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考点总结1

时间:2019-05-12 22:3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教育学考点总结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教育学考点总结1》。

第一篇:现代教育学考点总结1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巨著。《大教学论》一书贯穿了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探讨了“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2、1693年,洛克出版了凝聚自己毕生心血的《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3、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事件是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4、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一般目的时,他以实践哲学作为理论基础的,而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则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5、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代表作有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

6、实用主义教育学教育学家杜威和克伯屈,代表作有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和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的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第三,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就某一个问题构成假设,然后根据假设制定试验计划,最后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第四,认为教育实验和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里实验是在心理实验室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中进行。第五,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第二,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教育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增长自己的经验,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第三教育是生活,是个人经验的增长过程,其原因在于学校就是一个雏形社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社会成长的过程。第四,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第五,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第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儿童的创造性的发挥提倡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讨、发现。

二、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原是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三个基本阶段。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第一,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有原始性。第二,教育与宗教等活动联系密切,教育具有宗教性。第三,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

现代社会的教育特征: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四、教育的概念

狭义的教育则专指学校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促使受教者获得主动的发展,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我们通常指的就是狭义的教育。

※教育的普适性价值主要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具有促进人类生存发展的价第二,教育具有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及其转化的价值第三,教育具有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价值第四,教育有为政治服务的价值第五,教育具有影响人生的价值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总目标,它是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是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达到怎样的预期结果,他是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问题。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指学校教育目的,它是指一定国家或社会对各级各类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它体现了特定国家或社会的教育价值观,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标准、发展方向、社会性质方面的预期,对所有学校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十一、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国家的人才培养规格目的2、学校培养目标

3、课程目标

4、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确立的影响因素

1、生产力的影响

2、生产关系的影响

3、受教者身心发展的制约

十二、以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倾向为依据进行的分类

1、个人本位论P43 代表人物卢梭,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2、社会本位论P44 代表人物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个人本位论强调个体的个性化。社会本位论者强调个体的社会化。※教育目的科学分类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科学地概括了人类发展的规律,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解释了人的发展的根本方翔和条件,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它为包括我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的指导和重要理论依据,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

2、“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3、“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发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教育质量标准。

4、注重全民素质的提高。※教育目的的实现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的教育 ※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

“五育”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它们之间既不能相互替代,又不能彼此分割。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处理好“五育”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考虑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性和整体性,要把各育结合起来,使它们在全面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对于“五育”我们要防止重此轻彼、顾此失彼,我们不能护士某一个部分,也不能把每个部分鼓励其利埃,而要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他们的关系,使其想法想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不足和缺陷来强调某一方面,学校教育有时也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的不同人物中强调某一方面,但这绝不意味着要忽视或放松其他方面。

当然,“五育”并举并不等于均衡发展,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同时成为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哲学家是不可能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保持并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以,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性特点,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的培养学生,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有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处理“五育”的关系时,我们既不能只看到他们之间的联系,也不能只看到他们的区别,我们要辩证统一的看待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关系。※教育目的的实现的必然选择---实施素质教育P59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辨析(辨析题)第一,教育价值观不同。第二.教育内容不同。第三,教育方法不同。第四,教育评价不同。※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的特殊性(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对人的作用,必须通过发展的内部原因来实现。一方面,教育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和进程,教育是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教育要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必须考虑人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发展的基本规律。首先,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其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最后,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与个体社会化1教育与生理发展2教育与心里发展3教育促进发展的机理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成形式的变革与发展 ※教育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2教育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能性3教育能促进经发展的全球化 ※

十三、现代化与教育变革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观的现代化(2)教育目标的现代化(3)教育结构的现代化(4)教育内容的现代化(5)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6)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重组性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4、教师劳动的长周期性和迟效性

十五、教师心理健康应具有以下标准:

第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三,正确的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的控制情绪。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曾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

在西方国家中,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法国。

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取得各种教师资格的条件从嘉庆教师专业化的角度进一步细化。

