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岗位基本报酬制度指导意见
实施岗位基本报酬制度指导意见
实施岗位基本报酬制度指导意见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员工的报酬管理,改革工资分配制度,调整工资结构,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岗动薪变、多劳多得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工资收入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工资分配的经济杠杆作用,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员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在对公司各部门定岗、定编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特提出本《指导性意见》。第二条岗位基本报酬制度是以岗位工资、专业技术职务聘用津贴及计时计件奖励和质量、成本、任务量等工作业绩效益奖励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报酬制度,主要结合目前岗位变化情况对应岗位责任、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四项因素确定。其基本特征是随公司的经济效益状况和员工工作岗位、技术业务高低、贡献大小、业绩好坏、敬业精神等多种因素综合考核,重点向技术骨干、生产一线、经营一线、重要管理骨干倾斜,使员工的收入报酬能增能减,岗动薪变,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第三条岗位基本报酬制度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与年度产值、产量、质量、销售收入、货款回笼、责任利润、工作责任等指标挂钩,纳入各二级单位的工资总额控制和管理,具体挂钩指标在下达年度二级经济责任制时明确。二00三年各项经济指标确定为:工业总产值亿;销售收入亿;货款回笼亿;利润268万元;质量综合达标率100%。完成当年度的各项经济指标,是公司实施基本报酬制度的前提。
第四条凡与公司签订了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在岗人员属于实施岗位基本报酬
制度的范围。
第二章岗位基本报酬制度的模式 第一节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人员
第五条公司经营者的年薪按照上级部门下达的文件执行。
第六条公司其他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人员均实行年薪制,年薪由基薪和风险收入两部分组成。
第七条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人员的基薪按月预支,风险收入与所在单位年度完成的质量、成本、产值、产量、专业管理及技术发展、安全生产等管理复合指标挂钩考核,具体办法由党群工作部会同规划发展部共同制定并组织实施。第八条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人员兼职的,工资报酬按就高的原则执行。第二节直接从事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的人员
第九条在橡胶设计院工作并直接从事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的人员工资报酬实行协商工资制。协商工资标准分为十档,由基薪和考核性奖励两部分组成,详见
附表一。
第十条实行协商工资制的人员,由公司下达分档指标,人力资源部会同橡胶设计院,根据产品设计人员、工艺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业绩、敬业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评价进行分档,名单报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十一条实行协商工资制的人员,基薪按月发放,考核性奖励由公司规划发展部会同橡胶设计院,根据职工岗位应承担的工作目标、任务及具体要求等实际情况,制定岗位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书,进行考核实施。
第十二条协商工资以一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考核和重新协商定档,协商工资标准超过七档的,由橡胶设计院提出,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第三节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
第十三条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按技术、经济、政工等系列进行分类,其工资报酬实行:岗位工资+聘用专业技术职务津贴+效益奖励的工资报酬形式。
岗位工资的分档及标准详见附表二。第十四条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聘用制,按照国家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原则,公司按专业线平衡指标,由各系列评审推荐小组会同各部门、分厂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工作绩效、敬业精神等方面提出聘用建议,报集团公司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经总经理办公会讨论,总经理批准后下文聘用。
对低职高聘的人员,原则上按三年一个期限,通过提高一个档次的专业技术职务的考试、考核评定,期满仍未通过评定的,公司将不再高聘。
第十五条聘用专业技术职务津贴按公司聘用的专业技术职务所对应的标准执行,具体标准详见附表三。
第十六条效益奖励原则上占报酬总额的30—50%,由各部门、分厂根据本单位工资总额情况及岗位工作任务安排及考核情况制定标准和办法并组织实施。第四节技术工人
第十七条技术工人岗位划分为a、b、c、d四类十一档,划分对照表详见附表四。其工资报酬实行:岗位工资+技能津贴+效益奖励的工资报酬形式。
岗位工资的分类,详见附表五。
第十八条技术岗位的工人被聘为助理技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继续在本岗位工作的,每月给予相应的技能津贴。技能津贴的分档标准详见附表三。第十九条效益奖励原则上占报酬总额的55—65%,由各部门、各分厂根据本部门工资总额情况制定标准和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第五节普通工人
第二十条普通岗位工人的工资报酬实行:岗位工资+效益奖励的工资报酬形式。
岗位工资的分类,详见附表六。
第二十一条效益奖励由各部门根据本单位工资总额情况及岗位工作任务安排,按适当的比例制定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
