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农机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模版)

时间:2019-05-12 21:3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国农机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国农机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模版)》。

第一篇:关于我国农机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模版)

关于我国农机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 我国农机工业生产的现状

长期以来,农机工业一直在我国机械工业十大行业中排在汽车和电工电器之后,位居第三。据国家机械工业统计,1996年农机工业产值达到838.4亿元,呈现最大值。之后开始逐步下滑,2000年,全国农机工业产值为705亿元。从统计数字上看,我国农机工业总体呈下滑趋势。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上述统计数字是以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机械企业体系统计为基础的。事实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许多老的机械企业在改制和解体,原来的统计体系已不能完全包含新的机械工业体系。许多新成立股份制企业及合资、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产值未能统计在列,而这些企业往往是目前发展的动力点。

另外,据农业部统计,全国农机保有量每年以不底于2.5%的速度在增长。因此,可以说我国农机生产总体上还是在高位运行,很有可能还是增长的。

我国农机体系正在发生大的变化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形成了一套农机管理、供应、修造、研究、培训、监理体系。为我国农机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近年来,这体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动。旧的农机修造体系几近崩溃;旧的农机供应销售体系也趋于崩溃。其他的,如农机化培训学校、农机研究所等也举步为艰;监理工作同样面临重大的抉择时期。同时,全国的农机管理机构也历经的多次大的动荡,机构体系五花八门。

我国农机行业面临重大的调整变革时期

全国性的农业结构调整对传统的农机结构体系造成严重的冲击。传统的农机体系,从科研、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经过这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在逐步减少,蔬菜、油料等经济作物面积在增长。其中,蔬菜种植面积已超过油料种植面积,成为我国第二大种植面积。另外,畜牧业发展越来越成为发展的重点,各地纷纷提出,要使畜牧养殖业产值超过整个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牧草、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机械设备成为战略转移的方向。

加入WTO同样给我国农机带来冲击。农产品价格逐步呈下降的趋势,对农机的供应造成直接的影响。据报道,2002年一季度,天津粮食、棉花、油料平均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7%、35%和13%。

水稻收获机、拖拉机、牧草机等农业机械的国外农机开始进入我国市场,使我国农机生产、销售带来冲击。

挑战与机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目前看,是挑战大于机遇。农机生产、销售进入一个调整、变化的区间。增品种、上水平、上服务,成为新的要求。

目前我国农机开发的热点难点问题

目前我国整个农机开发范围内有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其中,包括10万元的水稻半喂入水稻收获机、割前脱离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含秸秆回收机器)、油菜收获机、水稻插秧机、小麦免耕播种机、高效低毒植保机械、饲草机械等。

农机报刊报道:牧草机械闪亮登场。在4月召开的2002年中国国际农牧业及食品工业展览会上,牧草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成为主要内容,而犁、耙等农机则成为配角。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农机目前缺乏市场靓点,缺少拉动市场发展的主导产品。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是否进入一个衰退期?事实上不应该这样来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机市场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为眼见传统的国有农机公司纷纷倒闭,就认为农机市场也就没有了。往往在倒下的国营农机公司的四周或其废墟上,又站起来若干家私营的农机经销点。同时,国外不少农机大公司逐步走进中国市场,这些公司对中国农机市场的考察绝费是一时半会的,或是心血来潮之举。有的甚至超过10年以上的对中国农机市场的考察,才决定进入;如果我国农机进入衰退期,这些公司绝不会把金钱投入中国市场。另外,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其主要的标志;农业对农业机械的依赖程度在增长。农业机械化被美国评为20世纪20项最重大的工程技术之第7位。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在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实现一般要早于农业现代化10~20年。国家政策对农机发展的引导

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许多单项进行政策引导、扶持。如大中型农机更新补贴、保护性耕作工程、农用航空站建设等,此外,还有创新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跨越计划、科技关键技术招标等。这些政策是必要的,它们对我国农机化发展肯定有积极的作用,对农机生产、销售都可以带来一个积极的推动和拉动效果。

第二篇: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会议,并与大家在美丽的扬州相聚,也非常珍惜通过此次与大家交流、沟通、互通有无的机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农业机械维修学会和农业部(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维修研究所,对此次“中国农机流通协会零配件市场分会成立大会暨农机零配件行业发展恳谈会”的召开表示由衷的祝贺,也感谢主办单位、协办单位热情周到的服务。

农机维修与农机零配件后市场发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201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预计达到11亿kW,同比增长2.23%。面对如此巨大的农机设备保有量,如何能够延长这些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使用成本、发挥设备使用性能是摆在农机维修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但同样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农机维修与农机零配件后市场的发展空间广阔。

特别是无锡市中惠橡胶科技有限公司和马鞍山锐生工贸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不求大而全,侧重从小而精做起,通过协会平台逐步拓展领域,做大做强。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简要介绍目前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供大家一起来学习和交流。

一、全国农机维修服务的主体模式

全国农机维修服务行业普遍认可的主体模式可分为以下4种:

1.农机企业或经销商提供的品牌“三包”式维修服务

品牌“三包”式维修是当前承担农机维修服务份额最大的一种模式,其业务主要是针对所销售的产品提供“三包”有效期内的免费服务和“三包”有效期外的有偿服务,该类模式维修服务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较强,在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占有50%左右的份额。