※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最先在英美等国产生,其根本出发点在于师徒改变传统师范教育在培训方式上重理论教学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缺陷师徒通过加强教师职前培养中教学实习的地位,鼓励实习生通过实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讨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性,在提高教学效能的同时推动理论探索。从国际上看,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成长的主要途径。所谓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它是以教师个人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学校为培训场所的培训模式。其培训形式多样,可以通过教学研讨、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来进行,还可以同大学、教育科研机构合作。这种模式可达到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帮助教师排除专业发展的障碍,缩小理想教学与现实教学的距离。因此,这种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培训模式由于适应教师专业化的需要而受到普遍的欢迎与关注。

发展性教师评价唱到一下五个基本理念:其一着眼于教师的未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其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其三,注重动态、纵向的形成评价;其四,把握交流、写上、研讨贯穿于评价的全过程;其五,重视评价的基础性。※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1、学生是主体性的人

2、学生是发展性的人

3、学生是完整性的人

4、学生是个性化的人

※师生关系的内涵: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联系,最基本的是工作关系,表现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工作关系。从本质上讲,教育作为教师与学生等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行为,具有社会属性。※

十七、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

现代师生关系是一种“我—你”主题践行对话关系,这种关系在本质上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特点:

1、民主平等性

2、互利互惠性

3、合作对话性

※现代课程的本质1课程即学问和学科,课程即书面的教学计划,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指国家规定的课程,它体现的是国家对国民素质普遍的、基本的期望和要求,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体部分。地方课程:在国家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由省、自治区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体现学校办学特色。※课程设计是将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课程设计是按照育人的目的要求以及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制定一定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材的过程。※现代课程的设计取向

三大类:

1、知识中心课程设计理论

2、学习者中心课程设计理论

3、社会中心课程设计理论 现代课程实施的取向1忠实取向2相互调试取向3创生取向

※创生取向充分表明,课程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持续成长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程知识的创造者,是构建教育经验的积极主体,是课程的真正开发者。这种取向要求课程变革必须包括课程内容和教材变革,包括人的思维、感情和价值观的变革,其变革过程视为教师与学生个性成长和完善的过程,强调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变革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强调个性自由与解放。※影响现代课程实施的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

2、课程决策者与实施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3、教师的教学观念与专业发展水平

4、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方式

5、外部因素的支持 ※现代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从课程评价的历史性角度来划分,我们可以把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目标性的评价

2、对课程设计过程的评价

3、对教材的评价

4、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

5、对教师的评价

6、对学生的评价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教学规程的本质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师生之间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过程。

1、从教学的形态起源看,教学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2、从教学的形态存在看,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

3、从教学的师生关系看,教学时一种特殊的师生间的“我--你”交往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成为平等的合作者,学生越来越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文化的构建者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正确对待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后,要防止出现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现代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规律:教学所具有的教育性,指的就是教学过程对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具有的导向、指引和塑造作用,它是内在于教学过程的,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过程的实然状态。*教学原则:是沟通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和中介,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

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1、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系统的教学

2、遵循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组织教学

3、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系统连贯的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形成完整的体系。*现代教学原则体系由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诱导原则、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构成。*苏格拉底的“助产术”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主张教育不是把现成的原理和结论直接给学生,而是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

*教师在贯彻“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自求自得”

3、发扬教学民主,注重相互启发

※现代教学方法的基本运用策略:

1、注重构建系统化的教学方法体系

用系统方法论来构建教学方法体系,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着手:1)、把教学方法作为整个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在教学过程诸要素时间考察教学方法的作用与效果2)、把教学方法本身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而每种教学方法作为一个要素,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与其他方法有机配合,发挥整体效能3)、把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作为一个系统,注重对构成每种教学方法诸要素的研究,力求各要素的最佳组合。

2、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价值取向

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教学理论的反映,作为教学活动的根本要素,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必须服从一定教学方法理论的指导。

3、注重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的多边互动

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本质区别在于,现代教学方法强调教法和学法的双边联系,体现出教学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特点。

4、注重教学方法实验的优化提取

教学方法的发展应跟教学实验紧密结合,现代教学方法无一不经过教学实验的论证与检验

5、注重教学方法原则及其发展趋势的把握

只有很好地把握和认识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等原则以及学习情境的合作性、价值取向的个体性等发展趋势,教学方法的研究才会更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针对性。

6、注重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整合 教学方法的发展是历史的产物,每一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教学方法。只有科学地、辩证地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才能使现代教学方法不断走向成熟。

