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管理实施办法

时间:2019-05-12 21:1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字城市管理实施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字城市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篇:数字城市管理实施办法

城市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整合城市管理资源,规范城市管理行为,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区,均应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范围。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量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细化管理行为,形成发现、处置和监督城市管理问题的完整闭合系统的方法。

第四条 本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分工合作以及统一标准、统一监督、分级指挥、按责处置的原则。

第五条 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县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规划建设、组织实施、指挥协调和监督考核工作。

第六条 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负责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承担县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工作;

(二)负责统一受理、确认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等信息,并分类移交;

(三)负责对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的信息采集和处置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四)负责对责任主体问题的处置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五)负责城建城管问题的群众投诉、举报的受理、协调、跟踪和督办。

第七条 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发生的问题负有处置责任的市级有关部门、各区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施产权人或管理维护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做好处置工作。

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单位的信息系统应当与县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技术、业务等方面的对接。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八条 县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应当会同市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国家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发展要求、全县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管理实际,编制本县数字化城市管理规划,并纳入本县信息化建设和城市管理发展规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 县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应当会同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有关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范围、分类、立结案、处置期限等标准,向社会公布,并按统一的标准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条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应当体现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发挥功能、提高效率的原则,并注重加强管理机制建设,改善技术装备,提高城市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一条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短信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地理编码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及地下管网数据库;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工作网络系统; 数字化城市管理与相关信息系统的交互平台;城市管理热线投诉受理平台等。

第十二条 本县在东城区、西城区、南城区、北城区等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施统一的信息采集、受理、派遣和核查工作。

第三章 信息采集

第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采集,是指按划定的网格区域,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 准,通过日常巡查或其他方法发现城市管理中的部件、事件问题,并将信息传输到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第十四条 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可委托专门人员(以下简称信息采集员)实时发现问题、采集信息。

第十五条 信息采集单位采集信息,应当严格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及信息采集规范要求,及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至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减少漏报,不得虚报、瞒报、假报。

对轻微的事件,可由信息采集员现场处理。

信息采集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信息采集工作。

第十六条 信息采集员采集信息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支持,不得采取威胁、恐吓等方式阻扰信息采集,不得侮辱信息采集员。发生上述违法行为的,公安机关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赶赴现场处理,制止违法行为。

第十七条 信息采集单位采集的信息,对照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经受理、核查后,可作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依据之一。

第十八条 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应当设立并公布公众投诉电话、网上投诉地址等,及时受理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城市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举报、投诉,并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有关单位、个人的举报、投诉经查实的,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可给予奖励。

第四章 受理派遣和处置核查

第十九条 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依据本办法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确认,符合条件的应当移交协同平台派遣。

第二十条 协同平台对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移交的信息,应当根据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直接向对应的责任单位派遣。

第二十一条 责任单位在接到协同平台处置派遣信息后,应当组织相应人员按规定时限进行处置,并将处置结果反馈至协同平台。

第二十二条 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应当根据协同平台督办反馈情况,指令信息采集单位组织人员及时核查。经核查通过的,予以结案;经核查未通过的,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应当再次交协同平台派遣。

第二十三条 对城市管理部件、事件责任不清的,由所在区人民政府进行协调,明确相应的处置责任主体。对跨区域、属于市级相关部门责任以及经所在区人民政府协调后确实无法处理的问题,可由市协同平台牵头组织协调。

对经协调达成一致意见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十五条 经协调仍无法确定处置责任主体的,可由所在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单位实施代整改;专业性强的处置问题,可由城市管理主 管部门指定专业单位实施代整改。

第二十六条

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和xx经济开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在履行辖区范围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受理派遣、处置核查及协同指挥职能时,应当按照本章规定 的程序进行。

第五章 监督和考核

第二十七条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对市民举报、投诉的相关问题,应当及时将处置结果告知举 报人、投诉人。

第二十八条

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应当按照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分类及处置期限的规定,对责任单位问题处置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向社会 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各责任单位问题处置情况的分析、评价结果应当纳入各类责任考核范围,包括:

(一)市人民政府对各区人民政 府、市级各部门(单位)的考核;

(二)区人民政府对乡镇、街道以及区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考核;

(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单位)对所属单位的考核。

第二十九条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中,相关责任人对交办的问题推诿、扯皮、拖延处置或因处置不当造成后果的,应当按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涉及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当移交有关 行政执法机关调查处理。

第三十一条

信息采集单位未按合同约定采集信息的,由委托单位按合同约定处理。对违反规定的信息采集员,信息采集单位应当停止其信息采集活动。

第三十二条 威胁、恐吓、侮辱信息采集员,或抢夺、盗 窃、毁损采集员的信息采集器,或采取暴力手段致使信息采集员的人身受到伤害、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 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含地下管 网),是指城市中具有明确产权人或管理维护单位的市政公用、道路交通、市容环卫、园林绿化、房屋土地等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设施。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含公用事业服务事项),是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管理部件发生改变或者破坏而引起的城市管理现象。

第三十四条 市区实行城市化管理地区以外的其他区域的数字 化城市管理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各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发布部门: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第二篇:数字城市管理进展情况

