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张扬da[定稿]

时间:2019-05-12 22:4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张扬da[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张扬da[定稿]》。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张扬da[定稿]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张扬

一、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

1.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有个性。这是个根本,起着决定性作用。语文教师要时刻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常常想着创新;要敢于否定,敢于挑战书本、挑战共识、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

2.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个性。语文教师的语言应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要么自然亲切,启人思维;要么词藻丰富,富于感情;要么自然流畅,幽默生动;要么妙语连珠,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借助特有的个性语言去吸引、打动、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有个性。教学如同写作,方式、方法没有不变的,应该因时、因地、因文、因人而异,要别具一格,丰富多彩。一味跟潮流、随大流的作法是不足取的。只知道生搬硬套、亦步亦趋,只追求所谓“共性教育”的教学是没有活力,缺乏顽强生命力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应在灵活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长于诵读的,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内容,以情动人;善于表演的,可以形神兼备地演示课文内容,以情节感人;善于丹青的,可以绘制课文内容,以图形喻人;有一副好歌喉的,尽可以放歌一曲,让婉转悠扬或慷慨激昂的歌声打动学生的心。

4.教学的组织、实施要有个性。一堂课的思路、结构、过程等的设计和运作,只能根据活生生的文章、活生生的课堂来安排,对几“环节”几“步骤”等条条框框,如不假思索地“拿来”,其结果必然是钳制了自己的思想,套住了学生的手脚。那么,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也就不足为怪了。

教师的教学和演员的演戏有相似之处,每个演员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绎剧中的人物。只要遵循教学规律,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教会学生运用语文的同时,使他们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至于其他方面能进入角色就行了。

二、教学中,教师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要善于发现选文及选文作者的个性,并指导和帮助学生去品味和感悟

古往今来,有个性的作家,用有个性的语言记载了有个性的文化,记载了有个性的历史,记载了中华民族对世界的有个性的认识和创造,也记载了作家自己对时代、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兴衰荣辱,他们创造了璀璨夺目极具个性的作品。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屈原的个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的个性;奇妙的构思,独到的观察是欧·亨利的个性。此外,还有: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苏轼的豪放,柳永的凄婉……一位位作家,一篇篇文章,一条条个性的走廊,一朵朵个性的浪花。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老师学生只管去听、去想、去看、去说,去走进个性的天地。

三、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和精髓所在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塑造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学生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能思维的活生生的人。语文教学要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地去求真、去扬善、去审美、去探索、去创造,并且能用理性的眼光去看他人、看社会、看人生,进而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他人,影响社会,发展这种美好的理性和感情,达到改造人、改造社会,也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教师要激励、保护学生的个性,要诱导和启发学生表现个性。先设法让学生产生表现的欲望和勇气,敢想,才敢说,才敢做;然后再千方百计让学生想别人没想的,说别人没说的,做别人没做的;最后,只要学生表达的是自己的想法都应给以鼓励和肯定,哪怕有些想法看上去是离谱的。

语文课堂应是个性张扬的摇篮,是创新的基地。教师、教科书、学生要三位一体,多向交流,要主动、互动,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地位。惟此,不远的将来才有可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科研论文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张扬

杨林中学

高巍

第二篇:浅谈语文教学中教师个性的张扬

浅谈语文教学中教师个性的张扬

【内容提要】教师的个性化是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个性通过日常的教育活动及与学生交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的个性也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教师个性的痕迹。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应注重自己的个性的影响作用。没有教师的“教如其人”,就没有学生的“学如其人”,也就没有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关 键 词】新路;魅力;风采。

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尊重个性的教育,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最具核心意义的内涵。新课程明确提出:尊重个性,就是承认该个体无论在何种状态,都存在着主体的个性发展的可能性。个性的教育和培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发展人的需要,是完善人的需要。因此,重视个性的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和根本要求。那么,如何重视和实施个性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行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总带有鲜明的个性,有个性才富有魅力。常听学生讲最喜欢上某某老师的课,学生会因为不由自主的迷恋教师的上课而最终喜欢这一门课。富有教学个性魅力的教师,如同一种粘合剂,能将每个学生紧紧凝聚在自己周围,这是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教育力量(布鲁纳语)。作为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富有个性。