2.个体工商户提供的区域性便利式维修服务

个体工商户一般为具有三级综合农机修理或专项农机维修技术资格的维修网点,该类模式维修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一般,但由于维修网点数量较多,而且维修方便、及时,在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占有30%左右的份额。

3.农机合作社或有机大户提供的自我保障式维修服务

农机合作社或有机大户自行购置必要的维修工具、配件和设备,主要针对自有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维修,该类模式维修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较弱,在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占有15%左右的份额。

4.国家公益性科研机构提供的有偿公益性维修服务

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农机维修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维修人员技术水平较高,维修设备较先进。该类模式对外服务能力有限,在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占有5%左右的份额。

二、全国农机维修服务的总体能力

1.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相对滞后于农机装备增长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圆满的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有关任务和目标,再现了农机化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和插秧机保有量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3倍、1.75倍和2.1倍,小型拖拉机占比持续下降,畜牧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及粮食生产环节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

但全国农机维修服务能力数据却未有明显变化,截至“十二五”末全国共有农机维修企业总量约20.1万个,较“十一五”末约减少了1.1万个。现有的农机维修企业中一、二级农机维修企业仅占农机维修企业总数的6%,高新农机维修服务能力不足,农机维修服务行业发展滞后现象明显。

2.农机维修服务行业发展的规范性有待完善

维修服务行业发展过程中监督管理缺失现象严重,执法主体缺位、社会监督缺失等现象时常发生。

虽然《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中赋予了县级农机维修主管部门行政许可的执法权力,但由于工作人员不足,执法证件获得途径复杂等因素导致了农机维修监管执法力度不足。再加之农机使用者自身权力意识淡薄,对农机维修网点及网点工作人员资质要求不高,这也给许多无资质无执照的维修网点以生存空问。

全国农机维修企业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申请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仅有37%,农机维修人员按照《规定》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比例仅为41%,农机维修企业按规定进行经营情况报告的几乎为零,行业发展规范性有待完善。

三、全国农机维修服务的现实需求

随着农机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新型、高性能农机的应用和推广,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具体体现在一下几点:

1.农机保有量增长对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布局提出新要求

面对农机设备新品种的不断丰富和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对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模式和布局、规划等行业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性能新型农机应用对维修技术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新型农机正在不断向着大型化、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量单价昂贵,机、电、液压一体化程度高,零部件精密的新型高性能农机设备在被不断投入实际生产,这对农机维修的技术、质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农机换件修理对农机维修配件供应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农机维修方式由“旧件修复”向“换件修理”转变,农机配件的价格、质量、标准化程度和供应时效性等成为了影响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的重要因素,这对农机维修零配件的生产和供应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机维修及时性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推进,单台农机作业服务总时间越来越短,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在农忙时节农机使用者对农机维修服务的及时性和维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国家节能减排对落实农机维修保养制度提出新要求。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用能设备之一,国家曾在《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和“加强用能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等要求,这对推行农机节能检修与保养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如此巨大农机维修与农机零配件后市场发展空间,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优势,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发挥群体智慧,努力实践,注重共享,突出特点,才能在这次机遇与挑战中实现共赢。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第三篇:关于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关于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县农机合作社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更注重质量的提升,并找出问题,规范发展,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现代农机合作社的高效运营,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d0i.10.14031/j.cnki.njwx.2016.05.016

为了推进现代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我们对青冈县现代农机合作社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1.合作社基本建设情况

全县2009年开始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目前发展到29个,其中农开发1个,总投资3.69亿元,农机装备投资3.06亿元,场、库、棚建设投资O.63万元。中央和省财政投资1.956亿元,自筹1.104亿元。全县29个农机合作社共购置大型拖拉机229台,玉米收获机339台,配套农具577台,其他机械155台。

2015年新建农机合作社3个,其中500万元规模合作社2个,300万规模水田合作社1个。又被批准省级规范社两个,全县省级规范社总数已达到4个。2015年,合作社入社土地达到23.9704万亩,入社成员4225人,总盈余达到14778万元。到目前已有6个合作社已建设日烘干能力300t的烘干塔5个,800t的1个。

2.合作社规范发展情况

2.1整章建制,促进规范发展

根据《青冈县农机合作社管理办法》,我们对合作社组建、经营、管理等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个农机合作社经股东大会讨论通过了农机合作社章程,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了资产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

一是提档升级。对规模经营一般、基础较好、经营组织健全、有信心有一定实力的农机合作社,由农业、乡镇政府出面协调,帮助解决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小,机具闲置和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实现机械力量最大利用,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实现扭亏为盈;对基础建设好,经营土地面积有一定规模,机具状态好,作业能力强,分配机制合理的合作社,重点推进打造省级规范社。

二是整顿规范。对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农机合作社,坚决采取兼并、转移、重组、分割等方式进行整改。第一采取以大带小,组建联合社;第二采取分立重组的方式,把一千万的合作社拆分成两个或三个新的小型农机合作社,如昌盛、兴安、新中等农机合作社,刚刚启动;第三对于永安农机合作社,采取和农场剥离的方式,划分职责,产权明晰;第四对管理不善、无经营土地、不按时偿还贷款、国有资产不量化的农机合作社,依法收回农机装备。对于收回的合作社,将其与符合标准的种植业合作社对接,县政府从产粮大县中拿出部分资金对这些合作社进行机具更新补贴,切实发挥合作社应有的作用。沃野合作社已和种植合作社对接完毕,法人已更换。奋斗合作社正在清产核资阶段,国明合作社正在走法律程序。