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也被称作课堂教学。其主要特征为:成立固定的班级组织,即把年龄大致相同、知识水平相近的一群学生编成一个固定的班级,以此为单由教师同时对整个班级进行教学;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统筹规划,按学校、学年、学科分成许多部分,各个部分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个部分采用相应得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教学时间固定,每一课都限定在统一且固定的单位内进行,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休息时间。

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便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考察与评定五个环节 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 #1重视学前教育2延长义务教育3追求中等教育的多样化4高等教育逐步向终身教育延伸

第二篇:教育学考点总结

绪论

教育与教育学

1.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内容。2.《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分小成和大成两段。它的教学原则:教学相长、预时摩孙、课内外结合、常善救失、启发诱导。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4.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

柏拉图——《理想国》 5.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派——《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6.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过程的心理学化。

7.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民主主义与教育》 8.赞科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5条教学原则: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9.布鲁纳——倡导发现式学习。

10.福禄倍尔——《人的教育》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11.斯宾塞——《教育论》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12.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1)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元化。

(4)教育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更加密切。13.当代教育学的主要学术派别:

文化教育派:狄尔泰,斯普朗格。

制度教育学派:乌里,洛不罗。

批判教育学派:鲍尔斯,阿普尔,吉鲁,布厄迪尔。14.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教育的生产性;

教育的科学性;

教育的世俗性;

教育的国际性;

教育的终身性;

教育的革命性。15.当代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33页)

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8项发展任务: 6项改革任务:改革人才培养机制;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办学体制;

改革管理体制;

扩大教育开放。

6项保障任务: 第二章

1.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1)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2)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3)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

2.如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A.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

B.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任务。

C.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

D.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E.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F.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3.教育现代化——基于教育传统,积极的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现代教育的历史变化过程。

4.教育现代化的8个内容: 教育观念现代化(前提); 教育目标现代化;

教育内容现代化;

教育方法手段现代化; 教师队伍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育设备现代化;

教育制度现代化。第三章

1.内发论——孟子,佛洛伊德,威尔逊。

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

2.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辨析64)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

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基本阶段;(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加速人的发展;

发掘人的潜能;

提升人的价值;

健全人的个性。第四章

1.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2.社会本位论观点: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2)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3)教育是国家的事业。

(4)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的贡献指标。

代表人物——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3.个人本位论观点:

(1)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

(2)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3)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4.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5.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共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就是分共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6.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3)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7.素质教育的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1)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关。(2)建立教育的“立交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与沟通(3)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通过发展缓解升学压力(4)加快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

(5)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制度评价

(6)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7)加快社会劳动用人制度的改革,克服学历本位的用人方式(8)加强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第五章

1.广义教育制度: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2.狭义的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西方现代学制可归结为三种基本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4.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5.教育基本法律:是依据宪法规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外部互相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他可以说是“教育领域的宪法”,是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6.教师如何依法执教:

(1)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这是教师依法执教的前提和基础。(2)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法律信念,这是教师依法执教的重要保证。(3)教师应该具有自觉的法律意志,这是教师依法执教的关键所在。

7.教师资格证——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8.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2)热爱教育事业

(3)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

(4)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5)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9.教育基本法: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它是“教育领域的宪法”,是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

10.教育基本法——《教育法》

教育单行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育行政法规——《教师资格条例》 第六章 1.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

专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训练与资格; 专业自主;

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

专业地位。2.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1)教师的一般综合修养

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

良好的人品;

良好的人际交往过技能;

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2)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

(3)教师的教育专业修养(4)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基本要求:立足实践,面对现实;

持续提升,崇尚先进;

自我反省,终身学习。3.骨干教师的4阶段理论: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 4.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敩学相长 第七章 1.课程:(广义)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狭义)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2.学科课程——又叫分科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他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3.活动课程——指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来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4.综合课程:指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5.课程设计的模式:

学科中心设计;

学习者中心设计;

问题中心设计。

6.课程计划: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也叫课程方案。7.课程计划设计的一般原则:(1)注重课程水平的合适性(2)充分体现均衡性(3)具有充分的灵活性

