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社区协调理事会破解社区建设难题
以社区协调理事会破解社区建设难题
——来自青岛李沧区的实践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单位体制的逐步瓦解,单位人变为社区人,社会管理的重心转向基层社区,只有社区治理好了,才能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到基层,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祥和文明。近年来,李沧区委区政府面对社区发展的新要求,围绕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是什么、主体力量是谁、怎样增强社区建设的活力等社会问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立足和谐社区建设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作为社区治理的突破口,构建起覆盖全区的126个社区协调理事会,由社会组织“唱戏”,以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等公益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建设与治理水平。
一、当前社区建设面临的难题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导致社区建设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为代表的主要利益主体陷入矛盾纷争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代表居民利益,反映居民诉求;业主委员会是社区内已经置有产业的居民的利益共同体,业主与社区居民既存在共同权 益,也有重大区别,如有些业主将自己购买的住房出租,租赁方成为社区居民,而业主并不在社区居住,但社区的某些决策与其利益直接相关。物业公司是由业主大会批准聘请的管理方,一般负责社区卫生、设施维护、小区治安等日常管理事务。社区内三个主要组织各有其职责。在实际运行中,时常遇到矛盾,谁来化解成为难题。依靠社区居委会行吗?如果遇到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的矛盾,社区居委会可以从中调解;如果遇到业主与业主委员会的矛盾,往往无能为力;如果遇到社区居委会与物业公司或业主委员会的矛盾,那就成了矛盾的一方。所以,社区建设遇到的瓶颈之一就是在体制上缺乏矛盾与纠纷的化解渠道。社区共同体难以形成,原因在于各唱各的戏,相互掣肘,不能有效形成合力。
(二)多元利益诉求与整合遇到困境
目前社区服务遇到的主要困境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居民多元化服务需求与单一制市场服务不相适应。公共服务作为居民生活制度保障,似乎与社区没有很大的联系,有联系也主要负责提供信息,协助完成某些方面工作;公益性服务几乎是刚刚起步,社区虽然统计了大量的志愿者,但大都是有名无实;剩下的就是充实社区各类的市场化服务机构。有些居民有需求,但服务量小无利可赚,市场自然不会延伸到位,有些服务价高质低,居民又很难接受,明显存在市场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二是专业化服务需求与粗放式公益服务不相适应。以往社区公益 性服务大都有居委会组织,如开展对社区困难居民的救助,组织一些精神文明活动,对个别问题突出的人员进行帮教等。这些活动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区居民专业化服务需求。时代急于呼唤社会组织运用项目化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三是动态化的社会救助需求与分散慢节奏的公共服务体制不相适应。低保制度设计应该是动态的,但由于人员和手段的关系,低保制度不能很好的随物价涨幅波动,同时做到随进随出。各职能部门都将工作延伸到社区,使得社区行政职能无法有效整合。有些有偿的公共服务,居民也往往是“被服务”,有些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三)社区居委会为代表的准行政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尴尬
作为居民自治组织,名实难符。居委会几乎成为街道办事处的一个“腿”,每天忙于应付来自上面的检查、考核、评比等工作。完成来自上级的各项任务成为社区居委会的中心工作,多达上百项,各类档案多达百余本,居委会人员整天忙得团团转,苦不堪言。有的设想减负,但往往是工作任务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地增加。这样势必造成居民区的工作受到影响,协调解决社区居民存在的各类问题,所投入的精力和人员都很难有保障。居委会普遍感到出力不出成绩,出力不讨好。近年来,顺应社会管理重心下移,一些单位部门纷纷将触角伸向社区,如劳动、统计、计生等,不但在社区建立起网络,有的还 在社区建立自己的中心、工作站、设联络员等。这看似减轻了居委会负担,实际上更增加了管理协调的难度。
二、突破体制障碍的新探索
面对社区建设难题,青岛市李沧区委区政府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区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创新,建立起了以社区居委会为主导,以社区社会组织为主体,由社区各类组织和居民广泛参与成立的社区协调理事会,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组织架构及运行模式,在社区建设与管理中日益发挥着突出作用。
(一)运行模式及特点