2.2履行职责,促进规范发展

我县把农机合作社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落实合作社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切实提升了合作社规范化水平。各乡镇、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各负其职。农机总站从业务角度对合作社机务管理、经营管理、收入分配等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对农机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进行指导,提高合作社运营水平,全力打造规范社、示范社。农业局充分发挥指导、扶持、服务职能,统筹指导合作社规范发展,在合作社土地流转、规范化建设、项目资金扶持等方面具体帮扶,做到规范提高一批、示范培育一批,引导发展一批。经管总站依法对合作社进行了规范、指导,帮助合作社建立财务账簿,健全内部组织机构,建立“三会”制度,完善内部决策、经营、收益分配等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把国家投入的扶持资金或形成的固定资产折算成使用权股份,量化到每个成员个人账户,合作社没有无主财产。合作社必须按规定比例提取机具折旧费。同时,科学合理制定土地流转指导价格,引导土地流出户和流入户理智交易,保障双方利益;财政部门积极履行对国家投入资产所有权的监管责任,定期对合作社的财务账目、资产运营、分配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各乡镇政府作为合作社的具体监管主体和主要责任部门,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要想方设法增加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引导乡村干部带头将土地流转给农机合作社,鼓励外出打工者、农户将带地入社。同时,在农机合作社自身发展方面遇到的问题,各乡镇政府切实承担了属地管理责任,主动帮助研究,尽快予以解决。

2.3精细管理,促进规范发展

在合作社内部管理上坚持从细、从优、从严。财务管理从细,各合作社配备了专职会计,健全明晰了各类账目。机务管理从优,建立健全了机具档案,所有机车都安装了GPCS智能终端系统,机具日常维护与检修严格执行农机合作社农机具技术保养规程(长期停放机具达到“净、齐、垫、松、卸、涂、封、美、全、好”十字标准,动力机械保养达到五净、四不漏、六封闭、一完好)。安全管理从严,所有驾驶操作人员和机车证照齐全,配齐配全消防设施。

2.4扩大规模,以增加效益保障提升

合作社健康良性发展,核心是扩大规模经营面积。为此,我县通过“四推进”。一是鼓励农民入社,带地推进。按照人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鼓励农民带地人社。通过教育引导、政策引导、效益引导、信誉引导等措施,做好农民思想工作,打消思想顾虑,提高农民人社参股的积极性。二是扩大自营耕地规模,租地推进。鼓励有实力的合作社采取租地的办法,扩大规模经营。三是深化耕作制度改革,统一耕作模式推进。在合作社范围内实施大机械深松整地作业和全程机械化,推行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模式,统一种植品种,实施连片种植;建立相对稳定的耕作制度,更好地发挥合作社大型机具的作用,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稳步提升。四是合作社进入示范园区,共建推进。有针对性地就近安排合作社参与高产创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现园区建设和规模经营共同发展,合作社服务区域逐年扩大。今年,农机合作社大型农机具完成标准化作业面积能达到550万标准亩,通过标准化作业,大垄双行亩增产可达到20%以上,亩增产粮食100kg以上。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建设用地困难

受土地性质及用地指标不足制约,适合建设地点少。导致合作社建设用地困难。

3.2土地经营规模不够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地价过高。农民租给合作社的地价要比租给其他农民的地价高出50~100元,合作社难以承受。二是连片很难。一块地连成片往往涉及几十户,其中有一两户不愿意就难以推进。三是农民参与的主动性不够高。农村租地都是“上打利”。带地入社,虽然能让更多农民受益,又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但目前农民基本不认可。部分群众存在心里没底不敢流转、待价惜售不想流转、小富即安不愿流转等思想,需要逐步加以引导。四是平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虽然成立了相关组织,但由于部分相关人员认识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还存在宣传引导不到位、合作社与流出户沟通渠道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3.3资金不充足

建合作社主要以农民为主,组建1000万的合作社需要自筹资金400万元,再加上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需200万元,要一次性出资600万元现金非常困难,自有资金有限。

3.4技术水平有限

这些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虽然大部分都是农业专家,但对农机管理、应用都不是很专业,农机技术水平有限。

4.下步工作

4.1继续“四推进”及规范建设

继续“四推进”的做法,奖励规模经营,出台政策推进。制定全县推进合作社规模经营奖励办法,对规模经营达到一定数量的合作社给予奖励;对农民带地入社的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规范建设上,要达到“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五化”标准,示范带动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跨越式发展。

4.2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政策倾斜。对创办小型农机合作社农民购买农机具放宽标准,优先满足需要。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对发展前景好,运行规范的小型农机合作社优先给予项目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服务手段强化。三是优先把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和农机深松整地补贴资金对农机合作社给予作业补贴。

4.3加强培训

除了农机的常规培训外,依托现代农机合作社大型机械新、科技含量高等优势,聘请农垦专业人员,采取和劳动、职教等部门联合办学的办法,加强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驾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