第六节销售人员
第二十二条销售人员工资报酬实行:基薪+考核性收入的报酬形式。第七节新进公司员工
第二十三条公司从各高校引进的硕士、本科、专科毕业生进公司后实行一年见习期。
见习期的工资报酬标准详见附表七。第二十四条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的,从次月起对直接从事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的人员实行协商工资制。
第二十五条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的,从次月起对未直接从事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大专及以上的人员,工资报酬按同岗位人员工资报酬标准执行。
第二十六条经公司批准调进的员工和新录用的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原则上实行一年的岗位技术学习期,在学习期内的工资报酬按所在岗位的岗位工资标准的80%执行,效益奖励按50%执行。学习期满经达标上岗考试考核合格,报人力资源部批准,从批准的次月起按同岗位同类人员的工资报酬标准执行。为鼓励新录用的技术工人认真学习岗位技能,公司每季度对新进员工组织一次达标上岗考试、考核。对考试考核合格提前达标上岗的人员,从独立上岗的次月起按同岗位同类人员的工资报酬标准执行。第三章相关问题的处理
第二十七条本《指导性意见》实施后,原来的工资结构中所涉工资项目及粮贴、燃贴、交通补贴并入基本报酬制度执行。各单位的加班工资和中夜班津贴在工资总额中核定,不再单独计发。第二十八条本《指导性意见》实施后,为适当照顾和保护老职工的利益,原来的基本工资高于本《指导性意见》的岗位工资+聘用专业技术职务津贴的部分,暂时予以保留,待今后提高岗位工资标准后逐步充减并轨。
第二十九条公司定编定岗后,对缺员岗位,由现有人员兼职的,可按高一档的岗位工资标准执行。
第三十条本《指导性意见》实施后,根据国家、省市对社会保险缴费工资的规定,同时为便于计算,从本《指导性意见》实施的当月起至12月为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一般员工以岗位工资的倍作为缴费工资基数,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的人员、协商工资的人员、从事销售工作的外勤人员等以基薪的倍为缴费工资基数,按规定的比例缴纳“五险一金”;自元月起,各类人员以上年度工资收入为缴费工资基数,按规定的比例缴纳“五险一金”。个人工资收入高于全省上一年平均工资的三倍时,以全省上一年平均工资的三倍为缴费工资基数。个人工资收入低于全省上一年平均工资的60%时,按上一年全省平均工资的60%计算缴费工资基数。第三十一条本《指导性意见》中所列各类人员的基本报酬随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上下浮动,浮动的幅度根据公司的经济效益状况确定。
第三十二条员工在哪一类岗位工作,就
执行哪一类岗位的工资报酬制度,实行岗动薪变。
第三十三条公司引进的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其工资报酬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第三十四条员工的岗位工资应与本岗位的定额任务挂钩,若因个人原因不能完成定额任务的,每少完成定额任务1%,扣岗位工资5%;当月完成定额任务低于80%的,专业技术职务津贴或技能津贴、效益奖励停发。若遇公司产品结构调整或原燃材料紧缺、停电等客观因素影响定额任务完成的,视其影响程度减发直至停发效益奖励。
第三十五条员工因病或非因工受伤请假,岗位工资按实际请假天数的一定比例扣发。连续工龄不满的,扣发30%;连续工龄满不满20年的,扣发20%;连续工龄满20年不满30年的,扣发10%;连续工龄满30年以上的,扣发5%。当月病假累计超过五天的,专业技术职务津贴或技能津贴、效益奖励停发。扣发后的基本报酬总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
资标准的80%。
第三十六条员工因事请假,岗位工资按实际请假天数扣发。当月事假超过三天的,专业技术职务津贴或技能津贴、效益奖励停发,扣发后的基本报酬总额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费标准。第三十七条员工在产假、探亲假、婚假、丧假、工伤假期间,工资报酬按岗位工资标准100%计发。
第三十八条员工调出公司,按有关规定对外介绍工资。第四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指导性意见》下达后,各职能部室、各分厂应根据《指导性意见》结合本单位经济责任制确定的工资总额及实际情况,就效益奖励、加班工资、中夜班津贴的发放等,制定本单位《关于劳动报酬实施办法》报人力资源部审核备案。
第四十条本《指导性意见》下达后,因管理职能及工作任务增加以及本《指导性意见》未覆盖到的岗位,由各职能部
室,各分厂提出,经人力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合商后,确定岗位及岗位工资标准。
第四十一条本《指导性意见》经总经理办公会讨论并经职代组长扩大会议审议,总经理批准后实施。第四十二条本《指导性意见》解释权属公司人力资源部。
第二篇:实施岗位基本报酬制度指导意见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员工的报酬管理,改革工资分配制度,调整工资结构,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岗动薪变、多劳多得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工资收入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工资分配的经济杠杆作用,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员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在对公司各部门定岗、定编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特提出本《
指导性意见》。
第二条岗位基本报酬制度是以岗位工资、专业技术职务聘用津贴及计时计件奖励和质量、成本、任务量等工作业绩效益奖励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报酬制度,主要结合目前岗位变化情况对应岗位责任、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四项因素确定。其基本特征是随公司的经济效益状况和员工工作岗位、技术业务高低、贡献大小、业绩好坏、敬业精神等多种因素综合考核,重点向技术骨干、生产一线、经营一线、重要管理骨干倾斜,使员工的收入报酬能增能减,岗动薪变,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第三条岗位基本报酬制度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与产值、产量、质量、销售收入、货款回笼、责任利润、工作责任等指标挂钩,纳入各二级单位的工资总额控制和管理,具体挂钩指标在下达二级经济责任制时明确。二00三年各项经济指标确定为:工业总产值4.4亿;销售收入2.9亿;货款回笼3.3亿;利润268万元;质量综合达标率100%。完成当的各项经济指标,是公司实施基本报酬制度的前提。
