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研究》成果公报(教育部重点课题)

时间:2019-05-12 21:2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研究》成果公报(教育部重点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研究》成果公报(教育部重点课题)》。

第一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研究》成果公报(教育部重点课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研究》成果公报(教育部重点课题)

由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王明伦研究员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研究”(课题批准号:DJB030355),日前通过了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结题鉴定,现将成果公告如下:

一、内容与方法

(一)内容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的研究

课题从系统论和教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规模、人口发展规模、城市化发展进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等基本问题及其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相关性,分析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而准确把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制约因素,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研究与确定提供翔实的依据。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数量目标的研究

发展数量目标是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预测以及反映这一趋势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课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学龄人口发展变化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行政策等为依据,分析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若干因素:每年的高中阶段毕业生人数(n)、高中阶段的升学率()和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比例()。如果以年招生规模(P)来衡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则可用公式 来表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以此公式,预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低、中、高)发展数量目标选择的基本方案。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结构目标的研究

发展结构目标是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关系。第一,专业结构目标。经济发展结构直接决定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革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所以,区域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和改革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改革与发展影响很大,反过来说,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改革、发展的主要依据。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调整与提升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大局出发,既要服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又要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二,形式结构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形式结构将趋于多样化,向社区延伸,为社区服务的功能将更加凸现。第三,层次结构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是由我国的政治制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发展方向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发展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各层次人才需求的比例来培养各种不同层次的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与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协调发展,构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色的,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协调发展的层次结构体系。第四,布局结构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以“梯次布局,均衡发展”为原则,以中等城市布局为重点梯次,形成向经济发达的县城和社区延伸的网状布局。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目标的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目标是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社会的程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目标主要以动态目标和静态目标为分析框架,建立可持续的发展质量目标体系;以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满意度为基准,建立发展质量市场评价体系;以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为依据,构建发展质量预警系统。

(二)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用于收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成果,并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相关问题为中心加以整理、分析,作为课题研究的基础。

2.调查研究法

课题组对江苏苏州、常州、盐城、南通四市进行了课题调研,进一步了解江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进展情况;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3.动态分析法

动态分析法主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和判断,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结构、发展质量等,以及时充实变化的内容,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思路。

4.预测法

预测法是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已掌握的数据,对2006—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主要对发展规模进行预测,以期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数量目标的确定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二、结论与对策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结论

1.2006-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将继续扩大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应占高等教育招生总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1100多万名毕业生。这为研究者预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数量目标提供了参考依据。课题组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高中毕业生人数等量化指标和经济发展规模等要素,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的比例在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基本思路,对2006—2020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按、、分别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见下表)表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总量规模将继续扩大,年均增长在8%--10%之间,但这种增长必须是建立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基础上的又好又快地增长。

2006-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预测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万人)

412.36 497.10 575.82 631.49 725.28 790.61 882.49 927.15

369.28 445.17 515.66 565.52 649.51 708.01 790.29 830.28

307.73 370.97 429.71 471.26 541.26 590.01 658.57 691.90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万人)

973.04 1007.70 1048.17 1071.35 1179.73 1292.99 1460.22

871.38 902.42 938.66 959.42 1056.47 1157.90 1307.66

726.15 752.02 782.22 799.52 880.39 964.92 1089.72

2.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第一,优化专业结构系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显示出明确的分化与综合两种趋势,在各个领域出现了越来越细的分工,而在各个领域之间,融合性、渗透性却越来越明显,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新技术的共享性越来越强,从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复合型、一专多能型人才倍受欢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也日趋融合,专业综合化、交叉化趋势会日益鲜明。第二,完善层次结构。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由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技术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构成。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对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未来15年,我国仍以发展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形成以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本科(技术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层次结构体系。第三,拓宽服务面向。高等职业教育要拓宽服务面向,既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又要为社会每一个成员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能满足他们转业、转岗要求的学习机会。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选择上,既要重视高职学校教育的发展,也要重视高新技术培训的发展,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转岗转业培训、社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有序的发展道路,以满足不同支付能力的个人学习需求。第四,延伸布局结构。高等职业教育从中心城市向社区拓展,以社区为单位布局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职前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社区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3.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需进一步提升