5.保障措施

5.1建立领导机构

成立合作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县长担任,农机总站、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机总站,负责对合作社申报审核、经营管理、资产管理,制定联合社的业务发展规划和自律条例,协调成员社间的关系,加强合作社建设领导工作。经常深入农机合作社,具体指导生产运营,开展技术服务,调查和研究新情况,及时解决新问题,做好各阶段总结。

5.2强化监督管理

县农机总站负责农机装备、场库、体制机制和专业队伍建设;负责落实土地规模及经常性管理等服务工作。农机、财政部门对合作社建设和经营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乡镇政府负责对合作社进行全面监管。

5.3抓好项目落实

农机、财政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好项目申报、审定、验收和资金等项工作;严把质量关,新建合作社符合省方案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和总体规划符合设计标准,确保建设质量。

第四篇:农机鉴定 问题

农机鉴定 问题

职工发生伤害事故,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3日内向负责工伤认定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并填报《事故伤害报告表》;发生死亡事故或一次负伤3人以上(包括3人)的伤害事故,应在24小时内报告,农机鉴定 问题。

申请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30日内,向参保所地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1年内,也可以直接向参保所地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提供材料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

(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材料。

受理

工伤认定由用人单位参保地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在市经办机构参保的用人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由其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职工在参保地之外发生事故,可由参保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事故发生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核实,由参保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认定。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因工伤认定管辖发生争议的,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管辖。

调查取证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需要可以对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用人单位、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及工会组织应当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据实提供情况和证明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其他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认定决定及送达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 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认定决定包括工伤或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和不属于工伤或不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制作《工伤认定决定书》,在 20个工作日内分别送达工伤认定申请人以及受伤害的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工伤保险经办机构。送达《工伤认定决定书》应填写《工伤认定文书送达回证》

争议处理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重庆市劳动能力鉴定(确认)办事程序申请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或停工留薪期内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可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参保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填写《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表》,并提交以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决定书或《工伤证》的复印件 1份;

(二)被鉴定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1份、一寸照片2张;

(三)被鉴定人的病历、诊断证明、理化检验报告、CT、X光片等诊疗资料的复印件;

(四)申请再次鉴定(确认)的,需提供初次鉴定结论通知书的复印件。

(五)工亡职工供养亲属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确认),还需提供被鉴定人与工伤职工之间亲属关系的有效证明;

(六)法规、政策规定或劳动能力鉴定经办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提供上述资料的复印件时,应将原件一并送劳动能力鉴定经办机构核对(核对后退持有人保管)。

受理机构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下设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挂靠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重庆市劳动鉴定中心为市级劳动能力鉴定经办机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为同级劳动能力鉴定经办机构。

鉴定(确认)范围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下列劳动能力鉴定(确认)工作:

(一)工伤职工劳动能力的鉴定;

(二)停工留薪期的确认;

(三)配置辅助器具的确认;

(四)疾病与工伤关联的确认;

(五)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

(六)职业康复的确认;

(七)工伤职工旧伤复发的确认;

(八)其他受委托的劳动能力鉴定,鉴定材料《农机鉴定 问题》。

鉴定(确认)受理

劳动能力鉴定经办机构认为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应当场或在 10个工作日内制发《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补正材料通知书》(附件2)。申请人应在规定时限内按要求补正全部材料,未在规定的时限内补正全部材料的,视为未提出申请。申请人补正材料的时间不计算在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时限内。

鉴定(确认)

劳动能力鉴定经办机构对受理的鉴定(确认)申请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对申请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登记;

(二)确定鉴定(确认)时间和地点,鉴定地点原则上应为工伤医疗服务协议机构;

(三)根据被鉴定人的伤情及被鉴定人数,在专家库内随机抽取 3名至5名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专家组。涉及职业病的鉴定专家组成员应具备职业病诊断鉴定资格;

(四)制发《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通知书》,通知专家组成员、申请人、被鉴定人和用人单位参加鉴定;

(五)劳动能力鉴定经办机构根据专家组的医疗检查诊断鉴定意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评议并提出鉴定(确认)结论意见 , 填写《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结论审定表》,连同相关资料送同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审定。

(六)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定期召开审定会,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参加审定。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审定的鉴定(确认)结论为正式鉴定(确认)结论。

(七)劳动能力鉴定经办机构根据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审定的鉴定(确认)结论,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名义制作《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结论通知书》,分别送达被鉴定人、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

鉴定结论及送达

劳动能力鉴定经办机构根据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审定的鉴定(确认)结论,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名义 制作《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结论通知书》,分别送达被鉴定人、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送达《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结论通知书》时应填写《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结论送达回证》。

复查鉴定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 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向负责首次鉴定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复查鉴定。

再次鉴定

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区县(自治县、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确认)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确认)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确认),并提交区县(自治县、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及相关材料。

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首次鉴定(确认)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确认)结论之日起15 日内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确认)。参加过首次鉴定(确认)的专家不能参加再次鉴定(确认)。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再次鉴定(确认)结论为最终结论。