第四条凡与公司签订了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在岗人员属于实施岗位基本报酬制度的范围。
第二章岗位基本报酬制度的模式
第一节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人员
第五条公司经营者的年薪按照上级部门下达的文件执行。
第六条公司其他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人员均实行年薪制,年薪由基薪和风险收入两部分组成。
第七条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人员的基薪按月预支,风险收入与所在单位完成的质量、成本、产值、产量、专业管理及技术发展、安全生产等管理复合指标挂钩考核,具体办法由党群工作部会同规划发展部共同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人员兼职的,工资报酬按就高的原则执行。
第二节直接从事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的人员
第九条在橡胶设计院工作并直接从事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的人员工资报酬实行协商工资制。协商工资标准分为十档,由基薪和考核性奖励两部分组成,详见附表一。
第十条实行协商工资制的人员,由公司下达分档指标,人力资源部会同橡胶设计院,根据产品设计人员、工艺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业绩、敬业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评价进行分档,名单报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十一条实行协商工资制的人员,基薪按月发放,考核性奖励由公司规划发展部会同橡胶设计院,根据职工岗位应承担的工作目标、任务及具体要求等实际情况,制定岗位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书,进行考核实施。
第十二条协商工资以一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考核和重新协商定档,协商工资标准超过七档的,由橡胶设计院提出,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第三节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
第十三条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按技术、经济、政工等系列进行分类,其工资报酬实行:岗位工资+聘用专业技术职务津贴+效益奖励的工资报酬形式(实行协商工资制的人员除外)。
岗位工资的分档及标准详见附表二。
第十四条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聘用制,按照国家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原则,公司按专业线平衡指标,由各系列评审推荐小组会同各部门、分厂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工作绩效、敬业精神等方面提出聘用建议,报集团公司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经总经理办公会讨论,总经理批准后下文聘用。
对低职高聘的人员,原则上按三年一个期限,通过提高一个档次的专业技术职务的考试、考核评定,期满仍未通过评定的,公司将不再高聘。
第十五条聘用专业技术职务津贴按公司聘用的专业技术职务所对应的标准执行,具体标准详见附表三。
第十六条效益奖励原则上占报酬总额的30—50%,由各部门、分厂根据本单位工资总额情况及岗位工作任务安排及考核情况制定标准和办法并组织实施。
第四节技术工人
第十七条技术工人岗位划分为a、b、c、d四类十一档,划分对照表详见附表四。其工资报酬实行:岗位工资+技能津贴+效益奖励(或计件奖励)的工资报酬形式。
岗位工资的分类,详见附表五。
第十八条技术岗位的工人被聘为助理技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继续在本岗位工作的,每月给予相应的技能津贴。
技能津贴的分档标准详见附表三。
第十九条效益奖励原则上占报酬总额的55—65%,由各部门、各分厂根据本部门工资总额情况制定标准和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
第五节普通工人
第二十条普通岗位工人的工资报酬实行:岗位工资+效益奖励的工
资报酬形式。
岗位工资的分类,详见附表六。
第二十一条效益奖励由各部门根据本单位工资总额情况及岗位工作任务安排,按适当的比例制定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
第六节销售人员
第二十二条销售人员工资报酬实行:基薪+考核性收入的报酬形式。
第七节新进公司员工
第二十三条公司从各高校引进的硕士、本科、专科毕业生进公司后实行一年见习期。
见习期的工资报酬标准详见附表七。
第二十四条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的,从次月起对直接从事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的人员实行协商工资制。
第二十五条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的,从次月起对未直接从事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大专及以上的人员,工资报酬按同岗位人员工资报酬标准执行。
第二十六条经公司批准调进的员工和新录用的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原则上实行一年的岗位技术学习期,在学习期内的工资报酬按所在岗位的岗位工资标准的80%执行,效益奖励按50%执行。学习期满经达标上岗考试考核合格,报人力资源部批准,从批准的次月起按同岗位同类人员的工资报酬标准执行。为鼓励新录用的技术工人认真学习岗位技能,公司每季度对新进员工组织一次达标上岗考试、考核。对考试考核合格提前达标上岗的人员,从独立上岗的次月起按同岗位同类人员的工资报酬标准执行。
第三章相关问题的处理
第二十七条本《指导性意见》实施后,原来的工资结构中所涉工资项目及粮贴、燃贴、交通补贴并入基本报酬制度执行。各单位的加班工资和中夜班津贴在工资总额中核定,不再单独计发。
第二十八条本《指导性意见》实施后,为适当照顾和保护老职工的利益,原来的基本工资高于本《指导性意见》的岗位工资+聘用专业技术职务津贴的部分,暂时予以保留,待今后提高岗位工资标准后逐步充减并轨。
第二十九条公司定编定岗后,对缺员岗位,由现有人员兼职的,可按高一档的岗位工资标准执行。