数字城市管理进展情况

数字城管最早起源于北京市东城区的网格化城市管理,即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个1万平方米左右的单元网格,通过对单元网格内部件和事件的编码、巡查,依托数字化信息平台,形成监督和处置相分离的城市管理模式。国家住建部充分肯定北京市东城区这种管理探索,并决定在全国推广,于2005年7月、2006年3月、2007年4月,分三批确定了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城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已经以“数字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市管理”等名义在全国广泛推广。

目前数字城管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规范和指导着全国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但其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数字城管现存标准规范、建设范畴、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数字城市管理标准规范

目前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标准规范主要包括: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 214-2007)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案件立案、处置与结案》(CJ/T315-2009)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绩效评价》(CJ/T292-2008)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技术规范》(CJJ/T106-2010)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293-2008)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2005)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CJ/T 215-2005)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建城[2009]119号)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城[2005]121号《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 2 数字城市管理建设范畴

2.1 用户

数字城市管理业务涉及3大类用户:  系统用户

即数字城市管理总指挥部所属角色,是系统的直接用户,包括:总指挥员、综合值班员、专业联络员、运行保障服务员4小类。系统直接用户一般为市政市容管理部门、城管执法部门人员。

 外接系统用户

指与本系统发生信息、业务联系的外围系统用户,包括:相关委办局业务系统、市属责任单位业务系统、区级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等小类系统用户。

 公众角色

上报城市管理涉及的问题及接受城市管理信息服务的社会公众。

本图以北京市为例

2.2 数字城管涉及对象

 住建部网格化标准动作:7大类85种部件,6大类54小类事件。

部件的大类分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以及扩展部件类。

其中:

公用设施类主要包括水、电、气、热等各种检查井盖,以及相关公用设施等; 道路交通类主要包括停车设施、交通标志设施、公交站亭、立交桥等; 市容环境类主要包括公共厕所、垃圾箱、广告牌匾等; 园林绿化类主要包括古树名木、绿地、城市雕塑、街头坐椅等; 房屋土地类主要包括宣传栏、人防工事、地下室等; 其它设施类主要包括重大危险源、工地、水域附属设施等;

扩展部件类专门用于对未包括在上述大类中而又确需分类管理的部件的扩充。

事件的大类包括:市容环境类、宣传广告类、施工管理类、突发事件类、街面秩序类以及扩展事件类。其中:

市容环境类主要包括私搭乱建、暴露垃圾、积存垃圾渣土、道路不洁、水域不洁、绿地脏乱等;

宣传广告类主要包括非法小广告、违章张贴悬挂广告牌匾、占道广告牌、街头散发广告等;

施工管理类主要包括施工扰民、工地扬尘、道路遗撒、施工废弃料等; 突发事件类主要包括路面塌陷、自来水管破裂、燃气管道破裂、下水道堵塞或破损等;

街面秩序类主要包括无照经营游商、流浪乞讨、占道废品收购、店外经营、机动车乱停放等;

扩展事件类专门用于对未包括在上述大类中而又确需分类管理的事件的扩充。

 数字市政公用事业信息管理:包括燃气管理、户外广告管理、园林管理、环卫管理、供热管理及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等。

 城市运行态势监测:通过各相关单位(如电力、热力、交通、、通讯、大气、金融、旅游、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上报监测指标数据,如由电力公司按一定频率上报电力行业的今日最大负荷、明日预测最大负荷、历史最大负荷、最大负荷发生时间、运行状态、整点最大负荷等运行指标,经过城市运行态势分析模型后,形成城市运行总体态势分析。

 城管执法:主要包括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市容、市政、绿化、工商、公安、环保、水务、建设、房地、规划等方面的执法处置。

2.3 建设内容 2.3.1 组织体系建设

按照监督考核相对独立的原则,数字城管建设应明确隶属于政府的相对独立的综合协调部门,完成城市管理监督考核职责。将分散的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考核职能,集中到与处置职能脱钩的监督考核部门中,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和监督考核的职责分离,为建立独立的监督考核机制奠定必要的组织基础。

按照城市管理问题处置资源下放的原则,将分散在城市各职能部门和设区城 市区级政府的处置资源(包括人、财、物、事)尽量直接配置到市和区以下的基层执行单位,为发挥处置资源的最大时效和提高基层处置能力,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2.3.2 制度体系建设

监督制度建设。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监督手册》,构建以问题发现、核查结案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管理问题监督制度体系,以确保城市管理问题高位独立监督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处置制度建设。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立案、处置和结案》(CJ/T315)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置(指挥)手册》,构建以处置职责重新确认、处置结果规范、处置时限精准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执行的制度体系,以保证城市管理问题各处置责任部门的职责清晰、结果规范。

考核制度建设。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绩效评价》(CJ/T292)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综合绩效考核办法》,以标准化的处置结果统计数据为依据,构建对各执行部门和监督机构的考核制度体系,形成一个监督轴驱动多部门组成的处置轴,全面提升处置效率的核心动力机制。