鉴定(确认)费用

劳动能力鉴定经办机构依法收取劳动能力鉴定费。

鉴定(确认)费和检查费,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用工伤保险基金分别向承担劳动能力鉴定的经办机构和进行检查的医疗服务协议机构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或参加了工伤保险但在未足额缴纳保险费期间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但属于下列情况之一,其鉴定(确认)费和相关检查费由申请者承担:

(一)鉴定(确认)结果为疾病与工伤无关联;

(二)供养亲属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三)再次鉴定(确认)结论没有变化的;

(四)其他受委托鉴定(确认)的。

鉴定(确认)费按市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相关检查费按市物价部门核定的医疗收费标准由医疗机构据实收龋

重庆市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申报支付办事指南待遇申报

工伤职工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伤残等级达到 1至10级,或者经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因工死亡的,用人单位应当在接到鉴定结论或者因工死亡职工的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到参保地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报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费、供养亲属抚恤金等待遇核准手续,并提交相关材料。

待遇的核准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对提交材料齐全的,社保经办机构应当在收到材料的 3日内完成工伤保险待遇核准手续,并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因工死亡职工亲属,明确工伤保险待遇给付项目、给付标准和给付起始时间。

对材料不齐全的,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其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在收到补正材料 3日内完成工伤保险待遇核准手续。

待遇计发标准

工伤保险待遇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的规定标准计发。

待遇的支付

工伤职工或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按照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待遇项目、标准和起付时间在参保地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或社会保险费代发机构领龋

用人单位收到社保经办机构支付给工伤职工或者供养亲属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在 3日内,转交给享受待遇的人员。

待遇调整及变化

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的调整按调整规定之日起执行。

工伤职工经复查鉴定,鉴定结论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复查鉴定结论下达之月的次月享受相应待遇。

争议的处理

工伤职工、用人单位对工伤保险待遇发生争议时可依法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

未参保人员的待遇支付

第五篇:浅谈我国家族企业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内容摘要

本文首先对我国家族企业的概念、特征以及其利弊进行了阐述。对我国家族企业产生的背景作了进一步的介绍,将家族企业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讨论,认为家族企业的存在具有它的合理性;以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家族制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向;企业家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政府的制度应我国政府应该通过立法和制定规章,完善法律制度,大力推进专业资格认证,为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调整,彻底改变企业有所有者或者是家族成员独裁的局面,对企业的人员设置进行社会化、市场化,选用优秀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家族企业现在还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企业形态,仍在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家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竞争环境,需要针对相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以求得更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我国家族企业 策略建议 发展启示

目录

一、家族企业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家族企业的概念

(二)家族企业的特征

二、家族企业在中国产生的文化背景

三、家族企业的发展

(一)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特征

(二)影响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对策

四、中国家族企业的特点

(一)中国家族企业的优势

(二)中国家族企业的劣势

五、家族企业管理提升的对策

(一)引进人才,唯才是举

(二)健全管理体制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四)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五)走股份制道路,构筑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六)提高业主领导者的素质

(七)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把握会计和税法差异

六、结论 参考文献

浅谈我国家族企业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家族企业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并且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中国,以家族企业为主要形式的私营企业已经成为当前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二十来年,中国家族企业以飞速发展力求走完发达市场经济中家族企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走过的路。在成长的道路上,中国家族企业既有管理、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也有着在用人、管理方面的劣势。

一、家族企业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家族企业的概念

家族企业是指为一个家族所有并控制的企业。从广义讲是指由家族成员所拥有的企业,强调的是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从狭义讲则指企业不仅为家族成员所拥有,并且为其所控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家族企业发展迅速,其比重已经超过80%,特别在江浙一带,比重已经达到95%。中国家族企业尽管数量庞大,却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能够良好发展,成为某个行业的领军人,大多数的家族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五年。大量案例表明,中国家族式企业易于创业,却不易于发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家族企业文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的家族企业文化利于创业而不利于发展的原因。同时,从研究家族企业文化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突破企业文化瓶颈的途径,给中国家族企业群体以借鉴。

(二)家族企业的特征 1.任人唯亲

家族企业是一种古老而常新的企业形式,它的起源可能已经无从考证,它的现代版本则可以随手拈来。从一人掌控、夫妻掌控、父子掌控、兄弟掌控到一个复杂的家族系列各种形式都有。创业者个人或者创业者家族的理念不同可能导致家族企业在制度形式和组织发展上走上完全不同的路径。

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间特有的信任关系和相对很低的沟通成本,是其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有力保证。但是,如果处理不好,让家族政治进入到企业之中,并且进一步地让企业外聘人员也卷入家族政治当中,必会阻碍企业的组织发展进程,上演一场几败俱伤的豪门恩怨。家族企业要做大、要发展需突破一个重要的瓶颈,就是企业管理要专业化和规范化。吸收大量专业人才进入公司的核心层是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必由之路。

2.子承父业

众所周知,家族企业是靠亲缘关系来维系的“人和”企业,子承父业,是华人企业的传统,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企业的领导成员间容易沟通、决策快、管理成本低、容易保护商业秘密等。永恩集团的年轻CEO陈英杰认为,家族企业是创业人常年艰苦创业的成果和见证,大多数人对其家族企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将其看作是自己及本家族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企业的所有权通常都由家族牢牢控制并在家族内代代相传,但“子承父业”的接班方式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不是每一个创业者的后代都是最好的接班人。尽管在现实中,创业者们会尽力给予子女最好的教育及商业经验熏陶,却并不能保证子女也有从商的兴趣、才能。更为棘手的是,如果有多位条件相当的继承人选,那么权力的交接可能会导致家族利益团体的分裂,进而可能导致企业走向灭亡。