第三十条本《指导性意见》实施后,根据国家、省市对社会保险缴费工资的规定,同时为便于计算,从本《指导性意见》实施的当月起至12月为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一般员工以岗位工资的1.5倍作为缴费工资基数,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的人员、协商工资的人员、从事销售工作的外勤人员等以基薪的1.5倍为缴费工资基数,按规定的比例缴纳“五险一金”;自元月起,各类人员以上工资收入为缴费工资基数,按规定的比例缴纳“五险一金”。个人工资收入高于全省上一年平均工资的三倍时,以全省上一年平均工资的三倍为缴费工资基数。个人工资收入低于全省上一年平均工资的60%时,按上一年全省平均工资的60%计算缴费工资基数。
第三十一条本《指导性意见》中所列各类人员的基本报酬随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上下浮动,浮动的幅度根据公司的经济效益状况确定。
第三十二条员工在哪一类岗位工作,就执行哪一类岗位的工资报酬制度,实行岗动薪变。
第三十三条公司引进的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其工资报酬在劳动合同中约定。
第三十四条员工的岗位工资应与本岗位的定额任务(或工作任务)挂钩,若因个人原因不能完成定额任务的,每少完成定额任务1%,扣岗位工资5%;当月完成定额任务低于80%的,专业技术职务津贴或技能津贴、效益奖励停发。若遇公司产品结构调整或原燃材料紧缺、停电等客观因素影响定额任务完成的,视其影响程度减发直至停发效益奖励。
第三十五条员工因病或非因工受伤请假,岗位工资按实际请假天数的一定比例扣发。连续工龄不满的,扣发30%;连续工龄满不满20年的,扣发20%;连续工龄满20年不满30年的,扣发10%;连续工龄满30年以上的,扣发5%。当月病假累计超过五天的,专业技术职务津贴或技能津贴、效益奖励停发。扣发后的基本报酬总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第三十六条员工因事请假,岗位工资按实际请假天数扣发。当月事假超过三天的,专业技术职务津贴或技能津贴、效益奖励停发,扣发后的基本报酬总额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费标准。
第三十七条员工在产假、探亲假、婚假、丧假、工伤假期间,工资报酬按岗位工资标准100%计发。
第三十八条员工调出公司,按有关规定对外介绍工资。
第四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指导性意见》下达后,各职能部室、各分厂应根据《指导性意见》结合本单位经济责任制确定的工资总额及实际情况,就效益奖励、加班工资、中夜班津贴的发放等,制定本单位《关于劳动报酬实施办法》报人力资源部审核备案。
第四十条本《指导性意见》下达后,因管理职能及工作任务增加以及本《指导性意见》未覆盖到的岗位,由各职能部室,各分厂提出,经人力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合商后,确定岗位及岗位工资标准。
第四十一条本《指导性意见》经总经理办公会讨论并经职代组长扩大会议审议,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第四十二条本《指导性意见》解释权属公司人力资源部。
第三篇:四川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意见
四川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建立全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框架,制定国家基本药物集中公开招标采购、配送、使用、报销、零差率销售等办法。
二、为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灾区对民族药、地方特色中成药等药品的需求,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初期(2009—2014年),全省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外,配备和使用部分省定补充目录药品。国家基本药物四川省补充药品目录(以下简称“四川省补充目录”)由省政府统一确定,各市州不再制定其他目录。四川省补充目录药品的招标采购和使用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和规定。
三、全省政府举办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的相关政策。从2009年国家公布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开始,逐步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其诊疗范围和确保服务功能,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根据需要配备使用四川省补充目录 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具体使用比例另行规定。
四、2009年,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及四川省补充目录药品,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各试点县(市、区)应于2009年底之前印发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并启动试点工作。到2011年底,在全省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全面建立规范的、覆盖全省城乡的基本药物制度。
五、制定全省统一的监管制度,对国家基本药物及四川省补充目录药品集中公开招标采购、配送、使用、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监管。促进全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有机衔接。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价格制定、临床应用、报销比例要充分考虑中药特点,鼓励使用中药。
六、成立四川省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由省卫生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经济委员会、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物价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组成。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在落实国家基本药物相关政策以及在确定四川省补充目录过程中,各环节的相关政策问题。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承担日常工作。建立四川省基本药物专家库,负责四川省补充目录的咨询和评审工作。专家库主要由医学、药学、药物经济学、医疗保险管理、价格管理、卫生、中医药和药品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七、四川省人民政府成立药品集中公开招标采购、监管机构,负责国家基本药物和四川省补充目录药物的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和对全省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管。