长效机制建设。在城市现行管理体制下,积极推进将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纳入到城市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行政效能督察或干部考核等制度体系,以保证监督、处置、考核机制长期发挥效能。

2.3.3 信息系统建设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规定,建设数字城管中心机房、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体系、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软硬件平台。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规定,建设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293)标准规定,进行城管通硬件的选型和采购,建设城管通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

以下为北京市数字城市管理与运行平台的主要内容:  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

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是以“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为基础,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逐步建立勾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

主要包括:

(1).城市管理资源台帐

建立各类城市管理资源目录,摸清家底,并翔实记录动态运行情况,分析人、财、物、信息等各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益,为城市管理资源优化配置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2).城市管理指挥协调

通过值班管理、大屏幕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无线通讯对讲系统等功能,可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立案,根据权属设置分派给相关责任主体,以及进行任务监控、督办、催办、结案等的指挥协调。

(3).城市管理公共服务

通过统一表单、数据交换,实现政府与公共服务企业之间的系统对接,加强行业监管,规范企业服务水平;同时,通过短信网关、门户网站、城市管理广播等渠道,可将各类城市管理信息及时发布给公众,并加强政民互动。

(4).城市管理监督评价

可从时间、质量、效益等方面,通过对比、排名、报送领导、信息公开等手段,对各类城市管理责任主体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评价。

(5).便民电话呼叫中心

基于GIS的位置服务、固定电话定位、话网互通以及PCRM(公共客户关管理系统)技术,实现了面向公众采集信息的高效人工服务和人性化的自动语音信息服务。

(6).智能终端应用

基于智能终端开发的集拍照、摄像、录音、表单填报、地图导航、任务处置、即时消息、统计分析、无线数据传输功能为一体的移动掌上业务信息终端。既有适合一线业务人员使用的“处置通”版本,也有适合领导移动办公的“决策通”版本。

(7).数字视频监控服务集成

可将公安、交通、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视频信号,通过大屏幕集成系统“遥视、遥控”,或者通过视频服务器提供监控、存储、转发等服务功能,可嵌入到各类应用程序框架中集成应用。

 数字市政公用事业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数字市政公用事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由多种通信手段相融合的集监控、应急、指挥、管理、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市政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基本满足和实现日常市政业务的可视化管理,对重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能进行初步的实时监控、指挥、评估和应急处理,为城市市政、市容管理及有关部门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手段,从而最终实现市政管理手段现代化。

数字市政公用事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1).市政基础设施资源系统(2).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3).井盖管理信息系统(4).供热管理信息系统(5).加油加气站管理信息系统(6).燃气管理信息系统(7).户外广告管理信息系统(8).环卫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

 城市运行监测系统

城市运行监测挥系统是通过采集有关能源和水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交通、防震减灾等城市整体运行指标数据,通过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构建城市运行监测指挥平台,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运行监测指挥体制,达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监控和全方位覆盖的城市运行状态监测指挥的目的,实现管理关口前置,防患于未然。同时,采用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建立城市运行监测指挥的长效机制。 城管执法系统

“数字城管执法”建设围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指挥、执法、督察、应急、公众服务等方面进行。结合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要求提高城管执法效率,增强城管执法科学决策能力,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应用。

主要应用系统包括:(1).行政管理系统

包括OA系统、人力资源、资产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等系统。(2).执法勤务系统 1)执法处置管理子系统 2)城管执法督察管理子系统

3)人员、车辆定位系统+GIS子系统、4)数字集群通讯子系统(数字集群通讯电话应用)5)城管执法电子监控子系统(3).公众服务系统 1)城管执法信访系统 2)城管执法咨询服务系统 3)城管执法政府网站

2.3.4 基础数据建设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中规定的关于城市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数据需求,建设以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3)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单元网格划分与分类编码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单元网格数据库。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和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单元网格数据库的管理部件和事件数据库。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CJ/T215)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地理编码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城市地理编 码数据库。目前存在的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在数字城管探索和发展过程当中主要存在“三重三轻”问题,即重平台建设,轻管理跟进,重硬件建设,轻实用效果,重新建扩建、轻资源整合。此外,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推行过程中,有的行业主管部门认识不统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强有力的推动指导措施。在数字城管推进过程中,体制机制、推进主体、参与主体、信息资源整理利用等问题比较突出。

3.1 体制机制问题

从数字城管系统实际运行效果来看,案件结案率有待提高。一些常规案件不能及时处置到位,一些督办案件更是久拖不决,如违章建筑、流动商贩等,其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不顺。从管理体制上来看,受制于地方机构编制控制,数字城管的指挥中心和监督中心设在城管局或市政管理部门,管理权威有限,跨部门协调能力不够强。从运行机制上看,目前数字城管主要还是在城管系统内部运转,有些问题涉及多个职能部门有些问题属主或属地界限并不明确,有些问题是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因区划调整、征地拆迁、产权变更等出现的新矛盾,则因无牵头主管部门和主要责任人的督办而长期得不到解决。