二、家族企业在中国产生的文化背景

中国是一个国家文化传统悠久和深厚的国度,家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大陆农耕文化,农业社会的稳定,是依靠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来维持的。以家族为纽带,以血缘远近亲疏的关系来确定人们的尊贵卑贱地位。它有着如下特点:血缘性、聚居性、等级性、礼俗性、自给性和封闭性等。这种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意识,家族成员彼此之间自然产生出一种信赖,相信自己的家人以至亲戚、同族、同乡、同学等关系密切的人,而对其他异地或异族人形成了一种先天的隔阂。家族制企业往往成为中国现实企业组织形式的首要选择。正是由于中国的家族企业具有浓烈的、深厚的“家”文化特色,使得中国式家族企业具有超乎寻常的家族内部的凝聚力,使家族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不辞辛苦、不计报酬地勤奋工作;也形成了家长式管理方式,能够形成强大的领导核心与执行能力,能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并做出迅速的反应;借助于传统的家庭等级制度和“遵上”、“忠信”、“服从”观念以及家族成员彼此高度的认同感和一体感,有利于减少企业内耗、降低管理控制难度和成本,促使中国的家族企业在八九十年代得到了迅速增长,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家族企业的发展

我国家族企业有其自身优势,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股权高度集中、管理粗放、融资困难及权力交接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为了实现家族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家族企业应从优化股权结构、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重构新型企业文化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启动和完善,许多家族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在改革的浪潮中异军突起。由于中国传统的家文化,在企业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亲缘关系等特有的文化因素,使他们有着相同的家族价值观念和利益目标的追求,彼此间信任程度较高,容易进行沟通和达成共识。这种文化特征容易形成较为强烈的凝聚力,降低了企业成员之间的心理契约成本,使企业成员为了家族整体利益而共同奋斗,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经营效率,较快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并且,家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以及家长制的权威领导,保证了经营方式的灵活性,使企业决策速度较快,能够迅速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我国家族企业的成长是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密不可分的,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而快速发展。但由于发展的时间还较为短暂,我国大多数家族企业的规模还比较小,大多集中在服装鞋帽、食品、小家电等生活消费类产品的制造、销售及服务行业,缺乏大型的企业集团和高科技领域的企业,技术含量较低。

(二)影响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族企业发展迅速,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权过于集中、管理粗放以及缺乏处理纠缠不清亲情关系的机制等,严重制约了家族企业的成长。影响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家族企业普遍股权集中度过高

所有权高度集中在家族手中,产权结构单一,基本上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同一,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创业者为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们视企业为己物,从感情上排斥外来者的干预,偏好绝对控制企业。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单一化的股权结构所存在的弊端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成长,主要体现在,不利于吸收社会资本的注入,特别是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使企业承担了很高的经营风险,制约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并且,单一化的产权结构也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不利于搭建和实施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

2.管理粗放,缺乏战略管理

我国家族企业许多是凭借企业家的胆识及敢于冒风险的精神,把握住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机遇而发展起来的,管理上还存在着较为粗放的现象,企业主独裁和高度集权化的管理方式以及家庭、亲情与企业相混的管理偏差,使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能形成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并且,许多家族企业缺乏战略管理,企业主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应对当前事务、获取眼前利益,没有站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考虑企业的长远规划,缺乏企业战略支撑和指引,因此造成许多家族企业寿命短的现象。

3.企业文化的局限性

家族企业成长的历程成就了家族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这种以家庭文化为主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初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其局限性日益显现出来。在当前众多家族企业中,企业老板个人的价值观和喜好等常常成为企业文化的主体,掌权者家长式的作风严重,权力大于制度,可能根据血缘或亲缘关系的远近决定其在企业中的位置,任人唯亲,形成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内外不同的判断标准,使家族成员在企业中具有天生的优越感,不利于非家族成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阻碍了企业发展。4.宏观环境的制约

政府对家族企业还未建立起公平竞争和平等的政策环境,家族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在行业市场准入、资源配置等方面还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私有财产权不能完全得到法律保护。而且,融资困难也是困扰家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在创业初期,家族企业筹资的方式主要来源于家族成员或亲友,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和融资渠道。目前,由于金融制度和政策的限制,国有银行对家族企业的贷款十分慎重,贷款手续复杂,贷款额度低,使企业很难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并且在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方面给予家族企业过多的限制,从而制约了家族企业的发展。

5.企业所有权和权力交接问题 我国家族企业经历了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在第一代创始人大多数已年近花甲。据胡润2006年的一项统计表明,未来的10-20年将是中国民间财富从第一代创业者转向第二代的高峰期。因此,家族企业权力交接的问题日益凸显。由于中国传统的家文化,家族企业掌权者往往倾向于由家族成员来继任领导,对引入的职业经理人或经营高管通常抱有不信任的态度,因此加大了委托代理的成本。但是,家族成员的继任,也存在着家庭财产如何分割、内部利益如何权衡、继任者的培养及继任者权威的树立等问题,如何实现企业所有权的转移及选择适宜的继任者,保持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是所有家族企业掌权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三)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对策