1.以馨苑社区为代表的自治型。该社区成立于2004年8月。作为一个新社区,社区居民结构呈多元化,分别来自20个不同的省、市、自治区,青岛市户口仅占34%;少数民族的281户,占居民户的13.8%;有常住户口的316户,占居民户的15.4%;另有40余户来自日本、韩国、德国等地的居民。同时,社区内还有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商业服务公司、老年协会、文体联谊会、计生协会等各类组织。2008年3月在全区率先成立社区协调理事会。社区协调理事会的成员主要为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热心社区公益事业、志愿为社区义务服务的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其他社区社会组织的负责人、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居民代表。采取交叉任职方式,业主委员会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交叉任职,社区居委会成员与社区协调 理事会成员交叉任职。社区协调理事会为社区的最高议事与协调结构。主要职能有三项:“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整合资源”,这三项职能几乎贯穿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到社区广场改造,小到居民房屋漏雨的协调,都离不开各方参与。该社区协调理事会先后制定了《社区协调理事会章程》、《议事规则》等多项制度。社区协调理事会执行联席会议制度,会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讨论本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和发展思路,并根据所反映的情况,立足本社区的实际,整合社区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并由居委会组织实施。馨苑社区协调理事会除了规定的例行会议外,还建立了随时协调的制度。不管什么时间,只要遇到需要协调解决的事,理事会的有关方都自觉主动参与协调,真正做到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2.以环湾社区为代表的社企共建型。环湾社区是一个老城区,共有208个大大小小企业,辖区内有821户居民,以周边企业职工居多。社区协调理事会于2008年6月成立后,每年召开2次理事会会议,目前刚刚完成第七届社区事务协调理会换届选举工作。该社区协调理事会的基本特点:一是企业会员多,如青岛碱业、环湾实业等。二是实行会员制,原则上每个会员每年600元。个体经济组织300元,经济情况差一些的200元。目前实有会员26家。三是将辖区内的派出所、工商所等政府组织纳入理事会。四是理事会内没有业主委员,也没有物业公司,其相关职责由社区居委会履行。理事会的工作职责主要有9项: 扶贫济困;助残服务;文化交流;就业招工;计生服务;公益活动;治安联防;品牌宣传;庆典活动等。围绕这9项工作,每季度召开1次理事会,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定期举办大型活动。社区协调理事会通过社企共建,整合资源,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以福林苑社区为代表的文化传播型。福林苑社区协调理事会成立于2008年,该社区有住宅楼58栋,居民2404户,人口达6000人,是目前青岛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社区协调理事会由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负责人、辖区内社会组织、居民代表等组成。社区协调理事会制定了《社区协调理事会章程》,对理事会成员的权力、义务作出明确规定。理事会定期召开协调会,共同研究社区建设事项,作出决议以后,由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居委会负责监督。社区协调理事会成立以来,根据社区实际情况,重点抓了文化类娱乐类社会组织发展,先后培育发展了金色阳光艺术团、家庭文化培养及技能培训孵化基地组织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区社会组织。这些社区社会组织自成立之日起就活跃在社区的舞台上,曾经参加过李沧区“民俗文化节”的演出、社区大舞台演出、庆国庆90华诞演唱会。这类社区社会组织不仅成为维系群众自身感情,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纽带,更成为社团组织带领群众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4.以君峰社区为代表网络服务型。君峰社区2004年建成,处于城市边缘地带,共有800多户,1287名居民。居民构成:原曲戈庄村民、驻地公司职工加购买经济使用房的住户。2009年上半年成立社区协调理事会,2010年,根据办事处的统一要求,改为社区服务组织联合会。联合会由社区居委会牵头,成员主要有原曲戈庄村委(改为青安公司)、物业办主任、市场管理部主任、业委会主任、社区老党员、老工人以及经营业户代表。联合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联合会成立以来,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坚持街社联动,发挥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个人在社区服务中作用,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提高为民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运行效果
李沧区委区政府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在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协调理事会,各社区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结合各自的实际创出特色。具体的发展类型虽然各有不同,但作为协调理事会在推进社区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一致的,效果明显。