3.2 参与主体问题

数字城管模式,基本上是从市、区到街道,建立自上而下比较完整的运作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主体无疑是各级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其次是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垄断型企业,如供电、电信、移动、联通、自来水,燃气等公司。从问题发现、问题处置到处置结果的确认,处置绩效的考评,基本上是在政府系统内部循环,而作为城市主人的广大市民却被游离于数字城管之外。的确,市民可以通过12319热线和电子邮件向政府或有关部门反映问题,但这种过程并不透明,不为广大市民知晓或运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未能有效发挥。3.3 公众服务问题

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工作流程包括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和核实结案六个阶段,从该流程中可以看出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重在对城市管理案件的监督及管理功能,缺乏对公众的信息服务功能。

图 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工作流程

3.4 信息资源整合利用问题

大多数数字城管平台缺乏信息资源的深层次挖掘及有效利用,数字城市管理平台拥有多个应用平台,信息资源丰富,但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信息资源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在部分领域和部门应用效果不够明显。

信息资源利用方面较为滞后,信息采集环节薄弱,缺乏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业务处室和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不足,尤其是信息资源社会化利用有限。

3.5 基础地理数据更新问题

数字城管系统基础地理数据更新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比例尺基础地形数据的更新,二是城市部件数据的更新。大比例尺地形数据的更新一般取决于当地的规划和测绘部门数据更新的速度,当前只有少部分城市建立了大比例尺地形数据动态更新机制,而更多的城市都是2-3年更新一次或很多年才更新一次。城市部件数据一般都是各地在建立数字城管系统之初,通过一两次大规模的普查获取的,但在系统建成运行之后,城市新增和变更的城市部件数据获取则无法通过这种大规模的普查获取,否则会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由于城市管理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新增和变更的城市部件数量约占总量的 5%-10%左右,这些数据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更新,将会对系统运行的准确性和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北京市城市管理平台数据上报更新流程为:

部件、网格、街道社区、兴趣点、交通部件等数据由城六区上报至市级信息化城市管理平台,各区上报的数据很难保证完全符合数据入库标准,因此在数据入库之前需对数据进行检查校验,对于不符合入库标准的数据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由各区进行处理重新上报,从而保证入库数据的质量。然后由数据运维工程师对各区上报的数据需进行整合、处理,通过数据处理工具导入到数据库。

图 数据更新流程

 数据检查

数据检查主要是对各区上报的部件、网格、街道社区等100多个图层进行检查,主要从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检查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各区,如不符合要求,需各区重新整理之后再提交。 数据处理

通过数据处理工具对城六区符合标准的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数据入库

将原有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出备份,删除原数据库中数据,通过数据入库工具导入整合后的数据。 市区联调

数据库更新后,需进行市区平台联调,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从以上流程可以看出,数据更新需要人工辅助进行,程序复杂,技术较为落后。解决思路

4.1 加强绩效考核,全面提高问题处置率

城市管理中的问题,发现容易处理难。数字城管极大地提高了问题发现率,处置能力也应该有相应地提高,否则割裂了效率与能力的关系。因此,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数字城管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考核结果的应用,是数字城管模式健康运行的根本保证。一是扩大考核的范围,提高问题处置效率。建议将公安、交通、水务、环保、绿化、房屋土地、城建监察等有关职能部门,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垄断型企业,如供电、电信、移动、联通、自来水,燃气等公司纳入考核范围。二是科学制定综合绩效考评办法,建立和完善工作绩效、运行效能和社会诚信评估评价体系,用量化的绩效指标衡量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效率效能。既要考核问题发现和处理的数量,也要考核处理的质量;既要考核处理过程的反应时间,也要考核同一问题的反复发生率,还要考核部门公开承诺的兑现程度。三是定期分析考评结果,找差距、明目标、促改进。每月召开会议,研究考评结果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和苗头性倾向,对于管理权限不清的,要明确责任部门和管理职责;对于跨部门,跨区域的问题,要明确牵头部门,必要时在人力财力上给予专项支持:对于职责清晰、未按时完成任务的,要提出警告,明确改进方向,承诺完成时限。四是有效利用考评结果,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通过工作简报、政府网站、新闻媒体,每月公布各部门工作绩效和考评结果,接受领导和市民的监督。考评结果要与行风建设、行政效能建设机关作风建设评比相结合,与主要负责人的考核、晋职晋薪相结合,促使各部门切实采取措施,将管理关口前移改变被动处理问题的局面。对于长期不能完成任务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追究领导责任,以保证监督、处置、考核机制长期发挥效能。4.2 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治理

城市管理需要全民参与。在数字城管运行提升阶段,应该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其措施有三:一是继续完善竞争机制,采取服务外包方式,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信誉好的公司或第三方机构负责问题发现、报告和监督工作。二是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适时打破万米单元网格法,实行以街道和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治理模式,明确街道对一些综合性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权。由社区居民兼任数字城管的信息员、调解员,疏导员。这样既可以保证问题发现率,又有利于提高处置率。三是充分利用12319服务热线扩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他们有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要引导好,利用好,形成市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共同管好城市的格局。