(4)课程计划本身及其中的重要提法要保持稳定性和科学性

7.学科课程标准——又称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设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8.学科课程标准设计的一般原则:(1)要保持基本要求(2)要有一定的选择性(3)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4)要体现课程中最精华的知识,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体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接受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你,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第八章

1.教学与智育的关系(辨别175)

教学与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而又有区别的概念。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主成部分,是以面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而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其他智育的基本途径。智育的实施除通过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概括的说,教育和智育的关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之间关系。2.教育的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双基)(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3.教学过程的5个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

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知识与智力的关系)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

知识与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贯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5.在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直接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以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班级授课制 意义: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

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缺点:班级授课制强制系统学习书本,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7.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第九章

1.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具体说,他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2.德育包括4个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3.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的心理 4.德育过程是一系列矛盾运动的过程:(1)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2)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的水平之间的矛盾(最主要矛盾)(3)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 6.主要的德育原则:(1)方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的原则

(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原则和连贯性原则(5)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材施教的原则 7.德育的途径:

(1)教学(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辨析】)(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活动

(4)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5)班主任工作(6)志愿者活动 第十章

1.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平行性原则;(马卡连柯)

民主与自主的原则; 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目标原则。2.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与要求:(1)班级组织纪律管理(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3)班级文档管理

(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第十一章

1.课题选择选题原则:(1)教育性(2)实践性(3)可行性(4)适宜性(5)伦理性

2.行动研究的特征:

(1)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研究与教学是合为一体的。(4)研究的循环性 3.叙事研究的特征:(1)呈现事件情节(2)重视背景(3)凸显个人(4)重视反思

4.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法(选择)(1)实物分析法(2)观察法(3)问卷法(4)访谈法(5)测验法

第三篇:教育学考点总结

1.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2.教育形态划分: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根据教育赖以进行的空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夸美纽斯---《大教育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4.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 “科学教育者的奠基人” 1806年,《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学著作。教育性教学是其教育学的核心,提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5.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94)6.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校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7.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8.教师职业的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 9.课程类型(p165)

10.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从其作用的特点来看,有价值性和功能性之分;从其要求的特点来看,有终极性和发展性之分;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看,有正式决策和非正式决策之分;从其体现的范围看,有内在教育和外在教育之分。11.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

一、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

二、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三、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四、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12.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即使两个人在学习目的的表述方面相同,也未必有着同样的理解和同样的理由;第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并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或风格;第三,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域困难不同,因此,进行有效学习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第四,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13.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和含义

基本思想: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的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其含义的各种表述有丰富的内涵:(1)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2)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3)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4)指人的自由发展 14.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解决办法(p139)

一、顺序性和阶段性---适应顺序,循序渐进有低级到高级,具体到抽象

二、稳定性和可变性

三、不均衡性

四、个别差异性

五、整体性 15.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一)、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维护社会主义利益,为社会主义服务,一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 空)

(二)、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逐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16.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

一、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二、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三、继续调整中等教育机构

四、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17.在我国教育实施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一、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必要性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

三、正确理解和处理各育关系

四、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18.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是:

一、专业理想的建立

二、专业知识的拓展

三、专业能力的发展

四、专业自我的形成 19.当代教学的新观念

一、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二、从重视实施传授向重视能力转变

三、从重视教学向重视学法转变

四、从重视认可向重视发展转变

五、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六、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20.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一、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堂内容

二、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

三、确定教育目标分类

四、列出综合性目标

五、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 21.如何处理各育关系?(案例)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之间的关系。否则,虽有全面发展教育的理念,也难以搞好全面发展教育。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代替。

根据上述各育之间的关系,在教育中要把各育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全面发展过程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都得到发展。要注意两种片面的倾向:一是只注重各育之间的关系性和相互促进性而忽视各育的特殊功能;二是只注重各育之间的区别和不可替代性而忽视各育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它们割裂开来、对了开来。(p90)22.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案例)(149)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三、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四、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五、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2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案例)

一、在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标准化的教学,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扼杀创新精神的最大杀手。这种做法不仅体现在考试中,而且表现在教育的诸多方面,如同一的教育模式,统一的课程、教学和评价方式。虽然能提高管理效率,但遏制了个性的发展。

二、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一,过重的学业负担、唯利是举得做法,是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体质下降,心理问题大量出现。第二,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顺从,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第三,教育的功利性是教育失去了对生命的关怀。---针对此怎么做?