家族企业有其特有的优势和成功经验,但也存在着制约自身发展的天生缺陷。要实现家族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除了需要政府给予创造良好的法制和经济环境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家族企业从思想观念、股权和治理结构及科学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进行自我否定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优化股权结构,稀释家族股权,实现产权明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家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突破家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首先要进一步明晰产权,优化股权结构,要使企业股权结构由单一化、家族化不断向多元化、社会化转变,打破“一股独大”的局面,不断搭建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及实际情况,采取吸引战略联盟投资者的方式,形成强强联合的局面,进一步增强企业实力;也可实施管理层和员工持股的计划,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员工主人翁的责任感,与企业共呼吸、共命运;条件成熟的企业也可上市进行股份制改造,形成资本社会化。通过优化股权结构,稀释家族股权,使原本模糊的股权结构逐渐清晰化,过度集中的股权适当分散化,从而有助于形成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实施现代企业制度,为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在多数家族企业面临着由第一代创业者向第二代经营者过渡的情况,股权的分散也为第二代经营者的选择提供了更大的范围。

2.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化管理

合理的股权结构为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基础和可能,要建立一套与股权机构相适应的、权责分明的治理机构和组织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执行机构等,实行权力制衡、有效监督和科学决策。可采取委托代理的方式,引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建立经营管理组织架构,实行层级制分权式管理。要明确企业的经营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和行为准则,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形成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科技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一套科学的系统管理体系,使企业由“人治”逐步走向科学规范化管理。

3.重构新型企业文化

当前,我国大多数家族企业文化是为树立与维护家长制权威而服务的,为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要将此不断向“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转型,构建新型家族企业文化。新型文化要发扬家族企业亲和力的优势,将成员之间较高信任度、目标较为一致的价值观念融合到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坚持文化创新,敢于接受新观点和新理念,借鉴现代优秀的企业文化,构建新型人际关系。要突破血缘?亲缘关系的束缚,变“任人唯亲”为“任人唯贤”“任人唯能”,在企业中构建平等、公平、公正、民主的良好氛围,尊重、关心和理解员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从而形成开放、和谐、积极向上和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4.为家族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国家应从法律、政策等方面入手,为家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从法律上保障家族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国家要放宽对家族企业的市场准入,允许家族企业等民间资本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有同样的行业准入和政策,放开对家族企业的行业限制。要制定有关政策,改革金融制度,放宽国有银行向中小型家族企业放贷的条件,放松对家族企业上市融资及发行债券的限制,并规范和加强其融资行为和诚信监督,改善家族企业的融资环境。要逐渐建立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和信用评价体系,为委托代理制度的实施创造条件。

四、中国家族企业的特点

(一)中国家族企业的优势 1.管理成本低,监督成本不高

家族式管理是由有血缘、亲缘关系的家族成员投资组成,从事生产活动的组织形式,其权责统一、自主管理、运作灵活、效率较高,其企业内部固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企业管理层之间的默契,这些优势在企业创业之初无疑都会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产生推动作用,促进企业的成长壮大。同时由于企业初期资金有限,家族管理方式适应企业低成本的要求并具有相对的优势,因而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应该说家族式管理在私营企业初创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决策效率高

首先,在家族企业中,家族利益的一致性会导致决策过程较短,从而会提高决策的效率。其次,家族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家长居多,这种家长制的权威领导,可以使得企业决策速度最快。再次,家族企业由家族成员绝对控股,所有者与决策者合一。企业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所有者对其资产的一种处置。这种具有实体权力是不受外人干涉的,因而处置的效率也就很高。3.信任度高、凝聚力强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及家族利益和声誉是很被看重的。由于传统家族制度、家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以家族关系为主的特殊信任,导致家庭成员之间有很高的信任度,对一般人一般不信任。这种观念导致了对我国企业成长至为重要的社会资本先天不足,迫使私营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不得不主要依靠家人。而家族企业就很好地解决了不信任一般人的问题,使得家族成员能凝聚到一起为家族事业打拼。

(二)中国家族企业的劣势 1.财务管理水平低

多数家族企业任用家族内部人员管理公司的财务,而对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不能准确把握。家族企业内部财权集中在关键人手中,过于注意控制,而疏于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这方面把握不好则公司的前景令人堪忧。2.人才的缺失

家族企业大量的起用亲属,由于这种亲缘关系,会使得很多优秀人才会担心得不到重用而对家族企业望而却步,不利于引进优秀人才。家族外部人员在企业内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工作效率。

如果家族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占据市场甚至开拓海外市场,一定会遇到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那就是企业管理层的非家族化。因为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它不可能永远局限在于一个家族之内。在中国社会,子承父业还是很常见的。但接班人的能力、综合素质如何是难以控制的。一旦接班人不能令其他家族成员信服,家族矛盾会带进工作从而影响企业的业绩甚至倒闭。3.决策的风险较高