4.3 基于移动互联网,及时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利用移动App应用或微信平台,及时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例如城市管理平台收集到案件信息后(如某小区附近某井盖被盗),除了需要对该案件进行立案处置,还需要将该信息发布给途径附近的公众,以免公众发生意外,可以建立城市管理移动App应用或城市管理微信公众号,当公众应用该app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服务信息。4.4 整合信息资源,构建统一的城市管理信息资源中心,提供统一信息服务出口

城市管理数据整合、利用思路如下所示:

 梳理分散在城市运行监测平台、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数字市政等多个系统中的城市管理信息资源,按基础地理数据库、空间专题数据库、业务专题数据库、政务专题数据库等类型进行资源编目;

 将资源编目成果注册至城市管理信息资源中心,同时将分散在各个业务成熟的系统中的空间专题数据、业务专题数据汇集、存储至城市管理信息资源中心;

 由目录服务中心的专人对城市管理信息资源中心的资源目录进行更新;

 维护构建城市管理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框架;

 整合现有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初步构建城市管理信息资源中心数据库框架;

 根据业务成熟度,建设部分城市管理信息资源专题数据库;  基于现有信息资源,构建城市管理决策分析系统,实现基于城市管理信息资源中心的信息展现和服务;

 基于现有信息资源体系,试点信息资源对外共享应用服务。4.5 理顺城市建设管理和地理数据生产部门的关系,建立动态数据更新机制

 城市道路、管线建设及门牌设立等工作,应通过竣工测量和数据采集进行及时更新维护。

 加大使用和推广地理信息采集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和开发,例如地理信息采集器(集地图加载、地理数据定位、拍照、属性录入为一体的设备)。

 充分发挥“数字城管”众多的区县二级指挥平台和建设单位积极性和作用,理顺城市道路、市政部件变化情况及时上报指挥中心和更新维护单位的渠道。

 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监督员现场巡视作用,上报部件变化情况,定期更新维护。

 加强和制定城市管理部件的责任、权属单位管理力度及办法,为城市管理部门高效、准确核准部件权属和责任单位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 将“数字城管”空间数据库更新维护工作纳入到城市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管理工作中,确保更新维护工作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第三篇: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

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

杭政办[2006]8号 2006年4月2日

为强化城市管理,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能,规范城市管理行为,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量化城市管理对象和细化管理行为,实现城市管理运行模式科学化,形成信息采集、信息处置和监督评价多层面完整闭合的回路系统。

二、杭州市区范围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萧山区、余杭区可结合城区实际,逐步实施。

三、本办法所称数字化城市管理对象是指城市管理的部件(含地下管网,下同)、事件(含公用事业服务事项,下同)。

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是指最基本的城市要素,具有明确的产权单位或管理维护单位。按城市管理功能体系分为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和其他等六大类。

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是指城市管理部件因各种原因发生改变或影响城市环境行为所引起的城市管理现象。按照城市管理功能体系分为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界面秩序等五大类。

四、数字化城市管理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综合协调、分工合作,主体唯

一、回路闭合的原则。

五、市政府统筹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规划、建设、组织、指导、协调、督促工作。

各区政府(含管委会,下同)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辖区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工作。

六、杭州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是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具体实施机构。具体职责:

(一)承担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工作;

(二)负责统一受理、校核部件、事件等信息并监督评价处置工作;

(三)负责对城市管理部件信息数据库的适时更新管理;

(四)负责对城市管理部件维护、事件处理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分析、评价、考核;

(五)受委托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交办处理;

(六)在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指导下协同做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运行的危机预防和处置工作。

七、市、区政府及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各自职责,管理和处理数字化城市管理中涉及到本区域或本部门的部件、事件等,并在政策制定、事务处理中支持、配合城市管理主管部门的工作,共同促进城市管理运行成本的降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政府信息化工作的要求,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与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整合,负责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已建设的信息化系统与数字化城市管理互联互通的组织协调、指导管理。

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市城管执法机关、市城建资产经营公司和城市事件、部件有关维护处置单位等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网络单位,根据城市管理信息采集情况,做好处置和反馈工作。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协同配合保障部门,要确保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提供技术、人力、财力和政策支持。

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部门应通过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加强企业管理,督促所属企业履行相关城市管理事务职责。支持、配合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开展工作,在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同时,确保社会效益最大化,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各社区、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法人、公民应积极参与城市管理,自觉遵守城市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八、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市城市管理规划编制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各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可根据规划编制实施计划。

九、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包含以下内容: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数据库;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管理标准;

(四)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工作网络(以下简称协同网络)及协同平台;

(五)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联的信息共享网络;

(六)每年1次对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数据库进行更新。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已建设的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关的信息化系统和网络要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要求,实现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整合。凡政府投资开发建设的信息资源在政府部门之间应无偿共享,其他各类人口、企业、政府审批以及城市CIS数据、卫星影像图数据、空间地名数据、在线监测(监控)等应实行信息实时共享。

十、数字化城市管理按照区域万米单元网格划分,对城市事件、部件实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城市事件、部件信息实行分层采集、统一受理、分级分类处置的方式。信息中心负责统一采集城市管理信息并校核处置结果,协同平台负责对采集到的城市管理信息进行确认和移交处置,协同网络单位负责城市管理信息的处置。