第一,改善发展条件。就全国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贫富”悬殊,各地发展差距相当之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确保数量规模的增长必须与基本的发展条件相适应。第二,强化发展环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环境的优化程度。发展环境主要体现在政府、社会、企业三个层面。作为政府,要充分发挥对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宏观协调和政策引导功能,管好只有政府才能管好的事情。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政府有责任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在教育投资多元化的来源渠道中,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仍然是重要的主渠道。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和直接受益者;企业是高等职业教育最大的客户,也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的合作伙伴。各种所有制企业应依法负有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第三,提升发展能力。发展能力主要体现在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上,体现在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上。高等职业教育要转变办学思想,优化发展思路,创新实践教学,突出特色办学,不断提升学校品质和核心发展力。第四,挖掘办学资源。一是充分利用重点高校的品牌资源,如先进的办学思想、丰富的图书资料等,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扩大社会各界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二是有效利用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资源,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第五,创新发展方式。未来15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是多样化的。一是混合式发展。从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应走内涵发展为主,适度外延发展的混合式道路。二是渐变式发展,即弥补性增长向适应性增长发展。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目标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仍处在弥补性增长的高级阶段,开始进入适应性增长的初级阶段。从研究者预测的结果看,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增长在适度扩大学校数量的前提下,主要以挖掘现有学校潜力,提高现有学校的内部效率,扩大现有学校办学规模为目标,盘活高等职业教育的“存量”,使之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增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适应性增长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目标的未来选择。

4.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评价不是面向过去,而是面向未来;不是面向个别,而是面向整体;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发展。依据这一思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不仅要反映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的现实资源,而且要分析未来发展的“势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质量评价的根本出发点,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评价主要依据规模、质量、特色等指标进行价值判断,以此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的要素,它主要包括:发展理念、发展资源、发展规模与质量、发展结构、资源利用、社会贡献、发展特色等,亦称七大一级指标。这些指标是动态的,变化的,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从多视角客观全面地反映高等职业教育当前发展状态和未来发展潜力。

5.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预警需进一步加强

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加强发展质量预警系统建设的任务显得更加繁重,十分急迫。因此,研究者以“发展、协调、持续”三个关键词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预警系统建模的重要基础,从“三个维度”,即“发展维”、“协调维”、“持续维”,构建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预警“三维空间系统模型。”与之相对应的有七项要素指标,即“发展理念、发展资源、发展规模与效益、发展结构、资源利用、社会贡献、发展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预警系统模型建立在发展过程与行为轨迹之中,发展过程的行为优劣,健康是否,均可通过“三维指向”透视出来。指向为交合(见图1),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处于良好状态,呈现协调发展之势;指向为分离(见图2),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处于偏离状态,呈现制衡发展之势。

图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 图2: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 预警三维空间系统模型 预警三维空间系统模型(交合型)(分离型)

二)政策建议

1.未来15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年均增长应稳定在8%-10%之间

数量目标预测结果看,未来15年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总规模仍将继续扩大,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按低方案可达到541.26万人,按高方案可达到725.28万人。但2010年以后,由于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程度地影响。但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规格的高移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层次结构的不断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会不断提高。到2020年,若按低方案,招生规模可达到1089.72万人,按高方案可达1460.22万人。年均增长应稳定在8%-10%之间是比较可行的。

2.构建科学有效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第一,规划专业结构体系。未来15年,我国仍以发展与第二产业相对应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为主,这是我国产业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但从未来产业发展的角度考虑,与第一产业相对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会有一个稳定发展的过程,与第三产业相对应的高职教育专业会有一个大力发展过程,形成“2、3、1”的专业结构体系,为一、二、三产业,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培养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特别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急需的各类人才,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第二,积极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就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如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其主导和支柱产业,对技术本科人才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经济发达地区应以发展技术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主,按照需求配置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按照需求适度发展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第三,学校形态的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类培训并举。今后15年,我国既要发展学校形态的高等职业教育,又要发展高新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转岗转业培训和社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有序的发展道路。

3.建立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系统

高等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需要更高的教育成本和资源配置成本。因此,第一,构建成本投入体系。政府应按照教育成本确定经费配置比例的原则,调整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提供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提高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比例,改变由于教育类型不同而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经费投入少的不平衡现象,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职业教育成本投入体系。第二,缩小收费差距。对高职院校学生,政府应提供与普通本科高校相当的公共教育经费,使生均拨款经费与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拨款经费大体持平,以改变目前两类教育在收费标准上出现的较大反差,实现不同教育类型之间政府财政拨款的相对公平。