1.在社区治理方面真正做到了齐抓共管。过去社区为了协调各方面关系,也曾成立过协调领导小组。由于行政色彩浓厚,权利义务不对等,除了居委会积极主动外,其他各方积极性普遍不高,社区治理难以形成合力。协调理事会的建立,为社区内各个利益主体建立相互沟通的有效平台和载体,密切了社区 单位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馨苑社区实现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步调一致,共同服务社区。以环境整治为例,经过理事会决定,以三家名义发布公告,进行楼道整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环湾社区通过社区协调理事会,将经营组织的市场功能与承担社会责任有机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共建社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提高了共建社区的积极性。
2.在社区服务方面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以往大家都认为社区服务主要居委会的事,居委会承担着很大一部分行政职能,从事服务工作也是力不从心,而且有些服务也不在职权范围内。协调理事会的成立,更好的调动了社区各类组织利用自己的资源共同为居民服务。君峰社区把社区服务网络化、流程化、标准化,确保各项服务人员、时间、效果三落实,居民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环湾社区协调理事会把低保边缘的26 户困难居民与协调理事会的理事单位结对子,既调动了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也帮助了困难居民解决了实际困难。他们在社区建立“残疾人工作站”,承担全街道36位一、二级残疾人购物、洗衣等日常便民服务任务,除了政府购买服务岗位外,他们还利用协调理事会成员单位的优势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残疾人生活得到了很好的照料。
3.在社区文化方面真正做到了凝心聚力。在现有的社区发展阶段,能够调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首当文化活动,文化活动也是提升社区人气、振奋社区士气、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重 要载体。文化活动涉及到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实践证明,只有协调理事会齐心协力才能使社区文化得到全面提升。馨苑社区文体联谊会有9支文艺队伍活跃在社区。为了满足社区文化发展的需要,馨苑社区协调理事会共同筹资修建文体活动场所、门球场、改造广场、购买文体器材和设备。
4.在社区建设方面真正做到了各负其责。社区建设由政府和开发商投入外,还必须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共同建设社区,在这方面协调理事会作用更为明显。环湾社区是一个未实行物业管理的老城区,又处于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任务之重是可想而知的。协调理事会不等不靠,发挥各自的优势一项一项的突破。先后为10个单元安装了防盗门,为两个楼院协调安装了一户一表,为两个楼院安装了健身器材,为一个楼院修理了屋顶粉刷了墙面,为两个楼院协调安装了暖气和煤制气,绿化了一条街等等。每一项无不关系到老百姓的冷暖,无不连着老百姓的心。馨苑社区每年都要通过协调理事会办几件实事,其中2009年办了9件大事。2011下半年又计划改造广场,现在正在研究确定改造方案,征求全体居民和驻社区单位意见,这项改造完成后,社区广场的功能会大大提升,将会满足社区更多的文化活动需求。
(三)基本启示
李沧区社区协调理事会的建立是在我国经济社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区建设需要实现新突破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积极 探索,这一创新适应了社区发展以及社会管理科学化的要求。尽管这一探索进程时间不长,但是成效显著。通过李沧区建立社区协调理事会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社区发展需要去行政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治。由社区自我协调到社区自治,是社区发展的必然,社区协调理事会作为推进社区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上的创新,符合这一路径选择。
2.社区资源必须高效整合,建设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只有荣辱与共、同心协力,才能形成共建社区的合力,社区协调理事会将这三方组织建立起了有机联动的利益共同体,是当前我们找到的解决社区治理难题的一把钥匙。
3.社区减负、社区服务必须实行项目化管理,通过项目化购买、项目化运作,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提升社区整体服务水平。
4.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与繁荣,才是增强社区建设活力之所在。社区协调理事会可以发挥“母鸡”效应,有利于孵化根据社区发展需要的更多的社区社会组织。
三、如何完善之思考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非营利组织就是美国的社区”。虽然中美国情不同,但社区发展的共性规律还是存在的,对中国社区建设而言,社区居委 会不应该只是单一的社区主体,社区应该成为社会组织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目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精神,李沧区正在根据讲话精神的要求,回顾总结社区协调理事会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及不足,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特色来询标、树标、对标、达标、超标。下一步,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各个方面完善社区协调理事会功能,更好地发挥社区协调理事会这一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加强对社区协调理事会的跟踪调研。协调理事会作为社区建设的新生事物,不能只发个文件就了之,要跟踪调研指导,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加以研究论证,以把握好协调理事会正确的发展方向。