一、活用教材显个性 教材是教学之根本,不少语文教师只是紧紧围绕教材,过分地依赖教参的答疑和分析,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使语文课平淡无味,越来越走向了一个误区——“程式化教学”。其实,对教材的处理,最能够体现教师的个性,不同个性的教师对同样的教材内容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教师既要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译作品的个性,将教材加以内化,教师与教材融为一体,从而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如在教《詹天佑》一文时,我指导学生读句子:“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学生们读的各不相同,有的强调了“总是”,有的强调了“一定”,有的强调了“不但„„还会„„”„„对这些各具特色的朗读我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就这样每个学生都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再如《生命的林子》一文揭示了“人只有在群体中通过竞争才能成才”的道理,而一些学生却悟出了“在群体中,不仅有竞争,还有合作”,这难道不是独特的感悟吗?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个性孕育了创新,创新展示了个性。美国著名学者J·W基夫认为:个性化教育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要有创新思维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对教材经过一个“懂—熟—化”的过程后,在充分认识自我中,设计发挥个性、特长的教学思路,如《动物过冬》一课,教师发挥自身语言特色,创设表演情境——指偶表演,引导学生玩中学,充满情趣;《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教师可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简笔画吸引学生;《让我们荡起双浆》一课,则可和学生一起亮出清脆的歌喉纵情歌唱。使课堂充满生机、充满个性。

二、注入情感显魅力

如果我们的老师每天都戴着同样的一幅面具走进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完全从教学中隔离开来,封闭自己的情感,甚至板起面孔上课。毫无疑问,这样的课肯定上得枯燥、无味、不受学生欢迎。将自己的情感注入教学中,完全沉浸到了作品之中,找到情感的契合点,注入自己所有的情感,教师整个身心的投入,是教师“自我”的凸现,是教师知识、修养和智慧的结晶。曾听过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上,始终充满了教者饱深情充满磁性的话语,犹如真正的邱少云的战友在娓娓诉说那惊天动地的过去。王老师用自己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师生心心相印,步入一个内心相融的精神世界。课堂上师生的心理活动是同步或几乎同步的,其教学活动不是师生一般的共同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而是教师用自己的理念塑造学生的主观世界,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把自己的思维方式渐变为学生的思维方式的过程,最终使学生的认识服从于自己对教材的彻悟和再创造。

充满个性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有生动、精彩描写的一面,入胜的细节描绘与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辅,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从而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创造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三、民主平等绽风采

民主、平等是教师良好教学个性品质的折射。教学民主、平等,能模糊师生的角色界线,不仅能营造轻松自在、亲切和谐、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师生的个性活力。在学《谈礼貌》一课时,曾有一个学生向我提出:“老师,我觉得‘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句话中的‘礼到人心暖’说得不太符合实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的心里一愣,但却充满鼓励的目光问他。他说:“我有一次到乡下亲戚家去,不认识路,便很有礼貌地向一位叔叔问路,可他却把手一摇,不耐烦的说:‘去去去,我不知道。’这还叫礼到人心暖吗?不是礼到讨人嫌吗?”看他一脸的真诚,我知道他说的是实话,我并没有马上发表我的意见,而是表扬了他敢说真话,善于发现教材的疑点,而后请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一会儿,小手接二连三举起,有的说:“也许那位叔叔心里有不痛快的事,不愿有人打扰他。”有的说:“也许他也不认识路。”有的说:“这位叔叔很真诚,不高兴就不高兴,不像现在有些骗子,表面上花言巧语,实际却是坏人”„„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回答令我目瞪口呆、喜笑颜开。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独特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的真谛就是要努力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并鼓励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真情实感。我向所有发言的孩子投去了赞赏的目光,不囿于成见,不迷信于权威,这本身就是个性风采的展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在充满个性的课堂上,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做一名忠实的听众;做一个友好的伙伴;做一名出色的主持,让更多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这样上课,也许有些“不像样”,与一些“包装华美”的课相比,确实有点“不中看”,但是,它多了一份真实,多了一份个性。这样的课堂是迷人的,她充满着无限的活力和无穷的魅力。

教学个性是一种特色,一种风格,它更是一种独创,是教师“自我”在教学中的一种显示。许多优秀教师成功的经验是,认真学习教学模式,尽快抛弃既定的教学模式,力求创建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动态的,没有“程式”的教学,它的真谛是教学的个性,是学习、汲取古今中外教学模式的精粹,熔于一炉,创造教学上独有的“自我”。

