出比计,则茶叶生产利润率达35.6%。
3、财务评价结论
根据目前有机茶的销售价格水平和先进的茶园管理以及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茶叶的单产及销售价格期望上升10~20%,丰产期的第六至第八年,年净现值期望增加20~25万元是有可能的,发展后劲十足。
第七节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一、生态环境
有机茶是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有机茶从种植到加工,其本质要求就是天然无污染,其实就是一个生态环境的改善过程。所以说,有机茶园建设,既是经济林,又是生态林,其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其他社会影响
有机茶园是一个要求茶园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生态环境,在生产过程中,要求严禁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因此,是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大力发展有机茶园,是加快县退耕还林还草,切实改善镇生态环境的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