十一、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分信息采集、受理、派遣、处置、校核(结果审定)等环节。

采集:城市管理信息采集以委托专业机构采集为主,政府监管及执法机构采集和市民群众举报为辅。所有信息及时进入信息中心。

受理:信息中心将采集到的信息,即时登记并根据事件、部件属性移交协同平台确认和移交处置。

派遣:协同平台对信息中心移交的信息,根据城市事件、部件处置标准和时限,直接向对应的协同网络单位派遣。对职责不清等原因无法直接派遣的,予以协调解决。

处置:各协同网络单位应根据协同平台的指令,按标准在规定期限内对部件进行维护,对事件进行处置,并将维护、处置情况反馈协同平台。

校核:协同平台应及时将处结情况反馈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指令专业采集人员校核,并审定结果。

十二、协同网络由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城区政府组成。协同平台实行派员集中办公。

各协同网络单位应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部件的属性,落实维护责任单位,及时处置城市管理信息。

各区可设立二级协同平台,鼓励与城市洁化、亮化、绿化、序化管理相关的部门采取联合办公的形式,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十三、城市管理的事件、部件责任不清可作为无责任主体单独立项归类,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区政府协调解决。需要多部门协作完成的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区政府协调解决。协调根据“属地管理、责随权走、责任主体唯一”的原则进行。属部件维护的,由产权单位负责(市级下放的市政设施养护由各区负责)。属事件处理的,由事件属性单位或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并联审批管理事务的牵头部门)负责。属综合性问题的,原则上由区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协调解决,产权单位或事件责任人落实责任和经费。

十四、经协调达成一致的决定,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按要求严格执行。对市政府协调决定或同意执行的事项,所有部门、单位和城区政府必须严格执行。

十五、对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非常规问题,按先解决问题后落实经费和分清责任的原则处置:

(一)政策原因形成的问题或城区之间边界不明确的问题,市、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先行协调解决,后分清责任主体,落实(追缴)资金。

(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运行应急处置,市、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先行实施,后分清责任主体,落实(追缴)资金。

(三)产权、责任不属市区有关部门(不含企事业单位)的一般(即知即改)问题,由辖区政府解决,处置保障经费按一次性核定,纳入以奖代拨基数核定范围;较大问题报市政府协调解决。

产权、责任属市级机关部门经3次抄告仍不整改的,由辖区政府代为整治,代整治经费由数字城管领导小组协调落实。

(四)各综合性的城市广场、特色街区等“窗口”产生的责任不明问题的处置由辖区政府解决,处置保障经费按一次性核定,纳入以奖代拨基数核定范围。

(五)在建工程问题及因建设工程甩项引起的问题由市建委协调,属市、区政府投资建设的由市、区财政落实处置经费。

(六)因难以查处的违法行为引起的问题,由辖区政府协调处理。

十六、数字化城市管理实行监督检查制度。

各级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了解和掌握相关情况,并根据情况主动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所有协调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检查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府规章、专业技术标准和目标管理要求进行。

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信息应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十七、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处理的结果,应作为开展下列工作的依据:

(一)城市管理部门编制《城市管理白皮书》的依据;

(二)行业管理部门、监管机构和财政部门进行城市管理部件养护作业经费核减的依据;

(三)城市管理相关作业部门市场准入、清退的依据;

(四)各级政府对城市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考核的依据;

(五)监察部门实施城市管理效能监察的依据;

(六)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的依据;

(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所属企业经营状况考核的依据。

十八、市、区政府和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每对城市管理状况作出科学评价,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应用情况作出分析,预示城市管理发展趋势。通过《城市管理白皮书》的形式以为单位予以定期发表。

《城市管理白皮书》应全面客观地反映当城市管理现状、目标完成情况和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评价。

十九、市、区政府应逐步加大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投入,并列入财政预算,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及时更新、维护。

市、区财政部门要明确公共财政投向,根据管理标准、工作质量的提高,对涉及财政列支的纯城市管理事务予以保障,对涉及非财政列支的城市管理事务协助市、区城市管理部门落实整治资金。城市管理部门应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和管理办法,规范城市管理资金的使用并接受审计。

各级政府应对非正常支出情况进行跟踪分析,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十、市、区财政对下列城市管理工作经费应予重点保障或扶持。

(一)市政设施、环卫设施、城市景观照明设施、公用事业服务的改善和提高;

(二)城市“四化”长效管理和社区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三)城市管理及执法人员的素质提高和城市管理及行政执法理论的研究;

(四)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拓展;

(五)政府必要监管和执法手段的配备;

(六)城市管理政策宣传、标准的普及。二

十一、城市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度。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管理规划、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基层市民反映的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对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设定城市管理目标,并列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二

十二、各区政府应积极发挥区域综合管理作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监督各部门(单位)履行保障职责。

市各城市管理部门(单位)应采取措施,配合完成城市管理目标,协助和保障区政府开展城市管理工作。

二十三、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培育社会公民意识,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市建设、城管执法、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教育等部门,共同做好城市管理宣传工作,引导市民提高素质。

二十四、利用城市基础设施从事各类公益或非公益活动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取得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并按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要求提供有关信息,协同做好城市管理部件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工作。