4.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一,建立开放式的高职院校教师准入制度。无论哪一类学校的毕业生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只要达到高职院校教师任职标准,且取得教师资格后,方可到高职院校任教。第二,政府要提供面向行业、企业招聘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的政策,确保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外引”道路畅通。第三,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国家级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各省市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质量。

三、成果与影响

(一)主要成果

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共发表论文18篇,约10万字,其中有7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部分发表文章如下:

1.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08,(3)2.王明伦.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证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3.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评价及其指标体系构建.当代教育论坛,2006,(11)4.贺文瑾.构建和谐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职业技术教育,2007,(22)5.曹稳.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结构几个问题的思考.职教通讯,2006,(8)

6.李德方,徐海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职教通讯,2006,(12)7.李德方,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标准初探.教育与职业,2006,(23)

8.周大农,戚亚光.论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教育与职业,2006,(23)

(二)社会影响

课题研究成果发表以后,在职教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中,1篇论文获常州市政府奖,7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全文转载,1篇论文被中央教科所主办的《教育文摘周报》转载。

第二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自编

推进新课

师近几年你的家乡有什么变化?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畅所欲言。 生1 我们村里近几年几乎家家盖起了楼房,都买了摩托车。

生2 我们村里也用上了自来水,告别了挑水的日子;安装上了闭路电视。

生3 餐桌上不单是自己家种的蔬菜和腌制的咸菜,也有了鸡鸭鱼肉。

生4 电器设备越来越多,也用上了冰箱、空调。

师(总结)大家刚才都介绍了自己家乡的变化,这说明大家都十分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希望大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从大家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使人们走上了小康之路。

1西方有句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今天的总体小康不是一蹴而就的。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1)“三步走”发展战略(展示)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我们总结一下大家所举的种种表现,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

1.总体小康

(1)表现。

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吃、穿、用、住等各方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已发生了转变,从吃饱到吃好,从有衣穿到穿好衣,从烧柴、烧煤到使用电器,“楼上楼下,电视电话”无不反映出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这一点是我们深有体会的,它就发生在我们周围、我们身上。

(显示一些场景:如舒适的住房、设备一应俱全、丰盛的餐桌、漂亮的服装等) ②从客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显示相关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已达8.94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六位;贸易总量居世界第七位;谷物、肉类、棉花、钢、煤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师 通过刚才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国已经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第二步”战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师话锋一转)我们在赞叹着国家的繁荣景象,享受着美好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感觉到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呢?我们对现在的生活已经十分满足了吗?

〈1.〉我们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存在哪些问题呢?(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

(2)现状。

生1 我觉得贫富差距仍然存在,有的家里住上了楼房,但有的仍然是平房,甚至是四面透风的土砖房。

生2 城乡差距还很大,农村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和城里人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尤其是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还比较落后。

生3 居民的文化素质还不是很高,尤其在农村,高素质、高学历的人不多。 生4 人们的法制意识还比较淡漠,违法事件经常发生。

师 大家的分析都十分中肯,有的还十分尖锐,这说明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

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

〈2〉.根据这些问题概括出总体小康的特点。

(教师归纳)

现在的小康——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低水平——总量已达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再大的数字除以13亿都是一个小数字,不全面——指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发展不平衡——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过渡)

正因为我们国家现在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就要求我们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那么我们所憧憬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展示图片党的十六大提出这一目标)

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过渡)六个更加从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社会、人民生活等方面对未来社会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我们有信心去实现、去创造美好的社会,下面请大家把范围缩小一点,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讨论一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展示图片)

1、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1)、⑵

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的确经济是基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要的就是要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实现了大家所说的这些目标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不是一句空话,才会成为现实。

师(过渡)当然,有信心、有目标还不够,它的实现更需要我们付出努力,付出艰苦的劳动,实现全面小康,也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该怎样实现全面小康呢?