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把学生的需要当做第一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其次,是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如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扭曲的教育制度等。再次,要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如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部民主等。必须找准问题的焦点,有针对性的加以改正。

P219……….

第四篇:高等教育学考点总结

高等教育学考点总结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10题,每题1分)(书上的知识点,一目了然,例如,某一具体的教学原则来源于古代哪一个文献,4选一,例如,教学相长来自于()文献。选项:A《论语》、B《大学》、C《中庸》、D《学记》)

二、判断(10题,每题1分)(只需答勾或x,不要改错。注意审题,例如,“就是”、“仅仅是”等极端的语句。例如,学历,是在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错,是在法定教育机构中的。)

三、简答(4题,每题8分)(简要回答,答出要点,需要解释性的拓展语句。例如,备课的基本要求:三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还要加以解释。)

四、论述(2题,每题15分)

五、案例(分析)题(1题,18分)(重点:教学论中的内容,有话说,围绕主题说)

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简史 第三章 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第五章 高等教育目标 第六章 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 第七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原则

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形式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师

第十三章

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简史

小点一:在西方文明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P14 小点二: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早在3000年前就出现。(P15)小点三:大学要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P15)小点四:高等教育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P15)小点五: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P16)

小点六: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P18)小点七: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文学、法学、医学、神学(P19)

小点八:19世纪,洪堡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代”(P24)

洪堡提出了高等教育的两条最基本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P24)

小点九:赠地学院:康乃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P29)威斯康辛思想:(P29)

①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②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③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与“洪堡时代”相比,多了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小点十: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性质与功能的学校,也是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单选)(P32)

第三章 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一题:高等教育发展的政治基础(小题)(P44-48)第一,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第二,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第三,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

第四,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第五,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第六,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

第二题: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方面:(大题,简答题)(P53-54)

第一,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第二,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第三,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第四,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第三题: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判断题)(P65-66)

①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②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第一题:小题:高等教育表现出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P68)

高等教育是再生产社会政治关系。(P69)

第二题: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P71-72)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应归因于教育。他因此,在197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第三题: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改造和创新方面。(小题P75)

第四题: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大题,P77-79)

第一章不要

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2)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第五题:高等学校的职能(大题,P79-81)①高等学校的职能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主要职能)。

3)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高效职能的延伸)。

②三项职能的关系: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P82)1)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 2)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 3)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效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效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应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高等教育目标

第一题:教育目标

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也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P87)①定义:教育目标是指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广义是指教育目的,狭义上是指培养目标。(补充)②特征(小题):1)高等教育目标具有主观性质。(P87)

2)高等教育目标还有相当的复杂性。(P88)③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作用)。(大题)(P89)1)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导向作用 2)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调控作用 3)高等教育目标还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教育目标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指南,而且是教育评价的依据。)——评价和激励作用 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依据。(小题)(P89)

第二题: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标在不同的高等学校的具体化。(即细化了的教育目标。)(P93)

第三题:通才和专才(P98)

通才: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专才: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是专才。

第四题:高等教育的任务(P102)

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六章 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

第一题: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P114)(大题,简答题)答题要点:专业性、探究性、前沿性 第一,高等学校课程具有专业性。第二,高等学校课程具有探究性。第三,高等学校课程具有前沿性。

第七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原则

第一题:怎样理解教学过程的特点(大题,P125-128)(答题要点:三性)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个性时间活动的统一过程。(1)特殊性 首先,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它不是以尚未发现的事物或真理为对象,而是以他人或者前人已经发现的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对象,主要是以教材为中介的间接经验,也可以说是书本知识。

其次,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也有所不同(即,条件不同)。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亦即再发现的过

程。第三,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活动是无限的,而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时间有限性)。(2)双向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再者,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着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3)发展性

第一,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记忆力、思考力得到了发展,形成技能技巧,而且逐步深入对事物的理解,为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准备了条件。第二,教学活动作为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途径,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质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不同影响。

小题:

判断题: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正确)(P125)

单项选择:智力的核心就是思维力。(P127)

第二题: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四点,P129-130)专业性 独立性 创造性 实践性

第三题:教学原则的特点(补充)实践性

科学性(客观性)