2.将社区协调理事会逐步发展成为登记制社区社会组织。目前的协调理事会大都只是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治理结构不成熟,没有独立的办事机构,功能发挥受到制约。成为登记制社区社会组织,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3.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协调理事会作为社区社会组织,其权限是有限的,如有些业委会既不能依法按程序成立,又不能定期召开业主大会报告重大事项,对此协调理事会就显得苍白无力。对于解决类似的问题,政府应该有制度上的安排。
4.选好配强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协调理事会理事长一般由居委会主任兼任,社区协调理事会作用发挥的好坏取决于居委 会,尤其是取决于居委会主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哪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选拨到居委会主任岗位。
第二篇: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协调小组
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协调组织目录
1、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协调小组:
2、辖区内未成年人基本情况、花名册:
3、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协调工作开展情况:
4、社区未成年人教育会议记录:
5、社区共青团组织机构:
6、社区共青团工作制度:
7、社区团员花名册:
8、社区团支部活动记录:
9、社区少先队大队工作机构:
10、社区少先队大队成员名单:
11、社区少先队大队队员花名册:
12、社区少先队活动记录。
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队伍目录
1、社区工作人员职责分工表:
2、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3、社区未成年人教育专兼职人员名单及基本情况:
4、社区居委会职责分工中未成年人工作内容及上一负责人工作记录:
5、“教师进社区”工作制度:
6、“老师进社区”名单:
7、“教师时社区”活动开展记录:
8、市属、区属学校社区教育联络员名单:
9、越城区社区教育联络员工作职责:
10、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队伍主要工作情况。
社区活动场所目录
1、青少年活动室管理制度:
2、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
3、管理人员和开放情况规定:
4、日常工作记录和上网记录。
社区未成年人教育活动目录
1、越城区社教委2009年寒假、暑假实践活动有关文件:
2、街道办事年2009年寒假、暑假实践活动有关文件:
3、社区2009年寒假、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计划、总结:
4、社区2009年社会实践活动相关材料,社区未成年人教育活动记录:
5、中小学生参与社区暑期活动登记表:
6、中小学生参与社区活动体会文章。
社区未成年人教育活动目录
1、越城区社教委2010年寒假、暑假实践活动有关文件:
2、街道办事年2010年寒假、暑假实践活动有关文件:
3、社区2010年寒假、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计划、总结:
4、社区2010年社会实践活动相关材料,社区未成年人教育活动记录:
5、中小学生参与社区暑期活动登记表:
6、中小学生参与社区活动体会文章。
社区未成年人教育活动目录
1、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2、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3、经典诵读活动记录:
4、“少年之家”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名单:
5、“少年之家”学生登记表:
6、“少年之家”活动记录材料:
7、“少年之家”工作制度:
8、“少年之家”活动经费清单。
第三篇:开设社区老年食堂---破解老人就餐难题
开设社区老年食堂 破解老人就餐难题
[背景]
宁波目前有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XX万人,七十岁以上老年人XX万人。而据一份来自市政协的社情民意显示,至2011年底,本市社会老龄化进一步加剧。目前,本市老年人群除了少部分住在敬老院外,绝大部分都是与子女居住或与子女分居,他们对自行解决一日三餐的“买洗烧”力不从心,不少人每天的午餐甚至草草应付,营养和安全难以保证。XX社区空巢老年人较多,过去社区没有老年食堂,大多数老人们得自己去买菜做饭,也经常吃冷饭剩菜。社区经过研究,决定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办老年食堂,切实解决辖区老年人就餐难问题。[实施过程] 一,今年三月底,社区向上级提出开办老年食堂的计划,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并选定了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为老年食堂地址;相关工作人员跑遍了辖区,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听取并吸收企退人员和老人对于开设老年食堂的意见和要求,又精心挑选了几家正规的餐饮企业,并进行了实地考察。