八、对国家基本药物、四川省补充目录药品实行分类管理。
(一)目录中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抗艾滋病用药、抗寄生虫病药、抗狂犬病血清、抗蛇毒血清、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和计划生育用药等药品招标采购、配送和使用仍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二)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暂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
(三)民族自治地区内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四川省补充药品目录以外的民族药,由民族自治地区人民政府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四)上述类别药品以外的其他国家基本药物及四川省补充目录药品实行全省统一的网上集中公开招标采购,由招标选择的企业统一配送。
九、根据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和保障能力,制定参与投标的基本药物和四川省补充目录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资格条件。充分考虑企业的历史、规模、信誉、创新能力、产品质量、配送能力、服务质量等多种因素,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同一平台平等参与、公平竞争。
十、进一步完善我省医药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全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整合。
十一、充分利用我省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的药品集中采购价格,在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范围内合理确定我省基本药物集中公开招标采购价格(含配送费用)。由省物价部门牵头,会同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有关部门确定全省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外的其他医疗机构的药品加成政策。根据全省统一采购价和药品加成政策确定我省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国家基本药物和四川省补充目录药品零售价,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十二、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国家基本药物和四川省目录药物后,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完善财政投入补偿机制来弥补。各地要在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完善补偿机制,落实补偿资金,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各县(市、区)是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政策的责任主体,省财政在财力性转移支付增量补助上给予考虑照顾。各地要积极研究村卫生室问题,对乡村医生因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而减少的收入,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给予适当补偿,以稳定农村基层卫生队伍。
十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只能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和四川省补充目录药品,其他药品 原则上不得再采购和使用。其他各类医疗机构要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及四川省补充目录药品,作为适宜病症的首选药物进行配备和使用。在结合我省实际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合理设定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具体办法另行规定。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合理规范使用基本药物。
十四、对国家基本药物和四川省补充目录药品实行购销合同管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合同法》等规定,与中标的药品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签订阳光采购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品种、规格、数量、价格、生产企业、回款时间、履约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对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及四川省补充目录药品的公开招标采购、使用等情况进行网上监管。
十五、结合四川实际,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四川省补充药品目录管理暂行办法。在遴选四川省补充目录药品时,应坚持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广泛、临床首选、基本保障的原则,将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优质品种纳入,并结合我省财政承受能力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从严掌握入选的品种和数量,四川省补充目录药品种数不超过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15%。四川省补充药品目录经省政府批准后实施,并上报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备案。
十六、国家基本药物和四川省补充目录药品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非基本药物。具体 按国家和省医疗保障有关规定执行。