2.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具体进程

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板书设计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微观表现1.总体小康宏观

现状

2.全面小康:表现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目标

2.实现途径



延伸新课

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创造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在新世纪新阶段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再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要使我国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也就是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在“全面”两字上下功夫,这就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各个领域深入进行改革,这将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下面讲二个问题:

一、要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小康”是人民生活安康之意。小康水平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

我国2000年达到人均800美元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四项:

㈠经济:①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平均年增长率要达7.2%以上,人均由800美元达到3000美元以上,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②综合国力由现在世界第6位跃升到第3位,在今后50年居世界第2位;③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城镇人口的比重超过50%;⑤工农、城乡、地区等三大差别的趋势逐步扭转;

⑥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⑦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㈡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报告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写入报告中: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②干部民主直选;③干部任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试用期制”、“票决制”所替代。要做到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医务公开等。

㈢文化:全民族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扫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大家知道,老年教育属成人教育范畴,是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是老教工作、老干部工作、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大学(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传播先进文化、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场所,是培育和提高老年人“三个素质”的基地,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一条途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大力推进老年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和繁荣发展,溶入全国老年教育的第二个春天。

㈣注意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控制污染物排放,资源利用好,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能牺牲环境搞建设,请听一首《家园变迁》的顺口溜:“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游泳灌溉;80年代鱼虾绝代;

90年代臭不可耐。敢叫浊水变清流,喜看鱼虾又回来。”这就是人民的心声。

据联合国教科组织汇编资料指出:目前中国健康水平名列世界第81位,向我们敲起了警钟。

预计10—20年后:①我国环境保护投入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3%左右;②自然保护区总数、面积也将进一步扩大;③森林覆盖率将在25%以上;④城市各项污染物排放基本达标,水质和空气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⑤农村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将大大好转,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治理将见成效,全国农村自然村均有医疗网点、安全卫生饮用水;⑥职工人人享受社会保障,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覆盖全国各地农村;⑦社会道德风尚进一步提高,全国将形成讲礼貌讲道德的文明健康的小康社会。

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10年中,应当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项指标: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③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④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低于40%;⑤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

米;⑥城镇化率超过50%;⑦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学入学率20%以上;⑨每千人医生数2.8人以上,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以上材料详见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的《时事报告》2002年第十二期第15页)

二、泉州市委和惠安县委的工作部署

㈠泉州市委2003年2月19日召开泉州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市要在2005年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2002年底,已有晋江、石狮两个市和32个乡镇(其中有惠安崇武镇)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

会议提出:泉州市要在2005年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其中:

鲤城区和丰泽区于2003年;惠安于2004年;南安、洛江、泉港、永春于2005年;安溪、德化于2007年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

会议提出今年泉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总产值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6%。

泉州市委、市府提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3年规划:从2003年起,用3年时间,投资35亿元,通过实施“碧水”、“蓝天”、“安静”、“青山绿地”、“污染防治”和“细胞优化”六大工程,使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2005年上半年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下半年

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并用2年时间予以巩固提高。

㈡惠安县委的工作部署

惠安县委九届九次会议于2002年12月19日,对全县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了全面部署,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

2003年,在崇武镇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的基础上,螺城、螺阳、洛阳、东园、百崎等5个乡镇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35.9%的村(居)达到宽裕型小康;

2004年,东岭、东桥、净峰、山霞、涂寨、黄塘、张坂、辋川等8个乡镇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82.7%的村(居)达到宽裕型小康;

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2.37万元(折合近3000美元),小乍、紫山镇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97.3%的村(居)达到宽裕型小康,全县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其中螺城、崇武、螺阳、洛阳、东园、百崎等6个乡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3.97万元(折合近5000美元),大部分乡镇基本实现现代化;

201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全省提早4年、比全市提前2年实现翻两番目标;

2020年即建党100年时,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50年,即建国100年时达到当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把惠安县建设成为农业兴旺、工贸发达、科教先进、城乡一体的具有闽南侨乡特色的滨海工业城市而努力奋斗。

泉州市委、市府于2003年2月6日根据“班子坚强、经济发达、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风气良好”的总体目标,公布泉州第二批宽裕型文明村名单,其中惠安县有12个,即:

惠安县螺城镇北关居委会、霞张居委会、南洲村、上坂村、霞光村;

惠安县洛阳镇云庄村;

惠安县崇武镇潮洛村、前安村、港村、西华村、靖江村、莲西村等。

第四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

从对目前小康水平的总体判断出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突出以下重点:

1、从实现的程度看,农村和农民是重点。按照国家统计局设置的小康生活标准,城市小康量的值值高,人均收入这一关键指标就高出一倍。据估计,到2000年底,我国农村小康水平的总体实现程度尚未全面达到规定的小康生活标准。