决策的独断和高效,是许多家族企业初期成功的重要保证。许多家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靠的就是决策的果敢和善断,因为抓住了一两次稍纵即逝的机会而成功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迁,这种个人化的经验开始失效。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经济活动的量也越来越大,从而使投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果出现决策失误,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有时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而不像创业初期那样,一两次失误还可以弥补回来。这时,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就显得越发重要。但在家族企业中,决策的独裁,个人能力的局限性以及决策成员来自于同一家族的思维的相似性,对此时发展至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决策的风险相对要大得多。4.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

随着家族企业的成长,企业领导者不可能事必躬亲,所有权与经营权必然相互分离。而企业内部存在各种利益集团,由于夹杂复杂的感情关系,领导者在处理利益关系时处于两难的境地。比如,企业领导人的亲属和家人违反制度时,管理者就很难像处理普通员工那样一视同仁,这就给企业内部管理埋下了隐患。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制度安排的具体化,这些制度决定了企业的目标、行为,决定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由谁、怎样来实施控制,风险和利益如何分配等问题。而家族制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利益相关者之间不能形成很好的制衡关系,使得企业利益让位于个人利益,制度丧失了约束作用,走不出“人治”的怪圈。

5.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总的来说,我国对家族企业在政策上是越来越重视,市场准入条件也不断放宽并不断提出大力支持、鼓励等口号,但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在现实经济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仍是不一样的,后者面临着更多的行政性障碍,执法及法律上受保护程度、贷款融资仍处于不利地位。而且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和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使得我过家族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社会化也受到限制。

五、家族企业管理提升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家族企业管理中的种种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来提升家族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引进人才,唯才是举 企业要广招各种人才,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同时对现有的人员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企业面向全社会招聘,吸引人才,特别是对职业经理人的引进,让非家族成员参与管理和经营企业,更有效地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去获得更好的效益。没有人才,企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提出,家族企业要想生存和保持有效运作,在高层管理人员中,无论有多少家族成员,也无论他们多么出色,都至少要有一位非家族成员。所以家族企业老板必须改变任人唯亲的观念,必须做到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并建立起科学的人才使用系统,同时培育良好的创新氛围,即引进外来的,养住自己的,提高现有的。

(二)健全管理体制

建立新型的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建设。家族企业要利用组织和机制的力量,弥补企业个人经验主观决策和控制幅度的不足。管理模式要从简单的控制机能向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转化,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使上下之间容易达成共识,利于政策贯彻彻底,执行得力。规模较大的家族企业中,经营管理方面的变化步伐比所有权方面的变化快,可下放一定的权力,以情动人,依法治企,由企业主和家族成员来行使有关企业发展战略决策职能,而常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则可交由专业管理人员负责。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家族企业应提倡员工参与管理,鼓励员工对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鼓励创新,并对在质量控制、工艺改进、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企业的经营者要广交业缘、友缘,形成广泛的社会网络,扩大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金融信贷、民间融资、吸引外资等多元化融资格局,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五)走股份制道路,构筑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家族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族企业的一股独大、所有权和经营权模糊造成。要改变家族企业喜好小企业的多数股份,不要大企业的少数股份的心态,顺应股份社会化和分散化的客观趋势。通过实行股份制,使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并成立相应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让职业经理人去考虑企业的生产销售等日常事务,而家族企业的所有者则用主要精力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使企业朝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六)提高业主领导者的素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家族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经营者的领导和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领导者应该建立切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应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功能有深刻的认识,对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的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得到全体员工认同并不断创新,把企业打造成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七)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把握会计和税法差异

家族企业应该在提高管理水平和加强风险意识上下工夫。在严格把握传统的财务内控手段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的知识技术,形成一套可操作的、可控制的内部财务报告组织信息系统,才能达到从根本上降低税务风险的目的。

六、结论

本文对我国家族企业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家族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各个问题给出针对性的对策。家族企业管理是传统经验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演变而来的,在不同行业、不同时期各自会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应该具体企业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企业

参考文献

[1]张咏梅,许晓明.中国家族企业成长与演化路径分析——基于家族文化视角[J].生产力研究, 2009(3).[2]周锡冰.中外家族企业成功之道[M].科学出版社,2011-01-28. [3]人鱼.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M].中信出版社,2012-01-01 [4]程书强.家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9,(3).

下载关于我国农机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国农机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食品添加剂发展问题及对策

    我国食品添加剂发展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命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而这些事件大多与食品添加剂密切相关。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化学添加剂替代食品添加......

    关于我国旅游业发展有关问题的建议

    关于我国旅游业发展有关问题的建议 傅勇林发表于2006-3-12 16:25:00 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种新兴产业,近年来伴随着经济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而有了长足的......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和主要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和主要问题考号:姓名:【内容提要】 电子政务是通过电子技术来推行政务活动的一种方式。如何充分的利用电子政务的特征来组建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是......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物流行业;绿色物流;发展问题;发展对策 物流是一个高能耗产业,如果继续沿用以往粗放式的行业发展模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物流行业目前......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 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很多省份都有分布,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发育程度不同的产业集群,其中以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最......

    我国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

    农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农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2017年10月31日)近年来,XX农机产业凭借自身传统优势,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强农惠农政策,在“整合、借鉴、学习、创新”上不断前进。农机工业总......

    农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XX县农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2017年10月31日)近年来,XX农机产业凭借自身传统优势,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强农惠农政策,在“整合、借鉴、学习、创新”上不断前进。农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