十七、建立和完善我省基本药物国家药品储备制度。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急救、抢救、临床必需、不可替代、用量小或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等药品,建立省、市、县三级储备供应保证体系。具体办法由省经济委员会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制定。
十八、省药监部门要加强国家基本药物和四川省补充目录药品的监督管理,督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按照药品GMP、GSP要求,监管基本药物生产和配送药品的质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基本药物抽验,并公布抽验结果。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严密监测基本药物不良事件,对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应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进一步完善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督促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有效的药品召回管理制度,提高药品突发事件处置效能。加强药品安全信息沟通,有关部门应根据药品安全信息及时停止有关药品的采购和使用。
十九、建立全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评估制度,将执行情况纳入省政府政务目标管理。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我省药品网上集中公开招标采购、配送、使用和报销管理系统,提高行政监督的效率,加大技术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定期对各市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公布评估结果。
二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社会关注度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市(州)要充分估计制度实施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加强宣传引导;要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落实政府责任,切实履行职责,坚持改革与投入并重,积极稳妥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第四篇:岗位练兵实施意见
潢财发〔2011〕31号
关于深入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的意见
根据省财政厅对岗位大练兵活动的整体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实际,以切实提升干部职工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标,深入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现就活动开展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素质、比技能、育作风、树形象”为主题,以提高财政工作人员队伍素质为目标,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营造崇尚学习、钻研业务、履职尽责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为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活动要求
(一)继续加大岗位大练兵的组织力度。各单位要采取有力
措施,采用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宽业务知识范围,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辟网上答疑、网上学习和网上交流等专栏,进行扎实训练。县局将组织人员对各单位学习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二)加强督导考核。各单位要在强化学习的基础上,加大考核力度。各单位要经常组织全员性的考试,检查学习成果,及时查漏补缺,通过考试来促进学习,做到考学同步。
(三)层层选拔业务尖子,开展岗位大比武活动。各单位通过考试、竞赛等形式层层选拔业务尖子,以业务尖子比武带动全员练兵,最终达到人人都是业务能手的目标。
(四)根据各岗位特点,开展具有岗位特色的技能评比活动。各单位要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开展具有特色的活动。活动既要贴近实际,又要便于量化考核。
(五)严格考评制度。年终,根据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评选出岗位大练兵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在全系统进行表彰,并将考评结果与年终考核挂钩。
三、保障机制
一是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岗位大练兵活动是提升素质,促进工作的重要活动内容,全局上下要认真组织,高度重视,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正确处理参与活动与日常工作的关系,做到学习练兵和工作实绩双丰收。
二是建立岗位大练兵活动信息反馈机制。各单位要加大练兵活动的信息宣传力度,及时将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中的好的做法、成功的经验反馈到县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便于总结经
验,全面推广,适时通过《财政工作简报》等信息宣传工具,刊载和宣传各单位练兵的好经验、好做法,强化信息沟通。
第五篇:贵州省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指导意见
贵州省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指导意见
(黔人通[2007]194号)一、三级
四级岗位任职五年以上
1、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2、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3、博士点负责人;
4、任现职以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或同等奖项)第1名;