2、从地区发展来看,西部地区是重点。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全国实现小康的程度也很不一致据国家统计局小康生活水平的分析报告,19 97年西部地区实现的程度是70%,东部实现的程度为92%西部与东部和中部分别相差22和14个百分点。

3、从结构转换来看,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是重点。从城市化水平看,199 2年世界上已经有7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高收入国家的城市化率已达到了70%,中等收入国家已达到了62%已达到了27 %,而我国2001年为37.7%。我国城市化水平很低,城市化道路漫长。从产业结构看缓慢而且脆弱,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第二产业技术层次低,总体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比重还是就业比重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1年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为33.6%,就业比重

4、从与科技、教育、文化的整体水平看,全面提高人口的素质是重点。我国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年限还不到6年;高级人才和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更是不足;中国科协调查的结果表明,2001年我国公素养的人数的比例仅为1.4%。我国人口的总体素质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存在很大距离。

5、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实现程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是重点。在国家统计局小康指标体系五类境、人均绿地面积是比较低的,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依然突出。

第五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教材梳理:

(一)知识结构:总体小康的成就

全面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总体小康的特点

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

小康

社会的经

济指方面的目标

标经济建设的目标工业和经济体制目标

缩小三大差别目标

人民生命方面的目标

(二)知识要点:

1、我国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从此得到解决。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消费,过渡到消费,部分向比较迈进。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大大增强。我国终于告别了的时代,多少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变为现实。

2、虽然我国人民生活已经在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还是的、的、发展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需要长期的。

(三)、解疑释难: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活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人均800美元)。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

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小康社会和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问题探究:

探究1:2006年2月11日,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自豪的向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汇报:“对照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去年年底苏州已经基本完成各项考核任务。”苏州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做法是,在目标定位上,“快中求好,好中求优”;在路径选择上,“扬长避短,整体推进”;在工作方法上,“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在组织保障上,“全市一盘棋,凝成一股劲”。

到2005年底,苏州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已经达到54143元,比省均目标高1.3倍。城市化水平达到6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比省均目标值低1.7%;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6276元,比省均目标值高2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93元,比省目标值高11%;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2.5%,比省目标值高2.5%.(1)总体小康的特征和表现是什么?

特征: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2)全面小康的目标是怎么样的?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是什么?

三大区别:(1)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

(3)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三、联系实际: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6项指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的原则,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的16项指标,经济方面4项指标。

到2020年,城市化率从现在的36%提高到55%以上,城市容量7亿到7.5亿人口,信息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到全球前15名行列,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占有面积不得超过国土总面积的2%,恩格尔系数不超过35%,基尼系数35%-40%,人文发展指数不

低于80%,城乡二元结构指数1.80以下.人均预期寿命76岁,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平均达到25%,科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

四、检测反馈:

《诗经.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状况是()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C、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D、殷实的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②人民生活同步富裕③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区别有()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②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④总体小康是我们的近期目标,而全面小康则是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C、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目标的提出

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②是由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所决定

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④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6、(不定项)全面小康的标志之一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5%.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上述材料说明

A、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下降趋势

B、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化

C、城乡居民的消费以享受性消费为主

D、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7、简答题:

简述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答案略)

辨析: 我国已达到小康水平。

参考答案:

① 小康水平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② 我国目前达到的是总体小康水平,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但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刚刚迈进小康社会门槛,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水平

③ 在本世纪头20年,我们将实现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更加均衡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④ 笼统地谈我国已达到小康水平是不准确的

下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研究》成果公报(教育部重点课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研究》成果公报(教育部重点课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必修1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课堂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总体小康的发展历程; 2、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宏观表现及......

    课题六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备课笔记

    课题六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及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具体目标,并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深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推荐五篇]

    经济生活教学设计:编号4:10:1总5(普高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 执笔:程瑞来审核 :审批:使用时间:2012.11 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姓名:学号:第四单元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案★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

    1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章概述 我国于1997年提前三年使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目前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之三 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入改革开放的目标 十八大报告关于建设社会、改革开放提出了两个翻番以及两个同步,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双指标......

    4.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4.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导学案 编写:夏茂胜审核:廖肃清日期: 班级:姓名:组别:组号: 一、【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认识总体小康建设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