二十五、各级政府及其城市管理有关部门应加强城市管理理论和政策研究。适时解决城市管理中的各类问题,对反复出现或久拖不决的问题,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研究,重点解决资金保障、法制完善、职责界定、正常运行等问题。

二十六、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和单位应当完善城市管理网络,在接到交办件后,对属于本部门管辖和主管的应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并答复信息中心;对不属于本部门管辖和主管的应当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处理,并告知信息中心。

二十七、对无故不执行市、区政府决定或不服从协同网络部门协调的单位和个人,造成严重后果的,由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第四篇:城市管理网格化实施办法

园区城市管理网格化实施办法

建立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长效机制,重视源头管理、提升工作效能,全面履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职责,动员社区管理部门、广大驻地单位,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逐步构建适应现代化的城市现代化发展,应推行城市 管理“网格化”。

一、“网格化”管理的构建

1、以社区、街道居民委员会所辖的区域为网格单位,一个社区、一个街道居民委员会为一个网格,园区所辖多少社区,划分为多少个城市管理网格,从而形成园区整体城市管理网络。

2、网格确定全面覆盖,周边界限明确,不留空白区域,不交叉重叠,区域内包括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

二、网格化管理的责任

1、社区、镇、村、组是城市管理网格化的责任主体,城市管理执法队为网格化管理基本责任单位,其负责人是网格化责任制责任人,进社区城管专干、爱卫专干为网格化责任制直接责任人。

2、每个网格由一名城管专干或爱卫专干负责,城管专干全权负责网格内城市管理事宜及巡查,城管专干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统一管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上报,担负核查处置的责任。

3、在醒目位置设置服务提示牌,公布直接责任人姓名、联系方式、责任内容,接受居民监督,共同解决社区内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网格直接负责人对网格内城市管理事宜全权负责。对设计城市管理范畴内的时间,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上报,担负核查、处置、反馈的责任。

三、网格化管理的管理职责

1、设计环境卫生管理方面。城管专干按照相关要求,协助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指导、督促所辖网格的“门前三包”等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重点道路两侧、居民小区的占道经营、倚门设摊以及乱悬挂、乱堆放、乱晾晒、乱张贴、乱涂写等违规行为。指导督促所辖网格及时清扫道路、清运生活垃圾,保持良好的市容秩序。

2、设计城市规划管理方面。及时发现、制止违法建设,并按照权限和程序作出处置,对违规、违法行为和时间予以及时的纠正和查处。

3、设计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及时查处占压、占用、损坏绿地和树木的行为,确保人行道树上拉绳、挂晒等现象。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以及时纠正和查处。

4、涉及交通管理方面。成立交警队伍,对园区内机动车占道、乱停放的车辆进行整治。做到各类车辆停放整齐,有序排列。

5、及时纠正和查处其他违规行为。

四、网格化管理的责任考评。

1、网格责任考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考评以随机检查和日常督察相结合方式进行,同时参照园区管理部门和居民代表的评议。随机检查由园区城管办组织开展;日常督察由园区城管执法队组织开展。

3、对发现的问题采取倒查方式进行追究问责。对市民投诉、上级执法机构巡查、媒体曝光等各类城市管理事件信息,倒查网格责任人责任。对城管办受理各类举报投诉的时间,网格责任人未及时发现的,发现一起记为网格责任人失责一次。

第五篇: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

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

(2008年7月8日杭州市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8年8月8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44号公布 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整合城市管理资源,规范城市管理行为,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杭州市市区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区,均应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范围。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量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细化管理行为,形成发现、处置和监督城市管理问题的完整闭合系统的方法。

第四条 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分工合作以及统一标准、统一监督、分级指挥、按责处置的原则。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规划建设、组织实施、指挥协调和监督考核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含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下同)负责本辖区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信息化、建设、规划、公安、城管执法、民防、财政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负责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承担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工作;

(二)负责统一受理、确认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等信息,并分类移交;

(三)负责对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的信息采集和处置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四)负责对责任主体问题的处置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五)负责城建城管问题的群众投诉、举报的受理、协调、跟踪和督办。

第七条 由相关市级部门和区人民政府派员组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工作平台(以下简称市协同平台),负责对分类交办的问题,依据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进行派遣、协调和督办。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人民政府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设立二级协同指挥机构(以下简称区协同平台),负责本辖区内的派遣、协调和督办工作。

滨江区、余杭区、萧山区人民政府和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设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履行辖区范围内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的受理派遣、处置核查及协同指挥等职责。

第八条 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发生的问题负有处置责任的市级有关部门、各区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施产权人或管理维护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做好处置工作。

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单位的信息系统应当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技术、业务等方面的对接。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发展要求、全市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管理实际,编制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规划,并纳入本市信息化建设和城市管理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各区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规划,编制本地区、本部门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

第十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有关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范围、分类、立结案、处置期限等标准,向社会公布,并按统一的标准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一条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应当体现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发挥功能、提高效率的原则,并注重加强管理机制建设,改善技术装备,提高城市应急处置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与城市管理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对已建成的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应当按照全市统一的规划、技术规范要求实现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