第四题:谁提出什么样的教学思想。(记住,小题)孔子提出:启发教学,因材施教(P131)《学记》总结出: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朱熹提出:循序渐进原则 孔子提出:启发式教学方式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悱:学生想说心里话,表达不出来; 发:教师指导学生把心理话说出来(P133)《学记》:道而弗牵:教师要诱导,而不是牵着学生走(P133)

强而弗抑:要强迫学生顺从(P133)

开而弗达:学生在思考阶段,老师要给予启发,又

要有保留(P133)

思想性:文以载道:寓理想性于教学中(P132)判断题:知识与能力成不成正比?(不成正比)(补充)判断题:直观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正确)(补充)贯彻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P138)

第五题:你能否结合你所任教的专业课,对教学原则体系进行一番评述。(P131-138)

要点三个方面:①教学原则的概念

②教学原则的体系

③能否选取其中两条进行阐述。

①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②教学原则体系包括: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6)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7)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8)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以上八条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

③选取其中两条进行阐述(您还可以选择别的原则进行阐述,并且要结合自己的所讲的课)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的内在要求,是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

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首先要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

2)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贯彻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教师同样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须既有专业所长,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独立性、创造性特点的反映,也是高等学校一条特殊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同时将教学活动体现于科研过程,使科研活动教学化,从而将高等学校的这两种主要的活动,有机地统一为一体,共同实现高等学校的职能。

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用过程教育代替结论教育。2)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环境。

3)把研究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标。

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形式

第一题:班级授课制(P141)

是在17世纪由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立,后经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赫进一步完善得以推广。我国首次使用:1861年,京师同文馆

第二题: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考点:年年都考,出大题)(P141)

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级、学业程度等因素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班级里的全体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统一要求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优点:

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

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使班级内的学生有更多“相观而善”的机会。缺点:由于对班级进行的是统一的教学,因而不能很充分地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即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兼顾个别差异。)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和个别差异的关系,同时注意班级授课制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配合。

第三题: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小题)(P143)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 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 3)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第四题:备课(P144)

答题要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首先,教师备课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对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其次,教师备课还要备学生,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社会特征等,乃至还要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

第三,备方法,在吃透内容并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

第五题:大学上课不用讲究?或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即,评价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补充)第一,目标明确

第二,内容正确(懂,透,化)第三,方法得当 第四,表达清晰 第五,气氛活跃

第六题:教学方法(重要内容)(P148)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小题:教学方法是教师施教活动方式的综合。(×错误,解析:是传统观点,是不对的。)

第七题:讲授法(要求新教师掌握的内容)(P150)运用最为广泛,最基本的方法。①明确的目的性 ②内容的科学性 ③内容的逻辑性 ④语言的感染性

此外,教学方法还包括:问答法、讨论法、试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能判断,哪种具体的教学行为归属于这里何种方法。)(P150-154)

演示法:是教师配合讲授或谈话,把实物、教具呈现给学生,或者向学生作示范,以说明或印证所教知识的一种方法。(重要)(P152)

启发式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正确,补充)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正确)(P159)

第八题:教学方法选择依据(补充)①要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②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③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④要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⑤要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及适用范围 ⑥要依据教学的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第九题:教学评估(P163)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判断题,正确)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第一题:小题目

科学研究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P166)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校科研,从19世纪开始。(P167)科研作为高校职能的提出者:德国人

洪堡(重复前面内容)

第二题:高等学校的教育研究(即教育科学的研究)的内容(简答)(P176-177)

①教育教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体系中的特色内容。②含义:高校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研究,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③内容:

1)研究教育对象。2)研究教学内容。3)研究教学方法。

小题: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P178)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师

第一题:与教师相关的几个法律法规(P188-189,以及补充)1985年2月12日

五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学会条例》 1993年10月31日

第八届人大常委会 四次

《教师法》 1995年3月18日

八届人大会议,三次

《教育法》 1996年5月15日

八届人大常委会

十九次会议

《职业教育法》

1998年8月29日

九届人大常委会

四次会议

《高等教育法》

第二题:教师的含义(P189)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第三题:高等学校教师的价值(即教师的三大基本任务或三项重要职能)(P192-193)