第三篇:让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张扬

让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张扬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是17世纪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它一语道出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社会需要创新人才。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人文性,即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性差异,尊重独特个体。因此,在语文这门大课程中的教学中倡导个性是一种方向,那么怎么在语文课堂中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呢?在实践中我潜心研究,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改变角色,课堂变“冷色调”为“暖色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孩子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搞得老师象没有感情、不苟言笑的零碎知识传播器。学生呢如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说话一个口吻,思维一个模式,更不敢说不敢问。事实上,只要是人,都希望时时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拥有自由,感觉平等、尊重,小孩子就更需要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还他们活泼、纯洁、可爱的真面目。这就要求课堂教师应象一个调色师,用真挚的心灵,宽阔的胸襟,信任的目光,赏识的态度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暖色调。学生自然就消除了顾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潜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个人认为个性化的课堂需要教师扮演的角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天才的组织者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是佛都是不大说话的,只有小鬼小仙才会喳喳叫!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少用语言,把说话的机会表达见解想法的时间让给学生。多用眼神、表情、动作去暗示、组织学生,老师应该象能串起散落的珍珠的巧匠,把课堂变成闪烁着学生璀璨光芒的项链。

2、示范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教师,课堂上要能露一手。敢于并乐于对学生说:“我读给你听,我写给你看,我演给你看。”小学生正处在模仿力极强的时候,有时你分析半天,搞得心力憔悴,还不如示范那么一下,很直观很形象,学生很容易就领悟了!

3、点拨者

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能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时机,巧妙点拨,在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议得有滋有味时点那么一下,学生便豁然开朗,深入到文字更深沉的境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观摩课《梅兰芳学艺》中,于老师的点拨真的精彩。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可是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他让学生加上动作表情朗读,看看谁象那位师傅,学生越读越有师傅对梅兰芳演戏不甚看好的味儿,他顺势说:“小朋友,读书很有意思吧,在读、体会的过程中你们知道‘料子’一词的意思了吧!谁来说给李老师听听?学生说了很多:什么就是不适合演戏啦,演戏这行梅兰芳不可能有成就啦等等!语言富有个性,又自然无雕琢!

4,激励者

有这样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准备一百顶高帽子给你的学生戴,让他们天天带着荣誉回家去。说句大实话,没有人不喜欢别人用赏识的目光看自己,我们成年人都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何况小孩子呢。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应该不吝啬自己赞赏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一个微笑,一个温暖人心的眼神,一句学生耳边悄悄的赞扬的话,一行留在学生作业本上赞赏的文字,都足以能让一个小孩激动很久,甚至影响到他今后的人生轨迹。试想,我们如果打心眼里真心喜欢欣赏学生,他们能不掏心给你,真心信任你吗?而师生关系和谐随意了,这样一种氛围中的课堂教学,学生能不畅所欲言,个性能不得到舒展吗?

二,尊重选择,变“千人一面”为“我心我需”。

教育不是告诉。语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欣赏感悟都必然带有浓重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喜好、阅读方式、思维模式来束缚限制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变“千人一面”为“我心我需”。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作阅读感悟。

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也不尽相同。语文教材,特别是现在的苏教版有许多课文都采用并列式段式,如《北大荒的秋天》《东方之珠》《桂林山水》《迷人的张家界》等等,这些课文完全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重点精读,只有学生能自由地把学习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挖掘才会深入,对文章的理解相应就更到位了。我刚刚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的《迷人的张家界》,他一反传统的课堂模式,一上课就问学生知道哪些有名的旅行家?学生答知道徐霞客和马可。波罗,他当即组成两个旅游团:徐霞客旅游团和马可波罗旅游团,接着支老师让两个旅游团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点,把自己当作一个优秀的导游来向游人介绍风景,并强调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游,最起码的要求就是朗读水平要高,其次要善于用新颖有趣的传说把游客所见到的景物讲得趣味横生,这样游客才会游兴大增。学生听了兴致盎然,立即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点先练习朗读,而后穿插自己认为合理有趣的神话传说、民间传说串成解说词,课堂散发着个性的想象,让所有听课老师内心暗暗叫绝!

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感悟。

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当儿童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时,他就能够学好,并变得热爱学习。这不禁让我想到同一课不同的教学方式处理的两个教学片段。《九寨沟》这篇文章介绍了我国旅游胜地九寨沟的自然景观、珍禽异兽。文辞清新,尤其是描绘湖泊的那一段让人如身临其境,久久迷醉其中。

第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1、自读后,老师提问:你最喜欢湖泊的什么特点?学生圈画有关语句,讨论。

2、教师指名汇报学习情况,结合解词析句。

3、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景物的美,读出对湖泊的喜爱之情。

虽然,这个语段的教学,老师也注重了“悟”的过程和语言智能的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语言积累等方面也得发展,但总是在老师设计好的框框里学,被动,热情不高,感悟和体验都不深。