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交换共享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信息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及地下管网数据库;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工作网络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与相关信息系统的交互平台;城市管理热线投诉受理平台等。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规划的要求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关规定,及时建成投入使用,并逐步扩大范围、更新功能。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符合信息化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并按规定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 本市在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施统一的信息采集、受理、派遣和核查工作。

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和杭州经济开发区可建立区域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独立实施信息采集、受理、派遣和核查等工作,但应当与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并统一纳入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分析、评价范围。

第三章 信息采集

第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采集,是指按划定的网格区域,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通过日常巡查或其他方法发现城市管理中的部件、事件问题,并将信息传输到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第十五条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专业单位(以下简称信息采集单位)组织专门人员(以下简称信息采集员)实时发现问题、采集信息。

信息采集单位的确定,应当符合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信息采集单位采集信息,应当严格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及信息采集规范要求,及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至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减少漏报,不得虚报、瞒报、假报。对轻微的事件,可由信息采集员现场处理。

信息采集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信息采集工作。

第十七条 信息采集员采集信息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支持,不得采取威胁、恐吓等方式阻扰信息采集,不得侮辱信息采集员。发生上述违法行为的,公安机关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赶赴现场处理,制止违法行为。

第十八条 信息采集单位采集的信息,对照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经受理、核查后,可作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依据之一。

第十九条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并公布公众投诉电话、网上投诉地址等,及时受理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城市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举报、投诉,并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有关单位、个人的举报、投诉经查实的,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可给予奖励。

第四章 受理派遣和处置核查

第二十条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依据本办法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确认,符合条件的应当移交协同平台派遣。

第二十一条 协同平台对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移交的信息,应当根据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直接向对应的责任单位派遣。

第二十二条 责任单位在接到协同平台处置派遣信息后,应当组织相应人员按规定时限进行处置,并将处置结果反馈至协同平台。

第二十三条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应当根据协同平台督办反馈情况,指令信息采集单位组织人员及时核查。经核查通过的,予以结案;经核查未通过的,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应当再次交协同平台派遣。

第二十四条 对城市管理部件、事件责任不清的,由所在区人民政府进行协调,明确相应的处置责任主体。对跨区域、属于市级相关部门责任以及经所在区人民政府协调后确实无法处理的问题,可由市协同平台牵头组织协调。

对经协调达成一致意见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十五条 经协调仍无法确定处置责任主体的,可由所在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单位实施代整改;专业性强的处置问题,可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指定专业单位实施代整改。

第二十六条 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和杭州经济开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在履行辖区范围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受理派遣、处置核查及协同指挥职能时,应当按照本章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五章 监督和考核

第二十七条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对市民举报、投诉的相关问题,应当及时将处置结果告知举报人、投诉人。

第二十八条 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应当按照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分类及处置期限的规定,对责任单位问题处置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各责任单位问题处置情况的分析、评价结果应当纳入各类责任考核范围,包括:

(一)市人民政府对各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单位)的考核;

(二)区人民政府对乡镇、街道以及区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考核;

(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单位)对所属单位的考核。

第二十九条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中,相关责任人对交办的问题推诿、扯皮、拖延处置或因处置不当造成后果的,应当按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涉及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当移交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调查处理。

第三十一条 信息采集单位未按合同约定采集信息的,由委托单位按合同约定处理。对违反规定的信息采集员,信息采集单位应当停止其信息采集活动。

第三十二条 威胁、恐吓、侮辱信息采集员,或抢夺、盗窃、毁损采集员的信息采集器,或采取暴力手段致使信息采集员的人身受到伤害、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含地下管网),是指城市中具有明确产权人或管理维护单位的市政公用、道路交通、市容环卫、园林绿化、房屋土地等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设施。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含公用事业服务事项),是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管理部件发生改变或者破坏而引起的城市管理现象。

第三十四条 市区实行城市化管理地区以外的其他区域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各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数字城市管理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字城市管理实施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

    XX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强化城市管理,整合城市管理资源,规范城市管理行为,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规范建设和高效运行,建立城市管理长......

    数字城管 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 20171017 - 副本[范文]

    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精细化、数字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方式,建立“一......

    关于我国数字城市管理现状的分析

    关于我国数字城市管理现状的分析 摘要:城市数字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我国数字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发展比较落后。本文介绍了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 阐述了数字城市的发展......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实施办法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实施办法 (2015年11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37号发布)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本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

    三维数字城市管理平台系统实践论文

    基础空间数据作为社会发展中基础性、关键性战略资源,为政府管理辅助决策等方面提供了资源保障,在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但是,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推进,随着......

    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法制办已审定)(最终5篇)

    晋城市市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促进城市管理手段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部门协作效率的重要模式,也是现代化城市科学管理未来发......

    市农业银行关于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的实施办法(5篇材料)

    市农业银行关于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的实施办法 营业部、城区各二级支行: 为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我行业务经营及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城市......

    南充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实施办法[5篇]

    南充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2004年2月22日南充市人民政府第4号令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严格、公正、规范、文明开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切实加强城市管理,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