要点: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承担者: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思想品德教育)。2)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 3)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

第四题: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大题,记住,P194-195)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具有持久、稳定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应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

4)教师劳动的群体性——决定了其高度的协作意识 小题: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性?(创造性)小题:向师性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性?(示范性)

小题:身教重于言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性?(示范性)

第五题: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补充)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是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对高校教师素质的要求,是由教师的地位、性质、劳动特点及高校教师的特殊性决定的。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用于坚持真理)②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

③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

④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和管理的能力,教学实验和研究能力)⑤身心素质(一是身体素质:体制健康,耐受力强,反映敏捷,精力充沛;二是心理素质:愉快的心境,开朗的心胸,幽默地情绪,顽强的毅力)

第六题:教师的教育情意(P198)①教育理想 ②教育情操 ③教育性向 ④教师自我

第七题:教师的权利(6点,P201-202)①教育教学权 ②科学研究权 ③管理学生权 ④获取报酬权 ⑤民主管理权 ⑥进修培训权

第十三章

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每节标题,记住即可)①高等教育大众化 ②高等教育国际化 ③高等教育多样化 ④高等教育综合化 ⑤高等教育私营化

第一题: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高教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请对这些观点加以阐述。(补充)答:①这是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称为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为社会本位价值观。②个人本位价值观(含义):个人本位价值观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的目的,强调教育要为人本身的需要服务。

③社会本位价值观(含义):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目的,强调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④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1)个人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但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结合,使得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

2)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助长了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影响了社会的长远利益,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⑤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选择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历史上出现的高等教育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单项选择已被视作为一种教训,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世纪做出积极的动态调整。

第二题:大学生素质教育(增加补充的内容)

①概念:所谓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甚至畸形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

素质教育与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对应。

②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四大发展趋势、潮流)

1972年 法国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1979年 罗马俱乐部、学无止境:创新性学习(终生教育)代替维持性学习

1989年 北京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究会 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环境 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人:全面发展

1996年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知识经济 未来教育四大支柱:学会认识、学会动手、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学会发展

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 1949—1978(30年)“双基”教育阶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979—1982(4年)发展智力

1983—1989(7年)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990—至今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创新教育 ③国际上教育的行情 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全球化使职业的变动、岗位的转化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要求更突出。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出新的要求——对责任感、道德伦理提出新的要求。人的发展要求:身心、知识、能力素质的和谐发展,这是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④大学素质教育的定位:

大学素质教育是一种指导思想。

大学素质教育必须贯穿于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全过程。⑤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学和人文(大学素质教育的两翼)难点:发展情感

第三题:扫尾知识点: 小点十一:高等学校组织具有“二重性”,即高等学校兼有“教育性”“学术性”的组织属性。(P208)小点十二: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P216)小点十三: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大致上分为三种模式:集权模式(我国属此)、分权模式、并重模式(P232-233)小点十四: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P234)小点十五:学历,使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历经历。(P237)

小点十六: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P239)

小点十七:分段标准(P248)精英教育阶段:15%以下

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15%~50%,我国已属此阶段,在18%左右

普及高等教育阶段:超过50% 标准:国家适龄青年(18~22岁)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又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第五篇:教育学考点总结

简答

1·——教育三要素,学习者自身特征 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学习者的特征 :第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即使两个人在学习目的的表述方面相同,也未必有着同样的理解和同样的理由;第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并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或风格;第三,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因此,进行有效学习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第四,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2·——教育形态划分

教育形态:标准上划分三个:(1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3·——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观点: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观点: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

(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观点: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在的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4·——信息社会的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一,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 面理解。第三,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第四,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教育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5·——当代教育学状况新的特征: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6·——教育功能的类型:

(一)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二)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四)对维度的复合分类。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为现实特征的过程。

7·——教育的个体功能: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8·——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一.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能性教育目的.二.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三.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四.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9·——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注意提高全民族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10·——教育制度其自身特点:1.客观性2.规范性3.历史性4.强制性。1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一.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二.从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三现代学制已经由学校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变为终身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1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一.适应发展学前教育。二.完全普及义务教育。三.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四.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13·——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3专业能力的发展。4专业自我的形成。