第二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1、教师:同学们,我们准备参观九寨沟的湖泊,现在你就是导游,你要用最拿手的方法向大家介绍这个景点,看谁赢得的游客多。于是学生分组学习,或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谈谈、读读、议议;或用绘画的形式,画一画湖泊美景;或收集资料,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湖泊的图片、资料等。

2、组织交流汇报。

一些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画的湖泊,例如:我画了一个清澈透明的湖泊,湖底画些五颜六色的石块。因为课文里写着“湖底石块色彩斑斓”。又如:我把青山、白云等各种倒影画在水面,因为课文中讲‘雪峰、森林、蓝天、白云倒映在湖水里,湖水五彩缤纷,被称为“五花海”回“五彩池”。一部分学生用朗读的方法,教师配上课件,视觉听觉相融,意境悠然美妙。几个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照片、资料,这就走出课文,开拓了学生视野。还有一位学生说他曾经去过九寨沟,向大家介绍了我亲眼目睹的湖泊„„

以上教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了对学生尊重、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课堂上充满了乐趣,形成了主动、生动和互动的个性化氛围。

三、创设情境,变“三尺讲台”为“旋转舞台”。

1、抓可拓展文章内容的表演情境。

如一位老师教学〈乌鸦喝水〉,在理解文章结束后,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来表演,为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有自己的个性思维和想象,他在改编前特意指出:乌鸦很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小朋友更聪明,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能让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待会老师要请这些聪明的小乌鸦上来表演。结果,一个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产生了:一同学戴着乌鸦头饰,嘴里衔着一根空心的草杆,他把草杆插入瓶子中,美美地吸了一口,还幽默地拍着肚皮说:好爽啊,真是晶晶亮,透心凉。富有创意的表演一下子激起了其他同学的创造欲望,有同学找来塑料袋,把瓶子里的水倒入袋子中,一下喝到了水;有的同学把瓶子斜放着,也喝到了水等等。

2、抓能激发学生灵性的问题情境。

古诗意蕴深厚,音韵和谐,但难以理解更难以进入诗境,悟出诗情。一般教师教古诗都采用读诗题,解诗句,知背景,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程式化地去教,往往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了无生趣。我在教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就抓两个能激发学生灵性的问题,创设情境。

A、学生初读了诗歌之后,我便发问:“同学们猜,那黄四娘家都会有什么花?”学生在下面议论纷纷,说开了:桃花、李花、杏花、水仙花„„我马上追问:“诗中写的花有可能是水仙花吗?读诗句想一想。”

学生回答不可能,因为诗中所写花“千朵万朵压枝低”,水仙花是草本植物不可能压枝低。我让学生继续想象,诗中的花还有可能是什么花?

又有学生答桂花。我进一步追问:“可能有桂花吗?”学生认为不可能。因为桂花是八月份开的,而诗中写的是春天景色。“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诗句就可以看出。接着我小结:诗中的花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这些花组成的画面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会,可以为诗句配画,也可以用一段话来描绘,还可以找找相关的文章来体会。学生自学后各组挑选的代表交流本组学习的收获,内容颇丰,气氛活跃。

B、而后,我又发问:诗句中说花不仅多,而且美,作者为什么还要用“独自寻”呢?只要一出门,不就可以看到这些花了吗?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背景资料说:“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成都写的。历经安史之乱的成都一片荒凉,到处是战争的创伤。像诗句中所写的景象实在是太少见了,所以作者要找寻。”或“历经战争的杜甫心情十分苦闷,需要找到一种安慰,所以就独自出门去赏花了。”我予以表扬后让学生配乐朗读全诗,读出作者的喜悦,读出作者淡淡的哀愁!

就这样,整个课堂看似浑然天成,其实是老师善于抓住问题的情境,这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内在的灵气散发出来,课堂也就个性十足了!

3、给学生舒展心灵的批判情境。

我记得以前有一篇课文《电脑管家》,大致内容是讲电子计算机可轻松地管理长城饭店,说实话,那里面的电脑在我们现在看来早淘汰了千百次了。象这样文章内容或思维方式与时代已经脱节的课文,如《落花生》,或《丰碑》等思想上明显有“高大全“的感觉,不太真实甚至人文精神匮乏的文章,我觉得可以大胆地给学生一个批判的情境,让学生放手对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质疑,因为学生在谈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的过程其实就是心灵舒展、个性张扬的过程,这样敢于面对课本敢于面对自己真实内心远远胜过学到文中什么人什么美好品质。试想,现在知识的概念外延都大大拓宽了,真理这词语也好象提得不那么频繁了,而文章本身就是人文性很强,渗透了很多个人思想情感的,很多东西难以用对与错来判断,只要有道理,都应承认其合理性,黑格尔曾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只要学生谈的是自己心灵深处的感觉想法,都应该给予支持。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连自己最真实的心都丢失了,所以我们给予学生的,更应该是真实。只有创设一个可以言论自由的批判的情境,让他们敢于说敢于辩,才对他们的将来真正有益。