5、任现职以来,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课题以及重大工程项目的;
6、任现职以来贡献突出,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员; 二、四级
按现行国家和省各系列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条件执行。三、五级
六级任职五年以上(对少数业绩特别突出的,首聘可在七级岗位任职十年以上),1、任现职以来,获得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或等同奖项)第1、2名;
2、任现职以来,业绩突出,在本专业领域学术水平造诣较高的;
3、任现职以来,主持完成省级重点科研项目、课题以及重大工程项目的; 四、六级 七级岗位任职五年以上,1、任现职以来,获得地、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或同等奖项)第1、2名;
2、任现职以来业绩突出,参与完成省级重点科研项目、课题以及重大工程项目的; 直聘条件:
四级岗位直接聘入三级[符合第(1)至(5)项之一者(1)在管理期内的省核心专家;(2)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3)“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在管理期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省重点专家;
(5)任现职以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或同等奖项)第1、2名或二等奖(或同等奖项)第1名;
副高职称,符合第(1)至(5)项之一的,由七级岗位直接聘入五级专业技术岗位,1、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2、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3、博士点负责人;
4、任现职以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或同等奖项)第1名;
5、任现职以来,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课题以及重大工程项目的;
符合第1至3项之一的,不受任职年限限制,由七级岗位直接聘入六级专业技术岗位。
1、任现职以来,获得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或等同奖项)第1、2名;
2、任现职以来,业绩突出,在本专业领域学术水平造诣较高的;
3、任现职以来,主持完成省级重点科研项目、课题以及重大工程项目的;
在七级岗位任职十五年以上,兢兢业业从事本职工作的,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同行公认,直接聘入五级专业技术岗位。
贵州省事业单位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
基本任职条件指导意见
州人通[2008]24号 一、八级
九级任职三年(首聘在中级任职六年)以上;(1)黔东南州级拔尖人才;
(2)黔东南州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3)任现职以来,承担州重点科研项目、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及重点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4)任现职以来,获得州科技进步一等奖(或同等奖项)第1、2、3名或二等奖(或同等奖项)第1、2名或三等奖(或同等奖项)第1名;
(5)任现职以来,获得州级以上(含州级)荣誉称号的;(6)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在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州内同行业公认的一流人才。二、九级
十级岗位任职三年以上;(1)县(市、区)拔尖人才;(2)县(市、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3)任现职以来,承担县(市、区)重点科研项目、课题的主要负责人以及重点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4)任现职以来,获得县(市、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或同等奖项)第1、2、3名或二等奖(或同等奖项)第1、2名或三等奖(或同等奖项)第1名;
(5)任现职以来,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荣誉称号的;(6)任现职以来业绩突出,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员。
三、直聘条件
A、符合第(1)至第(5)项之二的,直接聘入八级专业技术岗位;(1)黔东南州级拔尖人才;(2)黔东南州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任现职以来,承担州重点科研项目、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及重点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4)任现职以来,获得州科技进步一等奖(或同等奖项)第1、2、3名或二等奖(或同等奖项)第1、2名或三等奖(或同等奖项)第1名;
(5)任现职以来,获得州级以上(含州级)荣誉称号的。B、中级职称,符合A、第(1)至第(5)项之一或符合第1至第5项之二的,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可以直接聘入九级专业技术岗位。(1)县(市、区)拔尖人才;(2)县(市、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3)任现职以来,承担县(市、区)重点科研项目、课题的主要负责人以及重点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4)任现职以来,获得县(市、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或同等奖项)第1、2、3名或二等奖(或同等奖项)第1、2名或三等奖(或同等奖项)第1名;
(5)任现职以来,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荣誉称号的; 在十级岗位任职十年以上,兢兢业业从事本职工作的,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同行公认,可竞聘八级专业技术岗位。
在十级岗位任职七年以上,兢兢业业从事本职工作的,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同行公认,可竞聘九级专业技术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