14·——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和阶段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不均衡性(4个别差异性(5整体性 15·——当代“教学”的新观念: 1)从重视教师到重视学生的转变2)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3)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4)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5)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6)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

16·——教学设计的特征:1)指导性2)统合性3)操作性4)预演性5)突现性6)易控性7)创造性

17·——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1)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2)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3)确定教学目标分类4)列出综合性目标5)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

选择

1,——杰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大教学论》”在教育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这本书看作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2,——当代教育学状况新的特征: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3,——舒尔茨——教育家就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

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类型(1双轨学制,西欧,英国(2单轨学制,美国(3分支形学制,苏联 中国:先单轨后分支形学制 5,——《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的论述教育教学思想的专著 6,——赫尔巴特提出“四步教学法”教育学教学的原则

7,——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8,——苏格拉底:强调完善人格的道德教育,并在讲学中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产婆书“

论述及材料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应试教育;某种异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以上为轻度负向功能,不能及时控制则转变为重度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是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关系失调所致。克服教育负向功能,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2,——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一,影响因素,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学生方面。环境方面。二,基本内容: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组长。三,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与含义是什么及与五育的关系是什么?

基本思想: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含义:1)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人的才能全面发展。3)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4)指人的自由发展。

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

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各育之间的关系。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代替。说它不可分割,是因为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说它们不能相互代替,是因为各育直接是相互区别的。各育的不可分割和不能相互代替,反映了它们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根据上述各育之间的关系,在教育中要把各育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全面发展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都得到发展。要注意避免两种片面的倾向:一是只注重各育之间的联系性和相互促进性而忽视各育的独特功能;二是只注重各育的区别和不可代替性而忽视各育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开来。这两种片面做法都会破坏各育之间的协调不利于相互结合。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着重强调某一方面。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4,——教育目的实现的理性把握/策略/应注意的问题。一.要以素质为核心。教育目的的实现不能忽略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如果说我国教育目的强调使人在品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是一种内容上的强调的话,那么素质教育就是对人发展质量上的一种关注,是对人发展实际水平和程度的一种实质性的强调。当今社会,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其根本上无不取决于人的素质的发展。

二.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1.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必要性。2.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3.正确认识和确立各育关系。4.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5,——如何运用讲述策略?

1.讲授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2.讲授的一般步骤:第一阶段:介绍讲授纲要;第二阶段:讲述内容;第三阶段:综述要点3.讲授策略误用的表现:过短的时间内呈现了过多的新知识;讲授时间长,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讲授内容缺乏组织性、逻辑性;讲授不顾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讲授时没有激发起学生有意义地理解知识的心理倾向4.给教师的建议:语言准确,语词恰当,语速适中;讲授学生不太熟悉的新内容是,教师可向学生呈现“先行组织者”以明确知识的内在结构性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是指一定社会性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3,——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4,——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5,——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入学年限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6,——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7,——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 8,——课程:

9,——综合课程: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方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以认识论、方法论、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10,11,——核心课程: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学生理性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是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12,——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下载现代教育学考点总结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教育学考点总结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0.1教育学学科形成标志,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论述教育目的以实践哲学为理论基础,论述教育途径方法途径以心理学);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课堂课本,杜......

    小学教育学考点总结5篇

    小学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与教育学 复习提要 本章概括地介绍了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知识点梳理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

    大学《教育学基础》考点总结

    大学《教育学基础》考点总结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考点 教育: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非制度化的教育:那些没有能够形......

    教育学心理学考点归纳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知识点梳理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高等教育学考点汇总(最终定稿)

    2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早在3000年前就出现。 3 4高等教育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 赠地学院:康乃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大学要学六艺: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礼、乐、射、御、书......

    现代质量工程考点总结

    一、 大师观点 (1)戴明的质量哲学: 1、戴明的质量管理十四要点:1.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目的 2.采纳新的哲学3.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检验来达到质量标准4.废除"价低者得"的做法5.......

    现代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1、根据试试教育的机构与场所,教育课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有着以下4个特点:第一,教育内容生活化;第二,教育方式情感......

    《现代教育学》读后感

    《现代教育学》读后感——兼谈对教育的理解近日,我报名准备参加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以获取一个高中教师资格证书。其中一门考试科是《教育学》,按照规定不得不购买这门课的复习资......