四,课堂练习,变“机械重复”为“个性选择”。

关于课堂练习,很少有老师好好想想应该怎么科学设计,常常是照例做做练习册,抄抄词语之类,这些基础练习固然重要,也需要做。但是为了让课堂个性的光芒不随着课的结束暗淡,练习也要精心设计。例如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成ABC三个等级。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作业介于两者之间。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给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学生有了这分信心和决心,作业的质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比如《三袋麦子》这一课的课后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A,快过年了,土地爷爷又上路了,他呀,要把聪明的小猴送给他的麦子作为节日礼物再送给其他小动物,他会送给谁,这些小动物又会怎么处理这袋麦子呢?续写童话《三袋麦子新传》。B,摘抄文中你认为描写小猪、小牛、小猴的神态动作语言特别传神的语句,并谈一谈好在哪里?C,复述童话《三袋麦子》。这一组作业设计有难有易,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训练,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达到了目标,也发展了各自的个性。

总之,个性化的语文教学需要个性化的教师,个性化的教师需要个人独特的视角,更需要在权威面前的自信,坚持和灵气!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个性张扬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个性张扬

信息化社会需要个性化人才,新课程主张让学生个性张扬,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为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有用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要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张扬的空间。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把教材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不然学生的学习就会受到教材的极大束缚,无法施展其个性。我们应当从有限的教材扩展到广阔无限的历史中去,为学生的个性飞扬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思想,他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施之以不同的教育,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的同一个问题,也常做不同回答。这种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教学中我们要多一点耐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

要注意引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个性张扬是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的。对历史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历史观,使他们在对历史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与归纳,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的过程中,增强个人的稳定的个性品质,形成独立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而这恰是他们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篇:个性张扬

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个性飞扬?

答:陶行知先生说道:“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个性飞扬,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呢,我认为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们益处多多。

一、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法”就是典范,孩子是有情之人,他们易感染,易动情,我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张扬他们的个性。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许多草原的图片,还没讲新课时就让他们欣赏草原的美景,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水到渠成。

二、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带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学习,学习的主角是学生,不是老师。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学中就要善于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他们获取更广阔的知识。如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这样的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孩子们收益岂能不多?

三、学习方式的多样,让课堂活了。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比赛读,赛背,小组报,演课本剧,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尽情的发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知识也得到了积累。如:我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来感悟人物的特点。然后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活灵活现的表演引得了阵阵的掌声,这样的课堂孩子们的个性怎么能不飞扬呢?

总之,孩子们个性飞扬的方法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发挥孩子们的聪明才智,运用孩子们喜欢的教学方法在乐学中,学习知识,个性飞扬。

下载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张扬da[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张扬da[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张扬个性

    张扬个性,快乐抒写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日记教学中的应用 李士峰 最近,布置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夸一夸自己的家乡,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显出极高的兴趣,但日记一交上来,就令人......

    个性张扬

    “个性张扬,放飞梦想” ---辛光存 前几天,读了牛楠森作者的一篇文章《学校发展中要重视“人”》对我的触动很大。自己参加工作也已经快二十年来, 通过观察和反思当下学校教育,......

    个性的张扬

    个性的张扬 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那么朋友,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留下点什么呢?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这......

    我个性,我张扬

    我个性,我张扬 我是一个性子辣辣的人,我当过副班长,谁要是欺负我们五年级二班的同学,我会赶忙冲上去,双腿一劈,扭扭脖子,动动手腕,说时迟,那时快,我一拳打过去,那个人当时鼻子就出血了,......

    张扬自己个性大全

    张扬自己个性 清溪初中:祝晓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的个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个性,“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屈原的个......

    谈课堂教学中个性的张扬

    谈课堂教学中个性的张扬 崆峒区兴合庄小学易金玲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的呢?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在传统教学的中,老师总是居高临下,课堂要以......

    让个性在文本重组中张扬

    教学片段一:闯关游戏:我会演课件出示体现四季风特点的四段文字,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老师朗读,在头脑中想象老师描述的情景;然后再听课件录音,边听边做动作、演感受。如春季的风:“春......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个性张扬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个性张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了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