二,社区经过前期的问卷调查和多次讨论、研究、考察,决定以企业让利和社区争取政策补贴的形式,与某餐饮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社区老年食堂,并根据老人饮食特点和经济能力,每周固定菜谱,实行套餐制,统计当天就餐老人数量后上报,由企业统一配送。每天中午十一点前,将老人饭菜配送到社区养老中心,再让老人前来就餐。
三,社区为辖区户口在本社区的七十周岁以上老年人以及“三无”老年人提供优惠就餐价格,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只需凭相关证件来社区办理就餐登记就能在老年食堂就餐。老年食堂还结合自身实际,推行免费送餐上门服务,最大程度地解决辖区卧床、残疾、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的就餐难问题,真正为他们带来便利和温暖。
四,由社区工作人员、企退志愿者等组成食堂监督小组,定期对社区食堂运行情况、环境卫生、食物质量、就餐秩序等进行抽查,促进了食堂规范化工作,保证了老人的就餐安全。[效果] 从老年食堂开办之日起,每天都有一部分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前来就餐,只需花上八块钱,就能吃到专业餐饮企业提供的可口新鲜的饭菜。老人们吃完饭后也经常留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拉扯家常,把这里当成了家一样。这样一来,不仅增进老人之间的交流,又满足了家庭的养老愿望,同时也使子女们可以安心工作。
社区负责人表示,像这样由社区创办,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服务多样化的社区老年食堂,是社区解决居家养老的一次积极尝试,也是为进一步加快和谐社区建设,推进社区服务业的持续发展,进一步满足了社区老年人专业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第四篇:社区、学校沟通协调
为推进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工作的稳健发展,扩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现代社区建设;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的整体效应,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大教育模式,为我社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实践、施展才华的舞台,社区与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的沟通协调制度:
一、加强领导。我社区建立学校、社区合作委员会,在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工作。学校、社区合作委员会由学校德育主任任组长,聘请白坭中心小学校长梁雪芳担任副组长,校德育处主任、总务主任、大队辅导员、团支部书记及居委会联络员、家委会代表担任组员。合作委员会负责学校、社区联系管理工作。
二、明确职责。社区各单位部门由学校相关各负责部门分别联系,各主管领导负责管理。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社区居委、社会实践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剧院等)由德育处联系,交通、消防、内保、法律等各部门由总务处协助德育处联系。
三、完善制度。加强学校与社区联系文明共建制度,完善社会实践基地服务制度,搞好与交通、消防、内保、法律等各部门宣传教育工作配合制度,健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参与学校管理制度,以形成合作互赢的服务机制和评价、监督机制。
四、信息反馈。定期开会,也可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召开会议。根据联系反映的问题,能够答复的应及时予以答复,不能给予答复的,集体讨论给予答复,或请示上级给予答复。反映的重点、热点或涉及面广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报告。
五、社区领导、家长委员会代表享有评价学校和教师权,并有义务提供整改建议。
六、聘请当地派出所所长(或指导员)担任社区儿童德育中心法制副校长,一学期两次为学生进行法制讲座。
七、社区应配合学校定期对学校周边的电游室、网吧等周边治安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八、学校定期接收周边社区的信息反溃,及时规范学生的行为。
九、学校和社区之间应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加强联系和沟通。所有社区联系记录、各方反映问题、处理意见都要登记和存档。
十、
第五篇:社区沟通协调制度
社区沟通协调制度
为了促进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区,健康社区,中海怡翠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社区工作站建立沟通与协调的长效机制,一同合作,把中海怡翠社区建设成为文明和谐的健康社区。
1、定期交换人口数据,明确人口结构,制定合理的预防、保健措施。
2、定期交换残疾人数据,做好残疾人访视、康复医疗、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工作。
3、定期举行社区协作会议,共同制定短期健康宣传方向及具体措施、活动等安排。
4、定期举办健康教育,促进社区居民树立健康的个人行为与生活习惯,防病治病相结合。
5、6、定期共同开展计划生育教育,查环查孕,保证居民优生优育。定期交换孕产妇数据,做好孕期保健及婴幼儿保健护理,喂养指导。
7、定期检查社区卫生状况,剔除危险因素,预防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8、9、共同协作,完成上级卫生部门分配的社区卫生任务。共同协作,创建健康社区。
10、共同协作,完成精神心理卫生指导工作。
中海怡翠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海怡翠社区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